汽車履帶底盤改裝
❶ 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的性能介紹
86式步兵戰車採用的是動力艙前置結構,中部為炮塔,後部為載員艙。由於86式步兵戰車為輕型裝甲車輛,在設計中又強調火力和機動性,因此其裝甲防護力較弱。為了盡可能提高防護力,該車在車體結構上進行改造,如其外形低矮、流線型好,本身就具有較一般車輛更好的防護力。車體根據受攻擊的可能性,不同部位按不同角度和厚度設計,材料選用的是不同厚度的特種合金鋼板,局部地方採用了特種鋁合金;整個車體共用77塊裝甲板焊接而成。車首傾斜裝甲的傾斜角度較大,動力艙蓋板為帶7條橫筋的鋁合金板。除注意提高裝甲防護力外,該車還配有可靠的毒劑和r射線警報器、自動關閉機和濾毒通風裝置等三防系統;同時車上設有熱煙幕裝置、滅火系統等,進一步提高了該車的生存力。
86式步兵戰車的動力系統主要包括發動機、傳動系統、行動系統和操縱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位於車輛前部右側。發動機採用V型120度夾角、4 沖程6V150水冷直噴式高速柴油機,功率293馬力。該發動機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高度僅770毫米,為整車實現外形低矮創造了條件,單位功率約22 馬力/噸。同時採用縱向安裝,通過主離合器與安軸式常嚙合變速箱相連,二級行星轉向機安裝在變速箱端頭,使整個動力傳動裝置形成一個整體,便於安裝和調整。主離合器為單片式摩擦離合器,液壓操縱;必要時也可用壓縮空氣操縱。變速箱為定軸式、同步器換檔的機械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其中2到3 檔和4到5檔有同步器,採用液壓伺服助力操縱;1檔和倒檔無同步器,用機械操縱。二級行星轉向機的離合制動器通過轉向桿和液壓系統進行操縱,可實現無級滑動轉向,側減速器為一級行星式,可保證在結構緊湊的條件下實現增大主動輪扭矩。
乘員為3名,包括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一個向右轉動開啟的艙蓋,上面裝有3具晝間觀察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將中間1 具潛望鏡換為紅外夜間駕駛儀。操縱系統採用液、氣、機械聯合式,轉向操縱為方向盤式。在行駛過程中,如果油路產生故障,氣路可通過電磁閥立即進入工作狀態,避免車輛失控。如果油、氣路都發生故障,則可用機械方式操縱車輛,從而做到萬無一失。車長位於駕駛員後方,有1個向前開啟的車長門,可旋轉,不開啟部分裝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為晝夜合一微光觀察鏡(也可用晝夜合一紅外觀察鏡,此時應帶紅外燈)。
86式步兵戰車的中部為炮塔,其外形非常低矮。炮塔回轉和火炮俯仰均由操縱台用電操縱,並有手動操縱裝置。炮塔最大俯仰速度大於6度/秒,炮塔最大回轉速度大於20度/秒。炮塔裝有1門短身管的73毫米低壓滑膛炮(86式步兵戰車的主要火力來源),火炮全重為110公斤,全長2.185米,最大俯仰角為-3度30分~+30度30分,由於膛壓低,所以火炮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的特點;在火炮右方裝有1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備彈2000發;在火炮炮身與火炮防盾上裝有1具紅箭-73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炮塔底部有吊籃;炮塔頂部右方裝有1個白光探照燈。
炮長位於炮塔內,配有4具炮長用潛望鏡和1具晝夜合一微光夜視瞄準鏡。其中瞄準鏡晝間系統視場為15度,放大倍率6X;夜間系統視場為6度,放大倍率6.7X,夜視距離約為400~900米。瞄準鏡中有破甲彈和榴彈兩種分劃。
車體後部為載員艙,可搭載8名全副武裝的步兵,以背靠背坐在載員艙內;中間為主柴油箱及電器支架。載員艙內有4個頂蓋,左右各2個,通過鉸鏈與車體頂甲板相連。步兵下車作戰的主要出入口為兩扇車後門,這兩扇後門同時也作為柴油箱,左後門容積為60升,右後門容積為70升。搭載步兵既可以下車作戰,也可以乘車作戰。為便於步兵乘車作戰,在車體兩側及左後門上共設有9個射擊孔並有觀察瞄準裝置,供步兵班射擊用。兩側最前面第一個射孔用於班用機槍,可向車前方30度方向射擊。其他6個射孔用於突擊步槍或沖鋒槍射擊,射孔內有球形支座,可使槍上下俯仰±12度左右,左右轉動15度。廢彈殼收集在彈殼袋內,火葯氣體可經抽氣風扇排除車外。此外,該車還備有1具40毫米火箭筒、10枚手榴彈。
86式步兵戰車可不經任何准備直接浮渡江河、湖泊,水上行駛用履帶劃水,時速為7-8公里。水上行駛前應關好門窗,打開防浪板和升起進氣筒,駕駛員中間潛望鏡應換上高潛望鏡。水上行駛條件為浪高不大於25厘米,流速不大於1.2米/秒。該車還裝有陀螺半羅盤方向指示器,以便於在沙漠地區和水上行駛時判別方向。 73毫米主炮的裝填方式以自動裝填為主,自動裝彈機由輸彈機、抓彈提彈機和推彈機3部分組成,全部裝填過程由電操縱。裝填時火炮必須回復到裝填位置,此時相當於火炮成3度30分仰角,由角度控制器自動對准,射速為7~8發/分。如果自動裝彈機發生故障,可用手工裝填。炮塔內裝有73毫米尾翼穩定火箭增程破甲彈和尾翼穩定鋼珠榴彈各20發,當然也可根據戰斗任務需要而定。其中破甲彈重3.5公斤,初速為410米/秒,直射距離780米,有效射程 1300米;榴彈重3.86公斤,最大射程2900米。
紅箭-73反坦克導彈主要用於對付3000米以內的裝甲目標,車內備彈4枚,採用有線制導方式,通過炮塔頂前部的裝填窗口裝填,屆時需將火炮抬高至接近最大仰角(約28度)位置。射程為500-5000米(5000米指紅箭-73的改進型)。此外,每3-4輛步兵戰車還配有1枚紅纓-5防空導彈,有效射程4200米,有效射高50-2300米,具有一定的對空自衛能力。
該車有三防能力,車輛能整體密封,以集體防護為主,步兵可攜帶防毒面具供下車作戰時使用。 1、NFV-1步兵戰車
1986年6月該公司與美國食品機械化學(FMC)公司協商,同意利用86式履帶步兵戰車底盤和美國食品機械化學公司2.5mm(M242型)單人電驅動炮塔,共同研製NFV-1步兵戰車。樣車於1986年在北京國際防務展覽會上正式展出,隨後在北京試驗場進行了行駛和實彈射擊表演。1987年9月應埃及邀請,參加了1987年11月埃及舉辦的國際防務展覽,會後進行了全面的整車性能和射擊試驗。
該車主要武器為25mm的M242叢林之王(Bushmaster)高平兩用機關炮,布置在炮塔右側,雙向單路供彈,可單發、短點射、長連射(每分鍾200發),可發射榴彈和脫殼穿甲彈。M240式7.62mm並列機槍在炮塔左方。炮塔方向旋轉和火炮高低俯仰為電驅動,也可手動,炮塔可旋轉360°,火炮俯仰范圍為-7°~+47°,炮手瞄準鏡為M36晝夜合一瞄準鏡,可安裝穩定器。戰斗全重為13.6t,除3名乘員外,可載全副武裝士兵8名。在不需任何准備的條件下有浮渡能力,水上速度為7~8km/h。
2、WZ503裝甲人員輸送車
該車於1987年在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底盤基礎上研製而成,已經設計定型,並於1988年參加了北京國際防務展覽會。
該車主要零部件均可與基型車通用,通用率達86%。由於總體設計合理,該車繼承了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機動性好、越野能力強、操縱輕便、乘坐舒適等特點;承載能力和水上浮渡儲備系數有很大提高,更適合改裝和變型其他用途的車輛。
該車戰斗全重為12.8t,乘員2人,載員13人,車長6.74m,車寬2.97m,車高至最高點為2.415m、至頂甲板為1.710m,浮力儲備系數為37%。車上裝有1挺W-85型12.7mm機槍,兩側各有3個射孔,可使載員乘車戰斗,後門也有1個射孔。有集體三防裝置,可保證車輛在原子、化學、生物戰條件下運送步兵和物資。
3、WZ504內置式紅箭-73B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該車於1988年製成,並於198年11月參加了北京國際防務展覽會。
該車戰斗全重13.6t,乘員3人(駕駛員、車長、炮手),載員4人,炮塔可360°旋轉,有吊籃、液壓升降式發射平台(也可用手動油泵控制升降)。平台上安裝有4枚紅箭-73B導彈,中間安裝有紅外測角儀,平台上升後由高低機操縱俯仰,俯仰范圍為-2°~+10°。戰斗時將車開至預定位置,然後將平台升起,回轉平台用測角儀搜尋和瞄準目標,操縱按鈕發射導彈。平台上右左各2枚的導彈發射時應對稱進行,以保證平台平衡。整車有導彈16枚。戰斗後放下平台,此時整車可密封,以便於通過原子、化學、生物沾染地區。
該車保持了水上性能,能浮渡江河,水上行駛速度為7~8km/h。
4、WZ505步兵戰車
該車於1988年在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底盤的基礎上研製而成,採用25mm高、平兩用機關炮外置式單人炮塔。戰斗全重為13.6t,乘員3人(駕駛員、車長、炮手),載員8人,採用頂置式單人炮塔,全重為1500kg。安裝25mm機關炮,高平兩用,能變換射速和彈種,可首發自動裝填,電擊發,為雙向單路彈鏈供彈,有爆破榴彈和脫殼穿甲彈,彈葯基數200發(吊籃內放置),射速為單發、100發/min、200發/min。炮塔由電驅動,水平向速度為o.05°~+45°/s,最大加速度為40°/s2,高低向速度為10.05°~40°/s,最大加速度為40°/s2。並列機槍為59式7.62mm機槍,彈葯基數為1000發。炮手採用可見光高平潛望瞄準鏡,能變倍率,對地射擊時為6×,對空視場大於40°。設有餘彈計數器,可同時顯示兩條彈鏈上的剩餘彈數,並能在需要補充彈葯時發出信號並終止射擊。
炮塔兩側裝有84式76mm煙幕彈發射器,每側各4具,發煙時間為5s,持續時間為2min,煙幕彈在100m左右距離上離地面5m左右炸開時形成的煙幕寬為110m。該車還有熱煙幕施放裝置。
該車還具有水上浮渡性能,水上最大速度為7~8km/h。有三防裝置,能在原子、化學、生物戰條件下作戰或行駛。
5.外置式紅箭-73反坦克導彈發射車
該車於1985年製成,利用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底盤改裝,可攜帶12枚導彈,發射裝置利用基型車的炮塔座圈、電傳動系統和高低方向機,因而發射平台可360°旋轉,俯仰范圍為-3°~+33°,發射平台上安裝4枚紅箭-73導彈,用晝夜合一瞄準鏡進行觀察和瞄準。
該車戰斗全重為13.3t,乘員3人(駕駛員、車長、炮手),載員4人。有射孔以保證載員乘車戰斗。具有三防性能、水上浮渡能力和有熱煙幕施放裝置等。
❷ 汽車最多能上多少度的坡
落上的回答讓人汗顏。你玩玩具那!只能說近90度。還得是沖上去的,慢慢開你來一個。爬坡能力和發動機扭矩及輪胎附著力有關,拿吉姆尼和維特拉比,就可以很明顯,例如jeep,h1,路虎累的就別比了。
❸ 1970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是多少口徑的
1970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於70年代初開始研製,到1977年完成設計定型並批量生產。
1970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的主要性能數據是:口徑為130毫米,是火箭炮中口徑較大的炮種;最大射程為10120米;定向管數量為19根,定向管長1050毫米;發射方式為單發或連發;配用彈種,殺傷爆破火箭彈、碎甲火箭彈等。
配備的車輛情況是:車體型號為A531型履帶裝甲車底盤,車體長5476毫米,寬2978毫米,高3125毫米;發動機類型為6150L型柴油發動機;發動機功率為191馬力;最大行駛速度為每小時60公里;最大行程500公里;越壕寬度為2000毫米;戰斗全重14000公斤,行軍狀態全重12800公斤;炮班人數為6人。
該火箭炮是在確保1963年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炮性能的基礎上,把NJ230型越野汽車的底盤改裝為1963年式履帶裝甲車(A531)底盤。車體內裝3缸液壓升降平台,行軍時可隨時落下,戰斗時可隨時升起。A531型裝甲車底盤越野性能好,還具有水上浮渡性能。為火箭炮的運載提供了性能較好的車輛。
火箭炮部分的結構特點是:炮由定向器、回轉機、行軍固定器、瞄準裝置組成。定向器由定向管、桁架、拉桿機構等組成。定向管為薄壁圓筒結構,19根定向管分兩排固定在桁架上。左邊上排邊管上焊有基準檢查座板。桁架為焊接箱體。拉柄機構是操縱19根定向管的閉鎖體和接觸杠桿的聯動裝置。回轉機由回轉盤、底座、高低機、方向機、平衡機等組成。回轉盤為長立軸結構。方向機為蝸輪蝸桿,高低機為滾珠絲桿式,平衡機為彈簧推式。
火箭炮處於行軍狀態的固定器由上固定器和下固定器組成。行軍時將定向器與回轉機固定在一起,上固定器安裝在桁架上,下固定器固定在回轉機上。發火裝置由發火器、發射線組、接線盒等部分組成。可實現自動連射與手動單發射擊相結合。
瞄準裝置由非獨立的擺動瞄準具和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
❹ 步兵戰斗車和裝甲運兵車的區別
第一,用途不同。步兵戰斗車是直接用於搭乘步兵伴隨坦克作戰的,不僅能保障步兵乘車機動,而且能保障步兵乘車作戰,其車體設有射孔,步兵可以從車內向車外射擊。而裝甲人員輸送車主是用於保障步兵乘車機動,當把步兵運送到達沖擊出發陣地後,步兵要下車作戰,其車體一般不設射孔,步兵無法進行車內射擊。
第二,車載武器不同。步兵戰車由於要直接伴隨坦克作戰,或者單獨搭載步兵作戰,其車載武器種類較多,而且威力較大,美國的M2布萊德雷步戰車配有機關炮、機槍和反坦克導彈,而蘇系步戰車火力更是雷人,以BMP4步戰車為例,配有100MM滑膛炮,30MM機關炮,7.62MM機槍,炮射反坦克導彈。而裝甲運兵車火力比較弱,一般只配備大口徑機槍。
第三,裝甲防護不同。步兵戰車由於要直接面對敵方火力打擊,一般裝甲防護比較厚,多數可防小口徑機關炮的直接打擊,甚至有的步兵戰車直接是由坦克底盤直接改裝而成,防護能力基本相當於坦克。而裝甲運兵車裝甲較薄,一般只能防步機槍直接射擊和炮彈破片的打擊,在一定距離內,大口徑機槍就可打穿它。
第四,噸位不同。步兵戰車由於配備比較厚的裝甲防護和比較多的武器系統,其重量較之裝甲運兵車要重很多,在搭載能力相同時,步兵戰車一般要比裝甲運兵車重10噸左右。
第五,運動機構不同。步兵戰車由於戰場需要,要具備全地形通過能力,因此,多數為履帶式車輛。而裝甲運兵車由於主要是執行人員運送任務,對通行能力要求不如步兵戰車高,而比較注重車輛的快速性和經濟性,因此,多數為輪式車輛。
❺ 改裝潛力大爆發,日產途達有點超乎想像
駕駛愛車穿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相信是不少車迷的夢想。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多,也開始有不少人把夢想變為了現實。也直接導致了曾經工具屬性明顯,但通過性和可靠性出色的硬派越野SUV市場變得熱鬧了不少。
總結:
改裝可以讓越野的腳步變得更為寬廣,而極致的改裝,才能讓愛車在特定的地形地貌中如履平地。這三款針對性很強的改裝案例,讓我們見識到了途達作為硬派SUV的改裝潛力。不同的用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越野偏好,進行有針對性地改裝,從而滿足多元化的越野需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統稱什麼車
屬於專用車類型,都是使用二類車底盤經過改裝製造出來的。
專用車-垃圾車、灑水車、清障車、消防車。
半掛車-罐式半掛車、車輛運輸半掛車。
牽引車-半掛牽引車、集裝箱牽引汽車。
載貨車-低速貨車、輕型汽車、自卸車、平板自卸汽車。
客車-城市客車、長途客車、校車。
轎車-緊湊型車、SUV、MPV。
越野車-沙漠越野車、輕型越野車。
摩托車-兩輪摩托車、正三輪摩托車。
基本定義
車輛是「車」與車的單位「輛」的總稱。所謂車,是指陸地上用輪子轉動的交通工具;所謂輛,來源於古代對車的計量方法。那時的車一般是兩個車輪,故車一乘即稱一兩,後來才寫作輛。由此可見,車輛的本義是指本身沒有動力的車,用馬來牽引叫馬車,用人來拉或推叫人力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有了用蒸汽機來牽引的汽車等等。這時車輛的概念已經悄悄起了變化,成為所有車的統稱。比如,交通管理部門統計的城市車輛數,報刊上報道的發生多少車輛交通事故等。這里的車輛泛指所有的車。
❼ 裝甲車的車輛分類
裝甲掃雷車特指裝有清除地雷裝置的裝甲車輛,以協助地面部隊擴速通過地雷區。裝甲掃雷車可以是專門設計用來清除地雷,或者是將清除工具附加在一般用途的坦克底盤上,無論是車輪或是履帶型態的掃雷車都可見於不同國家的部隊當中。
裝甲掃雷車並非用於清除整個被發現的地雷區,而是將地雷區清理出一至數條的安全通道,提供地面部隊人員和車輛安全通過。排除的地雷可能在過程中加以引爆,或者是移動到安全的地方之後另外加以處理。由於清理的過程當中,掃雷車可能碰觸或者是引爆其他尚未發現的地雷或者是爆裂物,車輛本身對於底盤和車輛底部的保護需要特別加強,以免被地雷或者是爆裂物癱瘓而無法完成清除的任務。 當示威活動和抗爭會轉變成失控的暴亂或群眾暴力時,警方有時會出動警用裝甲車控制場面。一般具有水炮功能,而車窗經特別製造,不易打碎。各地警方大多都有裝甲車,以防範暴亂發生。
裝甲回收車
裝甲回收車(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 - ARV),是指在戰場上回收及修理被破壞或失去動力的裝甲車輛的車輛。
大部份裝甲回收車通常以坦克底盤改裝而成,以坦克改裝成的裝甲回收車主要修理同級重量的坦克,亦有以裝甲戰斗車輛(多數是裝甲運兵車)改裝作維修同級車輛。
裝甲搶救車
裝甲搶救車或修理車是裝有專用救援設備或修理工具的履帶式或輪式裝甲車輛,主要用於野戰條件下對於淤陷、戰傷和發生技術故障的坦克裝甲車輛實施搶救、牽引到前方維修站,快速修理或牽引後送,必要時也可用於排除路障和挖掘坦克掩體等,通常採用坦克或裝甲車的底盤改造而成。這種車既可進行搶救牽引,又可完成基本的修理任務。
❽ 《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什麼型號可有歷史原型
自從《集結號》之後,還沒有一部純歷史題材戰爭影片能像《八佰》這樣成為熱議話題(不要和我扯《戰狼》系列,那是虛構的動作片),上映近兩周以來票房已經超過20億,毫無懸念地成為疫情之後暑期檔的票房擔當,線上線下熱度不衰。姑且不論這部影片的質量優劣如何,能夠讓大眾關注這一段歷史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作為多年軍迷,筆者自然不會錯過《八佰》,約上三五好友去久違的影院貢獻了100多元的票房。九八式6噸牽引車安裝一台110馬力DD6型水冷柴油機,在牽引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或九六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時,最大速度可達24公里/小時,易於操縱,無懼惡劣路況。比較特別的是該車在車尾還安裝有一部動力絞盤,牽引力可達5噸,可以提供額外的拖力,也可用於回收故障車輛。九八式6噸牽引車可以調整變速箱的傳動裝置,將行駛速度提高到45公里/小時,作為高速機動牽引車使用。日本陸軍對於九八式6噸牽引車的性能相當滿意,唯一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生產成本較高,單車造價幾乎與九五式輕型坦克相當。不過,日本陸軍的野戰重炮兵規模有限,需求不高,因此九八式6噸牽引車僅少量製造,在1941年到1943年間生產了149輛,後期生產型換裝了百式柴油機,修改了誘導輪的形狀。
《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不是基於九八式6噸牽引車設計的呢?筆者以為兩者並無直接聯系。首先,影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是一款運輸車輛,而九八式6噸牽引車是一款炮兵牽引車輛,並不具備大量運輸人員的功能;其次,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明顯帶有封閉式駕駛室,與九八式牽引車敞開座艙設計明顯有異;最後,日軍運兵車的車體後部為帶有車篷的車廂,人員由車尾出入,而九八式牽引車為動力後置布局,車體後部安裝發動機,就算改裝為運輸車型,人員物資也不便於從車尾進出。實際上,已有網友爆料稱,《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其實是利用國產GSL 131爆破掃雷車改裝的!所以在歷史上並不存在。既然《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子虛烏有的,那麼歷史上日本陸軍是否裝備過類似的車輛呢?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詫異,二戰日軍確有履帶式裝甲運兵車。
❾ 什麼是坦克架橋車
坦克架橋車指裝有制式車轍橋和架設、撤收裝置的裝甲車輛,多為履帶式。通常用於在敵火力威脅下,快速架設車轍橋,保障坦克和其他車輛通過防坦克壕、溝渠等人工或大然障礙。
1918年英國研製成V型坦克架橋車的實驗樣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前蘇聯、法國、義大利和波蘭等國也相繼製成了坦克架橋車的實驗樣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國家的軍隊先後裝備了用坦克底盤改裝的坦克架橋車,如蘇T-26和T-34MTy、英「邱吉爾」坦克架橋車。這一時期的坦克架橋車主要有前置式、翻轉式和跳板式3種,對提高坦克部隊在戰場上的機動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戰後,坦克架橋車的技術性能有顯著提高。20世紀40年代後期,英國在翻轉式基礎上製成了血型剪刀式坦克架橋車。50年代中期,前蘇聯在跳板式基礎上製成了MTy-l平推式坦克架橋車。70年代以來,剪刀式坦克架橋車的技術性能更趨完善,如捷克斯洛伐克MT-55式和英國「酋長」式;隨後原聯邦德國生產了「海狸」式多節平推式坦克架橋車。中國於70年代開始研製坦克架橋車,80年代中期裝備部隊。
坦克架橋車的橋體,多由合金鋼或高強度鋁合金製成。橋梁的架設和撤收,由乘員在車內操作。多數平推式坦克架橋車,前端裝有推土鏟,架橋時用於支撐和穩定車體,必要時可用於清除路障。
坦克架橋車戰斗全重一般為30~56噸,乘員2~4人,行軍狀態車長11~18.5米,車寬3.0~4.3米,車高3.0~4.3米。橋長12~25米,橋寬3~4.2米,履帶式架橋車承載量40~60噸。
坦克架橋車將朝著車體輕,單跨長度大,架設和撤收時間短,橋體通用性好等方向發展。
❿ 途達改裝大變身,硬派越野就該這么玩!
愛玩車是男人的天性,可能很多年輕人都會喜歡跑車吧,只是隨著年齡漸長,豪華轎車又成了不少朋友的新選擇,感受完性能和品牌所帶來的滿足,事業有成的男人往往又會返璞歸真,愛上能伴你走遍天下的硬派越野車。不過在咖啡法和日漸嚴格的環保條例影響下,國內可以選擇的越野車也變得越來越少,帕傑羅、普拉多、途樂都無奈退市,在各大城市實施國六排放政策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玩的硬派越野車還有誰?
玩途達的性價比更高
說老實話,原廠的途達已經有很棒的越野能力,完全足夠伴你跑遍大江南北,但在玩車朋友的眼中,改裝也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相比像帕傑羅、普拉多這樣的傳統越野車,改途達的花費還是會低廉許多,加上它天生體質優秀,在底盤、動力上也不需要進行過多強化,是款花費不多卻更容易改出效果的車型,而且這款車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東南亞非常受歡迎,改裝零件的選擇也更多,這恐怕就是改裝達人喜歡途達的原因所在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