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汽車維修服務中心怎麼樣
❶ 現代的活雷鋒是誰 有什麼事跡
郭明義。
他是好人中的另類,他「好」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所行善舉的徹底讓聞者無言以對。
52歲的郭明義,戴著一副老式大框眼鏡,笑容憨厚,膚色略黑,放進人群中,頃刻就找不到痕跡。
他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好人」,在浴池給老人搓澡,每次下樓時都捎上鄰居的垃圾,一輩子沒占過便宜。
與眾不同的是,他是好人中的另類,「好」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所行善舉的徹底讓聞者無言以對。
他20年獻血6萬多毫升,是全身血液的10倍;他資助180多名貧困兒童讀書,自己卻幾無存款;他家徒四壁,新買的電視,留不了幾天,就轉手捐贈……
與熱衷慈善的富豪不同,郭明義只是一名收入很少的礦山工人。1982年,他從部隊轉業到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的齊大山鐵礦工作。
鞍山是他的故鄉,也是雷鋒工作過的地方。
在采場公路管理員的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幾年。他用眾多善舉,使平凡的生活近似傳奇。
因為善舉,他獲得無數榮譽: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紅十字志願者之星、鞍鋼礦業公司模範共產黨員……礦業公司領導甚至稱,因為郭明義整個「礦山人」的精神都得到了升華。
然而,也有無數的非議湧向他。一次婚宴上,老同學們甚至嘲諷地問他,「我玩麻將沒錢了,贊助點?」「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學,能不能也贊助贊助?」
這些冷嘲熱諷,郭明義習以為常,淡然處之。他的生活也總是這樣,無時無刻不被贊譽和非議包裹。
曾有軼事稱,有人逗郭明義,說鞋壞了,郭明義馬上就脫下鞋給他。
在別處,這可能只是一個笑話,但在齊大山鎮,人們相信這是真的。
這讓每個到訪者都很好奇,「好人」郭明義,究竟做過些什麼?他為什麼要這么做?
「傻人」郭明義
曾有人嘲笑他,稱他為「傻子」,因為他對自己一分錢都捨不得花,卻把錢捐給別人。他也曾受委屈,但反過來一想:雷鋒當年不也被人稱為「傻子」嗎?為什麼我就不能做「傻子」?
郭明義家並不富裕,房子40平方米,家用電器寥寥無幾,存款時常歸零。
他並非沒有機會擁有大房子。礦上幾次福利分房,郭明義都有機會,可他一次申請都沒有交過。
旁人問他,他說,看到還有許多同志沒有房子住,機會就讓給他們吧。
有人甚至私下聯系他,「你不要,你可以申請下來,然後賣給我,一大筆錢啊」。郭明義當場回絕,這不符合他的處事原則。
海城有個孩子每天要走4公里路上學,郭明義聽說後把自行車送了過去。妻子又為他買了一輛。不久後,他聽說湯崗子小學的一個貧困生上學路途遙遠,這輛自行車再次成為贈品。
無私奉獻成了他刻在骨頭里的習慣。
1997年,礦上開展創星級公路會戰。作為普通機關人員,郭明義只負責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的工作。但為調動作業區20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他說只要大家加班加點,超額完成每天工作量,就天天請他們吃飯。
十幾天里,大家每天都干到八九點鍾才收工,他也每天都請大夥到飯店吃飯。
當時人們以為郭明義請吃飯的錢肯定能報銷。但事後很久,大家才得知,他在飯店賒了2000多元的賬。
當時郭明義一家收入還不足1000元,而且他還在捐款助學,早已囊中羞澀。在外地進修的妻子回家後,才用家中僅有的一點積蓄,抹平了這筆賬。
在他那裡,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給別人的,沒有什麼比幫助別人更重要。
2009年春節前夕,郭明義午休前接到血站的電話,問他能否提前捐獻血小板。他知道血小板保存期特別短,一般都是按照預約的捐獻時間采血,沒有重症病人血站不會打電話。
天降暴雪,道路難行,郭明義跑出很遠攔了一輛計程車趕到血站。一名重症孕婦正等待他的血液。
血站讓他獻一個單位的血小板,他不肯,「不行,還有孩子呢。」最終他獻了兩個單位的血小板。採集結束時,疲憊的他在采血床上睡著了,孕婦母子則平安得救。
今年3月,遼寧一大學生患上尿毒症,無錢換腎,家裡唯一有收入的母親准備捐腎救女。
「她媽媽可是家庭的支柱啊,身體萬一垮了怎麼辦?」從報紙上讀到這則消息,郭明義當即決定捐腎。開車送他去醫院的朋友鍾明傑一聽緣由,也要捐。
人體有兩個腎臟,摘掉一個之後,仍然能夠存活。這是果斷得近乎魯莽的郭明義和他的朋友對於腎臟的全部了解。
郭明義的腎沒能捐出去,因為不匹配,他扔下身上全部的200元,「出來急,就帶這些」。
郭明義76歲的老母親得知這一事情後,拿起電話就哭:「這么大的事,咋不先給我通個氣呢?」妻子又心疼又後怕:「你覺悟再高,自己的身體不要了?」
其實,郭明義並不是不願意跟家人商量。他的思維常常簡單得驚人,他沒覺得這是件多麼重大的事,以至於當人們贊揚他的崇高時,他會感到不解。
「黏人」郭明義
鞍鋼的很多人都是在浴池裡認識郭明義的。在這里他一邊為工友搓澡,一邊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
1990年,齊礦號召職工參加義務獻血,此後20年,郭明義堅持每年獻血,累計無償獻血達6萬多毫升,相當於他身體全部血量的10倍。
工友張國斌13歲的女兒患上白血病,他在礦上發起愛心捐款的同時,更思考要救孩子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國內捐獻者不多,配型成功的概率低。能不能在礦里組織捐獻活動,每增加一個捐獻者,不就增加一分希望嗎?
於是他自己動手寫無償獻血倡議書,向工友宣傳。下班後工友洗澡,他常常不顧勞累,跑到澡堂里幫助工友搓澡。「我幫你搓搓背。」「不用,不用……」「沒事,我來,我來……」郭明義說著就開始搓。他一邊搓,一邊介紹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
搓完一個,他又接著給另一個人搓。兩個多小時後,工友們都洗完澡走了,他自己才開始洗澡。有時候,連熱水都沒了。
還有很多人收過郭明義的手錶。這些手錶都是郭明義捐血小板換來的紀念品。鞍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長李莎說,郭明義每月都來獻血小板。一個單位的血小板相當於800毫升的全血。捐一個單位,血站就會送一台榨汁機或豆漿機這樣較好的紀念品。但郭明義每次都推說家裡有,要求換成4塊獻200毫升血時送的手錶。每次都是如此。血站的工作人員不理解。後來礦上來獻血的人說,郭明義把那些手錶都送人了,同時他又發動別人也跟著他一起獻。
這時的郭明義就像橡皮糖,甩都甩不掉。「我都覺著特不好意思。別人一拒絕,我就蔫了。他倒好,追著別人說。臉皮『特厚』。」郭明義的「發小」李樹偉說。
很多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被郭明義反復「騷擾」過。鞍山市希望工程辦公室主任宋紅梅說,以前郭明義經常中午的時候給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打電話,而且隔十分鍾就打一次,語氣總是很急促:「事情辦得怎麼樣了?」工作人員也有點不高興。後來才知道,老郭家沒有電話,自己也沒手機,只能中午休息的時候到辦公室打電話,詢問事情的進展。
後來,老郭終於有了手機。他就常常早上6點多或在晚上10點多給宋紅梅打電話,讓她寄一些捐助對象的檔案。「現在休息的時候,要是接不到他的電話,我們反倒都不習慣了。」
郭明義要是黏起人來,誰也躲不開。有一次同學聚會後,大家張羅去唱歌。郭明義說:「我不會唱歌就不去了,單位還有事,我得回去上班。」怎麼攔也攔不住。幾個女同學說要跟他一起回去。這時,郭明義偷偷對李樹偉說:「有女同學跟我走,只好打車啦!我兜里只有5塊錢,借我10塊錢吧。」
第二天是星期天,早上5點多鍾,李樹偉家的電話響了,是郭明義要還錢。李樹偉說:「不要啦。」第二天早上5點多,電話又響了。一連幾天,早上5點多,李樹偉家的電話都會准時響起。「李樹偉,你快去取吧,我可受不了了。」李樹偉的老婆喊道。
「凡人」郭明義
郭明義很感激家人的支持。汶川地震時他捐了很多錢,最後連女兒那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了。「真是挺虧待她們的。」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郭明義坐在6米高的電動輪汽車里,拿著對講機大聲地朗誦著。洪亮的聲音在空曠的礦山間回盪。工友們都會靜下心來聽。
他還喜歡背《再別康橋》,同樣的抑揚頓挫,聲情並茂。沒有人會去挑剔他朗誦技巧的單一,而只會被他的激情所感染。
他也常常唱歌。《青藏高原》、《愛的奉獻》、《咱當兵的人》這些歌曲都反復地在礦山響起。
他最好的聽眾是他的妻子。結婚二十多年來,郭明義沒給妻子買過一件禮物。2009年10月,齊礦組織到井岡山參觀學習。臨行前,妻子給郭明義帶了1000元。回來那天,郭明義從兜里掏出一個紅色小盒放在妻子手裡。打開一看,竟是一枚「鑽戒」。
後來,郭明義實話實說,這枚戒指是花28元從小攤上買的,剩下的錢捐給了希望工程。
妻子依然很開心地把這枚戒指戴在手上。「這是老郭出門給我帶回來的,28元!」她驕傲地說。
這些年,郭明義把家裡能捐的都捐了。他經常跟妻子說,又發現了一個特困家庭,再捐一次吧,也許是最後一次了。妻子總是笑著說,你別糊弄我啦,也別說什麼最後一次,反正家裡就這么一點積蓄,捐完了也就清靜了。
家裡唯一值錢的就是一台電視,但郭明義一聽說有個貧困家庭的孩子特別想看電視,他就毫不猶豫地把電視送給了人家。他一連捐了三台。這一次女兒氣哭了,兩天沒和他說話。「當初要不是老爸把電視拿走,你能考上這么好的大學嗎?」女兒上大學後,郭明義開玩笑說。
女兒上大學後,給家裡寫信說:「一想起那不足40平米的家就感到特別的溫暖。」
後來,鞍山市希望辦的領導知道後,給郭明義家送了台電視機,並告訴他:「這是國家的固定資產,不能捐。」
郭明義很感激家人的支持。汶川地震時,他連著捐了很多錢,最後連女兒那個月的生活費都不夠了。「真是挺虧待她們的。」
好人成長史
有的人吃龍蝦是享受,我幫助別人就是享受。
郭明義怎麼會成為這樣一個人?
在郭明義的發小李樹偉眼中,郭明義的「好人行徑」或多或少有遺傳基因。郭明義的父親,曾是礦上「戴過大紅花」的省級勞模,因勇救落井青年而作為英雄集體代表到北京作事跡報告,被周恩來總理接見過。「這樣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能不好么」?
然而礦上的勞模家庭很多,但郭明義只有一個。李樹偉認為,郭明義的性格決定了他喜歡整天做好事,而這種性格從兒時的行徑可見一斑。
郭明義流傳最廣的少年軼事之一是「英勇護糞」。當時為支援農業,小學號召撿大糞,交多者為三好學生。李樹偉等人嫌臟,用河泥充數。唯有郭明義四處撿糞,且精挑細選。冬天結束時,他家院子里,大糞堆成小山。
農村的收糞人發現後如獲至寶,和郭明義的奶奶商談後,以當年的天價15元收購。李樹偉的媽媽在一旁看得羨慕不已:「有這樣的兒子,發了。」然而,郭明義回來時嚎啕大哭,死活不肯賣。最終,這堆糞捐給了大隊。
學校號召「除四害」,要求交老鼠尾巴。李樹偉等人以馬鞭鞘頂替。全班只有郭明義交的是兩根老鼠尾巴,「讓我們說什麼好呢,從小就是一個老實人」。
最讓李樹偉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孩子們上礦山給大人們送熱水,這屬於當年獻愛心的方式。郭明義再次成為另類。別人送水,唯獨他送紅糖水。奢侈品紅糖沒了就換茶葉,此舉一度讓郭明義成為孩子們中的公敵。
「傻子,恨得我們牙直癢癢,只好跟著送茶水。」李樹偉哭笑不得地回憶著童年往事,他說,很多事情從小就註定了。
郭明義從小就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最崇拜的人是雷鋒。
1977年,他從鞍鋼參軍,推薦他入伍的老紅軍余新元,當年也曾送雷鋒參軍。在部隊,他也以雷鋒為榜樣。
28年前,郭明義退伍時,連長藺傳芳說,我們這支連隊是參加過上甘嶺戰役、丁字山戰役的英雄連隊,我們都是雷鋒的傳人,不管到哪裡都要好好乾,發揚優良傳統!
28年後,和連長再次見面時,郭明義已華發初生,連長一把抱住他:「好小子,幹得好!你沒有丟咱部隊的臉!」聞之,兩行熱淚奔涌而出。
「有的人吃龍蝦是享受,我幫助別人就是享受。」郭明義說,「為社會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覺得自己被群眾所信賴、被社會所需要,我就會感到很充實、很快樂、很幸福。」
其實,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覺悟」。郭明義回憶,小時候,自己虛榮心挺強,聽到表揚就高興。後來,他入了黨,還被評為學雷鋒標兵。站在領獎台上的那一刻,郭明義覺得,收獲,似乎遠不止於此。
助人的快樂是那樣醉人,讓他心甘拋卻其他的一切慾望。從那以後,郭明義把好事做得越來越純粹:對大家的好,是打心窩子里掏出來的,而自己收獲的快樂,也是從心底汩汩湧出來的。
更多的郭明義
做好事,別人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樣。你別笑,我是真覺著自己升華了。
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郭明義。他們義務獻血,他們捐資助學,他們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的生命。他們是快樂的。
2008年12月18日,郭明義的工友許平鑫與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並完成了捐獻。後來,這位患者來找他。兩人緊緊相擁,熱淚盈眶。
「你不能想像那種感覺,太奇妙了。你和這個陌生人突然有了血脈相連的關系。」許平鑫一提起來就很興奮,「我在礦場是開300多噸的電動輪汽車的,一開就是8個小時,累得要死,每天就是這樣的機械重復。我以為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了。但跟著郭大哥做這些事後,我發現人生還是很有意義的。」
「可不就是這樣。」李樹偉說,「我這輩子就想掙錢。折騰了大半生,還是啥也沒撈著,但是這幾年我覺得我活得挺高興。做好事,別人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樣。你別笑,我是真覺著自己升華了。」
現在凡是郭明義倡議的活動,李樹偉都參加了。郭明義還成了李樹偉的法寶。他愛打麻將,但沒有錢,老婆也不肯給他。他就騙老婆說是跟郭明義出去,他老婆立馬就同意了,還給了他200塊,說:「咱家也不富裕,捐點就行了。」「只要提郭明義就好使,跟著郭明義就不能幹壞事。當然,這種伎倆也不能常用,要不然心裡覺著對不起郭明義。」
如今,郭明義的愛心團隊已經有5800多人。「這也就是郭明義吧,其他人用轎抬我都不來。」一個婦女說。
「我跟雷鋒還差得很遠,但依然還是希望你們多宣傳我。因為這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在這個年代,雷鋒精神並沒有過時。」
助人為樂的極致
「你為什麼這么做?」記者們反反復復地追問郭明義。這是出於職業天然的質疑精神,也是每個人心中難解的困惑。
從郭明義嘴裡,我們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答案,一個符合我們邏輯鏈條的答案。郭明義對於我們的追問也很納悶。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最自然不過的了。
問著問著,我都覺得自己有點卑鄙。一個人做好事,當好人,難道不應該是天經地義的嗎?我們為什麼都不相信了?是不是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他說,幫助別人是快樂的。這個我們都信,因為每個人都可能體會過這樣的快樂。
只是郭明義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他不僅僅助人為樂,而且安貧樂道。在城市裡,在現代社會,這種精神可能是更為稀有的。
我們中的很多人,在成為房奴、車奴的時候,也為自己套上了精神的枷鎖。我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和實力再去關愛他人,幫助他人。我們也許還會說,誰來幫幫我啊?
郭明義的家很清貧。3口之家,40平米的房子。但是,他妻子平靜的笑容,他女兒懇切的家書,都讓我感覺到他們是幸福的。
是他要得太少,還是我們要得太多?郭明義說,房子要那麼大做什麼?能住就行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知足了。
很多時候,痛苦就是來源於慾望。而郭明義對於物質已經幾無要求,無欲則剛。
我們都是常人,恐怕都難以達到他這樣的高度。我們也許也無法完全認同他的價值觀。但我們至少可以給他掌聲!
❷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第3期目錄
2015年 第03期目錄
科技創新
(1)考慮非線性影響的大跨度鋼管混凝土拱橋的靜風響應分析 楊萬標;范存新
(3)城鎮雨水利用研究 申亞青;楊國紅;陳新年;李亞嬌
(5)大橋電廠2#水輪機改造 劉建龍
(7)基於虛擬現實的鍋爐受熱面狀態評估系統研究 張大勇[1];倪永中[2];梁梓鈺[2]
(9)基於北斗定位技術的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管現狀與對策研究 郭岩[1];孫健[2];侯興軍[1];汪成亞[1];魯鳳[1]
(10)淺析中國高校低碳生活的實踐與未來發展模式——以松江大學城寢室樓道聲控燈與紙質宣傳單循環使用為典型 徐芬妮;周海月
(12)淺析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形接線錯誤的判斷 王鵬程
(13)松嫩平原濕地類型、功能與利用保護措施研究 龍志遠[1];龍顯助[1];劉志揚[1];閆成璞[2];王春雨[2];栗端付[2]
(15)某泥石流成因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李金洋[1];蔡佳君[2]
(16)右旋小分子糖酐對植物組培重要作用的初步探討 張肇翔
(17)社交網路技術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劉小紅
(18)低空空域內航空器飛行的安全間隔分析 岑國忠
(19)壓電式無源無線開關的設計 陳建明;郭香靜;趙明明
(20)胡家河礦緊急撤離報警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吳鵬翔;武光輝;許永剛
(21)鑽井液參數設計加權回歸分析模型的研究 郭勇[1];陳躍[1];徐勇[1];蘇宏岸[2]
(22)哈爾濱哈西地區居民出行特徵分析與建議 劉哲建;孫路;歐登宇;許順;陳佳琪
(24)對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設備應用的一些問題的探討 朱巧雲
(25)移動基站的雷擊風險評估 郭光
(27)單相區變形量對TC4鈦合金組織和探傷水平的影響 李小勇[1,2];趙西成[1]
(28)基於相機基礎矩陣的航空影像核線重排列 許燈衛
(30)起伏山坡地形下風速場的數值研究 鄧勝祥;陳剛
(31)VAR熔煉大規格鈦鑄錠表面質量與熔煉電壓的關系 陳峰[1,2];彭強[2];陳麗[2];郭盛祥[2];馮軍寧[2]
(33)海上無人平台自動控制系統設計方案 盧常勝
(34)光導纖維法測定中六價鉻 胡羽鵬;周華
(36)恆水位控制系統改造 王勤標
(37)如何降低Ku波段衛星通信雨衰影響 王磊
(39)准噶爾盆地石炭系小井眼側鑽短半徑水平井鑽井技術 尹祖龍[1];周波[2]
(40)啤酒生產全過程節能降耗技術集成研究 孫立坤[1];王國懿[1];呂超[2];石小力[2];張勇[2];馬旭[2]
(42)煤礦測量事故成因及預防策略分析 王健
(43)WDXRF粉末壓片法在分析土壤、岩石和水系沉積物樣品中稀土元素中的應用研究 石慧;賴萬昌;林宏健;李丹;甘霖
(45)重力式碼頭拋石基床掏空的診斷、處理和預警 萬濤[1];邵成[2]
(46)除氧器上水調門擺動原因分析及處理 喬文傑
(47)基於凍融作用的土體含水率降低技術研究 魏國帥
(48)淺談PV/T集熱器綜合利用的新進展 王侃宏;趙岩;張俏倩;羅景輝
(49)高家梁煤礦地質超前預報實測研究 王建勇
(50)新建建築物防雷工程檢測及常見問題 王立翔[1];劉方[2]
(52)指數加權最小二乘抗差估計在漳州台區電網的應用 黃曉彤;謝翊昕
(53)基於SIFT的壁畫圖像相似性度量 雒偉群;高屹
(55)高家梁煤礦20110工作面順槽圍岩穩定性實測分析 安彥成
(56)普通車削加工與數控車削加工的技術對比研究 朱敏
(57)小型農田浸潤灌溉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黃裕揚;張智雄;鄭濤
(58)城市停車場規劃設計探析 閆愷宸;趙紅霞
(59)廣播發射機中場效應管檢測方法 周鑫[1];趙彬[2]
(60)雷達液位計在熔融硝酸銨液位測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法 邵永超;魯會清
(61)科里奧利質量流量計的原理和常見故障維修 湯進飛;張永昌
(62)熱處理對鉬電極的影響 陳昊
(63)淺談多線切割機自適應排線機構 謝耿勛;吳學賓;田洪濤;徐偉傑
信息技術
(64)Windows系統預防 尹宏飛
(65)計算機圖像技術在全息學體系中的應用 花逢春
(66)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王曉鵬
(67)現代電子警察前端系統設計 王志杉
(68)基於RS485串口的PLC互連的通訊協議設計 周秀梅
(69)積極改進電視播出系統功能提升安全播出效能 石玉峰
工業技術
(70)基於刀具補償的鏜銑類數控系統對刀原理的分析 曾霞;雒鈺花
(71)軋輥堆焊焊條性能試驗研究分析 呂志勝
(72)試論汽車樣車試制 常曉鍾[1];王俊峰[2]
(73)推土機鏟刀不提升故障及日常維護關鍵問題研究 張成虎
(74)電氣自動化控制設備可靠性的相關問題分析 牛波;李強
(75)斗輪堆取料機回轉機構定位合理的重要性 張笑祥;魏濤
(76)鍋爐鋼架安裝的方法及內容 王龍利
(77)煤礦礦井機電設備維修常見問題與對策分析 宮成
(78)DCS控制系統在電廠的應用和改進 張璐璐
(79)CFD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應用 李鵬
(80)H型翅片式省煤器在410t/h鍋爐上的應用 劉志敏
(81)高速鋼軋輥工藝的改進與研發 寇興武
(82)論電廠化學水處理中全膜分離技術的應用 李彬峰
(83)SNCR/SCR混合法脫硝工藝探討 李建軍
(84)工程機械中柱塞泵與齒輪泵的應用技術分析 李霞
(85)淺論煤礦瓦斯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謙
(86)現場匯流排技術在煤礦監控系統中的應用 劉超
(87)數控機床急停故障維修方法探討 吳丹
(88)淺談電梯鋼絲繩的重要性及管理要求 戴晶;章豐
(89)層次分析法在SAGD採收率評價中的應用 靜宇[1];李雅楠[2]
(90)液壓支架常見故障與排除分析 盧易楓
(91)大型儲罐罐壁幾何尺寸的控制及儲罐用高強鋼板的冬季焊接施工措施 呂軍[1];陸輝[2];董新泰[1]
(92)淺析注漿填充法在采空區治理中的應用 高鵬
(93)珠江城風力發電施工工藝探討 黃洪金
(94)試議汽車維修業現狀及發展 董春曾;高東璇;譚紅川
(95)線纜自動測試技術研究及應用 徐永路
(96)自動化理念下的數字礦山建設分析 袁超
(97)發電廠主廠房中央空調水系統電機降溫節能改造 曾艷萍
(98)寧海電廠600MW空氣預熱器液力偶合器改造 張永全
(99)先進製造技術及其發展探析 李彩鳳
(100)AP1000核電銅母線現場焊接質量控制 劉樹生
資源與環境
(101)林口縣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高貴剛;王歡
(102)我國橡膠行業節能減排的評價研究 眭強
(103)土地規劃與城市規劃的統籌關系探究 黃慶坤
(104)淺談園林工程樹木栽培技術 俞世海
(105)沂沭斷裂帶西側第三紀玄武岩含水特徵 王志強[1];王永順[2]
(106)城市發展環節及其規劃應用環節的優化 霍欣琪
給水排水
(107)高層建築不同供水方式的選擇和節能設計探析 王文科
(108)關於建築給水排水體系設計環節的分析 門韋韋
(109)淺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設計 李如念
(110)降低二次供水對市政管網造成沖擊的措施 湯凱濤;吳斌
電力科技
(111)高壓輸電工程中的防雷保護技術分析 羅琳
(112)江蘇電網5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標准化設計環保評價 曹文勤[1];楊凱[2]
(114)淺談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 鄭念濤
(115)10kV真空斷路器迴路故障分析與維護 葉春遠
(116)淺談電力工程建設施工項目進度管理 徐世友
(117)10kV電纜故障查找中振盪波電壓法的應用分析 吳卓豪
(118)電力建設項目三大控制目標分析 郁園園
(119)配電網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研究 楊金成
(120)高壓加熱器運行故障分析及對策 李飛舟[1];王翔[2]
(121)電廠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分析 李偉
(122)如何進一步優化高頻開關電源變壓器 張學廷
(123)變電節能管理的實踐探討 劉德洋
(124)發電廠電氣誤操作原因及措施分析 孫程
(125)淺析電力工程輸電線路施工管理 陳昊恩
(126)高壓線路絕緣安全防護裝置的研究 王勁[1];秦嗣學[1,2];何健森[1,2];鄧方林[1,2];張煒[1,2]
(127)淺析縣城配電網主網架規劃 潘林
(128)電網建設項目工程質量控制和管理研究 李毅超
水利科技
(129)灌漿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廣應用 王敏;孫亞東
(130)淺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 蔣德才
(131)關於水利工程堤壩防滲加固應用技術的分析 李宏娜
(132)陸川縣九洲江防洪整治工程設計 劉彬彬
(133)加強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措施的分析和研究 吳鍵
(134)水利施工新技術的應用 陳成
(135)淺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要點 史麗榮
(136)水利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技術的應用 武慶玲
(137)心牆石渣壩施工質量的監控探討 董立歡
(138)軟土地基基礎上水利施工處理方法 黃磊
(139)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質量和安全控制分析 金鑫
(140)芻議農村微型水力發電技術的進展及發展趨勢 李杭斌
(141)淺談水利水電工程中水閘施工技術 劉大偉
(142)提高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的分析 李鵬潔
(143)水利工程圍堰的施工方法研究 竇春紅
(144)水利水電施工中開挖支護技術分析 汪秀蘭
路橋科技
(145)淺議路橋工程的試驗檢測技術 盧秀華
(146)路橋施工中軟土地基施工技術探討 胡德林
(147)淺談中小橋梁拆除新建與兩端既有道路的銜接問題 鞠炎紅;李靚
(148)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處理措施 王景哲
(149)軟弱圍岩隧道超前預支護技術應用體系分析 譚偉
(150)淺談如何提高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馮玉祥
(151)公路設計中新技術及新方法的應用探究 付海濤
(152)淺析道路橋梁路面結構設計 楊麗梅
(153)山區二級公路選線的控制要素探討 吳瓊
(154)淺談公路路基施工問題及處理措施 王豐[1];羅鑫[2]
(155)淺談公路工程試驗檢測管理 閆濤
(156)鋼管樁陰極保護工藝分析 王世軍
(157)隧道監控量測與超前地質預報分析 曹琪;馬學寧
(158)關於廠拌冷再生技術在高速公路維修體系中的應用 宋濤
(159)淺析公路橋梁涵洞施工 祁鈺軒
建築科學
(160)建築電氣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強化策略解析 陳道竑
(161)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在民用建築中的應用 龔凱;楊美媛;張江濤
(162)建築施工中混凝土與砂漿標養試件工作若干問題 張瑩
(163)建築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 趙守慶
(164)綠色建築節能技術推廣與應用 張峰
(165)凍土地基特性及施工要點分析 景冬冬
(166)淺談地下水式水源熱泵技術在暖通空調工程中的設計分析與應用 馬成嶺
(167)城市公共建築外立面改造建築風格的探討 羅春花
(168)淺析城市景觀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王和江
(169)塑料管材質量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 李林艷;盧俏;張小焱
(170)加強建築工程管理問題探討 孟慶安
(171)對油田地面工程建設中難點問題的探究 朱樹立
管理創新
(172)化工工程項目總承包管理中的進度控制與質量控制 王曉峰
(173)基於大數據、雲計算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建設 劉從兵
(174)淺談定製型產品的質量控制 趙艷
(175)淺談班組精細化管理方式 陳栓
(176)城市化對農村和農業的發展促進作用研究 張健[1,2];陳金濤[1]
(177)持續提高企業經濟用電水平的若干分析與建議 滕瑩
(178)構建城鄉供電服務一體化管理模式 魏勇
(179)供應鏈環境與企業采購管理 黃鶴
(180)淺談如何加強醫院衛生材料管理 王小宇
(181)加強交通運輸管理的措施探討 張頌
(182)淺談如何加強市政施工管理 全年華
(183)加強安全管理 確保安全生產 朱慧安
(184)基於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問題探討 王向秀
(185)關於鐵路新體制下強化地方鐵路公司車間安全管理的探索 蘇天祺
(186)淺談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喬孜玥
(187)加強工程造價管理探析 張康
(188)通信4G時代中國聯通青海分公司發展競爭策略 劉輝卿
農林科技
(189)淺談林業種苗管理措施及生產技術 任麗敏
(190)造林更新效果研究 劉大偉
(191)加強林業發展與林業資源的利用 庄林;席國峰
應用科技
(192)智能化電能計量器具庫房管理系統在淮南供電公司的應用與探討 李文雅
(193)防雷裝置SPD產品的分級探討 王力
(194)城市集中供熱管網改造分析 楊鍾
(195)地下水源熱泵空調系統在農村的應用前景及問題 石珍珍;郭志堅;張俏倩
(196)水泵房設備安裝質量的技術措施分析 曹俊武
❸ 當代活雷鋒事跡,不要雷鋒的嗎,快快快
助人為樂好人鄭培城事跡
——閩西地質大隊
鄭培城同志,男、1953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1970年8月參加工作,是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物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工程師,閩西地質大隊僑聯主席。曾任三元區政協第三、第四屆委員和三明市政協第七屆委員,現任三明市政協第八屆委員、三明市和三元區兩級僑聯委員。他是一位歸僑幹部,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遵紀守法,講政治,講文明,積極參加閩西地質大隊、三明市(三元區)政協、三明市(三元區)僑聯安排的各項學習和活動,認真完成任務,履行職責。在實際工作中,他堅持以「三個代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守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廉潔自律,誠實守信,關心他人,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良好的綜合素質。
鄭培城同志在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主要分管房地產、綠化衛生環境建設工作,多年來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具有一種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作為政協委員,他不忘履行職責,關注民生,有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情懷。
1988年以來,他始終熱心幫助單位同事或家屬處理親人去世的善後工作,不論是節假日,不分周末或下班時;也不管是刮風下雨,抑或嚴寒酷暑,只要遇上此事,他總是放棄自己的時間,鞍前馬後地跑上跑下,主動幫忙打電話聯系,親自前往殯儀館為同事幫忙處理各種善後事情,而且他每次都幫人幫到底,送人送到家,從不推辭,從不忌諱什麼。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鄭培城同志二十年來堅持幫忙同事辦理善後之事的善舉,得到了閩西地質大隊廣大職工和家屬的贊譽,大家都說鄭培城同志是個肯幫忙的大好人。他自己卻謙虛地說:「幫忙別人這種事情是積德行善,人都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何況這種時候。」他把幫助他人當作一種快樂,不分份內份外,一直堅持了二十年。
作為隊僑聯主席,他十分關心歸僑、僑眷僑屬的生活狀況,注意與他們溝通交流,有誰生病住院了,他知道後便去看望問候;有誰生活有困難了,他知道後及時向上反映,幫助生病困難的歸僑或僑屬得到上級的經濟補助。他熱心為歸僑僑屬做實事,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他把助人為樂化作一種自覺行為。九十年代初有一次,他在單位門口遇到有一個孩子遭遇車禍,他二話沒說,立即沖過去抱起受傷孩子,督促車主趕往醫院急救,使受傷的孩子及早脫險。事隔十幾年,受傷孩子的爺爺,每當遇見鄭培城同志時,總不忘感謝幾句。這時鄭培城同志總平靜地說:「不用感謝,這是應該的,誰遇上這種情況都會幫忙的。」
鄭培城同志擔任三明市和三元區兩級政協委員以來,始終不忘履行職責,積極參政議政,撰寫提案。在他的提案中有許多是關注民生,反映民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建議。1994年「5、2」洪災發生後,他立即提筆撰寫對受災區域及居民樓房進行消毒的建議,因該提案他獲得提案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當他聽到東霞、富文居委會和所在居民對公共道路和人行道因多年失修,路面出現塌陷、變形起翹,低窪積水,給行人造成不便時,他利用業余時間分別察看了三元區永興路、富文二路、富興路路段的狀況,分別提交了改造建設永興路、富文二路、富興路兩旁人行道鋪置彩磚的建議提案。當永興路、富文路重新改造建設,富興路兩旁人行道(按三明市建設局規劃,待三泉高速通車後再安排彩磚鋪置,先將塌陷、變形、破損的人行道修復)修平後,他又感到為民眾辦了好事,增加了幾分快樂。
鄭培城同志始終認為助人是快樂之本,是一種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點愛心,能為他人多辦點好事,多幫一份忙,就多一份快樂,社會就多一份和諧。他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多年來,他助人為樂之舉一直得到妻子和女兒的理解和支持。他個人曾多次獲得「雙文明先進個人」,家庭也曾多次獲得「文明示範戶」等榮譽。
助人為樂好人董克雲事跡
——中法院
董克雲,男,38歲,中共黨員,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1997年,董克雲同志通過公務員考試到三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十年來,在信息化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敬業愛崗,恪盡職守,不斷創新,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有力提升了法院信息化應用水平,為審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董克雲同志將「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作為自己的信條,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由於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他不斷學習,努力鑽研,在較短的時間內自學了VB、FrotPage、phtotshop,flash等常用的軟體,能夠使用Access和ASP製作辦公應用程序。隨著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信息化設備不斷增加,對設備的管理、使用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董克雲同志克服各種困難,利用一切機會,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擠出時間學習計算機硬體、路由器、伺服器等使用維護知識,業務水平顯著提高。
董克雲同志始終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了使審判人員能盡快掌握軟體的使用,他經常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並對個別幹警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為了使本院網路能夠安全運行,他對全院所有計算機安裝網路版殺毒軟體,每天上互聯網下載升級殺毒軟體,並做好管理系統資料庫的備份檢查,防範於未然。
除做好本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外,董克雲同志還善於幫助他人,有求必應,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到同事家中維護電腦。2008年7月,董克雲同志因工作需要調整到刑一庭,他能夠虛心向領導、同事、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增強工作責任心,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及時轉換角色,較快地適應了新的工作崗位。
董克雲同志能夠努力學習法律業務,不斷提高法學理論水平和能力,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2001年7月畢業於全國法院幹部業余法律大學法律專業,2003年結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課程進修班法學專業,2004年通過全國司法統一考試,2007年獲得華東政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
董克雲同志多次被中院評為先進工作者,2007年被中院評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先進個人,2007年被省院評為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個人。
助人為樂好人賴應亮事跡
——移動公司
賴應亮(男、1968.07出生,1990.08參加工作,群眾、中專學歷。2006年獲集團公司無線專業練功比武優秀獎;2006年獲福建省移動公司網路技術標兵;2007年獲福建移動無線專業練功第一名;2008年6月中國移動抗震救災保通信先進個人。)
小時候,我總是喜歡看一些《三俠五義》、《水滸傳》等描述俠義人物的小說,對英雄人物景仰至極,對英雄人物見義勇為、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俠義行為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長大後,走上了通信服務這一行業,讓我對助人為樂這一古道熱腸的精神有了更實際的理解。從郵電時代的「滿意在郵電」到中國移動提出的「溝通從心開始」,行業的服務理念不斷加深,將客戶放在第一位,讓客戶滿意、如意、愜意始終是我們的服務宗旨。在近二十的職業生涯中, 「與人方便,與幾方便」的助人為樂的精神在我心中深深紮下了根。
在通信行業的多年工作中,我一直從事通信網路技術方面的工作,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意思是:關鍵技術不可輕易傳人。但我不論對公司同事還是對協維、代維單位的同行,從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因為只有在教授和幫助別人時,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才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因為只有讓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自己技術才能更加精進。正因如此,很多同仁親熱的喊我「賴工」,每每聽到這樣的稱呼,我會加倍努力,並不斷以此來鞭策和勉勵自己。
樂於助人方能廣結善緣,對這一點我是深信不疑的。在生活中,不論是周圍的鄰里,還是新認識的朋友,只要有困難我都喜歡伸出友誼之手,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幫人一把。也因此得到了鄰里和同事的喜愛,結交了許多朋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一時山崩地裂,數萬同胞罹難,數百萬群眾失去了家園。大地震給四川災區造成慘重的生命、財產損失,災情震驚全國,震動世界。看到報紙電視中的報道,我明白此時的災區人民最需要援助之手,災區更需要象我這樣有一枝之長的專業人員,我一刻也坐不住了。作為一名中移動技術支援專家,我於大地震的第二天就急沖沖趕赴還在餘震不斷的災區。在災區,我只有一具念頭--那就是既然來了,就為災區多做點事。我在災區的奔走期間,看到受災群眾時,總是慷慨解囊伸出熱心援助之手。當餘震來臨時,當人們紛紛撤往屋外之際,我沒有遲疑毅然奔向了四樓的監控中心,因為那兒最需要我。作為一名技術保障人員,此時我別無選擇,堅守在四樓的監控中心,嚴密關注各項重要指標,及時安排各種應急措施,果斷執行應急預案……。我們的技術保障經受住嚴峻的考驗,整個網路運行良好,沒有出現5.12時的宕機現象,保證了每個移動客戶能夠正常通話。但願每次的順利通話,都能為被困群眾傳遞希望的電波。在災區的工作期間,我光榮地被評為「中國移動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然而,我更讓的欣慰的是災區人民那發自內心的一聲聲「謝謝!」。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顯然是一句致理名言,助人仍快樂之本。
助人為樂好人張明事跡
——科技局
張明同志(女、1962年9月出生,1980.4參加工作,群眾、大專學歷,現為三明市科學技術局普通職工)是一位助人為樂、古道熱腸的好同志。她有許多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勤於助人、樂於助人的慈善之舉。多年來,她一直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事業,響應「春蕾計劃」結對活動,解決家境困難學生的高中學費,還圓其大學夢,並以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助多名貧困大學生上學等。如:2008年,張明同志到沙縣大洛鎮中洋村資助2名貧困而又學習優秀的大學生,每年捐贈給就讀於福州大學的貧困生鮑欽銘5000元和泉州師范學院的貧困生鮑金英3000元學費,直到他們完成大學學業。受贈學生及家人十分感激張明同志捐資助學、助人為樂的無私奉獻精神。同時,她還帶動周圍人參與慈善事業。每年中秋節,她都給三明市特殊學校贈送中秋月餅,受到該校全體師生的高度贊揚。
助人為樂好人林麗娟事跡
——七五五處
林麗娟(女)1961.11出生,1978.12參加工作,黨員、高中學歷。1982年評為福建七五五處優秀工作者;1983年評為福建七五五處先進工作者;榮獲共青團三明市梅列區委員會1992年「優秀團幹部」和「新長征突擊手」稱號;榮獲共青團三明市委員會1993年「新長征突擊手」稱號;2003年被評為福建七五五處優秀黨員,優秀工會積極分子;2005年6月獲得三明市直機關黨建工作優秀黨務工作者。
提到福建七五五處辦公室的林麗娟,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熱心」。離退休老同志都親切的叫她「麗娟」,年青同志尊敬地稱她為「大姐」或調皮地叫她「阿婆」。她天性好動,閑不住,大到事關單位的發展、改革,小到職工家的紅白喜事、頭疼腦熱,不論大事小情她都愛關心,熱心幫忙,用無私地愛溫暖著七五五處大家庭里的每個人。
充分利用閑置的設施設備,面向市場開展多種經營工作是儲備基層單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支持配合做好這項工作就成了林麗娟的熱心之事。2005年,承擔三泉高速公路建設的中鐵二局五公司,來到我處租用住宿樓和辦公樓,租用面積大且租金高。經處黨委研究,決定調整職工的宿舍和辦公室,以騰出房子搞創收。林麗娟居住的樓棟被定為了出租樓。為了七五五處整體利益,她毫不猶豫,沒提任何條件就帶頭搬了出來,是七五五處最快騰出住房的職工。有人說她傻,從一人一套的舒適、寬敞的二樓,搬到了又潮又濕的一樓,且與人合住一套,卻不向單位提條件。她回答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單位的事就是我的事,我願意為單位的整體利益著想,為單位的事業著想,為職工的利益著想。單位發展了,有了收獲,我就高興」。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林麗娟就是繼承了這種傳統美德的人。在單位,關心離退休老同志、關愛新進大學生是她持之以恆、永不間斷的工作。為做好離退休職工的管理工作,讓老同志們在為儲備事業辛苦半輩子後,能夠安享晚年,她會及時摸清每位離退休幹部在想什麼、盼什麼、需要幫些什麼。除每月定期到離休幹部家中收取醫葯費發票外,她還經常到老同志家中,與老幹部談心,了解老同志們的生活、思想情況。這些事情雖說是小事,說起來輕松,但要長期堅持做好卻非常不容易,沒有樂於吃苦、甘願受累的精神是很難做到的。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酷暑,她看望老幹部做法都從未間斷過,老幹部要辦的事從未耽誤過。老幹部生病住院時,她像「親閨女」一樣奔忙、照顧。若遇到老幹部去世,她會不辭辛苦地協助老幹部的家屬安排處理後事,盡心盡力地送老幹部最後一程。隨著的時間的變遷,離退休幹部的年齡不斷的增大,林麗娟對他們的關心卻有增無減,她用真心的付出溫暖著每一位老同志的心。
隨著事業的發展,七五五處近年來陸續招錄了多名大學生。為使新進的大學生盡快融入單位,安心地為儲備事業的服務,她像母親一樣關心、照顧著他們。大學生們吃不慣食堂的飯菜,她就邀請他們到自己家中為他們改善伙食;夏天天氣熱,蚊蟲多,大學生睡不好,她又送涼席又送蚊帳;大學生生病不舒服,她比自己孩子生病了還著急,又是陪看病又是買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把他們招進來的人,我要對這些孩子負責」。時間長了,年輕的大學生們沒人稱呼她為「林主席」或「林科長」,都親切地叫她「阿姨」 或「阿婆」,感情好的像一家人似的。
有人曾問過林麗娟,你這樣做不累嗎?能圖到些什麼呢?她說:我愛七五五處,更愛我的同事,幫助別人讓我覺得充實而美好。等我年老退休後,離開了單位,回想起現在的一幕幕,我會覺得問心無愧,會為曾經幫助過別人而感到欣慰,感到溫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那是幸福的香味,關愛的美麗。
助人為樂好人張長海事跡
——三明高速交警支隊二大隊二中隊
工 張長海(男、1968、07出生, 1990、09、01參加工作,黨員、本科學歷,1998年本科獲福建省優秀人民警察稱號2006年獲福建省交警總隊三等功,現任三明高速交警支隊二大隊二中隊中隊長)
今年年初一場罕見的冰雪災害降臨南方大地,由於氣溫驟降,導致福銀高速公路部分路面結冰,很多旅客被迫滯留在服務區內,三明高速交警支隊二大隊二中隊中隊長張長海同志帶領中隊民警,不顧天氣寒冷和飢餓疲憊,一邊耐心細致地對滯留乘客做好解釋和勸導工作,一邊幫助安排泰寧服務區做好滯留乘客的用餐、用水保障工作。1月28日深夜,正帶領民警在冒雨巡邏的二中隊長張長海及時發現了來自江西九江的李俊伙夫婦剛滿四個月的女兒因飢寒交迫而號啕大哭,張長海中隊長立即協調泰寧征管所騰出了一間暖氣客房供桂珍花母女休息,並為他們准備好飯菜和熱牛奶,讓身體虛弱的母女二人不再挨餓受凍。張長海同志愛民、為民、助民的真誠受到了現場滯留群眾的一致贊譽,《三明日報》更是在頭版對此事進行了專題報道。2月2日晚22時許,暴雨傾盆、天寒地凍,泰寧路段已實行交通管制,大量車輛被分流至泰寧出入口滯留,一輛貨車在連接線上突然暴胎,車子陷入路基的泥中,車身嚴重傾斜,差點就要側翻了。隨著滯留車輛的逐漸增多,這輛車埋下的安全隱患就越來越大。正在冒雨巡邏,了解滯留群眾的困難和需求的張長海同志發現這一情況,顧不上傾盆的大雨,拿起工具就幫著駕駛員桂某換起輪胎,由於雨勢過大、能見度較低,換胎操作十分困難,不一會,大雨就淋透了民警的全身。雨越下越大,天氣也越來越寒冷,但是張長海顧不上這些,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搶修工作,幫助該車駛離了現場。該車駕駛員桂某被張長海同志真誠幫助深深感動,他緊緊握著張長海同志的手說:「我開車這么多年,走了這么多地方,從沒見過這么好的警察,你們福建的警察,行!」
6月25日下午,張長海同志來到將樂縣一中,為該校高一(1)班的李文靜同學送去了助學金人民幣500元,幫助他度過了面臨輟學的難關。今年六月,張長海同志從將樂一中了解到,學習和各方面的表現都很優秀的李文靜同學因為家庭貧困而面臨輟學這一情況後,立即發動全隊民警捐款,將資助李文靜同學直至其中學畢業。
助人為樂好人劉玲玲事跡
——三明日報社
劉玲玲,女、1980.4出生,2004.7參加工作,本科學歷,三明日報社記者。《有一種奉獻叫做愛心》獲2006年度中國城市黨報新聞獎二等獎;2007年被三明日報社評為先進工作者
該同志熱愛集體、團結同事,關心他人、樂於助人。2005年9月,三明市華恩兒童村正式開辦,她開始在那兒做義工。3年來,每個雙休日、節假日,她都會到兒童村輔導孩子們功課,陪他們聊天、玩耍。她經常會帶食物、文具、書籍等禮物給孩子們;把他們的作文推薦到《三明日報》發表;帶他們到報社、公園參觀、遊玩,和他們打成一片。她還負責編制兒童村的固定刊物《華恩茁苗》,並經常幫助孩子們組織開展演講賽、辯論賽等活動。同時,她動員報社其他年輕記者到兒童村帶補習班、合唱團。
2004年10月,她在和另一名記者一起采訪一位拾破爛的江西籍老大娘時,發現老大娘撿到的一個棄嬰到了上學年齡,但因無法入戶口而只能交高額借讀費,她們把老大娘的愛心故事寫成文章見報後引起較大反響。隨後,她們奔走於民政、公安等部門,試圖幫助孩子解決戶口問題,但因當時的政策限制,一直未能解決。她便經常約同報社其他年輕記者一起看望老大娘及小女孩,帶給她們溫暖。2005年,三明市戶口政策有了變動,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小女孩終於有了自己的戶口,可以像正常的城裡孩子一樣上學了。
平常生活中,她也總是積極幫助別人。有一次,她碰到一對母子,說是外地人,包被人偷了,她立刻給了他們50元錢;在采訪一對腦癱兄弟小文、小武的母親時,得知他們的中餐還沒有解決,當場把身上僅剩的20元錢給他們做飯錢;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她先在單位組織下捐款200元,後又向中國紅十字會捐款500元。
助人為樂好人林瑞班事跡
——衛生局
林瑞班同志,男、1971.11出生,1991.8參加工作,黨員、本科學歷。三明市紅十字會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中華慈善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中國優秀青年志願者、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省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他的一家被授予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榮譽稱號履行捐血救人核心價值的實踐,從1995年開始參加無償獻血,已無償獻血85次(其中成分獻血57次),累計獻血量達97000毫升,相當於19個成年人的體內血量總和,是福建省無償獻血冠軍。他發起創立了全國首家的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在全國開創了用志願者形式推動無償獻血事業的先河,省內外許多地方借鑒協會做法和經驗,各地的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如雨後春筍,無償獻血志願者隊伍在不斷擴大……他開設「愛心獻血屋」網站,點擊量已超過49萬人次,發起了網路宣傳獻血捐髓全國行、世界行活動,已先後在50多個國家的3000多個網站進行了宣傳,舉行「獻血婚禮」,寫下了中國無償獻血史上最浪漫的一頁。他的大部分的業余時間都用在開展無償獻血、捐獻骨髓、敬老助殘、捐資助學、環境保護、擁軍優屬、社區服務等公益事業活動,感動、帶動、發動了國內外千千萬萬的人們一起參與公益事業。
助人為樂好人盧環真事跡
——電業局
盧環真(女、1981.01出生,1997.07參加工作,團員、大專學歷。三明電業局變電部,三明局優秀共青團員、三明局先進生產者、三明局工會積極分子)從小開始,父母就教育我說「要助人為樂」、「幫助人是快樂的」,一直以來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從讀書時老師對我的愛護,同學對我的幫助,到了工作單位,周圍同事、領導對我的幫助,甚至是在社會上陌生人對我伸出的友愛之手。這一切都是我人生的財富,是我成長所不可缺少的動力。因此這就成為了我幫助他人想法的來源。
在單位中我是一名技術骨幹,我總是努力學習和工作著,完成各項工作,得到了領導的好評。在工作中我與周圍的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用團隊精神完成一項又一項工作任務,在同事遇到困難時我總能上前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由於我們的工作是倒班性質的,在節假日的時候經常需要值班,家裡有事情的時候找人替班都很困難。每次周圍同事找到我的時候,我都很痛快地答應下來,幫忙同事值班,雖然自己值班挺辛苦的,但是能夠幫助別人總是快樂的。每年都有新員工分配進來,看著他們一開始茫然的樣子,我又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從頭開始給他們講解設備的特性,講解工作中的注意事項,給他們講解各種系統的使用,看著他們從一個茫然的新人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電力工人,成為一個電力企業的骨幹,心裡充滿了快樂。
助人不只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也以助人為快樂之本。作為一個青年團員,我加入了三明電業局青年志願者的隊伍,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福利院幫忙進行衛生清理、植樹等工作,看著經過自己的努力變得干凈的教室,看著小朋友快樂的笑容,我的心裡也是快樂的。我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近年來,我市涌現出了些義工團體,我也積極加入其中。街頭獻血、虎頭山垃圾清理等等公益活動我都積極參與其中,體會著自己的努力給別人帶來幫助的那種快樂。我還同周圍朋友一起到岩前等地給孤寡老人送去溫暖,參加失蹤兒童搜救行動等等活動。通過自己的行動給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幫助和希望。
「助人是快樂的」這是我的信念,也一直是我行動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