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淄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⑴ 海鴻汽車租賃充值投資靠譜嗎
煙台海鴻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是2018-11-29在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區南大街156號付206號。
煙台海鴻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602MA3NNM8XX6,企業法人唐軍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煙台海鴻汽車租賃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汽車租賃,汽車銷售,汽車信息咨詢服務,代辦車輛登記手續,機動車維修、專用作業車、汽車、橡膠製品、汽車配件、汽車裝飾用品、普通機械設備、潤滑油、日用百貨、文化用品、五金交電的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⑵ 白塔鎮的經濟狀況
1980年總產值為1091.71萬元,2000年為27.28億元。機械、化工、建材、礦產構成白塔鎮主導產業;八公里機電泵業市場、裝飾材料市場、蔬菜批發市場、鋼材交易中心、陶瓷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構成了白塔鎮商貿流通主體;白塔工業園、萬山新材料基地構成了白塔較為集中的產業群帶。擁有水泵、板簧、耐火材料等一批傳統產品和高純碳酸鋇、碳酸鍶、高純氧化鋁等一批高科技產品。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41萬元。 白塔鎮農村經濟總收入位於全市先進鄉鎮行列。全鎮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齊魯鄉鎮之星、山東省民政工作全優鄉鎮、省級體育先進鄉鎮、淄博市經濟強鎮、淄博市小康示範鎮、淄博市六好鄉鎮黨委、淄博市模範鄉鎮人民政府、淄博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鄉鎮、淄博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四連冠」先進單位、淄博市黨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老齡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創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淄博市幼兒教育示範鄉鎮、九年義務教育示範鄉鎮、成人教育示範鄉鎮、淄博市教育強鎮、淄博市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淄博市科技明星鄉鎮、淄博市十佳衛生鄉鎮等,另有其它市級及博山區單項表彰27項。
近日,在全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評選中,白塔鎮成功入圍,成為我區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一個成功典範。
近年來,白塔鎮按照全區產業和空間布局規劃,以建設博山新區工業區為目標,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不斷加快工業化、城市化、生態化進程,綜合實 力列全市經濟強鄉鎮第七位,是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示範單位、省重點特色產業鎮、省板簧產業第一鎮和省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
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顯實力
該鎮作為我區的工業重鎮,有工業企業826家,從業人員24780人,2011年上繳稅金23948萬元。鎮域工業基礎好,機制活,發展快,競爭力強。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汽車部件和新材料兩大產業集群,為城鎮建設提供了堅實產業支撐。
汽車部件產業集群規模大、實力強,板簧產品涵蓋重卡、輕卡、農用車及拖拉機等三大系列三百多個品種,汽車零部件產品產能達到100萬噸,位居全國第 一,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汽車板簧產品生產基地。2011年被授予「山東省產業集群建設『十大』突出貢獻鎮」稱號。新材料產業集群起點高、發展快,海洲粉末產 能位居全國第一;三豐集團生產的凈水劑60%直接出口,成為亞洲最大的凈水劑生產廠家;海博新材料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了SMC低壓低溫開發試驗基地。 突出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內涵發展加快,去年完成發明專利申請30件,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50項,創建高新技術企業5家,成立市級科研開發中心8家,建 成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處。有75家企業辦理天然氣使用審批手續,10家企業正式使用天然氣,成為全市使用天然氣示範鎮。
城鎮吸納功能增強顯魅力
有著博山北大門之稱的白塔鎮,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產業聚集度高,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活力足,輻射帶動力強,每年有近3萬鎮外人口進入務工經商、生活居住,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扎實推進。
該鎮投資3000多萬元修建孝婦河沿河東路,打通貫穿白塔全線的鎮內道路,對文姜鐵路道口進行拓寬改造。投資1000餘萬元,對鎮域的張博路和西過境 路等主要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升級改造,完成綠化面積5萬平方米,全鎮綠地面積達40.8公頃。投資4000萬元建設鎮污水處理廠和3處垃圾中轉站。群眾居住 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佔地300畝、投資2億元的和貴中心居住區,佔地180畝、一期投資2900萬元的海西社區,投資2000萬元的掩的社區建設穩步推 進。同時,該鎮還投資1000萬元建設鎮敬老院,投資530萬元新建、改造校舍4500平方米。
「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次中心和輻射農村腹地的公共服務中心,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實現要素集約配置、提升 小城鎮綜合實力、引領一般小城鎮科學發展中具有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這是對我鎮小城鎮建設工作的充分肯定,將進一步增強我們幹事創業、科學發展的信心和 決心,促進既宜居、宜業、宜休,又單體精品、整體美觀、提升形象的城鎮建設目標的盡快實現。」鎮黨委書記黃向軍說。他還透露,評為示範鎮後,不光每年可享 有1000萬元的獎補資金,在技術、項目、政策等方面還可獲得一定支持。 1922年2月12日, 大海眼村周仲璜在昆侖兩級小學任教時,經鄧恩銘介紹入黨,成為全鎮第一名中共黨員。
1937年12月30日,國民黨殷啟民率部在大庄村與日軍交戰,日軍傷亡不祥,殷部犧牲10餘人。
1938年6月至1940年春, 我八路軍、抗日游擊隊在廖容標司令員的組織領導下,在東萬山、小海眼、白塔等地,根據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集中力量成功地對各道會門進行了爭取改造工作,將道會門整編為抗日自衛團,將罡風道編為博萊抗日自衛團,並建立了黨組織,為創建博山縣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1939年2月12日,國民黨翟超部隊在小海眼伏擊日本巡邏車,擊斃日兵3人,翟部犧牲周紹武1人。
4月, 日軍強迫群眾在大海眼村和白塔村修築崗樓,指令偽鄉長、保長派老百姓護路。
1940年6月, 「黃砂會」在小海眼村南炸日本火車,戰情不詳。後來日軍報復,放火燒了小海眼「香磨房」,村民孫氏全家四口無一倖免。
1944年9月, 住在「劈山炮樓」里的日本兵,攜槍到東萬山胡作非為,被焦念海領導下的游擊隊員馮八月、馬方柏等人將其打死並得槍而去,三天後,日軍報復,燒毀200餘間房子。
1946年6月, 淄川縣龍泉區派牛敬山到東萬山村開展黨的組織發展工作,首先有馬文獻、馬文莆、孫即法加入了黨組織,由馬文獻任書記,馬文莆任宣傳委員,孫即法任組織委員。同時建立了職工會,會長孫即法,農救會會長馬文明,民兵隊長馬天琪,指導員孫即成。
1947年3月24日, 我華東野戰軍在萊蕪戰役勝利結束後,由陳毅司令員率領到博山、淄川兩縣暫住,部隊進行整修待命。軍部駐在博山區大海眼村,劉伯承、陳毅、饒淑石都住在該村。 5月16日,根據上級指示,全村動員村民參加民夫,隨軍支援孟良崮戰斗。同日,陳毅司令員在連長以上幹部會議上總結表彰了萊蕪戰役中有功人員,部署傳達了孟良崮戰斗計劃和任務。
1949年5月23日,支援淮海戰役隨軍南下的白塔小車隊1000餘人勝利歸來。
是年冬天,動工興建張博公路。
1950年3月建立萬山鄉,馬天興任萬山總支書記兼鄉長,丁昌恆任副鄉長;羅圈、石佛、飲馬、因阜、國家等五個自然村建立飲馬鄉,支書張子龍兼鄉長,副鄉長國洪昌;白塔、小海眼、西阿等四個村建立白塔鄉,李金寶任書記兼鄉長,孫維贛任副鄉長;岜山、大庄、小庄、梁家莊等四個自然村建立大庄鄉,支書孫仲聯,鄉長福庭;淄川縣昆侖區改為第四區,龍泉區改為第三區。
1956年11月,撤銷萬山鄉、飲馬鄉,建立飲馬鄉並成立飲馬鄉黨總支,王繼忠任總支書記,劉玉洪、馬天興任副書記;梁柏成任鄉長,孫兆建、馬天獻任副鄉長。
1958年8月24日,原飲馬鄉的14個村及蕉庄鄉的小庄、小梁庄劃歸昆侖人民公社,書記暫缺,副書記程汝祥、劉奉禮,社長劉發旺,副社長喬英貴、宋德福。
1962年2月13日, 根據淄博市委指示,把大庄、小庄、小梁庄、白塔、小海眼、西阿、羅圈、石佛、因阜、飲馬、國家、東萬山、南萬山、北萬山、北峪、小店等十七個自然村由淄川區劃歸博山區,並成立「海眼人民公社」,公社駐地大海眼村。
4月,成立第一家鎮辦企業--海眼公社制修廠。
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繕隊。
4月15日,鎮轄區發生特大冰雹,電話線路全部毀壞。
6月1日,海(大海眼)萬(東萬山)公路及海眼橋建成並通車。
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業辦公室。5月1日,東山煤礦投產。張豐清任礦長。
3月1日,建立海眼公社拖拉機站。
1973年7月,公社機關遷至白塔村。
1976年5月,海眼煤礦投產。
1977年3月,海眼公社工業陶瓷廠建成投產。
1982年1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海眼人民公社更名為「白塔人民公社」。
1983年10月,經博山區人民政府批准,白塔公社改為白塔鄉。
1984年2月, 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白塔鄉改為白塔鎮,程欽遠任黨委書記,梁善周任鎮長。
7月,成立博山釀酒廠(博山飲料廠)。9月17日,在羅圈村北建立白塔鎮敬老院,後遷至小海眼村北。
1986年2月4日,東萬山村、石佛村分別與嶺西鄉上虎村、南閆村結成文明姐妹村。
1987年12月20日,合並海眼煤礦和東萬山煤礦,建立白塔鎮煤炭公司。
1988年8月,新修拓寬博(山)--礬(場)公路白塔地段竣工通車。
1990年1月14日, 博山西過境路經過四年奮戰勝利竣工,由山東省政府顧問張敬燾、宋一民,淄博市市長韓新民和博山區委書記鄒大民等在白塔鎮入口處為公路通車剪綵。
1992年3月,成立白塔鎮建設委員會。
1994年4月, 經博山區人民政府批准,將掩的、趙庄、簸箕掌三個自然村由域城鎮劃歸白塔鎮。
6月, 貫徹博山區博發[1994]36號文件勞動力轉移,將李家鄉所轄的小南峪、銅井、柳溝、平安峪等四個村及石門鄉的吳家宅、行者峪、下惡石塢三個村,整村分別並入白塔、小庄、趙庄、國家、小海眼、飲馬、掩的等7個村。
1995年8月, 白塔鎮實施「人才工程」,委託天津大學為白塔鎮招收一個大專班共43人。
1996年6月9月,白塔鎮實施「雙5000畝高產開發」工程,至1999年10月結束,獲淄博市星火計劃二等獎。
9月,整修拓寬後的白(塔)--石(佛)路通車。
1997年3月, 白塔鎮在孝婦河以東建立「私營企業工業園」第一期工程,佔地80畝,博山外貿汽車板簧廠、博山化學廠率先入園建廠,翌年投產。
1998年8月4日,白塔鎮與山東農業大學聯合建立「教學科研示範基地」。
是月,掩的耐火材料實驗廠的「復合流動水口磚」列入國家新產品計劃,並獲市級「科技興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0月,博山耐火材料實驗廠、博山水泵五廠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是年,完成村民住宅樓近3.7萬平方米,開發商品房1227平方米。
1999年7月, 白塔鎮被淄博市委表彰為「六好鄉鎮黨委」。年底,白塔鎮被評為博山區第一家市級教育強鎮。
11月,博山鋇鹽化工廠的產品「電子高級碳酸鋇」,首次順利通過了山東省科技鑒定,獲市級名牌稱號。
是月,博山水泵三廠在全市同行業中率先獲得自營進出口權。淄博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 博山真空設備廠、博山水泵三廠、淄博礦山設備總廠等均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2000年10月,外商投資80萬美元,建成國泰鋼鐵公司。
是月,白塔鎮電視入戶率及電話入戶率均達70%以上,17個村達到了電話村的標准,白塔鎮成為博山區第二家電話鎮。
是年, 淄博汽車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博山鋇鹽化工廠、博山華獸化工廠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是年底,淄博市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華發機械廠、淄博大通水泵有限公司、淄博東海電子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及博山水泵五廠獲自營出口權。 第一產業
1947年進行土地改革,1972年糧食總產量496.48萬公斤,1976年糧食總產量567.6萬公斤,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萬公斤。
白塔鎮境內多丘陵。多年來一直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工作重點。1957年興修「國家水庫」一座,塘壩3個,打大口機井47眼,打深井17眼,修主幹水渠1.6萬余米。1973年,在孝婦河兩岸修築河堤20公里,移土田400餘畝。1996~1997年,投資100多萬元,完成了孝婦河的清淤,完成了對國家水庫、東萬山村東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水利工程完成率和使用率均達100%。 1996年大力推廣科學種田,全鎮噸糧開發面積達到5000餘畝。1997年後,以科技興農為先導,深入開展「科技效益年」活動;1998年突出抓了農田「三灌」工程,飲馬、大庄、國家等村對2500畝農田實施了「噴灌」,在全區率先通過了市區驗收, 全鎮的水井及灌溉全部實現了機械化。2 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815.5公斤。
「七五」期間至「八五」期間,注重特色發展,積極開發蔬菜生產基地,引進蔬菜新品種,初步建成了掩的、趙庄、因阜、國家、大海眼五個蔬菜生產專業村。1997年著力抓城郊「菜藍子」 工程,到1998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352個,種植面積達236.2公頃,年產蔬菜148.72萬公斤。其中在趙庄村建成農業「高科技示範園」一座,總投資700餘萬元。 2000年被淄博市評為「淄博蔬菜系統先進單位」。建成了趙庄、小店、掩的等果生產基地7800餘畝,植樹120萬株。1996~1997年實施了「三大工程」(即「千畝紅葉」工程,「萬畝園」工程,「山林公園」工程),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綠化、 美化水平。1997年開始,西阿村實施「銀杏園」工程,植樹5萬余株。畜牧業方面擴大規模養殖,加快畜牧養殖基地建設。至1997年已發展到養牛場73處,牛飼養量達300多頭;養豬場24處,豬存欄量達5880頭,肉蛋奶產量達234噸。1998年,白塔新建養豬場一處, 引進美國新品種豬,每年出欄達300餘頭。1999年,北峪村投資130萬元,建養鹿場一處。特種養殖開始興起。 建國初,白塔鎮僅有煤炭、石灰窯、青磚窯及少數村的幾座紅爐,均是私營手工業。 後來,全部改為隊辦副業。1962年4月,成立第一個鎮辦企業海眼公社制修廠。196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修繕隊(建築隊),鎮村企業迅速發展。1970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工業辦公室(簡稱海眼工辦) ,管理全鎮的鎮村工業。1973年3月成立海眼公社拖拉機站, 1977年3月成立工業陶瓷廠,1979年7月成立博山鋇鹽化工廠,1984年7月成立博山酒廠(原博山飲料廠)。1985年鎮辦企業發展到17家。70年代紅磚生產是白塔鎮村辦企業的支柱企業。80年代初,水泥製品再度興盛,西阿、小海眼、國家、白塔等村,建起了水泥製品廠,鎮辦企業博山水泥制管廠建成投產。1969年北峪村利用地方焦寶石資源,率先辦起了村辦企業北峪耐火廠,當年獲利11萬元,產品銷往省內外。北萬山、東萬山、國家、掩的等村相繼建起了耐火材料廠。為抓機遇求發展,小海眼村還利用博山水泵廠家屬下放, 成立家屬工廠; 利用其設備、技術人才,於1962年10月,成立了博山化設備廠(海眼化工機械廠)。1978年,白塔村利用地理條件,聘請上海的退休工程師,成立了博山首家汽車修理廠,又先後辦起了海眼公社工業陶瓷廠、鋇鹽化工廠、海眼公社建築隊、博山釀酒廠、砂礪廠、塗料廠、博山制葯化工廠等。1985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40餘家,從業人員6700餘人,佔全鎮勞力的63%,實現工業產值931萬元。 「七五」期間,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化工、礦業、建材等四大產業為主體的工業企業。1988年白塔鎮成為淄博市六個工業產值過億元的鄉鎮之一。1989年至1990年連續二年被淄博市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七五」末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131家(其中鎮辦企業13家、村辦企業118家),實現工業產值16.5億元(其中鎮辦企業2.5億元、 村辦企業14億元) 。 1994年起,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到1995年底, 有13個村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有123個企業改為股份合作制企業,被淄博市評為「推行股份合作制先進單位」 。鎮村骨幹企業5年間開發研製新產品68項,其中8個產品填補了省內空白、 19項通過了省級新產品技術鑒定,有17個產品獲市級以上的科技進步獎、星火獎。1993年,掩的、趙庄、小庄、國家、小海眼、大海眼、白塔、飲馬等八個村跨入淄博市經濟強村行列,占博山區市級經濟強村的三分之一。1994年, 全鎮有9個村實現了經濟總收過億元,佔全區億元村三分之二,當年被評為淄博市星火示範鄉鎮。1995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145家,固定資產原值達到2.2億元, 從業人員9200餘人。1996~1997年全鎮工業總投入1.4億元,配套設施技改新項目50餘項,當年鎮辦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達2000餘萬元,有12家企業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大中型鄉鎮企業」 稱號。全鎮已形成十大類、100多個品種的生產格局。1995年,白塔鎮成為「山東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00強鎮」之一。
1998~2000年,博山耐火材料試驗廠、博山水泵五廠、博山水泵三廠、淄博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博山真空設備廠、淄博汽車配件廠、博山壩鹽化工廠、華魯化工廠等八家企業, 先後通過了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博山水泵三廠、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華發機械廠、淄博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淄博東海電子有限公司、博山水泵五廠等六家企業,獲得了自營出口權,其中淄博福星陶瓷色釉料有限公司、博山華發機械廠、淄博東海電子有限公司三家為合資企業,大通水泵責任有限公司為外商獨資企業。 2000年全鎮工業企業580家,其中集體180家、私營400家,完成社會總產值27.28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441萬元。90年代以後白塔鎮個體私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截止1997年底,全鎮的私營企業達到176家, 個體工商戶達到474家,注冊資金達6500餘萬元,年創產值4.3億元,利稅達345萬元。 私營經濟佔全鎮經濟總量的七分之一,佔全鎮總稅收的18%。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汽車板簧、化工、流通服務業為主的個體私營企業群。1998年成立了白塔鎮個體經濟協商管理委員會,大力支持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是年開發建設了佔地80畝的「白塔鎮私營企業工業園」第一期工程,出台了優惠措施,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內部環境。當年博山化學廠、博山外貿汽車板簧廠等率先進園建廠,投資380萬元, 佔地25畝,翌年竣工投產。1998年全鎮11項重點技術項目中,私營企業佔4個,博山區的十大私營企業納稅大戶中,白塔鎮有7家。
1998年底,私營企業及個體商戶已達821家 (其中私營企業276戶、個體工商戶545戶)。是年白塔鎮被淄博市評為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1999年私營企業戶和個體工商戶分別比1998年增加了82和111戶,個體私營經濟佔全鎮總產值的40%。
2007~2008年,全鎮經濟以建設博山北部工業新城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核心,以龍頭骨幹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加快工業化進程,經濟發展活力和後勁進一步增強。2008年鎮域企業個數達到926家,其中,工業企業704家。企業實現利稅15.4億元,上交稅金1.78億元。 實現工業總產值111億元,利稅13.9億元,上交稅金1.39億元,規模工業個數達到113家。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2億元,實際投資1000萬元項目達到49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0.77%。 一是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結合全鎮產業結構特點,積極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新,循環經濟之路,引導企業重點發展高、精、尖新產品,全鎮完成專利申請38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家,成立市級科技研發中心1處。引進和研發了汽車空氣懸架系統、特種電機、穩定桿、高分子材料、新型農葯等新技術、新產品,山東興華板簧製造有限公司瞄準汽車減震系統製造前沿,研發汽車鋼板彈簧替代產品空氣懸架系統,該產品現廣泛應用於歐美國家汽車行業,國內主要進口應用於高等級客車上,前途廣闊。 二是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抓好產業產品優化,提升主產業,實現規模效益,形成產業集群。即以山東興華板簧製造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年產各類汽車零配件20萬噸,2007年被省機械行業辦公室授予「山東省板簧製造基地」稱號;以山東天成農葯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品包括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冶金材料;以博山騰龍泵閥為龍頭的通用機械產業群。2008年三大產業集群實現產值80億元,利稅13.5億元。 1、白塔鎮支柱產業:機械行業,主要以板簧、水泵為主。2000年底,全鎮共有板簧生產廠家119家,水泵生產廠家76家。
2、 專業村:多年來,全鎮各村都因地制宜,發展各自的特色行業,形成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專業村。如石佛「童裝專業生產村」、簸箕掌「肉食專業生產村」、因阜「韭菜專業村」、趙庄「蔬菜生產基地示範村」、東萬山的砂鍋等,都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3、 高科技農業:在全鎮實施「一園十點」工程,涌現出了一大批高科技農業示範小區,如博山區高科技示範園、北萬山冬季農業示範小區、西阿銀杏示範園等。截止2000年底, 全鎮共建成各類大棚400餘個,規模養殖場90餘處。先後引進迪卡豬、小尾寒羊、 梅花鹿等養殖新品種8個,美國凱特杏、日本櫻桃西紅柿、以色列五彩椒等蔬菜新品種16個以及黑寶石李子、冬棗等果樹新品種12個。
萬山砂鍋久負盛名。據東萬山村碑記載,東萬山砂鍋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砂鍋生產所需的原料,是東萬山村自產的。經過粉碎加工,配料絞泥,成型烘乾,塗葯(黑葯、白葯)燒制等幾道工序。東萬山的砂鍋種類很多,有大砂鍋、二砂鍋、三砂鍋、四砂鍋、耳鍋、砂壺頭、葯鍋、火鍋和洗手盆等。2005年東萬山砂鍋廠僅剩一處,只產葯鍋。
⑶ 淄博潭溪山導游詞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幫助的導游,往往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淄博潭溪山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淄博潭溪山導游詞1
潭溪山山勢優美,處於淄博市淄川區與青州市交界處,山非獨立,與周圍山脈相擁,山高峰秀,天藍雲白,常為驢友熱衷的線途,更為野外探險者推崇。
潭溪山旅遊區,位於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故里東南38公里,淄川峨庄。海拔867米,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景區內植被豐茂,樹林覆蓋率達80%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約22萬個,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一年四季,各有神韻,春賞山花爛漫,夏聆溪水潺潺,秋醉滿山紅葉,冬觀銀裝素裹。
旅遊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豐富,令人目不暇接,上天橋、下天橋、姊妹瀑布、一線天鬼斧神工;美人峰、奇特大峽谷、龍鳳台、生命之根、午時峽谷、勝景不斷;昭陽洞、高門洞、通天洞、潛龍洞、美人洞、水簾洞、石權洞、洞洞相連;柳樹泉、仙女泉、飲虎泉、甘露泉、泉泉清甜;唐三寨上,三寨關、點將台、跑馬夼、飲馬灣、試劍崖、旗桿窩、搗米臼、後哨石屋,銘記著當年農家女唐賽兒揭竿起義、震動朝野的不朽業績;觀音殿、甘露寺、將軍廟、三教同壇,訴說著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穿行叢林之間,步移景換,賞景緻,睹人文,頗有得道之境,飄飄欲仙的感覺;遊客中心、生態停車場等各項設施完備。潭溪山莊是座按四星級標准裝修的三星級酒店,既可品嘗到山珍野味、有機蔬菜,還可以體驗和重溫洞房花燭的美麗新房。潭溪山莊是餐飲娛樂,會議接待,拓展培訓、休閑度假的最佳場所。
旅遊區由山東川東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發,計劃總投資2億元,本著「自然生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開發和保護並舉」,規劃開發奇特峽谷體驗區、昭陽人文風情區、森林休閑運動區、避暑休閑度假區、龍脊畫廊體驗區、後備休閑地產區等六大區域,建成集風景攬勝、休閑度假、餐飲娛樂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潭溪山旅遊區將成為一處供人們生態觀光、游山樂水、尋古探幽、休閑度假的綜合性景區,為世人提供一處回歸自然、放鬆心靈的旅遊勝地。
「潭溪山」系列天然礦泉水水源地選擇在環境優美的泰沂山脈的潭溪山支脈,取自於300米地下,這里方圓一百平方公里內無任何污染源。屬寒武系鮞狀裂隙水,富含鍶、鋰、鈣、偏硅酸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經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山東省礦泉水監測中心檢測為鍶型天然礦泉水,呈天然弱鹼性。整條水處理及桶、瓶裝灌裝線引進於亞洲最大的飲料包裝設備製造企業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高效自動化水處理,全自動旋轉式桶、瓶灌裝生產線密封式灌裝於桶瓶容器,整條生產線的運轉均在萬、千級(局部百級)的凈化環境下進行,有效避免了成品水至包裝過程的二次污染,為每一瓶水的質量,提供了保障。
淄青之交界兮,有山名潭溪。泰沂山之餘脈兮,淄東南兮雄立。蔚然而深秀兮,形藏特異。驚自然之妙功兮,嗟造物之神奇。瞰裂谷幽深,仰絕岩壁立。九龍夭矯,頻換綵衣。一線天看天一線,午時隙窺陽午時。兄弟瀑,姊妹瀑,青峰舞白練;高門洞,仙女洞,淡靄岫雲移。山下龍潭,碧水映藍天,雲影徘徊;山上甘泉,珍珠凝玉露,人物流連。上天橋,下天橋,仙人得道處,仙蹤猶在;北昭陽,南昭陽,太子讀書地,太子曾修。美女峰美女望夫,千年翹首,望穿大海;王小洞王小卧魚,一片孝心,卧暖寒冰。山中竟有通海洞,世上盛傳李半仙。將軍廟、甘露寺、三教堂,儒釋道文化留底蘊,深山腹地,化育文明;點將台、跑馬夼、飲馬灣,明代女傑唐賽兒,唐三寨上,據險演兵。神秘谷中,幾多神秘,難以細數;怡景台上,怡然觀景,自得怡然。盤龍山路飄玉帶,步雲棧道入雲端。更喜夕陽在山,雲霞滿天,山影樹形,變化萬千。絕岩人語響,空谷鳥聲喧。古來如此幽勝地,惜路險山深,難於登攀,少人問津,未露真顏。淄邑侯公,斥巨資,護自然。錦上添花,開啟洞天。報效家鄉父老,廣結四方勝緣。樂山樂水之仁者智者,自可逍遙暢游,一盡雅興。閱人文之勝概,覽自然之奇觀。養性靈,擴心胸,健體魄,樂陶然。不亦快事乎?
淄博潭溪山導游詞2
潭溪山旅遊區位於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故里東南38公里—淄川區太河鎮峨庄。由山東川東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川東集團)開發,川東集團由川東水業、潭溪山旅遊區兩部分組成。潭溪山旅遊區規劃總投資3億元,本著「自然生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開發和保護並舉」,現已開發奇特峽谷體驗區、昭陽人文風情區、森林休閑運動區、避暑休閑度假區、龍脊畫廊體驗區、後備休閑產業區等六大功能區域。旅遊區現已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山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旅遊區自然、人文景觀豐富,最高海拔867米,可游覽面積9平方公里,獨立游覽路線3條,全程游覽時間5小時以上。旅遊內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10多萬個,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一年四季,各有神韻,春賞山花爛漫,夏聆溪水潺潺,秋醉滿山紅葉,冬觀銀裝素裹。主要景點有:九龍潭、奇特大峽谷、一線天、美女峰、龍鳳台、上、下天橋、姊妹瀑布、兄弟瀑布、生命之根、生命之源、午時隙、昭陽洞、高門洞、通天洞、潛龍洞、美人洞、水簾洞、石權洞、飲虎泉、甘露泉、三寨關、將軍廟、三教祠等近百餘個景點。
旅遊區各種配套設施齊全,擁有風格各異的酒店兩處,潭溪山莊擁有裝修高檔的標准間、豪華套房和獨具特色的婚房,並配備生態木屋別墅13棟,遊客中心酒店以經濟客房為主,環境舒適典雅。旅遊區配套設施:遊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網球場、游泳池、CS槍戰基地、拓展基地等功能完備,是魯中地區集風景攬勝、休閑度假、餐飲娛樂、拓展訓練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為世人提供了一處回歸自然、放鬆心靈的絕佳旅遊勝地。
淄博潭溪山導游詞3
我們淄博的潭溪山,山清水秀,風景迷人,一年四季,風光各不同。
春天,大地已開始復甦了。不知不覺中,整座光禿禿的山,已經變成嫩綠色的了,象上穿了一件綠色的衣服,遠遠望去,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不久,漫山遍野的山花泛濫了,桃花、杏花香氣迷人,引來了嗡嗡的.蜜蜂,鳥兒也歡快的歌唱,真讓人陶醉!
夏天,溪水淙淙。山上的樹木長得更加茂盛了,鬱郁蔥蔥的樹枝把整座山都封住了。山中的瀑布飛流而下,不禁讓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秋天,滿山紅葉。山中的紅葉象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在空中飛舞著。這時候來到潭溪山,你會品嘗到酸酸的山楂,甜甜的柿子,美味的核桃。
冬天,滿山潔白,銀裝素裹。沒有了純的生機,夏的熱鬧,秋的豐收,反而多了一絲寧靜。山中的小動物也都各自回家冬眠了,整座山寂靜無比。
我喜愛潭溪山的四季,春的山花爛漫,夏的溪水淙淙,秋的果實累累,冬的潔白寧靜!
⑷ 淄博市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淄博市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南依泰沂山麓,北瀕九曲黃河,西鄰省會濟南,東接濰坊、青島,是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轄張店、淄川、博山、周村、臨淄5個區,桓台、高青、沂源3個縣和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經濟開發區、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總面積59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9.7萬人。
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42.4億元,增長3.5%,人均GDP11236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368.7億元,扣除減費降稅因素同比增長6.1%;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237元、19916元,分別增長7%和9%。
拓展資料
淄博是一座具有厚重歷史的文化名城 作為齊國故都和齊文化的發祥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孫武、左思、房玄齡以及蒲松齡、趙執信、王漁洋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誕生了中國第一所官辦大學——稷下學宮,產生了中國第一部管理學網路全書《管子》、「世界第一兵書」《孫子兵法》、中國第一部農業網路巨著《齊民要術》、中國第一部工科巨著《考工記》、世界著名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等鴻篇巨著,留下了齊國故城遺址、東周殉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牛郎織女民間傳說、周村古商城等浩繁的文化遺存,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齊文化「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的精神內核和獨特品質,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淵源之一,契合當前改革創新的時代特徵。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成長涌現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全國第一個「時代楷模」朱彥夫、全國第一個「環保衛士」孟祥民等一批先進典型。
淄博是一座全國全省重要的工業城市 作為工礦業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近現代工業發展歷史已超過110年,工業文明浸潤深、氛圍濃,市民工業素養高,產業門類全、配套能力強,全國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9個在淄博實現了規模化發展,90多種產品產銷量居全國前3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醫葯和醫療器械、紡織、建材以及新材料、電子信息、汽車及機電裝備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尤其是化工產業積淀深厚,是國內化工產業配套最為完善的地級市。2017年躋身全國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先後被命名為新材料名都、中國膜谷、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葯、功能玻璃、泵類、聚氨酯特色產業基地。淄博陶瓷生產史已逾萬年,是中國五大瓷都之一、中國琉璃之鄉,有「淄博陶瓷·當代國窯」的美譽。
⑸ 淄博絲綢經濟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
當歷史的車輪沿著龍山文化的骨脊咕嚕嚕滾過齊魯大地,一條美麗的絲帶便在車輪下延伸飄舞,從一個叫做周村的地方開始,一舞千年,絲綢走天涯……
絲綢 穿越千年的美麗
傳說在遠古時候,周村上空飛來一隻鳳凰,嘴裡銜著一個繭子,引導人類學會了用絲綢遮體。鳳凰為了看到絲綢技術在當地普及,不惜讓自己化為了一座山峰,就是周村的鳳凰山,在周村的南郊鎮還有一個村子叫鳳凰村。
傳說固然美麗,但似乎有點不可信的意味,當地出土的古文物無疑實實在在彌補了這一遺憾而成為最有力的說明——在古老的周村大地上,分布著許許多多龍山文化遺址,特別是在於陵故城周圍,出土了許多各式紡輪等遠古絲綢工藝遺物,而周村的前身便是商朝的於陵侯國,——遠古炎帝時候爽鳩氏之後,也是戰國時期齊文化的發源地。從此,絲綢如一顆上好的良種在齊魯落地生根,發芽,生長,成熟…從此,絲綢成為文化使者,周遊列國,遠走他鄉,把古老的中國介紹給西方,給世界帶去和平...夕陽西下,在那條幾乎是世界上最難走的道路上,在一片灰褐色里出現的紅色絲綢,被古風吹起時,幾多浪漫,幾許艱辛,期盼與希望共生…;也是在這條古道上,絲綢帶來了胡餅,帶來了摩尼教,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也帶來了周村經濟的徹底繁榮…薄如蟬翼的絲綢在千年陽光下溫和地泛著光,映紅了千年古道,從春秋戰國起到秦漢從唐朝一直到明清…絲綢有多柔軟,古道便有多厚重,絲綢走到哪裡,古道便開辟到哪裡,文明就延伸到哪裡,從古至今,從現在到未來,從深夜到黎明…
沒有絲綢 就沒有周村
絲綢就是那條神秘的紅絲線,把中國輕輕牽出了東方樓閣…西方人對中國的最初認識便是從絲綢開始。早在公元前3世紀,希臘、羅馬、印度的歷史和地理文字中就有東方「賽里斯國」的記載,而「賽里斯」是希臘語「絲綢」的意思,「賽里斯國」即是指「絲國」——中國。絲綢是中國的象徵,也是周村的象徵。周村因絲綢而聞名海內外……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帶領浩浩盪盪的隨從視察各地。他站在芝罘山上,望著波瀾壯闊的大海,聽從了道士徐福的建議,組成龐大的船隊,出海尋仙求葯。船上除了三千童男童女,還滿載齊地出產的磁器和絲綢。為了這批絲綢,於陵成千上萬的人民,不分白晝夜地博絲、紡織,把最好的齊紈、魯縞奉獻給這位叱吒風雲的帝王。在距離周村一百里之遙的濱州便有一處名曰「秦台」的景觀——即取秦始皇當年在其上瞭望大海之意。
當時間的車輪轉到漢代,經歷了楚漢之戰的劉邦登上王位。這位最喜歡穿齊國絲綢的農民皇帝,下令在齊國設立三服官,全國共有管理從事絲織品加工的三服官兩處,專門織造供應皇室和對外禮品的絲綢產品。於陵和臨淄為代表的齊國乃其一,佔到了當時國內絲綢產量的絕大多數。《漢書》中這樣描述當時周村所屬的長山縣「俗彌多織」 「齊郡風俗,男子多務農桑」。
明末清初時期周村絲織業大多為手工,清朝中葉,絲綢作坊不斷涌現,至清末,各地絲商紛紛到周村投資辦廠,周村已發展成為山東絲織業的中心。清乾隆年間,《淄川鄉土志》記載:「蠶絲本境天然之大宗,每屆春令,比戶飼之,……本境雖能繅絲,而售與周村商賈織造。」那時置桑養蠶已成為當地人民的主要行業。「每於夏季,絲市極盛」。附近地區所產蠶繭大都運往周村市場出售。 「桑植滿田園,戶戶皆養蠶,步步聞機聲,家家織綢緞」這首民謠生動的再現了當時周村絲織業的繁榮景象。
1894年,發明於日本的新法腳蹬織帶機進入周村,勞動效率提高二三倍。20世紀初,小擴絲技術由南方傳入,使周村繅絲業由手工操作向半機械化操作過渡,繅絲質量明顯改善。同一時期,機器制絲出現。1911年,裕厚堂絲廠率先安裝蒸汽機。1919年,同豐電器繅絲公司發電所建立,電力開始應用於繅絲工序。1920年,合記機坊從天津引進鐵木提花機,取代了原木製提花機,提高工效35%以上,品種質量大有改善。1930年,順興成機坊從天津購買4台電力絲織機,電力開始應用於絲織工序。
周村開埠前後,出現了恆興德、裕厚堂、同豐、源豐四大機械繅絲廠,是中國北方最早、也是最大的近代企業。這些工廠引進義大利繅絲機600餘台,以蒸汽機為動力,成倍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為此,裕厚堂的開拓者李敬義,作為商人,被宣統皇帝破格授予奎文閣典籍和例授文林郎的封號,連他的夫人丁氏,也被破例封為儒人,可謂是空前絕後的殊榮。民國初年,中華民國農商部給裕厚堂的評價是「關心試辦,毅力經營」。為表彰它為中國民族工業近代化的功勛,民國大總統頒發七等嘉禾獎章。在同一時代,周村還出現了專門研究開發絲綢生產工藝的同利公司,在中國北方率先建立了栽培優質桑樹,選育優良蠶繭品種,改進繅絲加工工藝的專門機構,並開辦了第一個絲綢技術專門學校,使周村形成了絲綢生產、科研、貿易的完整體系。
以亂世奇商陳壽亭艱苦創業歷程為主線的電視連續劇《大染坊》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後,周村大染坊從此名聲大噪。該電視劇便直接取材於周村。清代中葉,絲綢印染興起,周村逐漸成為全國著名的絲綢加工基地。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周村開埠前夕,周村已有漿坊40餘家、染坊70餘家。銀子市街37號有一處保存較完好的大染坊,是創辦於清道光年間的東來生綢布莊的舊址。該染坊的經營模式與電視劇《大染坊》相似,先是在周村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後前往濟南、青島、天津、北京等地開設分號,業務主要是將收購來的絲綢坯布,進行染色整理,然後批發出去。清光緒年間,東來生綢布莊資本達3萬兩白銀,客商絡繹不絕......
1916年前後,周村有絲織業戶3000家,周邊桑園達5000多畝,紡織機6000台,職工數萬人,年產絲綢、麻葛等百餘萬匹,產值達400多萬元,佔全省651萬元的63.2%。1931年,絲綢生產更達到創紀錄的300萬匹。絲織業空前繁榮。1939年出版的《現代本國地圖》記載:「周村絲織業之盛,所織絹、縐、綢、綾之屬,稱山東第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以「天上取樣人間織」來形容絲綢的精美,周村的絲綢,足以當得起這樣的贊譽。
漫步在「大街」上,你能感受到絲綢文化無處不在。當年老街上的永和絲店、同和絲店、復源絲店、恆和絲店、同泰絲店、同升絲店、泰來絲店、人和絲店、瑞蚨祥綢布店、裕茂公綢布店、慶和永綢布店……想當年每天門前都是車水馬龍,來自東北、西北、南方以及國外的客商絡繹不絕......至今,這里仍然保存著千餘年來絲綢基地印記的地名,許多以蠶絲為圖案的建築裝飾,流傳著一個個有關絲綢歷史的美麗傳說。就是它們,組成了中國名副其實的絲綢博物館。
周村的絲市街、綢市街是唐宋以來不斷發展起來的古街。具有上千年歷史的綢市街,那滿目滄桑的建築,那遺有上古之風的街道,那遙望古老絲綢之路的望雲門。長長的石板路,鱗次林比的古老絲店,空氣中還彌漫著新鮮蠶繭特有的氣息,棧房中還遺留著縷縷的生絲。駱駝崖下,雖然沒有了昔日的湖光柳影,卻彷彿還能聽到那風聲中傳來的陣陣駝鈴,彷彿還能看到大唐西域商人風塵僕僕的身影。華美店裡,當年山一樣的席包里,是優質的羊毛和駝絨。瑞蚨祥店外,一輛輛准備遠行的大車上,是一匹匹金光閃閃的綢綾和錦緞…
從某種意義上說,周村的文明是依附於絲綢這種商品的生產、流通的,沒有絲綢,就沒有周村。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古道,也就沒有絲綢的流通。
大街 漫步古道悠悠
青石板。黛瓦。紅燈籠。一串串的紅燈籠,空氣里絲綢的味道依然停留在遠處深處…灰色的老屋,銅質牌匾深深嵌進牆壁,嵌進歲月深處…在時光流失中愈顯高貴和典雅,沉澱下來的,是面對時間的淡然和從容。
這條石板路已被磨成光滑的長街就是古絲綢走出去的起點——當地很有名被人們喚做「大街」的一條古道,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約公元 1410 年),明崇禎九年(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由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南起絲市街、銀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門,長約兩華里,北極閣攔腰橫跨中間,把大街分為南北兩段,現狀保留的基本為南段,全長 400 米。行走在青石板鋪成的路上,但見兩側店鋪林立,商幡招展,恍若隔世。青石板路一直通向前方通向遠古......
遠在西周時期,武王伐紂與周公東征後,從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北)經洛邑、魯都(山東曲阜)直達齊都(今山東淄博)建立了東西大道,即周道。戰國時期,齊國竭力「通商工之業,便漁鹽之利」,到齊桓公稱霸時,齊都臨淄已是一個擁有7萬戶的商業和手工業發達的大都會。其向西的大道就是原來的周道。那時臨淄是齊國政治經濟的中心,人口眾多,「臨淄甚富而實」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沿著齊幣出土的分布情況,可以尋出,戰國時期山東的道路從臨淄呈輻射狀四通八達,也可以看出齊國還在渤海沿岸有一條交通大道。
秦統一中國,修馳道,《漢書·賈鄒枚路傳》賈山《至言》說「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為馳道之麗至於此」周秦時6尺為步,50步合今69米,可見秦馳道的規模和宏偉。秦在山東的東西主要馳道,便是在西周周道的基礎上修築起來的。秦馳道經過山東的路線,多是重要的經濟和交通中心,齊國故都臨淄當時已是擁有三四十萬人的漁鹽絲織品大城市。西漢時,大多數商賈周流的地方,以黃河流域為主,《史記·貨殖列傳》所記商賈活動的都會共19個,山東2個,就是臨淄和定陶。
臨淄到了漢代,商業更加發達。它是當時全國三大絲織業中心之一(另兩個是河南襄邑、四川成都)。漢景帝時,臨淄人口由春秋戰國的7萬戶增加到10萬戶。臨淄人主父偃說「臨淄十萬戶,市租千金,人眾致富,巨於長安」。《史記·貨殖列傳》說「臨淄亦海岱間一都會也」商業度會的形成和繁榮,雖然原因眾多,而道路發達實為重要條件。當時臨淄至各地的道路有5條。1、經濟南、平原北行,至涿郡(今河北涿縣)。2、經濟南、平原西北行,至巨鹿,更西北入井陘,至太原。3、經濟南西南行,至定陶。4、經高密、城陽(莒縣)南行,至東海(今郯城西)、彭城諸地。5、經東萊(今萊州)沿海南行,至琅琊。到了唐朝,由上都(長安)經汴州入山東,經曹州(今曹縣北)、兗州、淄州(淄川)、青州、萊州至登州(今蓬萊),共1450里。是上都經過山東境內三條主要路線的其中之一。
唐時山東的絲綢,多半經過山東各州間的道路,經過山東東西大道,運往中原各地,直至絲綢之路。杜甫《憶昔》詩雲「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更女桑不相失。」可見當時道路安全暢通和運輸絲綢織品的盛況。周村的絲綢經過這些道路集中到東西大道上,然後運往洛陽、長安直至絲綢之路。經海路到國外的交通,一是往渤海,一是往朝鮮,一是往日本。到了宋代,由密州、淄州(淄川)、兗州、曹州(或青州、齊州、滑州)到汴州的道路,成為當時全國的重要道路。周邦彥的《汴都賦》提到,當時山東的絲麻織品、漁鹽製品、以及域外來的珍奇異物經過山東道路運到汴州的,無所不有。
明朝以前主要交通要道從現在的古城村往南,經演禮、道開,一條往南去博山,一條往西經現在的彭陽經王村至濟南。到了清代道路主要為官馬大道。清初,山東東西大道通過王村道路的開辟和周村商業的興起,其路線走向改由王村經周村到張店。由於這條交通大道走向的改變,周村的商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商賈薈萃的「旱碼頭」和「絲綢之鄉」。
兩千年的歲月之輪輾過去,走在這條古街道上,你會有一種喚醒歷史的沖動。喚醒歷史,其實也就是喚醒我們自己的靈魂。踏著青石板砌成的古道一路探尋,你會發現這些老街、老房、還有留守在這里的老人,他們承載了太多的故事。如果是在一個陰雨天,你彷彿依然能尋到那位著絲織旗袍的女子,獨自撐一把油紙傘,自你身邊輕輕經過,望著那玲瓏有致漸行漸遠的背影,聽著那高跟鞋踩在古街道上,傳來幽幽的噠噠聲響,那一刻,彷彿在夢中一般,卻又是那樣真切地觸碰到了你靈魂的深處…
旱碼頭 天下第一村
二百多年前,有一位喜好微服私訪的皇帝來到周村觀元宵燈會,御賜周村為「天下第一村」,此人即清朝乾隆皇帝。經過從康熙到道光近 150 年的發展,周村與佛山、朱仙鎮、景德鎮並稱為中國四大「旱碼頭」,被人們譽為「金周村」。
早在秦漢時期,於陵邑就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自由集市,唐朝詩人李商隱對當時的集市有過這樣的描述:「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唐宋時期,古商城初具雛形。明清時期達到繁榮鼎盛,發展成為聞名全國的商業重鎮。當時既有「金周村、銀濰縣,濟南日進斗金,不如周村一個時辰」的說法。
最先在周村設立商號的是山西和陝西的商人,從現存於區委大門西側的山陝會館,可以推斷出當年秦晉商人在周村的人數之多,他們大多經營漆器、木器、棉布等,隨著業務的擴大,山、陝的錢庄票號也落戶周村,在全國錢庄業影響最大的私營錢庄 —— 山西平遙的「日升昌」,在山東的總櫃設於濟南,而副總裁則直接坐鎮周村。在周村的百餘家錢庄票號中,山陝佔三分之一,它們大多位於銀子市街。
位於銀子市街131號的票號展館,是著名晉商喬致庸創立的大德通票號在周村的舊址。建築風格體現了晉商文化的嚴謹和工整。1921年周村的票號達到108家,總資本額達600萬兩白銀,商業之繁榮,由此可見一斑。此展館展現了清代銀錢業在周村的興起、發展及繁榮的歷史進程。聞名全國的「八大祥字型大小」中的「七大祥」都是在周村完成的原始資本積累,然後走向全國各地。
隨之而來的,是湖廣、吳越及滿州、蒙古商人,而影響最大的,是東方商人、從章丘縣舊軍經由周村發展到全國的孟氏家族。「泉祥」茶莊的創始人是有著「東方第一商人」之稱的孟雒川的父親孟傳珊在1835年創辦,至今已有175年的歷史。1896年,孟雒川將周村泉祥總號和瑞蚨祥總號遷往濟南估衣市街,周村成為分號。1910年,孟雒川又在北京、天津、青島、煙台等地陸續設立了分號,三十年代的年純利潤達十幾萬元,為全國孟氏各商號之冠。孟雒川經常到周村老櫃來視察或主持業務,並且有專門的公館,瑞蚨祥後來發展成我國規模最大的民族商業老字型大小。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特地在瑞蚨祥定製了皇帝袍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周恩來總理指定瑞蚨祥製做了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孟雒川,堪稱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史上一塊輝煌的里程碑。
1885年4月(清光緒十一年三月),周村開設電報局。1904年,周村與濟南、濰坊同時被辟為商埠。同年,膠濟鐵路開通。開埠之後,周村自東門起往東直到太和庄,南至膠濟鐵路的近 30 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為外商投資區。除了原來在商埠街上的日本大富洋行、德國禮和洋行外,大批外國商號陸續在商埠街上先後開業。代表性的有德國的德和洋行、德園號油棧、美國鴻記油棧、英荷殼牌石油公司、日本鈴木洋行、英美煙草公司、日本小林洋行、日本寺村絲行、美孚石油公司、日本三井公司等,最多的時候達到108家。其後,又有多家外商擠入商貿繁盛的大街等地段,並率先成立了電燈公司、大有麵粉廠等。
百年前的開埠,是周村悠久歷史星空中一個耀眼的符號。周村從此開啟了近代的大門。於是成為名冠南北的富商聚集地,成為名震全國的四大旱碼頭之一,由「濟南日進斗金,不如周村一個時辰」,被譽為「金周村」,「駕乎省垣之上」,成為輻射魯中、跨江(長江)越河(黃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更有「泰山的廟多,不如周村的貨多」之說,「天下之貨聚鄢」。周村經濟的繁榮,絲綢和瓷器的走出去,不僅給周村帶來了胡餅,帶來了摩尼教,還帶來醫院和學校,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啟蒙……
周村燒餅的由來
我國古籍主要記載了四種餅類食物,但這四類餅的概念,和今天所說的餅並不完全是一會事。第一類是蒸餅,第二類是湯餅,第三類是油餅,第四類是胡餅,即西域胡人的食物。胡餅能夠在漢、唐文獻里反復出現,足證在當時已是一種常見食品。但胡餅到底始於何地何時,究竟是一種什麼食品,眾說紛壇。據《一切經音義》雲,"此油餅本是胡食,中國效之,微有改變,所以近代辦有此名。"又據《緗素雜記》雲,"有鬻 (yu)胡餅者,不曉名之所謂,易其名曰爐餅;以為胡人所啖,古曰胡餅也。"這兩段記載,大意略同,一致認為來自西域,約在漢時傳入我國。這從沈既濟《任氏傳》"(長安昇平里)門旁有胡人鬻餅之舍,方張燈熾爐"也得到佐證。按照當前普遍的說法,周村燒餅源於漢代的「胡餅」,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生產歷史。
明朝中葉,周村商賈雲集,多種小吃應時而生,用以胡餅上貼烘烤的「胡餅爐」此時傳入周村,當地飲食店戶的師傅結合焦餅薄、香、脆的特點,加以改進,創造出膾炙人口的大酥燒餅,此即當今周村燒餅的雛形。但是,使周村燒餅具備今天所說的「薄、香、酥、脆」四大特點的卻是在近代。周村區高塘鎮王家莊是目前民間生產周村燒餅最多的村莊之一。周村燒餅正是基於一位名叫郭雲龍的師傅的發展,方才最終形成了如今的特色。郭師傅在烤制當初厚厚的大酥燒餅時,偶然發現餅上面鼓起來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來香而不膩。於是他大膽試制新品,果然深受大家喜愛。於是,不經意間便推而廣之。
l880年後,「聚合齋」燒餅老店,即郭家,首先啟用紙包裝,最終產品大都以印花紙包裝,久藏不變質,故而沿襲至今。清末皇室曾屢次調貢周村燒餅,這也讓周村燒餅名滿天下。當時山東省著名商號「八大祥」也專門定購周村大酥燒餅成箱發往埠外,作為饋送佳品。1951年前後,周村人民也曾以周村燒餅為禮品,慰問抗美援朝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當你漫步古街道,只需輕輕一個轉身就能走進一家燒餅店鋪,現場燒制的燒餅看著已是誘人,那薄薄的餅上掛滿金黃的芝麻,你輕輕用牙齒一咬,又薄又香又酥又脆的燒餅頃刻間已是唇齒留香…
摩尼教的傳入之謎
1998年1月8日,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專家廉亞明博士輾轉來到周村,廉亞明來周村,是緣於他在福建泉州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所,從一份叫做《史志通訊》的中國學術雜志上,讀到了一篇關於在中國山東周村發現唐代摩尼教遺址的文章。
廉亞明博士曾一度從事中國與波斯帝國關系的研究,摩尼教是古代波斯人摩尼於公元3世紀創立的,公元6世紀左右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後來,被中國化了的摩尼教稱為明教。摩尼教傳入中國不久,在唐朝中期就被朝廷禁止。所以,有關摩尼教的建築及碑刻也為數不多,能保存下來的就更為罕見。因此,山東周村發現摩尼教遺址的文章,引起了廉亞明極大興趣。況且資料上介紹那處遺址還建於摩尼教剛剛傳入中國的年代,這就更加耐人尋味。
廉亞明博士在周村見到了撰寫《周村摩尼教初探》這篇文章的作者時任周村區政協文史委員會的郭濟生副主任。廉亞明果然看到了唐代的明教寺遺址,看到了摩尼教的造像碑,周村明教寺,是周村現存最早的古建築之一。據清康熙年間周村《肅儀殿碑》記載,周村明教寺「初建於唐,重修於元」。摩尼教造像的刻石,現存於周村區文物管理所。造像背面刻有「大唐貞觀十年仲春朔日立」字樣。正面浮雕,上部為一尊主像,四尊脅侍像;下部刻有五個造型怪異的形象。
令廉亞明博士感到奇怪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村小城,竟然有這么多讓他難以置信的歷史之謎。像摩尼教和胡餅這些古波斯地域的產物竟然都早早地來到周村。多少年來,一提到絲綢之路的起點,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西安。因為西安曾是漢唐的首都,也是當年張騫出使西域的出發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卻不是桑蠶、絲綢的主要生產地,而僅僅是一個絲綢的集散地。
《史記》與《漢書》在談到蠶桑絲紡業時,都是只言齊魯而不及其他,唐代官修志書《唐六典》有關內容所列圖表中:在唐代,全國的蠶桑絲紡業出現了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和江南五地爭艷的局面,但山東絲織品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卻仍占據著第一把交椅的位置,河南、河北次之,四川和江南再次之。
1934年,中華民國貿易部專門委派一名官員到周村進行調查研究,而調查的內容正是周村的絲綢生產狀況。這個人叫做趙占元,寫了一篇題為《周村絲麻業調查》的長篇調查報告,發表在當年9月份的貿易部經濟專業刊物《工商半月刊》上。文章以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考證了周村絲綢貿易發展的歷史,介紹了當時周村繅絲、絲織、印染和絲綢貿易各業的詳細情況。他最後的結論是:戰國以來齊地的絲綢業以於陵為冠,於陵即今日山東長山縣之周村鎮。周村東臨渤海,西近運河,正是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在山東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商品集散地。這樣,從事絲綢貿易的西域和阿拉伯地區的客商被吸引而來就成為可能。所以,摩尼教和胡餅傳入周村也就不足為怪了。
絲路帶來新文化
周村是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傳承的地方,從新石器時代就有文化存在,歷朝歷代又不斷發展,這樣的地方所擁有的歷史沉積程度是被如此描述的:「周村碰碰哪兒都是文物古跡,踩踩哪兒都有歷史由來」。
蒲松齡在周村西鋪教書寫書30餘年,人人皆知的《聊齋志異》也正是誕生於此。蒲松齡教書與著書的書館就在周村,周村的「介景堂」、「郁文堂」兩次最早出版《聊齋志異》,並在周村古街的「三益堂」印刷成書,從這里流傳四方。現在這套叢書已成為浙江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西方資本和商人來到周村的同時,也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文化啟蒙運動。西方國家的文化教育開始進入周村。周村於開埠後成立了第一所女子學校, 1904年英國基督教會在周村傅家莊開辦遵道學校和遵道女校,1905年創辦光被中學,是周村地區中學教育的開端。1919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周村商會在天後宮聯台開辦了周村競化乙種商業學校,是山東較早的職業教育中等專業學校。 1920年,英國基督教會在周村開辦護士學校,當時是山東規模最大的醫學院,1925年,美國天主教會在周村開辦了濟南若瑟醫院修女會的初學院。後又成立培德女子學校、培德中學。這些學校完全採用西方教學方式,學生大部分是中國兒童。西方教育完全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八股教育模式,他們的物理、化學、外語、地理、生物、天文等課程,極大地開闊了中國學生的眼界,開始改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周村開埠之前,基本上是依靠中醫、中葯治病,1913年,英國基督教會在東門外創辦了設施齊全、規模宏大的復育醫院。並創辦了周村護士學校。成為膠濟鐵路線上惟—一所正規醫院。美國的天主教會在周村中和街開辦聖心診療所(後易名博濟醫院)。
20世紀30年代,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在濟南創建進德會,提倡新生活運動,一座多功能的文化教育中心建成。其中有現代音響、燈光、舞台設施的劇院,有露天電影院,有演講和文明劇場,有公園和動物園,有博物館、展覽館,有學校等。全國著名的戲劇名家幾乎都來周村演出過。所有建築設施,1938年,日本侵略軍進入周村後,被全部毀壞。
周村古商業街,歷久彌新。為山東僅有、江北罕見,且至今仍在發揮其商業功能,被中國古建築委員會的專家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博物館群」 現在周村共有私人博物館三家:一家是王應統的狀元府,現在其後人已買下;另一家是趙慎文的「淄博藝術博物館」;還有一家是萊蕪人買的楊家大院,建立的古傢具博物館…
說到這里,周村到底是個什麼地方呢?如同石家莊不是一個庄一樣,周村也不是一個村子,而是一個區,系山東省淄博市轄區之一,而淄博盡管是赫赫有名的齊國都城臨淄所在地,與周村近在咫尺,但淄博又代替不了周村,周村就是周村。這處神秘的所在位於魯中,東距港口城市青島300公里,距山東首府濟南100公里。膠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和309國道橫貫而過...
誰能想得到呢,一匹匹薄如蟬翼的絲綢,連綿平滑溫柔如女人肌膚的絲綢,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竟然成功擔當了一個文化使者的角色,不但鞏固了政治,而且繁榮了經濟,絲綢,用溫柔輕易將西方征服,令西方人對神秘的東方古國充滿了敬畏和無限想像.....一條美麗的絲質飄帶,鋪出的不僅是一條貫通東西的大道,架起的也不僅僅是一座經濟和政治上的橋梁,更難以估量的價值是絲路所帶來觀念上的更新和思想上的變化......
⑹ 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隸屬於淄博柴油機總公司,是以綜合開發利用生物質氣、煤層氣等能源為主、為用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個性化能源系統、並通過CDM申報等策略,幫助用戶實現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新能源產業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冬梅
成立時間:2009-04-02
注冊資本:4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30308000004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山東省淄博市高新區裕民路118號
⑺ 淄博海友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淄博海友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01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電動車及配件、光伏器材、汽車裝具、潤滑油批發、零售等。
法定代表人:魯志秀
成立時間:2001-01-11
注冊資本:89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30322802415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張店區205國道以東潘庄工業園(張店區中心路176-9號)
⑻ 急急急!急需在廣東中山的所以的大眾捷達的4S店的地址!
我阿姨在珠海,你問
⑼ 做汽車淄博到寧陽最後一班車是幾點
在網路上搜索的
淄博到寧陽汽車時刻表淄博長途汽車站班車信息:
淄博到寧陽汽車 里程: 189km 車型: 豪華金龍 全程票價:
聯系電話: 2880239 聯系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杏園西路22號
13:00 9:00
淄博淄川汽車站班車信息:
淄博到寧陽汽車 里程: 189km 車型: 東岳中客 全程票價: 18.50元
聯系電話: 0533-6228653、5182193 聯系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淄城路3號
12:20 7:40
淄博汽車總站班車信息: 淄博到寧陽汽車 里程: 30km 車型: 中型中 全程票價: 4.50元
聯系電話: 0533-2889261 聯系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杏園西路
08:00 09:00 11:00 13:00
淄博東城汽車客運站班車信息: 淄博到寧陽汽車 里程: 車型: 普通車型 全程票價: 參考價33元元
聯系電話: 0533-2169331 聯系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杏園東路14號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