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類汽車維修車輛竣工檢測制度
Ⅰ 汽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管理制度是如何規定的
摘要 您好
Ⅱ 汽車三級保養竣工驗收有哪些要求
一對汽車修理竣工出廠實行」三級檢驗制度」第一級:控制自檢班組或個人在修車過程中嚴格按修理標准檢查修理部位的技術狀態,磨損程度超過極限范圍的零件應予以修復或更換,並正確安裝調整修理部位;修理完工後要全面自檢:經修部位是否正常工作、各種間隙大小螺母松緊密封條外表線條等是否符合修理標準是否按排工單指令施工。第二級:控制車間檢驗車間主管接到班組或個人的完工車輛後;必須根據修理項目按完工標准進行技術狀態檢驗,並進行路試。不合標準的車輛應立即轉回主修小組處理,主修小組或個人必須第一時間返修;負責質量的車間主管保證每台車的修理質量符合完工標准。
Ⅲ 汽車維修過程中的三檢制度是什麼
1、出車前由對車輛的水、機油、電的三查和燈光、喇叭、傳動、制動、輪胎氣壓六檢;
2、停車檢查,以檢查上述部位為主;並檢查發動機、傳動機構、行路機構是否有異常變化,並予排除;
3、收車後上檢車台,進行全面檢查,對檢查發現的一般故障和隱患隨時以小修的方式予以排除,並做好衛生整潔的清理。
Ⅳ 車輛維修中「三檢」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進站檢驗:維修車輛進站後,服務顧問根據車輛技術檔案的記錄材料(車輛運行記錄,維修記錄,檢測記錄,總成修理等)以及車主反映的車輛使用技術狀況(如汽車動力性、行駛穩定性等),確定所需檢測項目。依據檢測結果及車輛實際狀況進行故障診斷,從而確定維修項目及附加作業項目,該過程由服務顧問負責;過程檢驗:車輛維修過程中,要始終貫穿過程檢驗。過程檢驗中維修項目的技術標准要符合相關規定標准或新車出站說明的有關規定。在車輛維修過程中,必須進行自檢、互檢,自檢、互檢合格後,交給檢查員進行終檢,該進程由維修技工負責;竣工檢驗:車輛維修作業完成後,由專職質量檢查員進行竣工檢驗,並現場記錄檢查結果。各項參數需符合國家或行業及地方標准;在竣工檢驗合格後方可內部交車。內部交車時要進行內部交車檢查,合格後方可交給車主,並簽發出廠證。
Ⅳ 三類汽車維修管理制度有哪些
三類汽車維修管理制度有:
1、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保障員工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全體員工必須遵守本制度。
2、全廠員工必須按規定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嚴格遵守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和機具操作規程,任何人不得違反。
3、工作時不得在工場打鬧、追逐、大聲喧嘩。
4、必須按規定 著勞動保護用品,不得穿拖鞋上班。
5、非工作需要不得動用任何車輛,汽車在廠內行駛車速不得超過8km/h,不準在廠內試剎車,嚴禁無證駕駛。
6、加強對易烯物品的管理,不得隨意亂放。
7、在車間、材料間等處所應配備充足的滅火器材,並加強維護,使之保持良好技術狀態,所有員工都會正確使用滅火器材。 8、進入油庫,嚴禁吸煙,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油庫。
9、工作燈應採用低壓(36伏以下)安全燈,工作燈不得冒雨或拖過水地使用,並經常檢查導線,插座是否良好。 10、手濕時不得拉動電力開關或插電源插座,電源線路保險絲應按規定安裝,不得用銅線、鐵線代替。
11、下班前必須切斷所有電器設備的前一級電源開關。嚴禁電器、電動機在雨天淋雨受潮。 12、作業結束後,及時清除場地油污雜物,並將設備機具 整齊安放在指定位置,以保持施工場地整齊清潔。 13、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檢查。
Ⅵ 汽車維修竣工中後,要怎麼進行有效檢驗
汽車維修竣工後,檢驗實行自檢、互檢和專職檢驗相結合的」三檢」制度。檢驗內容為汽車或總成解體、清洗過程中的檢驗,主要零部件的檢驗,各總成組裝、調試檢驗。各檢驗人員根據分工,嚴格依據檢驗標准、檢驗方法認真檢驗,做好檢驗記錄。
Ⅶ 汽車維修過程中的三檢制度主要包含
1、出車前由對車輛的水、機油、電的三查和燈光、喇叭、傳動、制動、輪胎氣壓六檢;
2、停車檢查,以檢查上述部位為主;並檢查發動機、傳動機構、行路機構是否有異常變化,並予排除;
3、收車後上檢車台,進行全面檢查,對檢查發現的一般故障和隱患隨時以小修的方式予以排除,並做好衛生整潔的清理。
關於「三檢」的實施方法:
1、司機應在每次出車前,按照三檢表內容逐項檢查確認,並將檢查結果記錄於相應的檢查表中。
2、確認無問題要標明符合,有問題的要及時向綜合部通報,以備及時維修。
3、司機要認真如實地填寫檢查表,以備查驗,此記錄保存時間為12個月。
Ⅷ 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規范機動車維修經營活動,維護機動車維修市場秩序,保護機動車維修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機動車運行安全,保護環境,節約能源,促進機動車維修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從事機動車維修經營的,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機動車維修經營,是指以維持或者恢復機動車技術狀況和正常功能,延長機動車使用壽命為作業任務所進行的維護、修理以及維修救援等相關經營活動。第三條機動車維修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誠實信用,公平競爭,優質服務,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維修質量主體責任。第四條機動車維修管理,應當公平、公正、公開和便民。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封鎖或者壟斷機動車維修市場。
托修方有權自主選擇維修經營者進行維修。除汽車生產廠家履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汽車質量「三包」責任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指定維修經營者。
鼓勵機動車維修企業實行集約化、專業化、連鎖經營,促進機動車維修業的合理分工和協調發展。
鼓勵推廣應用機動車維修環保、節能、不解體檢測和故障診斷技術,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和救援、維修服務網路化建設,提高機動車維修行業整體素質,滿足社會需要。
鼓勵機動車維修企業優先選用具備機動車檢測維修國家職業資格的人員,並加強技術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第六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機動車維修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的機動車維修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機動車維修管理工作。第二章經營備案第七條從事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的,應當在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機構辦理有關登記手續後,向所在地縣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進行備案。
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本規定實施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不得向機動車維修經營者收取備案相關費用。第八條機動車維修經營依據維修車型種類、服務能力和經營項目實行分類備案。
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根據維修對象分為汽車維修經營業務、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維修經營業務、摩托車維修經營業務和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四類。
汽車維修經營業務、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根據經營項目和服務能力分為一類維修經營業務、二類維修經營業務和三類維修經營業務。
摩托車維修經營業務根據經營項目和服務能力分為一類維修經營業務和二類維修經營業務。第九條一類、二類汽車維修經營業務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可以從事相應車型的整車修理、總成修理、整車維護、小修、維修救援、專項修理和維修竣工檢驗工作;三類汽車維修經營業務(含汽車綜合小修)、三類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可以分別從事汽車綜合小修或者發動機維修、車身維修、電氣系統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輪胎動平衡及修補、四輪定位檢測調整、汽車潤滑與養護、噴油泵和噴油器維修、曲軸修磨、氣缸鏜磨、散熱器維修、空調維修、汽車美容裝潢、汽車玻璃安裝及修復等汽車專項維修工作。具體有關經營項目按照《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第十條一類摩托車維修經營業務,可以從事摩托車整車修理、總成修理、整車維護、小修、專項修理和竣工檢驗工作;二類摩托車維修經營業務,可以從事摩托車維護、小修和專項修理工作。第十一條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維修經營業務,除可以從事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維修經營業務外,還可以從事一類汽車維修經營業務。第十二條從事汽車維修經營業務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經營業務相適應的維修車輛停車場和生產廠房。租用的場地應當有書面的租賃合同,且租賃期限不得少於1年。停車場和生產廠房面積按照國家標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
(二)有與其經營業務相適應的設備、設施。所配備的計量設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准要求,並經法定檢定機構檢定合格。從事汽車維修經營業務的設備、設施的具體要求按照國家標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從事其他機動車維修經營業務的設備、設施的具體要求,參照國家標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執行,但所配備設施、設備應與其維修車型相適應。
(三)有必要的技術人員:
1.從事一類和二類維修業務的應當各配備至少1名技術負責人員、質量檢驗人員、業務接待人員以及從事機修、電器、鈑金、塗漆的維修技術人員。技術負責人員應當熟悉汽車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業務,並掌握汽車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及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質量檢驗人員應當熟悉各類汽車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檢測作業規范,掌握汽車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故障診斷和質量檢驗的相關技術,熟悉汽車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服務收費標准及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並持有與承修車型種類相適應的機動車駕駛證;從事機修、電器、鈑金、塗漆的維修技術人員應當熟悉所從事工種的維修技術和操作規范,並了解汽車或者其他機動車維修及相關政策法規。各類技術人員的配備要求按照《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
2.從事三類維修業務的,按照其經營項目分別配備相應的機修、電器、鈑金、塗漆的維修技術人員;從事汽車綜合小修、發動機維修、車身維修、電氣系統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的,還應當配備技術負責人員和質量檢驗人員。各類技術人員的配備要求按照國家標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
(四)有健全的維修管理制度。包括質量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車輛維修檔案管理制度、人員培訓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及配件管理制度。具體要求按照國家標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
(五)有必要的環境保護措施。具體要求按照國家標准《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GB/T 16739)相關條款的規定執行。
Ⅸ 汽車維修三類資質
機動車維修經營及資質 一、 開業條件:
指進行各類汽車維修作業必須具備的設備、設施人員、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流動資金等條件。
1、設備條件:
企業配備的設備型號、規格和數量應與其生產綱領、生產工藝相適應;設備技術狀況應完好,滿足加工、檢測精度要求和使用要求;允許外協的設備必須具有合法的技術經濟合同書。
應具備與經營種類相適應的專用設備,試驗、檢測與診斷設備,通用設備、計量器具及主要手工具。
2、設施條件:
生產場房和停車場的結構面積、設施必須滿足與其生產綱領和生產工藝相適應的要求,並符合安全、環境保護、衛生和消防等有關規定,地面應堅實、平整,停車場地界定標志明顯,不準佔用道路和公共場所進行維修作業和停車。
一類汽車維修企業(大修廠)主生產場房面積不小於800平方米,停車場面積不小於200平方米;
二類汽車維修企業(維護廠)主生產廠房面積不小於200平方米,停車場面積不小於150平方米;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專項修理)作業生產廠房面積和停車場的結構、設施必須滿足專項修理作業的要求。
3、人員條件;
一類汽車維修企業:
技術管理人員不少於1人(工程師或技師以上),直接生產工人不少於50人,質量檢驗人員不少於3人,財務人員示少於2人。
二類汽車維修企業:
技術管理人員不少於1人(助工或技師以上),直接生產工人不少於15人,質量檢驗人員不少於2人,財務人員不少於2人。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技術工人工種數量與經營項目相適應。
4、質量管理條件:
一類和二類汽車維修企業必須具備並執行汽車維修技術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以及汽車維修相關標准;必須具備所維修汽車的維修技術資料;應具有進廠檢驗單、過程檢驗單、竣工檢驗單、維修合同文本和出廠合格證等技術文件;就具有度執行保證汽車維修質量的工藝文件、質量管理制度、檢驗制度、技術檔案管理制度、標准和計量管理制度、機具管理及維修制度等。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應具備並執行與其專項修理作業有關的技術標准、工藝規范、技術資料,應有質量檢驗、管理辦法。
5、安全生產條件:
一類和二類汽車維修企業應具有與其維修作業有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種、各機電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對有毒、易燃、易爆物品、粉塵、腐蝕劑、污染物,壓力容器等均應有安全防護措施和設施。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應有與其修理作業有關的安全防護、消防設施和安全操作規程。
6、環境保護條件:
一類和二類維修企業的環境保護條件必須符合國家的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的規章、標准;應積極防治廢氣、廢水、廢渣、垃圾等有害物質和雜訊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按生產工藝安裝、配置的處理「三廢」、通風、吸塵、凈化、消聲等設施應齊全可靠,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標准規定。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環境保護條件必須符合國家的環境保護法行政法規和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的規章、標准。
7、流動資金條件:
一類汽車維修企業的流動資金應不少於50萬元;
二類汽車維修企業的流動資金應不少於10萬元;
三類汽車維修業戶的流動資金數量應與經營項目相適應。
註:
一類汽車維修企業按照「先立項、後籌建」的原則,需先報立項申請經省交通廳批准後進行審批。
二、 申請人所需提供的有關資料:
1、 申請報告;
2、 廠房(非臨時性建築)名稱、廠地租賃合同;
3、 企業(業戶)地址、經濟性質;
4、 企業經營類別和經營項目;
5、 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
Ⅹ 汽車維修過程中的三檢制度主要包含哪些
1、出車前由對車輛的水、機油、電的三查和燈光、喇叭、傳動、制動、輪胎氣壓六檢;
2、停車檢查,以檢查上述部位為主;並檢查發動機、傳動機構、行路機構是否有異常變化,並予排除;
3、收車後上檢車台,進行全面檢查,對檢查發現的一般故障和隱患隨時以小修的方式予以排除,並做好衛生整潔的清理。
(10)三類汽車維修車輛竣工檢測制度擴展閱讀:
關於「三檢」的實施方法:
1、司機應在每次出車前,按照三檢表內容逐項檢查確認,並將檢查結果記錄於相應的檢查表中。
2、確認無問題要標明符合,有問題的要及時向綜合部通報,以備及時維修。
3、司機要認真如實地填寫檢查表,以備查驗,此記錄保存時間為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