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和縣安徽大明汽車配件
① 想知道: 西安市 104路公交車路線到幾點 在哪
樓主你好:
西安104路
市區線路 城西客運站--大明汽車配件城 6:00--20:30 1元一票制 普通卡0.5元 學生卡0.3元 西安公交巴士股份有限公司二車隊
去程: 三民村 - 城西客運站 - 麵粉廠 - 絲綢群雕 - 西開公司 - 豐登路北口 - 家世界 - 勞動路 - 潘家村 - 玉祥門 - 火車西站 -星火路立交 - 小北門 - 北門 - 西閘口南口(臨時取消) - 火車站東(臨時取消) - 太華路 - 大華1935 -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 大明宮含元殿 - 啤酒路(取消) - 太元路 - 北二環太華路立交 - 百寰建材市場(取消) - 井上村 - 辛家廟西村 - 辛家廟公交樞紐站- 滻灞大道西口 - 祥和居 - 泘沱村 - 大明汽車配件城 (31站)
回程: 大明汽車配件城 - 泘沱村 - 祥和居 - 滻灞大道西口 - 辛家廟公交樞紐站 - 辛家廟西村 - 井上村 - 百寰建材市場(取消) - 北二環太華路立交 - 太元路 - 啤酒路(取消) - 大明宮含元殿 -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 大華1935 - 太華路 - 火車站東(臨時取消) - 西閘口南口(臨時取消) - 北門 - 小北門 - 星火路立交 - 火車西站 - 玉祥門 - 潘家村 - 勞動路 - 家世界 - 豐登路北口- 西開公司 - 絲綢群雕 - 麵粉廠 - 城西客運站 - 棗園 (31站)
② 歷史上明朝的開國大將常遇春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
常遇春是安徽鳳陽府人,是朱元璋的老鄉。他最開始是落草當了土匪,跟著土匪頭子劉聚打家劫舍,但他有自己的追求,覺得當土匪不可長久。當他們准備到和州(今安徽馬鞍山和縣)搶一票時,意外地碰到了朱元璋正率軍攻打和州。常遇春看到“朱家軍”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認定朱元璋必有一番作為,因此主動投靠朱元璋,被朱元璋收下,安排他在帳下做了一名普通士兵。
常遇春短暫的一生猶如煙花般絢爛,他就像是一個劍道高手,出手如電,在別人還沒反映過來時,已被一劍封喉。他一生征戰,未嘗敗績,是元末明初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他和徐達的配合更是天衣無縫,漢族政權首次以騎兵對騎兵的方式對陣游牧民族而不落下風。
不過,民間也有傳聞說常遇春嗜殺戮,將俘虜和投降的敵方兵士統統殺掉,朱元璋為他惡補善待俘虜的教育知識,這才收斂不少。古語雲,殺降不祥,不知道這是不是導致他英年早逝的一個原因。
③ 安徽滁州離哪個省那近點
安徽滁州離江蘇省近,與南京市山水相連。
滁州,安徽省省轄市,位於皖東江淮之間,與南京市山水相連,是南京「一小時都市圈」主要成員和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重要一翼。全市土地總面積1.35萬平方公里,全市戶籍人口454.2萬。現轄天長、明光2市,來安、全椒、定遠、鳳陽4縣和琅琊、南譙2區。
滁州是安徽東大門,毗鄰長三角,又是南北之間重要通道。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漢蓉高鐵、寧西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國道及省道交織成網,穿越和連接市域。
滁寧快速通道使兩市中心距離僅60公里,寧滁輕軌、馬滁揚等高速公路正在規劃、設計、建設中。清流河等內河航道直通長江。距離南京祿口機場、新生圩港口均在1小時左右車程,與合肥新橋機場約2小時車程。
(3)馬鞍山和縣安徽大明汽車配件擴展閱讀:
滁州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在這片文化底蘊濃厚的土地上,韋應物吟詠膾炙人口的唐詩佳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北宋歐陽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朱元璋從這里開始創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吳敬梓創作了開諷刺小說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鳳陽小崗村,首創農業「大包干」,是我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今天又產生了群眾離不開的好乾部沈浩,成為全國公務員學習的榜樣。
滁州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為江淮丘陵地帶,地表覆蓋著大片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滁州因滁河而得名,境內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擁有1000多所大中小型水庫。
蜚聲中外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首批AAAA旅遊區和國家重點森林公園——琅琊山,與市區相依,山在城中,城在山中。
資源富有,厚積薄發。滁州農副產品、土地、勞動力、非金屬礦產等資源較為豐富。是全國20個商品糧基地之一。
人均佔有土地居省內前列。鹽岩、凹凸棒、石英砂等儲量大、品味高,是省內唯一礦種。全市擁有30多所中等職業學校和地方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批學習掌握各類專業知識的畢業生走向社會。
環境優化,投資熱土。近幾年來滁州市不斷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創新體制機制,構建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德國博世、西門子、美國麥當勞、肯德基等和國內康佳,萬翔、華龍、盼盼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滁州已形成了家電、機械(汽車)、紡織、化工、農副產品和非金屬礦產深加工等支柱產業、是安徽省首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滁州將繼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我市提出的要求,著力打好區位、資源、環境三張牌,積極建設承接轉移的新型產業園、緊靠南京的城市新家園和吸引東部的魅力後花園,
全力以赴打造皖江城市帶承接轉移示範區,努力建設長江北岸新型產業發展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基地、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向經濟繁榮、生態優良、社會文明的現代化新型城市邁進。
④ 他憑什麼成為明朝開國功臣的第一人
徐達(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開國功臣,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徐大將軍是明初功臣中最為後人喜愛的人物之一。他是朱元璋兒時的玩伴。朱元璋倚重他,稱他做「開國功臣第一」,可民間傳說他最終卻被朱元璋的一盤蒸鵝害死。眾多謎團與傳奇圍繞著這位大將軍,他究竟有這怎樣波瀾壯闊的一生?
由於家境貧寒,艱苦生活的磨煉,使他長大以後,身材魁梧,性格堅毅,遇事善用腦筋。明太祖朱元璋在削平割據群雄,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皇朝的戰爭中,徐達長期擔任最高軍事統帥,身經百戰,功勛卓著,他「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廓江漢,清淮楚,電掃西浙,席捲中原,威聲所振,直連塞外」。為朱元璋開創明皇朝立下了蓋世之功,被譽為明朝「開國功臣第一」。
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朱元璋回到家鄉招募兵士,二十二歲的徐達聽到消息,毅然仗劍從軍,投奔到朱元璋部下,開始了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
這一年,徐達等隨朱元璋相繼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陽泉,保住達魯花赤營寨,攻下徐官倉寨,朱元璋部聲勢大振。至正十四年五月,徐達隨朱元璋攻克全椒,七月攻克滁州。至正十五年春正月,駐在滁州的朱元璋部隊因糧餉缺乏,進攻和州(今安徽和縣),以便籌集軍糧。徐達率軍先行,與張天祜、湯和一道攻下和州,徐達因攻打和州立下戰功被擢升鎮撫。
就在徐達被任命為鎮撫之後不久,起義軍中發生了一起非常事件:孫德崖因其部隊缺糧,來到和州,請求朱元璋資助,朱元璋以大局為重,不計前嫌收留了他的部隊。郭子興則因過去與孫德崖有矛盾,知道這一消息後很生氣,親自從滁州趕來和州,訓斥了朱元璋。孫德崖聽說後很擔心,想悄悄地溜走。朱元璋挽留不住,只好為其送行。走出城外三十里左右:忽然城中有人來報,郭子興已和城中尚未走掉的孫德崖部打了起來,孫德崖已被郭子興捉住,扣在城裡。朱元璋聽到後,大吃一驚,想打馬回城勸說郭子興把孫德崖放走。孫德崖部下誤以為這是朱元璋策劃的陰謀,便把他五花大綁,並揚言要殺掉朱元璋為其主帥報仇。徐達在城裡聽說朱元璋被孫部下扣留,生死未卜,就毅然請求替代朱元璋作為人質,以平息這起事件。後經多方調解,孫、朱都被對方釋放,這場危機才算平定下來。然而,在這次事變中,徐達的捨身相救深得朱元璋的稱贊,兩人的關系更加密切了。
不久,郭子興染病而死,朱元璋成為這支起義軍的實際首領。朱元璋感覺到僅僅據有和州,難以實現他的雄圖大略,而要渡過長江向南發展,又苦於沒有船隻。正在徘徊猶豫之時,巢湖水軍頭領趙普勝、俞廷玉、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等率軍歸附。朱元璋大喜,對徐達等說:「方謀渡江,而巢湖水軍來附,吾事濟矣!」於是,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派兵遣將,部署作戰方略:「採石(今安徽馬鞍山採石鎮)大鎮,其備必固。牛渚磯(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中)前臨大江,彼難為備御。今往攻之,其勢必克。」②徐達與諸將聽命,各自揮師進發,直抵牛渚磯。常遇春奉命為先鋒,先登上岸,徐達等率軍一擁而上。在經過一陣短兵相接的激烈戰斗之後,元兵力不支,潰敗逃竄,徐達等佔領了牛渚、採石。沿江一帶元兵望風而降。
朱元璋被這次勝利所鼓舞,便根據當時的形勢,及時提出繼續進攻周圍州縣的計劃,他對徐達等將領說:「今舉而渡江,幸而克捷,當乘勝徑取太平。若聽諸軍取財物以歸,再舉必難,江東非我有,大事去矣!」徐達等表示贊同。為堅定將士們前進的決心,朱元璋採取「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下令砍斷渡船纜繩,把船推到江中,順流漂下。眾軍士一見大驚,朱元璋趁機說道:「成大事者不規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將奚為?」士兵們只好聽命。他們吃飽飯,就從觀渡(採石附近)向太平進發,經太平橋直抵城下。縱兵急攻,守城元軍抵禦不住,守將完者不花等棄城而逃,元萬戶納哈出等被俘。
翌年三月,朱元璋親率大軍進攻集慶,徐達奉命為先鋒,率水陸軍士並進。至江寧鎮,攻破陳兆先營壘,陳兆先以所部投降,得兵三萬六千餘人。十月後,再攻集慶,大敗元兵於蔣山(今南京鍾山)。元御史大夫福壽督兵出城接戰,被徐達等擊敗。朱軍乘勝攻城,馮勝率陳兆先部降兵奮勇先登,終於攻破城門,打進城內。福壽戰死,蠻子海牙逃奔張士誠,水軍元帥康茂才率軍民五十餘萬降附。佔領集慶後,朱元璋改集慶路為應天府。
在渡江攻拔採石、太平,進攻集慶的戰役中,徐達作戰勇敢,功勛卓著,成為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戰將。
佔領應天後,朱元璋有了根據地,糧食問題也基本解決,但軍事形勢極為嚴峻:東邊有元將定定扼守鎮江;青衣軍張明鑒據揚州;張士誠占據平江(今江蘇蘇州)、常州,又占據浙江西部部分地區。南面有元將八恩爾不花駐守徽州(今安徽歙縣),右抹宜孫駐處州(今浙江麗水),石抹宜生駐婺州(今浙江金華),宋伯顏不花守衢州;天完徐壽輝則攻佔了池州(今安徽貴池)。為了擺脫軍事上的不利境況,朱元璋在佔領應天後,於當月任命徐達為大將軍,統兵東下,進攻東線門戶鎮江。
大軍出發之前,朱元璋為了整頓軍隊紀律,防止士兵進城後搶掠,故意找徐達的錯處,揚言要按軍法處治。暗地裡讓李善長當著眾人的面苦苦求情,才松綁,並當面告誡說:「吾自起兵,未嘗妄殺。今汝等將兵往,當體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殺戮。有犯令者處以軍法,縱之者罰無赦。」全軍肅然,徐達等率軍進攻鎮江,不到兩天,就打敗鎮守該城的元軍,殺其守將定定、段武。徐達率軍從仁和門入城,部隊紀律嚴明,號令整肅,老百姓照常生活,就像沒打過仗一樣,因此很得老百姓的擁護。附近地方聽到消息,都翹首盼望他們早日到來。
鎮江一役,徐達以戰功升任統軍元帥,鎮守其地。他兢兢業業,克盡職守,一方面安撫百姓,督課農桑,一方面分兵回擊,攻下金壇、丹陽等地,以鞏固鎮江這個最東邊的前哨陣地,防止張士誠的西侵。
同年七月,朱元璋在應天,自稱吳國公,設立了自己的行政機構,同時設立了自己的軍事管理機構江南行樞密院,任命徐達為同僉樞密院事。身為江南行樞密院同僉、鎮江統軍之帥的徐達,在打退張士誠軍一次次的進攻之後,乘勝進圍常州。
但是,常州守敵據城固守,不肯投降。加上城內兵糧充足,徐達等攻打不下。朱元璋即以軍法把徐達及其屬下都官降一級,以示懲罰,並寫信責備徐達說:「虐降致叛,老師無功,此吾所以責將軍,其勉思以補前過。否則必罰無赦!」徐達為常州久攻不下而焦慮,也對朱元璋的責備而沉思,還要應付張士誠軍的一次次反撲。可是,徐達處變不驚,沉著地指揮部隊迎戰,使張軍的企圖難以得逞。與此同時,駐在城外三十里遠的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等率部趕來增援,內外夾攻,大敗張軍,生擒敵將張德。殘敵潰逃奔入城內。張士誠見常州危急,派其手下悍將呂珍夜間潛入城內,加強防守能力。徐達督軍輪番猛攻,呂珍眼看士氣低落,難以支撐,不得不丟棄常州,隻身逃遁。到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歷時達半年之久的常州攻堅戰終於以勝利宣告結束。朱元璋在常州設立長春樞密院,任命徐達為僉樞密院事,湯和為樞密院同僉,統兵鎮守該城。
接著,徐達等乘勝移師進攻寧國(今安徽宣城),得軍士十餘萬,戰馬二千匹,繼而又攻拔宜興、常熟、江陰馬馱沙(今江蘇靖江)等地,宜興到靖江一線盡為朱元璋所有。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經營,以應天為中心的朱元璋江南政權已經逐步穩定,大體控制了今江蘇、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區。徐達作為朱元璋手下的主要戰將立下了赫赫戰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陳友諒「忿其疆土日蹙」,建造高數丈的巨艦,糾集號稱六十萬人的大軍,傾巢而出,進圍南昌。朱軍守將朱文正、鄧愈、趙德勝、薛顯率領全城將士殊死搏戰,堅守八十五天,使陳友諒頓兵堅城之下,未能前進一步。南昌守軍浴血奮戰,為朱元璋從容調兵遣將,准備與陳友諒決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七月初六,徐達遵照朱元璋的指令,回師救援南昌。朱元璋在龍江(今江蘇南京興中門外)誓師,親率大軍二十萬進擊陳友諒。陳友諒聽說朱元璋親率大軍到來,遂解南昌之圍,東出鄱陽湖返戰。這是一場關繫到雙方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史稱「鄱陽湖之戰」。徐達作為主攻部隊,率軍先行,首先與陳友諒相遇於康郎山(今江西南昌康山),兩軍依湖對陣。陳友諒軍人多勢眾,艦船高大,氣勢洶洶。徐達毫無懼色,身先諸將冒死闖陣,其部下將士大受鼓舞,無不以一當十,奮勇沖殺。徐達部一舉擊敗陳友諒前鋒,斬殺一千五百餘人,繳獲巨艦一艘,初戰告捷。接著俞通海等乘風發射火炮,焚毀敵船二十餘艘,燒死、溺死很多敵軍。徐達在敵陣中奮力拚殺,連續酣戰。大火從敵船上燒到徐達的戰船上,他一面指揮士兵撲火,一面繼續與陳軍格鬥,越戰越勇,並指揮戰船在敵陣中節節推進。雙方在康郎山鏖戰整整一天,湖水被血染成了紅色,天空也被炮火硝煙遮蔽得暗淡昏黑。朱軍在徐達等勇將的率領下,殊死搏戰,擊退陳友諒的進攻。此戰,徐達首挫敵鋒,壯大全軍聲威,為朱元璋取得決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當天晚上,朱元璋為防止東線張士誠利用鄱陽湖大戰之機乘機入寇,命令徐達撤出戰斗,回守應天。徐達走後,朱元璋指揮將帥士卒繼續與陳友諒在鄱陽湖上血戰,終於擊斃陳友諒,全殲陳軍主力,取得鄱陽湖大戰的勝利。
徐達回到應天後,嚴格訓練部隊,加強東線守備力量。緝查奸細,修繕城池,張士誠無縫可鑽,未敢貿然進犯。後來朱元璋稱贊徐達說:「我讓徐達回守應天最為放心,無論遇有什麼問題,他都能妥善處理。」可見朱元璋對徐達多麼信任。
鄱陽湖大戰後,朱元璋還師應天,徐達等率軍攻克廬州。不久,奉命再返湖廣前線。徐達先後率兵相繼攻取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湘潭州(今湖南湘潭)、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陽)、寶慶(今湖南邵陽)、靖州(今湖南靖縣)等地,徹底肅清陳友諒殘余勢力,佔領湖湘地區。徐達在消滅陳友諒割據集團的戰役中,身經數十戰,建立了赫赫戰功,為表彰徐達的功績,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四年正月稱吳王後,任命徐達為左相國,地位在眾將之上。
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徐達等奉命率馬步舟師水陸並進,攻取淮東、泰州等地。大軍渡過長江,一舉攻克泰州海安壩(今江蘇海安),進圍泰州。經月余血戰,終於攻克泰州,擒守將嚴再興五千餘人。之後,徐達又攻下通州、興化、濠州等地。徐達在這些戰斗中,師出迅捷,變化無窮,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十二日,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萬討伐張士誠。徐達用反間計制勝,使張士誠的老巢平江完全陷入孤立(參見平江之戰)。次年,徐達親率將士攻破葑門,大軍一擁而上,進入平江城內。張士誠兀自率兵巷戰,但其手下將士已無鬥志,紛紛投降。張士誠見大勢已去,縱火焚死其妻兒,閉門上吊自殺,被其部將解救,徐達將其押送應天。破城之日,徐達嚴格約束部下,立下軍令:「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率軍入城,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很受百姓的歡迎。徐達論功封信國公,是此次封賞的最高爵位。
吳元年(1367)十月二十一日,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參見明滅元之戰)。十二月攻克濟南(參見明攻山東之戰),收俘元軍三千八百五十五人,馬四百二十九匹。在北伐軍的節節勝利聲中,朱元璋於翌年正月在應天登基稱帝,建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徐達被封為中書右丞相、兼太子少傅。
元順帝逃至上都,仍然保持著一套政府機構,軍事上仍然具有一定實力。洪武二年(1369)二月,徐達統帥大軍攻取山西(參見明攻山西之戰)、秦隴(參見明攻甘陝之戰)。徐達在掃平山右、出師秦隴的整個作戰過程中,抓住擴廓帖木兒北出雁門關,進攻北平之機,乘虛直搗太原,傾覆擴廓的巢穴,使其進退失據,一舉平定山西。抓住陝西元軍李思齊、張思道遙巡觀望,不敢主動出擊的時機,直入奉元,進逼臨洮,圍困慶陽,似摧枯拉朽,風卷殘荷,降李思齊,斬張思道,威震關隴。徐達用兵出奇無窮,料敵制勝,表現出過人的膽略和指揮才能。
徐達出師秦隴,平定關隴後,明朝北方版圖已達今河南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一線。但擴廓帖木兒仍駐扎在沈兒峪(今甘肅定西西北),火兒忽答駐扎雲州(今河北赤城北雲州鎮),納哈出駐屯金山,失喇罕駐軍西涼州(今甘肅武威)。擴廓帖木兒在西北活動猖獗,趁徐達平定關隴之師凱旋京師,大舉圍攻蘭州。洪武三年(1370)春,徐達征塵未洗,又受命為征虜大將軍,率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分兵兩路,掃盪侵擾北方的元朝殘餘力量(參見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戰)。徐達從潼關向西進軍,出西路搗定西,進攻擴廓。徐達此次率軍北征,取得較大勝利,逼使元朝殘余勢力向應昌、定西一線北撤。從此,明朝北邊的防禦趨於穩定。
同年十一月,徐達等班師回朝,朱元璋親自到龍江迎接北伐將士。隨後,大封功臣,徐達因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子孫世襲。
為了進一步打擊殘余元軍,洪武五年(1372)正月,徐達再次以征虜大將軍的身份率軍北征(參見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戰)。這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分兵三路,「肅清沙漠」(指對蒙古用兵)。徐達從雁門關出塞,直趨和林,作為中路軍。三月,徐達師抵山西邊境,派藍玉為先鋒,出雁門關向北挺進。藍玉在野馬川擊敗擴廓部流動部隊,徐達率軍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土拉河),再敗擴廓軍。擴廓敗逃後,與賀宗哲合為一軍,在嶺北布下陣勢阻擊徐達部隊。擴廓、賀聯軍拚死進攻,明軍受挫,死傷數萬人。徐達處變不驚,收縮戰線,堅守營壘,才免遭大敗。然後,徐達整軍而還,斂兵守塞。擴廓軍隊見此未敢貿然追擊。
由於蒙古軍事力量一時難以消滅,明朝對北方的戰略從以攻為主轉為以防禦為主。從此,徐達長期在北平、山西一帶練兵備邊,鎮守北平十餘年。
徐達在鎮守北平期間,先後三次遷徙山西農民到北平屯田種地,以加強北平的防禦力量。徐達將他們分散到長城沿線各衛所,按其戶籍服役課稅。屬籍軍戶的,發給衣服、食糧,使應軍差;屬籍民戶的,分給田地、牛、種子,使納租稅。前後移民三萬五千多戶,十九萬餘人,建立屯田點二百五十餘個,墾田一千三百多頃。徐達的這些措施大大減輕了北方軍隊的糧餉供應問題,使明朝北部邊疆日趨穩定。同時,徐達嚴格訓練士卒,繕治城池,加強守備,謹嚴烽燧,時時防備蒙古軍隊的侵擾。徐達被視為塞上長城。明朝建國後,隨著文臣地位的提高,過去立下汗馬功勞的武臣逐漸受冷遇,但是徐達始終受到朱元璋的重用,捍禦著明朝北方的安全。
長期的戎馬生涯,奔波勞累,使徐達的身體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1384)閏十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召還應天。翌年二月二十日病逝於應天府邸,時年五十四歲。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鍾山,配享太廟,名列功臣第一。
關於徐達的死因,有些史書記載:「(徐)達病疽,甫痊,賜蒸鵝,流涕食之而卒。」這些材料雖不完全可靠,但也不是望風捕影,隨意捏造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為了確保朱明皇朝「萬世一系」,便想方設法加強皇權,凡是他認為有礙於獨裁統治的人,不管是勛臣宿將,一律翦除。胡、藍黨獄,把功臣舊將幾乎一網打盡。前一年又將南征北戰、立下大功的義子親甥李文忠暗中毒死。徐達雖為開國功臣第一,立下蓋世大功,而且一直忠貞不二,但想到他的震主之威,朱元璋「賜蒸鵝」一事也就可能並非子虛烏有了。
⑤ 六安市大明汽車運輸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六安市大明汽車運輸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10月3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等。
法定代表人:汪菊梅
成立時間:2009-10-30
注冊資本: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150000003980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六安市將軍路(平安停車場內)
⑥ 安徽省和縣新橋鎮幾個行政村
下轄陶鳳、牡丹、鳳凰、明星、明月、新豐、葉湖、大明、盛沖、瑤山、觀湖、湖城、鐵湖、先進14個村委會和丹鳳居委會。
新橋鎮位於銅陵縣東部,距縣城19千米。新(橋)相(思樹)、順(安)毛(橋)公路連接繁(昌)木(鎮)公路。1956年設新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2月成立新橋鄉丹鳳居委會。1994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2.9萬。
⑦ 明朝中都指的是哪裡
安徽省鳳陽縣城中心。
明中都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中心,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安徽鳳陽所營建的一座都城,由明朝開國第一文臣李善長、吳良主持全部工程的營建工作,駐淮西總管府。
朱元璋下詔在鳳陽營建中都時,在全國調集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等,數以萬計,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明中都是中國古代最豪華富麗的都城建築之一,在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建築格局
中都城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雲霽街為副軸線貫通東西。中軸線長十三里,由正南洪武門前鳳陽橋起,穿洪武門進入中都城,經洪武街、大明門、承天門入禁垣,再經外金水橋(外五龍橋)、午門入皇城,進奉天門至奉天殿。
⑧ 誰能告訴我「安徽地區鑄造企業的名單及聯系方式」,謝謝啊!!!
1
安徽應流集團
2
馬鞍山市馬鋼股份公司重型機械設備製造公司
3
安徽省鳳形股份有限公司
4
安徽省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鑄鍛廠
5
合肥江淮鑄造有限公司
6
合肥市瑞宏鑄造有限公司
7
蕪湖恆升重型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8
蕪湖永達科技有限公司
9
銅陵市大明瑪鋼有限責任公司
10
天長市東方鑄造有限公司
11
寧國市寧滬鋼球有限公司
12
東洋鐵球(馬鞍山)有限公司
13
安慶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
14
安徽省巢湖鑄造廠有限責任公司
15
六安市龍興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16
寧國市東方碾磨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17
安徽省白湖閥門廠有限責任公司
18
安徽威牛鑄業有限公司
19
寧國市開源電力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20
安徽省寧國誠信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21
合肥市順達鑄造有限公司
22
馬鞍山市益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23
安徽三聯泵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
24
安徽省寧國耐磨配件總廠
25
寧國市新馬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26
安徽金光鑄造有限公司
27
安徽寧國津龍實業有限公司
28
安徽寧國市新高新鋼球襯板有限公司
29
安徽省巢湖市皖中減速機械有限公司
30
蕪湖火龍鑄造有限公司
31
安徽省安工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32
安徽萊恩電泵有限公司
33
黃山恆鷹實業有限公司
34
南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銅陵分公司
35
寧國市正興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36
馬鞍市華達冶金機械有限公司
37
蕪湖容川鑄造有限公司
38
銅陵市建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39
合肥市強力機械有限公司
40
青陽縣天平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41
蕪湖市華鑫精密鑄件有限公司
42
安徽神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
合肥市飛虎機械配件鑄造有限公司
44
寧國市中德碾磨材料有限公司
45
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46
安徽省輝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47
寧國市三津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48
安徽海德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49
含山縣興達球磨鑄鐵廠
50
安徽省白湖機械廠
抱歉,沒有聯系方式,把公司名稱輸入網路上搜一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