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配件跑業務騙局
『壹』 拉汽車配件4.2箱貨活靠譜嗎
不太靠譜,可能是騙人的。
我看的那個騙局就是這樣。然後就給你一些單子,讓你跑,路很長的那種,你還得卸車裝車啥的。一個月下來3000不到。
自從國家取消4.2米貨車道路運輸資格證後,越來越多C1駕照司機開始轉行做貨運。但基本上,都有一個疑慮,就是跑4.2米貨車究竟能不能賺錢?是自己買車劃算還是租車劃算?其實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買車一定是比租車更劃算!為什麼?除了在汽車專營店購買貨車外,幾乎大多數的車行都能為購車司機提供貨源信息。如果能找到承運人,供應鏈公司去買車,獲得優質固定貨源就是最好的選擇。許多單價高,線路短,無裝卸要求的優質線路,可以讓司機輕松回本,穩定收入。租車就沒有這點優勢,線路的自由度會小很多。
『貳』 我在網路上買汽車配件被騙了1700塊錢 怎麼辦
在哪個網站買的,淘寶還是天貓,還是這個網站,只要能確定就可以向他申請退款
『叄』 請問汽車配件公司招聘是不是騙人的嗎,他要叫我交400體檢費
是騙子。出現以下情況之一的基本上都是招聘詐騙信息。
1、工資:不合常規的高薪招聘絕對是騙子;
2、收費:在招聘中以任何名目收費的全都是騙子,包括以體檢、保險費、押金、服裝費、辦理證件、伙食費、培訓、照相、請客送禮等各種名目;
3、實習培訓:找理由(比如實習、培訓或等著辦這個證那個證)安排你做與招聘崗位不相關的工作,如搬運工、保安、普工等,實際上是當廉價或免費勞動力使用,你什麼時候干不下去或覺得上當了就走了,他隨時不斷地招人;
4、招聘崗位種類多:跟單、倉管、廚師、焊工、搬運、電工、保安、司機......什麼都招的;
5、只留手機號碼,沒有註明明確地址,說什麼到了車站或某個地點再打電話的招聘信息;
6、分公司招聘、多地域招聘、報銷路費、所謂先交費上崗後返還的......
『肆』 汽車銷售種種騙局
汽車銷售種種騙局
買車維修陷阱多
據中消協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汽車投訴依然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投訴量比上年上升了31.6%,位居商品類投訴增幅的第二位。那麼,汽車行業在銷售、維修、美容等方面,商家有哪些騙人的伎倆呢?
汽車銷售黑幕
合同上大做手腳
車市上有一個行規,經銷商往往通過辦理購車附帶費用(尤其是保險費)中獲取大量返點利潤。保險返點一般高達整個保額的20%至50%,最高者甚至到了70%,而一輛新車的保費一般超過車款的10%
由於購車合同上往往只開列保險項目,不列出實際的保險金額,也不註明是否收取代理費,這就為後期經銷商擅自增加保額或者多收款留下了餘地
另外,經銷商從發出訂單到最終從廠家拿到貨,會有一到兩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段期限內,車輛的價格會發生浮動。如果價格下跌,經銷商往往按照合同約定交車;但如果價格上揚,經銷商往往推遲交車,將已經到手的車轉賣給其他人,或者找理由毀約
為了給後期推遲交貨留下空間,合同中一般不會把交貨期限定死,也不會約定違約責任。而消費者在維權時,也很難進行“舉證”
說明書如同霧里看花
現在市場上出售的汽車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涉及的專業知識越來越多,消費者普遍反映汽車說明書看不“明白”,尤其是進口汽車說明書,因寫得太專業,像一篇機械專業論文,很難讀懂;有的翻譯水平低得連語法都不通
而通過非正常渠道買的汽車要麼沒有中文使用說明書,要麼就是代理商自己翻譯的,從而使消費者無法全面清楚地了解汽車的性能、售後服務等情況,給日後消費爭議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進口汽車維權難
不少消費者反映,進口汽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經銷商總是以中國路況不好、油的品質差、消費者操作不當等借口為自己開脫,在宣稱全球客戶一視同仁的同時,又強調以中國國情為主,讓中國消費者彷徨在希望與失望之間
雖然法律上規定消費者有要求選擇經銷商或廠家賠償的權利,但由於直接找國外生產廠家訴訟的成本太高,難度也大,消費者往往選擇向經銷商提出賠償要求,然而進口車的流通環節又太多、太雜,絕大多數國內經銷商不願承擔退車、換車的責任
汽車維修黑幕
配件收費混亂
汽修廠老闆有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利用汽車零配件規格、品種、生產廠家較多、價格懸殊巨大這一特點,從中亂收費。每款汽車一般都有好幾種零配件,包括裝車件、正廠件、廠家指定配套件、市場配套件和非配套件
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配件組成,汽車廠家不可能每樣都生產。因此,會有大量的配套廠家為其生產,零配件生產廠家不同,質量也就不同,價格往往相差數倍,而汽修廠為了多賺錢,將零配件以次充好,亂收費也就不奇怪了
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成都的汽車維修店普遍沒有標明各類配件價格、工本費用等收費標准,大部分都是老闆自己定價,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而那些沒有執業資格、打著修車旗號無證經營的路邊小店更是數不勝數。這些路邊店技術低劣、配件供應渠道混亂,維修中使用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弄虛作假宰客等不道德的經營行為時有發生,這是造成行業內惡性競爭、秩序混亂的重要隱患
只換零件不維修
據成都紗帽街一家維修商的`技工介紹,一般汽車上的零部件,除了部分一次成型的不能修復以外(如汽車上的三濾),其它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復使用的。但汽修工絲毫不加考慮就拆除這個零部件然後對車主說,這個零件不能用了,必須更換,因此車主往往要花幾倍的冤枉錢。比如,長安車上的傳動軸發出異響,更換需要花100多元,而實際上,購買一個萬向節,只要20元錢就可以修好
車上更換下來的零部件,汽修廠老闆往往當著車主的面扔在廢材料堆,而等車主一走,馬上撿回來,修復、噴漆之後又可以賣給別的客戶。此外,電瓶、輪胎等部件現在還可以翻新,成為維修廠的又一個財源
誇大故障多收費
據很多“有車一族”的消費者反映,明明是小毛病的,一些汽修廠故意誇大故障,在經過一翻診斷後首先會告訴車主需要更換總成或者汽車大修;有的還說,不換就影響安全,看你是願意花錢,還是願意冒險
另外就是加大材料用量,比如清理發動機,本來只需要一瓶清潔劑就完全夠用了,老闆張口就要兩瓶;膠墊、螺絲等小零件,動輒就要求多買幾倍,用不完的,就順理成章地進了老闆的腰包。汽修技工更是千方百計地多磨工時,以此讓車主多付工時費
質量報實習記者牟乃紅記者張弛實習生任曉東報道
汽車懲劣·記者調查二
二手車交易騙局
騙術一:爛車扮靚賣高價
記者在成都市內幾大舊機動車交易市場內看到,這些地方的每輛舊車都打扮得很整潔。但陪同記者前往暗訪的一位汽車銷售界的朋友卻一一道出了其中的貓膩
在成都市紅牌樓一處二手車交易市場內,一個商家指著一輛白色的長安車告訴記者說這輛車只跑了2萬多公里
但隨行的朋友卻稱:“挑二手車千萬別看里程,看了也沒用,主要看車況就行。”他介紹說:“車到這些二手車商手裡的時候,其實他們也不敢保證這車的里程是真是假。因為要在里程錶上做手腳太容易了,一個螺絲就能搞掂,而且沒人能看得出來。”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有不少二手車都經過翻新。據朋友介紹,未改頭換面前,這些舊車外貌慘不忍睹:外表漆面脫落,劃痕累累,內部污垢堆積嚴重
而個別二手車商對這些外觀不雅的二手車進行翻新後,其售價有了大幅度上升,利潤十分豐厚。比如一輛進價20萬元的進口二手車,花數千元進行翻新處理後,轉手價格可高達30萬元
騙術二:舊車評估隨便說
在采訪中,成都市民孫先生向記者訴苦:他有一輛2004年產的富康車,跑了5萬公里,車況良好。平時他開車很小心,連小小的剮蹭都沒有。現在他想換輛更好點的車,於是就打算賣掉這輛富康,那些車商估的價實在是太低了,讓人接受不了
他認為,如果能夠有一個專業的二手車評估機構來給二手車估價就再好不過了。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有這種要求的消費者還真不少,他們都認為,現在這些商家在收購舊車時,亂說車況如何如何差,到了賣車的時候,卻大肆說這車質量如何如何好。好壞都是這些二手車商說了算
騙術三:故意隱瞞售後服務
成都市民劉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紅牌樓附近的一個二手車商手裡買了一輛桑塔納舊車,開了一段後發現底盤漏油,變速箱壞了。找到商家,對方根本不管。最後劉先生只好花了近1萬元的費用進行維修
按交易流程,買車者要與二手車中介簽訂《舊機動車委託(購買)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對於售後服務,卻沒有合同規定
質量報記者張弛實習記者牟乃紅實習生任曉東報道
汽車懲劣·業內人士
特約維修站竟用“三無”配件
津渝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陳經理:
一個商家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須要和廠家聯合,如果在售後服務中使用一些劣質配件,就違背了廠家的承諾,違背了商家的信譽。一般來講,一個4S店,廠家對其都有嚴格的規范,維修店很難有其他小動作
但使用一些劣質配件的情況確實在一些特約維修店還是有發生。據我了解,這一問題主要集中在個別進口汽車特約維修企業。在國內組裝的汽車,其特約維修站也有個別使用“三無”劣質配件。另外,如果一些急需配件的汽車,剛好遇到沒有這類配件,就有可能使用一些非原廠的配件
以前的汽車能夠開到2年不大修就很不錯了,現在一些雜牌汽車,甚至是拼裝車拿出來混水摸魚,以低價位沖擊市場,坑害消費者。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一定要認真選擇汽車品牌,和有一定知名度的銷售商,全面了解汽車各項功能,綜合評定後在購買
質量報記者張弛實習記者牟乃紅實習生任曉東報道
汽車懲劣·車市觀察
買斷銷售考驗車商
曾經,一度冷淡的成都車市讓眾多汽車銷售商家傷透了腦筋,如何盡快地把現有的新車銷售出去,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不過,盡管許多汽車品牌代理商成為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戰的犧牲者,但一種新興的銷售方式———買斷銷售卻讓一部分敢於冒險的廠家嘗到了甜頭
買斷銷售之風漸行車市
所謂的買斷銷售,就是擁有對商品銷售的獨立經營策劃權,規模買斷眾多品牌商品,伺機打價格戰
目前,車型變化越來越快、單一品牌經營風險已經逐漸承受起越來越大的市場壓力。於是,一少部分汽車經銷商就開始嘗試買斷之路。2004年爆發的激烈價格戰,卻使得在曖昧多時的汽車買斷銷售的前景豁然明朗起來
自去年2月份成都置信精典汽貿首次買斷上海大眾兩門高爾以來,成都車市首次出現買斷經銷這一經營業態
成都置信經典汽貿“首吃螃蟹”,自去年開業以來就頗受業界關注。此後,一些大膽的經銷商也逐步對這種新興的銷售方式進行了嘗試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品牌買斷有比單一品牌代理更大的風險,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在品牌經營的森嚴壁壘下,汽車經銷商敢於嘗試,也算是對傳統中國汽車行業銷售模式的一大挑戰
廠家清庫商家獲利
如果說一、兩家經銷商買斷某品牌的汽車產品,還屬正常銷售模式,但隨後一大批汽車經銷商的買斷銷售,卻不得不讓人深思:到底買斷銷售讓誰成了“漁翁”?
據了解,這些買斷某品牌銷售的商家,都是屬於實力雄厚的企業。他們嘗試用巨資買斷的品牌,也都是具有穩定市場份額的車型
買斷銷售車輛的利潤空間對於不同廠商來說相差甚遠,但由於許多車型價格一次性買斷可以有20%-30%的優惠幅度,對於廠商來說相比其以緩慢的高價銷售方式獲取利潤要劃算得多。因此,這種方式既讓汽車廠家消除了庫存車的煩惱,經銷商在重新包裝並銷售後也可獲得更高的利潤,這對廠商雙方來說都是極為有利的合作方式
在成都市西部汽車城,一位不願透露的4S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經銷商來說,買斷銷售需要大量的現金投入,承擔非常大的風險,首要問題就是銷售渠道的暢通和資金的快速迴流,而只有那些具有經濟實力和銷售能力比較強的經銷商才具有承擔這種風險的能力。所以,汽車廠家一般都只會選擇那些具有雄厚實力的經銷商來進行合作
中小商家日子難過
由於買斷的汽車成本比其它汽車相對較低,這些買斷產品的商家便利用這些低價汽車大打促銷牌,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據有關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成都市內經銷商買斷銷售的汽車品牌,其銷量遠遠超過了沒有買斷銷售的汽車
在位於紅牌樓的一家4S店的工作人員表示,進行買斷銷售的經銷商因進貨成本低,降價的空間比較大,再加上他們所購進的車輛在生產日期上也有一定的優勢。因此,所有的消費者都湧向了這些銷售店,使得他們的銷售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不少的中小汽車經銷商都表示,對於那些有實力進行買斷式銷售的經銷商,由於受到廠家的“偏愛”,享受著中小型經銷商無法享受到的獨特待遇,使得許多非買斷品牌商家很難有力量與其抗衡
成都市汽車工程學會的一位專家表示,這種買斷式銷售的營銷方式,將造成經銷商之間的不公平競爭,沒有買斷實力的商家將被迫退出市場。他分析認為,隨著少部分有實力商家買斷式銷售的成功,許多廠家為了消化以前積累的巨大庫存,為了加快新車上市步伐,便會紛紛這一營銷模式。這種激烈的市場競爭,將迫使廠家和實力強的商家合作,一批小經銷商將被迫退出市場,最終形成行業洗牌
質量報記者李斌黃琴報道
汽車懲劣·律師說法
嚴懲消費欺詐規范汽車檢測
經銷商加價銷售汽車的問題其實應屬於違法行為。從表面上看,加價行為是企業的自主行為,沒有違反相關的《價格法》等,這樣做本身是在影響企業本身的形象。但從法律上來說,商家的這種擅自加價的行為屬於不誠信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銷售商利用市場在短時間內出現的緊俏情況,擅自加價,賺取利益,蒙騙消費者,這就構成了欺詐行為。這種加價行為在廠家這方是禁止的,但這也是銷售商在銷售過程中的方式
我們國家目前沒有強制性的法規予以制止,希望即將出台的“汽車三包”能對這個問題有解決的方法
消費者提出汽車質量問題,經銷商讓消費者舉證,這是極度不合理的
消費者作為弱勢群體,很多人對汽車的工藝、結構、性能等都不了解,因而讓消費者舉證是不合理的。在舉證過程中,對於汽車的檢測,需要有相關的檢測機構,而對於檢測機構的資格鑒定本來就是一個問題。國家應制定相關法規進行規范。)
;『伍』 汽車配件加盟項目靠譜嗎
正常來說是靠譜的,目前大多數汽車配件企業都會有正規的資質,還有各種發明專利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認清各種資質就不會上當了,我家旁邊有一家叫頂刮刮的汽配加盟店,證書直接放店門口,生怕別人看不著。。您的採納是對我工作的支持
『陸』 汽車配件業務員好做嗎
心誠直銷網是騙子,裡面全是套路,騙自己員工,賣次品配件
『柒』 成都紅牌樓一家騙子汽配公司招聘讓交錢已經交了380元體檢費和1200貨運資格證 我感覺被騙了
昨天剛被騙了380體檢費,今天喊去簽合同,問我要1400的倉庫管理員從業證,不交錢就不簽合同。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人站出來,被騙的同胞們,一定要向媒體曝光
『捌』 汽車保養如同騙局,該如何辨別套路
在國內汽車市場還不發達的時候,大部分車主會選擇各品牌的進行保養維修。除了可以放心之外,還受到脫保威脅。但是這種主張已經成為過去很久了。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汽車維修和保養的場所。相信很多車主在去維修的時候接觸過推薦的項目。很多新手司機對汽車不太了解,只能相信店裡的職員。結果當然是做了很多荒唐的養護項目。只要大家掌握基本的汽車維修知識,就能節省很多冤枉錢。
進氣系統清潔歐元清潔,發動機內部清潔,價格和復雜性也是進步的關系。進氣系統清潔可以更經常一些,操作也比較簡單,以後兩者都不用經常做,車輛發生明顯反應也不吃。碳積累一般不會分解發動機。如果職員誇大要拆卸發動機打掃,賣手機的商人說,賣手機其實是不賺錢,賣周邊的配件。售後行業也一樣,汽車總是要長時間運行,車上的很多零部件當然需要保養,有些油額也必須經常更換和添加。賣場宣傳的工廠用品只是招牌或代理產品,市面上的乳膠和添加劑往往要便宜得多。
『玖』 自稱是汽車廠商,電話介紹說我到4S店保養時帶他們的人去暗訪,保養結束送300現金是不是騙局
汽車廠家是真的有這個活動的,而且結束了可以看看對方到底拿不拿錢給你
『拾』 智能汽車配件櫃是騙局嗎
疫情期間,物流配送的痛點尤為突出,由於全國性物流和以汽配城為依託的配送體系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不少維修門店即便復工也面臨著配件供應不足的窘境。
市場需要新的解決方案。
日前,AC汽車從一線市場了解到,一些維修門店配備了汽配智能貨櫃以解決部分易損件的及時性采購需求,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痛點。
當然,智能貨櫃並非新鮮事物,在零售領域,無論是傳統的自動販賣機還是新零售場景下的無人貨架和智能貨櫃,都已經進入應用層面。但應用以來,使用率、貨損率、製造和維護成本、盈利能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