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汽車機器人維修技術研究
❶ 汽車維修高級技師論文
要修改
信息資源在汽車維修業中的應用
一、概述
信息資源是指信息的生產、分配、交流(流通)、消費過程。它除信息內容本身外,還包括與其緊密相聯的信息設備、信息人員、信息系統、信息網路等。以往我國只把物質、能源當作資源,把信息當作一般的「消息」,自鄧小平同志「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題詞公開發表後,人們對「信息」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認識到信息也是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它與物質、能源一起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
1、信息對生產要素起優化作用。信息可通過優化生產素質,導向生產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促進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有序等方面發揮功能作用,這表現在:
(1)信息通過與勞動力相互作用,增加其他生產要素的信息含量,從而提高生產力系統的素質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了信息含量的生產要素一旦進入生產過程,一是可以縮短勞動者對客體的認識及熟練過程,使生產要素以較快較準的狀態進入生產運行系統,從生產過程的時效上表現與發揮生產力的功能。二是可增強生產的有序性與安全系數,帶來機會收益。三是可引發對生產過程、生產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藝技術的技術革新與發明創造。
(2)信息通過與領導層相互作用,導向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從而提高生產力。信息對領導者的導向功能主要有:一是引導領導者注意力的轉移,把注意力放到新的工作上去。二是引導領導判斷形勢,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三是引導領導決策的制定,決策方案形成過程,是領導對信息綜和處理的過程。
(3)信息通過與生產管理者的的相互作用,增強管理者與管理對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從而提高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有序度。生產力系統是由多個生產要素構成的整體,而生產是通過一系列生產要素的信息來運行的,准確的信息有利於管理者把握生產運行的尺度,使生產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
2、信息對資源起補充作用。物質、能源、人力和資金構成社會的基本資源,而信息的發展,對這些社會的基本資源起到補充作用,它的表現為:
(1)信息可大大節約社會經濟活動中各項資源的使用和消耗。
(2)智能機器人的使用,使人力資源得到補充和替代。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機器人裝配線為龍頭,汽車公司的無人車間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大量的汽車,由於人力的節省還使汽車的成本大大降低;以高度信息化的資料庫,人們一按電鈕就可查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有關資料,省去了在浩瀚文獻中查找資料的時間,從而大大節約人力資源。
(3)信息還可以替代資本,從而使資金更方便、更快、更有效地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電子貨幣的出現,以信息卡為載體的信用信息使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由貨物交換方式演變成信息交換方式;電子轉帳出現,把貨物流和票據流的資金運動變為信息流的運動,不但大大減少了在途運輸資金的麻煩,而且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利用率,從而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資金不足的矛盾。
3、信息對財富起增值作用。信息不但對生產要素起優化作用和對社會資源起補充作用,而且可直接創造財富,對社會財富起增值作用。
(1)信息可使非資源轉化為資源,投入相應的信息都會使其產生價值或價值增值。呆滯的資本得到資本需求的信息就會變為贏利的投資。
(2)直接出售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從而創造財富。在美國、日本等信息業發達的國家,信息服務業和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直接收入驚人,據統計,美國信息業銷售額1982年為2370億美元,1985年為4000億美元,1988年為4700億美元,預計2000年將接近一萬億美元。
(3)信息可縮短流通時間,從而創造財富。電報和電話所起的作用就是加快信息傳遞速度,縮簡訊息流動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達到創造財富的目的。通過信息和信息技術縮短流通時間給我們帶來的財富的例子很多,如通訊、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聯機檢索、電視會議等一系列先進技術設備,使信息流動時間由過去以周、日計算縮短為現在以分、秒計算,從而大大加快了財富的增值過程。
(4)信息可擴大增值空間,從而創造財富。由於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使現代的信息活動在更廣泛的空間進行,從而創造財富。因此,在信息化不斷提高的今天,財富的增值空間不但在某一自然地域或某一國家和地區,而且擴大到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總之,信息經濟是「低耗能」的經濟,在工業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與能源、原材料是同步增長,而在信息經濟中,單位GDP所耗能源卻下降,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在增長,而能源卻減少了。我國是人均自然資源劣勢的國家,特別是能源較缺,如要把經濟建設搞好,就必加快發展信息產業。
二、人類社會對信息的需求
當今社會,人類對信息需求日益高漲,世界所有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立足於新世紀的競爭。而要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就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捕捉有效的信息,從而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可以預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要將日益高漲,因為:
(1)現代信息處於爆炸的時代,文獻量在成指數的增長,社會的信息量在迅速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當今社會,全球每年大約產生100萬份發明專利,450萬篇科技文獻,1億2千萬冊各類出版物,以及數以億計的各種機構文件和資料。其中每年我國發表的經濟類學術論文和資料就有3萬多篇,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100多篇,它們分別發表在1 000多種報刊上。這些文件和資料每十年大約要翻一番。此外各類信息系統內部以及地區之間、國際之間晝夜不停的信息傳遞也達到難以統計的程度。面對如此巨大且日益膨脹的信息量,沒有足夠的計算機系統和互聯網路的支持和處理是不可思議的。
(2)社會逐漸信息化,信息逐漸社會化和產業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也是當今的社會特徵之一。信息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日益明顯,幾乎到了處處存在信息、事事離不開信息的地步。
(3)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得不掌握與其命運攸關的有關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一方面,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不斷產生,同時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又被廣泛的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上,因此,不了解這些信息,企業就不能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設備生產出最新的產品,企業就不能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市場經濟要求企業的生命越來越和市場連在一起,這就要求企業加強對市場的調查研究,隨時了解市場行情,把握市場變化的信息,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企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總之,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影響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的技術革命,它不僅影響著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而且影響了信息和知識型產品的生產過程,它不僅影響到各國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各國的政治、軍事、社會發展等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三、我國汽車維修業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及存在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我國汽車維修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原始、落後的現狀,是公認的臟、苦、累、差行業,這種落後表現在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人員素質、設備裝備等諸方面,而信息資源方面的落後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百多年前誕生的汽車,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四輪交通工具,是被一些人,包括馬車夫所嘲笑的笨重怪物。誰也不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笨重怪物,歷經100多年的發展,由原始汽車變化成為一個高科技的結晶體。特別是電子技術、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汽車的高科技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電子燃油噴射系統的應用,ABS 防抱死制動系統、SRS安全氣囊系統、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系統、空氣懸掛系統、動力轉向系統、自動巡航系統、中控門鎖及防盜系統、動力牽引系統、自我診斷系統……,這一系列高新技術,不斷完善著汽車的性能,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汽車再也不是比馬車強不了多少的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個集現代文明和智慧的高科技產物,而這個高科技產物,還在不斷地向高科技領域縱深發展。這種汽車自身的高科技特徵,加上世界各個汽車製造廠商每年不斷地推出新的車型車種,先進技術的不斷採用,多種系統的不斷發展,使得廣大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對汽車維修信息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http://www.studa.net/tongxin/030503/200353154558-2.html
❷ 關於汽車的科技論文3000字怎麼寫
在我國經濟組成中,汽車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於汽車的科技3000字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車的科技3000字論文篇一:《試談汽車超載監測系統》
摘 要: 為了實時識別各種車型的超載車輛,該系統基於開源計算機視覺庫(OpenCV),先根據車輛照片庫建立車型分類器,然後使用數字攝像機拍攝進入監控區域的車輛,在視頻中使用分類器識別車型,根據所識別得到的車型去查詢資料庫獲得該車型的核載,再通過動態稱重技術獲得車輛的實際載重,及時判別車輛是否超載。此 方法 可避免過去使用統一重量衡量不同車型是否超載的弊端,並可同時免線圈測量車速。測試結果表明系統能快速准確地識別出車型。配合動態稱重系統,就能實時得出所通過的車輛是否超載,對公路養護和道路交通安全有相當大的實用意義。
關鍵詞: 超載監測; 視頻識別; OpenCV; 動態稱重
超載車輛的危害很大,主要表現在加速道路損壞和危害道路交通安全,人們都深知其危害性,所以治理超載一直是公路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傳統的自動超載信息系統都是使用統一標准,對所有車輛都應用同一個整車重量劃分是否超載,這樣會遺漏部分實際上已經超過該車型核載的超載車輛。實際上,這部分車輛對道路交通同樣造成嚴重影響。鑒於此,本系統首先識別出車輛的車型,再查詢得到該車型的核載重量,對比實測重量,便得知是否超載。理論上能夠適用於所有車型。
利用攝像機較長的視域,附加設計了一個測速系統,能方便地得出超速數據,以便作為超速監測和供給動態稱重系統作參考。
1 系統構成
1.1 系統方案
系統主要工作過程為:車輛駛入攝像機監視范圍,視頻流通過乙太網傳輸到後台處理系統,處理系統通過處理視頻識別出車輛的車型,然後根據車型從資料庫中查出相應的核載重量;同時,安裝在地面的動態稱重設備測出車輛的實際載重。兩個數據對比即可得出車輛是否超載。系統流程如圖1所示。
為了加快處理速率,在程序設計過程中多處使用了多線程並行處理。
1.2 OpenCV及其分類器介紹
傳統的圖像處理軟體大多為Matlab,用於開發演算法最為快捷,但是其處理速度慢,難以跟上視頻處理的需求,所以選用了Intel牽頭開發的開源計算機視覺庫(OpenCV)。新版的OpenCV已經在易用性上已經接近Matlab,再加上其開源性,很多演算法均已公開,加快了開發進程。另外,目前OpenCV已經提供C,C++,Python等語言介面,且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和IOS等主流平台,資源相當豐富。對於計算機平台,OpenCV支持多線程並行計算和圖形處理器(GPU)計算,這將能大大加快計算速率,用其開發本系統的demo是首選。
圖1 系統流程圖
為了從視頻流中識別出車型,需要使用分類器[1]。所謂分類器,是利用樣本的特徵進行訓練,得到一個級聯分類器。分類器訓練完成後,就可以應用於目標檢測。分類器的級聯是指最終的分類器是有幾個簡單分類器級聯組成。每個特定的分類器所使用的特徵用形狀、感興趣區域中的位置以及比例系數來定義(如圖2所示)。
圖2 特徵分類
首先使用弱分類器分出貨車和客車等車型,然後再分出大中小型貨車,最後再精確分類,獲得准確的車型。新版本的OpenCV已經支持多種特徵的分類器,如SVM,LBP,PBM等。因為系統實時性要求較高,這里選取訓練和分類速率都較高的LBP特徵分類器。
1.3 訓練分類器
使用分類器的需要首先訓練,即讓分類器“認識”目標,為了訓練分類器,需要准備樣本,樣本包括正樣本和負樣本。正樣本即包含目標的灰度圖片,而且每張圖片都要歸一化大小,負樣本則不要求歸一化,只需要比正樣本大即可(使得可以在負樣本中滑動窗口檢索)。
OpenCV提供了專門的工具opencv_createsample.exe用以整理訓練樣本的原始數據,只需准備好正、負樣本,歸一化然後轉成灰度圖,再使用兩個描述文件分別記錄這些樣本集合,然後輸入opencv_createsample.exe程序即可整理出原始數據。為了准備正樣本,藉助OpenCV提供的HighGUI模塊,在此專門編寫了一個GUI截圖工具,界面如圖3所示。為了能從不同角度識別車輛,准本正樣本時需要准備從一定角度范圍描述車輛的樣本。
圖3 GUI截圖工具界面
接下來就是訓練分類器,這部分工作直接關繫到系統的魯棒性。同樣,OpenCV提供了專門工具訓練分類器,既有舊版也有新版,為了有更多特性,在此選擇新版本的訓練程序opencv_traincascades.exe。
由於這是基於統計的方法,要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如果選擇Haar特性,訓練周期會比較長,不利於系統的搭建,所以選擇用LBP特性訓練分類器。從機器性能方面考慮訓練時間,使用英特爾線程構建模塊(TBB)重新編譯OpenCV,就能得到多核加速,且有利於接下來的程序性能。分類器分為三級,分別為:貨車、客車分類器,大、中、小型貨車分類器和具體車型分類器。由於客車按載客數區分是否超載,車輛總重不會對公路造成嚴重損壞,所以本系統無需對客車作出具體車型區分。但若然具體管理部門需要統計車型信息,可以進一步加上客車車型分類器。實際使用時,由於要應對車輛車身的噴漆變化或者小范圍合法改裝等情況,分類器的分類除了在系統籌建的時候大規模訓練外,在系統運行時也應繼續訓練分類器,增加統計數據,使得識別結果更加精確。
1.4 識別車型及獲得核定載重
訓練好分類器後,最直觀的測試方法是直接輸入測試視頻,檢查識別效果。新版本OpenCV提供一個C++類CascadeClassifier,該類封裝了基本的目標識別操作,使得只需要使用該類的實例載入訓練好的XML文件,然後逐幀檢測即可。若發現目標,結果將會存放在C++標准模板庫(STL)容器vector中。但直接對每幀圖像使用CascadeClassifier::detectMultiScale方法將會大大加重系統的工作量並且在多車輛的情況下無法區分開各車輛,為此,首先需要發現車輛,然後區分不同的車輛目標,再對每一個目標單獨進行分類識別。
具體的主要操作的順序為:
(1) 系列的圖像預處理操作,降低圖像噪音。
(2) 圖像差分,發現車輛輪廓[2],得到運動掩碼。圖像差分有兩種主要方式,分別是幀間差分和背景差分。幀間差分速度快,但容易產生空洞,且無法分離出緩慢運動的車輛;背景差分速度慢,但分離效果好。考慮到如果車輛是緩慢進入測速區,則稱重數據可靠性高,而且沒有超速,進入識別點的效果好,所以選擇幀間差分,這里使用能有效減小前景空洞的三幀差分演算法[2]。
(3) 結合運動掩碼更新歷史運動圖像、計算歷史運動圖像的梯度。
(4) 分割運動目標,得到一輛一輛的車,並跟蹤。為區分開圖像中的每一輛車,需要對其進行標記,這里使用的方法為:
[Mkx,y=ID ifMk-1x,y≠0&k-1≠10 ifMk-1x,y=0 ]
式中:Mk(x,y)為分割出來的單獨車輛目標的第k幀感興趣區域矩形。這種方法雖然魯棒性較好,但是因為重復計算量大,運算速度有限,所以在確定每輛車的ID後,使用OpenCV提供的更為快速的Camshift演算法[3]繼續跟蹤。
(5) 計算每輛車的運動方向。這部分關繫到運動目標篩選,在部分場合,攝像機的視野可能會涉及逆向車道。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篩選符合主要行駛方向的車輛來排除其他車輛或無關運動目標的干擾。
(6) 車輛進入測速區,開始測速。
(7) 車輛離開測速區,結束測速並計算速度。使用TBB進行並行分類識別車型。由於OpenCV新版矩陣結構Mat的所有操作使用原子操作,大大減輕了多線程編程的工作量,所以這里使用多線程並行操作是最佳選擇。
(8) 根據所安裝動態稱重系統的車速要求,判斷是否需要引導車輛到檢測站進行檢查。
1.5 獲得實際載重
在視頻分析中發現車輛後,對比動態測重模塊中測得的實際載重。這里需要把應用場合分為兩種情況:高速測重和低速測重,至於高低速的閥值,這根據不同動態稱重系統的性能而定[4],在系統安裝時根據動態稱重系統參數設置即可。由於目前高速測重技術的精度未達到作為證據的要求,所以在高速測重的場合,所得車重數據只能作為初步判斷,若初步發現車輛超載,需要進一步引導車輛到大型地磅再次靜態測量,並作其他處理。在低速測重場合,測得的動態數據可靠,可直接作為證據使用。所以系統的運行需要測速模塊的配合。 無論高速場合與低速場合,本系統都能實現視頻測速功能,可以直接用作超速抓拍系統,降低了公路部門的重復投入成本。
1.6 測速方法
測速測量車輛通過測速區所用的時間,然後用測速區長度除以時間而粗略估計得到。考慮到攝像機視域限制,設定的測速區域並不長,只有20 m左右,而且速度是用於參考載重信息是否有效的,所以無需太精確,因而可認為車輛是直線經過測速區域的。測速區的長度需在系統安裝時手工進行長度映射。另外,確定通過測速區域的時間差使用幀率和幀計數得出,這樣在多線程處理的情況下,可以排除系統時鍾和處理速率的干擾,得出准確時間差。
2 測量結果
為快速測試系統性能,直接使用測試視頻替代攝像機輸入。使用微軟Visual Studio 2010 MFC + OpenCV 2.44 編寫一個即時處理程序,界面如圖4所示。
圖4 運行在Windows平台上的系統
測試使用一台Intel Core i5M處理器(主頻2.3 GHz+智能變頻技術)、6 GB內存、 操作系統 為Windows 7 64 b的普通 筆記本 計算機,測試代碼尚未使用圖形處理器(GPU)計算,但代碼在識別部分應用了TBB進行多核並行加速計算。
測試視頻共兩段,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場景拍攝,第一段只有一輛公交車,場景較為簡單;第二段則是多車多人環境,並且有車輛並行的情況,場景較為復雜,干擾較多。
第一段視頻主要用於測試系統的極限性能,在測試開始前,先用轉碼工具把同一段視頻轉成不同幀率和解析度的幾段視頻,其中視頻的寬高比不變。輸入視頻測試後的結果如表1所示。
視頻原始長度為6 s,雙斜線為該場景的稱重和測速區域。
測試結果表明:系統能實時處理標清視頻流,但對高清視頻還需進一步優化。
第二段視頻主要測試系統的車型識別能力,測試數據如圖5所示。
表1 輸入視頻測試後結果
圖5 多車並行時能夠准確區分
第二段視頻夾雜較多無關目標,如行人、抖動的樹枝橫向行駛的車輛等,其中雙白線之間區域為本場景的稱重測速區域。
通過測試,可以看出無關目標能被全部排除,體現了車輛篩選很好的魯棒性。視頻中共通過9輛汽車,所有車輛均本正確識別車型。
3 結 語
通過測試數據可以看出,本系統提出的車型識別演算法能適應不同場景和一定的環境變化,具有較高的效率和魯棒性。隨著計算機及其他數字信號處理(DSP)設備的信息處理能力不斷提高,應用實時視頻處理技術促進智能交通的能力將更大更穩定。若本系統能真正應用在智能交通系統上,有望對遏制道路超載超速現象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LIENHART Rainer, MAYDT Jochen. An extended set of Haar?like features for rapid object detection [J]. IEEE ICIP, 2002 (1): 900?903.
[2] 徐衛星,王蘭英,李秀娟.一種基於OpenCV實現的三幀差分運動目標檢測演算法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1(11):141?144.
[3] BRADSKI G R. Computer vision face tracking for use in a perceptual user interface [EB/OL]. [2010?12?02].
[4] 張波,魯新光,鄧鐵六,等.動態車輛稱重物理模型與提高動態稱重准確度研究[J].計量學報,2009(5):426?430.
[5] 唐雙發.基於OpenCV的車輛視頻檢測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6] 詹群峰.基於OpenCV的視頻道路車輛檢測與跟蹤[D].廈門:廈門大學,2009.
[7] 郭旭,張麗傑.運動目標檢測視頻監控軟體的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0,20(8):200?207.
[8] 周品,李曉東.Matlab數字圖像處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9] 陳勝勇,劉盛.基於OpenCV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10] 劉瑞禎,於仕琪.OpenCV教程基礎篇[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11] 范伊紅,彭海雲,張元.基於SVM 的車型識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2007,23(5):296?297.
[12] 李慶忠,陳顯華,王立紅.一種視頻運動目標的檢測與識別方法[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2006,19(2):238?243.
[13] [美]REINDERS J, 聶雪軍. Intel Threading Building Blocks編程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4] 劉慧英,王小波.基於OpenCV的車輛輪廓檢測[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0,10(12):2987?2991.
汽車的科技3000字論文篇二:《試談現代科技在汽車焊接工藝中的應用》
摘 要: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汽車售後市場呈現了井噴式的發展趨勢,與汽車相關的售後市場服務行業開始興起。其中汽車維修是後市場比較火爆的行業,汽車的使用必然會涉及汽車的維修。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汽車維修效率,提高汽車維修的質量,應該加強對於汽車維修行業的行業監管以及對汽車維修技術的提升。目前,諸多的現代化技術開始不斷的應用到汽車維修之中,其中尤其以焊接工藝為主。因此,本文重點對汽車焊接工藝中現代科技的應用進行分析,從而探討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現代科技;汽車;焊接技術;工藝
引言
汽車加工與製造以及汽車維修領域,都會涉及汽車的焊接技術。目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汽車生產製造業的蓬勃發展,已經可以實現汽車車身以及車輛配件的無縫焊接技術。車身的加工甚至採用模具化加工的形式,從而減少了因為焊接造成的不足。因此,目前,焊接工藝在汽車後市場應用比較廣泛,尤其是在汽車的維修市場中,當汽車出現事故的時候,就會採用焊接技術進行維修,從而讓汽車能夠保證正常的使用。此外,在汽車的加裝方面,焊接技術更加的適用,並且通過引進先進的現代科技,從而讓焊接效果與質量都更加完善。
一、汽車焊接工藝的應用領域分析
在汽車領域中,由於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被應用,是的汽車生活更加豐富。對於我國而言,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汽車售後市場出現了井噴的狀態。在汽車售後市場中,汽車的維修與保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讓汽車的服務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對於汽車的焊接工藝而言,最早是應用於汽車的車身焊接。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車身製造工藝的發展,汽車車身開始使用模具製作,從而降低了因為焊接而造成的車身問題。那麼,下面就對現代化的汽車的焊接工藝主要應用領域進行分析:
1、在汽車的維修領域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汽車維修屬於汽車售後市場領域,由於汽車駕駛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碰撞的現象,從而造成了汽車車身或者是相關配件的損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汽車的焊接工藝,將損壞的部分採用焊接的方式,從而進行汽車的維修工藝。
2、人們對於汽車的裝飾和改裝越來越感興趣。雖然在汽車檢測的過程中,對於擅自改裝會進行處罰,但是有車一族們仍然熱衷於對於汽車的改裝和裝飾。其中,對於汽車尾翼的安裝非常常見。汽車安裝尾翼以後,就顯得非常運動動感,有一種非常霸氣的感覺。因此,為了讓汽車的外觀更加個性鮮明,需要對汽車的外觀進行相關的改裝,從而實現車主所需要的效果。而對於尾翼的加裝而言,就一定要採用焊接技術,從而使得汽車的尾翼牢固堅實。因為安裝尾翼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當車速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需要保證汽車的尾翼的穩定性。
3、對於汽車的車身配件的焊接工藝;汽車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在配件方面進行焊接,此外對於在配件之間的結合方面,也需要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汽車焊接技術。因此,對於汽車的焊接工藝而言,主要在車身焊接、汽車改裝以及汽車配件之間主要進行應用。
二、現代科技在汽車焊接工藝中的應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汽車焊接工藝中也不斷的引入了現代的科技技術。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計算機技術,計算機的單片機遠程通信技術以及3Dmax等技術開焊接始不斷應用到汽車的焊接工藝中。由於人工焊接技術容易在焊接的過程中出現失誤,無法實現循跡操作,從而造成焊接的不完美。因此,採用計算機單片機技術,可以進行程序編譯,將需要焊接的部分利用3Dma x的進 行模擬,從而保證在焊接的過程中,其能夠實現完美的循跡焊接,降低了焊接過程中出現的失誤。
此外,在焊接的工藝方面,又引入了一些工藝以及化工技術。傳統的高溫焊接技術,不僅僅容易造成傷害,更是對操作人員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使用現在的氬弧焊焊接技術,雖然溫度更高,但是焊接的質量有所提高。對於焊接的介面以及焊面的平整度,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因此,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促進了多個行業工藝的提升。對於汽車的焊接工藝而言,引入計算機技術並且實現真正的智能化以及自動化焊接,從而讓焊接工藝更加安全方便,有效的提升焊接的效率,保證在焊接的過程中,達到質量的提升以及客戶的滿意提升。總之,要充分適應時代的發展,讓更多的現代科技不斷的應用到汽車的焊接工藝之中,從而保證其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符合現有時代的發展理念,滿足客戶不斷提升的硬性要求,實現現代化的汽車焊接工藝。
三、機器人焊接工藝是現代汽車焊接技術的發展前景
汽車焊接最主要的是車身的焊接。在汽車製造公司車身的主要焊接方法為弧焊、點焊、二氧化碳保護焊等。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戶個性化需求的日益強烈,對汽車的安全性、美觀性與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汽車製造企業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對焊接精度、焊接質量和焊接速度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建立一條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就顯得非常重要。而焊接機器人的應用促進了現代化流水線的建立。現代化的焊接流水線主要是滿足多車型、多批次的市場需求,提高車身車間生產能力的柔性和彈性。因此現代焊接線必須具有柔性。那麼如何才能使焊接線具有柔性呢?普通的焊接線是剛性的,主要由焊接夾具、懸掛點焊機、弧焊機和多點焊機等組成。
這種焊接線一般只能焊接一種車型的車身,那麼為了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就需要重新建立焊接流水線。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企業是追求利潤為目的的,並且重新建立流水線造成了財力、人力、物力的浪費。於是建立柔性化焊接生產線擺在了企業面前。機器人的出現與應用滿足了汽車企業的現代化的需求,實現了焊接生產線的柔性化。那麼在車身焊接線上應用的機器人主要有幾種:點焊機器人、弧焊機器人和激光焊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應用,使焊接實現了機器人代替工人工作。
1、點焊機器人:主要進行的是點焊作業,在點與點之間移位時速度比較快,從而減少了移位的時間,通過平穩的動作、長時間的重復工作和准確的定位,取代了笨重、單調、重復的體力勞動,更好地保證了焊點質量,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它是柔性自動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了企業應變能力。
2、弧焊機器人:弧焊過程比點焊過程要復雜得多,對焊絲端頭的運動軌跡、焊槍姿態、焊接參數都要求精確控制。具有較高的抗干擾能力和高的可靠性。能實現連續軌跡控制,並可以利用直線插補和圓弧插補功能焊接由直線及圓弧所組成的空間焊縫,還應具備不同擺動樣式的軟體功能,供編程時選用,以便作擺動焊,而且擺動在每一周期中的停頓點處,機器人也應自動停止向前運動,以滿足工藝要求。此外,還應有接觸尋位、自動尋找焊縫起點位置、電弧跟蹤及自動再引弧功能等。
3、激光焊接機器人:激光焊接是與傳統焊接本質不同的一種焊接方法,是將兩塊鋼板的分子進行了重新組合,使兩塊鋼板融為了一體變為一塊鋼板,從而提升了車身結構強度。同時在焊接過程中焊接工件變形非常小,一點連接間隙都沒有,焊接深度/寬度比高,焊接質量高。從而提升了車身的結合精度。可見機器人的應用,實現了焊接流水線的智能化,實現了焊接生產線的自動化與現代化。
結束語
汽車維修行業中的汽車焊接行業,其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並且直接影響著汽車的維修效果。焊接技術,一般是針對出現重大事故或者是問題車輛等進行焊接。為了讓焊接的痕跡最小化,實際上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高精度焊接,需要不斷引入現代科技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引入,讓焊接工藝能夠以一種循跡的方式進行,從而避免了焊接過程中出現的認為失誤。此外,在汽車的生產以及製造的過程中,依然需要不斷的引入高新科學技術,讓焊接工藝更加精湛,從而實現汽車的高精度和高密度,實現汽車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鳴斌.煤層氣發動機爆震的檢測與控制[J].內燃機與動力裝置,2011(02):45-46.
[2]吳揚帆.汽油發動機爆震分析與控制[J].傳動技術,2010(13):36-38.
[3]高玉明.點燃式發動機臨界爆震控制及其特性[J].吉林大學學報,2012(14):77-79.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汽
❸ 那位大哥大姐能幫我寫一篇關於汽車維修的論文
買張cnki卡,可以下載所有的中文學術論文
在裡面查:汽車維修、汽修
可以得到大量你想要的
可以得到足夠充分的來龍去脈
❹ 教授創業之十四|實踐「機器人汽車」夢想的德國計算機科學家
編輯 鄧函雲
Sebastian Thrun,德國發明家、企業家、教育家和計算機科學家。Thrun曾擔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副教授、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兼職教授,致力於機器人、人工智慧、教育、人機交互和醫療設備的研究,發表了約380篇科學類論文和11本著作。
在商業領域中,Thrun也創立了很多知名項目,在擔任谷歌的副總裁兼研究員期間,創立了谷歌的自動駕駛 汽車 團隊、谷歌X和谷歌眼鏡等。他還是全球知名慕課企業Udacity的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Kitty Hawk 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他贏得了許多獎項:
從小鎮走出的機器人天才
Thrun於1967年出生於國際知名的刃具製造中心德國索林根(屬於西德)。出生在「二戰」後「嬰兒潮」時期的 Thrun,與其他同時代的德國青年一樣,走在反對種族歧視、婦女解放運動以及反帝國主義的最前線,具有與生俱來的叛逆精神。
與其他同時代青年一樣,Thrun也想讓周圍的人都聽從自己的命令,但是他發現自己周圍的人難以聽從自己,他陷入了深深的挫敗感。不久,Thrun發現計算機會聽從他的命令,會對編寫的程序做出預期的反應,他開始痴迷於為TI-57計算機編程。
TI-57計算機除了減輕了Thrun青少年時期的挫敗感之外,也無意中讓他踏入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由於長期鑽研計算機編程,熟練的編程技巧讓學生時代的 Thrun出盡了風頭,他設計機器人,贏得各項科學競賽並在電視上露面。
1988年,21歲的Thrun同時獲得希爾德斯海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和醫學三個學士學位。1993年,他獲得了波恩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並留校繼續攻讀博士。
博士期間,Thrun 開發了許多自主機器人系統,並在導師Armin引導下啟動了研究地圖學習與高速導航的「犀牛項目」。Thrun在計算科學領域所展現出的科研能力讓他在1995年順利獲得博士學位。
打造多個成功的機器人項目
早在20世紀末,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如火如荼,而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 科技 最發達的國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學者。
剛獲得博士學位的Thrun也加入了這些優秀青年之中,加入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研究團隊,但遠渡重洋的他並沒有停止對「犀牛項目」的研究工作:
化身谷歌「無人駕駛 汽車 」之父
Thrun長期致力於對機器人的實踐 探索 。在內心深處,他始終記得最好的朋友死於一場車禍,因此想研發出一輛能夠自動駕駛的 汽車 ,給予駕駛者更高的安全保障。在2003年成為斯坦福大學副教授後,Thrun開始重點從事機器人 汽車 的研發工作。2004年,Thrun被任命為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
當時,美國為了推動軍事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授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舉辦了無人駕駛挑戰賽(DARPA Grand Challenge)。在觀看了第一屆DARPA挑戰賽後,Thrun對DARPA挑戰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Thrun便帶領他斯坦福的學生,將一輛「悍馬」改造為自動駕駛 汽車 ,並命名為「Stanley」,報名參加了2005年第二屆DARPA挑戰賽,Stanley在自動駕駛狀態下行駛了6個多小時,完成挑戰賽奪得冠軍。
2007年,Thrun帶領團隊再次參加DARPA挑戰賽,他們研發出的機器人 汽車 「少年」在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成績。此次比賽中,Thrun最大的收獲是結識了谷歌創始人Lawrence Page。兩人同是斯坦福大學的校友,而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們迅速成為了好友。
2008年,在谷歌的邀請下,Thrun申請了學術休假,並帶領他的學生加入谷歌,開始初步進行谷歌無人駕駛 汽車 研究工作,內部代號「Project Chauffeur」。2011年,Thrun放棄了他在斯坦福大學的職位加入谷歌,正式成為谷歌研究員。
他與谷歌創始人Lawrence Page和Sergey Brin共同建立起了一個秘密研究部門谷歌X。谷歌X在Thrun的領導下,創建了自動駕駛(Google Glass)項目,設計了「街景車」(Waymo)及Google Loon等多個項目。 Thrun本人被稱為「無人車之父」。
谷歌也給予了Thrun教授非常高的評價: 「作為谷歌X和無人駕駛 汽車 項目的聯合創始人,Thrun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科學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為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投身慕課行業 創建Udacity
2011年,在加入谷歌的同時,Thrun教授看到了薩勒曼汗創立的可汗學院,從中感知到了慕課行業的巨大潛力,以及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傳播知識的力量。因此,他與自己的學生共同創立了Udacity,一家營利性教育公司。
Udacity成立的初期,也是慕課熱潮興起的時期。當時,市場上已經存在大量的慕課企業和平台,包括Udemy、Cousera等慕課企業,以及類似Edx這種由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創立的非營利性教育平台。因此,Udacity想從行業中突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初,Udacity定位為與大學合作提供在線 科技 課程的MOOC平台。在早期的發展中,與大學合作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Thrun教授的斯坦福課程《CS 373:機器人 汽車 編程》作為 Udacity 提供的首批課程之一,吸引了 190 個國家的 160,000 名學生,最小的10歲,最大的70歲。
後來,隨著業務逐漸推進,他們發現這一模式太具挑戰性,並且成本高昂。Udacity便轉型為一家面向成人的職業學習平台,致力於以 科技 教育推動職業發展。Udacity聯合 科技 公司,依據實際工作技能要求設計並製作出相應的課程。
2014年6月,Udacity發布了Nanodegrees和有IT人才需求的 科技 企業共同研發的課程,旨在為企業輸送人才,同時幫助找尋更優工作機會的人提升其所需要的專業技能。成功的企業定位,讓Udacity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同年,Udacity便獲得了3500萬美元的融資,這讓企業的業務得以進一步發展擴張。
很快,Thrun教授為了追尋更遠大的目標,實現在全球普及教育的想法。2014年9月,他退出谷歌 X,專注擔任Udacity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Thrun教授本人對這段經歷深有感觸,用他自己的話講:「我沒想到我會成為一家公司的在線講師或首席執行官,一個想要使教育公平化的企業創始人。」
雄心勃勃的「無人飛車」計劃
對於Thrun教授本人而言,創立Udacity僅僅是自己事業的一部分。當2019年Dalporto接任Udacity首席執行官時,Thrun已經做好了全身心投入「無人飛車」計劃的打算。
在認識谷歌創始人Lawrence Page時,兩人討論了很多,他們在人工智慧領域有很多相似的看法。因此,Lawrence Page除了邀請Thrun加入谷歌負責谷歌X項目,還在2010年與他共同創立Kitty Hawk公司,共同研究電動 汽車 。
從DARPA挑戰賽舉辦以來,在Kitty Hawk公司成立之初,市場上已經涌現出許多科學家創立的自動駕駛公司,如Waymo、通用 汽車 (GM)Cruise、Aurora、Argo AI、Nuro、Zoox等,後來這些自動駕駛公司基本都成為行業內耳熟能詳的大型 汽車 公司。但是,Kitty Hawk公司在默默推進一個更加富有創意的想法,研究飛行電動 汽車 。因此,這家公司一直秘密運行,直到2016年引發了一波電動垂直起降車輛的熱潮,才進入大眾視野。
2020年12月,美國已經接受了Volocopter的同步適航審定申請。Volocoter公司堅信,他們的飛行計程車將在 2023 年獲得安全批准。同時,合作發展也成為飛行計程車企業快速打開市場的另一種方式。佛蒙特州的Beta公司將在2024年開始向UPS交付其飛機的貨運版本,並在2024年向Blade城市空中交通提供乘客版。
與現有已經開始進行試點的飛行 汽車 不同的是,Kitty Hawk希望實現無人駕駛。Thrun教授認為,通過無人駕駛,飛行計程車將降低成本,使每英里的運營成本將降至1美元以下,會比乘坐優步要便宜。
未來,如果Kitty Hawk成功說服監管機構,允許無人飛行計程車上市,那這一行業將迎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總 結
Sebastian Thrun教授在科研與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在多個領域都做到非常優秀的成績,可以歸因於以下幾點:
1. 充滿激情: 他曾告訴他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不要擔心你要選擇什麼工作, 因為你的工作選擇了你。讓你的工作來挑選你。找到你熱愛的東西。」他自己也是如此,從無人車到慕課再到飛行計程車,Thrun教授對各項工作都保持著激情,從不擔心挑戰與困難。
2. 持與創新: 成功需要持之以恆,並且從失敗中找到進步的方法,因為要進步總是要堅持工作,而在堅持的同時,還要思想開放,隨時准備傾聽。如果不在堅持的基礎上創新,那隻會重復錯誤。Thrun教授面對Udacity的困境時,沒有輕言放棄,重新找準定位,最終取得成功。
3. 深耕專業領域: 無論是最早的谷歌無人車,還是後來創立的Udacity,以及之後的飛行計程車項目。Thrun教授始終圍繞著自己研究多年的機器人專業開展工作,深耕專業領域,讓自己的價值跟 社會 價值相契合,這是每一個創業人都需要懂得的道理。
參考信息來源:
[1]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topic/Sebastian-Thrun?from=mdr
[2] https://www.forbes.com/sites/peterhigh/2013/12/09/udacity-ceo-sebastian-thrun-on-the-future-of-ecation/?sh=c507f014f3e4
[3] https://www.linkedin.com/in/sebastian-thrun-59a0b273
[4] https://techcrunch.com/2017/04/18/udacity-is-going-to-help-facebook-teach-engineers-within-its-developer-circles/?guccounter=1
[5]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elektrobit-eb-partners-with-udacity-to-provide-functional-safety-mole-for-the-companys-self-driving-car-engineer-nanodegree-program-300470957.html
[6] https://techcrunch.com/2018/06/04/udacity-and-google-launch-free-career-courses-for-interview-prep-resume-writing-and-more/
[7] https://www.cnbc.com/2017/06/01/sebastian-thrun-udacity-googlex.html
[8] https://web.stanford.e/~thrun/index.html
[9]https://www.ted.com/talks/sebastian_thrun_google_s_driverless_car/transcript
[10] https://www.crunchbase.com/organization/udacity/company_overview/overview_timeline
[11]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udacity-sees-260-annual-recurring-revenue-growth-increased-interest-in-corporate-and-government-upskilling-301100827.html
❺ 汽車工程(汽車檢測與維修)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wefrw 根據我搜集的一些網站來看,建議看看這個,要做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推薦一個網站 http://www.lw54.com ,裡面的畢業設計什麼的全是優秀的,因為精挑細選的,網上很少有,都是相當不錯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別的相關範文很多的,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範文寫作網站,希望對你有幫助,這些精選的範文網站,裡面有大量的範文,也有各種文章寫作方法,注意事項,應該有適合你的,自己動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參考一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園網的話,請在下面的網站找: 畢業論文網: http://www.wsdxs.cn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畢業設計: http://www.wsdxs.cn/html/sf/lw/2009/0928/146347.html 開題報告: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實習論文: http://www.wsdxs.cn/html/shixi 寫作指導: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
❻ 工業機器人技術畢業論文範文
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機器人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中,替工人進行一些復雜、繁重的體力勞動,能減輕人們的工作負擔。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工業機器人技術論文 範文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業機器人技術論文範文篇一:《淺談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就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 應用 工業
1 引言
工業機器人最早應用於汽車製造工業,常用於焊接,噴漆,上、下料和搬運。工業機器人延伸和擴大了人的手、足和大腦功能,它可代替人從事危險、有害、有毒、低溫和高熱等惡劣環境中的工作;代替人完成繁重、單調的重復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工業機器人與數控加工中心、自動搬運小車以及自動檢測系統可組成柔性製造系統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實現生產自動化。
2 工業機器人的主要運用
(1)惡劣工作環境及危險工作軍事領域及核工業領域有些作業是有害於人體健康並危及生命,或不安全因素很大而不宜由人去做的作業,用工業機器人去做最合適。例如核工廠設備的檢驗和維修機器人,核工業上沸騰水式反應堆燃料自動交換機。
(2)特殊作業場合和極限作業火山探險、深海探密和空間探索等領域對於人類來說是力所不能及的,只有機器人才能進行作業。如太空梭上用來回收衛星的操作臂;用於海底采礦和打撈的遙控海洋作業機器人。
(3)自動化生產領域早期的工業機器人在生產上主要用於機床上、下料,點焊和噴漆。用得最多的製造工業包括電機製造、汽車製造、塑料成形、通用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等工業。隨著柔性自動化的出現,機器人在自動化生產領域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下面主要針對工業機器人在自動化生產領域的應用進行簡單介紹。
2.1 焊接機器人
點焊機器人工業機器人首先應用於汽車的點焊作業,點焊機器人廣泛應用於焊接車體薄板件。裝焊一台汽車車體一般大約需要完成3000~4000個焊點,其中60%是由點焊機器人來完成的。在有些大批量汽車生產線上,服役的點焊機器人數量甚至高達150多台。
點焊機器人主要性能要求:安裝面積小,工件空間大;快速完成小節距的多點定位;定位精度高(土0 .25 mm ),以確保焊接質量;持重大(490~980N ) ,以便攜帶內裝變壓器的焊鉗;示教簡單,節省工時。
2.2 弧焊機器人
弧焊機器人應用於焊接金屬連續結合的焊縫工藝,絕大多數可以完成自動送絲、熔化電極和氣體保護下進行焊接工作。弧焊機器人應用范圍很廣,除汽車行業外,在通用機械、金屬結構等許多行業中都有應用。弧焊機器人應是包括各種焊接附屬裝置在內的焊接系統,而不只是一台以規劃的速度和姿態攜帶焊槍移動的單機。如圖1所示為弧焊機器人的基本組成。適合機器人應用的弧焊 方法 主要有惰性握體保護焊、混合所體保護焊、埋弧焊和等離子弧焊接。
1-機器人控制櫃2-焊接電源3-氣瓶4-氣體流量計5-氣路6-焊絲輪7-柔性導管8-弧焊機器人9-送絲機器人10-焊槍11-工件電纜12-焊接電纜13-控制電纜
圖1 弧焊機器人系統的基本組成
弧焊機器人的主要性能要求:在弧焊作業中,要求焊槍跟蹤工件的焊道運動,並不斷填充金屬形成焊道。因此,運動過程中速度的穩定性和軌跡是兩項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焊接速度約取5~50 mm/s ,軌跡精度約為.2 ~0.5 ) mm;由於焊槍的姿態對焊縫質量也有一定影響,因此希望在跟蹤焊道的同時,焊槍姿態的可調范圍盡量大。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性能要求,這些要求包括:設定焊接條件(電流、電壓、速度等)、抖動功能、坡口填充功能、焊接異常檢測功能(斷弧、工件熔化)及焊接感測器(起始焊點檢測,焊道跟蹤)的介面功能。
2.3 噴漆機器人
噴漆機器人廣泛應用於汽車車體、家電產品和各種塑料製品的噴漆作業。噴漆機器人在使用環境和動作要求上有如下特點:
(1)工作環境空氣中含有易爆的噴漆劑蒸氣;
(2)沿軌跡高速運動,途經各點均為作業點;
(3)多數被噴漆部件都搭載在傳送帶上,邊移動邊噴漆。如圖2所示為關節式噴漆機器人。
2.4 搬運機器人
隨著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物流技術、自動倉儲技術的發展,搬運機器人在現代製造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機器人可用於零件的加工過程中,物料、工輔量具的裝卸和儲運,可用來將零件從一個輸送裝置送到另一個輸送裝置,或從一台機床上將加工完的零件取下再安裝到另一台機床上去。
2.5 裝配機器人
裝配在現代工業生產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關資料統計表明,裝配勞動量占產品生產勞動量的50%~60%,在有些場合,這一比例甚至更高。例如,在電子器件廠的晶元裝配、電路板的生產中,裝配勞動量占產品生產勞動量的70 %~80%。因此,用機器人來實現自動化裝配作業是十分重要的。
2.6 機器人柔性裝配系統
機器人正式進入裝配作業領域是在“機器人普及元年”的1980年前後,引人裝配作業的機器人在早期主要用來代替裝配線上手工作業的工序,隨後很快出現了以機器人為主體的裝配線。裝配機器人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裝配生產自動化的進展。裝配機器人建立的柔性自動裝配系統能自動裝配中小型、中等復雜程度的產品,如電機、水泵齒輪箱等,特別適應於中小批量生產的裝配,可實現自動裝卸、傳送、檢測、裝配、監控、判斷、決策等機能。
機器人柔性裝配系統通常以機器人為中心,並有諸多周邊設備,如零件供給裝置、工件輸送裝置、夾具、塗抹器等與之配合,此外還常備有可換手等。但是如果零件的種類過多,整個系統將過於龐大,效率降低,這是不可取的。在機器人柔性裝配系統中,機器人的數量可根據產量選定,而零件供給裝置等周邊設備則視零件和作業的種類而定。因此,和裝配線比較,產量越少,機器人柔性裝配系統的投資越大。
3 結束語
工業機器人是以機械、電子、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學科領域的技術為基礎,融合而成的一種系統技術;也可說是一門知識、技術密集的,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化的高新技術。隨著這些相關學科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工業機器人技術也一定會到迅速發展和提高。
工業機器人技術論文範文篇二:《探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機器人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中,替工人進行一些復雜、繁重的體力勞動。目前,機器人是一種製造業與自動化設備中的典型代表,這將會是人造機器的“終極”版。它的應用已經涉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感測器與知識化等多個學科和領域,這是目前,是我國乃至世界高新技術成果的最佳集成,因此,它的發展是與許多學科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同時在技術操作中,他也變得越來越標准化、規范化,提高工業機器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發展越來越微型化、智能化,在人類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關鍵詞 工業機器人 智能化 應用領域 安全性
隨著社會復雜的需求,工業機器人在應用領域中越來越廣泛。一方面,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中,代替工人危險、復雜、單調的長時間的作業,例如在機械加工、壓力鑄造、塑料製品成形及金屬製品業等各種工序上,同時還應用於原子能工業等高危險的部門,這已經在發達國家中應用比較廣泛。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在其他的領域應用也比較多,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提高了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其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應用的范圍已經突破了工業,尤其在醫療業中應用比較好。
一、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第一代機器人,一般指工業上大量使用的可編程機器人及遙控操作機。可編程機器人可根據操作人員所編程序完成一些簡單重復性作業。遙控操作機制每一步動作都要靠操作人員發出。1982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裝配線上為機器人裝備了視覺系統,從而宣告了第二代機器人―感知機器人的問世。這代機器人,帶有外部感測器,可進行離線編程。能在感測系統支持下,具有不同程度感知環境並自行修正程序的功能。第三代機器人為自治機器人,正在各國研製和發展。它不但具有感知功能,還具有一定決策和規劃能力。能根據人的命令或按照所處環境自行做出決策規劃動作即按任務編程。
我國機器人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從“七五”開始國家投入資金,對工業機器及其零部件進行攻關,完成了示教再現式工業機器人成套技術的開發和研製。1986 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開始實施,智能機器人主題跟蹤世界機器人技術的前沿,經過幾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製出了一批特種機器人。
我國工業機器人起步於70年代初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開發期和90年代的適用化期。
上世紀70年代是世界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登上了月球,實現了金星、火星的軟著陸。我國也發射了人造衛星。世界上工業機器人應用掀起一個高潮,尤其在日本發展更為迅猛,它補充了日益短缺的勞動力。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於1972年開始研製自己的工業機器人。
進入80年代後,在高技術浪潮的沖擊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機器人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七五”期間,國家投入資金,對工業機器人及其零部件進行攻關,完成了示教再現式工業機器人成套技術的開發,研製出了噴塗、點焊、弧焊和搬運機器人。1986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開始實施,智能機器人主題跟蹤世界機器人技術的前沿,經過幾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製出了一批特種機器人。
從90年代初期起,中國的國民經濟進入實現兩個根本轉變時期,掀起了新一輪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技術進步熱潮,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又在實踐中邁進一大步,先後研製出了點焊、弧焊、裝配、噴漆、切割、搬運、包裝碼垛等各種用途的工業機器人,並實施了一批機器人應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我國工業機器人經過“七五”攻關計劃、“九五”攻關計劃和863計劃的支持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工業機器人市場也已經成熟,應用上已經遍及各行各業。
我國未來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重點有:第一,危險、惡劣環境作業機器人:主要有防暴、高壓帶電清掃、星球檢測、油汽管道等機器人;第二,醫用機器人:主要有腦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遙控操作輔助正骨等;第三,仿生機器人:主要有移動機器人,網路遙控操作機器人等。其發展趨勢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於集成。
二、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機器人是先進製造技術和自動化裝備的典型代表,是人造機器的“終極”形式。它涉及到機械、電子、自動控制、計算機、人工智慧、感測器、通訊與網路等多個學科和領域,是多種高新技術發展成果的綜合集成,因此它的發展與眾多學科發展密切相關。當今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一是工業機器人性能不斷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於操作和維修),而單機價格不斷下降。二是機械結構向模塊化可重構化發展。例如關節模塊中的伺服電機、減速機、檢測系統三位一體化;有關節模塊、連桿模塊用重組方式構造機器人。三是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向基於 PC機的開放型控制器方向發展,便於標准化,網路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櫃日漸小巧,採用模塊化結構,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維修性。四是機器人中的感測器作用日益重要,除採用傳統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感測器外,視覺、力覺、聲覺、觸覺等多感測器的融合技術在產品化系統中已有成熟應用。五是機器人化機械開始興起。從94年美國開發出“虛擬軸機床”以來這種新型裝置已成為國際研究的 熱點 之一,紛紛探索開拓其實際應用的領域。
總體趨勢是,從狹義的機器人概念向廣義的機器人技術概念轉移,從工業機器人產業向解決方案業務的機器人技術產業發展。機器人技術的內涵已變為 靈活應用機器人技術的、具有實際動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統。機器人結構越來越靈巧,控制系統愈來愈小,其智能也越來越高,並正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
三、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前景
我國工業底子薄,工業機器人發展一直處於一個初步發展階段,雖然我國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但是技術力量不足與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對此,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細分起來,有如下幾點:
首先,我國基礎零部件製造能力差。雖然我國在相關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無論從質量、產品系列全面,還是批量化供給方面都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顯,因此造成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影響了我國機器人的價格競爭力。
第二,我國的機器人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雖然已經擁有一批企業從事機器人的開發,但是都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缺乏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在機器人市場方面一直面臨國外機器人品牌的打壓。國外機器人作為成熟的產業採用整機降價,吸引國內企業購買,而在後續的維護備件費用很高的策略,逐步佔領中國市場。
第三,認識不到位,在鼓勵工業機器人產品方面的政策少。工業機器人的製造及應用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製造業水平,我們必須從國家高度認識發展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重要性,這是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參考文獻:
[1]任俊.面向熔射快速制模的機器人輔助曲面自動拋光系統的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鍾新華,蔡自興,鄒小兵.移動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設計及控制演算法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S1期.
[3]張中英.基於遺傳演算法的機器人神經網路控制系統.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4]李磊,葉濤,譚民,陳細軍.移動機器人技術研究現狀與未來.機器人,2002年05期.
[5]杜玉紅,李修仁.生產線組裝單元氣動搬運機械手的設計.液壓與氣動,2006年05期.
[6]徐曉峰.基於串列通信技術的機器人實時控制研究.南京林業大學,2005年.
工業機器人技術論文範文篇三:《試論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
1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現狀
1.1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人的勞動,對於高輻射、高雜訊污染、高濃度有害氣體的工作場合來說,工業機器人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程度較低,只能通過預設的程序進行簡單的重復動作,無法應對多變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崗位。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第一代機器人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感測器的應用使其可通過對環境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並反饋給動作單元,從而進行一些適應性的工作,這種機器人雖然智能化程度較低,但已經在一些特定的領域得以成功應用。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相對成熟的今天,第三代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其可以通過強大的感測原件收集信息數據,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類似於人腦的判斷,因此可以在多種環境下進行獨立作業,但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際應用。
1.2分布式控制系統。
分布式控制系統是相對於集中式控制系統而言的,是通過一台中央計算機對負責現場測控的多台計算機進行控制和指揮,由於其強大的功能和安全性,使其成為當前大型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主流技術。根據實際情況分布式控制系統的層級可分為兩級、三級或更多級,通過中央計算機完成對現場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管理和操作控制等,同時,隨著測控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分布式控制系統還可以對生產過程實現實時調度、在線最優化、生產計劃統計管理等功能,成為一種集測、控、管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具有功能豐富、可靠性高、操作方便、低故障率、便於維護和可擴展等優點,因此使系統的可靠性大幅提高。
2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2.1人工智慧化。
人工智慧就是使工業機器人或數控機床模擬人腦的智力,使其在生產過程中具備一定的推理判斷、 邏輯思維 和自主決策的能力,可大幅提升工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甚至實現真正的無人值守,對於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人工智慧已經不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因此可預見機電一體化技術將向著人工智慧化的方向發展。雖然以當前的科學技術水平不可能使機器人或數控機床完全具備人類的思維模式和智力特點,但在工業生產中,使這些機電一體化設備具備部分人類的職能是完全可以通過先進的技術達到的。
2.2網路化。
網路技術 的發展給機電一體化設備遠程監視和遠程式控制制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將網路技術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結合起來將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重點。在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需要在車間內來回走動,對設備的狀態進行掌握,並對機床的操作面板進行操作,通過在機電一體化設備與控制終端之間建立通信協議,並通過光纖等介質實現信息數據的傳遞,即可實現遠程監視和操作,降低工人的勞動量,並且各種控制系統功能的實現,理論上來說都是建立在網路技術基礎上的。
2.3環保化。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最近幾十年裡,雖然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然而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因此,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今天,發展任何技術都應當以對環境友好作為前提,否則就是沒有前途的,故環保化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機電一體化應用過程中,通過對資源的高效利用,並在製造過程中做到達標排放甚至零排放,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生態環境不造成影響,即便報廢後也可對其進行有效回收利用,這就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環保化的具體表現形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4模塊化。
由於機電一體化裝置的製造商較多,為降低系統升級改造的成本,並為維修提供便利,模塊化將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向。通過對功能單元進行模塊化改造,可在需要增加或改變功能時直接將對應的功能模塊進行組裝或更換,即便出現故障,只需將損害的模塊進行更換即可,工作效率極高,通用性的增強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2.5自帶能源化。
機電一體化對電力的要求較高,如果沒有充足的電能供應就會影響生產效率,甚至由於停電造成數據的丟失等,因此通過設備自帶動力能源系統可始終保持充足的電力供應,使系統運行更流暢。
3結語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可使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在當前工業生產中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平也會不斷提高,為工業生產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1. 初三機器人科學論文2000字
2. 工業智能技術論文
3. 感測器技術論文範文
4. 機器人科技論文3000字
5. 初三智能機器人科技論文2000字
6. 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相關論文
❼ 汽車維修的畢業論文 是電氣維修與底盤維修的 3000字的正文 1000字的總結
信息資源在汽車維修業中的應用
一、概述
信息資源是指信息的生產、分配、交流(流通)、消費過程。它除信息內容本身外,還包括與其緊密相聯的信息設備、信息人員、信息系統、信息網路等。以往我國只把物質、能源當作資源,把信息當作一般的「消息」,自鄧小平同志「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題詞公開發表後,人們對「信息」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認識到信息也是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它與物質、能源一起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
1、信息對生產要素起優化作用。信息可通過優化生產素質,導向生產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促進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有序等方面發揮功能作用,這表現在:
(1)信息通過與勞動力相互作用,增加其他生產要素的信息含量,從而提高生產力系統的素質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了信息含量的生產要素一旦進入生產過程,一是可以縮短勞動者對客體的認識及熟練過程,使生產要素以較快較準的狀態進入生產運行系統,從生產過程的時效上表現與發揮生產力的功能。二是可增強生產的有序性與安全系數,帶來機會收益。三是可引發對生產過程、生產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藝技術的技術革新與發明創造。
(2)信息通過與領導層相互作用,導向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從而提高生產力。信息對領導者的導向功能主要有:一是引導領導者注意力的轉移,把注意力放到新的工作上去。二是引導領導判斷形勢,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三是引導領導決策的制定,決策方案形成過程,是領導對信息綜和處理的過程。
(3)信息通過與生產管理者的的相互作用,增強管理者與管理對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從而提高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有序度。生產力系統是由多個生產要素構成的整體,而生產是通過一系列生產要素的信息來運行的,准確的信息有利於管理者把握生產運行的尺度,使生產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
2、信息對資源起補充作用。物質、能源、人力和資金構成社會的基本資源,而信息的發展,對這些社會的基本資源起到補充作用,它的表現為:
(1)信息可大大節約社會經濟活動中各項資源的使用和消耗。
(2)智能機器人的使用,使人力資源得到補充和替代。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機器人裝配線為龍頭,汽車公司的無人車間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大量的汽車,由於人力的節省還使汽車的成本大大降低;以高度信息化的資料庫,人們一按電鈕就可查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有關資料,省去了在浩瀚文獻中查找資料的時間,從而大大節約人力資源。
(3)信息還可以替代資本,從而使資金更方便、更快、更有效地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電子貨幣的出現,以信息卡為載體的信用信息使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由貨物交換方式演變成信息交換方式;電子轉帳出現,把貨物流和票據流的資金運動變為信息流的運動,不但大大減少了在途運輸資金的麻煩,而且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利用率,從而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資金不足的矛盾。
3、信息對財富起增值作用。信息不但對生產要素起優化作用和對社會資源起補充作用,而且可直接創造財富,對社會財富起增值作用。
(1)信息可使非資源轉化為資源,投入相應的信息都會使其產生價值或價值增值。呆滯的資本得到資本需求的信息就會變為贏利的投資。
(2)直接出售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從而創造財富。在美國、日本等信息業發達的國家,信息服務業和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直接收入驚人,據統計,美國信息業銷售額1982年為2370億美元,1985年為4000億美元,1988年為4700億美元,預計2000年將接近一萬億美元。
(3)信息可縮短流通時間,從而創造財富。電報和電話所起的作用就是加快信息傳遞速度,縮簡訊息流動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達到創造財富的目的。通過信息和信息技術縮短流通時間給我們帶來的財富的例子很多,如通訊、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聯機檢索、電視會議等一系列先進技術設備,使信息流動時間由過去以周、日計算縮短為現在以分、秒計算,從而大大加快了財富的增值過程。
(4)信息可擴大增值空間,從而創造財富。由於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使現代的信息活動在更廣泛的空間進行,從而創造財富。因此,在信息化不斷提高的今天,財富的增值空間不但在某一自然地域或某一國家和地區,而且擴大到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總之,信息經濟是「低耗能」的經濟,在工業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與能源、原材料是同步增長,而在信息經濟中,單位GDP所耗能源卻下降,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在增長,而能源卻減少了。我國是人均自然資源劣勢的國家,特別是能源較缺,如要把經濟建設搞好,就必加快發展信息產業。
二、人類社會對信息的需求
當今社會,人類對信息需求日益高漲,世界所有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立足於新世紀的競爭。而要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就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捕捉有效的信息,從而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可以預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要將日益高漲,因為:
(1)現代信息處於爆炸的時代,文獻量在成指數的增長,社會的信息量在迅速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當今社會,全球每年大約產生100萬份發明專利,450萬篇科技文獻,1億2千萬冊各類出版物,以及數以億計的各種機構文件和資料。其中每年我國發表的經濟類學術論文和資料就有3萬多篇,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100多篇,它們分別發表在1 000多種報刊上。這些文件和資料每十年大約要翻一番。此外各類信息系統內部以及地區之間、國際之間晝夜不停的信息傳遞也達到難以統計的程度。面對如此巨大且日益膨脹的信息量,沒有足夠的計算機系統和互聯網路的支持和處理是不可思議的。
(2)社會逐漸信息化,信息逐漸社會化和產業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也是當今的社會特徵之一。信息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日益明顯,幾乎到了處處存在信息、事事離不開信息的地步。
(3)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得不掌握與其命運攸關的有關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一方面,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不斷產生,同時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又被廣泛的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上,因此,不了解這些信息,企業就不能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設備生產出最新的產品,企業就不能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市場經濟要求企業的生命越來越和市場連在一起,這就要求企業加強對市場的調查研究,隨時了解市場行情,把握市場變化的信息,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企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總之,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影響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的技術革命,它不僅影響著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而且影響了信息和知識型產品的生產過程,它不僅影響到各國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各國的政治、軍事、社會發展等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三、我國汽車維修業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及存在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我國汽車維修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原始、落後的現狀,是公認的臟、苦、累、差行業,這種落後表現在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人員素質、設備裝備等諸方面,而信息資源方面的落後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百多年前誕生的汽車,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四輪交通工具,是被一些人,包括馬車夫所嘲笑的笨重怪物。誰也不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笨重怪物,歷經100多年的發展,由原始汽車變化成為一個高科技的結晶體。特別是電子技術、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汽車的高科技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電子燃油噴射系統的應用,ABS 防抱死制動系統、SRS安全氣囊系統、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系統、空氣懸掛系統、動力轉向系統、自動巡航系統、中控門鎖及防盜系統、動力牽引系統、自我診斷系統……,這一系列高新技術,不斷完善著汽車的性能,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汽車再也不是比馬車強不了多少的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個集現代文明和智慧的高科技產物,而這個高科技產物,還在不斷地向高科技領域縱深發展。這種汽車自身的高科技特徵,加上世界各個汽車製造廠商每年不斷地推出新的車型車種,先進技術的不斷採用,多種系統的不斷發展,使得廣大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對汽車維修信息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❽ 關於機器人的科技技術基礎論文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機器人的性能不斷地完善,因此也被越來越多的應用於軍事、排險、農業、救援、海洋開發等方面。這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機器人的科技論文,供大家參考!
機器人的科技論文篇一:《淺談智能移動機器人》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機器人性能不斷地完善,移動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廣泛應用於軍事、排險、農業、救援、海洋開發等。介紹了常見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基本系統組成及其相關的一些技術,提出一種能夠應用於智能移動機器人的越障機構,並簡單闡述了其工作原理。在對智能機器人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論述了智能移動機器人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動向。
關鍵詞:智能移動機器人越障避障伸展收縮
1 引言
上世紀60年代智能機器人的出現開辟了智能生產自動化的新時代。在工業機器人問世50多年後的今天,機器人已被人們看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產工具。由於感測器、控制、驅動及材料等領域的技術進步開辟了機器人應用的新領域。智能移動機器人是機器人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2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基本系統組成及其相關技術
由於智能移動機器人在危險與惡劣環境以及民用等各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使得世界各國非常關注它的發展。其共同的五大系統組成要素為:(1)機械機構單元是智能移動機器人的骨架,機器人所有的模塊都依靠其支撐,機械機構單元的結構,性能,強度直接影響著整個機器人的穩定性。隨著科技發展和新型材料的研製開發,使得智能機器人產品的結構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機械機構的各項工藝性及尺寸設計都向著更加合理高效,更加輕便美觀,更加環保節能,更加安全可靠等方向發展。(2)動力與驅動單元為智能移動機器人提供動力來源。(3)環境感知單元相當於智能移動機器人的五官,機器人通過感知單元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感知識別及各種參數的收集,然後通過轉換成控制模塊可以識別的光電信號,輸入到控制單元進行數據處理。(4)執行機構單元為智能移動機器人執行部分,能根據控制中心的命令執行命令,完成任務。不同的機器人有著不同的執行機構,執行機構的設計影響著對要執行動作的效率,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等。(5)信息處理與控制單元作為整個機械繫統的核心部分,它如人的大腦一樣,調控著整個系統,一切的活動都由它指揮。將來自感測器部分採集到的信息進行集中匯總,存儲,對所有信息分析,規劃決策,輸出命令。使機器人有目的的運行。
智能移動機器人是一個集環境感知、動態決策與規劃、行為控制與執行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機電系統。它是感測器技術,控制技術,移動技術,信息處理、人工智慧、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等多學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機器發展進化過程中的產物,是目前科學技術發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3 一種越障機器人
我們設計的移動機器人(圖1)有很好的機動性能,前導輪、前輪和後輪可以實現獨立升降運動。前導輪(如圖1)由通過曲柄圓盤的轉動角度控制搖桿的擺動角度,帶動相關的平面連桿機構運動,從而實現前導向輪的伸展和收縮實現攀越。機器人兩側的側邊驅動機構為平面連桿-滑塊越障機構,前後輪(如圖1)分別通過導桿在槽中的移動,帶動平面連桿機構的運動,實現前後輪的伸展和收縮,實現越障功能。本機器人通過尺寸的設計可以實現較大的越障高度,通過合理的控制輪擺動的角度還能實現多種類型障礙物的攀越。
4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應用概況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的功能不斷完善,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也大大拓寬,不僅在工業、農業、醫療、服務等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在排險、海洋開發和宇宙探測領域等有害與危險場合(如輻射、災區、有毒等)得到很好的應用。
4.1 陸地智能移動機器人
20世紀60年代後期,蘇美為了完成對宇宙空間的佔領,完成月球探測計劃,各自研製開發並應用了移動機器人,通過移動機器人實現對外星土壤的樣本採集和土壤分析等各種任務。陸地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出現是為了幫助人類完成無法完成的任務。陸地移動機器人也廣泛應用於軍事,可以完成排除爆炸物,掃雷,偵查,清除障礙物等等,近年來智能移動機器人也開始漸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4.2 水下智能移動機器人
近年來,人們對資源的渴求加大,開始對原子能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加之水下環境十分復雜(能見度差,定位困難,流體變化等),水下智能移動機器人在海底資源探測上的優勢使之受到關注。近年德國基爾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深水機器人“ROV Kiel 6000”,這架深水機器人能夠下探到6000米深的海底,尋找神秘的深水生物和“白色黃金”可燃冰。
4.3 仿生智能移動機器人
近年來,全球許多機器人研究機構越來越多的關注仿生學與機構的研究工作.在某些情況下仿生機器人尤其獨特優勢,例如,蛇形機器人重心低,能夠模仿蛇的動作,穿梭在能夠穿梭在受災現場和其他復雜的地形中能夠幫助人類完成各種任務。除此之外還有仿生寵物狗、仿生魚、仿生昆蟲等。
5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發展方向及前景
影響移動機器人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導航與定位技術,多感測器信息的融合技術,多機器人協調與控制技術等因而移動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主要包括:
(1)高智能情感機器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人機交互的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人類智能的情感移動機器人是移動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目前的移動機器人只能說是具有部分的智能,人們渴望能夠出現安全可靠的能夠溝通交流的高智能的機器人。雖然現在要實現高智能情感機器人還非常的困難,但是終有一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突破,它將成為現實。
(2)高適應性多功能化的機器人。機器人的出現是為人類服務的,自然界中還有好多未知的世界等著我們開拓,各種危險的復雜多變的環境,人類無法涉足,因此人們也迫切希望有能夠代替人類的機器人出現,高適應性多功能化的機器人也必將是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之一。
(3)通用服務型的機器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器人也是應該越來越容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在日常生活中為人們服務。例如在家庭中,機器人可以幫助人們做各種家務,和人們生活關系密切。
(4)特種智能移動機器人。根據不同應用領域,不同的目的,設計各種各樣特種智能移動機器人是未來發展方向,如納米機器人,宇宙探索機器人,深海探索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等。
6 結束語
總之,智能移動機器人涉及到感測器技術,控制技術,移動技術,信息處理、人工智慧、控制工程等多學科技術。未來智能移動機器人走向生活,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是其趨勢。盡管智能移動機器人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著,但是實現高適應性,智能化,情感化,多功能化的移動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謝進,萬朝燕,杜立傑.機械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0.
[2]陳國華.機械機構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3]徐國保,尹怡欣,周美娟.智能移動機器人技術現狀及展望[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07(2).
[4]肖世德,唐猛,孟祥印,等.機電一體化系統監測與控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機器人的科技論文篇二:《淺談機器人設計 方法 》
摘要:機器人是人類完成智能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機器人已經在世界有了一定的發展,甚至很多國家機器人已經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而機器人的設計方法無疑是很多人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因此本文針對機器人的設計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探索。
關鍵詞機器人;設計;方法
1.前言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工具的進步才能帶動人類的文明,如今設計朝著智能化的方向在發展,機器人就是人類在發展智能化過程洪重要的產物,因此機器人常用的設計方法是設計師們必備的工具。
2.控制系統的硬體設計
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工業現場所涉及到的重體力勞動量不斷提升。當中部分勞動任務的實現單單依靠人力是很難實現的。而為了良好的完成工業現場的相關生產作業任務。就需要通過對機器人裝置的研究與應用來實現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硬體部分主要由5個模塊組成:控制模塊、循跡模塊、避障模塊、電機驅動模塊、電源模塊。
(1)控制系統模塊。ATmega128為基於AVR RISC結構的8位低功耗CMOS微處理器,運算速度快,具有多路PWM輸出,可將測速、避障等電路產生的輸入信號進行處理,並輸出控制信號給驅動放大電路,從而控制電機轉速,此方式產生的PWM信號比用定時器中斷產生的PWM信號實時性更好,而且不會佔用系統的定時器資源。
(2)循跡模塊。循跡是指小車在比賽場地上循白色引導線線行走,循跡模塊的原理圖如圖2所示。循跡模塊採用灰度感測器,發射管為普通LED燈,接收管為光敏三極體3DU33。工作原理為:不同顏色的物體對LED發射光反射不同的亮度,光敏三極體3DU33接收這些不同亮度的光線,就會呈現不同的電壓Vx。Vx輸入到比較器LM339的同相端,並與電位器設定的電壓V0相比較,當Vx>V0時,比較器輸出高電平,當Vx循跡機器人前後兩端均是由7個灰度感測器組成的循跡模塊。其中,中間三個灰度感測器起巡線的作用,兩端的灰度感測器起探測彎道作用,剩下兩個灰度感測器交替進行巡線和探測彎道。實驗證明,這樣的灰度感測器的布置圖,機器人循跡的效果好,且“性價比”非常高。
(3)避障模塊。避障模塊主要使用的是紅外發射接收感測器,當紅外感應避障模塊靠近物體時,輸出低電平信號;當沒有感應到物體時,輸出高電平信號。將該信號線接入到單片機的控制埠,控製程序就能起到探測障礙物的作用,當在機器人行進的路徑上就可以發現有障礙物並及時避開繞行。
(4)驅動模塊。循跡避障機器人要求行走靈活、反應快速,因此要求驅動電機具有“轉速快、制動及時”等特點。我們設計製作的循跡避障機器人採用中鳴公司的JMP-BE-3508I驅動板模塊,其輸入電壓為11V到24V,最大輸出電流為20A,滿足快速前進、制動、轉彎的要求。並且電機速度達到500rpm,堵轉力矩為8KG.CM,具有很強的剎車功能。利用單片機的四路PWM輸出信號,分別控制四個輪子的轉速。並採用“四輪驅動”、“差速轉彎”的方式實現機器人的前進、後退與轉彎。
(5)電源模塊。循跡機器人的電源模塊主要實現以下三大功能:①穩定輸出5V工作電壓。故我們設計製作的電源模塊以7805晶元為核心,把輸入電壓截止到5V。②提供足夠的電流。7805晶元最大輸出電流為1.5A,而循跡機器人需要較大電流,所以我們使用了兩片7805晶元分別對控制系統和外部設備進行供電。③濾波。在7805晶元的輸入、輸出端分別並聯104貼片電容和10μF的電解電容,過濾高頻、低頻信號。
3.軟硬體模塊開發流程和界面程序
(1)圖像處理模塊:照相機實時捕捉圖像,處理轉化後和初始圖像進行處理比較,找出圖像中差異的位置通過TCP傳輸。
(2)TCP通信模塊:視覺系統通過乙太網連接貝加萊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作客戶機或伺服器實時傳輸數據,:定義結構體用於視覺系統傳輸位姿給機器人和機器人實時反饋位姿和信號狀態數據給視覺系統。
(3)位置轉換模塊:把視覺系統的位姿轉換為機器人的位姿傳輸給機器人,控制機器人運行。
(4)軌跡規劃模塊:進行運動軌跡規劃和速度規劃,根據機器人當前的位置和目標位置,選擇最優的運動軌跡(直線、圓弧、不規則曲線等運動軌跡),然後對軌跡、速度進行插補,插補值調用機器人運動學演算法計算軌跡的可靠性,再把實時插補的位置、速度傳送給運動控制模塊。
(5)運動控制模塊:根據實時插補的值結合加速度、加加速度等控制參數給驅動器。
(6)伺服模塊:根據控制器所發送數據,結合各伺服控制參數,驅動電機以最快響應和速度運行到各個位置。
4.機器人精度標定和視覺軟體處理
4.1精度標定
精度的標定包括機器人精度標定 和機器人相對於視覺照相機位置標定 。機器人運動前,需要用激光跟蹤儀標定準確各軸桿長、零點、減速比、耦合比等機械參數,給運動學、控制器系統,機器人才能按理論軌跡運行准確。行到指定點。 通過三點法、六點法標定機器人相對於視覺照相機的X、Y、Z方向距離給位置轉化模塊,確定機器人坐標系相對於照相機坐標系的轉化關系。
4.2視覺處理軟體
包括固定視覺系統標定模塊和移動視覺系統標定模塊 。視覺系統安裝在固定位置相當於給機器人建立照相機一個用戶坐標系,此模塊用於運算機器人和固定視覺系統之間位姿轉換關系。視覺系統安裝在機器人末端法蘭位姿相當於給機器人建立照相機一個工具坐標系,隨著機器人運動而實時改變位置,此模塊用於運算機器人和動態視覺系統之間位姿轉換關系。 實時處理傳輸機器人、視覺系統和乙太網的運行通信狀態以及出錯狀態處理。
4.3人機界面設計及實現
當機器人出現故障,不能自動移動位置時,比如碰到硬體限位或出現碰撞現象時,此時可以進入手動頁面,選擇機器人操作,移動機器人到指定位置。對於新建碼垛工藝線,需要配置系統參數、位置信息、以及產品參數,等必要的信息。碼垛數據編輯與創建的功能,產品覆蓋了袋子、箱子,以及可變數量抓取的功能。可以添加產品數量,改變產品方向,單步數量修改,產品位置移動以及旋轉等設置。本頁面中,示例生成了每層五包的袋裝產品,編號從1到5,可以通過調整編號的順序,達到改變產品的實際碼垛順序。
5.結束語
總之,在進行機器人的設計過程中,要根據設計的用途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對於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採用上述的思維方法進行解決,隨著機器智能化的推廣,無疑機器人的設計在未來會有更廣闊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張海平,陳彥. Wincc在打包機人機界面中的設計與應用[J].HMI與工業軟體,2012(3):70-72.
[2]朱華棟,孔亞廣.嵌入式人機界面的設計[J].中國水運,2008(11):125-126.
[3]金長新,李偉.基於Windows CE的車載電腦系統人機界面的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2005(21):132-134.
機器人的科技論文篇三:《淺談igm焊接機器人的故障處理》
[摘 要]機器人技術綜合了計算機、控制理論、機構學、信息和感測技術、人工智慧等多學科而形成的高新技術。本文通過介紹igm焊接機器人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實際工作中機器人的常見故障現象,對故障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維修方法。
[關鍵詞]igm焊接機器人 工作原理 故障處理
0 前言
機器人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控制理論、機構學、信息和感測技術、人工智慧等多學科而形成的高新技術。這門新型技術的介入,對維修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證焊接機器人的可靠性、穩定性,發揮機器人的最大優勢,針對機器人的故障維修及設備維護保養工作就尤顯重要。
1 igm焊接機器人組成及工作原理
1.1 igm焊接機器人的組成
igm焊接機器人是從事焊接(包括切割與噴塗)的工業機器人,它加工精細、動作靈巧、焊接精度高、焊縫成形好。在機械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2 igm焊接機器人工作原理
igm焊接機器人內部軸控制原理:通過數字伺服板DSE-IBS處理當前位置的校準、位置驅動、速度驅動等信息,處理後的信息送饋到伺服驅動器,由伺服驅動器內部的脈寬調制器調制,然後放大輸出推動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運動的同時,編碼器同步運行,並把採集的位置角度信息反饋給RDW控制板,通過RDW板的增量計算、數據整定後的位置信息回饋給DSE-IBS板,做下一個周期的計算處理,此過程反復進行從而實現了實時位置的更迭過程。
2 igm焊接機器人故障診斷及分析
2.1 焊接機器人故障類型
焊接機器人故障類型可分為軟體故障和硬體故障,由機器軟體造成的故障,如系統停機 死機 的現象;由機器硬體造成的故障,如驅動單元、電氣元件各模塊的故障。就故障現象可分為人為故障和自然故障、突發故障三大類。對於維修來說,自然故障和突發故障的排除就顯得困難,因為這種維修不僅僅針對故障單元本身,還要對系統進行改進,這就需要周密分析,對故障診斷進行優化和改進,避免排除過的故障重復出現,使系統進一步穩定可靠。
2.2 igm焊接機器人常見故障處理
2.2.1 機器人開機後示教器無報警信息,但機械手無法正常引弧。首先檢查系統是否送絲送氣,發現送絲系統無法手動送絲,保護氣瓶有壓力,但是焊槍噴嘴處無保護氣。再檢查機械手焊接電纜、引弧板及送絲板,都沒有發現故障。這說明機械手的功能是正常的,可能是焊接迴路不通暢。可以通過測量焊接迴路阻抗來判斷焊接迴路是否正常。
迴路阻抗的測試步驟:
i把連接工件的地線接好,保證地線夾與工件接觸部分干凈良好;
ii接通機器人電櫃電源,將福尼斯焊機電源開關撥至“I”位置;
iii在焊機二級菜單內選擇“r”功能。
iv取下焊槍噴嘴,擰上導電嘴,將導電嘴貼緊工件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過程中要確保導電嘴與工件接觸處的潔凈。測量進行時,送絲機和冷卻系統不啟動;
v輕按焊槍開關或點動送絲鍵。焊接迴路阻抗值測算完成。測量過程中,右顯示屏顯示“run”;
vi焊接迴路測算結束後顯示屏顯示測量值。測得的焊接迴路阻抗是18 Ω(正常值以<20Ω為佳),說明焊接機器人的焊接迴路的通暢的。再斷電、通電調試,焊接機器人能正常引弧,應該是迴路測試過程中通過連接接地夾、拆卸噴嘴、導電嘴等將迴路未正常接觸處接通了。
2.2.2 igm機器人在焊接過程中,引弧困難、焊接電流極不穩定,且經常斷弧,反復出現“Arc fault”電弧故障。
i檢查接地電纜,測量迴路電阻值為9.7Ω,正常
值以<20Ω為佳。
ii檢查焊絲直徑(Ф1.2)與送絲輪的公稱直徑相匹配。
iii焊絲材料(G2Si)與焊接方式及焊接母材相匹配。
iv後觀察焊槍噴嘴處,存在大量粉塵的切粉,手動送出的焊絲不光滑平整,有小量彎曲及傷絲情況,說明送絲不暢。
v對送絲阻力進行檢測。將送絲鎖緊桿、壓緊桿打開,手盤焊絲盤將焊絲收回,發現阻力很大。多為送絲軟管堵塞或軟管與機械手夾角過大造成。
vi檢查送絲輪磨損情況,V型送絲槽不易過深過寬,以正好放置一根Ф1.2規格的焊絲為佳,間隙過大,將影響送絲的穩定性,焊接電流的穩定性。拆下送絲輪,發現送絲輪磨損嚴重,圓度誤差較大,送絲槽過深。送絲機構一旦出現失控,就會高速送絲,焊接電源得不到正常的信號反饋(送絲速度的反饋採用光電測速),不能提供穩定的電流、電壓,造成不能正常焊接。更換送絲輪、送絲軟管,並進行壓力調整,故障解除,焊接正常。
2.2.3 igm機器人回零參數自動丟失。igm機器人在下一次開機時,回零參數自動丟失,重新校零、輸入參數,保存參數反復丟失。檢查示教電纜、介面、程序、軸卡、RDW板指示燈全部正常,檢查後備電池(緩沖電瓶,用於關機或意外掉電情況下,為系統提供短時間供電,進行信息的存儲)測量電壓值,一個為8.9V,一個為12 V,總電壓為21 V,正常值為24V,更換一組電池後一切正常,再未出現數據丟失現象。
2.3 突發故障的分析及處理
該故障無可預見性,事發突然。實際工作中出現最多。多為受環境影響的系統故障,如焊接機器人控制部分電路板故障、穩壓 電源故障 、通訊故障等,反映在機器人在工作時突然報警且無法消除報警。重新啟動又恢復正常,但不久又出現報警,這類故障造成整個系統不穩定。
為了進一步判斷驅動器的好壞,縮小故障范圍,
對編碼器進行檢查,RCI系列的機器人各軸所使用的編碼器是絕對編碼器,它是一種電磁部件,可以傳遞旋轉角度的信息,由兩個固定繞組(sin繞組和cos繞組)及一個參考繞組組成,原理基本上同旋轉變壓器相似。將X12插頭拔下,分別測量11-12、13-5、14-4端子阻值,結果沒有一項有阻值,說明編碼器出現異常。
找到12軸伺服電機,檢查發現編碼器插頭鎖緊並帽已退出,插頭連接松動。將插頭重新安插,鎖緊到位,再次測量11-12端子阻值為94Ω,13-5端子阻值為65Ω,14-4端子阻值為65Ω,9-10端子阻值為600Ω,說明各繞組正常。上電後,驅動可正常打開,故障解除。
3 結束語
維修工作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促進理論的一個反復過程,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才會使維修人員更加深入,更加准確的判斷處理各種故障。工作中維修人員必須具有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觀察,不可盲目更改焊接機器人設定、跳線等狀態,要養成做工作記錄的好習慣,歸納 總結 各類故障現象以及處理過程,積累故障診斷和維修方面的 經驗 ,以提高維修水平。
參考文獻
[1] 戴光平.《焊接機器人故障診斷及維修技術》. 重慶:中國嘉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2] 中國焊接協會成套設備與專業機具分會. 《焊接機器人實用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 李德民.《焊接機器人的故障維修》. 長春:長客股份製造中心,2011.
猜你喜歡:
1. 關於科技論文的範文
2. 關於計算機的科技論文3000字
3. 數學科技論文800字
4. 自動化科技論文題目與範文
❾ 機械類專業論文選題題目
機械工程是一門涉及利用物理定律為機械繫統作分析、設計、製造及維修的工程學科。那麼機械工程專業的論文題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機械工程專業論文題目_機械類專業論文選題題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機械電子工程 畢業 論文題目
1、全纖維曲軸鍛造液壓機同步控制研究
2、電腦縫編機送經與斷經檢測系統研究
3、MEMS感測器三維引線鍵合系統研製
4、單作用雙定子葉片馬達的排量及排量比研究
5、基於流場分析的雙噴嘴擋板電液伺服閥特性研究
6、齒輪型多泵多馬達傳動規律研究
7、液壓泵的振動機理及評價研究
8、基於聲發射的軸承滾動接觸疲勞量化診斷技術研究
9、KDQ1300牆體磚壓機液壓控制系統的節能研究
10、保偏光通信中ATP系統及姿態獲取技術研究
11、模具生產協同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2、機床進給系統的多源誤差模型分析與研究
13、高性能電液伺服轉台的控制問題及故障診斷研究
14、正交並聯六自由度載入試驗系統力控制及解耦研究
15、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中的專業調整研究
16、典型粘彈性阻尼結構的振動特性分析與優化設計
17、桿狀碳纖維零件纏繞成型技術研究
18、飛行模擬器運動平台洗出演算法的優化研究
19、MKD-Delphi裝備技術預測 方法 研究
20、中職學校第二課堂實踐研究
21、氣動軟體機械手設計及實驗研究
22、職教師資本科培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整合研究
23、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素養研究
24、JD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優化研究
25、關於交流變頻非同步電力測功機系統的模擬研究
26、一種新型的非圓軸數控加工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27、DY製冷發生器熱源模擬試驗裝置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
28、U型砌塊成型機設計及其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
29、基於神經網路的工時定額技術研究
30、機電產品計算機輔助設計平台的研究及應用
31、電容式微機械靜電伺服加速度計系統分析
32、玻璃微細加工工藝的研究與磁流體推進式微型泵樣機的研製
33、射流助推式ROV型開溝機噴射臂及其沖刷過程研究
34、基於動態特性分析的機床主軸箱裝配故障診斷研究
35、基於外驅動內置臂的航天服上肢壽命試驗系統
36、管路支撐參數對液壓管路系統振動特性影響研究
37、基於聲發射技術的輪軸疲勞裂紋擴展規律研究
38、基於STM32的車輛智能安全行車控制系統
39、超聲功率和鍵合壓力對金絲熱超聲鍵合質量的影響研究
40、外骨骼機器人下肢增力機構設計和模擬研究
機械專業mba論文題目
1、CAD技術在機械工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Auto CAD二次開發及在機械工程中的應用
3、基於特徵的機械設計CAD系統研究
4、CAD在機械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5、機械製造中機械CAD與機械制圖結合應用研究
6、全纖維曲軸鍛造液壓機同步控制研究
7、電腦縫編機送經與斷經檢測系統研究
8、MEMS感測器三維引線鍵合系統研製
9、單作用雙定子葉片馬達的排量及排量比研究
10、基於流場分析的雙噴嘴擋板電液伺服閥特性研究
11、齒輪型多泵多馬達傳動規律研究
12、液壓泵的振動機理及評價研究
13、基於聲發射的軸承滾動接觸疲勞量化診斷技術研究
14、KDQ1300牆體磚壓機液壓控制系統的節能研究
15、保偏光通信中ATP系統及姿態獲取技術研究
16、模具生產協同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7、機床進給系統的多源誤差模型分析與研究
18、高性能電液伺服轉台的控制問題及故障診斷研究
19、正交並聯六自由度載入試驗系統力控制及解耦研究
20、地方本科院校轉型中的專業調整研究
21、典型粘彈性阻尼結構的振動特性分析與優化設計
22、桿狀碳纖維零件纏繞成型技術研究
23、飛行模擬器運動平台洗出演算法的優化研究
24、MKD-Delphi裝備技術預測方法研究
25、中職學校第二課堂實踐研究
26、氣動軟體機械手設計及實驗研究
27、職教師資本科培養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課程整合研究
28、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素養研究
29、JD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優化研究
30、關於交流變頻非同步電力測功機系統的模擬研究
31、一種新型的非圓軸數控加工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32、DY製冷發生器熱源模擬試驗裝置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
33、U型砌塊成型機設計及其自動控制系統的研究
34、基於神經網路的工時定額技術研究
35、機電產品計算機輔助設計平台的研究及應用
36、 泵葉輪注射模具的設計
37、 基於Ansys8.0的永磁直線電機的有限元分析及計算
38、 變頻器控制原理圖的設計
39、 賓館客房管理系統
40、 並聯式井下旋流分離裝置的設計
41、 茶樹修剪機的設計
42、 車備胎支架設計與製造
43、 車用柴油機總體及曲柄連桿機構的設計
44、 成績管理系統
45、 齒輪套注塑模具及注塑模腔三維造型CAD CAM
46、 大豆螺桿擠壓膨化試驗裝置總體設計
47、 帶式輸送機減速器的設計
48、 單立柱巷道堆垛機的設計
49、 冰箱洗衣機 修理 翻轉架的設計
50、 電火花切割機床的設計
機電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1、機電一體化與電子技術的發展研究
2、變頻技術在鍋爐機電一體化節能系統中應用
3、煤礦高效掘進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
4、電氣自動化在煤礦生產中的應用探討
5、產品設計與腐蝕防護的程序與內容
6、機械製造中數控技術應用分析
7、智能製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8、水利水電工程的圖形信息模型研究
9、礦山地面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研究
10、淺析電氣控制與PLC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11、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障礙及優化對策
12、我國真空包裝機械未來的發展趨勢
13、煤礦皮帶運輸變頻器電氣節能技術的分析
14、鋼鐵企業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15、我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研究
16、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的研究
17、基於BIM技術的施工方案優化研究
18、電力自動化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應用
19、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火力發電中的創新應用
20、農機機械設計優化方案探究
21、區域軌道交通檔案信息化建設
22、環保過濾劑自動化包裝系統設計
23、元動作裝配單元的故障維修決策
24、關於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的設計原則與趨勢分析
25、試析機電一體化中的介面問題
26、汽車安全技術的研究現狀和展望
27、太陽能相變蓄熱系統在溫室加溫中的應用
28、關於在機電領域自動控制技術應用的研究
29、淺析生物制葯公司物流成本核算
30、錫礦高效采礦設備的故障排除與維護管理
31、鑄鋼用水玻璃型砂創新技術與裝備
32、空客飛行模擬機引進關鍵環節與技術研究
33、汽車座椅保持架滾珠自動裝配系統設計
34、液壓挖掘機工作裝置機液模擬研究
35、基於新常態視角下的遼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對策研究
36、石油機電事故影響因素與技術管理要點略述
37、基於鋁屏蔽的鐵磁性構件缺陷脈沖渦流檢測研究
38、數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與增長研究
39、數控機床機械加工效率的改進方法研究
40、淺析熔鑄設備與機電一體化
41、冶金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探析
42、中職機電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
43、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和改革策略
44、高速公路機電工程施工質量及控制策略研究
45、對現代汽車維修技術 措施 的若干研究
46、建築工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技術及電動機調試技術分析
47、智能家居電話控制系統的設計
48、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建設與改革
49、PLC技術在變電站電容器控制中的應用分析
50、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地質勘探工程中的應用
機械類專業論文選題題目相關 文章 :
★ 機械類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 機械類學術論文題目
★ 機械開題報告範文精選5篇
★ 機械畢業課題論文
★ 機械畢業論文範文大全(2)
★ 大學畢業論文機械類範例(2)
★ 機械類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 4000字機械類論文參考例文
★ 大學畢業論文機械類範例
❿ 求一篇汽車專業畢業論文
汽車專業運用與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一、概述
信息資源是指信息的生產、分配、交流(流通)、消費過程。它除信息內容本身外,還包括與其緊密相聯的信息設備、信息人員、信息系統、信息網路等。以往我國只把物質、能源當作資源,把信息當作一般的「消息」,自鄧小平同志「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題詞公開發表後,人們對「信息」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認識到信息也是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它與物質、能源一起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
1、信息對生產要素起優化作用。信息可通過優化生產素質,導向生產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促進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有序等方面發揮功能作用,這表現在:
(1)信息通過與勞動力相互作用,增加其他生產要素的信息含量,從而提高生產力系統的素質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了信息含量的生產要素一旦進入生產過程,一是可以縮短勞動者對客體的認識及熟練過程,使生產要素以較快較準的狀態進入生產運行系統,從生產過程的時效上表現與發揮生產力的功能。二是可增強生產的有序性與安全系數,帶來機會收益。三是可引發對生產過程、生產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藝技術的技術革新與發明創造。
(2)信息通過與領導層相互作用,導向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從而提高生產力。信息對領導者的導向功能主要有:一是引導領導者注意力的轉移,把注意力放到新的工作上去。二是引導領導判斷形勢,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三是引導領導決策的制定,決策方案形成過程,是領導對信息綜和處理的過程。
(3)信息通過與生產管理者的的相互作用,增強管理者與管理對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從而提高生產力系統運行的有序度。生產力系統是由多個生產要素構成的整體,而生產是通過一系列生產要素的信息來運行的,准確的信息有利於管理者把握生產運行的尺度,使生產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
2、信息對資源起補充作用。物質、能源、人力和資金構成社會的基本資源,而信息的發展,對這些社會的基本資源起到補充作用,它的表現為:
(1)信息可大大節約社會經濟活動中各項資源的使用和消耗。
(2)智能機器人的使用,使人力資源得到補充和替代。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機器人裝配線為龍頭,汽車公司的無人車間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大量的汽車,由於人力的節省還使汽車的成本大大降低;以高度信息化的資料庫,人們一按電鈕就可查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有關資料,省去了在浩瀚文獻中查找資料的時間,從而大大節約人力資源。
(3)信息還可以替代資本,從而使資金更方便、更快、更有效地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電子貨幣的出現,以信息卡為載體的信用信息使現代社會經濟活動中由貨物交換方式演變成信息交換方式;電子轉帳出現,把貨物流和票據流的資金運動變為信息流的運動,不但大大減少了在途運輸資金的麻煩,而且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利用率,從而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資金不足的矛盾。
3、信息對財富起增值作用。信息不但對生產要素起優化作用和對社會資源起補充作用,而且可直接創造財富,對社會財富起增值作用。
(1)信息可使非資源轉化為資源,投入相應的信息都會使其產生價值或價值增值。呆滯的資本得到資本需求的信息就會變為贏利的投資。
(2)直接出售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從而創造財富。在美國、日本等信息業發達的國家,信息服務業和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直接收入驚人,據統計,美國信息業銷售額1982年為2370億美元,1985年為4000億美元,1988年為4700億美元,預計2000年將接近一萬億美元。
(3)信息可縮短流通時間,從而創造財富。電報和電話所起的作用就是加快信息傳遞速度,縮簡訊息流動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達到創造財富的目的。通過信息和信息技術縮短流通時間給我們帶來的財富的例子很多,如通訊、電話、傳真、電子郵件、聯機檢索、電視會議等一系列先進技術設備,使信息流動時間由過去以周、日計算縮短為現在以分、秒計算,從而大大加快了財富的增值過程。
(4)信息可擴大增值空間,從而創造財富。由於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使現代的信息活動在更廣泛的空間進行,從而創造財富。因此,在信息化不斷提高的今天,財富的增值空間不但在某一自然地域或某一國家和地區,而且擴大到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總之,信息經濟是「低耗能」的經濟,在工業經濟中,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與能源、原材料是同步增長,而在信息經濟中,單位GDP所耗能源卻下降,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在增長,而能源卻減少了。我國是人均自然資源劣勢的國家,特別是能源較缺,如要把經濟建設搞好,就必加快發展信息產業。
二、人類社會對信息的需求
當今社會,人類對信息需求日益高漲,世界所有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立足於新世紀的競爭。而要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就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捕捉有效的信息,從而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可以預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信息的需要將日益高漲,因為:
(1)現代信息處於爆炸的時代,文獻量在成指數的增長,社會的信息量在迅速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當今社會,全球每年大約產生100萬份發明專利,450萬篇科技文獻,1億2千萬冊各類出版物,以及數以億計的各種機構文件和資料。其中每年我國發表的經濟類學術論文和資料就有3萬多篇,也就是說,每天平均有100多篇,它們分別發表在1000多種報刊上。這些文件和資料每十年大約要翻一番。此外各類信息系統內部以及地區之間、國際之間晝夜不停的信息傳遞也達到難以統計的程度。面對如此巨大且日益膨脹的信息量,沒有足夠的計算機系統和互聯網路的支持和處理是不可思議的。
(2)社會逐漸信息化,信息逐漸社會化和產業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也是當今的社會特徵之一。信息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日益明顯,幾乎到了處處存在信息、事事離不開信息的地步。
(3)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得不掌握與其命運攸關的有關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更為重要,這是因為:一方面,各種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不斷產生,同時這些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又被廣泛的應用於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上,因此,不了解這些信息,企業就不能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最先進的設備生產出最新的產品,企業就不能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市場經濟要求企業的生命越來越和市場連在一起,這就要求企業加強對市場的調查研究,隨時了解市場行情,把握市場變化的信息,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企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總之,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影響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的技術革命,它不僅影響著物質產品的生產過程,而且影響了信息和知識型產品的生產過程,它不僅影響到各國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各國的政治、軍事、社會發展等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
三、我國汽車維修業對信息資源的需求及存在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我國汽車維修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原始、落後的現狀,是公認的臟、苦、累、差行業,這種落後表現在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人員素質、設備裝備等諸方面,而信息資源方面的落後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百多年前誕生的汽車,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四輪交通工具,是被一些人,包括馬車夫所嘲笑的笨重怪物。誰也不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笨重怪物,歷經100多年的發展,由原始汽車變化成為一個高科技的結晶體。特別是電子技術、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汽車的高科技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電子燃油噴射系統的應用,ABS
防抱死制動系統、SRS安全氣囊系統、電子控制自動變速箱系統、空氣懸掛系統、動力轉向系統、自動巡航系統、中控門鎖及防盜系統、動力牽引系統、自我診斷系統……,這一系列高新技術,不斷完善著汽車的性能,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汽車再也不是比馬車強不了多少的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個集現代文明和智慧的高科技產物,而這個高科技產物,還在不斷地向高科技領域縱深發展。這種汽車自身的高科技特徵,加上世界各個汽車製造廠商每年不斷地推出新的車型車種,先進技術的不斷採用,多種系統的不斷發展,使得廣大汽車維修技術人員對汽車維修信息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傳統的汽車維修資料信息查詢,主要藉助於傳統的媒體(如圖書、雜志、報刊等),這種傳統媒體,存在著信息量小、查詢速度慢、資料更新遲緩,特別對於改革開放以後大量湧入國內的進口汽車,更因缺乏維修資料,給維修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就現在汽車維修技術人員而言,沒有一個人能將數千種車型的維修資料、數據、程序等記憶在大腦中,汽車維修技術人員的知識技術、經驗以及對信息的全面掌握,越來越顯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我國汽車維修業對維修資料信息的需求日益強烈。而解決這一不足的就是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路,即INTERNET互聯網。INTERNET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資訊傳遞在空間、時間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時間最全面、最快速地將資訊迅速的傳遞到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而INTERNET互聯網路中國現代汽車維修行業中已嶄露頭角,從國際汽車維修行業看,維修行業技術資料查詢、故障檢測診斷、技術培訓網路化,已成為全面普及的局面。以美國汽車維修業為例,在維修信息綜合管理、專家集體會診、網上查詢資料、網上解答疑難雜症、網上開展技術咨詢、網上購買汽車維修資料,已經成為維修行業的基本特徵。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經全面實行。
我國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路,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以歐亞・笛威汽車維修專業網站為例,從1995年起,即開始建立了在會員單位內部使用的遠程通迅BBS。從96年起,開始投入巨資,大規模建立汽車維修INTERN
ET互聯網站。目前已發展成為專業性最強的汽車維修專業網站,涵蓋歐美亞各車系的發動機、變速箱、空調、懸掛、轉向、定速、安全氣囊、防盜等各系統的基本保養、檢修程序、各類數據、各類元件位置圖、機械拆裝圖、電氣線路圖,並實現了在網上答疑、網上咨詢、網上查詢、網上培訓等功能。這種以電腦信息處理技術為特點的互聯網站,已構成現代汽車維修企業的一大高科技特徵。
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的另外一項重要功能是可以迅速、快捷地提供汽車配件、汽車維修檢測設備、汽車維修資料、汽車維修技術與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供需信息,使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能夠及時獲得信息,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決策。而互聯網上的技術討論和技術交流,又加速了汽車維修技術人員的整體技術水準。網上的遠程汽車維修技術培訓,也給需要不斷吸取新技術和新知識的汽車維修技術人員的再訓練提供了又一條途徑。
此外,電腦管理系統軟體與技術在現代汽車維修企業中的應用,也是信息資源與信息技術在汽車維修業的應用實例。目前,汽車維修企業正面臨一場革命。一大批新的汽車維修企業成立,相應的汽車維修服務行業急劇擴張,維修行業的規模也隨之變得龐大。到目前為止,全國大大小小的維修企業已經發展到近30萬家。如何面對接踵而來行業內的挑戰,提高企業在維修界的競爭力,提高企業自己的生產利潤,已成為現代汽車維修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於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完善的管理制度,現代化的管理方法,精確的管理數據分析以及電腦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對於一個現代化的汽車維修企業更為重要
現代汽車維修企業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先進的檢測維修設備和維修資料的應用,二是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與電腦管理。是信息化和電腦技術把汽車維修企業引向現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企業發展的根本在於人,在於管理。「服務」將成為未來競爭最重要的手段。良好的服務包括維修服務、售前服務及售後服務。這種主動服務,就是建立穩定的客戶關系,依賴於客戶信息和維修檔案的建立與管理。而大量的企業經營數據信息,僅憑人工來完成是難以想像的。利用電腦技術,建立企業網路資料庫才是必由之路。
事實上,由於汽車維修行業業務過程復雜、數據信息量大,僅僅依靠人力往往難以對維修、配件、客戶檔案、車輛檔案、員工及各部門工作進程的監督、企業經營數據進行准確的統計和分析。而運用電腦管理,速度快、時間短、資料全、效率高。一個30人的維修企業的月度工時統計,如採用人工計算,需要一個統計員1-2 天的時間,採用電腦進行統計僅僅需要幾秒種,效率提高何止幾千倍。
採用電腦進行維修企業管理的優點是:
1、上層管理者可以通過電腦管理網路系統及時了解全廠的運作情況,從而可以對全廠各部門的工作進行統籌安排。
2、准確及時的統計報表大大減少了管理者主觀判斷上可能造成的失誤,這樣就加強了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可以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的凝聚力。
3、可以使汽車維修企業徹底改變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實現一個質的飛躍,以此來解決作為企業領導每天面對龐大的客戶資料、維修記錄、凌亂的庫存管理以及因此而產生的諸多客戶糾紛和紛雜事務。
4、廠長經理們可以從繁瑣的統籌安排,生產調度,統計報表中解脫出來,去爭取更多的客戶,帶來更多更好的效益。
5、標准規范的電腦化管理能夠提高服務廠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電腦管理下的客戶及車輛檔案,為長期、靈活的客戶服務奠定了基礎。
6、車輛、客戶的動態跟蹤可以讓業務部具體掌握所有車輛以及客戶的每一個細節,隨時提醒客戶進行維修、保養和零件的更換,更體現了服務的完整性。
7、圖表分析功能可以為工作繁忙的廠長經理們提供一個簡單直觀的查詢功能。
8、可以消除在會計方面人為的失誤。
9、對於顧客的提出的詢問能作出迅速確實的反應,盡可能少佔用顧客的寶貴時間。
10、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調配零件,節省人力物力等。
與發達國家相比,信息資源在我國汽車維修業的應用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政府扶持政策的力度還不強,資金投入更是不足,資金短缺,投資分散,正常融資環境不健全等,都在阻礙著信息資源和學習技術在我國汽車維修界的應用,從事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站的公司大多於依靠自有資金、人才、技術進行發展,缺乏政府的政策扶持。
其次,電腦在眾多汽車維修企業的應用不夠,有很大一部分汽車維修企業裝備的電腦
還只是花瓶式的擺設,並沒有真正成為生產力。可以說,由於許多汽車維修企業廠長、經理的認識局限,許多汽車維修企業對電腦的興趣,甚至還不如許多家庭高。電腦已經大規模的進入家庭,甚至許多小學生都能夠熟練的操作電腦,而在很多汽車維修企業,電腦還是稀罕物,許多員工還是電腦盲,這不能不說是我國汽車維修業的悲哀。
再次,由於我國汽車維修業長期處於原始落後的狀態,人員素質普遍較低,對電腦、互聯網及信息產業有一種本能的神秘和畏難情緒,存在著電腦難學,不會上網等困難,而企業領導者更願意將資金投入到廠房、設備等硬體設施方面,對電腦、互聯網方面的投入的力度及對員工在這方面的培訓力度很小。
最後一點,由於我國電信部門長期處於壟斷經營的地位,網路收費過多,服務不良等現象,也直接影響到我國汽車維修界的電腦應用和互聯網路的應用。
四、我國信息資源在汽車維修界的應用前景
盡管由於多種條件的限制,信息資源在我國汽車維修業的應用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但是信息產業的浪潮正以洶涌澎湃之勢,不可遏止地向全社會各領域沖擊。也自然將給進入新世紀的我國汽車維修行業產生更大的推動作用。信息資源在汽車維修界的應用前景將是十分廣闊的。
(一)汽車維修專業互聯網在汽車維修企業的應用中,會因汽車維修技術人員方便、快捷地查詢進口汽車維修資料,迅速排除故障,減少車輛維修時間而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僅此一項即可為企業節約可觀的經濟收入,以歐亞・笛威汽車維修互聯網為例,該網站目前已有網員600餘家,每家會員修理廠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查詢資料,提高生產力,所產生至少5萬元/年的經濟效益,全年的總經濟效益可達3000萬元/年,由此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二)隨著電腦的迅速普及,大批掌握使用電腦和互聯網的人才將源源不斷地進入汽車維修企業,為企業的職工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由於他們的文化素質較高,求知慾強,對新生事物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因此從企業內部產生了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這種需求將會更進一步推動信息資源在汽車維修業的應用。
(三)現代維修企業採用電腦的管理方式不僅勢在必行,而且時機也已經成熟:其一,電腦硬體的價格已經降低到很低的水平。其二、軟體的開發、設計方面也越來越成熟,功能方面也越來越適合維修企業的實際運作。其三、隨著一些大中專汽車專業畢業生進入維修企業,為實行電腦管理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其四、遠程通訊技術的誕生為軟體的售後維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我國已將現代信息產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來發展,原郵電部改為為信息產業部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1、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自改革開放以來已取得長足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八五」期間,我國共投入約290億美元資金,基本建成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和衛星通信為輔的通信干線網路,技術上基本實現了數字化和程式控制化。
(1)信息產業有了較大發展。信息產業在我國仍是一個正在逐步形成的新興產業,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其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信息技術和信息服務產業都取得了較大進展。1995年我國電子工業總產值達2457億元,為1980年的24。5倍,已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大型電子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信息服務業發展迅速,其服務范圍不斷拓寬,服務水平逐步提高。據統計,我國信息服務業銷售額由1990年的2億元增長至 1995年的77億元,全國從事信息服務業的企事業單位共2萬多家,已建立各種資料庫1000多個。我國信息服務業正朝著計算機化、數據化、網路化和有線咨詢信息網等方向發展。
(2)信息技術開發與應用初見成效。我國「863」星火計劃中包含有許多信息領域的高技術研究課題,如先進的感測系統、智能計算機、自動化技術、現代通迅技術等主題項目,這些課題目前大多已被攻克。「八五 」期間,我國計算機裝機量由1990年的50萬台增長到1995年的330萬。信息技術在工業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取得重大進展,應用程度已從單項應用向集成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在信息資源開發方面,我國目前已建成了經濟、科技、統計、銀行、郵電、電力、鐵路、民航、海關、氣象、人口等12個國家信息系統,初步建成了國家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1993年後我國又開始實施以金橋、金關和金卡構成的「三金」工程為重點的國民經濟信息化「金」字工程。這些大型應用系統在開發的同時建設了一批較大型資料庫,從而大力促進了我國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綜上所述,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在我國汽車維修業的應用前景是十分廣闊的。我們要把握好這個難得的機遇,推動整個汽車維修行業技術與管理的全面提升,為盡快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