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4s店的核心技術
1. 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業內專家指出,「中級轎車看配備,高級轎車看技術」。懂行的消費者都知道,看「技術」關鍵要看汽車的「三大件」,也就是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這三個部分相當於人體的心臟、大腦和脊柱神經,決定了一輛高級轎.
2. 中國汽車有核心技術嗎
看怎麼去理解「核心技術」了。我理解為別人沒有的我有,這才叫核心技術。如果這么評判,恐怕中國汽車自主產業里一個都沒有。
但奇瑞的1.2TGDI發動機作為技術儲備,說不定還真能做到人無我有。只是不明白為什麼遲遲不亮相。
3. 日產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日產汽車核心技術: VC-T發動機可變壓縮比技術
原理解析:胃部可變大變小隨時保證最飽狀態在經濟模式下,可以保持在高壓縮比技術使用低濃度汽油噴射,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而在運動模式下,採用低壓縮比就會噴射高濃度汽油,使得燃油動力更加充沛,動力更加強勁
4. 汽車配件的核心技術 都把控在誰手裡什麼才是一輛車的核心技術
基本都把持在歐美以及日本手裡,一輛車的核心技術主要是在發動機、底盤、變速箱三個大塊上。
5. 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小編知道汽車的核心技術就是這幾個。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一,汽車的發動機技術。汽車的發動機技術是所有汽車中技術的核心,只要一台汽車的發動機足夠好,那麼這台車的動力就一定強,同時也能讓駕駛者體驗到高效能汽車的感覺。
第二,汽車的安全防控系統。汽車的安全防控系統是用來應對在緊急情況下發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有這樣的技術完全可以給人第二生命,同樣也是所有汽車中最重要的一個技術。
以上兩個就是小編製造的汽車的核心技術。希望對大家有用。
6. 汽車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汽車的核心技術
是發動機 變速箱 底盤 汽車電器
即將升級為能源汽車時代,過去終將逝去,主要電動汽車為代表
那麼核心技術就是能源電池 研發與使用
7. 請問汽車三大核心技術指標是什麼呢
汽車三大核心技術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汽車發動機是為汽車提供動力的裝置,是汽車的心臟,決定著汽車的動力性、經濟性、穩定性和環保性。根據動力來源不同,汽車發動機可分為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電動汽車電動機以及混合動力等。
汽車變速箱(Transmission)在汽車中常稱為「變速箱」;在工業機械中常稱為「變速機」,是進行機械動力轉換的機械或液壓設備。
(7)汽車4s店的核心技術擴展閱讀
通常汽車由發動機、底盤、車身、電氣設備四個部分組成。發動機,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燒而發出動力。大多數汽車都採用往復活塞式內燃機,它一般是由機體、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供給系、冷卻系、潤滑系、點火系(汽油發動機採用)、起動系等部分組成。
底盤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並保證汽車按照駕駛員的操縱正常行駛。底盤由下列部分組成:傳動系-將發動機的動力傳給驅動輪。傳動系包括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驅動橋等部件。
行駛系-將汽車各總成及部件連成一個整體並對全車起支承作用,以保證汽車正常行駛。行駛系包括車架、前軸、驅動橋的殼體、車輪(轉向輪和驅動輪)、懸架等部件。
8. 汽車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是什麼
法拉利的發動機是自然吸氣發動機,並沒有渦輪增壓!現在汽車發動機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控燃油多點噴射技術了,這也所現在所有轎車的共同點,這也就是捷達的發動機和法拉利共同點!但兩款車的不同點就是,捷達只是1.6升直列4缸單頂置凸輪軸8氣門的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屬於技術比較老的發動機了,除了剛才提到的多點電噴技術之外,沒有什麼別的技術了,最大功率僅僅為70KW(95馬力),和其它品牌的1.6升發動機相比較,這款發動機的動力算是比較弱了!但法拉利就不同了,就拿現在的法拉利F430來說,F430採用的是4.3升雙頂置凸輪軸32氣門V8發動機,該發動機為每缸4氣門結構,並帶有可變氣門正時這一現在廣泛應用的新技術,使該車最大功率達到了360KW(490馬力),0-100KM/H加速時間只有4.0秒,F430相比捷達的發動機排量大得多,而且多了4個氣缸,相當於多了1台發動機,氣門數也多了4倍,而F430僅僅只屬於法拉利的入門級跑車,如果換作是法拉利ENZO或者是599GTB的話,都是6.0升V12缸的發動機,排量更大,氣缸也更多,馬力也更大,綜合性能也更強。最後總結一下,捷達和法拉利只有1個共同點就是發動機的核心技術是電控燃油多點噴射技術,這也是其它車所具備的,但這兩款車由於不是一個級別和技術層次的產品,所以性能差別是巨大的。
9. 福田汽車的預見性服務診斷的核心技術是
首先是預見性服務診斷,十個覆蓋排放超標預警、零部件故障預警、濫用預警、預警後的故障提醒、保養提醒及年檢預審的產品包組成了整個預見性服務戰略的核心功能。
預見性服務診斷的核心技術在於:行車數據在線高速採集→車聯網遠程數據加密傳輸→基於大數據的建模及分析→生成專業的分析報告→推送提醒服務,讓客戶實時了解車輛的使用注意事項及健康狀況,對車輛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提前預警,提示客戶及早預防,提前處置,將可能發生的重大故障消滅在萌芽階段。大幅減少維修時間,降低維修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創造更高的收益。
10. 4S店有啥好的優勢
當前汽車4S店的經營現狀分析
1、汽車4S店完全是汽車廠家的附庸,基本沒有言語權 2、沒有自身的品牌形象3、完全靠汽車品牌吃飯 4、經營成本過高,利潤低 5、專業的人才隊伍素質不高,團隊不穩定。
經營對策及思路
針對上述分析,相關的經營思路及對策如下:
1、保持服務團隊的穩定性,一個優秀的服務人員的流失,會將公司的顧客帶走,這對公司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公司要從員工的待遇、培訓晉升、激勵制度等方面服務好員工,汽車4S店要樹立「只有公司服務好自身的員工,員工才會服務好本公司的顧客」的理念來打造服務團隊的穩定性。
2、加強客戶關系管理,挖掘客戶資源,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相關的管理制度及執行力,做好顧客由銷售客戶及時轉化為售後客戶,對客戶做到及時有效的「一對一」服務,對客戶做到有效的溝通和管理。
3、成本和費用的嚴格控制
要在全員中樹立成本觀念,將成本和費用的控制指標化,直接到相關責任人,同時建立相應的激勵政策,將成本與費用的控制與員工的獎金建立必然的聯系。
4、服務顧問團隊的建設
服務顧問團隊的水平直接關繫到店的維修業務量,要從服務態度、專業水平、產值、接車台次等方面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提高服務顧問的積極性和業務水平。
5、打造維修明星工程師
一直以來汽車業界將重心關注於汽車銷售,業內新聞媒介針對汽車銷售人員的各種評比活動層出不窮,而汽車維修方面這些年來一直處於冷落的地位,近幾年針對汽車維修方面的投拆日趨增長,因此首先打造4S店的維修明星工程師,向顧戶展示優質的維修技術和服務水平,有助企業的美譽度的提升,打消客戶的顧慮,促進店內維修量的穩步增長。
6、加強維修站相關管理制度的執行力
維修站的管理制度,廠家都有詳盡的規定,但制度的執行力則不盡相同,特別是維修站,要向顧客展現本店的服務、技術水平,維修站必須將定置管理、看板管理、工藝流程、質量監控、工具及物料管理等方面按要求融入到日常經營活動中,使之成為維修站的行為習慣,這樣顧客才能感受到維修站井井有條、工作有節奏,心中自然放心。
7、打造自身的服務品牌
當前單個4S店要想突破廠家的限制,打造自已的品牌形象確實很困難。必須在汽車後市場方面作文章,從公司的發展的戰略角度考慮可籌建快修保養美容加裝的連鎖經營體系,以連鎖加盟方式在廣州市內建立連鎖店,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中就市場競爭趨勢而言,汽車售後服務維修保養是最重要的環節。企業要煉就和擁有強大的競爭能力就必須要建立自有品牌的快修保養美容加裝連鎖經營體系。這是汽車服務型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是塑造企業自身形象參與競爭永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點。
建立快修保養美容加裝連鎖經營體系可分為二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加盟連鎖店,為客戶提供就近服務,主要負責保養和常見小問題的處理及簡單的汽車美容。第二層次是美容加裝維修中心店,主要是大件加裝及「疑難雜症」的維修專家會診。只有在快修保養美容加裝的連鎖經營體系基礎上,才有可能確保企業的整車銷售、零部件銷售等等業務的穩定發展。
在奧克斯等家電企業宣布退出汽車「整車」製造業之後,投入風險相對較小的汽車電子產品成為家電企業進軍汽車產業的風向標。據悉,康佳已經把汽車電子定位為集團的戰略性業務。緊接著創維也建立了兩條生產線,能自行開發30餘種車載多媒體產品。
有一點不可忽視,盡管目前康佳、TCL、創維等家電企業以及中興、華為、京華、三諾、國微等大批知名企業都在積極進駐汽車電子市場,但國產汽車電子產品難以進入汽車整車製造領域卻也是一個事實。
政府也在左右著這些家電企業的動作。今年1月初,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對外公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汽車電子裝置製造被列入了新增加的鼓勵類外商投資目錄。
此後,北京、天津、深圳、長春、上海等地政府均對汽車電子行業虎視眈眈,汽車電子行業基地的爭奪正在上述幾大城市間展開,而深圳市發改局編制的《深圳市汽車電子產業發展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並提出2010年汽車電子類產品產值突破300億元,重點培育2到3家企業的目標。
國內企業的技術瓶頸新市場的利益蛋糕的確夠大,但是進入的門檻也著實不低,目前我國的汽車電子產品技術含量總體不高,處於下游低端階段。「什麼也不缺,缺的就是技術,我們目前最大的瓶頸就是技術。」國內某企業負責汽車電子事務的領導如是說。
中國汽車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核心技術能力缺乏。由於在汽車電子技術上積累的不足,以及本身汽車產業的落後,設計能力低下,技術水平低,使得目前國產汽車電子產品幾乎難以進入汽車整車製造領域。
成本優勢仍將成為中國家電廠商在汽車電子業內立足的關鍵,隨著汽車價格的不斷下降,尋找新的電子產品,以便有效降低成本,也正成為整車廠的一大願望,目前這正是我們一個絕佳的機會。
國內某家電企業的老總對未來汽車電子產品市場機會進行分析時說:「與當年的彩電一樣,雖然現在不少技術和幾乎全部的前裝市場都控制在國外企業手中,但是隨著整車廠成本需求的涌現,國內企業今後會有大量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