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配件日本生產
㈠ 德國汽車公司會不會進口日本汽車配件
應該是不會的,有也是少部分,德國人做事很理性,也很嚴謹,而日本及不上德國人10分之一得理性於嚴謹。
㈡ 德國和日本的造車技術,哪個更靠譜
這個我的機械原理的老師曾經講過,這兩個不同地域的造車是有不同的理念的,比如日本就是精簡製造,而德國就是嚴苛甚至於死板的理念。
在全世界的造車中,開始設計之前都會有一個預算,我要造的車壽命是多少,我需要多少預算,需要多少高強度鋼。都會有一個精密的計算,而日本就是我要算我設計時限10年的車,,我最少需要多少材料就是我最終需要的。

都知道德國人的死板還有德國的人對於機械狂熱的熱愛,所以這就說明了德國人在造車的時候不會耍小聰明,不想國產車,我這個螺釘裝不上給你用鉚釘鉚上也能將就用。德國人不一樣,我要找原因為什麼裝不上,我要總結經驗,甚至會寫一篇詳細的報告。
所以,德國的造車是真的工匠精神,而日本就真的是為了造車而造車。
㈢ 為什麼德國製造和日本製造質量這么好
二戰後,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現象,是兩個主要戰敗國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崛起。德日都是後起工業國,都走了一條自上而下的工業化道路。
德國是19世紀80年代開始的以電氣和化工為標志的「新工業」的引領者,並在20世紀初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市場上的頭號貿易強國,「德國製造」開始享譽全球。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效仿德國,被稱為「東方的普魯士」。

從深層看,兩國都以製造業製成品出口見長,且其生產體系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兩國經濟中都存在一些大工業聯合體,它們之間相互參股,背後有大銀行的支持。這一產業組織保證相關產業上下游之間的緊密合作,有利於協同創新和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
兩國都致力於建立嚴格的工業標准與質量保證體系。1960年—1980年,德日在汽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全面戰勝生產標准化大眾產品的美國,而日本企業依靠瘦身管理和靈活的員工作業協調在生產高質量系列消費品方面則更勝一籌。
德國製造已成為全球市場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同時成就了德國「雙高」(高使用價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大國的地位。德國製造像老字型大小品牌一樣,經過百年錘煉,成色始終不變。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經成為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是不必過多外來約束而自動履行的行為。
德國製造的優勢不在於價格,而在於質量、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及良好的售後服務等因素。
青島流傳著一個故事:2000年,德國商人亨利安到青島投資生產大型齒輪。2010年6月,亨利安80歲的父親來到青島,當父子兩人走到江蘇路基督教堂時,看到教堂鍾表正常運轉,80歲的德國老人很激動。原來,這座鍾是德國100多年前就很有名的鍾表製造商J.F.WEULE生產的。這家鍾表製造商所用的齒輪全部由亨利安家供應。
亨利安說:「根據目前的使用情況,這些齒輪沒有任何問題,還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維修時,恐怕是我的曾孫一代了。」
的確,德國製造已經成為高質量、高技術和高品質的代名詞,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是什麼讓德國製造擁有堅如磐石的質量保證?又是什麼讓德國人在經歷歲月打磨後仍保持著最初的品質追求?
文化傳承
德語「職業」有「天職」的意思
德國的傳統哲學深深地影響了德國的企業行為——追求完美
在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中,造就了德國人最核心的「理性嚴謹」的精神文化
細心的人會發現,「質量一流」、「品質保證」之類的宣傳語很少出現在德國產品介紹中。因為,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經成為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
企業文化是亞文化,與國家的傳統社會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德國的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縮影。
從宗教層面上來看,德語「職業」一詞,就有「天職」的意思。這意味著德國人把對上帝的忠誠移植到了對職業和工作的盡心盡力中。反映在企業經營上,企業運作不單純是追求經濟利益,而遵守企業道德和製造高質量產品是企業與生俱來的義務。
德國人有著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歷史淵源,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著直接關系。
18世紀後,德意志在人類文明的創造上讓世界驚嘆。在思想藝術體繫上,出現了康德、萊布尼茨、馬爾庫塞、叔本華、尼采、費爾巴哈、黑格爾等龐大而偉大的哲學家群體。德國的傳統哲學深深地影響了德國的企業行為——追求完美。
這種完美的哲學追求由三個部分組成:探求事物的本質、確定長期戰略、適應外部環境。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在現今的企業中仍不斷應用。
在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中,造就了德國人最核心的「理性嚴謹」的精神文化。嚴謹、保守、思變、自省深深地根治於德國的民族性格特徵中,就像是德國本民族的語言,復雜而精確,語法和詞彙不能出現絲毫的模糊一樣,界線分明,黑白分明。這種一絲不苟的性格特質成就了德國製造的不朽傳奇。
㈣ 為什麼德國汽車在中國生產銷售比較大現在日本還在中國生產嗎
因為中國的市場很大!像日系車在中國銷售要佔30%到40%左右!國產也有出口的品牌,像奇瑞:出口80多個國家。在印度、澳大利亞……都有生產基地。我有次聽別人說了一個故事:是在印度(就是在國)有一家賣高端進口汽車的店,裡面放這一輛賓士和一輛寶馬中間放這一輛奇瑞的車!什麼意思了?在他們哪裡這都是進口車。在說了像日、美系車他們出口中國的車都要比他們本土的車技術和工藝都要落後20年。只有我們國人認為國產不好罷了!
㈤ 著名汽車零部件廠商有哪些
著名汽車零部件廠商
1、博世集團

美國偉世通公司是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集成供應商,位居美國財富500強。總部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偉世通在全球擁有81,000名員工,製造工廠、技術中心、銷售中心和合資企業遍布世界各地。偉世通公司為全球汽車生產廠商設計和製造創新的空調系統,汽車內飾,以及包括照明在內的電子系統,並提供多種產品以滿足汽車售後市場的需求。
偉世通在汽車電子領域提供的主要產品包括音響、信息娛樂、駕駛信息、動力總成控制和照明。前後保險杠,門飾板等為主機廠選擇偉世通。
㈥ 哪些汽車配件是由日本生產的但是不是用在日系汽車上的
那松下CD機就是一個 但日本車就必須用日本件是真的,質量也不怎麼樣說實話!!!
㈦ 德國四大汽車企業是什麼
賓士(即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大眾、寶馬、歐寶。
1、賓士,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
2、大眾汽車(德語:Volkswagen)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
3、寶馬(BMW)是享譽世界的豪華汽車品牌。寶馬的車系有1、2、3、4、5、6、7、8、i、X、Z等幾個系列,還有在各系基礎上進行改進的M系(寶馬官方的高性能改裝部門)。
4、OPEL在中國大陸稱為歐寶、在中國台灣稱為歐普。德國歐寶公司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子公司,是通用公司在歐洲的一個窗口。歐寶的產品已遍及世界2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市場。

(7)德國汽車配件日本生產擴展閱讀:
中國的四大汽車集團:中國四大汽車集團是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4家汽車集團,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汽車企業。
1、上汽集團主要業務涵蓋整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包括發動機、變速箱、動力傳動、底盤、內外飾、電子電器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汽車服務貿易業務(包括汽車金融)。
2、東風汽車公司是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中國品牌500強,總部位於華中地區最大城市武漢,其前身是1969年始建於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車製造廠」,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已陸續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車、零部件、汽車裝備事業為主)、襄陽(以輕型商用車、乘用車為主)、武漢(以乘用車為主)、廣州(以乘用車為主)四大基地。
3、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長安、CCAG),原名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12月,2009年7月1日更名為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對旗下汽車產業進行整合優化,成立的一家特大型企業集團。
4、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一汽集團,中國一汽或中國一汽集團),位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身為第一汽車製造廠,由毛澤東親筆題寫廠名,於1953年7月15日奠基。
㈧ 德系汽車配件當中原廠就是德國產的進口的副廠就國產的仿製的對嗎
原廠件就是指由汽車生產廠家授權委託廠商生產的配件,這些配件可以打上整車的標志,並在整車廠服務渠道供應。副廠件就是指沒有得到廠家授權許可的企業所生產的配件,它不僅在商標、標識、包裝上有別於原廠件,在價格上更有很大的優勢。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副廠件的生產企業也必須是正規廠家,有自己的品牌,有一定的質量保證,能夠對自己產品的質量負責。正是這種原因,國家才允許副廠件的使用。但是,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問題是,在副廠件中充斥著大量的假貨,這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㈨ 世界知名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排名及其主要產品
1.博世BOSCH
2德爾福(目前好像要破產)
3日本電裝
4麥格納國際集團(加拿大)
5.江森控制(美國)Johnson Controls Inc.
6.愛信精機(日本)Aisin Seiki Co. Ltd.
7.李爾公司(美國)Lear Corp.
8法雷西亞(法國) Faurecia
9TRW天合汽車(美國)TRW Automotive Inc.
10西門子VDO(德國)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
㈩ 在中國生產的汽車跟在日本生產的有什麼區別
1、道路和燃油適應度不同
通常在國內生產的汽車,部分會根據國內燃油質量和道路質量做特殊的設計。而日本生產的汽車,對國內的道路和燃油適應不好。
2、質檢方面不同
中國生產的汽車在部件生產上的一些小誤差會忽略不計;而日本生產汽車非常嚴苛,比如說內飾的縫線,車窗的密閉,部件的尺寸允許的誤差范圍是特別小的,機器上甚版至誤差在幾微米,如果超過誤差整個部件會被重做甚至銷毀。
3、駕駛席不同
中國生產的汽車駕駛席在左;而日本生產的汽車駕駛席在右。

(10)德國汽車配件日本生產擴展閱讀:
80年代,世界上20個最大的工業企業中有6個是汽車製造公司。1980年,全世界汽車保有量約為3.35億輛,其中轎車為2.65億輛,貨運汽車和客車為7000萬輛。
70年代,世界上20多家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約有職工500萬人,與汽車有關的職工,如駕駛員、修理技工、推銷員和加油站職工等,約有2500萬人。
美國在60年代,如包括公路運輸系統和石油、橡膠等企業的職工在內,則全國每7個職工中即有1人與汽車有關,1/6的企業與汽車的製造、銷售、服務和使用有關。70年代生產的鋼帶的36%、冷軋鋼板的44%、鉛的43%、鋅的61%和合成橡膠的62%,都用於汽車的生產和維修。
日本國民經濟總收入的 1/7與汽車有關。美、英、法、聯邦德國、日、意和加拿大等 7國,在1978年生產的汽車約為3500萬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