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維修現狀
①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
② 眾泰汽車還有售後服務嗎
③ 眾泰車真的那麼差嗎為什麼人人都說眾泰車不好!到底好不好呢值得買嗎
說眾泰不好的人買過眾泰嗎?沒有的話請別跟風,我15年買的眾泰Z500,外觀高顏值,平時正常保養,里程8萬5左右,一直非常好,從來沒把我丟路上,買車也可能看運氣吧!運氣不好買賓士也會漏油!
④ 眾泰倒閉了 車買的車是不是就等於報廢了 壞了是不是也沒法修了 就等於報廢了嗎
汽車生產廠商倒閉了,但車不等於報廢
配件會有配件供應商繼續生產,直到車輛沒有,就算報廢有很多庫存的配件,可以進行維修車輛報廢,是因為無法達到國家的安全形式標准或年檢,無法通過的車輛
⑤ 眾泰汽車為什麼會瀕臨破產
由於營收利潤以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降,才出現運營困難的狀況。
1、盈利
在2019年8月19日,眾泰汽車對外披露的2019半年度業績預告中,宣稱預計上半年虧損約2.7~3.2億元,下降188.67%~205.09%,而上年同期則是盈利3.05億元。
同時,將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汽車行業整體景氣度不高,公司汽車銷量下降,導致公司半年度業績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事實上的確汽車行業現在面臨寒冬。
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市場環境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車企逆勢而上,迎來一波又一波的上漲勢頭,同時也有很多車企的業績保持與去年同等水平。
所以說,單純地將業績下滑歸因於大環境不好,顯然有失偏頗。畢竟,除了外因之外,還要看到內因。
2、產品及銷量
根據公告數據顯示,2019年前半年,眾泰汽車的銷量僅為6.49萬輛,同比下降55.3%,銷量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整體車市的平均水平。
(5)眾泰汽車維修現狀擴展閱讀
從2014年開始,眾泰汽車的銷量就曾經一度達到近16萬輛,伴隨著中國車市進入到SUV的爆發期,憑借眾泰T600等多款拳頭級產品,眾泰汽車的銷量一直水漲船高,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並在2016年達到歷史最高,實際銷量超過33萬輛。
但否極泰來,在經過短時間的快速上揚之後,進入到2017年後,眾泰汽車的車型銷量便開始由盛轉衰,在當年便下降到 31萬輛,次年的2018年,進一步下滑到23萬輛。而進入到2019年後,銷量表現慘烈程度絲毫沒有緩解的跡象,反而更加嚴重。
其根源,就是眾泰汽車,多年來一直以「拿來主義」為作為產品的核心開發路線,忽視了品牌良好形象的建立,在產品梯度、產品技術及研發體系管理的投入也相對較弱。
眾泰汽車在如今的汽車車市寒冬之下,仍然面臨著銷量大幅下滑、企業虧損加劇的危險,未來的發展狀況還真的不好說。
⑥ 眾泰汽車廠家還存在嗎我們這里的授後服務都下線了,我們以後修車還有配件嗎
今年因為大環境導致很多實力不濟的汽車廠商倒閉或減員,一般廠家在生產汽車的時候會適量生產一些配件,用於後期的維修更換,甚至在配件庫存配件嚴重不足的時候會拆用舊車的配件,所以短期內應該還有配件的。如果廠家後面能恢復市場的話應該會配備相應的配件
⑦ 眾泰被傳破產,消息是真的嗎好多眾泰4s店沒有了
是的,因為眾泰汽車公司經營不善,公司的資金周轉不當,導致汽車公司面臨破產現象。旗下的汽車加工廠也停止生產汽車,汽車經銷商也已經停止銷售汽車。
眾泰汽車2019年就幾乎進入到了停產的狀態,網上也開始流傳眾泰破產的傳聞,但是眾泰並沒有承認,還發文稱言論損害了企業的聲譽要追究責任。
眾泰汽車會出現大規模維權事件;
無非是因為大批量的經銷商在與君馬汽車溝通中,發現與經銷商對接的君馬汽車區域經理、銷售人員陸續離職。而且根據這些離職人員的言辭,君馬汽車工廠已經停產。
⑧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怎麼樣
眾泰汽車公司現狀很不錯,經濟增長,市場穩定。
1、2019年以來,眾泰汽車被員工討薪,被經銷商維權、被供應商起訴。受負面消息不斷影響,眾泰汽車股價創新低。截至2021年1月15日收盤,眾泰汽車股價報1.39元。
2、2021年1月12日至今,*ST眾泰已經因為股價上漲接連四次披露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
2021年1月14日,山東省臨沂市商務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寶能集團旗下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臨沂眾泰合作項目已進入實質性洽談階段。
寶能集團高度重視在臨沂市的項目投資,將臨沂市作為戰略投資城市進行產業布局,臨沂市已成立寶能項目工作推進專班辦公室。
⑨ 眾泰汽車4s店倒閉去哪維修
汽車銷售服務4S店是一種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信息服務為一體的銷售店,自1998年以後由歐洲進入中國。
4S店由經銷商投資建設,按照汽車生產廠家規定的標准建造,店內外設計統一,投資巨大,動輒上千萬,豪華氣派,環境舒適,只能銷售由生產廠家特別授權的單一品牌汽車。
汽車4S專賣店是由經銷商投資建設,按照汽車生產廠家規定的標准建造,店內外設計統一,投資巨大,動輒上千萬,豪華氣派,環境舒適,只能銷售由生產廠家特別授權的單一品牌汽車,能夠為顧客提供更低廉的價格、更專業的技術支持和更深入的售後服務。
4S店與汽車廠家共同組成汽車品牌聯盟,代表汽車品牌文化,體現品牌價值,維持品牌忠誠度,為汽車生產廠家樹立汽車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譽。
通常一個品牌的4S店在一個地區只分布一個或相對等距離的幾個專賣店,各專賣店之間不能跨區銷售。
⑩ 4家車企破產,龍頭經銷商集團關了31家4S店,車市進入寒冬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
11月份還沒過去一星期,整個汽車行業的輿論圈子儼然被知名車企重組、停擺、出售股權等新聞承包了。
1-4日,包括華晨、北汽、恆大、長江等在內的4家車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但這樣的廣匯,卻在疫情之後陷入了利潤下滑的困局,整體狀況也受到資本市場和汽車行業的共同關注。
業績上,1-9月,廣匯汽車的凈利潤13.12億元,同比下滑41.6%,與經銷商經營狀況直接掛鉤的現金流更是連續三個季度為負。
此前,《汽車服務世界》也報道過,廣匯汽車上半年的利潤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團。
渠道上,1-9月,廣匯汽車一共關閉了31家門店,新開了11家門店,集團門店規模減少了20家。
廣匯的盈利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作為主營業務的整車銷售板塊,該板塊1-9月在營收上佔了8成,但毛利率僅為2.55%。
與此同時,廣匯汽車的維修服務、傭金代理等業務,毛利率超50%,其中售後維修業務更是廣匯唯一出現利潤增長的業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廣匯的資金鏈問題自然受到關注。
10月,廣匯汽車就被曝「資金鏈陷入緊張」,也有多個投資者針對「廣匯汽車資金呈現持續流出狀態」現象詢問廣匯汽車董秘。
關於公司股價、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廣匯卻並未給出回復。
但是,廣匯汽車三季度的現金流持續出現70餘億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實,為了補充流動資金,廣匯汽車控股股東還在9月質押了部分股權。
加上10月的時候正通、潤東先後發布股權轉讓/凍結信息,這些經銷商巨頭的動向真實反映了經銷商群體的經營壓力開始加劇。
巨頭們的資金壓力都始終存在,非巨頭的狀況自然也不敢說好。
4S店:被騙or賣龍蝦?這是一個問題
當賣車不再能獲得高額利潤已經成為現實的當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經是基本事實。
此前,中國流通協會公布了3組數據體現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車銷量處於下滑趨勢;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繼退網。
4S店經銷商撐不下去退網、維權等新聞今年就沒停過,上述出問題的車企幾乎都被自己的經銷商維過權,在此就不過多贅述。
我們來看另一群4S店經銷商面臨困境後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關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車市場增長乏力,廠家填補市場的預期不容易實現。
各家車企業績止跌回升的背後,是成千上萬家汽車經銷商,背負著艱巨的任務,承受著巨大壓力。
這種情況下,一些撐不住、想擴大盈利空間的4S店經銷商,會選擇跟非主機廠/車企進行合作等方式減輕自身的負擔、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間。
但這種「沒有車企和所屬集團保護」的做法,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10月31日,浙樣紅TV報道:杭州多家寶馬經銷商與汽車代理公司合作,卻被騙了上千萬。
一位杭州蕭山汽車城十多年開店經驗的汽車經銷商老闆向媒體反映:自己與某汽車事務代理公司開展了業務合作,但從9月下旬開始,該公司老闆突然失聯、電話關機、辦公室人去樓空。
媒體在采訪過程中,陸續發現有不少當地4S店經銷商與車主均被該公司拖欠車款,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
這些經銷商之所以會受騙,原因很簡單:
1、價格便宜:原價28萬的寶馬車,該代理商只賣26萬,低於市場價的五六個點;
2、經銷商想要獲取更多利潤,從該公司訂車以後轉賣可以賺取差價。
3、經銷商會選擇的汽車事務代理公司都會是熟人且有過業務往來,有一定信任基礎。
上述報案的店主跟該公司老闆認識了十多年,卻還是被騙了。
事實上,車企與4S集團的每一次變動,對於最下游的4S店個體來說都是一次洗牌。
過程中他們要麼緊跟上游的腳步走一步看一步、要麼慌路求生找別的賺錢機會,有些4S店老闆覺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車生意,乾脆選擇發展第二產業了。
在湖北有汽車經銷商的投資人,一邊開店賣車,一邊開店賣小龍蝦,賣小龍蝦的利潤比賣一年車的利潤還高,這已經成為坊間「美談」。
是循規蹈矩繼續承壓苦苦支撐?還是冒著風險跟「車圈的老朋友(汽車事務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發展自己的第二春賣個龍蝦啥的?
這指不定會是未來3萬家4S店老闆隔三差五的靈魂拷問。
寫在最後:
本文的出發點並非唱衰4S店,只是盤點4S店群體當下的真實境況。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文中並沒有出現「4S店遇難了、獨立售後能不能趁機獲益」等相關言論。
原因很簡單,今年4S店不好、獨立售後也不算理想,只是行業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頭整合的動作太多,導致大家的輿論焦點多放在了「強者正在如何越強」身上。
兩個月前,汽車服務世界發過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萬汽服店轉讓,實體店難在「實體」?》體現了汽服店現狀,其中提到了一點:去年誰店多,誰光榮;今年誰店多,誰頭大。
這其實表明:2020年,獨立售後面臨的窘境與車企、4S集團以及4S店群體是類似的。
動盪的時候,強者的抗風險能力雖然更強,但他們必須進行的轉型動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風浪,大船難轉彎。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