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配件品牌故事
❶ 陸虎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路虎
羅孚(又稱陸虎)集團原是英國一家古老的汽車公司,羅孚(Rover)是北歐的一個民族,生產自行車時就使用羅孚作商標名。1904年生產汽車,仍以「羅孚」為車牌名,由於羅孚民族是一個勇敢善戰的海盜民族,所以羅孚汽車商標採用了一艘海盜船,張開紅帆象徵著公司乘風破浪、所向披靡的大無畏精神。
1966年羅孚公司並入利蘭汽車公司,成為利蘭公司的美洲虎-羅孚-凱旋部,1988年被英國宇航公司收購,1989年正式更名為羅孚集團,1990年又與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在技術和資金上進行合作,1994年終於被德國寶馬公司接管。現該集團生產的汽車產品分為三類:越野車、轎車和MG跑車。2000年3月,福特汽車公司向寶馬集團支付30億歐元(27億美元),以購買其旗下所有四輪驅動系列產品,包括RangerRover,Discovery,Freelander和Defender。
羅孚(Rover)是北歐的一個民族,由於羅孚民族是一個勇敢善戰的海盜民族,所以羅孚汽車商標採用了一艘海盜船,張開紅帆象徵著公司乘風破浪、所向披靡的大無畏精神。蘭德-羅孚是全球著名的越野汽車,標志就是英文:LAND-ROVER。
LAND-ROVER的品牌價值觀:
●純正:純正是指將現實的、歷史的因素理性地綜合起來,在了解Land Rover 的過去和傳統的同時,努力尋求新的東西,走在時間的前面。它告訴我們要甘於奉獻,充滿熱忱和激情,走自己的路,永不回頭。
●膽識: 自信有能力提高對生活的期望值並克服恐懼心理。每個人要勤奮工作,善於思考,誠實守信;探險時要注意把握分寸,做事情要有明確目的;在逆境中更要發揚團隊精神;認准目標,勇往直前,雖泰山壓頂而其色不改,有一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探險: 探險告訴人們要敞開心扉,擁抱世界。它是一種心態,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它對每個人都給予關愛。它告訴人們要敢於標新立異,不懈追求。在茫茫原野中探險的目的十分明確,是為了努力去尋找保護環境的最佳途徑。人和野獸同樣喜歡探險,只不過野獸的探險是為了獵取食物。
●超凡: 成為大自然的先驅者;富於同情心而勇敢執著;既有尋常人的情愫又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成為某方面的專家,但同時又平易近人;卓然而立而又決不自命不凡。它與領導才能和超凡魅力息息相關,閃耀著靈感的光芒,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應付裕如。它從不傲慢自大,孤芳自賞,或者惡意攻擊他人。
路虎公司(Land Rover)以四驅車而舉世聞名:自創始以來就始終致力於為其駕駛者提供不斷完善的四驅車駕駛體驗。在四驅車領域中,路虎公司不僅擁有先進的核心技術,而且充滿了對四驅車的熱情:他是舉世公認的權威四驅車革新者。盡管路虎在不斷改進產品,但它始終秉承其優良傳統就是將公司價值與精益設計完美的結合。
1948年戰後,第一款路虎誕生於英國。這是一款簡單、新穎的鋁制工作車。這是由英國Rover汽車公司的Spencer和Maurice Wilks兄弟製造出的一款新車型,完美實現了簡單實用性與穩定性的結合。這款車很快取得了巨大成功,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路虎的名字已成為耐用性和出色越野性能的代名詞。無論是軍方、從事農業的客戶,還是要求苛刻的急救服務行業,都贊嘆於路虎的完美品質。當時英國首相溫思頓·丘吉爾駕駛的就是路虎。
到1959年,第25萬輛路虎汽車駛離西米德蘭(West Midlands)Solihull的生產線,至此確立了路虎在市場上的成功地位。路虎公司的傳奇不只是這一款典型的汽車。
20世紀60年代,四驅車的需求量達到空前水平,路虎公司走在了這一新興市場的最前端。為了迎接這一挑戰,路虎工程師決心打造一款舒適型家庭越野車。
1970年,路虎攬勝(Range Rover)剛一面市就引起了熱烈響應。在巴黎盧浮宮汽車展上,攬勝的豪華設計贏得了廣泛贊譽。它不僅外觀亮麗,而且具有很好的舒適性:一名英國少校駕駛路虎攬勝從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Anchorage)到阿根廷的烏斯懷亞(Ushuaia),對其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耐久性測試,測試結果使其它車型都望塵莫及。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路虎繼續不斷創新,並在巴黎-達卡爾汽車拉力賽等賽事中展示了其超強的耐力,有力地證明了路虎的精益工程設計。
在1989年的法蘭克福汽車展上,路虎發現首次亮相,並迅速贏得高檔SUV的美譽。隨即,在1997年,路虎神行者又閃亮登場,再次將路虎品牌的DNA提升到新的SUV水平。美國《汽車》雜志的編輯們印象最深的是,路虎神行者很快進入了該雜志的「全明星」排行榜。
今天,路虎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專門生產四驅車的公司。或許正是由於這一點,才使得路虎的價值--冒險、勇氣和至尊,閃耀在其各款汽車中。
路虎的品牌價值甚至超越了其汽車本身。除了汽車以外,路虎的 全球「探險」遠征隊、Land Rover Gear服裝及產品系列、可定製的多功能路虎汽車配件、配備越野教練的駕駛體驗中心,以及對環保組織和運動組織的積極贊助,使路虎的形象更具魅力。
現在,路虎銷售於140多個國家,它已經從1948年的實用性車型發展成為今天的多功能四驅車,面向的是那些不斷追求全新生活體驗的人士。路虎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和尊敬,這是其它製造商的汽車無法與之相媲美的。但是,路虎車仍然是其品牌價值的終極體現:直至今天,由路虎公司生產的所有路虎車中,還有四分之三仍然在被使用,這簡直太神奇了!
故事還要從1922年講起,有一位名為威廉·里昂斯的摩托車發燒友在21歲生日那天遇上了一位30歲的機械師威廉·威斯利,他們一見如故並決心共同干一番事業。於是在1922年9月4日,他們創立了燕子汽車配件公司。
1926年,里昂斯從著名的奧斯汀7型車中得到靈感,開始進行汽車改裝。他保留奧斯汀7的底盤但換上自行設計的車身,結果銷量出人意料的好,銷量直線上升。公司為了發展,於是決定轉往英國汽車工業的心臟地帶——考文垂。
公司易址以後,里昂斯開始不甘於只是改裝人家的汽車,他的創作慾念驅使他自行製造底盤和
發動機。在倫敦車展上,他同時展出了SS-1和SS-2汽車,這兩部車一經展出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其後,里昂斯重組車廠,專心負責製造汽車,公司名字也改成了SS並且上市。1935年,里昂斯把SS汽車公司更名為捷豹(Jaguar),全力進行汽車製作。
❷ 大眾汽車的品牌故事
(一)當汽車首次出現的時候,它主要是為上層社會服務。兩位德國的發明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被公認為最熟練的汽車工藝師,但在汽車誕生的最初年代裡只有富人才買得起這種新鮮而復雜的產品,而且還要司機來駕駛和維修它。那時候沒有人認識到像這種精美的、機械上的奇跡將會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更沒有人對它獨特的機動性能賦予新的含義。(二)正如我們所知,德國人可以宣稱是他們發明了汽車,法國人則給這個混合物增添了民族的色彩(偶然之間也發明了汽車賽),然而正是美國人從整體上確認了轎車在社會上的地位。亨利·福特生產了一種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駕駛到任何地方的汽車(而且來去自由)。不久,「平民汽車」的概念開始傳播,而且政治家和商界人士也能接受這一概念。至於德國人,一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仍然認為美國的做法是為了工業和政治上的利益。甚至在二十年代,許多德國的工業家仍然堅信在未來的年代公共汽車才是真正意義的「平民汽車」。無論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滿目瘡痍,接之而來的世界經濟危機,使任何把汽車作為平民百姓買得起的希望都破滅了。(三)1932年,由VonPapen領導的德國政府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駕駛汽車方面的稅收,目的是降低擁有汽車的開銷並刺激汽車的銷售。然後是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並建立了一個國家至上的政府。他要使「平民汽車」的概念成為他自己的論點。這對弗迪南德·波爾舍來說是進入這一領域的極好時機。1930年,波爾舍從戴姆勒-賓士AG公司辭職,當離開這個帶三角星商標的公司以後,波爾舍成為Steyr-Werke公司的一個主任,當這個公司被並入Austro-Daimler後他才放棄這一職務。1930年12月1日,波爾舍採取了大膽的步驟,開設了他自己的「發動機、陸用車輛、航空與海軍車輛設計室」,對於一直在尋找新的項目的他,很顯然對於希特勒下令發展的「平民汽車」表現出興趣,因為從長期來看是有利可圖的。1931年以斯圖加特為基地成立的跑車製造廠,創辦人斐迪南·保時捷就是大眾原始的設計師。第一台保時捷跑車為1948年的「Porsche 924」,這輛車使用了許多大眾公司的技術,包含渦輪引擎、工具箱,以及懸吊系統。之後也合作推出包含1969年/1970年的「VW-Porsche 914」(大眾保時捷914)、1976年的「Porsche 924」(這款車型使用的許多奧迪的技術,並且也是在奧迪的工廠製造生產),在2002年推出的「Porsche Cayenne」與大眾的「Touareg」(途銳)共享了引擎技術。1934年1月17日,波爾舍提出了建議在12個月內設計出德國的平民汽車,由「官方與民間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核。這對於波爾舍來說,相當於在撲克游戲中下了很大的賭注,然而他幹了起來並且贏了。1937年初,一項關於選址的研究也開始了。根據要求需把廠址設在德國的中部,有良好的通道與運輸線相連接並且要有足夠的空間,這不僅為了工廠本身而且也考慮到一個全新的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希特勒和波爾舍都認為這一點對於是否能把工人吸引到這一項目上來是十分重要的。 (一)1937年夏天,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個適合的廠址。在決定廠址時波爾舍的壓力很大,盡管很多候選地有著優越的基礎條件,但最終的決定傾向於FallersLeben。這意味著放棄了原先向「元首」提出的工廠於當年夏天建成投產的承諾。工廠於1938年5月26日奠基,一個很像汽車模型的巨大石階上正式標以「KraftrchFreude」字樣(譯為從力量到轉向盤)。在典禮上,觀眾能看到弗迪南德的兒子弗里·波爾舍駕駛著一輛即將成批生產的敞篷車,希特勒坐在前排,老波爾舍坐在後排。(二)組織銷售的問題以及逐漸到期的儲蓄金計劃對於工廠令人驚異的快速發展並沒有產生負面的影響。沒過幾個月的時間,戰爭的防線搞起來了,公眾相當奇怪地發現他們在整個項目中的利益受到了損失。由於戰爭叫囂,大約3000名建設工人從沃爾夫斯堡調遣到西部防線。這也順便說明了一個信號,政府既沒有關心新的工廠,也沒有考慮它未來的產品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如果當時大眾和它的分廠真的被劃入這個范疇,也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以便盡快建成它的生產設施。(三)一個汽車廠如果不製造汽車,怎麼樣才能繼續活下去?管理層的辦法是接受幾乎任何一種任務。1939年末,工廠開始製造炸彈,以後接著做飛機油箱、油罐、彈殼及其他車床傳動配件。從1941年開始,在沃爾夫斯堡的工廠還建了一條生產Ju88飛機機翼的生產線。這些合同不僅使公司有一些收益,而且當解決了原材料以後,工廠的處境也好多了,通過這種途徑促使工廠逐步建成。(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個夏天,佔領軍也在考慮對這個遭受嚴重破壞的國家進行重建的最有效政策。美國人在玩弄一個要把德國從那時起變成農業國家的激進的摩根索計劃。另一方面,英國人對這類方案則很少感興趣。各國的盟軍都確信這個國家將必須迅速重建起來而且要解決好難民問題,但英國人認識到,把一個國家變為農業國將很難建立一種在他們自己的佔領區牽制俄國所需要的政治機構,而佔領區一直延伸到沃爾夫斯堡和它的工廠幾公里以內。因而他們致力於恢復地方工業的活動,當然是處於嚴密控制之下,同時把行政管理的職責交給民政佔領當局。很明顯,這是由於軍隊不能管理工業,其次大批士兵經過六年戰爭後對此也毫無熱情,因此如果其他任務把他們拴在異國太長的時間與他們盡快復員的願望正相抵觸,於是必須找一些能夠按照英國政府的意圖管理大眾工廠的人。結果找到了一個人,就是退伍的陸軍上校LvanHirst,在德國管制委員會的明確指示下,他被派到沃爾夫斯堡恢復生產偵察車或者客車。當時對第一批車還沒有賣給普通老百姓的打算,他們的銷售目標主要是「佔領軍、地方政府官員、醫生、警察、郵局及其他公用事業機構」,Hirst和他的同事Radclaffe從兩方面著手進行工作,清點生產設施和尋找潛在的用戶。把一輛軍官車專門修好給英軍使用,並在第27集團軍總部展示前塗上英國陸軍土黃色油漆。這輛車由四輪驅動,軍事當局非常喜歡並且立即訂貨。工廠的貨存設備情況都不夠理想。製造偵察車儀表盤用的水壓機從柏林的Ambi-Budd公司轉移來以後已經不完整,並且許多地方損壞。另一方面,用於客車車身的水壓機,深拉工具雖也有某些損壞,但是基本完好。水壓機車間竟沒有受到前幾年的空襲,它還是敞開的設有房頂。有關各方都充分認識到如果在沃爾夫斯堡再生產車輛,開始啟動只能從客車車型入手。在這一重要關頭,當局面前又冒出來一個問題:戰後如何對待那些當年為了從「德國工人陣線」那裡購買「平民汽車」,曾經老老實實地買了許多儲蓄郵票的戰敗德國的336000名公民?他們曾經給那個組織的金庫中貢獻出大筆數目的錢,2.67億馬克,這些錢都付給了他自己銀行的帳戶,而戰後要找這筆錢時幾乎全部丟失得無影無蹤。除了持有者手上的那張貼上許多儲蓄郵票的儲蓄卡以外什麼都沒有留下。當公眾發現他們苦心孤詣儲蓄要購買的汽車真的生產出來了,顯露出憤怒和不安,並開始考慮如何用這確鑿的證據作為交換而得到一輛汽車。Nordhoff,一位大學畢業的工程師,接受了當局的聘請,於1948年1月1日走上了沃爾夫斯堡的領導崗位,委任一直繼續到1968年4月12日。在擔任兩年沃爾夫斯堡的總經理以後,Nordhoff可以驕傲地宣布凈利潤達到5606026.47馬克,對於一個原來從沒有打算把產品在自由市場銷售的公司來說這絕不是一次很差的開端。(五)除了轎車、敞篷車和運輸車無可挑剔的產品質量之外,公司還採取了通常的降價刺激銷售的措施。Nordhoff非常了解在困難的時候如何能保持潛在用戶的汽車購買力。對公司來說,那時的確相當困難,由於鋼材供應緊張,而且由於沃爾夫斯堡還是一個單純的製造基地,幾乎不可能再動員更多工人來補充它的勞動力。當時在那裡已經僱用了20000名員工,而在整個地區范圍內幾乎沒有一個熟練技工。在這種情況下,平均日產673輛車對現有生產設施來說已達到絕對極限,因而監理委員會已經同意工廠再建一個新的運輸車工廠。1955年1月24日作出這一決定時,原本設想這個設在Hanover-Stocken的工廠於年底開業,實際上到1956年3月8日才正式落成。 (一)多年來一直有種推測,即大眾是否會在甲殼蟲的同時再搞第二種車型作為第二條腿走路。HeinrichNordhoff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同樣固執的:」大眾成功的秘訣不是去尋找一連串新的設計,無論這些是多麼具有戲劇性和誘惑力,但是對於達到成熟和完美的甚至最小細節的合理改進則無論多麼困難也要做。難道有人居然會想我們會拋棄一種多年來曾給我們帶來成功而且已經到達歐洲汽車工業頂峰的車型嗎?」這並不是說大眾沒有時時刻刻在研究種種替換的車型,但是十五年來甲殼蟲賣得這樣好而且生產能力發揮得如此充分,一直根本就沒有製造新車型的要求。一個夏季的星期一,聯邦德國政府通過一項法律,名為「關於管理大眾有限責任公司法律地位的條款」。這一條款的目的是允許政府把公司變為在政府控制下的股票上市公司。大眾的股票是當時還年輕的聯邦德國歷史上首次發行的「民眾股票」。德國的投資者以每股350馬克爭購這些股票說明甲殼蟲汽車在市場上成功的信譽。(二)1957年,「汽車大全」以同樣的語調宣稱:「大眾的暢銷主要由於它是一個老實車。它沒有喬裝打扮。它使買主為有這樣一輛老實車而自豪。無論看什麼地方,都能看到誠實的設計和堅實的工藝。」在佔領美國巨大市場過程中,甲殼蟲無疑表現非凡,然而運輸車盡管在歐洲是成功的,而在美國銷售卻不那麼好,從未達到目標。1957年10月18日,在原「大眾儲蓄者」與公司之間的法庭訴訟以各方和解的形式終於有了結果,其之所以有了這個可能是因為聯邦政府是原先柏林的兩個Kdf公司的繼承者已承擔責任使懸案了結。以前的領導單位魯爾薩克森州政府已經沒有責任,因為它只是按照英軍當局發布的指示負責對大眾的資產進行臨時監督。大約八萬儲蓄者堅持的結果,終於有了回報,使他們高興的是,公司同意送給他們100馬克的支票,或者如果他們准備定一輛新的甲殼蟲可以從訂單上扣除3600馬克。幾年過去,大眾成為德國最高產值的公司,出口業務興旺,而且令人高興的是,它每年都對幾乎早已完善定型的甲殼蟲汽車作出新的改進。(三)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個年代接一個年代,很明顯可以看出一點,一種能夠對保證就業和創造利潤達到如此令人驚異程度的汽車也遲早會被取代。大眾汽車的車型需要更新,即使有些沃爾夫斯堡的頑固派拒絕承認這一點。要找到一種當時銷售量仍然很大的車型的後繼者對公司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大眾認識到不能再長久躺在往日的成績上,新車型確實迫切需要。在新的產品攻勢中出現的第一個車型是「帕薩特」,其技術數據很大程度上源自奧迪80。帕薩特第一次證明了由leiding和Kraus宣傳的積木式設計理論已經取得了成果。為保證使將來的用戶在一個主型上產生的兩種變型之間能看到明顯的區別,特地委託義大利知名設計師GiorgettoGiugiaro,為帕薩特設計了一種斜背式車身。正如預期的那樣,帕薩特很快獲得了新車注冊圖表中的最高地位。1974年首次推出「高爾夫」,帶有1.5L、功率為51kW(70馬力)的發動機,公眾終於看到了盼望已久的甲殼蟲的繼承者,甲殼蟲過去由弗迪南德·波爾舍一個人設計的方式已經過時,「高爾夫」則是現代集體創作的典型。「高爾夫」一出現就引起了真正的轟動,到1976年10月27日已經生產了100萬輛。總之,「高爾夫」表現出了一種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一般的外表」與「高質量」的混合體,對動力機組可以有多種不同選擇,而且得到世界上最大的銷售機構的支持。大眾並沒有離開它的用於甲殼蟲的神聖原則,即穩步改進設計中的每個細節,逐漸慢慢地而又確鑿無疑地,「高爾夫」將會接過德國「平民汽車」的角色。甲殼蟲不久只能存在於它的愛好者的收藏中,他們仍然滿心地喜歡它,但不得不承認在現今汽車的景觀中,它不過像一塊令人喜歡的古老化石。 1975年3月,推出了一種設備規范但不是很齊全的波羅派生產品,發動機功率為29kW(40馬力),隨後採取的貿易措施令人驚訝,大眾一反常規,不斷改進波羅一直到它成功地迫使更為豪華的奧迪50於1978年7月退出市場。奧迪從它在小型轎車市場上受到冷落後一直沒有復原,直到1996年推出它的成功車型新的奧迪「A3」。在隨後的一年中大眾銷售量下降了12%,主要原因是石油危機引發的許多問題。不過,這些嚴重的損失由於「高爾夫」和帕薩特銷量特別好,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補償,這進一步證明了大眾減少了對甲殼蟲的依賴。1975年首先給代理商一個銷售波羅的機會,一種與奧迪50不那麼相同的特殊的低標准姊妹車型。以後幾年中,波羅也採用了奧迪50那樣的功率更大的發動機。在德國,「甲殼蟲」仍然有它的潛在用戶,但大眾迫切需要用它的生產線生產其它車型,於是,1978年1月19日,最後一輛「甲殼蟲」開下了埃姆頓的裝配線。1979年「捷達」出現了,在「高爾夫」的基礎上改用斜背式車身,也有雙門和四門兩種變型。1983年8月,捷達第二次變型,大約生產了700000輛,與第一代「高爾夫」的上百萬輛相比,不算了不起的數字。不過,捷達發揮了佔領市場一席之地的作用,並保持了用戶對大眾的信任,因為用戶要求有一種非常合適的行李艙,否則他們就會尋找其他車型了。1999年7月,Lupo3LTDI的推出標志著首款耗油率僅3升/100公里的量產車問世,大眾汽車公司再次在汽車業的發展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2002年12月,「Auto5000GmbH」公司(經營著集團在沃爾夫斯堡的一間工廠)開始Touran小型廂型車的生產。 一汽大眾 1991年 2月,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A2轎車在一汽轎車廠組裝下線。1992年 1月21日,公司開始進行首次捷達轎車國產化件試驗。作為一汽-大眾誕生元年的第一款車型,捷達迅速以皮實耐用的產品特性紅遍大江南北,暢銷中國19年,累計銷售197餘萬輛,被譽為「車壇常青樹」。1993年2月17日,公司在總裝車間舉行第10000輛捷達轎車下線儀式。 6月,公司被評為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之一。1997年5月,一汽集團公司和一汽-大眾公司合資建立的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8月,公司在轎車廠總裝車間舉行成立10周年慶典,暨被譽為 「駕駛者之車」寶來的下線儀式。2003年7月15日,在一汽-集團公司誕生50周年之際歷經四代改型的高爾夫轎車在全國正式上市。2006年和2007年,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成熟,一汽-大眾相繼投產了出自世界領先PQ35和PQ46平台的速騰和邁騰。2007年7月11日,搭載TSI渦輪增壓缸內直噴技術的邁騰撼世而出。2008年,一汽-大眾的3年努力終結碩果,自主研發的新寶來問世,這次的Sportline車型,不僅外觀和內飾更具運動感,還搭載了大眾引以為傲領先全球的TSI+DSG動力總成技術。2009年10月19日,第六代高爾夫上市,第六代高爾夫是一款定義新級別的標桿型兩廂車,TSI+DSG動力總成技術在同級別車中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車型。2010年7月,全新上市的車型——CC是德國大眾設計師團隊歷時四年潛心研製的結晶,不僅在操控和動力上表現極致,外觀內飾亦堪稱完美。2011年7月,新邁騰上市。2012年3月,高爾夫藍驅上市,一汽-大眾率先採用藍驅科技,邀您一起關愛環境! 上海大眾 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合營合同簽儀式,上海大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1984年,上海大眾汽車引進SANTANA桑塔納,至今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銷售勢頭。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帕薩特被引進中國,並被譽為「最漂亮的中高級轎車」。2002年4月8日,上海大眾POLO上市,作為中國第一款與世界同步推出的緊湊型轎車,不僅受到用戶的廣泛歡迎,並迅速成為時尚精品小車的象徵。2004年,上海大眾首款自主開發產品桑塔納3000型成功上市。2006年6月,與大眾汽車集團同步開發的POLO勁情、POLO勁取上市,全面展示上海大眾從造型到動力系統開發的整體實力。2007年12月,全新跨界車型Cross Polo上市。2008年1月,作為桑塔納品牌的革新之作,桑塔納Vista志俊上市。2008年6月,Lavida朗逸上市。作為上海大眾汽車旗下首款自主研發的產品,Lavida朗逸迅速成為A級車市的新一代標桿產品。2009年5月,專為時尚運動的城市新銳人群度身打造的運動車型Polo Sporty上市。2010年3月,Tiguan途觀上市。2010年12月,NewTouran新途安上市。2010年12月,擁有炫酷外觀的全新Polo上市。2011年4月,全新帕薩特傲然上市。2011年6月,Polo新勁取上市,為上海大眾Polo家族「年輕、動感、時尚」的品牌理念注入了新的實尚元素。
❸ 上海榮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故事
榮泰:光榮與夢想
這里說的「光榮與夢想」,並不是美國作家威廉.曼徹斯特上世紀所著的有美國近代史之譽的暢銷小說《光榮與夢想》,而是民族品牌——榮泰誕生的故事。
這個品牌的創始人名字叫林光榮。
光榮與夢想,品牌與事業,民族與輝煌,正是一個民營企業家幾十年拼搏、創業、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林光榮從光榮到夢想的最好詮釋。
2011年11月29日,從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傳來喜訊,上海榮泰健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榮泰」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榮泰繼榮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項贊助商等眾多榮譽之後的,又一殊榮。在他們看來,在國家提高標准、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榮泰」商標能夠突破重圍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此榮譽所展示的實力、榮耀和深遠意義,不僅局限於榮泰。
那麼,榮泰憑借什麼獲此殊榮?
從無到有,誕生一個奇跡
提到榮泰就不得不提到榮泰的創始人林光榮先生。
「人生一得,永遠爭取」,是如今已成為上海榮泰健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光榮的人生訓導和格言。翻開他的創業史,便印證了這點。
1968年,當時他只有27歲。用他的話說,一腳踏進去,就是14年。這14年,他養過蜜蜂,做過傢具,經過許多風風雨雨、辛酸苦辣。直到1997年,52歲的他,才開始了他自己真正的創業。一個偶然的機遇,讓他萌生轉行的念頭。從此,他進入了與按摩椅結緣的事業軌道。他從一個頗具規模的傢具廠辭去了高薪工作,成立溫州榮泰電子有限公司。深諳中國文化的林光榮為產品起了一個尊貴、華麗、響亮而又充滿自豪的名字——「榮泰」。「榮泰」——榮者,代表盛也;泰者,代表大也,榮泰就意味著既大且強。「榮泰」很好地描繪和傳遞了所代表企業的形象,反映了企業的精神內涵,而在這個品牌所到之處,企業很好地實現了企業文化、理念及精神的發揚、傳播及滲透。正是這承載著榮泰人美好寄託的字眼,將企業文化和進取精神融為一體,隨後又借「榮泰」產品品牌所締造的銷售佳話美名遠揚。
最初的創業環境非常艱苦,只有租賃來的90多平方米場地,員工也只有幾個人。產品種類也比較單一,只做跟傢具相關的配套電機振動按摩器。當初也沒有專業的市場開拓人員,沒有采購人員,沒有業務人員,這些工作統統由他一人做。那時,一有相關的展覽會,榮泰都會參加,雖然支付不起展覽會的展位費用,只是將產品「寄放」在別人展位的小角落裡。然而,只要一有人對榮泰的產品感興趣,他就會悄悄跟上去遞給客戶名片,有意向的就給他們免費寄樣品。市場就在他的堅持不懈下慢慢打開了,以後從配件做起,做了第一個產品按摩墊(汽車和老闆椅用),再後來做按摩腰帶與按摩摺椅上的靠墊……
從默默無聞到擲地有聲,歷經一場蛻變
榮泰將溫州的按摩器械市場做得風生水起以後,1998年8月,又租賃了500多平方米的廠房,市場越做越大……市場空間的不斷增長,按摩產品的供不應求,使得榮泰生產車間幾乎處於滿負荷運轉的狀態。漸漸的,隨著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長和事業的發展,原來的廠房又不夠用了,榮泰便開設了一個分廠,可到後來還是不夠用。榮泰又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大都市——上海,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外部環境優越,城市的號召力遠遠大於溫州,這對企業的長足發展是有利的。2004年10月,榮泰公司搬遷至風光旖旎的上海古鎮——朱家角,一個固定資產上億,佔地面積60餘畝的現代化工廠呈現在人們眼前。憑借著產品優勢和良好的信譽,榮泰以品牌為旗幟在全國范圍內攻城略地,先後與北京、上海、河北、天津、河南、哈爾濱、江蘇、山東、廣東、安徽等省市的經銷商簽訂了合作協議。2007年8月榮泰邀請呂良偉先生和「體壇第一美女」戴菲菲擔任品牌形象代言人;2008年1月起中央二、四套黃金時段出現了一條「榮耀人生,泰然自得」的廣告語;2008年1月起東方航空雜志、南方航空雜志同時出現了榮泰內頁整版廣告。
從初露鋒芒到揚名海外,實現一次飛躍
從97年成立之初的默默無聞發展到如今,榮泰經過十多年的孜孜不倦,終於實現了品牌的騰飛。
當成功的喜悅還彌漫在榮泰的上空,榮泰人又瞄準了下一個目標:締造國際化按摩器具品牌。榮泰此次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雖然凸顯了「榮泰」品牌在同行中主導品牌的優勢地位,同時提振了國內外消費者信心,捍衛了民族品牌形象。但這個榮譽的取得對榮泰而言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榮泰人將以更新的姿態、更大的抱負、更遠的志向,努力推進健康產業發展,續寫按摩器具行業新的輝煌篇章。
❹ 什麼品牌的剎車片質量好
1、博世
「博世」品牌代表了汽車安全系統的發展和前瞻性技術,博世制動系統幾乎被全球所有的汽車製造商指定為原廠裝備。
2、優力
美國霍尼韋爾摩擦材料有限公司(HONEYWELL)是世界領先的摩擦材料生產商,旗下兩大品牌奔德士(Bendix)剎車片和優力(JURID)剎車片,在業內聲名赫赫。
3、菲羅多
輝門公司集世界名牌於一身,其旗下菲羅多摩擦產品一直是世界方程式賽車的指定用品,產銷量世界第一,被稱作為「剎車片之父」。
4.賽飛
賽飛(SAL-FER)剎車片產品O.E.品質,是世界領先的摩擦材料生產的高新科技企業,具備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德國寶路客PRODUCO GmbH公司的中方合作夥伴,具有國際發明技術專利。
5、天和
天合汽車集團是汽車安全系統的先驅和領導者,世界十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6、阿基波羅
阿基波羅剎車片產品被用於車輛的所有類型,包括乘用車、摩托車等各方面的商業車輛和汽動車。
7、Wagner
❺ 中國第一輛摩托車誕生時的背景
能你已經通過報章雜志或者口口相傳對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的誕生不再陌生,但是其誕生背後的故事恐怕就鮮有人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誕生背後的故事......
「那是一段融入青春豪邁與激情的記憶,以至於我現在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對於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的記憶仍是那樣鮮活。」作為當年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研製集體的領頭人之一、南昌洪都集團退休幹部李學謙遙憶半個多世紀前的點點滴滴,向記者講述了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誕生背後那些激動人心又鮮為人知的往事。
李學謙深情回憶當年早摩托車的往事
第一輛摩托車有「德國血統」
新中國成立初期,軍民兩用摩托車是國家經濟建設所急需的輕工業產品。1957年3月,中央有關單位將生產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的任務正式下達給了江西的洪都機械廠。
洪都機械廠原黨委副書記、時任洪都機械廠技術學校校長的李學謙老人告訴記者,洪都機械廠生產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是從仿製前蘇聯M-72型三輪摩托車開始的。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研製出來的軍用三輪摩托車,這種摩托車馬力大、越野性能好。後來前蘇聯依照這種摩托車原型進行了大量技術改進,成為當時一種性能優越的摩托車,這就是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
李老回憶說,為了盡快依照M-72型三輪摩托車原型仿造出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當時洪都機械廠專門成立了一個摩托車研製車間,代號為「50」,負責焊接、裝配、實驗和部分零部件的製造。技術人員都是從廠里不同崗位上臨時抽調來的鉗工、車工、焊工,生產設備就只有幾台普通的機床。
「包括我本人在內,絕大多數人對摩托車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搞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生產,我們採取的方法是邊學邊干。」李老告訴記者,1957年5月初,只有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樣車到達洪都機械廠,沒有任何的圖紙和相關資料。他們就想了個「笨」辦法,首先把這輛樣車的零部件一個個拆卸下來,對數百個零部件進行緊張的實物測繪,不到兩個月時間,蘇式M-72型三輪摩托車的圖紙就全部測繪完畢。到7月中旬,根據實物測圖紙制定了工藝規程和工藝裝備。李老說:「由於摩托車上有許多形狀奇怪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的加工製作需要特殊的工具,而當時我們只有幾台常規機床,因而,很多零部件的製作只有靠手工錘打。除了發動機外,幾百個關鍵零部件幾乎都是大家日夜奮戰用手工製作出來的,困難程度現在難以想像啊!」
據李老回憶,當年12月中旬,新中國第一輛仿蘇式M-72型的三輪摩托車在洪都機械廠組裝完畢,經過各項性能實驗,全部達到設計要求,並定名為長江750,這也是新中國第一輛軍用邊三輪摩托車。「長江750三輪摩托車生產出來後,不久便送展首屆民品展覽會,獲得重大民品試制獎!」李老激動地說。
越野賽跑車威震首屆全運會
「新中國第一輛越野性摩托車就是從長江750的改進上開始的。」李老告訴記者,當長江750三輪摩托車越野性能改進獲得成功後不久,他們就接到了一項來自航空工業部的緊急任務——定於1959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首屆運動會將開設摩托車越野比賽項目,必須在此之前趕造50輛長江750越野賽跑車交送北京。
接到長江750摩托車要參加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比賽的消息後,全廠上下人心振奮,備受鼓舞。經過反復地測試和試驗,為比賽項目趕制的50輛長江750摩托車的各項性能都達到最佳狀態。而且,為了更好地保證比賽過程中騎手的安全系數,這50輛長江750摩托車在結構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進。
「許許多多極其細微的地方我們的技術人員都反復進行思考和測試。可以說,當時把這批長江750比賽用摩托車交上去的時候,我們心裡是有把握的!」李老說。
1959年11月23日,由賀龍元帥主持的新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當時,一條來自北京的消息迅速在廠里傳開:長江750摩托車在比賽中的精彩表現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博得現場觀眾歡呼喝彩。這也是長江750摩托車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亮相,英姿颯爽的摩托車騎手和長江750摩托車旋即出現在各種圖冊和宣傳畫中,一起成為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群像記憶。由此,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的雄姿和名字——長江750迅速傳遍祖國大江南北。
「驚動」彭真
1957年底,在第一批長江750摩托車送交北京後不久,時任國家航空部副部長的劉鼎到廠里來視察摩托車生產工作。「劉副部長一見我的面就表情嚴肅地告訴我,長江750在北京闖禍了,把彭真都驚動了!」李老說,當時他著實緊張得好像心一下子快要跳到嗓門口了,能不緊張嗎?把彭真都驚動了,禍肯定是闖大了!
「接下來才知道是虛驚一場!」李老娓娓道來:劉鼎副部長原來是給他賣了關子。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在北京的長安街上,一輛長江750摩托車把一輛公交電車給撞壞後,摩托車的騎手情急之下,一踩油門就拐街繞巷開溜了!事情後來不知怎麼傳到彭真那裡。在一次接見航空部領導時,彭真高度贊揚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的性能,並打趣地對航空部副部長劉鼎說,洪都機械廠生產的長江750可了不得,撞壞了電車,一溜煙就跑得無影無蹤了!彭真的一席話逗得所有在場的人開懷大笑。
長江750的商標官司
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誕生在洪都機械廠,這已是國人熟知的事實。然而,在采訪中記者得知,長江750背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商標官司。
李學謙老人向記者詳述了此事。當蘇式M-72型摩托車在洪都機械廠第五車間初步試制不久後,第五車間便接到參與強5飛機研製的任務,於是M-72型摩托車的進一步研製轉到了廠里的技校進行。當技校第一批摩托車研製出來後,取名為「長江」牌,又根據其油箱容量為750毫升,故定名長江750。
「當時我們給長江750設計了商標圖案,而且第一批交送給總後勤部的所有長江750就已貼上了商標圖案,但那時大家對商標所有權的意識還很淡薄,沒有想到注冊長江750的商標。」李老說,正是由於長江750的商標沒有注冊,才有了後來的商標權之爭。「文革」後,洪都機械廠生產長江750摩托車的一部分技術人員中下放到了南昌航校,還有一部分下放到農村,後來航校就依靠這些摩托車生產的技術人員力量,開始生產摩托車,取名並注冊為贛江750。「其實,贛江750摩托車完全是長江750的技術,可以說就是長江750的原樣翻版。於是我們就不願意了,把『官司』打到了航空部。」李老告訴記者,後來,由航空工業部出面協調,750型摩托車的商標權仍然歸屬於長江750三輪摩托車。
曾擔任新中國國賓接待用車
在李學謙老人看來,長江750摩托車從1957年誕生到今天仍馳騁在大江南北,其品牌歷史中最為驕傲與自豪的莫過於曾擔任過新中國的國賓接待用車。
李老告訴記者,在新中國第一輛摩托車長江750研製出來之前,新中國在接待外賓的車隊中並沒有摩托車車隊。長江750誕生後,由於其良好的各項性能和較高的安全系數,很快就成為了國賓接待車隊中的成員。1960年上半年,一些外賓驚喜地發現,新中國的外賓接待車隊中增加了摩托車隊,而且摩托車還是新中國自己生產的。
從1964年起,長江750就被列為新中國部隊常規裝備,僅1964年到1966年的三年時間里,洪都機械廠就生產並交付部隊3789輛長江750三輪軍用摩托車,為新中國強大的國防建設作出了貢獻。1991年,洪都集團贊助的30輛洪都125摩托車被第十一屆亞運會指定為「亞運交通先導車」。此外,長江750摩托車廣泛應用於公安、工商、稅務、森林防火、交通監理等系統的工作用車,馳騁於祖國大江南北。
❻ 汽車配件品牌策劃是做什麼的
汽車配件品牌策劃包括五大內容:1、市場調查(含企業內部調查和消費者及競爭對手調查三個方面)2、品牌戰略規劃(品牌定位、品牌命名、品牌文化、品牌訴求、品牌核心價值、品牌故事、品牌延伸、品牌個性)3、品牌創意(LOGO設計、品牌包裝設計、海報、畫冊、DM平面設計、影視廣告創意拍攝)4、品牌營銷策劃(4P策略)5、整合營銷傳播(IMC)希望能夠幫到您!
❼ 別克這款車什麼時候創立的是哪個國家的品牌車子怎麼樣
這個品牌在1908年的時候就成立了,它的歷史還是挺悠久的。別克這個品牌是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一個子品牌,這個品牌定位在通用汽車旗下算是一個中檔的汽車品牌,雖然說相比於凱迪拉克要差一些,但是相比於旗下的雪佛蘭的一些車型,它的產品力還是要更好一些的。
但是別克其實還是有很大缺點的,比如說別克旗下的一些車型的變速箱,特別是那一台臭名昭著的6AT體變速箱,不管是在一些擁堵情況下還是在一些山路上,這台6AT變速箱的表現在同級別中都是比較糟糕的,它的換擋速度很慢,而且頓挫很明顯,在後期的耐用性上相比,和同級別車型也沒有任何的優勢。
❽ 急求一篇關於企業文化的小故事
「白沙」——品牌的企業文化內涵
在對香煙近乎詩意的描繪里,有一句尤其雋永:「鶴舞白沙,我心飛翔」。
也許有一天,香煙在地球上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意志和思想永遠向上飛翔——這就是白沙集團在樹立品牌的同時,也在刻意向人們展示的它的企業精神。這正如許多品牌研究的論者所指出的:品牌時代的到來,使「企業精神已經比品牌自身取得了更重要的地位,因為消費者所要依賴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產品,公司比產品本身更具體,傳達的信息更多。」
「白沙」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及其品牌內涵、品牌文化的廣為傳播,都與其倡導的品牌概念與品牌主題息息相關,那就是一個「飛」字。對「飛翔」的渴望,成為品牌的核心訴求,也成為企業的理想,「白沙」的生產和發展空間隨「飛翔」而拓展。
一、「白沙」確立以「飛」為主題的主打廣告畫面,洗凈鉛華,清麗優美,勾起人們的遐想。
「鶴舞白沙,我心飛翔」的品牌核心理念形成後,白沙集團開展了相應的整合傳播,在電視上,在平面廣告中,那飛向天穹的白鶴,在人們心裡留下深深的記憶,引起人們美妙的想像。一位先生這樣心述:蔚藍天空下,碧凈的湖水邊,青蔥草葦的古老白沙井旁,兩只美麗丹頂鶴翩然起舞,傲骨如仙一飛沖天,給人以閑雲野鶴的自在,又給人如仙如幻的情愫……
在傳播「我心飛翔」這個品牌的主題思想方面,白沙集團是不惜投入的。在大城市的繁華區域發布路牌燈箱廣告,還在央視媒體上輪番播放這一廣告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過參加與「飛」有關的主題活動,藉助重大事件詮釋品牌內涵:
——1999年12月11日下午2點,湖南張家界機場,匈牙利特技飛行員皮特·貝森葉駕駛「白沙」號飛機第一次成功地穿越天門洞。隨著央視現場直播的鏡頭,億萬電視觀眾看到了「白沙」的飛翔夢想。
——2000年10月白沙杯首屆金鷹藝術節,「白沙」形象代表——白鶴,與金鷹演繹了一場共赴理想的飛翔夢,媒體52小時的滾動播出,使數以億計的觀眾深深感受了「白沙」品牌的文化理念:「鶴舞白沙,我心飛翔」帶給人們的是自信、灑脫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白沙」立足社會、回報社會、向公眾奉獻精品的宗旨。
——2000年10月3日至6日,太湖世界特技飛行大賽,飛行員沖擊的目標是迄今人類駕駛飛機超越的最小空間:太湖橋洞。14架標有「白沙」字樣的飛機意氣風發地升華著「白沙」飛翔的理念,展示了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氣。
這些企業策劃和宣傳,被人們認為是成功的。其廣告效益主要體現在對企業形象的樹立上。那幾次飛行顯然都是有風險的,要求飛行員除有高超的飛行技巧外,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這正是對企業追求的一個很直觀的詮釋。
白沙集團以「飛」為主題的營銷策劃,評為2001年十大成功營銷案例。評委評價為:「白沙的品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及其品牌內涵、品牌文化的廣為傳播,都與其倡導的品牌概念與品牌主題息息相關,那就是一個『飛』字。」
二、樹立品牌的同時,樹立一個昂揚向上的精神理想。不屈不撓,是「白沙」的品牌精神,也是白沙集團不斷追求的企業精神。
可以說,「白沙」在樹立品牌的同時,在樹立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理想。
奧運申辦成功,由知名企業見證那一激動人心歷史瞬間的意義,無論對提升品牌知名度、企業形象,還是提升士氣,無疑都是意義非凡的。在中國申奧成功舉世矚目的關鍵時刻,「白沙」和「海爾」同時出現了!向全國人民祝賀申奧成功!盧平(白沙集團董事長、長沙卷煙廠廠長)描述:「那一刻,我們是真正與全國人民『心』連在一起的,或許以後人家再看見我們,馬上會想到那一庄嚴、光榮、振奮的歷史時刻,這種價值是很難估量的。」
「我心飛翔」傾訴的企業精神,與申奧成功的民族心氣,幾乎是完美的溝通。
誠然 「白沙」能和「海爾」站在一個平台上,也很值得關注。
「海爾」作為一個民族品牌的旗幟,早已經蜚聲世界,是中國最具感召力的品牌之一,並且代表著先進的產業方向。「白沙」和「海爾」的並肩出現,是對「白沙」品牌價值的一種肯定。據說中央電視台的標準是:一,申奧是中國人的大事,所以必須是民族品牌才有資格;二,該品牌的成長性必須要非常好,能與中國國力的迅速成長相匹配。
這顯然不是在選「標王」,不是誰出錢多就是誰的。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白沙」的實力和潛力,證明了這個品牌不僅知名,而且有很好的成長性,有相當的文化品位。這表明幾年來「白沙」在樹立品牌形象上的付出已經得以了社會的初步認可、信任和回報。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只有市場才是認證名牌的試金石,也只有消費者才是評判產品優劣的權威。為此,「白沙」極力推崇「共同的品牌」這個生產和營銷概念,進行了一系列「市場意味」十足的改革:
2001年以來,「白沙」實施BPR/ERP項目,以核心業務流程為主線,重組企業結構,實現由面向職能向面向流程的改變,使企業信息流、資金流、業務流三流合一,增強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其中,品牌、營銷、研發是一條流程主線——以品牌為中心,加強營銷與研發的聯動,整合相關配套資源,使得品牌這條流程寬道短距,為企業實現由做產品向做品牌轉變提供機制保障。
目前,「白沙」已擁有2萬多個產品專供點和零售網點組成的市場營銷網路。
2004年4月,隨盧平一同考察西北市場的廠公關部的同志寫下了這樣一段見聞:「最前線的營銷員們正在絞盡腦汁,想多創造一些業績。他們是這一路上令我們深深感動的風景。春節前,西北市場最後一批撤退的是長煙人,春節後,最早一批奔赴市場的仍然是他們。我們是在四月的春天到西北,依然可以感受到那裡的寒冷和風沙。可想而知,一年四季駐扎的他們要怎樣地忍受;可想而知,以市場為家的他們,那份拒絕思念、承受寂寞的堅強。」
不屈不撓,應是一個品牌最珍貴的生命品質,也是白沙集團不斷追求的企業精神。
三、品牌代表了企業團隊的精神,是企業文化的符號。「白沙」的團隊精神是:有質量的熱誠。
「有質量的真誠」,是白沙集團所倡導的一種「信任機制」,給人以信心和親和力。
關於飛翔,白沙人有系統的說法,即3A HOT是飛翔的條件,FIYHIGHER(越飛越高)是飛翔的狀態,BESHINY(陽光燦爛)是飛翔的方向。
將3A HOT概念演繹開來,就是企業人文精神的全面培養和提升。
對於3A HOT,最簡潔闡述是:要實現飛翔之夢,我們必需具備三個A級能力——學習能力、凝聚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有一顆熱誠的心,熱愛祖國,關愛他人,追求自信、從容、生生不息、越飛越高的生命狀態,共同飛向陽光燦爛的金世紀。
有人這樣評價:3A HOT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一種全新的溝通文化,這種思維方式提供的框架與廣闊的空間,可以將各個層次包括經銷商、合作夥伴的人財物組合起來,有效地配置資源,能夠統一思想,凝聚內外力量,減少沖突,降低成本,提高整體作戰能力。
「沒有動力,就不能飛。」這是企業進行的一次管理溝通活動的主題。事實上,是一貫倡導從新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人文關懷的長煙新領導班子向員工發出的鮮明的信號:以3A HOT為核心思想,在全新的歷史起點上,探索使長煙越飛越高的動力機制。在近幾年的實踐里,白沙集團顯然在充分發掘這種效應:
市場方面,運作「20:80原則」:企業80%的贏利來自於20%的重復購買。而其運作的「服務營銷體系」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而且培養出了一批成熟的經銷人員。
科技方面,尋求聯系市場的理性與感性的最佳結合。他們將人文關懷充分體現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上,同時又整合資源,將一切不合理成本早早控制在設計階段。
人文方面,企業內部以三個「A」級的能力搭建動力平台,營造上下同欲、休戚與共的人文環境。企業對外則形成整體出擊的力量,不斷打出精彩的文化牌。
四、「飛翔」的理念轉化成全體員工的精神意志,最普通的員工也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如果說白沙集團將品牌的創造放在首位,那麼,他們首先是樹人的品牌。「先造就人,再造就產品,不斷努力創建員工成才的機制環境。」企業先後運作了品牌經理制、職業經理人制,為員工成才搭建更多的舞台,員工培訓成為企業不惜本錢的重點工作。
要營造一個什麼樣的企業組織文化氛圍?他們認為:開放式的、學習型的企業組織文化氛圍,對於迅速激發員工創造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寬松和相互鼓勵的氛圍中,人們的創造性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相反,在壓抑和相互排擠的環境中,人們的創造性思維通道就會阻塞。
一切都是為讓「飛翔」的理念轉化為全體員工的精神意志,形成白沙集團即使是最普通的員工也具有的對社會、對消費者、對經銷商以及對企業自身的強烈的責任意識。
在「白沙」新的高配方產品推出的總結會上,科研中心的職工平實地敘述了配方師老驥伏櫪的故事;敘述了科研配方組成員一個月加班82小時背後的點點滴滴;五車間職工講述了一次又一次地試生產,生產中不斷集約熱忱、智慧和力量,終於使煙絲經歷18道工序才進入卷包車間的過程。……對此,廠報記者有一段精彩的述評,表達出「白沙」品牌傳達給消費者人文關懷背後那樣一種責任和熱忱:「在鑄造精品的時候,我們也鑄造著自己,那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那通力合作的主人翁積極性,那博採眾長的創新精神,那追求至尊品質的人文精神,那宏大或細微的一個又一個場景,我們努力追尋著,因為,我們知道,精品來自人品」。3A HOT及企業刻意營造的創業氛圍,為「白沙」築起了飛翔的堅實平台——一個強勢品牌的背後,有著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力量的支撐。
❾ 剎車片哪個品牌好
廠家側重不同,市場定位也不一樣。你自己的需求也不一樣,不好回答,大概說一下吧
高端要性能買復合陶瓷配方的美國雷貝斯托,石墨配方的耐磨士,中端要便宜就買半金屬低金屬NAO配方的博世、菲羅多、TRW,低端要特別便宜就買國產半金屬信義。國產什麼卡卡鉑,佐佐木,金麒麟這些牌子的普通陶瓷配方的不推薦因為摩擦系數太低太硬傷盤國外根本就沒有,國內基本也快完被淘汰了,價格卻並不便宜。
總的來說國外品牌一分價錢一分貨吧,從摩擦材料,到背板固定技術,再到消音片工藝,技術差異挺大,價格差異也比較大,市場定位基本和成本和技術是成正比的。國產的品牌愛炒陶瓷概念,一般糊弄小白車主,我當年就被忽悠過一套片廢一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