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心得体会
Ⅰ 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的缺点和真实用车感受吗
我开了3年比亚迪,又开了1年特斯拉,新能源车有3大缺点,奉劝想买的人要三思,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其中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和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重要的一步。
新能源车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孕育而生,造车新势力出现在了大众视野,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从PPT造成到实际交付的元年。
如今3年过年了,你们还能记住多少造车新势力的车标,其中又有几家新能源车活了下来?
我们现在能在路上看见的造车新势力车,可能只有小鹏、蔚来、理想ONE、威马,这些新能源车活了下来,一方面是它们的车型足够优秀,另一方面它们本质上还是资本的产物。
说得通俗易懂一点,新能源车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它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有自身的不可避免的缺点,还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仅靠卖车还养不活自己。
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除了关注新能源在实际使用中的缺点,还要明白买新能源车到底是买造成新势力的车,还是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
我自己开了3年的唐DM,还开了1年的特斯拉,前一段时间试驾了小鹏P7和蔚来ES8,对新能源车有较深的感受,接下来将具体介绍我在使用新能源车过程中发现的缺点和实际的用车感受,以及买新能源车是否要注重品牌?
缺点一,担心电池安全刚买新能源车时,我最担心的是电池衰减和更换电池昂贵,后来开习惯以后,这类问题慢慢就淡忘了,后来随着大家对新能源车电池自燃问题的关注,我自己也开始担心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一度都有些魔怔了。
我担心的第一个安全问题,发生交通事故时,电池可能遭受挤压变形发生短路自燃。
我们以新能源车使用最多的三元锂电池为例,这种电池能量密度非常大,一旦在交通事故中遭受外力挤压破坏,就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剧烈燃烧,一旦电池出现短路燃烧,基本上几分钟就可能烧毁一辆车,几乎没有救下来的可能性。
车子烧毁我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出现变形,人一旦被困车中,这时要是出现电池自燃问题,这样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我担心的第二个问题,充电时发生自燃,危及其它车辆或造成不可承受的财产损失。
新能源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就非常担心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如果仅是自己的车烧了最多自认倒霉,但要是危及周围车辆,那么事情就大了。
其中最让我担心的还是在地下停车场充电,如果在这个半封闭的环境中出现自燃,那么危及的车辆将更多,造成的财产损失将更大,甚至会危及人生安全。
这两个关于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也许是我太过于杞人忧天了,很多人可能会说燃油车也会同样的问题,是的,没错!但是燃油车出现自燃,只要发现及时,是可以被扑灭的,而新能源车发生自燃很难扑灭!
好在我所担心的问题都没有发生,而且现在的车企也非常注重电池安全,比亚迪推出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广汽埃安推出了三元锂“弹夹电池”。
虽然刀片电池和弹夹电池并不是动力电池的一次发明创造,但是这两种新的电池安全解决方案,成功的降低了电池在发生挤压受损短路出现自燃的概率。
这两种电池安全解决方案都成功的完成了电池穿刺实验,在这种极端的测试中,两款电池虽然都出现了短路冒烟现象,但是都没有出现明火,这就大大的增加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让准备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更加的放心。
对于还没有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我认为在购买新能源车时,最应该关注的是安全问题,所以搭载刀片电池和弹夹电池的新能源车更值得考虑。
缺点二,充电难,耗时耗力关于充电难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前几批新能源车主经常遇到的问题,现在随着充电桩的普及,想要充电已经没有那么困难了,但是这个还要看具体城市。
深圳和太原的充电桩就非常普及,我所在的芜湖市充电桩普及率就稍微差点,我一开始就经常出现满城找充电桩的情况,好在芜湖市不大,对我造成的影响有限,但是也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
如果想要购买新能源车,首先就一定要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充电桩做一个简单的调查。
可以查看小区和公司3公里范围内的充电桩数量,至少能够保证在每个时间段都能够随到随充,如果无法做到这样,那么就证明充电桩数量是不够的,对你之后用车会造成影响。
其次是自己所在小区是否能够安装充电桩
我之前住在老小区,连个固定车位都没有,所以更不可能安装私人充电桩,而且当时我开的还是二代唐DM,充满电要6个小时,这就更加造成了我充电不方便。
如果自己所在小区无法安装充电桩,自己所在的城市充电桩又不是很普及,那么我建议你暂时别买纯电车,可以考虑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对充电桩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
缺点三,无法避免的里程焦虑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650公里,甚至有的车宣布续航1000公里,我们不应该再把里程焦虑作为新能源车的缺点来说了。
其实这句话很好反驳,我们看看这些长续航新能源车的售价就知道了,最少23万以上,有的还在35万左右,这些车根本就不在大众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内,大多数人购买的还是在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这些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在300公里左右。
300公里的巡航能够干什么?跨市还可以,跨省就难了点,所以正在担心续航里程的还是这些1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这些车稍微出趟远门,首先查询的就是沿路的充电桩位置,其次祈祷自己不要排队,只有成功到达目的地才能长舒一口气。
想要购新能源车的朋友注意了,如果你预算有限,无法购买长续航的纯电车,那么奉劝你三思,即使你一年也不出一趟远门,但是长续航能力不能没有!
如果你还是想买新能源车,我建议你考虑一下秦PLUS DM-i,这款车13万左右,满电满油续航800公里以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我建议买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首先我对造车新势力的车是非常欣赏的,它们的造型设计、内饰做工、智能配置都是顶尖水平,可以说新能源车在国内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小米、创维、360等 汽车 都宣布跨界造车。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随着传统车企向新能源车转型,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够留下来的车企目前未知,但是可以确定造车新势力的未来生存压力很大。
我们不知道哪些造车新势力可以一直生存下去,所以购买它们的车就有了一定的隐患,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更换电池!
电池是昂贵的,一款50kwh的动力电池,市场价在6万左右,如果车主自行更换,那么将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好在一些车企承诺电池终身质保,还有一些车企承诺对三电系统8年或12万公里质保。
我们先不讨论电池质保需要什么条件,就讨论一条,我们的新能源车可以开8年,那你的车企可以运营8年吗?
这就是我建议大家购买传统车企新能源车的最主要原因,这些传统车企有燃油车作为销量保障,还有实体厂房、有技术积累、有财力支撑, 它们的生存能力是优于造车新势力的,我们买它们的车,至少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车还在,车企没了。
新能源车的用车感受燃油车有好的体验也有不好的体验,动力强,油耗就高,动力弱,起步就顿挫,新能源车肯定也有好的体验和不好的体验。
好的体验有:起步快,动力足,超车行云流水,有不错的操控感,并且用车成本低,保养便宜,有着好看的造型和不错的回头率。
不好的体验:首先总是在充电的路上和考虑是不是要充电了,其次是乘客的乘坐体验不好,容易出现晕车现象,最后是保值率低,二手车难卖。
对于这些不好的体验,我还是能在接受的范围内,买来新车又不是当二手车卖的;平时不出远门,所以里程焦虑慢慢减轻了;只是乘客容易晕车的现象,目前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式。
写在最后虽然新能源车是未来的趋势,但还是有一些缺点存在着,对于想买新能源车的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再做决定,如果盲目追赶潮流,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那么就容易因为一时冲动而感到后悔和自责。
我很喜欢新能源车,但是还是想要奉劝一下人在购买之前要三思,毕竟车是奢侈品,更是消费品,只有自身真的需要,才是最适合购买的。
电车确实像数码产品一样,一年甚至半年就会有明显的更新换代,所以永远是买新不买旧。个人认为电车真正的"优势"是与政策限制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京这样严格摇号、限行的地方,电车指标意味着你能尽快拥有车辆,获得一定的补贴并且节省购置税。
现在10-20万的电车普遍是500+的续航里程,北方冬季大概350-400,日常使用甚至非高峰假期出行没什么问题。今年新出的电车20-40万价位里程普遍1000+,出行压力更小。
但是既然你问缺点,说明还没做好准备接受电车,或者说没有迫切性——那么如果可以选油车,不妨想买了用着,传统的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通用性,就像上面说的,主流的经济型新能源车也要10-20价位,主流的燃油车一般在10万以下就有很多选择,10-20可以选中档以上的进口车了。而且电车虽然故障率低,但是配件维保通用性不高,基本上正经的毛病都得厂家4S店修理。
总之,结合国家政策和全球趋势,电车代表未来,如果3年以后买车,差不多直接电车或者其他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吧。如果现在买,不妨买个性价比高的油车,开个3-5年
可以随心所欲的开,又不能随心所欲的开!
车马上就三年了说下感受。
350的续航,冬天200出头,其他300+,家里有桩。
北京用车,确实很省钱,无论是电费还是保养。而且车也好开,不限行,不用费脑子记尾号轮换。
600+长途开过两次,300+长途开过四五次,长途用时要比油车费时。
但是这是三年前的车,现在再买续航应该普遍500+了。500的续航,高速冬天怎么也能开到300+,这样无论是长短途,都没问题。即使一辆车也可以满足多用途用车。
建议买续航600+以上的车,按电量买,80度以上的。用起来绝对值!
荣威,3年,跑了1万多,续航由420变成402啦,车也有点儿松的感觉,其他都好。都是自己家里充电,没用过快充。北京的冬天,续航到过380。
混动没开过,不评论。纯电不是限购城市,不是有钱买着玩最好别买。起速是快,可是需要地板电起速?绝大部分时间和汽油车没啥区别,是安静一些,又不睡觉,有点噪音有啥?好处就是使用成本低不限行,但是车价高啊,日常用是真的焦虑。
如果常出远门建议插混,如果生活圈不出省,纯电足以了。有充电桩和没充电桩是一天一地两种体验。另说开过电车是不会换回纯油车了。
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话,建议插混。
1/电车的加速能力。
2/堵车时的发动机不转零油耗。
3/停车的时候可以吹空调而发动机不转。
最近恒大许老板撒钱,我车充满电只需要15块钱,相当于上下班40公里只需要
一块不到,就问你香不香[捂脸]
Ⅱ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能源,幸好我选择了朗逸纯电!谈谈感受
电机看上去比较复杂,但是看着线路密封的比较严实
新能源是未来汽车的趋势,不论是行驶消耗还是驾驶体验,新能源汽车都不会让人失望的!
Ⅲ 开了3年以上新能源车的人,能说一下新能源车真实用车感受吗
现在我们能在道路上看到的造车新势力车,很有可能仅有小鹏、蔚来、理想化ONE、威马,这种新能源汽车活了出来,一方面是他们的车系足够出色,另一方面他们本质上或是资产的物质。说得浅显易懂一点,新能源汽车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可是它在现阶段这个阶段,或是有本身的不可避免的缺陷,都还没彻底获得顾客的肯定,只靠卖二手车还养不活自己。在这里就出现2个很关键的难题,大家不仅关心新能源技术在具体应用里的缺陷,还需要搞清楚买新能源车到底是买导致新力量车子,或是买传统式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型。
但是事实上,却出现许多的难题,任何一个小零件出现问题都是会危害车辆的正常启动。之后,伴随着使用时间越长,他就发觉车辆的续航力还会继续由于不一样的状况发生转变。例如在温度小于10°的情况下,续航力便会降低,特别是到寒冷的冬季,车辆续航力便会降低30%之上,这一点实在是没法让人接纳。当车辆速率开的快一点的时,车辆的用电量耗损还会迅速,里程数便会降低。
Ⅳ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有什么感想,感受和感悟,不少于100字
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1881年,第一辆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汽车出现
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年,欧美出售的4200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启动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再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20世纪初的燃油车)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此时欧洲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这一阶段由于电池技术发展滞后,没有重大的突破,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
Ⅳ 《新能源》的心得怎么写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就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了。四五十年。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短促;试想一下,对于今于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到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如果地球上已经没有原油和天然气可用,我们能不为此感到惊愕吗?所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上述三种传统能源,迅速地逐年降低它们的消耗量,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有所发展,但是核电站的最大使用期只有25-30年,核电站的建造、拆除和安全防护费用也相对不低,过多地建设核电站是否明智可取,还有待今后实践和历史来检验。那么,人类将向何处寻找新能源呢?先进国家的能源专家认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在今后将肯定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
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建筑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和其它动力装置,等等,这些都属于太阳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太阳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则是太空发电。在距地面三万多公里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每天24小时均可发电,而且效率高达地面的10倍。太空电能可以通知过对人体无害的微波向地面输送。
风能风能利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这种丰富的无污染能源正重放异彩。据估计,二三十年内,风力发电量将要占欧共体电占全国总电力的30%左右。
地热能目前世界上已有近二百座地热发电站投入了运行,装机容量数百万千瓦。研究表明,地热能的蕴藏量相当于地球煤炭储量热能的1.7亿倍,可供人类消耗几百亿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后将优先利用开发。
波浪能主要的开发形式是海洋潮汐发电。80年代中期挪威成功地建成一座小型潮汐发电站,让涨潮的海小冲进有一定高度的贮水池,池水下溢即可发电。已经在设计的单座潮汐电站,其它发电量可供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
氢能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就可经提取出无穷无尽的氢。氢运输方便,用作燃料不会污染环境,重量又轻,优点很多。前苏联试用氢为“图-155”型飞机的燃料已经初步得成功,各国正积极试验用氢作为汽车的燃料。氢无疑也是人类未来要优先利用的能源之一。 到时候,我哥可以摆脱资源匮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制约,空气会更加清新,天空会更蓝,由于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利润会更加丰厚,我们能够买到更多的质优价廉的商品,总之:明天会更加美好。
Ⅵ 晒一下爱车北汽新能源EU5浅谈一下用车感受和心得体会!
有了孩子之后,在老婆的教唆之下,终于下定决心想买辆代步车,之所以选择这款北汽的R500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而一方面的原因在弟弟的建议下,买这款新能源不限号,有了这个打算后,就和老婆去4S店看了样车,确实车子外型方面,还是让我们挺心动的,价格方面也在我们小两口的预期之内!试驾后总体方面比较满意,回家以后与家人商量了一番后,便把它娶回了家!
最后来总结一下我的用车感受吧,之前一直犹犹豫豫不肯买车,若不是在媳妇的再三要求下,横下决心才抱得美人归,起初我也觉是对车没兴趣这么一个人,但是拥有了爱车之后,还是挺满足心里的小虚荣心的,也变得爱与朋友讨论一些车方面的话题了,在QQ交流群里与来自天南海北的车友们一起谈论用车感受和经验!咳咳话题扯的有点远,现在步入正题,总体来说我对R500还是很满意的,作为家庭的第一辆代步车,我最为看重的是省钱,慢充的话算下来一公里才5分钱,比我们坐公交车还划算,并且新能源车还不限号,厂家还给出了电池8年,十五万公里质保,动力方面城区开以经足够了,市里您想开快,警察叔叔也不允许啊,道路上左一个限速右一个限速的!慢点开也是没毛病。准备让媳妇春节放假期间也考个驾照以后她也能在我出差后接送孩子上学了!选择北汽新能源这款车我个人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老婆也满意!大家可别笑话我是个妻管严,这是爱!你懂的。
Ⅶ 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你作何感想
我自己买了一辆,开着不错,我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想要加入这个行业。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一个趋势,现在有许多大型车企纷纷给出了停止生产燃油汽车的时间。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急需解决,汽车作为现代人常用的代步工具就必须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很多互联网企业也投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相信不久的将来,燃油汽车会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
Ⅷ 新能源汽车使用感受怎么样用电方便吗
电动汽车在国家的鼓励和发展下,车辆车型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对于买车而言也是多了一种选择,随着用车场景不断的深入,入手一辆纯电动汽车,实际使用会感受如何?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主要从用车的成本,驾驶性能,续航充电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三个方面续航和充电,续航和充电作为用车最为关键的一环,关乎着用车体验,车辆能够跑多远等,随着续航里程提高和充电技术的提高,基本上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充满,而续航上面能够满足日常的出行需求,但唯一不足点就是在冬季的时候,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续航会受到一定的衰减,但影响不大。总的来说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虽然在使用的时候会有些许的缺点,但从整体的表现上面去看用车感受按照100分打分,可以给80分到九十分左右。
Ⅸ 充分体验过新能源汽车以后,再开主流燃油车会有怎样的感受
在充分体验过新能源汽车之后,再开燃油车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顿挫感非常的严重,电力驱动的新能源在加速方面非常顺畅,丝毫感觉不到顿挫。开过新能源车再开燃油车,顿挫感非常强。另外,噪音很大,新能源车除了电机和轮胎的声音没有其他的噪音,而燃油车的发动机和胎噪确实是非常严重的,再有就是开完新能源再开燃油车感觉非常费钱,这也是新能源车最大的优势。
开完新能源再开燃油车,首先会感觉到顿挫感严重。由于燃油车是靠油门和变速箱来控制速度的,所以在加速的时候顿挫感非常的明显,而新能源车在加速的时候更加的顺畅,加速也非常的快,这种感觉是非常明显的;其次,噪音太大。由于新能源车考点驱动,电机运行的声音远远小于燃油发动机,所以说在开新能源车的时候,几乎听不到噪音,但是在开燃油车的时候,发动机转动的声音和轮胎的胎噪确实让人感觉非常的难以忍受;最后,开车费用较高。新能源车现在充电也是非常方便的,而且用车成本也低,开完新能源车再开燃油车,每当加油的时候就一个感觉“贵”。这也是很多车主选择新能源的一个原因。
三、用车费钱。
现在的油价不断的上涨,开过新能源车再开燃油车,在加油的时候就会一个感觉那就是燃油车是真的“费钱”。
Ⅹ 作为汽车行业未来的从业者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何感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