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1. 无线充电技术会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目前,无线充电除去在手机中的应用,在其它行业领域也逐渐增多,最典型的当属电动车。汽车消耗的汽油,不仅是不可再生能源,还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较大污染,对环境影响恶劣。电动车的出现是一种转机,电力驱动下污染排放几乎为零,虽然发电厂也对环境产生影响,但比起无处不在的尾气要好得多。
目前电动车主要依靠固定位置的充电桩进行续航充能,但无线充电是它们的发展大方向。如果无线充电能实现功率、速度上的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应该是种比较完美的充电方式。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不会有触电危险,不过这种应用技术还需要时间发展,普通人短时间内难以享受到这种服务。
2. 中国准备引入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与美国企业共同制作标准
中国准备引入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与美国企业共同制作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批准并发布了一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国家标准,
该标准将基于由马萨诸塞州无线电力传输专家WiTricity共同开发,并获得专利的磁共振技术。无线充电技术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为攻克的难题之一,缺乏标准化始终是无线充电普及的主要障碍。
但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将最终为的解决方案即将浮出水面。
所有电动汽车都将引入该通用解决方案,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
在过去的四年中,WiTricity通过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CEPRI),中国汽车技术与研究中心(CATARC)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的合作,积极参与了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化过程。
WiTricity拥有1400多项已发布和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已宣布20项中国专利是实施国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标准”。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商及其一级供应商依靠国标委员会来定义在中国部署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现在,已批准的标准是只是在公共有线充电基础设施中,发挥了推动力,无线领域基本为0。
WiTricity与国标委员会在几个重大技术问题上密切合作,包括努力使中国标准与将于2020年和2021年发布的其他国际标准(SAE J2954,ISO 19363,IEC 61980)保持一致。
新标准在GB / T 38775文件的四个部分中进行了描述:
GB / T 38775.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 / T 38775.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2部分:车载充电器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
GB / T 38775.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
GB / T 38775.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4部分:电磁环境限值和测试方法
在过去的几年中,WiTricity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合作。
获得WiTricity技术许可的公司包括:
浙江VIE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VIE)
安捷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安捷)
VIE已经为OEM提供了无线充电系统的试生产设施,而安捷无线则与Xpeng Motors展示了无线充电功能。
我们现在想知道,WiTricity的技术是否不会使该公司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这可能会影响此类系统的价格。
当然,另一个问题是,效率。
因为间隔空气传输的功率,通常会额外的损失的至少百分之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什么技术,什么和什么之间进行能量传输后,转化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定律中的互感。也类似于变压器,从初级线圈输入,然后在次级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主要是靠电与电之间的能量传输,将电转换成磁,再感应出电。
无线充电简单来说就是在不通过实体电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电磁场或电磁波等方式来为用电设备进行充电。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
(3)halo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扩展阅读: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优势:
安全性,这是无线充电的一大优势。目前的高电压的充电桩摆放在外面并不安全,尤其是在露天一些雨天等恶劣天气环境中,拥有极大地安全隐患。另外如果遇到恶意破坏的情况下,充电桩也非常容易引发危险。而无线充电桩埋在地下,可以很好地适应恶劣天气以及避免恶意破坏。
可靠性高。在车长期的使用中,车裸露的充电部分会因为杂物造成充电效率的下降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而无线充电则只需要将无线充电模块置入汽车即可,很容易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普及和流行还需假以时日,而且必须跨过几个关键的坎首先,无线充电的元器件比有线充电桩要多出电磁感应相关的部件。整体成本比有线充电桩高很多,甚至是几倍。
4. 纯电动车能用上无线充电技术吗
提到无线充电技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智能手机上的无线充电功能。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线充电技术也被视为未来的充电方式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反倒是在手机、鼠标、牙刷等消费领域火了一把。而这项看上去很“黑科技”,又十分便捷的无线充电技术,为什么至今没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呢?
无线充电设备的高成本也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因为安装无线充电设备除了需要挖地、埋暗线,还要算上造价不菲的无线充电设备。据悉,一套无线充电设备的造价是普通立体慢充桩的5-6倍。如果日后埋在地下的发射器出了问题,后期维护也非常麻烦,维护成本也更高昂。至于动态无线充电,建设一条铺满无线充电设备的道路的成本更是难以想象的。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在部分高端的插电混动车型上是合适的,即便充电效率低,也不会影响正常的驾驶需求。但对于续航长、电池容量大的纯电动车型而言,现阶段无线充电确实没什么存在感,毕竟传统的有线快充不是更“香”吗。当然,也许有一天,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突破性地提升充电效率和速度,甚至解决用户的充电痛点,那么到时无线充电技术才有可能真正普及开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汽车无线充电的原理详解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
当开始充电时,电力发射器PTx通过其线圈产生交变电流,从而根据法拉第定律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又由电力接收器PRx内的线圈拾取并由功率转换器转换回可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流。
磁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穿过任何非金属非铁质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木材和空气。换句话说,电力发射器PTx和电力接收器PRx之间不需要电线和连接器,从而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
(5)halo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扩展阅读:
应用
沃尔沃在其经典车型C30上加装一个无线感应充电装置,让司机给汽车补充能量时只需要将车开到固定位置,而不接触充电电缆。
该装置由电池、充电感应器、交直流转换器和控制系统组成,以地面充电板作为媒介给电池“喂食”交流电,大约2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如果用家用的照明电,则一般要6-8小时才可以充满。
6.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类型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基本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的研究聚焦在感应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和充电站领域;磁场共振的研究聚焦在无线电源、共振频率、感应系数、天线和发射器领域。
中兴、宝马、奔驰等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采用磁场共振式技术原理。
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智能电网进行无线充电控制,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管理权限上交,由智能电网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控制。此种方法可以协调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在智能电网管控中通过对电动汽车行驶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及电力负荷情况来进行智能的充电及电力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网运行效果良好,电力使用情况在电网负荷的范围内。
7. 无线充电用晶振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还需要考虑哪些
晶振的作用是给单片机一个时钟频率,如果设计中不需要频率信号,自然就不用晶振
8. 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成果
无线充电对手机、电脑、相机等电子产品而言,只是个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对电动车产业,却有可能是启动整个市场的关键。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没有外露的连接器,彻底避免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采用无线充电,可以将电源和变压器隐蔽在地下,让汽车在停车处或街边特殊的充电点充电。
众多电动车厂商都在积极探索这项技术商用的可能。比亚迪早在 2005 年 12 月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他们今年七月卖给犹他大学一辆 40 英尺的纯电动巴士,这款巴士装配着最新的 WAVE 无线充电垫。这是一位在犹他州州立大学能源动力学实验室的领导者研究出来的。司机将巴士停在充电垫上,经历数分钟的等待就能充满电。德国、日本等国也十分积极。在德国慕尼黑,早就开始进行家用无线充电的测试。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在研究能够透过 20 厘米厚的混凝土砖块将电力传输给汽车的道路充电装置。研究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的两家公司 witricity 和富尔顿科技(Fulton Technologies)都赢得了不少主流电动厂商合作伙伴。
witricity 公司研发了能够隔空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器。那是个放置在车库地上的半米宽的板子—从上面开过去,汽车就开始充电了。
Witricity 与许多公司一起合作,把这项技术推向市场。许多汽车制造商对他们的技术感兴趣,如奥迪、丰田等。它与 Toyota 签订了价值数百万的合同来开发靠电池供电的汽车充电器,并宣布与台湾的电子产品制造商联发科技(Mediatek)合作来开发为可移动设备充电的产品。
另一家新创公司富尔顿科技公司的技术可以穿透几厘米厚的大理石或车库地板给电动车无线充电。
这些技术都比现在已有的感应充电更实用—现在已有的技术能够让你在自家车库为汽车无线充电,但你必须刚好停在特定的位置上,与充电线圈校准。
富尔顿已经被美国芯片设计公司高通收购。从今年初开始,高通联合法国雷诺及英国德尔塔汽车公司在伦敦东区科技城进行了街头无线充电的商用测试。高通设想在购物中心的停车场和公共道路停车点建设无线充电设施,采用半动态充电,比如在交通警示灯处、十字路口、计程车停靠点和公交车站都可以设立充电点,每次充电没必要充满,保持 40%-80% 的电量即可。伦敦政府正在考虑建造覆盖整个城市的建造网络。
目前,阻碍无线感应式充电技术大规模运用的瓶颈主要是对于辐射的担忧,因为无线充电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当人或动物位于电动车和充电装置之间时,有可能带来电磁伤害。所以确保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一个关节点,在这方面,各家公司还需要大量的测试和改进相关技术。
9.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详细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磁感应式
电磁感应——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什么,详细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磁场共振
原理——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10. 无线充电技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相比较于国外众多厂商参与的盛况,国内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的机构并不多,其中以中兴、比亚迪、重庆大学等为代表。其中中兴于2013年就开始研发无线充电技术,2014年推出了成熟具体的产品和方案。目前中兴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正式投入使用。不同于中兴的广为人知,比亚迪据说在2005年就申请了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的专利,并在2014年卖给犹他大学的一辆纯电动巴士上配备了WAVE无线充电垫。至于科研机构的代表重庆大学,据说在2002年开始研究给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充电传输装置”。
目前在国内,虽然无线充电技术没有国外成熟,但也已经开始在部分城市、地方投入运营使用,据了解北京已经在研究推广无线充电微循环公交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亦庄或是京郊区县已经有电动出租车的示范区域,开始进行无线充电的示范运行。
无线供电入选厦门市第八批“双百计划”,这也是无线充电高新技术项目首次进入福建和厦门,标志着无线供电产业已成为厦门高新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2015年一季度达2.7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使得市场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大,解决充电难题已经刻不容缓。虽然已有车企和充电公司投入兴建充电桩,但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程度。而且相比较于充电桩,无线充电的建设成本更低,据了解中兴的一套无线充电设施建设下来成本大概2万元左右,并且还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面前,无线充电此时不分一杯羹还待何时?也许步入商业化还需要时间,但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此时切入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