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车企新能源汽车
A. 国内外主要新能源汽车的厂家有哪些
你好,国内获得新能源汽车牌照的车企有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陆地方舟等等十四家。
B. 听说比亚迪与外国一家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是真的吗
“世界上最年轻的汽车公司”比亚迪,与“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就电动车及零部件合作订立谅解备忘录,并计划联合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品牌电动车。
此次联姻,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是搭上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高速路”。也有专家表示,未来的中国汽车品牌应该诞生在环保和新能源等研发领域有突出业绩的企业,如果还是传统汽车工业企业,即使是国际大品牌,也会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或危机。因此,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品牌联姻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3月1日,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下称“戴姆勒”)宣布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二者拟在电动车以及零部件领域深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成立合资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合作是各取所需,比亚迪借势奔驰的品牌效应,在扩展国内市场以及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上形成更大的优势;奔驰则是借助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未来市场。
吸引全球汽车“大佬”的目光
3月12日,比亚迪公布了2009年度上市公司年报,2009年汽车业务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142.79%,达到209.91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53.18%。同时该公告称,比亚迪继续保持了充电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比亚迪的业绩不只获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也正在吸引“大众”、“奔驰”等全球汽车业“大佬”的目光。
比亚迪公关部经理徐安昨日表示,戴姆勒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良好前景,而更重要的是戴姆勒看中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先进技术,希望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提升自身在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水平。
比亚迪此次与戴姆勒奔驰合作,正好借势全球第二大豪华车品牌,为出征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铺路。华景咨询董事长、实战派战略管理专家佟景国指出,在出征欧美市场之前,选择戴姆勒这样的合作伙伴是非常合适的。当然,戴姆勒之所以愿意与比亚迪合作,也说明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是过硬的。
对于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和奔驰展位相邻而设,佟景国认为这是品牌间互相借势。他指出,促成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的根本原因有三点:首先,从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厂商来讲,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的储备上占有很高地位,比如它在新能源汽车人才的数量上是世界第一的,这个规模上的优势可以支撑它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冲击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次,汽车业产品与品牌的相关性太强,仅有优秀的技术体系是不够的。与奔驰合作可以借助它的品牌优势,借助它的生产资源进入欧洲市场。再者,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讲,奔驰在新的汽车时代已经产生“空壳化”了,戴姆勒也需要借助比亚迪这样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来给自己的汽车抓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合作或将延伸到新能源工程车
去年上半年,比亚迪也曾与另一家汽车巨头“德国大众”签署过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表示双方将在电动汽车及车用电池领域展开合作,但一年来,双方的合作并没有看到多少实质性进展。
佟景国认为,这次合作肯定要比和大众的合作好一点。比亚迪和大众的合作注定是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的,因为大众从历史上就不是一个汽车生产厂家,它是一个汽车生产企业的联合体。这家公司相当于我国早年的汽车工业联合会——汽车工业总公司,只是起一个产能协调的作用,下面的生产厂商是各自为战的。而奔驰则是一家完整的汽车生产企业,所以合作会有更多实质性结果。
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包括两大体系,一部分是整车生产体系,另一部分是渠道销售配送体系。戴姆勒可供比亚迪学习的地方主要在渠道。
佟景国指出,既然“二者拟在电动车以及零部件领域深入合作”,实际上,奔驰轿车在戴姆勒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很低的,戴姆勒的优势主要是工程车,因为工程用车的耗能更大,因此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也可能延伸到新能源工程用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当然目前只是对它们未来战略合作的一个猜测。”如果比亚迪真有这方面的战略考虑,此次合作对于比亚迪未来的新能源工程车在欧洲市场的开拓和发展都是有利的。
事实上,徐安也表示,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作已经运作了比较长的时间,这期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经去戴姆勒汽车生产总部参观,戴姆勒总裁也曾经来比亚迪参观。
徐安表示,比亚迪将与戴姆勒此次合作将设立一家新技术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和开发新电动车、电力传动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相关零部件。未来新的合资公司将成为高端电动车的生产者。
然而,关于此次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网络调查显示只有45%的调查对象比较看好。有关并购问题专家也认为,比亚迪与戴姆勒未来的合资企业当中,双方在企业管理、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还将面临一个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题,但因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未来合作成效究竟会如何还很难说。
佟景国认为,做新能源汽车的思维不同于传统车,“光是拿出好车来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如何让老百姓用上”。佟景国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难点不在于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也不在于管理环境,而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政府、市场的影响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建立起相应的市场体系。这一市场体系在全球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消费者认识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消费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等”。
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的问题在于还尚未实现产业化,包括从设计到生产,以及相应加电站体系的建设完善,产业链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佟景国认为,这次合作更多应从战略方面去考虑: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短期内主要是为了共同培育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共同来合作创新。中国政府肯定很积极来培育市场,因为这是中国汽车业最后一次走上世界前列的机会。
改变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
虽然比亚迪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实现汽车销量翻番增长,成为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新锐品牌。但要真正改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佟景国指出,一个汽车品牌的打造需要12年左右,因为它的品牌成熟周期比较长。
徐安也指出,“品牌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我们一直坚持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相信,依靠我们在汽车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优秀的市场表现,我们的品牌力也将会得到稳步增长。”
徐安表示,比亚迪从进入汽车产业之前已经开始了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比亚迪坚信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它们还专门建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院。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凭借他们在电池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已经成功研发出适合电动汽车的铁电池技术,它具有高容量、高放电能力、高安全性的特点,目前已经应用在他们开发的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E6纯电动汽车上。
王传福曾宣称,到2020年,比亚迪要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目前,比亚迪正在以“创新者”的定位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但这个新的品牌形象定位要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还需加以时日。
佟景国指出,比亚迪要后来居上,有三件事必须做:首先,“仅仅从汽车角度是不行的,需要实现产融一体化,以融资贷款等多种形态的贷款来加速销售,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另外,比亚迪需要形成多层次的品牌体系,任何一个品牌都是金字塔结构的,在金字塔尖,让全世界消费者记住的可能是它的新能源汽车,但在着力发展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仍需要继续发展。再者,比亚迪需要利用好我国的市场优势,融入国家的汽车战略,同时利用好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机会迅速崛起。
如果能做好这三点,佟景国认为,比亚迪完全有可能凭借后发优势做到全球第一。另外,汽车行业最需要企业家精神,王传福在企业家精神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C. 有哪些国产新能源车企已经进军海外汽车市场呢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速度超乎想象,这背后不仅有国家的支持,也有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作为汽车大国,在汽车研发、制造、消费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化转型升级,更是博得了世界各国的瞩目:中国消费了地球上55%的电动车,还拥有全球99%的电动巴士,早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头号玩家。根据外媒的预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还将至少保持到2040年以后。
小鹏汽车最优秀的特质就是实干。何小鹏先生表示,小鹏汽车不为营销做产品,而是让产品成为营销,在营销宣传上省下来的钱可以平摊到每一辆车上,让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消费者是直接受益者。小鹏G3从开发到上市经历了无数版本的优化,虽然上市较晚,但凭借良好口碑迅速赢得了销量。小鹏汽车踏踏实实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精神与华南理工大学校训中的“笃行”不谋而合,选定了方向就扎扎实实地做,这是对华工人务实态度的最好诠释。
D. 为什么国外汽车厂家都想在中国开发新的纯电动车型及品牌
据英国路透社3月23日消息,日产公司当天宣布,计划到2022年电动化车型总销量达100万辆,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以及应用了“e-Power”技术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将研发8款全新电动汽车,其中有4款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打造,日产计划进一步发掘中国市场潜力。
据人民网报道,泸州浩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莲花供应有限公司的1000台新能源电动汽车订单签约仪式在泸州国家高新区举行。该批“泸州造”新能源车包括低速电动轿车、低速货车、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等系列产品,是浩宇公司进驻泸州正式投产后签下的首笔外销订单,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800万元人民币。此次,泸州浩宇签约马来西亚的1000台新能源电动车订单,既可助力其新能源汽车走出去,也能助其打开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市场。
E. 为什么国外不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几乎全是国产的
不是国外不发展,而是国外的新能源车不引进到国内
因为政策以及市场原因,国外的混合动力以及纯电车型,少数的被引进到国内
大部分混动和纯电车型,没有引进
其实简单的理解,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来保护国内车企
F.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
首先看一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有70多万辆,增长速率是40%,要比我国传统的增长速率高20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足1%,所以说在全球大的形势下,它的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可以看到目前来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追求集中在中国和美国,在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很好。
G. 相比外国车企我国在新能源技术上有哪些优势
众所周知外国在技术上的发展大部分都领先于我国,这一论断不单单针对某个具体的领域,而是普遍如此。在新能源技术上,最初的理念与设计都来自外国,因此说到外国的新能源技术强于国内是没有任何不恰当之处的。具体来说的话,外国到底比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多了哪些领先优势呢。 我们认为外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比我国领先主要基于以下这么几点事实,其一是外国技术积累时间长,其二是外国探索范围广,其三是外国克服难点水平高,这几个事实共同撑起了外国新能源技术领先于我国的现状。 新能源概念一开始几乎就是从外国引进到我国国内的,一开始也只是一个设想,我们的介入比较早,但是毕竟来源于别人的创意,对于事物的内涵还是对方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外在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了整个新能源技术,它们的前期探索的时间如果也一并算的话,那么他们技术的积累时间是相当长的。我国从外国学到了一些技术,但是人家那种长期积累的技术内涵却是我们可望不可即的。 然后外国在新能源技术的探索范围也是比较广的。在国外,很多新能源项目不由政府发起,而是由私人资助开发,私人开发可以定下的技术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在探索的范围上因为没有官方机构的阻碍,所以外国在探索的广度上是我们中国所不及的。就以常见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外国存在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其中有混合酒精与汽油的混合动力汽车分类,纯使用电能的另一种汽车分类,还有使用植物练油的另一些汽车类。中国与外国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指导”,大家似乎都把钱按政府的期望投入到了某个具体车型上,而这就导致了多样性的缺乏。 最后外国人在解决难点上所遇到事情多了,所以他们处理此麻烦就有经验的多。新能源汽车不能正常运行的时候,往往问题就出在了某几个关键点上。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因为外国人经历多较多,因而有可能迅速地想到解决方案来。 虽然我们每个企业都为自己的新能源产品投入了不小的精力,但是外国人更有技术,他们保证了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性,我们中国人应该承认这一点。只有承认与别人有区别,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再改变这个不足,最终促进我国新能源技术的整体提高。
H. 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很多,外国难道只有特斯拉吗
弯道超车赶超美国的产业,补贴之大,政策支持力度之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美国基本特斯拉一家独大了。而中国基本没有形成气候,比亚迪、北汽主要是吃车牌照摇号的红利,自身并无纳更多的车企;二是产业链,中国拥有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都能轻易在市场上找到供应商,也为新势力品牌带来便利。要知道,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只是我们知道的车型是特斯拉,其他的车企也在陆续的开发中,特斯拉起步比较早,所以更有名。国内的汽车市场大,多个品牌竞争强,再加上新能源的补贴是非常大的,客户也逐渐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