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未来黑科技有限公司
㈠ 2021广汽科技日将于4月9日举行 将展示多项新能源领域黑科技
据悉,今年的科技日广汽集团还将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打造“2021科技创新前沿峰会”。峰会将以推动产业新格局为方向,与行业顶尖专家一同探讨低碳未来的新前景,共同解读未来汽车发展的技术新趋势。
此外,科技日活动现场还将设置广汽科技展,展出新能源、智能网联、概念与造型、钜浪动力、整车开发验证、底盘车身工艺、数字广汽以及创新广汽(IGA)八大展区,数十款科技展品,全方位展示广汽集团在各领域最新最炫的黑科技。
㈡ 环保时代,新能源汽车崛起了吗未来,还会有哪些汽车黑科技出现
现在各大汽车厂都在大力研发的智能驾驶肯定是未来的主要升级方向,涉及到高清高灵敏的摄像头,雷达,以及更加智能化的人机交换系统,比如人工语音操作,
未来做到L4 ` L5甚至更高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
另外在行驶方面的扩展,想象下未来出现可以飞天遁海的多栖汽车。
可以像变色龙一样随外界环境变色的汽车。
轮胎成全球体可360度随意移动的汽车。
㈢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子或氢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大发展趋势,一起来看看吧!
趋势预测1:产销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领先,过去三年连续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累计产销量已超过180万辆。
其中,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市场占比为2.7%,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虽然质疑声难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车大势已定,只会继续向前。从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万辆、2018年80万辆,而2019年预计达100万辆以上,2020年规划为200万辆。
100万的产销量小目标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着标志性意义,如果实现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开始可以支撑起百万量级的规模。
趋势预测2: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
新能源汽车行业格局正在形成。广汽、北汽、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强势领跑,同时,以蔚来、威马、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更是裹挟资本与技术果断进入,走着完全不同的路。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9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明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
北汽新能源发布 “擎天柱计划”,计划2019年~2022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
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9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
蔚来汽车融资达到140亿元,正筹建上海生产基地。蔚来汽车已聘请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内的八家银行为其年内赴美上市做准备,据悉此次IPO规模大约在10亿至20亿美元。工厂方面,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开始筹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生产基地,规划土地800亩左右。
威马汽车计划从2019年起,以每年超过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威马汽车首批量产车于今年年中上市,新车将搭载网络Apollo系统,定价在20万元左右,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
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变幻,无论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还是造车新势力融资建厂,都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趋势预测3:共享汽车前景光明,隐患暗藏
经历过共享单车的繁荣与寒冬,共享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可以说,依赖资本的独立运营派和依托整车企业的出行服务探路派是目前两大主要力量。
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例如保险的完善,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或强制购买运营级商业保险,只有让用户无后顾之忧,未来前景才能长期看好。
趋势预测4:商用车率先上路
人类运输有两种形式:生活流动和商品流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商用车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电动化已经进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车的有效市场目前已经接近饱和,出租车和物流车作为政府采购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领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电动化热潮。
众所周知,大城市在解决个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认的方式是减少私家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理,最有效的解决货物的出行,同样是打造“货物公交系统”。
解决诸如续航、充电、一次装载量等固有短板,“货交”系统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车辆就不再是必须,货物们定时定点定路线上车,分站到达,形成一个高效、有序、减少闲置和浪费的城市货物运力系统,从而形成新一轮新能源热潮。
趋势预测5: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公开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我们发展的短板”。
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
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趋势预测6:与人工智能结合,向着无人驾驶前进
在《速度与激情8》中被黑客攻击导致交通瘫痪的场景已经不是科幻。人工智能+新能源=未来汽车。车联网+新能源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开着车不再遥远。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加快研究并出台运营政策,从国家层面为加快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化奠定法律基础;加强防范汽车被黑客攻击、关键数据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风险;加快部署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速改造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可以想象,未来一辆由电力或太阳能或其他清洁燃料为动力,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拥有“朋友”属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种情感;还是你的专属仆人,替你“跑腿”购买咖啡、机场接人。
趋势预测7: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
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趋势预测8: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1.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同时以补贴的方式规范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将逐渐规范,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趋势预测9:低速电动车卷土重来
此前,依靠补贴政策支持,纯电动A0、A00级市场携低价、牌照优势对低速车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车用户,但由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对续航里程进行强制升级,车辆成本预计大幅提高,部分过于依赖补贴的车型将黯然退出。
与此同时,低速电动车凭借不依赖补贴、暂时还不需上牌的优势有望卷土重来,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的三四线城市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占领半壁江山。
低速电动车具备替代同级别燃油车的实力,但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管理,续航虚标、电池衰减、中小企业产品无售后服务等也是突出问题,虽然占据了三四线城市,但低速电动车若想真正赢得消费群体的认可,有更广阔的发展,仍需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
趋势预测10:渠道模式创新
新能源汽车各种销售推广模式层出不穷,包括直营、分销、运营等等,随着汽车渠道和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以电商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为了新的风口。
但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渠道模式有所差异。有分析指出,一二线市场的用户较为集中、普遍有购车用车经验,采取直营体验店的模式更被认可;而三四线城市用户相对分散,且很多首次购车,传统4S店模式信赖度更高。
此外,有些车辆和充电设施运营商通过向潜在用户提供用车或充电服务,顺便销售车辆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串联。
㈣ 按下新能源加速键!2020年将上市的四款“黑科技”SUV
最近几天支付宝2019账单在朋友圈里开始流行了起来,大家看到支付宝账单之后不再哀嚎“我的钱都去哪里了”,而是开始想“我怎么这么有钱”,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花钱越来越方便,赚钱越来越难,不知道你的支付宝账单中交通出行项目中加油占了多少呢?
有趣的新年愿望每一年都差不多,但能够实现的flag总是万里挑一,每每看到我们的支付账单的时候都会惊醒“怎么花了这么多钱”。所以,新的一年想要省钱,先来一辆新能源汽车吧。当然,也更希望各大车企可以认真钻研新能源技术,稳定性再高一点,或许大家买的热情会更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李嘉诚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有何坎坷之处
之前李嘉诚重金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破产,而最近关于新能源汽车这个话题,又被大家谈论了起来,在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全都倒闭了,李嘉诚那也不例外,在2020年那个新能源汽车的大风口,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变得比较困难,但是在如今新能源又被重新提起来,节省能源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一件事情,而现在新能源重新被提起来,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
新能源汽车如果能够在未来广泛发展的话,对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有利的事情。
㈥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如何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会被大家广泛接受,首先,经济适用性较好,新能源汽车相对来说价格更加便宜一些,而且配置也不低,其次新能源汽车是跟随国家政策导向的发展,国家也大力扶持。
㈦ 电池厂商接连发布黑科技,新能源汽车或将迎来飞速发展
对于电动车市场而言,消费者看重的不仅仅是品牌和口碑,整车续航能力也格外重要。虽然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都能达到400公里以上,但是驾驶者心中的里程焦虑依然存在,只要这种情绪存在一天,消费者心中芥蒂自然也难以放下。
或许是厂商知道消费者心中的顾虑,在近期这段时间内密集发声,纷纷展现了自身最强黑科技。5月18日,蜂巢能源发布了旗下无钴电池,官方宣称能够达到880公里的续航;5月13日,广汽新能源宣布“超级快充电池”进入量产测试阶段,电池充电至85%仅需8分钟;5月11日,宁德时代业绩说明会上,曾毓群透露了自身雄厚的技术储备;3月份,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将搭载磷酸铁锂车型的续航里程大幅度提高。
仿佛在一瞬间,脑海中看到了电动车市场的百家争鸣。或许,未来引领电动车市场的变革者,就出现在其中。
行业新兵——蜂巢能源
对于这家企业而言,相信有不少人都会感到比较陌生,它的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2月独立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以说它的背后代表着长城汽车。
5月18日,蜂巢能源发布了旗下无钴电池产品,成为全球首家成功研发出无钴电池的企业。之所以这项技术能够被大家所重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三元锂电池中,正极材料为镍钴锰酸锂,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
但钴是一种较为稀有的元素,全球陆地钴的储量约为710万吨。随着如今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钴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持续增加的需求和较为有限的储量造成了钴价格的不断上涨,从最初的每吨8万元,达到最高每吨60万元。正因如此,动力电池的去钴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蜂巢能源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基于590模组的无钴电芯,容量为115Ah,电芯能量密度为245wh/kg。这款电芯为当前通用化电芯尺寸设计,能够搭载应用到目前大部分纯电平台,整车端能够实现15年120万公里的质保,预计在2021年6月份推向市场。
第二款是L6薄片无钴长电芯,容量226Ah,官方宣称在整车端能够实现880公里的续航里程,目前全球第一,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量产。
除此之外,无钴电池在安全性上也能够有相应保障。以热稳定性为例,无钴电池能够通过150℃的热箱实验,而相同环境条件下,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就比较一般。此外,蜂巢能源官方说明,其无钴电池还经过了针刺试验、海水浸泡、挤压试验等。
因此从目前的行业情况下来看,使用无钴电池既能够节约一定生产成本,为后期产品价格调控留出空间;又能够提高自身电芯密度,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不止是蜂巢能源,目前造车新势力的“行业一哥”特斯拉也同样看重这项技术,在今年6月份特斯拉“电池日”活动中,无钴电池或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另辟蹊径——广汽新能源
作为目前国内电动车领域发展较好的车企之一,广汽新能源在电池技术的研发上走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早在2014年,广汽集团就开启了对石墨烯技术的研发。经过了6年的探索,目前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结构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2019年11月,基于三维结构石墨烯材料自主研发的“超级快充电池”正式对外公布。
就在蜂巢能源发布无钴电池的前两天,5月13日,广汽新能源官方发布消息,今年底,石墨烯电池量产研发工作终于从实验室走向实车,将进入量产测试阶段。
其自主研发的“超级快充电池”已经完成电芯、模组、电池包样件的测试工作,并进行了实车大功率充电测试,安全性能和电池寿命均已达到相关标准。
在测试中,装配“超级快充电池”的车辆仅需8分钟,就可以将电池充电至85%,充电时间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基本相当。不过在这里官方并未说明此次测试车辆初始电量以及实验用的充电桩功率有多大,不过即便是按照30%——85% 这个区间,如果能够在国家电网等标准快充接口充电的情况下,实现8分钟补充续航里程,那对于电动车的日常实用性而言,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行业大哥——宁德时代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闷声发大财”,说的是少说话多做事,低调不张扬地赚钱发财。这句话应用在宁德时代身上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大哥,宁德时代是一家懂得闷声发大财的企业,从公司成立以来,罕有外界采访。不过在5月11日宁德时代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曾毓群出场解答大家关于宁德时代的疑问。
首先是特斯拉等车企自建电池厂带来的威胁,曾毓群表示特斯拉的技术路线对宁德时代不会有冲击,双方在共同探讨如何把电池做得更好。同时公司今年下半年开始向特斯拉供货,供货不限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
对于固态电池和无钴电池等大家目前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曾毓群也进行了解答。他认为,目前应用在车辆上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表现不尽如人意,真正的固态电池需要用金属锂作负极,这样才能提高能量密度。而关于“无钴电池”,曾毓群透露道,宁德时代有着自己的无钴电池技术储备,目前研发进展顺利,重点在于想办法搞好供应链,并且宣称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性的产品。
关于自家竞争对手比亚迪前不久推出的“刀片电池”,曾毓群表示:“目前据报道的刀片电池是我们2016年量产的CTP结构创新概念中的一种,我们已经选择并量产CTP结构创新里最优的几种,比如CTP-0、CTP-1、CTP-2。”同时他也透露道,宁德时代在CTP技术上有多种解决方案,在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均有应用。车型上包含乘用车、商用车均有配套方案。
安全至上——比亚迪
比亚迪作为最早布局新能源领域的主机厂之一,其引以为傲的就是电池技术,虽然早期大规模发展磷酸铁锂的它,在续航里程上被后来的三元锂电池超越。不过比亚迪一直继续坚持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双线并进的战略,如今也得到了技术果实。
今年三月份,比亚迪正式推出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当然了,这个“刀片电池”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刀并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由于此电芯形状长且薄。以比亚迪汉EV车型为例,其配备的电芯长度为1米,宽约10厘米,厚度仅为2厘米,这样的电芯形式在之前车型上从未出现过。
该电池通过结构设计改进,抛弃了原有模具局限,使得体积利用率相较于模组电池包提升了50%以上,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得益于此,搭载“刀片电池”车型的续航里程能力已经达到了搭载高密度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
而磷酸铁锂电池真正的优势在于安全,三元锂电池在超过200摄氏度时就有可能发生热失控,引发起火爆炸。磷酸铁锂电池则在500摄氏度以内都有着极高的稳定性,即便万一发生热失控,磷酸铁锂电池放热也较为缓慢,且分解时不会释放氧气,能够有效避免起火风险。
对于比亚迪而言,他们的黑科技在于提升了原有磷酸铁锂电池的竞争力度,把二者在续航里程上的差距又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并且磷酸铁锂本身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三元锂电池,寿命方面,比亚迪“刀片电池”可以做到充放电3000次以上,行驶120万公里。
百家争鸣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上是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这其中出现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不少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众人。
回过头来看,目前的动力电池市场似乎也是如此,各大厂商都有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钻研,不断克服着一道道技术难关。因为,他们也都知道,在百家争鸣之后,就会迎来秦汉一统,谁越早克服当下难关,未来市场前景就越广阔。
蜂巢能源发布的无钴电池,最早计划于2021年中下旬面世,低成本高续航的特性让消费者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会占据中高端长续航车型市场;广汽新能源的石墨烯“超级快充电池”,如果在真正投入量产之后能够做到8分钟充满85%的电量,那能够解决大部分消费者的续航里程焦虑;宁德时代不同于主机厂,它就如同是一位隐居的武林高手,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真正技术储备有多少,如果有朝一日电池技术得到突破,笔者认为很有可能他是第一个做到的;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更多的为当下车型服务,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自身车型续航里程,短期内获益的可能性更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新能源汽车未来怎么样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未来是否会完全取代燃油车的问题,从长远看,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关注世界的车企发展目标和策略,你就会发现这些大车企都是有这样的一步步逐步淘汰燃油车的计划。
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全球的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规划
一、宝马会在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例占到15-20%。
五、比亚迪、北汽、吉利都在卯足劲往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
从上述部分的数据和内容来看,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车企重点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样的信息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的主力和努力的方向。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又是另一回事。
购买新能源汽车,对于消费者看到目前的现状还是会望而却步的。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解决当然也会加速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发展。
1、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普遍不能满足人们的行驶需求。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都是在20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我们只能短途或者就是只能在市区代步。
2、充电桩的普及问题。目前很多地方都没有充电装置,就算有它的收费也很高的。如果这样相信很多人宁愿选择燃油车。
3、电池保养及更换费用过高。买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费用只要七八万,而换个电池组却要三四万,那么老百姓谁愿意买新能源汽车呢?
4、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虽然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家有国家补贴,但以后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那么车价过高又有谁会去买呢?
这些问题不解决相信新能源汽车是无法完全取代燃油车的。而且短期内我们也相信新能源汽车还是取代不了燃油车的,那么将来燃油车是不是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也不可而知。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