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案例
『壹』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很多了解比亚迪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比亚迪的王传福的思路和想法一直都很超前,也是王传福的这种超前战略目光,一直引领比亚迪快速发展成为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引领者。20年前,可能人们根本无法想象一个电池生产厂商,居然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界唯一能够和特斯拉叫板的佼佼者。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生产手机电池起家,2000年在香港上市。比亚迪在同年,通过了重要客户摩托罗拉的审核,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有了摩托罗拉的认可,比亚迪相当于拿到了与其他国际大品牌合作的通行证,接着又拿到了诺基亚、三星等多个重要客户,也就是在那时,比亚迪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位列全球第三。
2002年,正是中国汽车市场“井喷”时期,王传福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跨界进入汽车领域。2003年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此后,比亚迪相继研发上市了比亚迪e6(主打出租车市场)、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
『贰』 对比现阶段比较出名的三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并简述公司的发展历史
比亚迪是一家中国汽车品牌,创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商务轿车和家用轿车和电池。由20多人的规模起步,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矢志打造真正物美价廉的国民用车,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1]2017年11月8日,比亚迪入选时代影响力·中国商业案例TOP30。[2]2019年12月,比亚迪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3]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发布中国品牌发展指数100榜单,比亚迪排名第24位。
『叁』 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都有哪些
近些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新能汽车凭借自身的优势,已经它已成为许多人在购买车辆的首选。车子多了,但是相对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尤其是今年发生的几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让人们对这个新兴事物,又爱又恨,虽然车辆的优点多多,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
从车辆本身的设计上面去分析,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安全问题,电池的常见的安全隐患几种,第一种电池充电的安全隐患,电池一旦过充的话对于车辆来说就会引发车辆出现自燃的情况出现,现在车辆的电池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由于电池内部的金属钴元素稳定性较差,一旦电量充太满,容易使其电极产生结晶,产生大量余热。
第二种就是在行驶过程中线路松动造成短路引发起火由于一些车辆在设计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到车辆的空间,把车辆的动力电池下挂在底盘下面,在驾驶的过程中不小心或者碰底就会导致线路短路引发电池的安全隐患,其次就是电池本身在设计的时候所产生的的车辆电池质量问题,这一类和车辆电池老化以及内部的电极受损所引起的。
其次由于电动汽车本身的构造没有发动机等原件,在车辆的噪音上面来说相对传统的燃油车而言小了很多。在低速行驶的过程当中会给周末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很有可能感觉不到周围有车辆的存在造成的安全隐患,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带着两面性的。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使用的时候按照要求去进行相关的保养,减少超出控制范围的事故发生。虽然这些问题有,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安全隐患也不再是被人谈论的对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新能源车的崛起依然是大势所趋。
举报/反馈
『肆』 12V蓄电池亏电对纯电动汽车的影响有哪些请进行案例例举。
电动车带的12伏电瓶的话,应该是和汽油机的电瓶功能类似,只是不用启动,充电靠dcdc变换器
『伍』 新能源汽车故障案例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故障现象
比亚迪唐车辆SOC78%,无EV模式。如下图所示,仪表报“请检查动力系统”,BMS存在故障码:P1A3D00(负极接触器回检故障)。
仪表显示“请检查动力系统”
BMS系统存在故障码内容
检修过程
因车辆提示动力系统故障,且BMS存在故障码P1A3D00。首先对BMS负极接触器电源、控制电路进行检查。
检查BMS负极接触器F脚电源供给正常(k161母端)。
进一步排查发现高压电池采样端子(k161公端——公端可理解为插头端子,母端为插座端子,下同)F脚出现退针现象。
连接端子退针
故障排除
更换高压电池采样端子,如无单独部件更换,则须更换高压电池包总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陆』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6)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案例扩展阅读: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柒』 如何警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新骗局
近期,老家一位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向我咨询了一个投资问题。在这个县城里,有人开始兜售以新能源汽车和车联网技术为旗号的“投资”。其模式比较简单,也是缴纳入会费成为会员,同时发展其他会员获取提成。这种模式让我立即想到了“传销”,在对这家注册在广州的企业进行了仔细的摸底之后,几乎可以确认这就是一个“传销”的升级版。但令我吃惊的是,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竟然成为了新骗局的旗号。
与此类似的还有“国宏汽车骗局”,这是一个传统传销的“升级版”。与传统限制人身自由的传销不同,该传销组织以投资新能源汽车、镍碳电池为名,打着私募、众筹的旗号,发展下线会员,而私募、众筹均是当下投资新模式,极具迷惑性。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公司成立数量多,投资频繁,掩盖了自身“骗局”的本质,让不少人血本无归。
打着原始股的旗号,以新能源汽车作为幌子,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种骗局。在山东、河南、四川、广州等地都出现过。一些公司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拿着正规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换掉车标等,就做成“诱饵”进行欺骗。在搜索引擎中随意以“新能源汽车、原始股”等作为关键词,就能看到不少案例。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这些骗局有着很多共性。
比如,骗子们深知没有实体的骗局已经很难骗到新人,其往往以伪科学作为幌子,宣传其在核心技术上超前的突破,甚至往往大幅超越当下的最先进水平。他们会塑造一个崭新的概念,并围绕着这个概念进行深加工,吸引不知情的人投资,一些高级的手段甚至能吸引到外行的专业投资人。
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案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以及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出现,骗局也在概念的包装下诞生。在浙江宁波,一家名为“米粒投资”的公司,就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欺骗了颇多人士,这家曾经玩转P2P借贷的企业,在国家大力管控该业务之后,“转战”新能源汽车租赁,以完全低于市场价的“超值实惠”方案吸引了不少用户,骗取押金,但最终人去楼空,被宁波公安机关以“非法集资”通缉。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手段都是已经被揭穿的骗局,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长长的链条上,还有不少待揭穿的“局中局”,他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存在。比较让人感慨的是,近期看到一家曾被称之为“PPT造车始祖”的公司,居然获得了百亿元的投资,让人大跌眼镜。一个没有任何技术,甚至只有一个模型的团队,怎么能获得这么多投资呢?一些有着政府背景的资金甚至也加入其中。
『捌』 新能源车自然事故频发,到底该谁来买单
新能源自燃是有出现,但是说频发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目前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案例远少于传统燃油车自燃,只是大家比较关心新能源车,所以它的自燃事故被人们重视,接着大家就会觉得这种事故频发了。
新能源自燃是有出现,但是说频发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因为目前新能源车自燃的事故案例远少于传统燃油车自燃,只是大家比较关心新能源车,所以它的自燃事故被人们重视,接着大家就会觉得这种事故频发了。
不过车子自燃对消费者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事故的成因。自燃事故的出现较多是因为厂家的问题。纯电动新能源车的使用主要依靠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而混动车型依靠的是三电系统以及发动机系统。虽然电池经常进行化学反应供电或蓄电,但它出现自然的概率并不大,因为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是由电池组构成的,它们各自独立且密封完整,只通过线路连接,除非发生严重碰撞否则很少出现。
电机则是和发动机大致相当,不过它比发动机更加安全,可燃物品少,放置的位置也安全许多。
电控(线路)才是事故发生的关键,电流的通过会让线路发热,若是线路设计,排布不合理,就会让那些过热的线路聚合在一起,产生过高的温度,更容易激发车子的自燃。
而除了厂家因素外,消费者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一般厂家自己设计出来的车子都是固定好配置,线路的,不过消费者为了让车子也有较好的功能,所以请人加装了配置。只是目前的汽车维修市场鱼龙混杂,会有一些安装的失误(乱接飞线。加装功率过大的工具)这些都很容易让事故发生。
只是目前都还是厂家方面的问题多些,所以大家购要谨慎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