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调查
⑴ 比亚迪负重前行,负债680亿,揭开了新能源车的遮羞布
目前时间各国的环保理念更强了,除了传统的燃油车外,都在大力推广新能源车,以便应对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贯彻巴黎协定的具体内容,各国纷纷响应,给出了燃油车禁售表,其中以欧洲和中国最为积极,许多车企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车,电动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股票大涨说明了新能源电动车大有可为,事实真的如此?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不止于此,比亚迪在11月发行高达100亿的的公司债券,用于公司运营,从2019年来看比亚迪同通过发行债券以及借款共抽错了680亿元。680亿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什么概念,2018年比亚迪的全年净利润也不过27.68亿元,属于是负重前行,而比亚迪只不过是电动汽车的缩影,在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后产生的副作用,也正是说明了新能源电动车的热销只不过是一个假象而已。
新能源电动车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是一场技术的较量,电动车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从国内来看,无论是新能源车的技术还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特别是电池续航能力,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充电问题,只有把这些解决了电动车才会被大家所接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探店调查:手握北京新能源指标,不一定能成功薅车企“羊毛”
随着2020年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车共计5.42万个个人指标一次性配置完毕,包含蔚来、小鹏、北汽新能源等多家新能源车企业纷纷推出各种限时优惠活动,开启了针对北京地区新能源潜在用户的“抢人”大潮。
送礼物、降价、送卡、三电质保……
北京向来是新能源汽车界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也不例外。
本来想着对于奇瑞新能源来说,500元的现金红包已经是相当大了,但是仍旧是购车抵车款的套路,薅羊毛计划继续搁浅。
总结:
车企扎堆抢夺用户的背后,主要是北京地区市场特殊性导致,一方面北京新能源指标集中发放且指标属性单一,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潜在购车用户的存量市场下,车企在指标发放节点搞突击促销的意义不言而喻。加上近期疫情影响,车企选择凭指标进店送现金等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高效获得销售线索,提升销售量的手段。
北京2月份发放了全年的新能源指标,无疑让北京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了春暖花开,有业内人士预测3月份会出现销量高峰,所以各大车企自然按捺不住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来吸粉,在疫情之下,也是实属不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疫情影响下,私家车的消费需求有何变化有哪些刺激消费的新政
2月20日,商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精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变化,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
1、新购置车辆有补贴
在本月,广东佛山市率先成为2020年首个推出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城市。该市为加快推进汽车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促进汽车消费,对每辆新购置的车辆给予2000-5000元的资金补助,有效期1年。
2、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放宽摇号和竞拍
随后,2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发布《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
三、延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为稳定汽车行业发展,缓解车企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向相关主管部门递交关于延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提议。
疫情的确加速了部分消费者的购车进程,稳定车市的政策也有利于消费。但疫情也给很多让人带来了经济压力,让购买汽车更是有心无力。对于2020年的车市,你会看好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哪个机构的汽车行业报告权威
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策略方面,传统车企倾向于插电混动汽车,而新兴车企则更专注于纯电动汽车。2018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1万辆,成为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总体上,中国新能源汽车性价比有待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不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00万辆,产销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然而,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不够完善,充电设备和车牌成为舆情关注最集中的议题。调查发现,有近七成车主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最为不满意,表示新能源汽车出现不同程度的里程衰减,并且,充电桩建设不足成消费者不选购新能源汽车主要原因。
以下为报告目录:
具体报告名称为《艾媒报告 |2018-2019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与投资分析报告》,可在艾媒报告中心查看,至于权威与否题主可自行判断哦
⑸ 我国汽车消费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行业政策不断出台 消费渠道更通畅
“全面取消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终于等到这一政策了。”3月5日,在北京从事二手车行业的胡经理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胡经理告诉记者,2月9日,政府就提出要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两会时也不断关注最新消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这两个政策对二手车行业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不断压缩,因此必须要发展技术,占据技术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高质量发展。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进出口贸易协定的落实,将对我国汽车出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想要走出去,就需要产品力。无论是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还是发展国际市场,核心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汽车新三化的热潮下,车企想要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比重,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产品布局。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消费的选择将会更加多元化。
⑹ 研究发现消费者逛店选车正在减少,品牌影响力对买车更重要
作者:小魔
主流车品牌中,一汽-大众(682分)品牌影响力得分最高,其次是上汽大众(678分)和一汽丰田(675分)。
2020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NVIS)基于11,881位意向购车者的反馈,一共涵盖66个品牌。此次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通过在线调查方式进行。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于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围爆发前进行,所以不反映疫情对购车意向的直接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调查报告:政策变动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深远
4月23日,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出台,延长期限、温和退坡、设置上限、鼓励换电等,都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多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广州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1万元,深圳增加1万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指标,江苏支持无车家庭购买首辆新能源汽车,等等。在此背景下,木仓科技旗下媒体车友头条推出“补贴政策落地,你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了吗?”的网络调查,以了解消费者的看法。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量为1005份,因被访者来源于网络用户,其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被访人群特征:换购和增购消费者超过首次购车群体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005名被访者中,性别分布非常不均衡,其中男性被访者高达八成以上;年龄段分布相对来说较为均衡,从“60后”到“90后”的主流消费人群均有参与;从地区分布来看,受访者也较为均衡地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农村地区。
在对被访者车辆拥有情况及购车计划的调查中,高达74.93%的被访者表示“两年内有购车计划”,而其中半数以上为有车族。由此可见,市场刚需仍然大量存在。
在接下来对有购车计划的被访者的进一步访问中,车友头条发现换购和增购人群已占到大多数,两者合计占比为53.78%,而首次购车的群体占比为46.22%,低于再次购车群体。这也与我国近年来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消费升级趋势相吻合。
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后,车友头条发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区的被访者在购车计划上有所差异。其中,首购人群中来自“90后”的年轻消费者占了半数以上,远高于其他年长消费者;而换购人群中则以“60后”和“70后”为主力消费群体;增购群体中“80后”最多。分地区来看,差异不太大,但仍可看出农村地区消费者换购意愿略低。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增购群体认可度最高,一线城市购买意愿最为强烈
那么,在上述高达七成以上有购车计划的被访者中,他们是否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呢?调查结果显示,明确表示“会购买”的占41.43%,“不确定”的占41.70%,而态度鲜明地表示“不会购买”的仅为16.87%。这个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同时从近两年每年超过100万辆规模的市场销量上也可以看出私人购买力大增。
另外,从首购、换购、增购三种不同的购车群体来看,调查结果表明,增购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最高,明确表示“会购买”的占比高达53.61%,而首购群体意愿最差。分年龄段和地区来看,年龄越大接受度越高,“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高于其他城市。
由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需求,北京等一线城市对汽车的限行限购已成常态,但对新能源汽车的限行限购措施则逐渐放宽,如北京对纯电动汽车采取不限行政策,上海所发放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不需交纳高额的牌照费,广州购买新能源汽车则无需摇号,并优先办理入户、年检业务。因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更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54.91%的一线城市被访者明确表达了会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类别选择:插电混动获偏爱,一线城市更青睐纯电动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其中纯电动汽车因在行驶过程中具有“零排放”的优点,被国家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大力推广;而插电混动汽车虽然也在政策鼓励范围内,但推广力度相比纯电动要小很多。在车型使用方面,两者相比差别很大,纯电动汽车仅搭载动力电池,一般需要长时间充电后才能行驶,且续航里程不利于长途行驶;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搭载传统动力与电驱动,兼具燃油车和纯电动两种特点。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纯电动还是插混车,是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新能源汽车有购买意向的被访者中,高达56.71%的消费者表达了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选择意愿,而获政策偏爱的纯电动仅有21.88%的被访者表示愿意接受。
此外,从不同年龄段人群来看,“90后”对插电混动最为偏爱,占比高达64.67%;“80后”选择纯电动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占比超过三成。
从不同地区人群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对纯电动的选择意向高于其他地区,占比超过三成;而不同地区消费者在对插电混动的选择上则没有太大差异。
同时从选购价格来看,对纯电和插电混动的选择在部分价格区间上出现了分化,5万元及以下选择纯电动居多,13~15万元选择插电混动居多,而在20万元以上车型中则选择纯电动的要多于插电混动。
购买新能源汽车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补贴后10万元左右最符合消费者期望值
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扣除补贴后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是多少?调查显示,在此次对新能源汽车有购买意向的被访者中,近九成被访者表示扣除补贴后能够接受的价格区间是20万元以下,其中价格在10万元上下的车型成为主流选择,尤以6~12万元接受度最高,合计占比为45.85%。
分不同购车群体来看,部分价格区间的选择出现了分化,首购人群倾向于低价位,换购和增购人群倾向于较高价位。这也与前述被访人群特征相吻合,首购人群多为“90后”年轻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上自然没有中年消费者更加充裕。
分不同地区来看,规模越大的城市选择高端车型的比例越高,农村地区则倾向于价格更便宜的车型。
经查询发现,目前大多数厂家公开标注的价格为补贴后全国统一售价。从目前市面上比较畅销的几款车型来看,纯电动车型中的比亚迪秦EV和北汽EU5补贴后价格均为12.99万元起,广汽Aion S补贴后价格14.68万元起;插电混动中的荣威i6 PHEV补贴后价格为14.78万元起,而4月份销量排行榜中的迈腾GTE、探岳GTE、帕萨特PHEV、唐PHEV等多款插混车型补贴后价格均在20万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主流车型的价格都普遍高于消费者的预期。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要考虑因素:价格、安全性、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共同左右消费者的选择
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在我们的问卷设定限选三项的前提下,被访者给出的答案非常分散,表明他们选择新能源汽车的考虑因素有多个。其中,车辆价格、安全性、充换电便利性排在前三位,均获得高达四成以上的投票;其次产品性能、使用成本、鼓励政策也是左右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那么,不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调查结果显示,在127名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被访者中,他们担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安全性差等方面。近年来,电动汽车起火事故时有发生,更加重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顾虑。
最能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动心的政策因素:减免税费、加大补贴、不限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打出了多项鼓励政策“组合拳”,除了资金补贴外,减免购置税、车船税等政策已经持续了多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减免使用费、不限购限行等措施,以此助推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
那么,上述哪些政策因素最能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动心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减免税费(如购置税、车船税等)、减免使用费(如停车费、过桥过路费等)、购置补贴、不限行等政策都颇受被访者欢迎。
分不同地区来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对不限行和不限购的呼声最为强烈,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对于减免税费和使用费方面,其他城市地区要高于农村地区。
进入2020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出台多个政策,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但鉴于一线城市交通状况的特殊性,目前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仍然采取限购措施。尽管如此,但对新能源汽车放宽限行限购已成共识,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已经增加了车牌供给量,深圳也宣布增加1万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指标。
补贴退坡对购车计划的影响: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有影响,会重新考虑购车计划
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政策于2020年4月23日正式发布,新政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退坡后,符合条件的纯电动乘用车2020年补贴标准为1.62~2.25万元/辆(注:2019年为1.8~2.5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补贴标准为8500元/辆(注:2019年为1万元)。按照平缓退坡的原则,每辆车减少的补贴额度仅为1500~2500元。
那么,究竟有多少消费者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呢?补贴退坡会影响他们的购车计划吗?在接受本次调查的753名有购车意向的被访者中,表示“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占比为35.72%,其中大多数人仅“了解一点”;表示“不了解”的占64.28%,其中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
同时,在上述被访者中,近八成人表示补贴退坡会影响他们的购车计划,其中超六成认为“有一定影响,会重新考虑购车计划”,超一成认为“影响非常大,不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超两成表示“不影响,退坡幅度较小,可以接受”。
分不同地区和购车群体来看,影响较为广泛的是处于二线以下的城市,对增购人群影响相对较小。
30万元以上车型取消补贴对购车计划影响大,“换电模式”认知度有待提高
在四部委近期发布的2020版补贴新政中,规定售价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不补贴,同时“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那么,这条新规是否会让消费者改变购车计划,并转而考虑换电车辆呢?
在车友头条发起的本次调查中,仅有30名被访者表示会接受3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有效样本量偏小,由此得出的结果仅供大家参考。该项调查结果显示,76.67%的被访者认为有影响,其中大多数人表示会重新权衡。
然而,仅有极少数人会转而考虑换电车辆,其他大多数人不考虑换电车辆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换电网点少,其次认为可选车型少、担心安装不牢靠、不了解这种模式等也导致大部分消费者不考虑换电车辆。
事实上,目前推广“换电模式”的厂家确实不多,我们知道的有北汽新能源、蔚来是一直都在大力推广换电模式的整车企业,其他大多数厂家还没有大规模介入换电领域。不过,近期有消息称,广汽新能源、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也透露了将要推广换电模式的规划。预计不远的将来,随着更多产品的投放,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换电模式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辟蹊径。
结论
车友头条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尽管当前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表现不景气,但未来两年内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且再次购车用户已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中坚力量。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方面,我国政府多年来的努力推广获得了显著成效,已经为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并逐渐接受,尤其是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一线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更是青睐有加。
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接受度方面,由于动力电池成本高企不下,当前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仍然普遍高于消费者的预期,这同时也成为阻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担心安全性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性能不佳等诸多因素叠加,也令一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可以说是力度空前,尽管目前市场正在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换,但政策仍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减免税费和使用费、大额补贴、不限行限购等优惠政策,都能诱惑一部分消费者抛开成见,成为一名新能源汽车的准车主。由此也可以看出,政策一旦变动,对消费者购车计划产生的影响也往往非常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本次调查中得到了超半数受访者的大力支持,远远超出纯电动,这个结果颇为出乎意料,与市场销量上所表现出来的数据相左。参照中国汽车工业协发布的2019年产销数据可以看到,在去年所售出的120.6万辆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7.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3.2万辆,尽管纯电动汽车中包含了一部分政府采购、网约车、租赁车等,但两者仍然相去甚远。(注:本次调查为网络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郑雪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年终盘点|J.D.Power:满足消费者需求,是车企的获胜途径之一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句话虽然是鲁迅先生用来表达对遇难烈士、昔日学生刘和珍君生前敢于追求真理、反抗黑暗的肯定,但用来送给当下的车企,似乎也并不突兀。
从2018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汽车行业就开始了一路跌跌撞撞的“变革”之路:国内乘用车销量连续下滑、跨国车企纷纷抱团取暖、造车新势力“淘汰战”愈演愈烈、豪华品牌稳步向前、新能源市场接连受挫……
J.D.Power(君迪)的数据显示,2019年,担心“电池技术不够成熟”和“产品质量不可靠”的受访意向车主相比上一年分别增加了9%和8%。因此目前对于这些新能源车企来说,提振消费者信心,解决消费者痛点,仍然是他们要面临的难题。
市场还在继续,行业的洗牌也没有停止。对于车企来说,与其继续感慨市场的残酷、日子的难熬,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发展谋出路,从产品、从品牌、从服务、从营销等各个层面多向发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值得信赖的汽车产品。唯有这样,才能够有勇气去面对下一场可能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国内新能源汽车很火爆,未来新能源汽车是否会成为主流车
目前,在技术进步的同步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基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各种力量和资本纷纷涌入,都想赢得一份。国内外手机行业一度繁荣,众多品牌和各类手机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激烈的竞争和迭代式的技术更新,只有少数品牌存活下来,比如苹果, 华为, OPPO,VIVO等等,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类似于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刚刚进入蓬勃发展的状态,未来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那么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才能生存?
5.写在最后
随着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自20世纪末以来,企业逐渐开始利用外部资源,用外部资源的较低成本和技术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这被称为外部资源整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因此,一个企业不需要具备一个产品的全部核心竞争力,而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和系统集成设计框架能力。华为的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除了品牌、设计和市场,还可以依靠外部资源。
⑽ 广州补贴“新能源+换新车” 汽车市场谋求逆势而上
4月3日上午,在广州市第64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国强介绍说,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在汽车换代方面,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置换二手车购买新车等开展补贴,落实广州市汽车消费促进措施、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补贴、置换补贴等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营造汽车消费氛围。政府全年安排了4.5亿元汽车更新换代消费补贴。
按照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全国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万亿,占社零总额比重达9.6%。在广州,2019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零售额1086.6亿元,汽车消费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7.3%。广州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正是应合着国家和省里的步伐展开的。
更新换代成主旋律
梳理一个月来的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可以看到,推动汽车更新换代消费是最核心的一环。广汽传祺第一店销售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购车群体基本上以首次购买为主。不过随着更新换代的政策刺激作用加大,已经购车三年以上的客户来看车的比例也在明显增加。这部分客户往往都有置换新车的意愿,因此对于优惠补贴的了解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在政策持续带动下,许多主流销售店的销量基本上已经回复到往年的八成以上。
在4月3日上午,由广州市商务局举办的活动中,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为积极响应政府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广汽集团携旗下各整车企业纷纷推出形式多样的举措,为广州市民们购车提供最大的优惠。其中,广汽集团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对不同车型再加码补贴8000—36000元不等,补贴范围涵盖包括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等旗下所有品牌在内的各主要车型。
消费端的加温,也在倒推生产端的积极性。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广汽本田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车市造成颇大挑战,不过通过完善产能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率都可以改善生产供应。广汽本田负责人认为,国内经济韧性十足,中国消费者的汽车购买需求将逐渐释放,车企也会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关于提振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完善营销策略,有序推进全年生产经营工作。
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亮色
2019年广东省汽车产量为311.7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2.2%。广州、深圳、佛山是广东省三大汽车产业基地,本次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初步估计,一季度汽车产量将比原计划减少约25万辆,影响产值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2月,在最艰难的时期,广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6524辆,同比增长86%,成为行业一片下跌数据中的一抹亮色。作为最有成长性的新能源汽车,广州市这次再度表态将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露天停车区域配置充电设施,加快推进现有公共停车场、产业园区等区域的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商加大现有住宅小区露天公共停车区域快速充电设施建设力度。
尤其一点就是,政策提到开展电动汽车“车电分离”试点工作,切实降低新能源车购车成本。这个方向已经在一些车企中进行。这就是意味着客户购买整车后,由电池管理公司回购电池产权,客户以租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可以减少部分的购车成本。此外还可以解决消费者充电慢和充电难的问题,保证电池集中处理,保证使用安全。这一切都是促进汽车消费的非常有价值的业界探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