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新能源汽车
⑴ GDP指标和新能源的关系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如果说和新能源有什么关系,我想也是新能源代表一种技术进步,扩大了生产可能性曲线,从而使得经济有潜在发展的可能。GDP是否会增加,还要看实际的利用情况,和发展阶段
建议,考虑绿色GDP和新能源的关系
⑵ 目前中国绿色能源的使用情况或发展前景
低碳经济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其中新能源从生产大国发展为消费大国。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跳跃式发展之路。工业节能在政策驱动下稳步前进。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但我国离低碳社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一是低碳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二是低碳产业融资机制匮乏。
低碳经济孕育长期投资机会。从政策、技术、业绩增长潜力等诸方面考察,我们认为目前证券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核能、风能、太阳能、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众多子行业都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低碳经济效应:改善环境,提升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速增长,导致全球温度在上升,高碳经济不可持续。必须将气候变暖控制在2 摄氏度以内,世界经济必须向低碳转型。哥本哈根协议多方博弈可以达成最优解,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减排目标指定清晰的方向。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低碳经济就是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降低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发展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以及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安全和国际安全,各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场“低碳经济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1、改善大气环境。气候组织研究报告指出,低碳经济可以达到改善大气环境的目的,主要理由是:
1)约有70%的所需减排量都可以利用现有及接近商业化的技术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实现。
2)单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可以减少20%至24%的能源需求量,并可每年节约数千亿美元。
3)目前已经有一些低碳能源,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在进行大规模的利用,并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4)利用甘蔗制造的生物燃料以及下一代纤维素生物燃料,由于比其他具有较低持续性的生物燃料对食品及土地的影响更小,在交通领域存在巨大潜力。
5)还有一些即将发展的新技术:比如碳捕获和封存技术(CCS)、新型交通燃料、以及对能源使用进行监控的信息技术等,都为大量减排提供了潜力。
6)保护世界自然的碳汇来源,即森林,具有巨大的效益。目前,森林砍伐所造成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占总量的15%至20%。
2、提升能源安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的迅速上升,未来是否可以长期供应、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往往储存在世界范围内政治最不稳定的地区等问题,提高能源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很多国家议程的首位。不解决气候和能源问题将导致未来气候效应和资源匮乏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同时获取气候和能源安全则会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扩大本地能源生产的范围,并降低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大幅降低能源依赖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有利。
3、扩大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如果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成本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获得,那意味着GDP的增长可能加速而不是放缓。对兴建CCS电厂、新能源、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新的投资将促进产出并创造就业。如果边际成本可以通过融资获得,那么对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抵消将是很小的,因此总体GDP会提高。
4、新能源产业具备显著的低碳经济特征。新能源是与传统能源相对应的一种能源,它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有时候还常常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是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可以大大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改善环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优越性首先体现在资源丰富,大多是无限的,而传统能源都是有限的。例如世界原油平均还够开采41年,天然气还够67年,煤炭还够164年。另外传统能源大都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而新能源比较环保,是清洁能源。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践低碳经济的先锋国家之一。
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绿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绿色巨人中,中国内地占17席,在这17人中,11人从事太阳能产业。
◆中国已有超过150台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是采用此种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年增长速度接近翻番;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
◆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
◆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
◆中国是国际碳市场最活跃的一员,并在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建立了环境交易所。
虽然目前,中国在很多的新能源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中国正奋起直追,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低碳技术投资呈增长趋势。中国最近几年用于“绿色行业”风险投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占总投资的19%。2007年,中国的项目融资达到108亿美元,中国五大银行工业效率项目贷款达1063亿元人民币;清洁能源项目(不包括大水电)投资较2006年增长91%,达到108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68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世界领先。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
低碳经济的各细分子领域加速发展,早已不是“一枝独秀不是春”,而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了。其中:
1)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新能源:将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中国发展新能源具有更强的紧迫性,中国已经意识到必须更快、更彻底地完成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的转变,不仅是为了构建平衡的产业结构,更是为了在寻找持久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应对能源和气候问题的挑战,实现国内和国际的双赢。
2)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非常规快速发展之路。根据政府规划,到2011年,中国将年产50万辆新能源车。中国可能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中心可能将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3)工业节能:政策驱动下稳步前进。中国计划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点能耗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据国家发改委公告,在中国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达到2100亿。与其他领域相比,工业节能主要源于中央政府的政策驱动。
4)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十一五”规划中规定,建筑节能的目标为1.2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节能目标的21%。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到2010年,新建建筑应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的标准,加上对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需求,中国低碳建筑的总体市场规模将可能达到数十万亿元。
远景令人鼓舞,但现实却依然很残酷。我们离低碳的未来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有:
1)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以风力发电技术为例,它虽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已具有1.5MW以下风机的整机生产能力,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齿轮箱等的生产技术难关却迟迟未能攻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一直是一大技术难题,其中重要原因是中国没有构建智能电网,没有先进的电网调控和调度技术。
我们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引起关注:(1)产业竞争无序,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应该引起警惕,市场准入有待提高,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2)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的技术和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自主科学技术;(3)技术产业的示范与应用推广,市场推广度还不高。
2)融资机制匮乏。麦肯锡研究报告称中国构建“绿色经济”从现在到2030年需40万亿,也就是说年均需1.8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投入,才能有效实现“绿色经济”。虽然中国政府不断加大财政预算,通过银行推动绿色信贷,还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国际CDM交易等新型融资方式,并与国际金融机构广开合作之门,甚至开始建立国内首个环境交易所,拓展融资渠道。但是,这些努力带来的资金非常有限。融资机制匮乏限制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速度,甚至可能损害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细分领域观察:技术是关键
在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科学技术或解决方案,能够独立的解决全球碳排放问题,而是必须与运输业、制造业、能源行业、农林业、房地产、金融业等相互结合技术,才能使之可行。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因此积极开拓、发展并加速低碳技术应用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全球每年排放大约5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据IPCC估计,电力行业占了最大的份额,约为26%,工业19%,森林17%,农业14%和交通13%。我们需要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削减至200亿吨,这意味着现有基础上63%左右的削减。要达到我们的减排目标,除了减缓并且最终停止森林的砍伐,重点应该放在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关键部门的低碳发展上。电力、交通、建筑、工业4大部门的减排量要分别占到2050年总减排量的38%、26%、17%、19%。下面我们主要根据气候组织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一些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前景。
1、低碳能源供应:新能源发电替代传统发电。低碳能源供应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与封存(CCS)等。
2、低碳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低碳交通运输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
3、中国低碳技术循序突破。由30多位专家构成的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近期编制了《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路线图》对于影响能源科技路线选择的多种因素,按照资源性—贡献度—环境性—技术性(自主创新度)—实现度—经济性的优先顺序选择。报告指出了10个旨在引领我国能源科技发展、造就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技术方向。
⑶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有什么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在祖国发展已经领先世界,每年的研发投入生产量和销售量也都是全世界第一,还有就是中国的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和电池技术领先世界,所以未来的纯电动汽车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了!
⑷ 新能源汽车现在值得入手吗
新能源汽车的话,主要是国家补助力度比较大,再一个它也比较省钱。
⑸ 新能源汽车未来会如何发展想从事汽车行业从哪入局
新能源汽车现阶段市场混乱,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呢?
可以肯定地说,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现阶段客户选择燃油车型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燃油价格下跌,不再是7元的高价格时代,每天的油钱不会花费太多;二是因为燃油汽车,发展史久远,价格较为经济实惠,几万块玩就可以买到,在普通家庭承受的范围内;三是因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存在缺陷,往往充满电却只能行驶燃油汽车一箱油的里程的一半,特别是天气寒冷,续航里程会大幅度缩短。
钣金喷漆:传统的喷漆技术经常会造成与原色不同色的情况,这些技术已经落后了,随着技术与材料的变革,新的钣金喷漆技术正在兴起,也只有到正规的院校才能学习到,才可以放心大胆的实践创新。也希望从事汽车行业的人员,找到正规的学习地点,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
⑹ 别克新能源汽车怎么样
别克新能源汽车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很完善了,不过我们不是太过追求品质上的东西,只要能满足日常的驾驶需求就好了。从乘坐舒适感、续航以及电耗来看,这款车型有着很不错的表现,想买新能源车的这款suv别错过了。。很高兴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采纳
⑺ 绿色GDP指标与新能源利用技术的关系
绿色GDP的核算是一种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在该体系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损失的成本都已经扣除,调整之后的GDP,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真实经济福利水平。新能源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及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在各类能源的碳排放量中,煤炭的碳排放量所占的比例最高,而可再生能源的碳排放量所占的比例最低,因此可再生能源产业是低碳型绿色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既要求降低高能耗的高碳型产业如火力发电、燃气发电等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又要求加快绿色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并实现产业化,提高太阳光伏、生物质能等低碳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产业的绿色GDP比重。其结果是使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或者主导产业,从而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走向绿色化、低碳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楼主,给分吧!
⑻ 【车主点评:朗逸纯电 经济出行,绿色首选】
#选车理由 重庆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山城,它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而如今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对于新能源汽车政策是有大力扶持的,在价格优惠方面是相当给力的,我有一次在车展中接触到朗逸纯电这款车,我就深深的被这款车的前脸所吸引,购买新能源汽车一来也是符合政策环保的要求,二来也是在价格优惠这方面也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最满意 纯电的新能源汽车,特别的经济,在出行这方面是特别的省钱的,平时我也就驾车上下班,所以一个月也撵去了,高额的油钱,然而,充满电一次也就十块以内,这样最少可以跑五六天,这样换算下来一个月至少能省200-300多块,它的外观也是比较时尚沉稳的,无论是我这个年龄阶段,还是30岁的年龄阶段,都能接受它的外观颜值,再配上新能源绿色的毒有车牌,这让我感觉到十分的年轻舒适。
#最不满意 当然,新能源汽车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续航能力不足,跟燃油车相比。当电量耗尽时,就需要请求救援车进行救援,而无法就地等待燃油的到来。但是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所以对长途出行几乎没有需求。
#空间 朗逸的乘坐空间也是十分大的,车内的储物槽储物空间利用率也是相当高的,能放下一切日常所需的物品如雨伞之类的。
#外观 朗逸的前脸看起来非常的大气,横条纹似的中网,让我感觉到十分有高端车的享受,流线型的线条感觉到非常的青春运动。
#内饰 内饰方面。跟燃油型的朗逸设计几乎没什么变化,在设计这方面比较简洁简单,在这方面我没有感觉到,这是作为一款新能源汽车的设计。
#动力 个人觉得纯电的朗逸,并没有比燃油版的朗逸动力有差多少,无论是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动力都是十分强劲的。
#操控 车身跑起来,方向盘的控制是非常稳的,方向盘没有虚位,操控起来也非常的简单,比较容易驾驭,上手非常快。
#舒适性 座椅的舒适度还是可以的,这个大尺寸天窗设计让我感觉到十分的完美,车内的静音效果是不错的。
#续航 续航能力这一块就比不上燃油版的汽车,重庆的冬天是非常冷的,基本上都需要在车内开空调,所以在耗电这一块又会比较大。
⑼ 绿色GDP~~~~~~
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根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以EPD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中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
⑽ 新能源汽车好还是汽修好
新能源汽车是以后发展趋势,前景很广阔,可以考虑,只是现在还没有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