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机动平衡精度
❶ 请问电动机的动平衡是怎样测试
对电动机转子进行动平衡检测和校正是降低电动机运行噪声的有效方法.在转子动平衡校正工艺设计中,确定电动机转子总的剩余不平衡量和将总的剩余不平衡量分配到若干个校正平面是转子动平衡工艺设计的关键.
动平衡测试仪:
动平衡测试仪可用于配套动平衡机生产,改造旧式动平衡机和做现场动平衡测试。近年来随着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旋转类机械的转速越来越高,人们对这类产品的振动等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改善这一性能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动平衡的精度和效率。该仪器就是针对这一情况研制成功的。该仪器具有精度高、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和维修容易等特点,仪器组成全部采用集成电路和最新的单片机控制。其中采取了自动跟踪滤波技术、自动补偿技术、程控技术和自学习技术,性能稳定。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
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
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
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
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
时间长;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
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
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
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
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
设备维修中,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更显出其优越性。因为转子经长时间高速运转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变形;摩擦磨损等,所有这些都
会导致平衡精度下降。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旋转机械进行整机现场动平衡。此外,利用整机现场动平衡方法结合常规检测手段,还可对
旋转机械进行故障诊断。
❷ 汽车动平衡误差多少算正常
一般在10g之内就算可以,但是能做到00为什么还要留误差呢?
不过我一般都是做到5g。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❸ 动平衡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动平衡的正常值是50g。
❹ 什么叫转子的平衡精度
由于材质、磨损、腐蚀、装配误差等因素,转子总是存在不平衡量,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旋转转子需要进行动平衡校正,使转子的不平衡量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想要把一个不平衡的转子平衡到不平衡量为零,是不可能的。因为受到动平衡设备的精度和转子局限性的影响。因此,就有了平衡精度的概念,即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能达到的最合理的一个数值量级,这样即满足了生产生活的要求,又满足了经济性的要求。
平衡精度的单位:g.mm/kg,即转子单位质量内存在的不平衡量,转子动平衡是对转子相对于轴线的质量分布的改善。
刚性转子平衡精度等级
银箭动平衡机小编真情编写,请采纳~~
❺ 动平衡的平衡精度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撒气答案
汽车轮胎动平衡是用“克”来衡量的...上课大手大脚 说的
❻ 关于动平衡问题,到底相差多少,能感觉得到
你好
常用机械中包含着大量的作旋转运动的零部件,例如各种传动轴、主轴、电动机和汽轮机的转子等,统称为回转体。在理想的情况下回转体旋转时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回转体是平衡的回转体。但工程中的各种回转体,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加工及装配中产生的误差,甚至设计时就具有非对称的几何形状等多种因素,使得回转体在旋转时,其上每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离心惯性力通过轴承作用到机械及其基础上,引起振动,产生了噪音,加速轴承磨损,缩短了机械寿命,严重时能造成破坏性事故。为此,必须对转子进行平衡,使其达到允许的平衡精度等级,或使因此产生的机械振动幅度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现代,各类机器所使用的平衡方法较多,例如单面平衡(亦称静平衡[1])常使用平衡架,双面平衡(亦称动平衡)使用各类动平衡试验机。静平衡精度太低,平衡时间长;动平衡试验机虽能较好地对转子本身进行平衡,但是对于转子尺寸相差较大时,往往需要不同规格尺寸的动平衡机,而且试验时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这样明显是既不经济,也十分费工(如大修后的汽轮机转子)。特别是动平衡机无法消除由于装配或其它随动元件引发的系统振动。使转子在正常安装与运转条件下进行平衡通常称为“现场平衡”。现场平衡不但可以减少拆装转子的劳动量,不再需要动平衡机;同时由于试验的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二致,有利于提高测算不平衡量的精度,降低系统振动。国际标准ISOl940一1973(E)“刚体旋转体的平衡精度”中规定,要求平衡精度为G0.4的精密转子,必须使用现场平衡,否则平衡毫无意义。
现代的动平衡技术是在本世纪初随着蒸汽透平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旋转机械逐步向精密化、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使机械振动问题越来越突出。机械的剧烈振动对机器本身及其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一系列危害。虽然产生振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普遍认为“不平衡力”是主要原因。据统计,有50%左右的机械振动是由不平衡力引起的。因此,有必要改变旋转机械运动部分的质量,减小不平衡力,即对转子进行平衡。
造成转子不平衡的因素很多,例如:转子材质的不均匀性,联轴器的不平衡、键槽不对称,转子加工误差,转子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腐蚀、磨损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平衡量一般都是随机的,无法进行计算,需要通过重力试验(静平衡)和旋转试验(动平衡)来测定和校正,使它降低到允许的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平衡方法是工艺平衡法和整机现场动平衡法。作为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线动平衡技术也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很有前途。由于工艺平衡法是起步最早的一种经典动平衡方法。
整机现场动平衡技术是为了解决工艺平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工艺平衡法的测试系统所受干扰小,平衡精度高,效率高,特别适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旋转机械零件作单体平衡,目前在动平衡领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汽轮机、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这种平衡方法。但是,工艺平衡法仍存在以下问题:
(1)平衡时的转速和工作转速不一致,造成平衡精度下降。例如:有不少转子属于二阶临界转速的扰性转子,由于平衡机本身转速有限,这些转子若采用工艺平衡,则无法有效的防止转子在高速下发生变 形而造成的不平衡。
(2)平衡机(特别是高速立式平衡机)价格昂贵。
(3)在动平衡机上平衡好的转子,装机后其平衡精度难以保证。因为动平衡时的支承条件不同于转子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支承条件,且转子同平衡装置之间的配合也不同于转子与其自身转轴之间的配合条 件,即使出厂前已在动平衡机上达到高精度平衡的转子,经过运输、再装配等过程,平衡精度在使用前难免有所下降,当处于工作转速下运转时,仍可能产生不允许的振动。
(4)有些转子,由于受到尺寸和重量上的限制,很难甚至无法在平衡机上平衡。例如:对于大型发电机及透平一类的特大转子,由于没有相应的特大平衡装置,往往会造成无法平衡;对于大型的高温汽轮 机转子,一般易发生弹性热翘曲,停机后会自动消失,这类转子需进行热动态平衡,用平衡机显然是无法平衡的。
(5) 转子要拆下来才能进行动平衡,停机时间长、平衡速度慢、经济损失大。
为了克服上述工艺平衡法的缺点,人们提出了整机现场动平衡法。
将组装完毕的旋转机械在现场安装状态下进行的平衡操作称为整体现场平衡。这种方法是机器作为动平衡机座,通过传感器测的转子有关部位的振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确定在转子各平衡校正面上的不平衡及其方位,并通过去重或加重来消除不平衡量,从而达到高精度平衡的目的。
有于整机现场动平衡是直接接在整机上进行,不需要动平衡机,只需要一套价格低廉的测试系统,因而较为经济。此外,由于转子在实际工况条件下进行平衡,不需要再装配等工序,整机在工作状态下就可获得较高的平衡精度。
❼ 做动平衡试验时,我们只有转速,重量,转子直径,平衡精度等级等参数,怎么算不平衡重径积
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 允许不平衡量的计算公式为: mper=M*G*(60/2PI*r*n)X10^3 (g) 式中 mper为允许不平衡量 M代表转子的自身重量,单位是kg; G代表转子的平衡精度等级 ,单位是mm/s; r 代表转子的校正半径,单位是mm; n 代表转子的转速,单位是rpm。 举例如下: 如一个电机转子的平衡精度要求为G6.3级,转子的重量为0.2kg, 转子的转速为1000rpm,校正半径20mm, 则该转子的允许不平衡量为: 因电机转子一般都是双面校正平衡,故分配到每面的允许不平衡量为0.3g。 在选择平衡机之前,应先考虑转子所要求的平衡精度。
❽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转矩控制精度
导语: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的转矩控制精度,是整车关注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了整车的驾驶性、能耗优化、以及转矩突变时的响应时间。究竟什么是转矩精度?如何测试?转矩精度和系统哪些参数相关?又要如何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将其限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些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关于转矩控制精度,分三部分解读:
1.什么是转矩控制精度?
2.转矩控制精度的测试方法
3.转矩精度的估算
1.什么是转矩控制精度
在《GB/T18488.1-2015-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3.11中给出了转矩控制精度的定义:
对照控制图,依据转矩估计的公式,我们可以分析出影响转矩精度计算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i.延迟:控制器计算延迟、直流电压获取延迟、调制延迟、电流传感器延迟
ii.传感器精度:电流传感器、旋变
iii.电机参数,包括:
1)电机磁链偏差
2)电机磁链随温度变化的改变
3)定子电阻偏差
4)摩擦损耗偏差
5)铁耗的偏差
当然,考虑因素的越多越好,可以对每一点定量分析,如电流传感器精度±2%,旋变角度误差0.7°等,再依据蒙特卡洛法,可以对系统每个工作点的静态转矩精度做分析,这里不做详细展开,想详细了解的读者可以留言。
转矩控制精度的分析,可以对电驱动系统的性能提前预言,是初期设计以及系统改进阶段必要的步骤,这方面的测试标准也要随着控制技术的提高不断改进。
写在最后:关于”转矩精度估算“这一块,除了文中所示的电流和能量计算模型外,根据功能安全等级的不同,其计算模型和变量参数也有所侧重,这里仅示意说明,感兴趣朋友的可留言交流。
关于”转矩精度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分析”这一块,涉及到控制策略和标定流程,了解有限,期待能得到同行专家的点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