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器生产单位
A. 中国准备引入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与美国企业共同制作标准
中国准备引入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与美国企业共同制作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批准并发布了一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国家标准,
该标准将基于由马萨诸塞州无线电力传输专家WiTricity共同开发,并获得专利的磁共振技术。无线充电技术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为攻克的难题之一,缺乏标准化始终是无线充电普及的主要障碍。
但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将最终为的解决方案即将浮出水面。
所有电动汽车都将引入该通用解决方案,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
在过去的四年中,WiTricity通过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CEPRI),中国汽车技术与研究中心(CATARC)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的合作,积极参与了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化过程。
WiTricity拥有1400多项已发布和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已宣布20项中国专利是实施国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标准”。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商及其一级供应商依靠国标委员会来定义在中国部署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现在,已批准的标准是只是在公共有线充电基础设施中,发挥了推动力,无线领域基本为0。
WiTricity与国标委员会在几个重大技术问题上密切合作,包括努力使中国标准与将于2020年和2021年发布的其他国际标准(SAE J2954,ISO 19363,IEC 61980)保持一致。
新标准在GB / T 38775文件的四个部分中进行了描述:
GB / T 38775.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 / T 38775.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2部分:车载充电器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
GB / T 38775.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
GB / T 38775.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4部分:电磁环境限值和测试方法
在过去的几年中,WiTricity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合作。
获得WiTricity技术许可的公司包括:
浙江VIE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VIE)
安捷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安捷)
VIE已经为OEM提供了无线充电系统的试生产设施,而安捷无线则与Xpeng Motors展示了无线充电功能。
我们现在想知道,WiTricity的技术是否不会使该公司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这可能会影响此类系统的价格。
当然,另一个问题是,效率。
因为间隔空气传输的功率,通常会额外的损失的至少百分之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华为P20Pro可以用无线充电器么
华为P20 Pro不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目前仅有华为Mate RS手机支持无线充电功能。
可以登录华为商城了解更多的手机参数,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一款。
C. 无线充电器有什么用
1、方便:充电时无需以电线连接,只要放到充电器附近即可。在有多个用电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多个充电器、不用占用多个电源插座、没有多条电线互相缠绕的麻烦。
2、安全:无通电接点设计,可以避免触电的危险。
3、耐用:因为电力传送元件无外露,因此不会被空气中的水份、氧气等侵蚀,不会有在连接与分离时的机械磨损及跳火等做成的损耗。
【无线充电器】:
无线充电器是指:不用传统的充电电源线连接到需要充电的终端设备上的充电器,采用了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通过使用线圈之间产生的磁场,神奇的传输电能,电感耦合技术将会成为连接充电基站和设备的桥梁。
无线充电技术在 2007 年获得了 20 项专利,多种设备可以使用一台充电基站,手机、MP3 播放器、电动工具和其他的电源适配器的有线充电情况将不会存在了。
【工作原理】:
手机无线充是比较新颖的充电方式,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普通的变压器主次级分开来达到无线的目的。当然,无线充的工作频率比较高,甚至可以抛弃铁心直接线圈之间就可以达到能量传递的作用。
【缺点】:
1、效率低:能量存送效率不及真实接触。
2、成本高:在充电器需要有推动无线线圈的电子线路,而在用电装置需要有电力换换的电子装置,两者也需要有无线线圈,因此成本比直接接触为高。
3、充电速度慢:由于效率低,在同样的输入功率下,充电速度较慢。
4、兼容性低:不同品牌的无线充电装置因为无统一标准,因此不能通换使用。
D.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类型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基本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的研究聚焦在感应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和充电站领域;磁场共振的研究聚焦在无线电源、共振频率、感应系数、天线和发射器领域。
中兴、宝马、奔驰等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采用磁场共振式技术原理。
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智能电网进行无线充电控制,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管理权限上交,由智能电网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控制。此种方法可以协调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在智能电网管控中通过对电动汽车行驶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及电力负荷情况来进行智能的充电及电力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网运行效果良好,电力使用情况在电网负荷的范围内。
E. 怎样用特斯拉线圈作为无线充电器给电动汽车远程充电
无线充电实际来讲就是远距离无线输电,这个构想是尼古拉特斯拉提出来的,当时他已经实际行动了,只是后来支持他的财团对他的构想不感兴趣,因为电传送出去供人们免费使用,根本挣不到钱,所以不再支持他,最后特斯拉只能放弃,记得那个发送电的塔叫艾森克里弗高塔。
那现在的特斯拉线圈相当于艾森克里弗高塔的缩小版。
F. 电动车未来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无线充电吗
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尚且如此,更别谈能满足动态无线充电的道路了。抛开技术难度不说,就成本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态无线充电也仅仅是停留在实验阶段,很难做到普及,但这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方向。
写在最后:
给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就目前来看,只有静态无线充电可实现,但是静态无线充电相比有线充电,只是方便了一点,在成本、安全以及充电效率方面远不及有线充电。而动态无线充电在技术以及成本控制上,在短时间内难以普及。
之所以现在的电动汽车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还是静态无线充电的实用性差。即便是支持无线充电,大多数用户也不会去使用,部分车企之所以推出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主要还是为了博得眼球。
G. 未来的电动汽车,能不能像手机一样无线充电呢
电动车未来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无线充电吗?
这个当然可以啊!不要说未来,现在就已经实现了。宝马生产的电动汽车,就已经可以无线充电了。只要驾驶员把车开到无线充电器的上方,系统就会自动给汽车充电。国产的某电动车企也在研究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实验阶段,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量产。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并非什么高大上的技术,它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或者磁场共振原理,实现电能的无线传递。这个技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实现了,只是在汽车上应用的比较晚,最近几年在汽车上大火的手机无线充电,是车企宣传的一个重要卖点。
H. 无线充电器的相关问题
市场应用发展瓶颈
1.核心无线充电技术不完善;2.辐射区域难以实现远距离传输;3.长距离定位对硬件的要求太高;4.磁场共振高度匹配可控制小;5.应用范围局限,没有得到延伸;6.市场因素与消费者心理导致开发商不愿意大力进行技术研发。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身体对电场的反应很强,但身体对磁场的反应则几乎没有,因此这一系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不过,这还只是一种推测,有研究人员对此观点表示担心,在真正应用于生活前,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
做为电子类充电产品,充电器本身避免不了辐射,所以无线充电器有辐射是必然的。但无线充电器的功率很小,充电时间较长,所产生的辐射也小,应该不会对人产生较大的伤害。 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产生更多的电子垃圾,中国正在执行手机充电器端口统一标准化。但对于无线充电技术来说,这一点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不但手机可以使用,数码相机、iPhone和iPad、笔记本也都可以一同分享这种充电设备。日本富士通甚至准备推出一个更为高级的技术,将这种成功从便携式电子产品扩大到电动汽车充电中。富士通公司此举最终目的是在街头设置公用“充电点”,可以为便携数码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用户实现更方便地24小时全天候充电服务。除此之外无线充电器更聪明可节省耗能。虽然无线充电设备的效能接收在70%左右,和有线充电设备相等,但是它具备电满自动关闭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而且这个效能接收率在不断提高。
手机将内置充电接受器,并统一无线充电标准
要实现手机等产品的无线充电,必须有两个部分:发射器,与电源连接,负责向广阔空间发射电能;接收器,一般安装在电子产品上,用以接受电能。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开始在手机产品中运用了,以iPhone手机为例,无线充电生产商为使其可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则对其进行了改装,安装了一种类似“苹果皮”的“衣服”。作为无线充电接收器,它是以增加手机充电外壳的形式出现,但相关改造产品中国或将可以推出。这个外壳被称为“Qi门”,它支持iPhone与黑莓手机,用户不需更换手机可抢先体验这一功能。在2013年初,无线充电接收器会充分“瘦身”,成为手机产品中内置的无线充电接收芯片,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诺基亚、飞利浦、LG、三星、索尼爱立信、iPhone、HTC、谷歌、中兴、Sharp以及RIM等众多国际知名手机厂商都很支持这一技术,无线充电器也有可能会与手机一起捆绑进行销售。
手机无线充电关键在于兼容性,Qi标准可确保品牌兼容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技术,在发射器将电流转化为电磁,手机通过内置芯片接收器将电磁转化为电流为手机充电。无线充电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确保各厂家无线充电器能够兼容,Qi标准的制定使无线充电有了统一的技术规范,确保同一充电器对多品牌和多产品的兼容性。无线充电联盟主席Menno Treffers对外表示,Qi无线充电标准采用的是电磁感应技术,相比于其他技术,效率和安全性都更高。Qi无线充电标准包括接口、性能以及法规三方面,这将对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是相当大的挑战,所以通过Qi标准的手机将可通过任何通过Qi认证的充电基站、底座或是其它可充电装置进行无线充电。Qi对于装置的第一项先期要求就是不得高于5瓦特,这对于一些希望笔记本电脑也能同样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的厂商可能是一大限制。
已有厂商推出Qi标准无线充电产品,市场广泛
全球最大的电池和便携式照明设备商Energizer(劲量)表示将会很快推出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产品,并首先为苹果iPhone3GS和黑莓Blackberry Curve 8900用户带来无线充电的全新体验。同时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提供的数据显示,无线充电设备市场在2013年将达到140亿美元的规模。飞利浦已经开始生产含有无线充电设置新型手机了。飞利浦X723手机已经现身,其采是3.2英寸240X400屏幕,带GPS和300万像素摄像头。可喜的是,该机将标配无线充电器Xenium Q1(Qi无线充电联盟标准),但具体上市时间和价格目前尚未透露。 尽管本文重点介绍充电器,顺便也概略介绍下接收天线。因为这类无线充电装置本质是一个变压器,初级装在充电器中,次级装在终端中。
因为与充电器不配套的接收天线会引起充电电路中电流的波动,如何选择好充电天线呢?
第一:终端天线需带磁屏蔽。
充电天线若只是一个空心线圈,则附近金属器物靠近时,会导致涡流,使得充电效率下降,充电器能量辐射不出去,电流增大,充电器发热。
第二:充电器选用的磁性介质分为有机磁性材料和无机磁性材料两大类。
有机磁性的材料可以做成很薄且有翘性,适合手机后盖壳贴合,用于手机中;无机的磁性材料是烧结的铁氧体制成,易碎,适合大的空间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