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前悬后悬
㈠ 汽车所说的前悬挂后悬挂独立悬挂各是什么意思
前悬挂:汽车悬挂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受力传递的作用。前悬挂类型,顾名思义,就是指汽车的前悬挂的形式。
后悬挂:后悬挂类型,顾名思义,就是指汽车的后悬挂的形式,根据车型的不同,汽车的后悬挂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一般来说,微型车、小型车以及紧凑型车的部分车型多采用非独立悬挂,而独立悬挂则主要应用在紧凑级以上的车型。
独立悬挂: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
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
非独立悬挂系统是以一支车轴(或结构件)连结左右二轮的悬挂方式,因悬挂结构的不同,以及与车身连结方式的不同,使非独立悬挂系统有多种型式。常见的非独立悬挂系统有平行片状弹簧式’ 、扭力梁车轴、扭力梁式三种。
㈡ 汽车的前悬和后悬是什么样的
传统麦弗逊:一体式下摆臂,转向节与减震器下端固接,转向节与下摆臂外点球铰连接,有传动轴,这样的车型太多了,不例举了;
先进麦弗逊 I:一体式下摆臂,转向节分体,带法兰部分与减震器叉节由球铰连接,减震器叉节与下摆臂外点球铰连接,多了一根扛扭杆,有传动轴,例如Civic FK2/8,Megena RS等性能前驱车;
先进麦弗逊 II:分体式下摆臂,转向节与减震器下端固接,转向节与两个下摆臂外点球铰连接,无传动轴,例如宝马的部分前置后驱车型;
先进麦弗逊 III:分体式下摆臂,转向节与减震器下端固接,转向节与一个下摆臂外点球头连接,另一下摆臂衬套连接于此下摆臂,无传动轴,减震器下探十分深,常见于保时捷的部分车型。
麦弗逊悬架的优缺点,
1. 传统麦弗逊
优点:
省空间:侵占横向的空间十分小,非常好布置,舱体内可以省下大量空间,非常适合紧凑型车型;
成本低:悬架件数量少,下摆臂可钢质冲压,弹簧减震器一体,衬套就下摆臂内侧两个,转向节体积相对小,紧固件少,省钱代表作可参见PSA的麦弗逊(褒义,满足性能要求又便宜);
杠杆比高:由于减震器下端接转向节上,天生杠杆比(这里指motion ratio,不是lever ratio)就大,轻松做到0.9,意味着减震器、弹簧、稳定杆“效率”都高;
缺点:
㈢ 汽车中的汽车后悬是什么
1、汽车的前悬和后悬是一套减震系统,前悬指前轮中心与车前端的水平距离,前悬的长度应足以固定和安装发动机、散热器、转向器等;
2、汽车的后悬,是通过车辆最后车轮轴线的垂面与抵靠在车辆最后端(包括牵引装置、车牌及任何固定在车辆后部的刚性部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垂面之间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汽车后轮中心到汽车最后端的水平距离;
3、后悬的长度主要决定于车厢的长度、轴距和杂荷分配的情况,后悬不宜过长,否则,离去角偏小转弯也不灵活;
4、所以,我国规定,客车及封闭式车开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
㈣ 什么是汽车前悬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㈤ 汽车前悬和后悬指的是什么
答:汽车的前悬和后悬是一套减震系统。
汽车的前悬指前轮中心与车前端的水平距离·前悬的长度应足以固定和安装发动机、散热器、转向器等。
汽车的后悬,是通过车辆最后车轮轴线的垂面与抵靠在车辆最后端(包括牵引装置、车牌及任何固定在车辆后部的刚性部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垂面之间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汽车后轮中心到汽车最后端的水平距离。
后悬的长度主要决定于车厢的长度、轴距和杂荷分配的情况。后悬不宜过长,否则,离去角偏小转弯也不灵活。所以,我国规定,客车及封闭式车开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希望能帮到你!
㈥ 汽车前悬和后悬是指什么
汽车的前悬和后悬是一套减震系统。
汽车的前悬指前轮中心与车前端的水平距离·前悬的长度应足以固定和安装发动机、散热器、转向器等。
汽车的后悬,是通过车辆最后车轮轴线的垂面与抵靠在车辆最后端(包括牵引装置、车牌及任何固定在车辆后部的刚性部件)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垂面之间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汽车后轮中心到汽车最后端的水平距离。
后悬的长度主要决定于车厢的长度、轴距和杂荷分配的情况。后悬不宜过长,否则,离去角偏小转弯也不灵活。所以,我国规定,客车及封闭式车开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其他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55%。
㈦ 什么是前/后悬
前悬(mm):汽车最前端至前轴中心的距离。 后悬(mm):汽车最后端至后轴中心的距离。
㈧ 汽车后悬挂和前悬挂有什么区别
悬架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一般由弹性元件、减震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前悬架系统前悬架目前基本上都采用独立悬架系统,即左右两个车轮各自独立地通过悬挂装置与车体相连,也就意味着可以各自独立地上下跳动。悬架系统由连杆机构和弹簧、减震器组成三角形、四边形或其它形状的连接方式以固定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在弹簧的作用下使车轮可以相对车身上下运动。最常见的有双横臂式和麦佛逊(又称滑柱摆臂式)。
双横臂式悬架由上短下长两根横臂连接车轮与车身,两根横臂都非真正的杆状,而是大体上类似英文字母Y或C,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增加强度,提高定位精度,也为减震器和弹簧的安装留出了空间和安装位置。同时,下横臂的长度较长,且与车轮中心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车轮跳动导致下横臂摆动时,不致产生太大的摆动角,也就保证了车轮的倾角不会产生太大变化。这种结构比较复杂,但经久耐用,同时减震器的负荷小,寿命长。
滑柱摆臂式悬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下横臂和减震器-弹簧组两个机构连接车轮与车身,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上下行程长等。缺点是由于减震器——弹簧组充当了主销的角色,使它同时也承受了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横向力,因此在上下运动时阻力较大,磨损也就增加了。且当急转弯时,由于车身侧倾,左右两车轮也随之向外侧倾斜,出现不足转向,弹簧越软这种倾向越大。
后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的种类比前悬架要多,原因之一是驱动方式的不同决定着后车轴的有无,也与车身重量有关。主要有连杆式和摆臂式两种。
连杆式主要是在FR驱动方式,并且后车轴左右一体化(与中间的差速器刚性连接)的情况下使用的,过去多采用钢板弹簧支撑车身,现在从提高行车平顺性考虑,多使用连杆式和后面要说的摆臂式,并且使用平顺性好的螺旋弹簧。连杆在左右两侧各有一对,分为上拉杆和下拉杆,作为传递横向力(汽车驱动力)的机构,通常再与一根横向推力杆一起组成五连杆式构成。横向推力杆一端连接车身,一端连接车轴,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车轴(或车身)横向窜动。当车轴因颠簸而上下运动时,横向推力杆会以与车身连接的接点为轴做画圆弧的运动,如果摆动角度过大会使车轴与车身之间产生明显的横向相对运动,与下摆臂的原理类似,横向推力杆也要设计得比较长,以减小摆动角。
连杆式悬架与车轴形成一体,弹簧下方质量大,且左右车轮不能独立运动,所以颠簸路面对车身产生的冲击能量比较大,平顺性差。因此采用了摆臂方式,这种方式是仅车轴中间的差速器固定,左右半轴在差速器与车轮之间设万向节,并以其为中心摆动,车轮与车架之间用Y型下摆臂连接。“Y”的单独一端与车轮刚性连接,另外两个端点与车架连接并形成转动轴。根据这个转动轴是否与车轴平行,摆臂式悬架又分为全拖动式摆臂和半拖动式摆臂,平行的是全拖动式,不平行的叫半拖动式。
㈨ 请问为什么汽车的后悬往往比前悬要长
原因有很多,有个共性,就是前轮负责转向,前悬太长的车不易控制提前量。其它因素与车型有关
1,轿车前后悬长度特别是后悬,要根据车身分区有关,一般前悬可调整余地较大,比如奔驰轿车的前悬就比奥迪短,日系紧凑车型的前悬普遍短。当然有些车型还要根据发动机、变速器的设置调整前桥位置,如奥迪就需要把前桥放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后悬大都设置在后排座椅与行李舱之间,以便充分利用空间。不过2厢车就差异大些,微型车后悬尽可能短。SUV后悬略大,下面再详细分析。旅行车后悬很长,主要因为行李舱长。
2,越野车前后悬同轿车有一定类似,但也根据用途有取舍。比如SUV定位为城市型多功能车,突出城市和公路舒适性,那么后悬长些可以增加行李舱空间,同时保持一定轴距又能兼顾通过性。而纯越野车为了强调通过性,前后悬不能太长,以免破坏接近角和离去角。但一般貌似接近角更重要,所以后悬略长。
3,其它商用车辆、卡车、客车等,后悬普遍较长,前悬较短,主要因为后轴承载重量、负责驱动,并不向轿车或越野车那样严格的1:1要求。因此这些车后轴大都是硬轴,甚至用钢板弹簧+双胎增强承重。于是这些后轴都要设置在后厢靠近重心附近,就是的后悬变长了。此外后悬适当延长还能缩短轴距,减小转向半径,看看空调大巴车就是减少前后悬。不过延长后悬也会带来一定问题,比如后面继续拖挂车辆时会扰乱转向轨迹,加重脱钩横向负荷,因此一些特殊车型——如大型故障牵引车、全挂拖车——都将后悬做的非常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