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智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⑴ 张俊智的学术成果
1) Cooperative control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and hydraulic braking of an electrified passenger car
Jun Zhang, Chen Lv, Jinfang Gou and Decong Kong. Source:Proc IMechE Part D: J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2
2) Optimization of control strategy for regenerative braking of electrified bus equipped with ABS.
Zhang J, Kong D, Chen L and Chen X. Source:Proc IMechE Part D: J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2; 226(4): 494–506.
3) Integrated control of braking energy regeneration and pneumatic anti-lock braking.
Zhang JZ, Chen X and Zhang PJ. Source:Proc IMechE Part D: J Automobile Engineering 2010; 224(5): 587–610.
4) Research of Parameter Design and Matching of Powertrain System in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Lv Chen, Zhang Jun. Source: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3), P2490 (EI20112714121558)
5)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and air braking ABSon electric wheel
Zhang Jun, Kong Decong. Source: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2011(3), P4622 (EI2011271421476)
6) ISG hybrid powertrain: a rule-based driver model incorporating look-ahead information
Shen SW, Zhang JZ, Chen XJZhong QC, Thornton R Source: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10(48),3:301~337
7)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道路试验 张俊智、陆欣、张鹏君,2009年(第45卷)第2期
8)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串联式制动能量回馈技术 张俊智、薛俊亮、陆欣,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第45卷)第5期
9) 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 张俊智、薛俊亮、潘凯,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第45卷)第6期
10) Coordinated control for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Jun, Zhang (State Key Lab. of Automotive Energy and Safety, Tsinghua University); Xin, Lu; Shanglou, Chen; Pengjun, Zhang Source: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2008,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2008, 2008, p 4677470
11) High frequency decoupling strategy for the PEM fuel cell hybrid system
Liu, Guid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Tsinghua University); Zhang, Jun; Sun, Yuwei Sour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v 33, n 21, November, 2008, p 6253-6261
12)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通信协议李芳、张俊智、王丽芳、廖承林,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第44卷)第5期Database: Compendex
13) Adaptive control of the airflow of a PEM fuel cell system Zhang, J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Tsinghua University); Liu, Guidong; Yu, Wensheng; Ouyang, Minggao Sourc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 179, n 2, May 1, 2008, p 649-659
14)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冲击度的试验 张俊智、李波、薛俊亮、潘凯,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第44卷)第4期
15) 混合动力轿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的动力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廖承林、张俊智、卢青春,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第41卷)第12期
16) 轿车混合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试验研究 甘海云、张俊智、卢青春、李雅博、王丽芳、胡广彦,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第40卷)第8期
17) 基于发动机动态试验台的驾驶员纵向操纵特性对汽车动力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谢勇、张俊智、卢青春、朱海涛,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第40卷)第9期
18)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算法的实时仿真研究童毅、欧阳明高、张俊智,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第39卷)第10期
19) 混合动力汽车扭矩管理策略童毅, 张俊智、欧阳明高,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43卷)第8期
20) 不同混合动力电动轿车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张俊智、王丽芳,汽车工程,2002年(第24卷)第4期
21) 发动机动态试验台混合模拟方法的仿真研究张俊智、卢青春,内燃机学报,2000年(第18卷)第1期
22) 驾驶循环对车辆能量经济性影响的研究驾驶循环对车辆能量经济性影响的研究,汽车工程,2000年(第22卷)第5期
23)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控制规律的研究张俊智、王丽芳、葛安林,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第35卷)第3期
24) 自动换挡规律的研究张俊智、王丽芳、葛安林,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第35卷)第4期
25) 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接合控制张俊智、王丽芳、葛安林,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第39卷)第8期
26) 发动机动态试验台的混合模拟研究 a) 张俊智、卢青春、黄海燕,清华大学学报,1999年(第39卷)第8期
27) 自动离合器的容错控制张俊智、王丽芳、葛安林,公路交通科技,1998年(第15卷)第4期 1) 一种汽车复合制动系统,张俊智、李守波、张彪、陈鑫,国内发明,专利号ZL200910243332.1
2) 一种复合制动系统, 张俊智、李守波、张彪,国内发明,专利号ZL200910237481.7
3) X型管路布置能量回馈式电动汽车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张俊智、张彪、吕辰、苟晋芳、孔德聪,国内发明,申请号201110038286.9
4) H型管路布置能量回馈式电动汽车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张俊智、吕辰、张彪、苟晋芳、孔德聪,国内发明,申请号201110053564.8
5) 一种电机驱动车辆的驱动防滑调节控制方法,张俊智、孔德聪、吕辰,国内发明,申请号 201110127048.5
6) 一种电机制动力调节控制方法,张俊智、孔德聪、吕辰,国内发明,申请号201110084149.9
7) 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动制动控制方法,张俊智、陆欣、张鹏君、陈鑫,国内发明,申请号200910077200.6
8) 一种燃料电池混合电源的功率调节器,张俊智、柳贵东,国内发明,申请号200910076284.1
9) 有防抱死制动功能的混合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张俊智、张鹏君、陆欣、陈鑫,国内发明,申请号,200810227380.7
10) 一种摩擦制动气压调节控制方法,张俊智、陈鑫、张鹏君、陆欣,国内发明,申请号200810239812.3
11) 用来保障具有再生制动功能的电动车制动系统安全的装置, 张俊智,薛俊亮,陆欣,李波,张鹏君,国内发明,申请号200710118115.0
12) 电动汽车混合制动系统, 张俊智,李波,薛俊亮,国内发明,申请号200610113586.8,
13) 基于CCP协议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器标定方法,张俊智、李雅博、甘海云,专利号ZL200410003472.9,授权时间2006年10月11日,发明专利
14)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无离合器操作的换档控制方法,廖承林、张俊智,专利号ZL200410009222.6,授权时间2006年8月30日,发明专利
15) 混合动力轿车动力总成的动力输出切换方法及其控制系统,张俊智、甘海云、李雅博,专利号ZL200310100466.0,授权时间2006年1月25日,发明专利
16)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多能源动力系统台架试验机构,张俊智、卢青春,闫东林、朱海涛,专利号ZL03250889.1,授权时间2004年6月23日,实用新型
17) 一种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控制装置,张俊智、李雅博、甘海云,专利号ZL03249070.4,授权时间2004年12月22日,实用新型
18) 车用混合动力系统控制软件,2006SRBJ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