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强制标准
❶ 2020版国家标准出炉,含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
中国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2020版)
中国商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2020版)
中国乘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2020版)
新能源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新能源车多少公里报废
关于使用年限的规定
第五条条款: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大型非营运轿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无使用年限限制。机动车使用年限起始日期按照注册登记日期计算,但自出厂之日起超过2年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按照出厂日期计算。
条款解读:此前,中国机动车相关报废标准始于1997年7月15日发布的《汽车报废标准》,其中对于私家车的强制报废标准为期限10年,行驶10万公里。之后,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车辆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一限制显得过于苛刻。因此新的机动车报废标准对于车型的报废年限将没有限制。
❸ 新能源汽车的上牌标准是什么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登记的依据之一是列入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公告》的产品。如果市民购买的电动汽车为《公告》内的产品,也就是在车管所的新车目录中能够查到信息的汽车,就可以到车管所,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所列的对应车辆,申请相应的准驾车型。
❹ 三项国家强制标准落定,电动汽车将戴上“紧箍咒”
自2016年开始研究的电动汽车三项国家强制标准最终落定,从明年开始电动汽车将戴上“紧箍咒”。
上周,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标”)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三项强标也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且一下三份文件的发出,分别从整车、电池、电动客车三个方面提出了准入门槛。
从2012年的1.27万辆到2019年破120万辆,6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攀升至全球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基数快速增长,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
去年的多品牌连续自燃事件,以及近期一周内的三起新能源车自燃事故,这也让不少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顾虑。
作为在市场上流通的要被用户消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起码有三个。一是安全、可靠性,二是续驶里程,三是成本要适当。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这三者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动力电池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即能量密度太高时,安全性隐患增大,在此情况下,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而在这三项强制性标准颁布之后,它们将取代之前推荐性标准,成为中国电动车报批准入的基础要求。三项强制标准分别对提高电动车安全标准要求、加强试验检测精度,以及电动车辆需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等技术细节均提出了要求。
具体来看,《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的是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不仅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还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由于电动客车具有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因此《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对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等提出了更为严苛的安全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均对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提出要求,同时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没有安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就没有未来”。
那么对于行业来说,强制性标准推出会对现有的企业和产品造成多大影响?作为比国际标准更加严苛的三项强制标准,之后是否会出现大批的企业和产品不符合最新标准的情况发生?
有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人士表示,此次出台的三项强制标准只是在原有的推荐标准的基础上再细化和强化各项指标,对于目前国内销量较好的车企来说,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这三项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但是相对于积淀并不深厚的中下游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以及造车新势力等,相对来说影响要较大。
有业内人士谈到,电动汽车不光要在生产环节进行强制标准,同时还要在使用以及保养等环节进行防范,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安全的体系。在强制标准之外,行业自律非常重要。
从今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了众多新能源刺激政策,补贴政策也将再延两年。“三项强制标准”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动车行业的研发制造标准,将从根源上降低新能源汽车自燃等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推动电动车的安全性。同时再由国家继续完善使用环节的充电便利性,残值确定等多项细分领域,逐渐由政策引导推进到市场主导化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电动汽车强制险是多少
国家汽车强制保险费与车船税
私家车强制险:
第一年:5座 950元,6-8座1100元
第二年: 855元 , 990 元
第三年: 760元 , 880元
第四年: 665元 , 770元
第五年: 665元 , 770元
以上保费,跟出险,脱保,过户有关系,其中任意一项变化了,那样保费也会变
车船税:
1.0升 以下:180元/年
1.0~1.6升 :360元/年
1.6~2.0升 :420元/年
2.0~2.5升 :720元/年
2.5~3.0升 :1800元/年
3.0~4.0升 :3000元/年
4.0升以上 :4500元/年
❻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支持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金钱补贴、税费减免、牌照路权三个方面。
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购置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是符合要求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补助对象。补助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按销售价格扣减补贴后支付。
资金拨付。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行按季预拨,年度清算。生产企业在产品销售后,每季度末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财政、科技部门提交补贴资金预拨申请,当地财政、科技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组织审核后向有关企业预拨补贴资金。年度终了后,根据核查结果进行补贴资金清算。
❼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最新规定
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
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补贴资金拨付给汽车生产企业,按其扣除补贴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或租赁企业。试点期内,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通知》指出,试点城市政府是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安排一定资金并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重点对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购置和使用、电池的报废及回收体系建设等给予支持。
此外,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将发动机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❽ 夏季来临,又一国产新能源汽车“自燃”,电动车安全强制标准出台
夏季来临,多地气温超过了30度,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35度。夏季高温天气,对于新能源汽车也是一场考验。
本月初的时候,一辆国产MPV在充电站充电的时候,车辆底盘突然开始冒黑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车辆底部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停在旁边的5台汽车也受到波及,其中有三辆被烧得只剩个车架。
这次电动车起火是因为车辆充电引起的,如果采用快充模式充电,加上高温天气,电池很容易出现过热,严重的则会起火自燃。
离这起电动车充电引起的起火事故过去还没多久,近日,又有一辆国产新能源汽车“自燃”,与前面那起因充电而起火自燃的情况不同,这回是一辆广汽新能源埃安S,停在路边停车位上,也没有充电,在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突然自己起火烧了起来。
这辆广汽埃安S起火后燃烧速度也非常快,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车辆底部、车头就冒起了滚滚浓烟,火势猛烈。旁边车位隔了一米多宽的奥迪A6轿车,也受到了波及。好在消防人员及时赶到,及时扑灭了大火,阻止了火势的进一步蔓延,旁边的凯迪拉克SUV也得以幸免。
关于这辆广汽埃安S起火自燃的原因,厂家的回复是正在了解,目前起火原因不明。不过参考以前特斯拉、蔚来等自燃的情况,电池内部短路、电池过热的概率比较大。还有一种情况也有可能,就是夏季除了高温,还有暴雨天气,如果路面积水过深,浸泡了车辆电池,如果电池密封不好,内部就极易损坏,最终发生起火自燃。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纯电动车汽车的普及,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电动车起火自燃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也让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产生了质疑。我国新能源汽车要想继续发展,做大做强,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就必须解决。
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好电动车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避免类似起火、自燃的情况,5月13日,《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对新能源电动车从整车、电车、电动客车三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三项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间给了各大车企大半年的时间调整、升级产品,届时,不符合要求的电动车,将不能上市销售。只有在严格的标准之下,厂家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攻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良性有序的发展。如果不能解决电动车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