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电动汽车技术比中国好吗
㈠ 为什么日本的电车比燃油车贵
难道是日本油价便宜?非也,无论大多数日系车再怎么省油,都无法弥补日本高昂的油价。撇开日本油品不谈,日本汽油每升的单价比国内的98号汽油还要贵。既然日本油价这么高,为什么大多数人还如此执着于买燃油车或者HEV车型呢?带着诸多疑问,我请教了几位工作生活在日本的小伙伴和身边的“日本通”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分析的。
原因三:对于EV、PHEV车型来说,充电是每一个车主都将面临的问题,车主们不仅要自己在固定车位上安装充电桩,相关部门还要在许多公共场所另外安装充电桩。这在国内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国土面积本就很有限的日本来说就并非易事了。要知道日本很多城市和农村的电路系统还依然铺设于地面之上,且日本的街巷布局非常紧凑,几乎没有余地再去安装充电桩。由此可见,想要在日本的城市里大规模改动电路来加装充电桩着实是一项规模不小的工程。而在日本街头,几乎每过几个路口就能看到一个加油站,比起给纯电动车充电,给汽车加油反而成了一件非常省时省力的事。
㈡ 日本车的混动技术到底比德系车好多少,什么原理
您好,在混动技术上,日系车还是比较先进的,保有量也比较大,主要是发展方向的问题了。
㈢ 大家感觉电动汽车有前途吗还是日本的氢燃料汽车有前途
关于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业内普遍就有两种看法:纯电动车(BEV)和氢燃料池车(FCEV),这两种车很有点意思,一方的优点则是另一方的缺点,那么相对比的话,谁更有前景呢?
从目前来看,以中国为首的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在全球大力倡导新能源的趋势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一大机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市场,除了国内的自主企业和初创车企纷纷加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国外的汽车巨头在本土转型发展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开始布局中国市场。
同时,以提倡氢能源为主的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技术也已经进入了系统实施阶段,尤其是日本。根据日本新能源及产业开发机构最新制定的目标,日本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有望延长到目前的1.5倍,到2040年,日本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的保有量有望从现在的2000辆增加到300~600万辆。此外,包括英国政府在内的很多国家也开始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计划,英国计划在2030年前使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达到160万辆,并在2050年之前使其市场占有率达到30%~50%。
由于氢的能量密度相当高,比汽油高出两倍还多,所以氢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相当给力,比如丰田的Mirai续航里程可以达到700公里,而此前丰田发布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车,续航里程更是高达一千公里,这是纯电动车目前无法企及的。
另外,纯电动车一般快充30分钟可充满80%的电量,虽然未来还有提升空间,但是受限于物理定律,能达到什么水平还很难预料,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氢就快多了,三五分钟就能加满,效率和传统燃油车没什么区别。
不仅如此,氢燃料电池车的氢在燃烧之后只会产生水,而且燃料电池没有回收的问题,可以说是环保车的终极形态。纯电动车依赖于充电,而这个电能的来源是有区别的,是传统的火电,还是其它形式?除此之外,纯电动车的废旧电池的回收也是个大问题。所以在环保方面,氢燃料电池车也有明显优势。
但是在生产和技术成本上,由于氢燃料电池车的技术和结构十分复杂,因此,目前生产一辆廉价的氢燃料电池车还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造价就便宜多了,而且未来随着电池价格的走低,其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从目前技术发展和实用化水平看,纯电动汽车虽然性能上不占优势,但是实用性和普及性上是领先于氢燃料电池车的,但今后谁能真正领先新能源汽车领域,还要看最终技术进步和实用化的最终比拼结果,如同手机和共享单车的普及过程类似。
㈣ 听说日本氢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完全成熟+他们的氢能源汽车已批量上市
距离成熟还有好几里地。
现在日本的加氢站才两位数,高昂的售价和使用成本,所谓上市只是培养小白鼠。
氢氧反应生成水,这个原理非常简单,为什么全世界搞了几十年?制备、储运(包括商业和个人)、反应器的寿命和瞬间电流,设备的体积、重量安全性都是问题,现在只是说新能源的一个方向,相比电动汽车,进展还要小很多。
㈤ 德国和日本的造车技术,哪个更强大更靠谱
德系车最先开始家族化,日系车并没有很严格的遵守这一规则
在汽车界,家族化设计让人“又爱又恨”。家族化设计提高了品牌产品的辨识度,让人容易区分。一些豪华汽车的家族化设计,更秉持“高贵”血统的一种象征。
但过度的家族化设计也容易带来审美疲劳,而且家族化设计中的缺点,也会因此而不断延续下去。
日系车的车机系统,智能化发展略显落后,丰田、本田、日产等现售大多数车型的车机系统都还是很普通的功能,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也显得比较保守。
对追求炫酷、刺激、新奇的年轻人而言,日系车的这一做法似乎并不讨喜。“德系车追求科技,日系车追求稳定”,这一高度概括的说法,反应了两者在汽车工业方面的不同风格和路线。
㈥ 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中国有何不同
日本情况:
日本资源匮乏,因此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之一。早在1965年就开始启动电动车的研制,并正式把电动车列入国家项目。1967年,又成立日本电动车协会,鼓励电动车的发展。未解决能源匮乏问题,日本出台了很多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这也鼓励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是政府企业联合研发电池核心技术。1971年开始,日本多次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仅燃料电池方面投入就达200多亿日元
一是政府企业联合研发电池核心技术。
二是实施绿色税制推广新能源汽车。
三是大规模建设充电网络。
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样热销,尤其是在美国混合动力车市场上已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刚刚起步,16年增长速度开始有些缓了。
参考资料:http://www.gepresearch.com/84/view-1847-1.html
㈦ 为什么在日本“电动车”几乎没人骑
在中国,电动车已是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大家随处可见电动车的身影。由于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汽车保有量也在持续增长,为应对汽车带来的城市交通压力,北京等一线城市不得不采用“摇号”等限购措施。与此同时,摩托车的限制政策也非常严格,甚至有些地方几乎全面“禁摩”。因此,价格便宜、政策限制度较低的电动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之一,尤其逢早晚高峰期,电动车已被广泛用于通勤代步。不仅是在中国,很多亚洲国家的电动车普及率同样很高,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一带,比如越南、印度等国,满大街都是电动车,其余国家也或多或少可见电动车。但有一个亚洲国家却是例外,那就是日本—去过日本的人都可能发现,日本的街道上几乎见不到电动车,几乎没人骑电动车,除了以本土生产为主的汽车之外,更“便捷”的机动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这是为什么呢?看完明白这方面的差距。
有一点肯定的是,电动车的能源绝对比油车环保,不产生废气,不消耗其他东西,纯靠电运作。但是那是电池,电池生产过程产生多少废物了?先不谈这个,光是电池里面的电解液的腐蚀性就多大了,电动车出来没多少年,还没到电池报废的阶段,但是等到了一定阶段后,电池必然会出现一个大批量的爆发性废弃环节,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并且,处理这个的困难程度绝对不会比废气污染来的简单。
㈧ 国产电动汽车跟外国产的相比,真的很low吗
众所之知美国是工业,文化 ,经济这些领域的领头大哥,咱家种花人,玩的都是农业。 后半部分才玩命的追工业,在这三儿也不多说那些别的国家大事,今天就聊聊美国的电动车与自己“家”产的电动车对比。
反观我国的电动汽车,虽然推广较慢,但购买电动汽车的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比购买之前的态度有所改观。出远门不方便,充电地点太少,优点:省钱,还是省钱!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推广较慢,但是胜在安全, 毕竟我国的观念是以人为本,从问世以来,负面新闻几乎没有,特大事故0!这也体现出,我国在制车行业的观念:以人为本,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对比之下而言,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技术与美国电动汽车相比较,差距还是蛮大的!
㈨ 日本推广电动汽车应该算比较成功,可为什么电动汽车在中国就是推广不起来呢主要困难在哪求专业人士解决
会牵扯到很多利益的。
首先,标准的制定。标准确定了,毫无疑问对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如,统一了充电接口标准(目前已统一),可以广泛建立充电站,插充会更容易普遍。然而标准一旦统一,之前所做的五花八门的厂家所作出的自己的标准就要作废,对于这些厂家来说打击颇为巨大。除此之外,电池尺寸的标准统一,有利于换电,从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充电时间长的问题。此类问题还有很多,但是要制定出一个标准,并且是长期的标准,对于现在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其次,对节能减排的认知。老百姓考虑到的1是价格,2是方便,3是舒适度。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相比,哪怕是补贴之后,价格方面也是不占优势的。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而且充电网点少之又少,私家车库能够拥有的人也极少,无法拥有自己独立的充电桩。电动汽车的因为电池的体积较大,导致车体整体较大,内部空间也无法和传统车相比,而且皆是国产品牌。诸多约束条件导致老百姓选择电动汽车热情不大。
最后,是电动汽车的普及方式。现在的深圳和杭州主要以纯电动大巴、混合动力大巴以及纯电动出租车为主,但也只有这两个地方能够有如此大的规模。北京上海也推出了一些充电站,但多为环卫车邮政车等服务。
更有很多汽车厂家,做出来的仅是样车,只为拿到国家的项目补贴。
归根结底,电动汽车的发展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在有过硬的基础条件下,自然会越做越有动力,可倘若信心不足,则只能是表面工作,没有实质进展罢了。
在我个人看来,电动汽车的发展推广,需要政府用车来作为带头,开展电动公交车、出租车作为老百姓了解接触并认知电动汽车的渠道,开展试驾活动、租车等方面来让老百姓体验,在此基础上宣传节能减排、节约成本等,并广泛建立充换电站、电动汽车的维护修理网点、电动汽车的保险条款、电动汽车上牌照以及缴纳税款的相应规定等等,才能够让这一新事物逐渐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走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㈩ 日本的电动车为什么很少不像中国这么普及
你说的“电动车”是“电动自行车”吧?
日本也有“电动自行车”,但那绝对是和国内的“电动车”是两码事,那个是真的“自行车”,电动部分只是提供辅助动力,给上桥上坡“加把力”,前进主要还是靠踩。
究其原因,如果外部动力到一定程度,按照日本的法律,那是属于“机动车”了(中国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车体结构强度等等和自行车完全不同,关键是骑行必须要有驾照带安全头盔,从这点来说,中国的“电动车”在日本是不允许上路的,这里多说一句,在中国街头常常可以看到的“平衡车”也不允许上路。
解释下,“不允许上路”是指不允许在道路上行驶,在公司厂房,在自己家院子里随意。
如果是“电动汽车”日本也在推广和中国差不多,“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比中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