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模式
㈠ 比亚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新能源研发,什么时候获得生产资质,生产了多少台
2003 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 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
2006年,比亚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01%;汽车产业取得骄人业绩,主力车型F3实现销售63153辆,同比增长472%,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F3还实现出口5000余辆,产品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以来,比亚迪F3月销连续突破万辆。从06年5月基本完成上市,再到07年6月18日第10万辆下线,比亚迪F3仅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就跨过了中级轿车生存的第二门槛;而从07年6月到08年6月,比亚迪F3用12个月的时间,再创造了产销10万辆的奇迹,为自主品牌之最,成为“速度之王”。
07年7月份,比亚迪另一款两厢中级轿车F3R全国上市,以超凡动力、超级安全、超酷外形引领两厢车新时尚,掀起新的两厢车销售风暴。
2008年3月18日,比亚迪第一款中高级商务轿车F6全国上市,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级轿车市场从F6开始。今年比亚迪汽车将有F6、F3R自动版、F0、F8、DM双模电动汽车等至少5款新车投放市场,同时将产能提升到80万辆,以满足市场需求。至此比亚迪集团已经形成700万平方米的庞大产业格局,在集团发展的强大驱动下,比亚迪汽车将以强大的实力驰骋在汽车大潮中。
㈡ 比亚迪的生产模式是怎样的还有其他厂商和它一样吗
从车外壳到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电机,从三合一到现在的八合一,从以前的自己造刹车系统到现在的博世主动找上门合作,各个单元控制芯片到车灯到轮毂,车内座椅按键。尤其研发出的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前身是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具备电池领域100%自主研发,设计及生产能力,在3C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方力电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比亚迪之所以成立新的弗迪系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比亚迪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做一个相对应的铺垫。前期通过比亚迪的汉系列汽车把自己的科研。
动力电池的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车用照明的弗迪视觉有限公司,汽车电子的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动力总成的弗迪动力有限公司以及汽车模具的弗迪模具有限公司。未来的市场是属于纯电车型的!同样,弗迪动力致力于汽车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系统、新能源整车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都是未来汽车动力系统最重要的部分!而弗迪科技业务涉及汽车。
㈢ 比亚迪每年生产多少辆新能源汽车
建议楼主咨询一下当地的经销商或者是代理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㈣ 比亚迪中国地区生产基地,哪一个是深圳新能源汽车电池的
新能源电池是在惠州做,坪山属于汽车组装
㈤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电控部分在哪里生产
深圳本地吧
㈥ 总投资60亿元 比亚迪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落户安徽
(文/张钰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被看好,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股票市值飙升。而在中国车企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今年以来股票市值涨幅巨大,已经成为全世界市值第四,中国第一的车企。
能够迎来资本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潜力。12月22日,安徽蚌埠市政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
以前,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基本自产自用,自去年开始已逐步推进动力电池的对外供给。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杜国忠曾表示,比亚迪已经掌握了刀片电池和更多动力电池方面的核心技术,在产能扩充后将会开放给行业用户使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北汽与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对比那个更强哪个更智能
北汽新能源的电池以三元锂电为主,其技术来源于韩国SK公司。锂电池虽然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低温性能,但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还存在不稳定因素。
而做电池出身的比亚迪则坚持自主研发,采用技术相对成熟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安全性高,即使高温状态也能正常运行,由于不含重金属,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也更加清洁、不易形成污染,可回收。
在不同的新能源车型上,采用的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已经开始出现了分化并且固定下来。总体而言,这个趋势是新能源乘用车偏向三元锂,而新能源客车使用磷酸铁锂,新能源专用车(货车)也比较倾向于使用三元锂。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高温安全与碰撞、穿刺安全上,要远远高于三元锂电池,对于要大量载人、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大客车来说,安全性能的优先度要远远高于续航里程。并且,由于三元锂电池需要钢制外壳和更复杂的冷却系统保护,因此组成电池系统后,能量密度并未将磷酸铁锂甩开太远。只是在理论能量密度上,三元锂有更大的开发空间。
国内在电机、电控领域的自主化程度仍远落后于电池,部分电机电控核心组件如IGBT芯片等仍不具备完全自主生产能力。
㈧ 丰田比亚迪合资公司成立,将生产电动车,特斯拉的亚洲对手来了
此外,全球车市进入寒冬,世界车市引擎——中国也哑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0%,十年来首现负增长。
不愿具名的咨询机构人士对出行一客分析称,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快速退坡,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面临巨大考验。目前存在不小的不可确定性。
市场不佳的情况下,国外大车企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碾压中小车企。
例如大众集团宣布向所有整车厂开放自己的纯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MEB,福特公司成为首个使用MEB平台的车企。福特计划与2023年推出基于MEB平台的新型电动车。与此同时,双方还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领域形成联盟。
一位在工信部相关智库工作的新能源领域专家对出行一客表示,在电芯前瞻研发水平上,像宝马、丰田这样的全球巨头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极深。
此外,戴姆勒与宝马集团共同投资10亿欧元,联手成立5家出行合资公司;合资11亿欧元,致力于小型等级车型的开发;集中开发资源,联手开发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包括共用可扩展的平台,以应对利润下降的行业局面。
瑞银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沈微向出行一客指出,对于小车企来说加入一些成熟的研发平台,再通过造型或者电气设备的创意提高竞争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因此,面对欧美车企的咄咄逼人,如果中国车企不打造自己的平台,未来汽车行业的天平将继续倾向于欧美车企。
奇点汽车联合创始人、CEO沈海寅也向出行一客表示,电动技术开放,车企自己做差异化产品是主流方向。如果手机行业不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安卓智能机。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国外传统大厂的结盟是未来国内车企能否换道超车成功的重要阻碍。一旦不能抢夺制高点,中国车企将会陷于泥潭。
目前国内车企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化电动车开发平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作开发了全新纯电动车专属架构——PMA。长城汽车打造了ME平台。上汽集团也在打造电动车专属架构,并且还在专攻三电技术。
在各家车企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动化平台之时,如何说服对方共同开发并非易事。毕竟谁主导了底层架构,谁就决定未来电动车的标准。
除此之外,如何把一个个产品做到标准化、如何组建模块化的产品、如何构建标准化的平台体系,这是比亚迪在内的国内整车企业需要面临的挑战。
“我不是预言家,我不知道未来会是啥样。”对于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选择,丰田章男表示,中国市场瞬息万变,面对这最大的挑战,丰田通过各种技术路线共同发力,让消费者自己来选择。(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听说比亚迪与外国一家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是真的吗
“世界上最年轻的汽车公司”比亚迪,与“世界上最老的汽车公司”戴姆勒奔驰就电动车及零部件合作订立谅解备忘录,并计划联合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新品牌电动车。
此次联姻,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是搭上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高速路”。也有专家表示,未来的中国汽车品牌应该诞生在环保和新能源等研发领域有突出业绩的企业,如果还是传统汽车工业企业,即使是国际大品牌,也会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或危机。因此,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品牌联姻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3月1日,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下称“戴姆勒”)宣布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二者拟在电动车以及零部件领域深入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成立合资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合作是各取所需,比亚迪借势奔驰的品牌效应,在扩展国内市场以及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上形成更大的优势;奔驰则是借助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未来市场。
吸引全球汽车“大佬”的目光
3月12日,比亚迪公布了2009年度上市公司年报,2009年汽车业务的营业额同比增长了142.79%,达到209.91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53.18%。同时该公告称,比亚迪继续保持了充电电池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比亚迪的业绩不只获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也正在吸引“大众”、“奔驰”等全球汽车业“大佬”的目光。
比亚迪公关部经理徐安昨日表示,戴姆勒选择与比亚迪合作一方面是看中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良好前景,而更重要的是戴姆勒看中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先进技术,希望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提升自身在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技术水平。
比亚迪此次与戴姆勒奔驰合作,正好借势全球第二大豪华车品牌,为出征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铺路。华景咨询董事长、实战派战略管理专家佟景国指出,在出征欧美市场之前,选择戴姆勒这样的合作伙伴是非常合适的。当然,戴姆勒之所以愿意与比亚迪合作,也说明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是过硬的。
对于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和奔驰展位相邻而设,佟景国认为这是品牌间互相借势。他指出,促成比亚迪与戴姆勒合作的根本原因有三点:首先,从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厂商来讲,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体系、生产体系的储备上占有很高地位,比如它在新能源汽车人才的数量上是世界第一的,这个规模上的优势可以支撑它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冲击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次,汽车业产品与品牌的相关性太强,仅有优秀的技术体系是不够的。与奔驰合作可以借助它的品牌优势,借助它的生产资源进入欧洲市场。再者,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讲,奔驰在新的汽车时代已经产生“空壳化”了,戴姆勒也需要借助比亚迪这样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来给自己的汽车抓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合作或将延伸到新能源工程车
去年上半年,比亚迪也曾与另一家汽车巨头“德国大众”签署过合作的框架性协议,表示双方将在电动汽车及车用电池领域展开合作,但一年来,双方的合作并没有看到多少实质性进展。
佟景国认为,这次合作肯定要比和大众的合作好一点。比亚迪和大众的合作注定是没有太多实质性进展的,因为大众从历史上就不是一个汽车生产厂家,它是一个汽车生产企业的联合体。这家公司相当于我国早年的汽车工业联合会——汽车工业总公司,只是起一个产能协调的作用,下面的生产厂商是各自为战的。而奔驰则是一家完整的汽车生产企业,所以合作会有更多实质性结果。
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包括两大体系,一部分是整车生产体系,另一部分是渠道销售配送体系。戴姆勒可供比亚迪学习的地方主要在渠道。
佟景国指出,既然“二者拟在电动车以及零部件领域深入合作”,实际上,奔驰轿车在戴姆勒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很低的,戴姆勒的优势主要是工程车,因为工程用车的耗能更大,因此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也可能延伸到新能源工程用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当然目前只是对它们未来战略合作的一个猜测。”如果比亚迪真有这方面的战略考虑,此次合作对于比亚迪未来的新能源工程车在欧洲市场的开拓和发展都是有利的。
事实上,徐安也表示,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作已经运作了比较长的时间,这期间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经去戴姆勒汽车生产总部参观,戴姆勒总裁也曾经来比亚迪参观。
徐安表示,比亚迪将与戴姆勒此次合作将设立一家新技术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设计、研究和开发新电动车、电力传动系统、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的相关零部件。未来新的合资公司将成为高端电动车的生产者。
然而,关于此次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网络调查显示只有45%的调查对象比较看好。有关并购问题专家也认为,比亚迪与戴姆勒未来的合资企业当中,双方在企业管理、品牌打造、市场开拓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还将面临一个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问题,但因为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未来合作成效究竟会如何还很难说。
佟景国认为,做新能源汽车的思维不同于传统车,“光是拿出好车来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如何让老百姓用上”。佟景国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难点不在于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也不在于管理环境,而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政府、市场的影响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建立起相应的市场体系。这一市场体系在全球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消费者认识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消费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不足等”。
目前,新能源汽车核心的问题在于还尚未实现产业化,包括从设计到生产,以及相应加电站体系的建设完善,产业链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佟景国认为,这次合作更多应从战略方面去考虑: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作短期内主要是为了共同培育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共同来合作创新。中国政府肯定很积极来培育市场,因为这是中国汽车业最后一次走上世界前列的机会。
改变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
虽然比亚迪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实现汽车销量翻番增长,成为国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新锐品牌。但要真正改变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佟景国指出,一个汽车品牌的打造需要12年左右,因为它的品牌成熟周期比较长。
徐安也指出,“品牌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我们一直坚持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相信,依靠我们在汽车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优秀的市场表现,我们的品牌力也将会得到稳步增长。”
徐安表示,比亚迪从进入汽车产业之前已经开始了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比亚迪坚信电动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它们还专门建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院。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凭借他们在电池领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已经成功研发出适合电动汽车的铁电池技术,它具有高容量、高放电能力、高安全性的特点,目前已经应用在他们开发的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E6纯电动汽车上。
王传福曾宣称,到2020年,比亚迪要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目前,比亚迪正在以“创新者”的定位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但这个新的品牌形象定位要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还需加以时日。
佟景国指出,比亚迪要后来居上,有三件事必须做:首先,“仅仅从汽车角度是不行的,需要实现产融一体化,以融资贷款等多种形态的贷款来加速销售,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另外,比亚迪需要形成多层次的品牌体系,任何一个品牌都是金字塔结构的,在金字塔尖,让全世界消费者记住的可能是它的新能源汽车,但在着力发展高端新能源汽车的同时,传统能源汽车仍需要继续发展。再者,比亚迪需要利用好我国的市场优势,融入国家的汽车战略,同时利用好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机会迅速崛起。
如果能做好这三点,佟景国认为,比亚迪完全有可能凭借后发优势做到全球第一。另外,汽车行业最需要企业家精神,王传福在企业家精神方面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