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电动汽车
㈠ 如果算上特斯拉,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能好看20%
目前,国内有多个城市出台了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会给汽车消费带来一定拉动效应。中汽协预计,二季度中国汽车市场会有较大的复苏,但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在仅考虑国内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随着各项支持和促进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汽车行业企业的积极努力,“下半年汽车行业的销售水平有望恢复或超过去年同期”,但仍将受到海外疫情的不确定因素影响。
国内疫情已经好转,欧美正处于风暴中心,而接下来,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出现第三波疫情暴发。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称,在供应链方面,虽然绝大部分供应件在中国生产,但还是有少量零件是从国外进来的,包括发动机、变速箱、芯片、连接器、材料等等,会对国内汽车企业的生产产生影响。
好在目前企业有一定库存,“平均两个月,部分企业1个月”。所以,海外疫情对国内车企供应链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出现特别大的影响。
不过,下一步,受到较大影响的很可能是出口市场。
许海东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相对少,目的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也在封锁交通,采取相关的隔离措施,对当地消费会产生冲击,对中国汽车出口也会产生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我实在是搞不懂发达国家为什么普及不了电动自行车
第一,车少
第二,油价便宜,人均工资高
第三,环保技术成熟,人家国家都是欧四欧五的排放标准,非常干净了
第四,公共交通发达,四通八达的地铁、轻轨和公交,不是你发展中国家能比的
人少是最重要的因素吧
㈢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究竟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天下
现在已经很多纯电动汽车在世面上跑了!像众泰云100
㈣ 电动汽车目前真的很鸡肋吗
不可否认,当前国内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是都是以纯电力驱动为为主。实际上,按照我国的规定,新能源汽车分为三大类,即: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纯电动汽车无疑是发展最好的,最好的。

目前,电动汽车仍旧是处于发展阶段。如果说燃油汽车是发达国家,那么电动汽车就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配套仍旧还是不如发达国家,至少在充电桩、产品稳定性、续航旅程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㈤ 特斯拉与国产电动汽车相比较优势在于哪里
斯特拉电动车相比于我们国产电动车来说非常受欢迎,优点也很多,下面我来一一列举一下。
提到买纯电动汽车,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特斯拉,尤其是最近特斯拉的频繁动作,让特斯拉的知名度变得更高,讲真,有时候都觉得买纯电动汽车不买特斯拉似乎都会被人嘲笑。那么特斯拉到底好在哪,为什么就是比国产纯电动汽车受欢迎?
其实国产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并不差在哪,但是和特斯拉比起来,在一些方面还是比较弱的,比如说自动驾驶,虽然这一功能目前只能作为辅助功能使用,但是尝试过的小伙伴都知道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如何。
不过对于国内的用车环境来说,我觉得基本上也就是能让你低头拿东西的时候更安全吧。除了这一技术之外,那就是充电技术,不能说特斯拉的电池比国产车好多倍,但是耐用的程度或许并不同,续航大多数时间是更长的,这点是让人羡慕的,而且充电时长也比很多国产车企要好,只能说车主愿意买、敢买,还是有原因的。
㈥ 新能源汽车将来真的可以普及嘛
新能源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会大量普及,但是能不能取代燃油车,这个不好说。或许有人说了以后石油枯竭了,那肯定就是新能源的天下了,说这话的人就是抬杠来了。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第一,新能源车现在技术发展不如燃油车,电池充电时间,续航能力都需要解决,另外,燃油车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很方便的。
第二,也就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因为,燃油车国产车尚比不过合资车。要想弯道超车只有发展新能源。就跟当初中国选择发展双离合一样。
第三,石油资源一时半会也不会枯竭,车企为了利润有时候不会把精力全部放入到发展新能源车里而不顾燃油车的发展了。
第四,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还占多数,发展新能源就跟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自己,对环境的影响是走先污染再治理还是先治理再发展,相信大家都知道,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肯定是先污染再治理,这没办法。燃油车对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的需求。
第五,重型卡车烧柴油的大卡,新能源估计现在还没有那么大马力。还有好多领域新能源根本不能比。
所以,新能源汽车会普及,但是燃油车跟新能源还会一块存在。
㈦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究竟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天下
电力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可再生能源如水电、核电等,相比火电污染小,成本低,且没有化石燃料耗光的危险。甚至可以利用分布式的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实现家庭汽车能源的自给自足。
社会用电存在波峰和波谷。在凌晨时段,用电量很低,很多机组容量被浪费,而此时正合适用多余的机组容量给汽车充电。
纯电动汽车完全没有内燃机的高噪音和振动,也没有燃气燃烧的时滞,极为安静,平顺,且动力响应极为迅猛。加之电动机低转速扭矩很大,性能也很强。
相对于燃料电池,纯电动汽车应用的锂电池等电池技术已经大规模应用在电子电器等行业。
纯电驱动,使得全自动电控变得更容易,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等等更容易实现。
虽然电池本身有污染,但相对容易集中处理。而内燃机尾气排放很难集中处理,而且因为内燃机尾气,及其形成的雾霾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影响到的人口更多,综合危害可能更大。
其他三种方式都还要依赖化石能源,纯电动完全不需要。真的化石燃料用光了,这是四种之中唯一的选择。
㈧ 现在最先进的电动车是什么牌子
电动车是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到过度的交通工具。没有去作极致研发。更没有最先进之说。都差不多。
㈨ 有充电桩却充不了电,新能源汽车还有未来吗
电动汽车面临有充电桩却充不了电的局面,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和接口的问题,因电动汽车发展历史相对较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所以标准化接口和系统还难以全面建立,这使得不同汽车品牌的充电系统和接口有不同的标准,结果导致即使有电动汽车充电桩却充不了电的局面。
总之,类似有充电桩但是却充不了电的问题,其实都很容易解决,因为这涉及厂家利益,所以厂家自己就会推动这个领域的“革命”,而且会逐步达成共识,毕竟没有厂商跟“钱”过不去。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前景非常好,这是全球共识,无论是坚持化石能源的美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巨头”,其实都看好新能源汽车,这也是中美始终走在新能源汽车前列的重要原因。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不会影响发展前景,毕竟这是全球共识。
㈩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什么重大意义
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1/2以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将会愈演愈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2、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二十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这场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对于各种车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为各国共同推广的新型燃料;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新型燃料,现已成为新型动力汽车产业化的里程碑;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向中长期的汽车技术发展,我国汽车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机遇之一: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中国缺油、少气、多煤,这一结构特点给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各种资源特点的多种替代燃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质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从而实现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从我国城乡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为主要特点,汽车燃料基础设施比较集中,有利于燃料清洁化管理和监督。我国广大农村,随地区不同,其一次能源资源特点也不同,这比较适合发展一次能源来源多元化、燃料制取和消费当地化的燃料供应体系。机遇之二: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从我国汽车发展阶段看,具有后发优势。尽管发达国家政府均大力推动各种代用燃料汽车的应用和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而我国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政策得当,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机遇之三: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考虑,“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