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① PSA集团退出中国被辟谣,但法系车在华为什么会渐无存在感
一则“可能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将PSA集团与东风汽车推到了风口浪尖。据路透社报道,PSA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主席唐唯实(Carlos Tavares)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延风在上个月达成计划,二者在武汉组建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将把员工总数减至四千人,并将关闭一座工厂、出售一家工厂。该报道指出,PSA集团高层曾经暗示过,如果再不进行业务重组,PSA集团有可能退出与东风汽车集团27年来的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可能彻底撤出中国市场。之所以传出这样的消息,根本原因在于PSA集团的市场份额正在大幅下跌。 有数据显示,PSA集团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量只有25.17万辆,相比2014年巅峰时期的73.1万辆,市场表现下降了65.56%。虽然PSA集团正在竭尽全力挽回局面,但仍有预测表示,其2019年的市场销量可能还会继续下滑5%左右。不过,也有消息称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外媒报道”只是谣言。 事实究竟如何,PSA集团与东风汽车尚未置评。
其中,轿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4%和12.4%; SU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6.2%和11.1%; MPV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4.7%和23.5%。不过,同期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70.1万辆和69.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9.1%和40.9%。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5.8万辆和55.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3%和47.8%;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1万辆和14.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6%和18.9%;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76辆和1106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8倍和10.1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最有希望的增长点,与PSA集团并没有多少关系,他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至今缺乏建树。现如今,一提到PSA集团旗下的车型,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法式设计”,只是在汽车产业正迈入智联出行的时代,仅靠“设计”是无法保证足够的市场影响力的。更何况,“法式设计”在惊艳之余总是给人带来些许怪异之感,固执己见的法系车为了与众不同,甚至会将车窗开关、车门锁、后视镜调节、发动机起动按键等设计到“反常规”的位置上。 智驾君在第一次试驾DS 7的时候,就曾花了10分钟寻找起动按键——它居然位于中控台正中接近顶端的位置上,上面镶嵌着“DS”标志,以至于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个装饰。 按下按键之后,上方还会有一个小钟表翻出来。而从目前最新的DS X E-Tense概念车来看,“法系设计”的风格正在突破传统审美,这或许在设计领域算是一种创新,但想让品牌在销量上有所增长就力不从心了。至少对于中国审美观来说,这种非对称式的设计恐怕更容易被理解为“怪异”,而不是“惊艳”。 如果在设计上都难以让中国市场认同的话,现如今的法系车型还能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呢? 其实,PSA集团在智能化领域的新技术是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以高端品牌DS为例,AutoR智驾在对DS 7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进行测试时,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在DS 7上,预碰撞安全系统、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夜视系统、魔毯底盘等都有配备,其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应用水平是大大超出智驾君预期的。 在高速路段下,DS 7基本实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而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也意味着在普通路况下,该车也可以以跟车的形式实现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其体验,甚至比特斯拉的自动跟车功能更值得信任。由此可见,PSA集团在应对智联出行需求的当前,是拥有一定的技术储备的。相比之下,PSA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绩却有些寒酸了,尤其在中国市场,在售的全部都是燃油车型,至今没有任何一款与新能源沾边的产品。 在可以预见的五至十年里,这样的产品前景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说之前五年的销量下滑对PSA集团带来了重创的话,那么未来五年缺乏新能源车型,将对PSA集团带来致命打击。要知道,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大品牌也都发布了相应的新能源市场规划。 未来的车市前景已经非常清晰了,那就是“电气化动力”将无可争议地成为内燃机的取代者。
② 神龙汽车上半年净亏13亿,法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仅为0.3%
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发布公告称,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与PSA集团的合营企业神龙汽车及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合并财报后的收入为6.86亿欧元(约30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7.5%;净亏损达1.68亿欧元(约1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8.3%。
数据显示,神龙汽车上半年累计新车销量为23237辆,同比下降了63.13%。其中标致品牌仅零售1.2万余辆,同比下降69%;雪铁龙品牌零售8377辆,同比下降76.6%。此外,神龙汽车公司于2020年第一季度的销量为6385辆,同比下降81.6%。据悉,总部位于武汉的神龙汽车因疫情的爆发被迫陷入停滞,直到3月26日,神龙汽车在武汉的工厂得以恢复生产。
航拍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
不过,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神龙汽车的销量已经开始不断下滑,由2015年创造的70.48万辆的销量高峰一路跌至2019年的11.36万辆。
公开资料显示,神龙在2018年亏损35.6亿元,在2019年亏损59.6亿元,至今两年半时间亏损已超过百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亏损相对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从亏损25.3亿元收窄为亏损13亿元。
据悉,去年,神龙汽车发布“元”复兴计划,目标通过培元、固元、拓元三个阶段使整体销量达到40万辆的产销规模,全价值链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按照这一规划,今年神龙正处在复兴计划中的固元阶段,神龙汽车曾表示2020年至2021年间的年销量要逐步提高到25万辆,盈亏平衡点进一步降低至15万辆,实现稳定的盈利。而从上半年23237辆的销量数据来看,离达成目标仍存在一定的距离。
销量不佳也带来了一系列频繁的人事调动,过去三年中神龙汽车不断地进行人事结构的调整。2017年,神龙汽车为优化管理体制与决策机制,人事变动数量达81人。2018年神龙汽车又进行了八位高层岗位的变动。去年,神龙汽车为将两家合资公司(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的双总经理制度改为一个总经理统一管理,也进行了多个岗位的调整。到了今年五月,神龙汽车再传高层人事变动,张祖同担任董事长,中国地区业务负责人奥立维担任副董事长。有分析称,频繁的人事变动与神龙汽车近几年销量不佳互为因果。
但更多分析认为,销量不振的根本原因在于神龙汽车的产品力不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称,法系品牌在华的本土意识不强,产品出现水土不服是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在东风雷诺退出中国市场后,神龙汽车几乎是法系品牌在华最后的坚持。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法系品牌在华的市场份额仅为0.3%。
尽管处境艰难,但东风集团、PSA集团以及神龙汽车三方,多次公开声明标致和雪铁龙品牌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神龙汽车也不会就此解散。
据悉,神龙汽车将通过降本的方式精简生产结构与人员结构遏制亏损。神龙汽车正处置其闲置产能,神龙汽车武汉一厂成为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收储的土地,而此地也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
此外,神龙汽车表示将重启员工竞聘上岗的计划,涉及员工总数约5000人。
未来,神龙汽车表示将推出更加中国化的汽车产品,在新能源产品方面也将展开攻势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据悉,2020年下半年神龙汽车将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出标致4008插电混动版,雪铁龙天逸C5Aircross插电混动版,以及标致508L插电混动版等新能源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东风汽车近几年发展如何,有没有投资潜力
汽车行业关注(autochat.com.cn)6月28日报道——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7日发表了《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国家审计署对东风汽车公司审计所涉及东风汽车有关情况的公告》公告,公告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外投资管理不善,造成投资损失;第二下属控股子公司(东风襄阳旅行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有闲置情况,已经对全部闲置汽车投入了运行。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汽车行业关注》,第一时间汽车行业内幕消息,一起说说汽车圈子那些事。欢迎爆料!微信号:autoWechat
④ 东风雷诺宣布退市,法系车真的玩不转
“我的科雷傲是不是就没人管了?”、“我去年才买的科雷缤不就瞬间贬值了吗?”、“以后雷诺二手车还卖得出去吗?”、“雷诺车的售后保养还有保证吗?”……
据说,“雷诺要撤出中国市场?”昨天,30万中国雷诺车主肯定被吓了一跳。可是,人家雷诺集团说了,谁说要撤出中国市场?只是以后不做乘用燃油车了,专心做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罢了。
经销商喊话还卖进口车
关于燃油乘用车,雷诺集团已与东风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将雷诺集团在东风雷诺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简单说,东风雷诺这个合资公司没了,国产三款燃油SUV科雷傲、科雷嘉、科雷缤在中国停产、停售。
“唯一一款新能源国产车e诺一直还会继续销售,而且一直卖得不错。”《大家车观察》第一时间联系了北京东风雷诺4S店的销售顾问表示,“国产雷诺车型后续保修不受影响,而且店里后续还会卖进口的雷诺燃油车。”
“这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事儿。”雷诺4S店的销售顾问的这句结束语,我们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方面,是给自己打气;另外一方面,只能说明国产雷诺车型销量实在太惨淡了,早就可有可无。
雷诺塔菲克
乘用燃油车卖不动,索性只卖电动车和商用车。虽说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但是雷诺今后想仅靠电动车和面包车就能刷出存在感?大家觉得可能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北京市政府公务用车大变样,蔚来零跑也能成“官车”
近日,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官网发布了《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2020-2022年度公务用车定点购置政府采购项目中标公告》。公告显示,江淮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金龙客车等16家车企成功中标。具体中标名单如下:
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安徽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3.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4.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重庆东风风光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6.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7.广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8.国机智骏汽车有限公司
9.河南森源鸿马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10.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11.上海爱驰亿维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12.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上海蔚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14.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15.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16.浙江零跑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零跑T03公务车
在当前国内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的浪潮下,未来毫无疑问还将会有更多的纯电动车进入到全国的政府公务车或其他类型用车采购目录中,就像先行一步的北京公交集团,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交车换成了纯电动车型。
对于此次北京市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对列入国家相关部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并满足北京行政区域现行汽车排放标准要求且适用于政府采购的乘用车、客车(新能源车仅限纯电动汽车)进行采购。该项目在2020年9月28日发布招标公告,于10月23日定标,采购用途为办公。
据悉,各家中标车企都收到了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下发的“定点供货单位”证书,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接下来,为便于中标单位充分理解框架协议、正确操作系统,了解购车及结算流程,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还将对上述中标车企进行相关培训。
可以预知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造车新势力品牌中的电动车,出现在公务用车的采购名单中去,而在当前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下,汽车向电动车、新能源汽车转型,也是大势所趋。
评中评说:
不难发现,此次成功中标的16家车企中,除了奇瑞、长城这样的传统中国品牌以外,还加入了蔚来、合众、零跑等新势力造车品牌,并明显加大了纯电动汽车采购比例。可见北京市政府对于创新企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重视。
其中,最熟悉的当属蔚来,数据显示,蔚来公布2020年9月销量为4708辆,同比增长达133.2%,突破了该品牌成立以来的单月销量记录。第三季度交付量共计12206辆,同比上涨154.3%。有了政府订单的加持,或许对于蔚来的销量有很大的助益。
但是对于这些造车新势力来说,他们的口碑和质量到底如何?值得购买吗以及怎样得到保证?很多网友发出一系列质疑。
譬如,对于爱驰合众零跑车型,相信大家也有很多问号,泡泡也很好奇爱驰的车会用在什么地方?话说现在爱驰就一款U5在卖吧?感觉街上很难见到。
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创新企业都无可厚非,但只能希望这些造车新势力车企能变压力为动力,争取为新势力打个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危机伴随转机,神龙汽车“元”计划能否重振雄风| 攻坚战“疫”
作者:黄思贤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
一月中旬以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断升级、蔓延的大环境下,不仅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各行各业也持续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对于过去两年本身就被阴霾笼罩的汽车市场来说,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在此规划中,2020年对神龙汽车而言,是全面攻坚的关键一年。从近期神龙汽车公布的2020年的新车规划来看,标致和雪铁龙两个品牌近年将会推出至少有6款新车,其中4款车型为新能源产品,再加上东风雪铁龙C3L、东风标致2008燃油版将持续补强细分市场,神龙汽车今年的新车攻势可谓非常猛烈。同时,神龙汽车将完成国六发动机的全系升级,全部车型将在今年全面实现国六B,比政策要求提前三年完成。
未来,为了进一步打消中国消费者对法系车的偏见,标致和雪铁龙外资车企的研发中心将与东风汽车的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出更多的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同时,神龙汽车还会强化PSA新产品导入,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中国市场产品。这一做法,无疑助力于解决神龙汽车法系产品在中国的适应性问题。
写在最后
目前来看,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肺炎”疫情结束后,中国车市或将迎来新的转折点,拥有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品布局的车企将彰显出更强的竞争力,而那些顽固自封的一定会被逐渐被市场淘汰。那些在洗牌中脱颖而出的车企,必定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反观神龙汽车,虽然2019年,其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一半不到,但随着新产品的逐步入华、“元”计划的持续发酵以及在全民营销的带动下。当下神龙汽车的士气前所未有地高涨,在充分认清自身的不足后,神龙汽车有望走上正确的复兴道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⑦ 这四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你最熟悉哪个
作者:马腾
动力上,零跑S01搭载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125kW,峰值扭矩为250Nm。电池方面,采用的是容量为36.5kWh和48kWh的三元锂电池,NEDC综合续航里程为305km和380km。【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又一个自主高端品牌诞生,东风h事业部成立打造高端新能源车
又一个自主高端品牌来了,东风h事业部将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5月6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给h事业部的员工写了一封信,提及备受公司内外关注的h品牌,将在2020年正式发布。
资料介绍,东风h事业部最早成立于2019年4月,它的使命是打造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并取内部代号为“h”。作为东风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h品牌将打造两个“高端”——品牌定位高端和市场定位高端。同时,h品牌作为中央企业首个高端电动品牌,未来将成为东风旗下的“红旗”,是东风实现品牌向上、品牌强国的重要战略。
据了解,东风h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计划在今年4月北京车展上举行品牌发布会,但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北京车展已推迟至9月26日举行。此次竺延风给h事业部员工发布信件,或意味着品牌发布会将在近期举行。
目前,东风内部代号为“h”的高端品牌项目,暂没有品牌正式命名及其他信息,该品牌将专注于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此外,h项目成立后将独立运营,不从属于东风公司旗下的任何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但隶属于东风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东风乘用车、东风商用车、东风特种车、东风柳汽、东风有限(东风启晨、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英菲尼迪等)、东风本田、东风雷诺、神龙汽车等子公司。
目前,东风公司旗下共有4个中国乘用车品牌,分别为风神、风光、风行以及启辰、四个品牌大部分产品的价格在15万元以下。因此,h事业部打造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则承担了向更高价位区间的市场冲击,消费需求向中高端产品集中。
有内部消息称,h事业部已为全新品牌规划9款新车型,产品涵盖SUV、MPV等。从定位来看,该品牌将主要对标一汽红旗、蔚来汽车、特斯拉、广汽蔚来合创等品牌。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在大幅脱离国家与地方补贴后,已经出现连续9个月销量下滑,造车新势力也进入了洗牌期,不少巨额投资的新势力品牌已经濒临倒闭,此时入局的东风h项目新高端品牌,更不被外界看好。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分别4.0%,新能源汽车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到车市寒冬持续及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更遭受严重打击,1-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4万辆,同比下降56.4%。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连续9个月销量下滑,急需政策上的帮助度过难关。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大幅下降态势,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他还表示,希望国家下一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发展,但不可能继续大幅财政补贴,而是通过税收、使用环节等政策予以引导。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没得到确认, 对2020年新能源汽车谨慎乐观。
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不大,高端产品的占比更少。当前新能源汽车环境下,已难以容下数十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了,一部分品牌和企业或将倒下。对于刚创立的东风h项目全新品牌来说,未来形势更为艰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挺住了!疫区中的“神龙汽车”这十天
1月下旬以来,从武汉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乃至全球人的心。而这场导致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相继“封城”的病毒风暴,也将对其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造成巨大影响。
身处其中的神龙汽车,无疑是此轮“新冠”冲击波中受影响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
事实上,就在神龙公司召开2020年经营工作会议暨2019年度总结表彰会的后一天,即1月21日,神龙公司已经全面开始投入到这场“战疫”当中。
功夫拍案
2019年,神龙汽车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一半不到,今年的销售形势已然非常紧迫。尤其在今年开局再遭遇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其复兴之路无疑亦增添了不少难度。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眼下神龙的士气前所未有地高涨,在更加认清自身的不足后,神龙汽车有望走上正确的复兴赛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混动/电动再次“爆发”,德尔福获中国三大车企42亿巨额订单
[汽车之家?行业]??近日,德尔福科技公司(DelphiTechnologies)宣布将在2020年第二季度携手中国三大整车厂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新业务产品计划将于2021-2023年展开。
另外一项涉及的是纯电动汽车业务。纯电动车市场在中国正在快速增长,德尔福科技与科锐共同开发的800伏碳化硅逆变器也将为中国纯电车型的动力系统提供更多前沿方案。
2020年1月,博格华纳宣布以33亿美元(约合229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尔福科技,以继续开拓正在增长中的混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业务。双方该收购事项已经获得股东批准。一旦双方整合完毕,就意味着曾经在零部件行业雄霸一时的德尔福,在经历一轮轮业务剥离之后,将被全新的公司形态取代,而一家可以冲击全球20强的新零部件企业集团将诞生。(文/汽车之家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