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动汽车蓄电池发展
⑴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
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电池,其次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钠电池等。从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申请的总量来看,日本拥有的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从日本国内的专利申请量来看,超过90%的专利申请也来自日本申请人。无论是从世界专利申请的拥有量角度,还是从日本专利申请中日本申请人所占的份额角度,日本在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领域都是实力最强者,掌控着绝大部分专利技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美国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电池,锂电池相关专利数量占动力电池专利数量的70%以上,其次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空气电池和钠电池等。从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申请的总量来看,截至2010年6月,美国的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位于日本之后,排名第二。从美国国内的专利申请量来看,在和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有关的专利申请中,来自日本申请人的专利最多,接近总量的60%,而来自美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次于日本。 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电池,其次为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钠电池和空气电池等。从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申请的总量来看,截至2010年6月,德国的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排名第6位,与排名首位的日本专利数量相差很大,仅占日本申请量的11%。从德国国内的专利申请量来看,德国申请人持有的专利约占总量的43%,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在全球范围来看,德国在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领域的技术实力远不及日本,但是在本国范围内,德国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专利拥有量高于日本。
欧洲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于2013年6月7日在上海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电动汽车的制造前景不甚乐观,但中国除外。
该报告通过将七大主要汽车制造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中国、韩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加以比较,从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等方面详细分析各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报告指出,生产电动汽车带来的利润空间远远不及生产传统汽车,这种成本偏高而获益有限的情况,加上预期未来几年内油价趋于稳定,使电动汽车的成本劣势愈加明显。但在上述七国中,只有中国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投入没有下降。罗兰贝格合伙人沈军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从长期来看仍会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 中日韩三国继续占据主要市场,2012年三国电池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28%和33%,其中中国所占比率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电池快充寿命衰减惊人盲目建站风险大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出台后,部分试点城市的“再补贴”政策也随即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正逐步启动。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海油、中石化等巨头纷纷跑马圈地,各地掀起一股兴建充电站的风潮。上海漕溪、深圳龙岗、成都石羊、唐山南湖、延安、郑州、南宁等地已经建成、在建或近期将开建大量的充电站,其中上海计划在三年内达到5000个充电桩的规模;长春计划三年内建成15个充电站和5000个充电桩……电池尺寸、充电接口是否统一?电池质量能否过关?快速充电对电池的损害究竟有多大?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发展很快,但存在两个明显缺点。电动汽车电池的第一个缺点就是缺乏深层次技术,比如电池的化学问题、物理问题、温度问题、结构问题等,在这些方面我们研发还不够,没有能够建立数学模型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另一个缺点是缺乏评价体系,虽然现在我国部分电动车运行很好,但缺乏好的评价系统。比如电池的安全性怎么样,在高温、低温环境下能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没有一个好的评价。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与电动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所以我们必须追上发达国家电动汽车研发的步伐,从电源、集成电路、电源板块等方面进行认真研发,齐心协力把电池产业做大做强。我国汽车用动力电池已开始由研发进入到产业化阶段,并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产品的主要性能已居国际先进水平,但需要解决一些薄弱环节。目前国产车用动力电池已显示出了较明显的成本优势,部分企业能量型动力电池成本仅是日、美企业的一半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电动汽车的商业化有条件加速推进,并以成本优势实现大规模出口。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目前面临技术制约和成本制约,只有当动力电池性能得到改善、成本大幅降低、规模化应用之后,才能带动其他较为成熟的环节的大力发展。因此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产业链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最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其他如电机和电控系统环节有较为成熟技术和市场基础,竞争者众多,可能只能获得平均收益。
⑵ 蓄电池电动汽车在各个国家都有哪些发展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面向市场生产的电动汽车,美国通用公司的EVI电动汽车曾轰动一时,但销售业绩很不理想。据报道,1998款EVI已将原来的铅—酸电池改为通用公司新研制的镍—氢电池,每次充电后的行程也由原来的110千米~140千米增加到250千米,同时,通用公司宣布将EVI电动动力系统价格由近万美元降至2500美元。如果价格上能够和普通汽车相差不远的话,市场前景还是很好的。
丰田公司也成功研制了RAV4、E.COM等小型汽车,一次充电可连续行驶100千米,这个距离还有些短。除了通用、丰田两家公司以外,福特、克莱斯勒、奔驰、雪铁龙和宝马汽车生产商也都争先恐后投入巨资发展电动汽车,看来,谁都想在前途无量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电动汽车项目也已起动,电动汽车已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技产业项目,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蓄电池汽车乘坐舒适安全,操纵非常方便,噪音很小,无污染,使用寿命长,已经赢得了人们的广泛信赖。在21世纪,电动汽车必将导致汽车产业和电力产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据英、美专家预计,21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电动汽车的年产量将占各类汽车部产量的20%~30%,达到1000万辆~2000万辆的水平。到那时,电动汽车的性能将会更好,乘坐会更加舒适。
⑶ 电动汽车电池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不怎么样,因为现在的电动汽车都不成熟,只可以跑跑市区内的(因为电池电量持续时间不长),也就是说并不可以跑长途,那就会很麻烦。还有个问题就是充电,石油的话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而电池需要好几小时。最后,电池的重量问题,电池的重量会严重增加车辆重量,也就是会造成汽车动力和速度的负担,然后负担越大,动力就要越大,动力越大,用电量越大,电池就要更大,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⑷ 国内和国外的电动汽车发展道路,目前谁走的更远
这个还是国外的电动汽车比较先进,虽然国内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也发展起来了。电池技术也不输于国外,但在总体上国内电动汽车水平还是不如国外的好,这个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因为国外比国内研究新能源汽车时间要早很多,国内也是在这两年才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这个差距不是一时间能补回来的,要弯道超车也没那么早。
电池衰减是电动车主最关心的问题,比亚迪就有电池质保8年15万公里。超过这个时间换个电池和换台车区别不大,价格高得离谱。国外就没有那么贵,电池衰减速度比国内要慢很多,而且电池质保的时间要比国内的要长。所以在国外的电动汽车才那么受欢迎。
⑸ 中日韩三国垄断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
纯电动汽车肯定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而其中最关键的电池,则是各大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不过我们看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EV,PHEV,HEV)的电池使用量方面,基本上已经被中,日,韩,三个国家给垄断了。
2019年,全球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能量总量为116.7GWh,比上年增长16.7%。宁德时代和松下继续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领先优势明显。但是,其余的中国和日本公司的使用量减少或增长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从电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来看,排在前两到第二位的包括宁德时代和松下在内,以及三家韩国公司的市场份额都有所上升。其中,宁德时代和松下的总市场份额超过了总份额的50%,三家韩国公司的总数从2018年的11.8%增加到超过15%。另一方面,除CATL外,中国电池厂商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电池大战何去何从?
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电池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大公司,几个大的公司形成了垄断地位。而另一个方面,各大整车企业又想摆脱这些电池厂商的控制,毕竟电池在整车占有很高的成本。可以自己研发生产,总比买别人的更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由特斯拉展开,新能源电池的前景和机会
伦敦LME镍指数
最后,送给最近正在遭受疫情煎熬的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几句话:
可能你的自身经济正在遭受严重威胁,可能你在这场疫情中已经一无所有,但是请在绝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反弹的方向,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正如我们人体骨骼会在负重和压力下越发坚强,这就是一种“反脆弱”!如何在这场黑天鹅中生存下去,在寒冬中发现春的痕迹,可以参考以上建议和观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