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造车资质6块
A. 买新能源汽车需要什么资质
当然需要,新能源汽车要求和汽油车是一样的,不过新能源汽车摇号中签率非常高,所以不用担心摇不到号的问题,以目前埋头来看新能源以后也有可能面临摇号难的问题,所以占号要趁早啊。
B.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是什么怎么获得啊
2015年6月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制定下发《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简称27号令)。除了以前的整车企业,想生产新能源车的新入行企业,需要通过27号令的审核。企业在满足27号令中的具体细则要求后,递交申请,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目前只有四家企业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北汽新能源、长江EV、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其中北汽和奇瑞是以其旗下新能源品牌申请,长江EV隶属五龙电动车集团,长城华冠是唯一一家非传统整车制造车企,之前主要提供汽车设计服务,现在推出的纯电动车品牌叫“前途汽车”。
C. 新车企如何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第一支传统动力的汽车生产背景的车企所成立的子公司,第二支队伍则是瞅准新能源汽车机遇的新造车企业。
不过,新能源汽车固然是大势,想要进入这个竞争队伍却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今年8月12日,国家工信部于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大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共包含17项准入条件,从技术、资金到研发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有8项“否决条件”,申请的企业只要超过两项的“否决条款”未达标,就会被认定为不符合“准入条件”。而这8项“否决条款”主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制造技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更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些严格的规定无形中就让那些没有集团背景的中小型企业和新成立的新造车公司处于劣势。
目前,获得正式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北汽新能源、五龙长江EV、长城华冠前途汽车,现在奇瑞新能源的生产项目已获发改委通过,相信在不久之后发改委也会发布相关公告。
这四家企业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分别是北汽集团和奇瑞汽车旗下子公司,也就是第一支队伍——有传统动力汽车生产北京的车企的子公司,长江EV其实也是属于第一支队伍,只不过其母公司五龙电动车集团是以生产新能源商用车为主,而非乘用车。只有长城华冠前途汽车,是一家此前没有任何整车生产背景的新造车企业,这也正是为何前途汽车获得“准生证”引发业界强烈关注的原因。
业界曾盛传发改委只发放10个准入名额,不过这一说法后来也遭到发改委工作人员的辟谣。尽管如此,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新能源汽车生产门槛会越来越高,国家会合理控制进入门槛生产的企业数量。
因此,还有哪些企业能获得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准生证”,成了业界热议的话题。
在第一支队伍中排队的企业不在少数。因为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传统动力汽车主机厂都进入了新能源领域,不过各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并不相同,有的是把新能源汽车开辟成一个部门,希望能把新能源业务逐渐发展成与传统燃油汽车同等重要的部门,有的则是选择把新能源汽车业务单拎出来,成立集团之外的新的公司独立运营,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均是如此。而目前很多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其实都没有独立的新能源生产资质,都是通过借用母公司生产资质或合资股东生产资质等形式生产销售,如上汽、一汽、广汽、吉利、江淮等都依靠母公司。
目前呼声最高的是长安新能源和吉利新能源。长安集团于2008年便成立了独立的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安也已宣布未来十年将投资18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车领域,目标到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
相比长安新能源,吉利新能源还只是吉利汽车的一个项目,不过吉利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去年11月18日,吉利汽车发布其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并斥资300亿元在浙江义乌规划兴建了新能源基地。今年4月,吉利又投资80亿元在杭州大江东落户了新能源整车项目,10月,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也正式发布,加上知豆、康迪的业务,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其实也不小。按照吉利汽车此前的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产品销售占比达到90%以上。
其他尚未单独开辟公司的上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江淮新能源则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暂且还是保持借用母公司生产资源和资质的状态。
说完了看起来最有实力的第一阵营,下面再来看看第二支队伍:新造车企业。
说起新造车企业,就更多了,主要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造车公司,一类是汽车供应商造车。前一类以乐视、车和家、开云汽车、云度汽车等为典型,后一类则以万向汽车、亿纬锂能、成飞集成为典型。
乐视自然不必说,一场bigbang发布会之后大家对贾跃亭的造车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工厂有了!8月10日,乐视超级汽车工厂在莫干山落户,一期项目投资60亿元,年产能为20万辆整车;二期扩产产能20万辆整车,项目投资60亿元。同时,乐视还与浙江省政府合作,在莫干山建立了涵盖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制造、生态展示、观光体验的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区。
车和家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他一直坚定着要自己建厂、自己生产的决心。和乐视在莫干山工厂落户同一天,8月10日,车和家位于常州武进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工厂的设计产能将达到30万辆,整体投资50亿元人民币,一期预计在2017年年底前竣工投产,率先投产SEV,先形成20万辆的年生产能力。等到天时地利人和,车和家便会向发改委申请资质。
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同样也有一个造车梦,手握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在2013年收购了美国锂电池生产企业A123,2014年收购了破产的菲斯科汽车,并改名为卡玛,正式进军造车领域。不过万向的造车之路却格外坎坷,高调收购菲斯科之后,却迟迟不见具体的整合动作。直到今年10月,才宣布Karma国产项目将在杭州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能为5万辆的增程式纯电动新能源车。
其他开云汽车、云度汽车、亿纬锂能、成飞集成则不在此一一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著名的互联网造车公司蔚来汽车则不在排队队伍中,因为它已经选择了代工模式。今年4月,蔚来汽车宣布与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全面战略合作,整体合作规模将达到 100 亿元。据悉,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为蔚来汽车首款批量生产的电动乘用车,预计将于 2017 年底上市。
D. 汽车生产资质数字开头代表什么5字头,6字头等等
数字代表车辆类型,也就是企业可以生产车辆的类别。其中1为载货汽车,2为越野汽车,3为自卸汽车,4为牵引汽车,5为专用汽车,6为客车,7为轿车,8暂为空白备用,9为挂车。
E. 想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需具备哪些条件
获得第三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是前途汽车的母公司长城华冠。长城华冠新能源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前途汽车于2015年2月成立,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纯电动汽车。应该是今年2月吧,前途汽车生产基地奠基。现在又拿到了生产资质,可以说离量产上市更近一步了。
F. 生产新能源汽车需要哪些资质,具备哪些条件
1、拥有良好的个人征信。
2、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且最近24个月内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保满一年的非本市户籍人员。
3、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并在本市居住一年以上的外籍人员。
4、个人消费者名下无在上海市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等等。
落户上牌:当事人外地户籍,在上海办理落户上牌手续,需要当事人出具身份证,以及在上海的居住证,带车一起,以及车辆购买手续证件票据,到上海所在地车管所申请办理机动车落户上牌手续。
(6)新能源汽车造车资质6块扩展阅读:
新能源车的补贴
标准规模
补助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
财政补助采取退坡机制。试点期内(2010-2012年),每家企业销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分别达到5万辆的规模后,中央财政将适当降低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采用电池租赁方式的企业,补助数量按其服务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确定。
申报下达
根据试点城市论证通过的实施方案和资金申请,财政部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预拨给试点城市。
试点城市财政部门根据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情况,据实拨付补助资金,并在月度终了后10日内将月度拨付情况上报财政部。补助资金具体管理办法,由试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年度终了后30日内,试点城市要认真总结全年推广情况,编制补助资金清算报告,由省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财政部,财政部根据地方上报情况和专项核查结果对补助资金进行清算。
监督管理
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企业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产品一致性负责。对产品与申报材料不符,性能指标没达到要求,以及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补助资金的,将视情节轻重对申请企业给予追缴补助资金、通报批评、取消资格等处罚。
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G. 维修新能源汽车需要什么资质
《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是属于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证,也是4S店及新能源汽车上岗就业必须持有的操作证件或上岗证件。《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分新能源汽车高压运行维护作业、新能源汽车高压安装修造作业、新能源汽车低压电工作业、安装、维修、发电、配电等。《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全国通用可查询鉴定;有效期3年,到期后必须复审。复审为3年一审,特种作业操作证6年换一次证。
国家规定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要做到持证上岗,《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持有者应具备电工安全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据国家GB 5306-198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汽车4S店从业人员、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并且掌握新能源汽车必要的电工操作技能,熟知安全知识,才能从事专业技术性及安全性极强的新能源汽车工作。
国家特种作业《电工操作证》新能源汽车强制上岗证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车保有量全球最大的国家;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气化程度较高,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对技师经验要求较低,但是对新能源电工要求非常高,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严重紧缺,新能源汽车方向电工特种操作人员高薪难求。
发展前景:
按照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产量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在未来五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将达500万辆保有量的政策目标的预期之下,我们预计到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会保持大约40%的年复合增速,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市场容量将会在500亿元以上。
国家特种作业《电工操作证》新能源汽车强制上岗证
《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是我国新兴的高薪热门职业。现在全国80%以上的汽车4S店都没有电动汽车维修服务能力,也没有能源汽车电工专业人员;因此新能源车的维修费用高昂,甚至超过高档小汽车的维修费;我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严重紧缺。
作用及方向:
1、4S店增加新能源汽车项目必须要《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证件进行前置审批;
2、4S店新能源汽车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新能源汽车制造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新能源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必须持有《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
6、新能源汽车保险理赔,司法鉴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H. 重新开放资质审核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价值何在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使得汽车的 发展和使用面临着巨大压力。解困的出路,或许 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谓新能源,一般指传 统化石能源以外的各种新型能源方式,包括太阳 能、风能、核能等。对于使用新能源作为燃料的 汽车来说,则主要指采用汽油、柴油以外的其他 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如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 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大 多采用新型蓄电池作为能源,太阳能电动汽车也 属此类,因为太阳能汽车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驱动车辆的;燃料电池汽车则主要靠氢气、甲醇等通过化学反应而不是燃烧来产生电流,再通过电机驱动;除此之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乙醇等,也成为替 代汽油的能源,在作为汽车燃料方面进行了尝试。
新能源汽车之“新”,不仅在于这些能源的 类型是不同于以往的新能源,还因为它们大多对 环境友好,达到了废气的零排放或低排放,使得 空气更清新。这些汽车虽然大多仍保持传统汽车 的外观,但内部结构尤其是能源产生装置和动力 系统的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堪称全新。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电池汽车具有以下优点。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 运行平稳、无噪声。
I. 发改委:公平给予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新增产能资质
(文/张钰翊)疫情之后,从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国家正在努力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提到,对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等行业新增产能,在符合市场准入要求条件下,公平给予资质、认证认可,不得额外设置前置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再次强调这一问题。赵晨昕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等行业新增的产能,要求在符合市场准入要求的条件下,公平给予资质、认证认可,不得额外设置前置条件等。
这一政策的提出无疑能够更好的激发新能源造车企业的活力,特别是新造车企的活力。但是,无论政策如何变化,考虑车企的指标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的认可。只有拿出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好产品,才能真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新能源准入门槛降低,新势力的春天要到了
关注《大话车江湖》的网友们都知道,在有关造车新势力的文章中,江湖君经常提到一个关键词——造车资质。
而对已经站稳脚跟的传统新能源车企和造车新势力们来说,这也许不是一个好消息——历经艰难险阻才从万军之中得以存活,新鲜血液的加入也许还会给他们带来冲击。
不仅如此,获取造车资质难度的降低也可能让一些不达标企业重新拥有可乘之机,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而消磨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中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
其实无论政策如何变化,考量汽车企业的指标永远有且只有一个——产品。代工也好,自产也罢,只有拿出了达标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存活自然也就不成问题。
这次政策修改就像是一次招生考试,虽然降低了学历要求,但能否考上还得各凭本事。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