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德国电动汽车创新

德国电动汽车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6-18 10:13:12

1.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优于其他国家。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
二、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
国研网: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晓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这些国家,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加强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我国汽车工业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来看,产品还多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另外,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002594)、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标准先行私人消费大规模启动尚需时日
国研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何?私人消费开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驱动方式、驱动结构、电源结构的变化,充电设施、充电站的变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之后,产业的发展才有依据,否则,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导致接口不统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现在据我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接口标准已经有了,充电设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新能源汽车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种说法,叫“标准先行”,用标准来引导企业,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有些存在的问题没有通过大规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来的,也就很难把这些问题吸收到标准的调整之中。国外也是如此,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家庭,还存在几个方面瓶颈的制约。第一个瓶颈是,受动力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行驶的里程较短。比如轻型车目前大约是120-160公里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城市内短距离行驶尚可以接受,长距离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车受电池成本过高的影响,整体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行驶同样的距离,其使用电能的成本要比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也是消费者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另外从充电的基础设施来说,家庭的慢充,要对车库和停车场进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车库和停车场还没有这样的设施,改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场合的快充设施目前还没有到位,所以从充电的便利性来看,也是消费者的一个顾虑。最后一个制约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觉和体验与传统汽车还存在差距。消费者买车,一定会首先从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虑过之后,再从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做一个比较,看是不是有优势。现阶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者体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汽车的时候,心里会打个问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厂家对这些问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分成了几个阶段:近期看私家车、乘用车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逐渐从轻混向中混、高混,中间加电机驱动发展,最后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具体到市场来看,还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领域。例如比亚迪现在把重点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领域,因为这些车型行驶路线比较固定,充电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在公交领域政府的补贴力度也较大,这部分车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方面,大规模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从国家的角度已经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的战略上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还将会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研网: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效果怎样?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国研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以后,会不会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压力?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社会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改变,同时对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它的需求。从能源,尤其是电网来说,现在发展智能电网也是一个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有充电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电。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夜间采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个小时完成充电,这个时间正好是电网负荷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利用峰谷电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强对电网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局部的城市或者一个社区使用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起到储能的作用,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储能单位,整个车辆汇总起来,就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和电网配合就能实现一些功能上的互补。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五、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尚存在争议
国研网: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晓明: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正在发展一些小型低速电动车,实际应该称之为小型低速低成本电动车,这些车型之所以发展的快,不是因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为它的低成本,消费者的门槛比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用一些传统上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另外整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安全性。从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上来说,行业内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小型低速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基于现有平台的这些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主要是电池的价格比较高,市场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由于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来使用,很多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没有传统汽车做一个参照和比较,另外由于电费较低造成使用成本较低,加上购置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接受度比较高,市场就形成了,以后可以通过电池的不断改进,车辆整体设计的不断改进提高整车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它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小型低速电动车,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一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判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向的技术创新,而小型低速电动车很难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分开来看,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电动车纳入到里面,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把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2. 奥迪德国量产首款电车与R8共线 RS e-tron GT技术细节曝光

如果说RS是奥迪品牌性能的制高点,那恐怕电动化的浪潮已然冲击到了这座高峰。日前,奥迪官方正式公布了其旗下RS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RSe-tronGT。这款纯电动GT运动车型将作为奥迪品牌的纯电动性能旗舰,为RS面向新时代的方向。当然,为了与其定位相匹配,这款车将与R8共线,成为奥迪在德国本土制造的首款纯电动车型。

写在最后:

RSe-tronGT的亮相,无疑给全球喜欢性能车的车迷们带来了一份安慰。在电气化的路途上,

RS品牌的血脉也会得到延续。而且在电气化的性能背景下,车辆在保持自然吸气式的线性扭矩输出同时,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与更早的扭矩峰值;而四驱的传统也被继承下来,去掉了传动轴的重量、结构束缚,换来的是更为智能的扭矩分配和极限更高的过弯表现。而这些都将为RS系列的未来,划下重要而注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致力于研发新技术 奥迪在德国电动车专利榜位居第一

据悉,奥迪官方近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纯电动奥迪e-tron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共申请了57项专利。这一数据使得奥迪成为德国电动车专利申请最多的汽车品牌。

据悉,奥迪官方近期申请了e-tron电动机方面的专利,例如吸收油门瞬间启动震动的解决方案。部分专利还涉及到了流体力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奥迪汽车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十分巨大,仅在英戈尔施塔特,就有将近一万名技术人员或工程师为奥迪进行研发工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德国发明“折叠汽车”,这部汽车有什么亮点

德国这个国家不仅仅是“德意志战车”,而且在重工业方面非常的发达,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全面发展的国家,在这个国家之中总是能给出一些惊喜,在科技方面德国最近发明了“折叠汽车”,我们单从字眼上来看的话,折叠汽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折叠,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把汽车折叠起来的话,那真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发明了。

这一款德国的黑科技折叠汽车有着这么两大特点,就是它的底盘可以任意的收缩,第2个呢就是它的轮子可以无死角的旋转360度。而这一款汽车的最后一个特点,如果在路上有很多辆折叠汽车的话,这一款折叠汽车就可以在路面上形成一条车队,形成车队之后,折叠汽车跟折叠汽车之间是可以相互充电的。可以说德国科技家他的脑洞是非常大的。更可怕的是,这一辆折叠汽车竟然被开发出来了。

5. 创新合作再升级 2021中德汽车大会召开

对话环节围绕“创新突破引领产业变革”展开,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采埃孚集团中国区总裁汪润怡、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首席运营官王军,亿咖通科技首席执行官沈子瑜、黑芝麻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刘卫红六位对话嘉宾共同探讨了汽车产业在供应链、技术创新、跨界协同等方面的变革与挑战,并就如何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跨境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创新资源高效对接展开交流,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担任对话主持。

除长春主会场外,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在柏林市组织的德国分会场活动也与大会主论坛同步连线举行。来自宁德时代、奇瑞汽车、大众未来设计中心等企业机构的代表,就中德汽车产业未来合作、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话题进行了建设性交流。

6. 特斯拉领跑3月德国市场 高补贴令电动车销量增长一倍

据insideevs消息,德国今年3月份插电式汽车市场销量空前,一个月内的汽车订单中,几乎有十分之一是插电式汽车。

由于冠状病毒严重影响了汽车市场,2020年3月德国的新车订购总量同比下降了37.7%,但是插电式汽车的销量却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9755辆,同比增长104%,并拿下了9.18%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德国3月份销出的新车中,每11辆车就有1辆是插电式汽车。插电汽车市场的纯电动汽车(BEVs)和混合电动车(PHEVs)两个车型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0329辆,增长约56%,达到4.8%的市场份额,两项纪录据创新高;插电式混合电动车销量为9426,增长208%,达到4.38%市场份额,也创下新纪录。

德国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动汽车的销量对比(图源insideevs)

德国电动汽车3月份销量激增的最大因素之一是补贴力度更大了。自2月起,电动新车的补贴新政为:纯电动车价格低于40000欧元的每辆车补贴从之前的4000欧元提高到了6000欧元;插电混合动力车的补贴也从之前的3000欧元提高到了4500欧元。此外,二手车如果满足车龄1年以下、行驶里程不超过15000公里,且此前未获得过补贴的条件,也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补贴。

三月份最畅销的电动汽车是特斯拉Model3,销量达到2034辆。由于第一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批量交付,Model3现在已成为今年的第三名。大众e-Golf在3月销量为1524辆,成为第二热销车型。奥迪e-tron卖出721辆,而全新的保时捷Taycan只有164个订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对抗特斯拉,德国是怎么做的

自2015年以来,欧洲已规定汽车的年均CO2排放量不得超过130g/km。从2021年以后,这项规定还会继续严格,平均值不得超过95g/km。如果超过汽车厂商将会被罚款。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汽车厂商不变革,不转型,那么就要缴纳数以亿计的罚款。而且欧盟到2030年,还会在2021年标准的基准上再降低37.5%的污染排放,即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9克/公里。虽然欧盟的规定很高,但真实的情况是由于大型车以及SUV的销量不错,因此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去年增加了更多。

因此欧洲汽车制造商要想度过难关,就要在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上下功夫。

当然,特斯拉也会很紧张,相比中国市场,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不仅是大众,雷诺,这些品牌。连BBA也在积极的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那么今后,特斯拉与欧洲各大厂商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竞争,将会上演一出什么样的好戏?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德国将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65亿美元资金

易车讯 据外媒报道,近日德国政府宣布加大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力度,将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提供65亿美元(约425亿人民币)的资金。

3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发言人Steffen Seibert在与德国汽车制造商负责人举行视频会议后表示,这些资金将持续提供到2024年。

实际上,欧盟委员会计划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气候目标。去年12月,欧盟领导人对将2030年汽车排放减排目标从1990年的水平提高至少55%表达了支持,这项修订预计将在今年6月份敲定。

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车企认为电动汽车接受度的提高将有助于该国满足更严格的排放限制。而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也会大大增加电动汽车接受程度。

9. 复古造型,模块化车身,一台来自德国造车新势力的电动概念车

近日,一家来自德国的造车新势力ElectricBrands推出了模块化概念车eBussy,该车的外观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大众T1的经典设计元素,方正的车体搭配憨态可掬的圆形车灯,再加上短车身短轴距,带来了更佳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 德国“三巨头”加速开拓新能源市场,2020年迎关键之战

知名商业咨询公司麦肯锡日前发布了《2020电动汽车指数》,指出与中国新能源补贴退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政府为购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提供高达6000多欧元的补贴,并承诺大力扩展充电基础设施,推动该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其实,奔驰在电动化转型犹如“大象转身”般缓慢早已被海外媒体刁难不少,尤其是原定于去年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SUV——EQC“跳票”又引来了更多的质疑。

康林松在日内瓦车展期间回应称这是因为“欧洲工厂产能不足”所致,今年会加紧赶上,并陆续发布EQV、EQA等纯电车型。他还强调,今年奔驰将继续携手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品牌腾势不断投入,此外与吉利控股集团成立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预计从2022年开始在全球销售其新一代智能电动车型。

目前,戴姆勒正在计划提高今明两年电动车产品的产能,仅到2020年就要推出20多种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产品,从而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量翻两番。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去吧皮卡丘辅助修改无限刷金币钻石方法 发布:2025-08-13 17:24:29 浏览:486
去吧皮卡丘超能少女怎么获得 发布:2025-08-13 16:46:34 浏览:45
比较有名的豪车超跑 发布:2025-08-13 16:46:33 浏览:482
宝马越野车二手 发布:2025-08-13 15:44:34 浏览:409
江门广汽传祺GS4内饰塑料掉漆 发布:2025-08-13 15:32:14 浏览:858
春风250街车价格 发布:2025-08-13 14:47:37 浏览:501
越野车四连杆作用 发布:2025-08-13 14:40:35 浏览:170
15座全顺租车价格多少钱 发布:2025-08-13 14:35:34 浏览:576
柳州越野比赛图片 发布:2025-08-13 13:32:47 浏览:235
奥迪a6内饰鹿皮 发布:2025-08-13 13:25:43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