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2018新能源汽车流通体系

2018新能源汽车流通体系

发布时间: 2022-06-29 07:15:20

A.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

1、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2、20世纪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
3、2001年,我国确立“十五”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明确了我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
4、2006年我国纯动力电动汽车功能样车已经实现。(1)2018新能源汽车流通体系扩展阅读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问题:
1、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2、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B. 新能源汽车厂商如何通过数字化提升保值率和二手车残值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未来会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角。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销200万台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台。国家通过价格补贴、免购置税与专用号牌等方式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各造车新旧势力纷纷入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新能源车保有量达到261万辆。但各家新能源汽车厂商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从主流新能源汽车的3年保值率来看,绝大多数低至30%以下,甚至20%。比如,逸动EV为22.9%,启辰晨风为26.4%。汽车残值率远远低于同价位、相同车龄的燃油车。电动汽车买车容易卖车难,新能源车辆残值太低,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阻碍,也成为影响新能源销售和流通的主要障碍。加之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退坡,给各新能源汽车厂商带来经营压力的增大,直接影响新车销量。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各家新能源厂商纷纷推出相应方案。针对新能源二手车低保值率的情况,一些车企提出了保值回购方案。比如,云度汽车宣称,车辆使用3年以后,车主就可以向云度申请回购服务,在6万公里以内,云度以客户购车时成交价的50%回购车辆。北汽新能源则提出了置换业务,旧车置换该品牌新车,除了旧车的回收价,还可以享受最高1万元的补贴。另外还有车企在探索以租代购模式。比如,北汽新能源推出“租售通”,消费者仅需承担最低55元的日租金,就可获得整车的使用权,并享受厂家包揽上牌、保险等服务,3年之后可选择是否过户为己有。

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针对新能源二手车的残值预测和精准估价,都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新能源汽车厂商不能仅仅通过“保值回购、以旧换新”等业务来企图提升保值率和销量。只有通过大数据和更科学的残值定价体系,再结合一定的市场策略和“回购、以旧换新”等手段,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给厂商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支持、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新车销量。

众所周知,二手新能源车的估价不是光根据年限、行驶里程就能判断。车辆的使用环境不同,充放电次数不同,同样年限后汽车残值差异相当大。在二手新能源车市场中,电池质量、续航能力也是影响新能源车保值率的重要因素。

面对汽车厂商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低、无法精准定价的痛点,上海丰车针对新能源厂商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专业化的《新能源汽车精准定价一站式解决方案》,运用大数据+AI算法进行车辆精准定价和残值预测,为新能源车辆定价提供更科学、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也为厂商新能源汽车品牌保值率提升、新车销量,做出积极贡献。丰车将科学算法模型与大数据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简单来讲,新能源汽车定价与残值预测大致涉及一下几个要素。

一、电池因素对新能源二手车残值的影响。电池寿命和后续的续航里程是影响新能源二手车的核心要素。丰车的系统通过车辆信息自动调出车辆的三电信息等车辆相关数据,根据三电信息,准确核算出电池的折损情况。打个简单的比方,某新能源车在广东地区已充放电50次,总有效充放电次数为2000次,电池能量密度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衰减,根据此款车型的电池销售价格,综合测算出电池的折损情况。
二、市场因素对新能源二手车残值的影响。综合各地市场成熟度、热销情况、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紧缺情况等维度确定市场冷热系数。
三、车况因素对新能源二手车残值的影响。通过丰车的检测宝系统,对车辆骨架、外观、内饰、路试、底盘、车况等全方位评估检测,同时,通过丰车系统调取零部件采购成本数据以及车辆检测情况,确定各零部件损伤对应的车况系数及整备成本。
四、其他因素对新能源二手车残值的影响。包含车辆成新率、公里系数、颜色、地区、新车价、补贴政策等诸多维度,也是影响车辆残值的要素,都包含在丰车的大数据估值系统中。最终通过智能化、动态化、场景化的估价模型评估出车辆的精准价格和残值。在以上数据的获取中,厂商恰恰具备极大的数据优势和资源优势。
此外,上海丰车通过智能化数据获取途径,持续获取线上线下交易数据,充分考虑品牌溢价及其他特殊影响因素,构建定价与残值动态模型,持续监测,深入挖掘影响因素,构建大数据精准估值模型,持续深化残值研究及应用,以更多车辆数据、交易数据,更多场景应用,提升估值精准度,更好地为新能源厂商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新能源厂商以新能源汽车精准估价体系为基础,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各参与方共同推动新能源车价值体系建设,减少消费者购车顾虑,增强新能源车流通效率,进而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只有通过大数据和更科学的残值定价体系,再结合一定的市场策略和“回购、以旧换新”等市场手段,能形成良性循环,最终给厂商带来更多的消费者支持、更大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新车销量。
目前丰车的厂商新能源汽车残值和交易解决方案,在丰田、上汽通用五菱等多个客户落地应用,反响非常好。

C. 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历程

1、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

2、20世纪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

3、2001年,我国确立“十五”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项目,明确了我国的电动汽车战略发展基本原则。

4、2006年我国纯动力电动汽车功能样车已经实现。

(3)2018新能源汽车流通体系扩展阅读

新能源客车的发展问题:

1、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

2、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能源客车

D. 武汉汽车产业疫后发展深思

在企业入驻方面,武汉示范区吸引了海梁科技、深蓝科技、元戎启行、AutoX等自动驾驶企业入园测试,另外还有本土车企东风和科技巨头网络的加持。要想继续扩大优势,武汉应加大对明星科技公司的引进,并利用光谷的产业集群,与汽车产业充分协同,发挥自己在5G通信、北斗导航等领域的优势,通过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建设,加快车路协同的推进,将武汉打造成为更适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城市。此外,应充分激发华为、小米、联想等这类科技企业的跨界潜力,将其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也引进武汉,从而吸引更多的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进驻武汉。

总体来看,武汉汽车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大,但优势和机遇也显而易见。一手抓好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发挥通信领域的协同作用,同时更加积极拥抱造车新势力和新兴科技公司,多管齐下将为武汉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创造力,让武汉在继续保持传统汽车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在“新四化”的变革浪潮中也能谋得新优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我国现在车桩比只有3.5:1,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规模仍显滞后。2020年规划建设公共充电桩数量约50万个,但是与同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规模仍然不匹配。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布局也不够合理,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还不到15%,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存在着运营企业盈利困难和消费者充电价格偏高的双向矛盾。
二是政策体系仍需要完善。在货币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续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紧布局。国家部委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支持政策的衔接还不够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设置地方目录,导致消费者选择车型空间大大的压缩,造成了市场的割裂,抑制了发展的活力。
三是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整车来看,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来燃油车进行的改装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
四是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还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务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质保内容参差不齐,电池以旧换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务配套体系滞后,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评估标准的缺失,流通体系的不健全,车辆保值率低,影响新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此外,虽然双积分办法已经发布,但是部分企业还面临着较大的达标压力。以2016年为例,123家汽车整车企业当中,有42家没有达到燃料消耗量标准的要求。其中,也有产销规模较大的企业,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距离2019年和2020年积分比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F. 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建设的政策有哪些

摘要 加大汽车促消费力度 创新发展服务贸易

G. 新能源行业最近有什么发展趋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五大发展趋势分析

“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新能源总销量的9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将仅为10%。即在未来十年发展中,纯电动汽车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6月11日,德勤战略与运营副总监牟嘉文指出,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牟嘉文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五大趋势:

1、发展趋势一:得益于政府政策倾斜,以及日趋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电池技术的提升,比混动车型有更低用车成本优势的纯电动汽车,未来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主导优势。受产业投资政策调整的影响,针对混动汽车的投资将会逐渐减少,再加上市场终端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下降甚至取消,混动车型的发展空间将不断被挤压。

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 全面竞争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9.9%和61.7%。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10.2万辆和9.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5.0%和18.1%。累计方面,2019年1-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达到了36.8万辆和36.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5%和59.8%。

在纯电动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全年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6万辆和9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9%和50.8%。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8.2万辆和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2%和9.6%。

累计方面,2018年1-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完成28.6万辆和27.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1%和65.2%。目前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车型的产销增长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4月,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的销量超七成。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方面,2018年中国全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万辆和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和118%。截止至2019年4月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万辆和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6%和50.9%;

2019年1-4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1万辆和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6.3%和43.7%。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2018-2019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备注:2018年7月产量同比为45.4%)

牟嘉文指出,除了纯电汽车未来将占主导地位,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忽视。但从中国以电力为核心主体的能源战略、加氢站的建设受成本和技术水平制约、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成本高昂等因素考虑,中大型客车、公交车、物流车及重型货车等商用车将成为氢燃料电池最先普及的领域,短期内燃料电池难以推广到乘用车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辆和230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54.8%和289.8%。

2、发展趋势二:根据德勤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研数据,60%高端车主和89%中低端车主认为续航里程超过400km的纯电动汽车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的使用需求。而2019年第2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显示,乘用车续航里程普遍达到400km,这意味着,在技术快速提升下,续航里程将不再是用户购买新能源车的阻碍因素,而智能化、网联化、人性化的功能设计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这也是第二大趋势。

3、发展趋势三:牟嘉文预测的第三大趋势是,中外品牌、新旧力量、跨界巨头等多方势力间的全面竞争,将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从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本土传统汽车品牌远超外资品牌,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外资、合资以及本土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加速,2020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全面竞争时代。

造车新势力面临存亡节点

“处于领先优势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将快速扩展全链条能力,以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那些起步晚、规划迟、转型慢的本土传统汽车厂商只能聚焦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端,成为‘代工厂’。对于传统的外资合资品牌来讲,必须加速市场进入、加快产品发布,如果不能稳固占领终端市场,将遭遇出局危机。”牟嘉文表示。

4、发展趋势四:牟嘉文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汽车产业价值链向上、下游进行了大幅延伸,产业利润结构正在随之改变,上游动力电池和智能科技、下游终端市场用户服务已成为重要利润池。由此,他预测第四个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厂商将发展为三种类型:布局全链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聚焦终端市场流通、销售与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专注整车研发采购与生产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厂商。

在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厂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从行业环境来看,补贴退坡、产能过剩,以及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涌入正在加剧竞争。从自身盈利性来看,一方面成本不断攀升,其中包括智能科技的巨额研发投入,新零售转型与服务创新需要海量投资;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尚待重构,新的利润来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如何创新服务和数据应用。

5、发展趋势五:第五大趋势是关于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重构的过程中,牟嘉文指出,时下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新零售转型(包括试水直销模式)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直销模式是造车新势力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与冲击,他们通过自建自营的零售新业态以及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品牌体验,解决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价格不透明、服务体验欠佳等诸多弊端。

与此同时,寻找用户体验和成本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车企新零售转型成功的关键,比如说,直销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该模式给汽车厂商带来了巨额资金需求、运营复杂性等多重问题,用户体验与成本效率难以平衡。

牟嘉文预计,对于尚没有完成大批量交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未来两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绝大多数企业会被淘汰出局。一是因为以直销为主的新零售模式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二是供应链管控能力较弱,导致量产阶段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加大;三是某些新进入者还停留在PPT造车空谈上,并不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四是连目前最领先的新造车企业都尚未实现盈利,如果无法尽快证明盈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大量新进入者将陷入融资困境,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出局。

H. 我国汽车消费发展趋势

趋势一

行业政策不断出台 消费渠道更通畅

“全面取消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终于等到这一政策了。”3月5日,在北京从事二手车行业的胡经理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胡经理告诉记者,2月9日,政府就提出要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两会时也不断关注最新消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这两个政策对二手车行业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不断压缩,因此必须要发展技术,占据技术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高质量发展。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进出口贸易协定的落实,将对我国汽车出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想要走出去,就需要产品力。无论是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还是发展国际市场,核心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汽车新三化的热潮下,车企想要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比重,需要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产品布局。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消费的选择将会更加多元化。

I. 广东省救市政策频出,新能源车重回补贴时代还有多大可能

继佛山之后,又一城市开启补贴“救市”。

3月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文件,称将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在广州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国六”标准新车,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

截至目前,全国多地已陆续取消地方补贴,在广州市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启动补贴后,是否会有其它城市跟进值得关注。

至少在今年,广东省已经率先做出了表率,接下来作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是否也会推出类似的救市政策?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新能源产业的“矛盾”现状:销量下滑,投资加码

有分析表示,从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来看,中国已经具备全球最为先进和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从整车、充电桩,电池、电机和电控等“三电”领域和材料,再到设备、金属资源等相关环节,都已经出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开启了走向全球化的进程。

但要承认的是,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充电基础设施仍是发展短板,后市场流通服务体系也有待健全。

毫无疑问,新能源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产业也必须要进行一轮“重构”。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必然是一个全球逐鹿的局面,当补贴完全退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上下游产业链的辅助,新能源产业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有更长远的发展。

乘联会表示,从7月开始的下半年,新能源车月均增速预计将保持正增长。新能源产业应抓住这一轮销量上涨机遇,集中力量打破技术壁垒,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文/李丽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风光ix7越野视频 发布:2025-08-06 05:25:51 浏览:630
越野车后边平的能放行李箱吗 发布:2025-08-06 05:21:44 浏览:611
天津14座汽车价格 发布:2025-08-06 05:07:44 浏览:385
四股内穿拖挂制作视频 发布:2025-08-06 04:54:51 浏览:5
帕杰罗拖挂小房车 发布:2025-08-06 04:52:43 浏览:712
国产房车8到10万c照自动挡 发布:2025-08-06 04:37:27 浏览:1
房车空调改装配件 发布:2025-08-06 04:29:31 浏览:559
大巴房车d2直接开吗 发布:2025-08-06 04:26:34 浏览:764
专项作业车改房车罚 发布:2025-08-06 04:01:34 浏览:207
欧洲房车营地会员怎么办理 发布:2025-08-06 03:59:59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