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能源汽车占比
『壹』 成都新能源汽车对碳达峰的影响
作为新型节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担负着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责任,是我国“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主角之一。成都推广新能源汽车对成都市内及周边碳达峰有一定影响,但是肯定影响不了全国的。
2021年6月29日由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主办,成都雨泉新能源汽车交易中心协办的“行业迎春,新能源汽车产销新思路与新格局”行业主题沙龙活动在成都双流成功举办。
100余家新能源等整车企业、经销商、运营商、充电设备生产商、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新能源汽车专业售后服务商及金融、保险机构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和探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以来快速发展给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共同探讨行业相关主体该如何调整以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推动四川,特别是成都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四川及成都早日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据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提供的来自官方和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2021年1-5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1075万台,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7.5万台,同比增长235.7%,仅五个月时间市场渗透率就从2020年末的5.4%提升到9.1%,2021年5月市场渗透率更是达到10.3%。
2021年成都计划新增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9万台,到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成都汽车保有量的4%。
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四川省和成都的城市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净化,更宜业与宜居,尽早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都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贰』 新能源汽车在成都能否迎来春天
每逢成都车展,对于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媒体人回味最多的往往是老巷子里的红油锅、矮竹椅旁的青花瓷碗、或是树荫底下支起的一排排麻将桌,空气中总是若隐若现地飘着花椒味儿的烟火气,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虽然还存在许多困难,但就像一位原来做装修生意、原籍甘肃的“成都女婿”乐观地告诉《汽车通讯社》的那样:“其实大家都不容易,哪有什么容易的事情嘛?但是在成都,有什么做不到的嘛?就拿天府新区来说,放在10年前,谁能想到会有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相信随着各方的不懈努力,成都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像这些年的天府新区那样,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叁』 成都车展新能源车井喷,燃油车时代真要逝去了吗
9月5日,2019成都车展正式拉开帷幕。尽管今年的车市行情不如以往,但参展车企的增多也使得2019成都车展的总规模较去年增长30%,130多个汽车品牌共计1600余辆新车的展出,让成都车展的规模再创新高。不过纵观各个汽车品牌的新车不难发现,似乎纯电动的比例较以往增长明显,甚至,不少传统的燃油品牌也都纷纷推出纯电车型。那么,燃油车的时代,过去了吗?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目前今年国内车市的首次负增长不无关系,特别是,随着国内汽车普及率的上升和一线城市限行政策的影响,市场对于汽车的消费欲望已经大不如前,虽然中国的汽车市场的体量依旧不小,但要想维持此前的巨大增长势头,恐怕并不容易。加上所谓的双积分政策和排放法规的限制,如今燃油车的发展潜力确实有限。即便当前燃油车依旧还是市场主力,但各种各样的政策导致了燃油车在使用上备受限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肆』 成都市目前在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哪种呢都用于什么汽车上未来可能使用的新能源汽车是哪种
1、现在成都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纯电动为主,主要用于公共交通上,部分公交车上和少量的出租车。
2、但是目前电动车的瓶颈在于造价高目前尚难以在民用迅速推广。
3、新能源汽车目前技术成熟的是油电混合动力现阶段各大主流汽车制造商早些年都在批量生产,合成汽油、生物燃料也正在研发和攻关阶段
『伍』 徐长明:市场驱动才是王道
2020年9月16日,【汽车维基】作为深度合作媒体受邀参加了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商务局、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创新中心承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改):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发展变化提前布局”。
现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各种技术,应该说都是基于政策驱动的,跟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新能源汽车要大发展的话,从目前的销量,再往上走,一定要靠市场化驱动。市场化驱动下,产业链里的很多东西就要发生变化,所以说产业链要着眼于市场化提前布局。看一下数据:
2019年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增长还是很快,增长66%,但是2019年下半年下降20.8%。从2014年开始就进入到快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125万辆。
这张图是渗透率,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整个汽车销量的百分比。去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占5%,上半年是5.5%,下半年是4.5%,今年1—8月份下降到4%。
这张图是列了三年的月度数据,蓝色的曲线是2019年,2019年上半年发展得特别快,去年6月份一个月卖了15万辆汽车,这是因为从去年6月26号开始,补贴力度大幅度下调,从7月份开始销量就有大幅度下降,和2018年相比,灰色的曲线是2018年。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到6月份之前是负增长,7-8月份恢复了正增长。有政策巨大变化的时候,市场就发展了变化,去年是6月26号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之后出现这么大的作用。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一直还是政策驱动的市场。政策大概分三类:
第一类就是补贴、免购车税、免消费税等,还有包括各地的优惠政策。
这张图是每一年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的大概补贴,最高峰的时候达到一年一辆纯电动车补12万块钱,2017年降到66000元,2018年还是这个水平,2019年大概降到25000元左右,就降了4万。
以一辆30万块钱左右的电动车为例,现在享受的补贴加优惠是多少钱?补贴政策现在大概是22500元,但是补贴政策之外,还有一个车购税的减免,30万块钱的车,车购税的减免是26500元,这个是不用交的,传统车是要交的。还有纯电动化汽车是不交消费税的,30万块钱的汽车,大致传统车的排量应该在2.0—2.5升,消费税是9%,折合下来大概是23200块钱。
22500政策补贴+23200的消费税+26500的车购税减免,合在一起,现在一辆30万块钱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到的补贴+消费税减免+车购税减免,跟传统燃油车相比,还有大致72000块钱的优惠。大家觉得才22500块钱补贴,实际上,能享受到的跟传统车相比较,还有72000块钱价格的优惠。
第二个是牌照的优惠,现在全国大概有6个城市是限牌的。这6个限牌城市,如果以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为100%的话,这6个城市占了43.4%,这是今年1—7月份的数据。非限购城市占了56.5%,而整个乘用车,6个限购城市占了10.7%,非限购城市占了89.3%。
以私人新能源乘用车为100%的话,6个限购城市新能源汽车占到46.9%,非限购城市加在一起占到53.1%,这是今年1—7月份。
而如果以私人乘用车总量为100%,6个限购城市占到10.5%,非限购城市占到89.5%,也就是说,以整个汽车乘用车为100%,90%是卖给非限购城市,10%卖给限购城市。而新能源汽车大概46.9%卖给限购城市,说明牌照的作用也是相当巨大的。6个限购城市,乘用车加在一起只占10%,但是新能源汽车占到46.9%。
第三个政策,特定领域的直接干预、直接推广。
比如说广州、深圳对出租车、租赁车有强制要求,现在这两个城市的80—90%出租租赁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而没有政策限制的地方,比如合肥、重庆,大概新能源汽车在出租车里面只占到5—20%左右。
把具体的数据做一个拆解,2019年新能源汽车一共卖了100万辆,商用车是14.3万辆,这个基本上是政策推动。乘用车中营运的是36.3万辆,是政策驱动的。私人需求里面,46.4万中限购城市卖掉了20.8万台,这个里面我们调查80%是政策因素,20%是自愿买的。
非限购城市是29.6万辆的销量,非限购城市里面买A级车的人,绝大部分买了之后是做网约车的。加起来100万辆里面,大概有80万辆汽车是政策推动的因素。
结合政策特点,基本上可以判断,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一个政策推动的市场,离市场推动还有距离。我觉得政策也不能马上都撤掉,如果都撤掉的话,对新能源汽车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大的。还应该有适度的政策支持,才能够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当然,我们现在很多产业链上的东西都是跟这个走的。因为你是政策驱动的市场,是不得不买的市场,现在其他很多东西都忽略了。比如说现在的车更加注重能量密度,因为政策就是这么导向的。
新能源汽车从100万辆再往上发展,必须要市场化推动。
简单测算,去年的新能源商用车是14万辆,今年1—8月份是5万辆,预计到2025年最高也就能达到30万辆左右。
营运市场,今年受到巨大的冲击,因为疫情的问题,大家坐网约车少了,所以影响了。1—7月份卖了11万辆,估计这个需求到2025年高限能达到60万辆左右,这也是政策性市场。
限购城市私人购买。2018年24万辆,2019年21万辆,今年1—7月份13万辆,这是限购城市。未来产品的好转,2025年有可能达到30万辆左右,除了北京有限制,其他的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数量限制的,产品变好之后有可能增加。这三个政策推动的市场加在一起125万辆。
如果按2018年销量来算,25%就是700万辆,减掉125万辆,就是575万辆,要从哪儿来呢?就是非限购城市。非限购城市,2019年一共是26万辆,如果到2025年达到575万辆的话,年均增长率要达到68%,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速度。
下一步要是想让新能源汽车有一个好的发展,产业链必须要基于市场化的角度,如果基于政策,大家还那样去开发产品,我觉得就是100万辆,再往上走很困难。
什么叫市场驱动?就是消费者自愿购买,在传统车技术非常成熟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要想大幅度提高,从现在的4%提高到2025年的20—25%,我觉得必须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比油车更大的价值,或者是不一样的价值,这样才行。要么是产品更加有吸引力,要么是综合费用比油车更低。没有这两个加在一起,至少有其中一个,才有可能让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如果新能源汽车就是把发动机、变速箱拿掉以后,换上一块电池,这样的车是绝对没有前景的,一定要让产品有吸引力,要么就是综合费用低。
产品要有吸引力,就是更时尚(如外形像轿跑车)、更科技、更智能、更省心、更安全等。最近特斯拉上市,给我们上了一课,今年刚刚投产的Model3,1—8月份销售66000辆,特斯拉已经变成第二名,如果从单一产品来讲,特斯拉已经是第一了,现在我们还没有一款车一年能达到10万台,特斯拉Model3现在看没有问题,这是历史性突破。
而且特斯拉市场不仅仅是6个限购城市,在其他城市也卖的很好。六个限购城市合计销量占到特斯拉Model3销量的60%,上海11000多辆,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都是比较多的。特斯拉在非限购城市销量占其销量的40%,非限购城市里面的前十名又占了这40%的60%多一点,也就是24%,在很多城市特斯拉销量都是第一名的。在6个限购城市中,除广州和天津外,特斯拉的单车销量都是第一的。
再看看非限购城市,成都、苏州、宁波、重庆、温州、南京、厦门、郑州,还有西安、长沙,这些地方大家看特斯拉都是排在第一名,在很多城市里面,它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在一起还要多。特斯拉靠的就是产品有吸引力,跟传统车不一样。
特斯拉车外形跟轿跑一样,内饰也非常有科技感。自动驾驶很可靠。根据我们调研,在非限购城市,出于自愿购买的这些人,买B级车的这个级别车的人,大家更多买是出于产品的吸引力,动力好、加速快,外观、内饰有吸引力,还有品牌吸引力,有高级自动驾驶功能、技术先进性等等。
如何实现市场驱动,非限购城市,让大家自愿买新能源汽车,就是产品吸引力,不能跟传统车一样,一样就卖不动。因此,产业链上就必须要变化。
经济型的车,在非限购城市,他们为什么买?主要是经济性,要么就是车便宜,要么就是充电便宜,反正基本上都是经济性。我觉得将来的新能源汽车在非限购城市靠市场化两条路径,一个是产品的吸引力,一个是经济性,这两头总得占一个才行,两个都占是最好。如果特斯拉把价格也降到十几万块钱,我觉得将来吸引力可能就更大了,既有产品吸引力,又有成本使用费用的好处。
今年1—7月份,在非限购城市卖的销量里面,一大部分是B级车,特斯拉MODEL3这个级别的,占40%,还有40%是A00的,中间的是很少的。以A00乘用车为100%,新能源汽车占比在里面占到差不多98%,但是在B级车以上中,新能源占比就很低了,100辆乘用车中,只占到2.8辆。
下一步在非限购城市,经济性、综合费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为在非限购城市的销量为100的情况下,10万块钱以下的车还能够占到32%,10—15万的占到34.7%,这两个合起来占到67%,三个就有两个是15万以下的车。将来在这个市场,应该有一批企业要奔着经济性去做。
下一步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往上发展,必须靠市场驱动,消费者自愿购买的车往上走。比如说磷酸铁锂电池在没有补贴之后,就有可能有需求。能量密度也不要那么高,将来更多考虑百公里电耗怎么降下去。很多跟市场化关联的东西,今后很重要,应提前布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陆』 新能源车成都车展占C位!这几款车值得看
如今成都车展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下半年最重要的车展之一,今年成都车展共有130多家车企展示1500多台车型参展,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接下来就让我们盘点一下本届成都车展的几款重磅新能源车型。
小鹏P5
小鹏P5此前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区间为16-23万元。该车小鹏汽车旗下的第三款量产车型,定位是20万级别的B级纯电轿车,在本届成都车展将正式迎来上市。
车身尺寸方面,国产大众ID.3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261 × 1778 × 1568 mm,轴距 为2765 mm。动力及续航方面,国产大众ID.3搭载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 125kW,峰值扭矩为 310 Nm,储能装置为三元锂电池组,提供 330 km、420 km和 550 km三种 续航版本。
红点评车:
进入2021年后,明显感觉到所有车企都在往新能源发力,本届成都车展的新能车公众早已期待已久,均有成为爆款的潜质和实力。在智能化等领域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这些车的市场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红点,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柒』 调查丨不靠“绿牌特权”,电动车在成都为什么还能卖的那么好
前段时间,上海限行政策升级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刷爆了。相关限行内容可以归纳为:如果没有沪A牌照,那你的车将在上海核心区域“寸步难行”。
明显趋严的限行政策,将再次推升上海市原本就紧俏的牌照资源的热度。要知道,一张沪牌的拍牌周期,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两年,同时价格也已接近10万,都快赶上一辆紧凑级合资轿车的售价了。
作为全国私家车保有量第二,同时又还没有限购摇号的城市,成都的新能源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显而易见,这也被广大新能源车企视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没有“限牌”的情况下,成都能常年夺得新能源车销量最多城市的冠军,首先和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努力分不开,最重要的就是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超许多大城市。其次,这也和成都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只要新能源车企的产品优势,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产车型,他们都乐于体验和买单。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少车企比如传统品牌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何提升消费者在购车以及售后方面的体验,因为这对于前卫且敏感的电动车主来说十分关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捌』 动辄上千万!四川重金鼓励新能源,以后也是个电动车大省了
[汽车之家?行业]?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拟制了《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鼓励、推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发展。该《征求意见稿》具体包括18条措施(详细举措),涉及主机厂、零部件、充电基础设施等多个产业链主体,每一条都针对性地给出具体奖励/补助金额。
例如对车企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到:对省内企业新开发的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货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新发布车型,且在进入目录后一年时间内销量分别达到1000辆、200辆、500辆、50辆的,每个车型给予开发生产企业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此外,四川省将进一步支持省内整车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扩大销量,对新能源乘用车、货车、客车产品年销量达到10000辆、5000辆、3000辆,且年销量同比增长10%以上的,给予销售额0.5%的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意见稿强调了对氢燃料电池产品的支持力度,将把氢燃料电池产品纳入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支持范围,根据成套设备和单台设备的单价和实际销售总额按一定比例给予研制单位和用户单位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在智能汽车方面,支持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对投资大、产业带动强的项目按相应测试设备投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
《征求意见稿》还提到,鼓励新能源汽车在公路客运、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港口等领域的应用,党政机关更新公务用车的,除特殊情况外,应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全力推进公交电动化(含氢燃料电池汽车)。2021年,成都市公交车新增和更新车辆原则上全部为新能源汽车。为了在充电方面给予支持,《征求意见稿》计划将充电基础设施及加氢站建设用地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用地指标方面予以支持。(消息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编辑/汽车之家才丽媛)
『玖』 硬货!蔚来EC6/宋Plus EV /比亚迪汉,成都车展新能源车盘点
文/磊磊
备受关注的成都车展即将开始,作为2020年国内第一个大型车展,自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车展期间,也会有不少重磅车型推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拾』 有谁知道目前中国各大城市汽车保有量和私家车拥有量排行情况
北京:288万辆,其中私车206万辆(截至目前)
上海:213万辆(截至2006年底)
广州:180万辆(截至2006年底)
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60万辆(截至06年11月)
杭州:机动车保有量为118.08万辆,其中市区32.7万辆(截至2006年10月底)
青岛:机动车总数达到104万辆(截至2003年12月底)
天津:116万辆,其中私车87万辆(截至2006年9月底)
重庆:机动车的保有量已超过100万辆(截至2006年6月)
深圳:注册机动车96.3万辆(截至2006年底)
济南:机动车保有量在83万辆左右(06年1月)
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3.2万辆,其中私家车23.9万辆(截至2006年底)
武汉:私人机动车保有量65万辆(2006年)
沈阳: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8万辆(06年底)
大连: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50万辆(06年1月)
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45万(06年1月)
哈尔滨:汽车的保有量41万台左右,中小型汽车的保有量在31万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