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能源汽车比较
❶ 追赶中美,西欧多国电动车市场大爆发
燃油车文化深厚的西欧市场在2019年迎来了电动车的“进击之年”,其中尤以英国、德国等国市场电动车销量表现最为激进——在过去一年,英国纯电动车销量增幅高达144%,德国纯电动车销量增长75.5%。
此外,彭博社旗下研究公司BloomberNEF预测,2020年前三季度,欧洲电动车销量整体增幅有望达到35%,远高于中国和北美,成为电动车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西欧和北欧市场是推动电动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地区。
英国:纯电动车逆流而上
近两年,英国一直被“脱欧”困扰,国内汽车销量更是连续三年处于下降状态,2019年新车销量更是达到了6年来的最低点,全年销量为2,311,140辆,同比下降2.4%。
相比之下,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非常强劲,2019年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增至37,850辆,同比增长144%,市场份额从去年的0.7%上升到今年的1.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同比下滑18%,但是仍有34,734辆,因此,整个新能源市场的销量达到72,584辆,相较2018年增长25.7%;全年市场份额也由去年的2.5%上升到3.1%。
2013-2019挪威电动车销量与市场份额
特斯拉Model3是挪威市场的销量冠军,15,683辆的销售成绩使其在挪威新车市场占比达到了惊人的11%;紧随其后的是大众高尔夫,凭借10,025辆的销量拿下了7%的市场份额;日产聆风和奥迪etron紧随其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中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困境比较,中国纯电动车困境解决之道在哪里
电动汽车是 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详细可分为三类:即仅以车载蓄电池(或电容)为动力源的纯电动 汽车,以多个车载动力源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截至**主要是指以内燃机及蓄电池)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
经过**年的努力,特别是过去10多年国家汽车生产 和消费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为世界瞩目,但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距却没有 那么大。特别在电动汽车领域,我国企业在关键的电池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具备了率先启动产业化的条件,有实现跨越的机会。电动汽车为我国汽车产业缩短差距、实现跨越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9版)显示,经过**年一剑的历程,我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从研究开发的阶段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冉冉升起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❸ 汽车新能源参考文献
[4]顾瑞兰.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5]王慧.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
[6]. 新能源汽车补贴之思[J].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2014,10:190-195.
[7]杨毅沉. 新能源汽车推广三大障碍:成本、技术、地方保护[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14,11:29-30.
[8]乔亮国,李占元.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 商业会计,2015,07:86-87.
[9]丁芸,张天华.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J]. 税务研究,2014,09:16-20.
[10]孙英浩.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 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03:76-78.
[11]陈晨,李霞,莫桓. 聚焦各国燃料电池产业政策发展[J]. 电器工业,2015,06:71-73.
[12]陈柳钦. 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走向[J]. 时代汽车,2011,09:30-34.
[13]陈柳钦. 美日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 汽车工程师,2010,10:22-25+48.
[14]张政,赵飞. 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14,04:531-535.
[15]. 国外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研究及启示[J]. 电器工业,2014,10:54-55.
❹ 特斯拉在欧洲跌下神坛!连续两月不敌纯电高尔夫,雷诺神车霸榜
▲大众ID.初见
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欧洲车企也都非常重视国内市场,其在中国也都建立的有合资企业,随着他们的电动化脚步加快,将会有更多的外资电动车进入国内市场,这将会对国内的新造车公司和自主品牌产生不小的压力。
结语:欧洲电动化崛起将会影响全球汽车市场
此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别是中国和美国,但近些年来,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开始慢慢崛起,在2019年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而欧洲多个传统大牌车企也都进行了电气化转型,其中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已经开始量产电动汽车了,这有可能会打破特斯拉长久以来的垄断地位。
此外,欧洲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之后,也会增加对中国的输出,会有更多的合资电动汽车进入到中国,将会加剧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
欧洲曾是最古老的汽车市场,连欧洲都开始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了,说明电动汽车即将会深刻的影响汽车行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1、概述美国、日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2、简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能源和环境正在成为影响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新能源汽车被视作当今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代表着世界汽车发展风向标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其产业政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对策,以促进该产业快速和健康发展.
从如下三个方向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对策: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促进政策的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发挥政府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的主导作用和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政府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和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转换成本并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制度.
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保障性政策建议.这一对策的实现需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能源发展管理机构同时明确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模式.
❻ 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有哪些区别,你知道吗
从车身结构方面进行讨论现在来说,出于以下一些原因
1)纯电动汽车取消了传统的机械传动系统布置,增加了动力电池组和电子控制设备,这使得其在碰撞中的变形姿态、力学特性均不同于传统汽车;
2)电动车下车体在电池布置区域刚度偏低,而且由于人机、电池空间等原因无法优化,为达到与传统汽车相当的水平,需要对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弹簧处加强;
3)由于现阶段纯电动车储能和续航能力较低(时间原因)、电池组重量达数百公斤(重量原因),车身轻量化设计需求要强于传统汽车;
4)为了缩短研发时间及成本,采用某些不恰当手段达到目的。
综合以上原因,很多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是通过相应的燃油车改装的,但改装程度有高有低。
比较差的,以某国产车型为例(并无针对性~~)可以看到前保护梁设计得相当不安全,十分容易发生事故,比如说这样
比较好的,以EV200为例,这款车源于D20传统汽车型,可以看到动力舱结构发生了改变。
但从内部结构来看,还是可以看到车型结构还是有很大程度的保留。
其实还是有车企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模式以荣威E50为例,可以看到增加了保护电池组件的侧边梁、增加连接面积和强度的A柱延伸板、框型前副车架等。宝马i3时尚型(电动版)――宝马专门为旗下电动车设计了LifeDrive车身结构,乘客舱(Life模块)由碳纤维加强的人造材料构成,Drive模块为铝制材质。作为对比,下面是比较常见的三厢车和两厢车车身结构传统车身结构(丰田GOA车身)东风标致307两厢总之,现在多数纯电动车的车身结构是通过相应的燃油车改装的,部分车型采用了全新的设计。@LFPian 由于你提的问题蛮有意思,也很值得研究,评论区里不方便放图,我就直接在文章下面写了。以下是问题部分“电动车用电机,没有内燃机,对力学结构的要求会不会整体上有所下降?整个车体能不能采用碳纤维或者玻纤等类似的材料?而不用金属合金?另外,动力电池在可预期的5-10年之内能量密度会不会有翻番的增长?电池重量的显著下降对车身结构会不会有革命性的影响?”先说第一个问题――电动车用电机,没有内燃机,对力学结构的要求会不会整体上有所下降?整个车体能不能采用碳纤维或者玻纤等类似的材料?而不用金属合金?
《消费者报告》表示,通过对64万辆汽车的调查显示:与传统汽车相比,所有搭载新技术的汽车或者车型的发动机或者变速器的稳定性更差,甚至很多高科技汽车完全是失败的。此外,汽车用户对电动汽车的抱怨集中在连续可变变速箱设计及8速及9速变速箱,后者专为提升燃油经济性而设计。信息娱乐系统操作不便,也令用户十分不爽,但在线更新技术却很快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该杂志认为特斯拉Model 3以及雪佛兰Bolt可能比传统车型更好。该杂志汽车测试部主管Jake Fisher表示:“电动车可去除传统汽车中不太受客户喜欢的一些机械系统。尽管特斯拉Model 3遇到了一些生产上的问题,但其品质依然可靠,因为其采用的技术已经在Model S上使用过了。此外,Bolt也是通用汽车雪佛兰品牌中最可靠的。”
《消费者报告》“新车可靠性年度调查”据相关数据预测汽车公司每年生产的新车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孰优孰劣,该预测在消费者和汽车行业高管中很有影响力。丰田在《消费者报告》发布的“最可靠的汽车排名”中连续5年排名第一,特斯拉排名第21位,凯迪拉克在所有27款汽车中排名垫底。
特斯拉发表声明对《消费者报告》进行了批评,因后者先前申称Model S 是史上最好的汽车,然而在受到了特斯拉“黑粉”质疑后,《消费者报告》又取消了对特斯拉的这一说法。特斯拉表示:“《消费者报告》从来没有真正驾驶过一辆Model 3,更别提对Model 3的设计及机械方面有什么实质性的了解。“
奥迪A3 Sportback e-tron 1.4TFSI(欧版)(2014年)和奥迪A4测试项目(2015年)对比这两款车的测试标准来看,可以看到基本没有区别,并不会因为是电动车而降低对安全的标准。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安全法规还未完善,但是在美国,除正面碰撞测试外,所有电动汽车都必须经受侧面和翻转测试。此外,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学会还会对在售汽车进行独立测试,即所谓的第二项安全标准。需要进行进一步测试的原因是由于在实际中电动汽车发生事故往往是带电碰撞,存在碰撞后漏电、电解液泄露等风险。由于传统汽车的发展以及技术积累,现在其实很难见到汽车碰撞后发生爆炸等危险。总之,现阶段来说,电动汽车存在的安全风险其实更大。至于说能不能用其他材料,这个问题其实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简单来说,由于电动汽车储能及续航能力问题,厂家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解决,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车身轻量化。像铝合金技术、碳纤维技术现在已经有所运用了,虽然谈不上大范围使用,但各个厂家还是或多或少试了一下水。第二个问题――“动力电池在可预期的5-10年之内能量密度会不会有翻番的增长?电池重量的显著下降对车身结构会不会有革命性的影响?”电池问题研究的不多,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说一点个人有限的见解。首先要是使用燃料电池的话,我估计没戏~(研究生阶段,隔壁办公室是一燃料电池国家重点实验室,稍有了解,但也是道听胡说哈)但要是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或者是之后的固态锂空气电池那估计有戏。至于车身结构问题,要是以后的电池技术能使得其占用空间变得很小,相信车身结构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但现阶段来说,改变不大,内部结构上面也说了一些;至于外部结构,比如说很多电动汽车就取消了进气格栅。
纯电动车相比传统汽车,在动力系统方面从发动机+变速箱转换为电机和控制器(大多数电动车只有减速箱没有换挡机构),同功率电动车在成本方面有小几百美元的优势已经不容易,但是电池和充电系统的存在让纯电动车的成本实在太容易突破天际――16年底国内主流新能源自主品牌纯电动车的电池成本,推测在每千瓦时250到280美元左右。随着产业化的大踏步前进,这个数字时时刻刻在减小。特斯拉更是在本周喊出了2018年的Modle3电池成本在125美元,引起一些行业内的猜想。但是即便如此,在5万美元以下的主流民用汽车价格区间内,在可见的未来5到8年,纯电动车在成本想要追赶同级别的传统汽车几乎不可能。这也是为何中美等最大的汽车市场都会通过直接资金补贴、企业排放限值、新能源积分交易等政策来扶植新能源汽车产业前进的原因。这不是天朝特色,这就是技术和产业化的客观现实。
❼ 货比货得扔宝马X4中美综合对比
2014年,笔者开始了货比货系列的第一季,将中美同款车型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转眼间已经到了2020年,在这5年里,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新能源车型和新的传统动力车型大量上市。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外观、品牌和口碑”上,对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配置”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到安全合格、配置便利、适合自己的车型,笔者准备开始“中美对比系列”的第二季,将新上市的主要车型进行综合对比,用具体的数据向国内消费者展示,自己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中意的品牌是否真的像口碑传颂的那样好。
国内2020款宝马X4已于上周上市,本次要对比的就是2020款美版X4和2020款国内版X4。
美版X4车型售价主要如下:
附录一:本系列文章的意义
中美对比系列文章,对比的不是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的税率高多少,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比美国老百姓收入少多少,比的是厂家在中国卖一辆车比在美国卖一辆车多挣了多少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略低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同样的税率下,为什么国内的汽车指导价竟然高于美版?答案就是部分外国厂商通过“品牌影响力”、通过“国内消费者的盲目信任”、通过“简配加价”的办法,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市场获取了额外的利润。本系列文章意义就是要把企业的这种行为揭露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国内车价高企的表面之下,部分外国车企的“吃相”是多么的难看。
附录二:国内汽车相关税费包括:
1.?关税(仅对应进口车),目前为15%,由于中美贸易战影响,美版进口车关税将会增加到40%。
2.?消费税。与排量绑定,排量<1L=1%;排量<1.5L=3%;排量<2L=5%;排量<2.5L=9%;排量<3L=12%;排量<4L=25%;排量>4L=40%。
3.?增值税。固定税率13%。
4.?本文中,美版车型“税后价格”,指的是“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国内关税+国内汽车消费税+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购置税)。如此计算的原因在于: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已经包括“生产商利润”、“经销商利润”这两块。国内厂家指导价,则包括“生产商利润”、“经销商利润”、“国内税费”这三块。两者相比,国内多了“国内税费”这一块。考虑到“国内税费”是硬成本,不会成为经销商的利润,因此,本系列文章中,所有的美版车型价格,都增加了国内的税费。美版车型“税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高,那么说明经销商获得了超额的利润;反之,如果美版车型“折算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差距不大,则说明经销商比较厚道。至于购置税,由于美国买车以后,也要支付车款10%左右的增值税,与国内10%的车辆购置税基本相同,因此两者相抵,就不再计算了。
笔者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云生说车”,欢迎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❽ 宁德时代、特斯拉:中美各有一朵“奇葩”
2月3日,庚子鼠年股市一开盘,千股跌停。
其中,沪指盘中创23年以来最大跌幅,汽车板块几近“全军覆没”,疫情带来的恐慌冲击着整体经济。
而在一片“惨状”中,宁德时代凭借一个好消息成为众多汽车股中的“一点红”,创下股价新高。
昨天,宁德时代继续涨停,创历史新高,总市值高达3288亿元,已超过上汽集团接近1000亿元!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2.2GWh,其中宁德时代装车量31.46GWh,市场份额达50.57%,坐稳冠军宝座。
在成本控制方面,宁德时代对材料、工艺的深度掌控导致材料提供商普遍以代加工方式供货,采购成本显著低于同行,产能利用率也远高于同行。
因此,在特斯拉国产化“降本”过程中,宁德时代就是现阶段的唯一选择。
功夫拍案
在宁德时代和特斯拉此次合作背后,双方无疑是各有诉求。
前者希望通过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开拓豪华车市场,并进一步扩大其出货量,奠定动力电池巨头的地位。后者希望加速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形成更多元化的电池供应体系。
而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在此次合作中,无论是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谁得利更多,但终归是终端消费者的最大利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❾ 中美两国保值率均超90%,Model 3真有那么神吗
引言|?国外的月亮圆不圆?
近日,汽车研究机构iSeeCars.com公布了一组数据:美国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售出的600多万辆新车和二手车中,同一款车与其使用一年后的二手车之间价差最小的10款汽车。
说白了,就是新车一年后的折旧率排行榜。
最好这个销售不要问我们,问就说:我们编辑部的ModelS百公里油耗13升!
玩笑归玩笑,这位大咖的Model3小编也开过,车况与动态都很好。2019年7月时的价格为429,000元,并且白色车身为标配,这应该是价格最划算的一次。
然后,这位大咖问过当地二手车市场,最高出价在38万左右。这样算下来,他这辆Model3的保值率大约在88%左右--这是半年多的实际保值率。
车聚小结
以上的保值率只是按裸车价格来算,如果算上Model3价格不菲的「选装费」、各地标准不一的保险费、曾经存在的购置税,保值率会更低。
综上所述,Model3一年后的保值率一般在80%-85%之间。开头提到的两个表格,保值率再统一下调10%左右,才会接近真实情况。大家觉得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❿ 马斯克称中国电动汽车领先世界,如何理性的看待这番言论
我国的电动车在三电系统当中,国内的企业在电机和电池方面都已经做到了全球非常领先的水平,尤其是电池算是领跑全球,电机也是属于全球第一梯队的,如果单纯讲电动汽车的话,在车子性能方面我们绝对是连接的,但是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看问题,在当今的局势下,我们的短板其实也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