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二期新能源项目
1. 德国外长表示北溪二号不符合欧洲能源法,北溪二号目前不可能通过,怎么看德国外长的表态
北溪二号无法通过,德国将面临更高的用电成本。
因为未来要大比例采用绿色能源,而同时又要在2022年全面弃核,以后核电站也没了。这就只能依靠俄罗斯的天然气,现在低成本的俄罗斯天然气用不了了。未来几年,德国的电价还会不断上升。这很可能会导致德国电动车市场的需求疲软,而这对于汽车厂商也会有影响,可能会减弱德国汽车厂商在电动车方面的竞争力。
未来十年,全球汽车市场主要的战场在新能源,而电动车是最主要的。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越来越齐全的产业链,这很可能让我们得汽车产业在未来有更强的竞争力。而这一切的开始,始于乌克兰东部的一声枪响。
2. 未来的新能源如何德国与法国为此也是下了血本
欧洲的蓝图: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断的占据现在汽车市场的份额,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大势所趋。而我国的新能源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在德国建造了电池工厂。而近日,有外媒报道,德国与法国已经制定了一套关于电池工厂的蓝图。 目前两国也是计划在欧洲共同的推动一项总投资高达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83亿元)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总产能也约为48gwh。
宁德时代锂电池的领头羊:不仅如此德国的经济与能源部也是发布了声明,很大的程度上展现出了欧盟的各国计划与亚洲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决心。他们还认为特斯拉目前在电动车的领域已是占据北美地区的主导地位,远远的超过其他竞争对手。 不过在锂电池方面来看的话,我国的锂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已然已经占据了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个也是法国和德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想要和我国在这方面一决高下的一个原因。
欧洲的壮志雄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问题,目前欧洲各国政府也都是打算收紧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且一定程度上去限制生产及再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这一个行动也是十分的有可能对这些来自亚洲的电池产品推广造成一定的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长peter Altmaier也是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放出豪言:欧洲的电池电芯可不是中国产的便宜货能够媲美的。对于这个言论还是有着许多的网友表示不服气的。
目前的情况:近日也有外媒报道称,德国也在呼吁欧洲的电池制造商们和汽车制造商们成立一个企业的联盟,以便于满足电动汽车电池预期增长的需求,则也算是真正的与目前占据电池主导地位的亚洲电池生产商展开竞争。 . 还有外媒报道,根据目前的情况,到2025年的时候德国的电动车销量或将达到700万辆的程度,欧盟的电池电芯市场的市值也将高达25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的高度,而对于这个报道,具体情况还得看之后欧洲方面的表现,不过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亚洲的优势还是更大的,毕竟领先的优势还是十分的巨大。宁德时代不断发展:而作为中国的最大的电池厂商之一,我们的宁德时代也是不断的在发展进步中,在接下宝马的高价电池大单后,也是在欧洲建立起了的第一家的海外电池工厂,地址也是选在了德国的图林根州。 而宁德时代就目前的形式表示,他们也是正在就向巴斯夫公司提供更多原材料进行谈判,而且该公司计划投资4亿欧元(4.57亿美元)在欧洲建造电池的生产工厂。
大家认为这次欧洲推50亿欧元电池的项目吗,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欧洲占据主导地位呢?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德国将从明年起削减新能源车补贴 经济部长解释:已是畅销品
易车讯近日,德国经济部对外表示,德国执政联盟内部达成协议将从2023年起减少新能源车补贴。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在声明中写道,“电动汽车越来越畅销,补贴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必要。”外媒表示,德国取消新能源车车补贴,是因为从未来两年预算中拨出的34亿欧元经费已经用完。
2022年6月汽车销量榜单已经正式登陆易车App“销量榜”,了解更多新车销量数据,请关注易车App。
4. 为什么提倡电气化转型的德国,又打起了氢能源的主意
至少不会出现看不到手指,却分不清男女五米的场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过去中国的小微企业都是被高额补贴诱惑着涉足这个新领域的。此外,在动力电池和电机方面有优势的汽车公司也会在这方面尝试,但大多数汽车公司仍然专注于内燃机车型,而不考虑新能源汽车。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国内市场涌现出大量强大的新生力量,包括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在内的传统汽车公司也开始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合资品牌中,一向重视混合动力系统,不太在意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系统的日系车,已经开始将纯电动汽车纳入研发计划。
经济条件的改善增加了石油产品的消费,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就。可再生能源目前产生了德国三分之一的电力,但如果我们想在未来几十年逐步淘汰核技术和燃煤电厂,我们必须首先解决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技术挑战。由于能源转型,德国政策制定者意识到了其基础设施的缺陷。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是广泛应用的最大挑战,即解决没有阳光或风时电网的稳定性。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天然气发电厂被认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方案,因为它们可以相对快速地启动和停止。同时,与煤炭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一半。
5. 江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战略合作项目正式落地
12月2日,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集团的增资和大众中国投资、江汽股份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安徽省国资委与大众中国投资分别持有江汽集团50%的股权。江汽股份持有江淮大众25%股权,大众中国投资持有江淮大众75%股权。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这次仪式标志着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战略合作项目正式落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泛指主要动力来源不单纯依赖内燃机的车型,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电动机提供动力,给电动机供电的设备是电池,给电池充电的方式可以是内置发电机、外接充电口、太阳能、化学能,甚至是核能。随着新能源车型逐渐替代传统燃油汽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归类到传统燃油车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油电混动车型不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这类车型就是我们常说的“弱混”,代表车型有吉利博瑞GE MHEV、本田CRV 2.0L混动版、丰田凯美瑞2.5L混动版、本田雅阁2.0L混动版,油电混动汽车虽然是混动车型,但是没有外接充电口,只能依赖发动机给内部电池供电,所以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仍然属于传统燃油汽车范畴,不能上绿牌。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大体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而新能源车型没有强制上绿牌的规定,依旧可以选择上蓝牌。
而当你在大街上看到绿色车牌的车型时,可以断定这一定是一辆新能源车型,那么怎么判断这是一辆插电式混动还是纯电动汽车呢?目前,小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第一位字母是D、F(D代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F代表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大型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第六位字母是D、F(D代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F代表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其中小型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牌采用“渐变绿色”底色,大型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牌则采用“黄绿双拼色”底色。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地热能---地球内部是炽热的,地表水渗透到地球内部就会变成蒸汽,用管道把这些蒸汽引出来,可用来发电或供热。 太阳能----即太阳辐射能,可用来取暖,供应热水,发电等。在国外已研制成太阳能发电站直接向家庭供电。 风能----由风车带动小型发电机发电,现正研制大型风机。 垃圾能----垃圾和废物通过处理能变成气体和油,或通过燃烧产生热用来发电。 生物质能----指生物质内包含的能量,又叫"绿色能源"。 潮汐能----利用潮水涨落来发电。 海洋热能----利用海水温差来发电,海洋表面和深处海水温度可相差25℃。这种电厂可建在海上船坞上,也可建在海滨附近,可供工业用电。 波浪能----利用波浪力取得的能量来发电。 核聚变能----处于探溯阶段。 新能源对环保影响小,值得研究开发、推广。
7. 德国“三巨头”加速开拓新能源市场,2020年迎关键之战
知名商业咨询公司麦肯锡日前发布了《2020电动汽车指数》,指出与中国新能源补贴退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政府为购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消费者提供高达6000多欧元的补贴,并承诺大力扩展充电基础设施,推动该国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其实,奔驰在电动化转型犹如“大象转身”般缓慢早已被海外媒体刁难不少,尤其是原定于去年在美国上市的纯电动SUV——EQC“跳票”又引来了更多的质疑。
康林松在日内瓦车展期间回应称这是因为“欧洲工厂产能不足”所致,今年会加紧赶上,并陆续发布EQV、EQA等纯电车型。他还强调,今年奔驰将继续携手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品牌腾势不断投入,此外与吉利控股集团成立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预计从2022年开始在全球销售其新一代智能电动车型。
目前,戴姆勒正在计划提高今明两年电动车产品的产能,仅到2020年就要推出20多种新型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产品,从而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交付量翻两番。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德国等传统汽车厂商为什么要力推新能源汽车
因为特斯拉等一些新兴车企带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对于一些传统汽车厂商来说,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新企业希望行业重新洗牌,而老厂商不愿意在这场浪潮里落伍。所以各大传统厂商也使出浑身解数,推出了自家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