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汉能新能源汽车与一汽签约

汉能新能源汽车与一汽签约

发布时间: 2022-08-02 14:53:51

① 3月出行大事件:跨国车企组团在华换帅;自动驾驶领域动作频繁

[亿欧导读]?2020年3月,在汽车出行领域,不少企业开始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在中国市场,高层变动更为频繁。此外,受新冠病毒对全球的影响,随着无人配送等技术的大规模使用,自动驾驶领域恢复火热。

优信:二手车业务经营遇到困难;优信拍被58同城以1.05亿美元收购

3月1日消息,由于新冠病毒影响,优信二手车在给部分员工的致信中表示,需从3月1日起停工待岗。不过,在此期间,优信二手车将按照各地政策支付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并负担员工的基本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有媒体报道称,从今年2月15日开始优信员工在节后疫情期间面临薪水下调,短期降薪等调整,降薪从20%到40%不等,据了解,优信还下调了员工的公积金。对于员工的薪资调整,优信在相关回应中表示,这是为了应对冲击,度过难关准备。

3月24日,58同城以1.05亿美元收购了优信的B2B二手车网上拍卖业务优信拍。此次交易完成后,优信将持续聚焦主营业务“全国购”;58同城将基于二手车平台流量优势,融合优信拍的拍卖业务,打造二手车行业流通体系。对此,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向车商提供二手车拍卖服务,也是我们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未来我们会继续提升优信拍在B端市场的服务能力,不仅帮车商卖车,也帮他们通过线上拍卖收车,真正促进二手车行业的高效流通。”

哈啰出行:顺风车已上线303个城市,累计认证车主超1300万

3月4日,哈啰出行发布《哈啰顺风车城市复工出行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哈啰顺风车上线一年来在全国303个城市上线了服务,总发单乘客数4000余万;累计认证车主1300余万人;平台上所有顺风车行驶总里程数达67亿多公里。哈啰顺风车平台自3月4日起,将会上线杭州健康码,开启“车主绿码接单,乘客绿码发单”的前置审核机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疫情防控关口前移,更大程度保障复工通勤安全,降低平台的疫情防控风险。

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助力UPS,开通全新北美运输线路

3月5日,图森未来宣布与UPS的无人驾驶运输服务合作增加至每周20次,并新开通一条连接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运输线路。据了解,在每周20次的运输服务中,将有10次在这条新线路上进行,其他10次则仍将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图森市之间的原有线路上进行。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图森未来无人驾驶卡车为UPS节省了大约10%的油耗。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融资22.5亿美元

3月2日,Waymo宣布获得第一轮外部投资22.5亿美元。除母公司Alphabet,投资者还包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国际公司、美国汽车经销商连锁公司AutoNation、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理事会,以及其他三家大型投资公司:加州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知名风险投资企业安德森霍洛维茨,以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企业穆巴达拉投资公司。3月3日,Waymo发布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

矿区无人化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慧拓获超亿元A2轮融资

3月5日,矿区无人化运输解决方案提供商慧拓宣布,完成上亿元A2轮融资,由凯辉基金旗下汽车基金领投,山东省海创千峰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老股东方和资本和汉能创投跟投,汉能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据悉,该笔融资主要用于无人矿山整体解决方案的产品化、平台化和系统化,推进“煤炭井下矿”无人化解决方案的落地,推进矿山无人化设备的量产交付。

滴滴上线跑腿业务;高级副总裁离职

滴滴于3月9日上线了“滴滴跑腿”业务。该项目由滴滴代驾团队负责,隶属滴滴普惠出行事业群。“滴滴跑腿”从立项到上线仅一周时间,目前代驾团队大半人员全力投入该业务。

据悉,滴滴跑腿业务目前只在成都、杭州两城市上线,第二批城市将在3月16日开放。目前,国内代购跑腿市场玩家较多,第一名是美团旗下的“跑腿代购”,此外还有饿了么母公司下独立品牌“蜂鸟跑腿”、京东旗下的“闪电送”、“达达”和苏宁的“秒达”。据了解,美团跑腿业务日单约几十万,顶峰时可达一百万单,属于美团到家事业群。

3月24日,滴滴出行发布全员信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同时公布了未来的三年目标。滴滴称,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普惠出行与服务事业群总经理付军华由于个人原因,离开滴滴。目前,原副总经理刘西帝接手管理了ESE这一部门。据悉,全员信中还公布了滴滴未来三年的目标,该目标为“0188”:即做一家注重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Uber联合沃尔沃在旧金山正式重启自动驾驶测试

3月10日,Uber正式恢复在旧金山的自动驾驶路测工作。Uber表示,公司将把路测时间限制在“数周内”,同时Uber将完成代码库及基础设施的升级,并配置两辆沃尔沃XC90原型车,每辆测试车辆将在前排座椅处安排两名安全驾驶员。

宁德时代成立新能源科技新公司:布局智能微网一体化储充系统

3月11日,针对“宁德时代联合百城新能源成立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消息,宁德时代回应称,“合资公司是正式布局智能微网一体化储充系统。该系统是宁德时代研发的,集储能服务、充电服务和电动汽车检测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设备,解决传统充电站配电难、选址难、对电网存在冲击风险的问题,可以快速形成大功率超级快充网络。”

中国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获近2亿元融资,由理想汽车领投

3月11日,中国无人配送初创企业“新石器”宣布于近期完成一笔A+轮融资,融资规模近2亿元。该轮融资由李想的理想汽车领投,此外新投资人毅达资本加入,老股东云启资本和耀途资本追加投资。

资料显示,新石器是一家起步于无人配送的无人车公司。本轮融资完成后,李想的理想汽车扩大了持股比例,成为新石器继CEO余恩源之后第二大股东。此外,新石器在2020年还会有一笔新的融资。

雄狮科技获奇瑞汽车2亿元融资

3月19日消息,工商数据显示,3月18日,芜湖奇瑞雄狮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奇瑞汽车2亿元战略融资。奇瑞雄狮由雄狮智驾、雄狮智云、雄狮智赢、雄狮智造及雄狮智行五大业务板块组成,涵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出行服务等业务。

网络Apollo中标合肥5G车路协同示范线项目

3月24日,根据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网络中标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塘西河公园5G示范运行线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项目,将建设中国首个大型5G车路协同示范线。这也是合肥市践行“交通强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国家政策,推动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标杆项目。

MAXIEYE获瑞立集团战略投资,明确Tier1.5产业链定位

3月24日,中国视觉感知智能驾驶系统产品供应商智驾科技MAXIEYE宣布完成新一轮产业投资,由中国商用车气制动系统企业瑞立集团战略投资。资料显示,MAXIEYE于2015年成立,上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资方同样具有产业背景,为上海盛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MAXIEYE的产品研发,并为前装项目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提供资金储备。MAXIEYECEO周圣砚透露,目前公司也正在进行地方政府债务性融资,以进一步补充现金流。

博泰获东风投资,或冲刺科创板

3月26日,博泰车联网获得东风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进行深度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几年中博泰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良好。本次投资东风是以战略投资人注资博泰,投资金额以及具体股比尚未透露。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② 大众160亿砸向纯电动之后,丰田又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点了把火

文/宋双辉
就在大众拿出20亿欧元(约160亿元人民币)砸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另一大巨头丰田汽车也开始行动了。
两周前,大众汽车先后在中国市场办成两件大事,先花11亿欧元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又拿出10亿欧元获得了江淮控股50%股份以及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大众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我要发力了。
而另一家跨国巨头、此前也一直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于慢热的丰田汽车,则选择了另一条跑道发力——氢燃料电池车。
6月5日,丰田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和亿华通签约,宣布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19亿日元,丰田出资占比65%,亿华通15%,其他四家车企各占5%。
这家公司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丰田谈“氢”说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油电混动是最佳过渡方案,终极环保车就是氢燃料,纯电动不是它的菜。
丰田对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和混动技术一样早,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了。和混动一样,丰田目前在氢燃料技术专利层面也是有很高的话语权,掌握许多核心技术。
只不过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氢燃料电池车在全球并没有迎来大爆发。那么如何降成本、增加加氢站数量呢?只靠丰田自己的力量肯定没戏,必须靠朋友。
中国市场无疑是氢燃料的热土,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写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加氢设施建设也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所以两年前丰田就开始铺路,2018年就与北汽福田和亿华通达成了合作意向,要联手打造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将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
去年丰田章男亲自跑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氢燃料电池就是主要研究课题。随后又与一汽和苏州金龙就氢燃料电池大巴的合作达成共识。
这次成立合资公司,丰田在中国氢燃料领域又多了东风和广汽两个新伙伴,一个是商用车巨头,一个是在华合资多年的铁哥们,两家又都是国企背景,合作意义深远。
外资入局,搅动新能源市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就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了,如果说几年前政府还是希望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先让自主品牌们跑起来,那么如今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敞开大门让外资品牌带着投资和技术入场,带活整个新能源产业。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同比销量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又同比减少了近4成。如果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甚至25%的目标,那么必须给予市场更多的外力刺激。
所以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看到了特斯拉国产享受到各种政策优待,看到了大众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提高到了75%,如今又看到了丰田与四家国有车企在氢燃料领域的牵手。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对外资过度开放,是对实力不足的自主品牌的一种碾压,是引狼入室,我倒是认为没必要这么悲观。
“狼”早就来了,我们没必要保护弱者,否则失去机会的就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赶超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了,法国德国最近都拿出几十亿欧元砸向电动车,我们更要努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给力政策频出 新能源车企如何绝地反击

相关补贴政策退坡让新能源汽车于2019下半年进入负增长状态。而突出其来的疫情,让寒冬中的车市更是雪上加霜。随着传统车企销量的大面积跳水,新能源车的销量也陷入断崖式下跌的窘境。根据中汽协数据,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季度销量降幅均大于行业整体水平。

写在最后

4月14日,东风雷诺宣布解散退市,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被淘汰的合资企业出现了。疫情“黑天鹅”的突袭,或许是压垮东风雷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疫情同样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按下来快进键。这就要求新能源车企将其在研发及其他相关前瞻业务布局的红利尽快转化落实。比亚迪近期放出“刀片电池”这一大招,相信也是想借此开启止住颓势的机遇。比亚迪副总裁何龙说,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这让新能源车企同时看到,坚持技术升级和企业转型才能真正自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汉能再登2018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了吗

汉能再登2018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 连续三年居行业第一。

6月21日消息, 20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在这份基于品牌强度、财务数据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年度报告中,汉能位列本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榜第42位,品牌价值从2016年的628.95亿元人民币,到2017年的885.79亿元人民币,再到2018年的962.56亿元人民币,一年一大步,连续三年在新能源行业居于首位。

汉能首席内容官庄稀海(右一)在圆桌对话中发言,介绍移动能源的品牌战略

在品牌建设上,汉能正经历着“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到“开创移动能源时代”的转变。庄稀海认为,全球移动能源时代已经全面到来,能源将无处不在,随影随行。而移动能源的关键在于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产生新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汉能将不断加大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投入,赋能行业生态和城市生态,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用移动能源改变生活,共同引领世界走进移动能源时代。

据悉,本次发布500强榜单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是一家国际化、专业性的品牌研究机构,总部在美国纽约,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担任主席,全资附属于全球领先的战略咨询公司世界企业家集团(iceo.com),专家和顾问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

来源:凤凰网资讯

⑤ 智己汽车背后 揭开阿里“造车”迷局

[汽车之家行业]?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联合推出“智己汽车”,落户张江智能园区。第二天,张江集团发了一篇新闻稿,标题是《中国“特斯拉”来了》。

“特斯拉中国”只有一家,“中国特斯拉”不下两位数。上汽、阿里第二次联手,智己汽车再次向这个称号发起“冲击”。

然而,“强强联合”背后,又有几分隐忧。

■主导权之争

智己甫一亮相,就遭到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暗讽”。11月28日,何小鹏在朋友圈发言称:“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那些广泛、深度且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反而是损失。”

话里的关键词是:主导权之争。

『大众vw.OS』

相关人士认为,一种可能,是阿里向后退了一步,未来操作系统由上汽主导,阿里主要负责云端、定位、支付、安全等应用类业务,相当于SaaS供应商;另一种可能是阿里向前进了一步,通过与上汽等头部车企深度绑定,承担整车研发软件部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阿里在亲自下场造车。”

无论哪种方案,都不是阿里做平台,车企做载体。智能汽车时代,“主导权之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但和5年前相比,互联网巨头也在调整自己的定位,这也是上汽、阿里再次联手的基础。

汽车行业分析师李建宇认为:“车联网企业不只要关注自身业务怎么做,更要考虑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要走通,和车企的关系要平衡好。

■结语

回看何小鹏对智己的质疑,其核心是在说“边界”问题。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华为再三强调自己“不造车”,其实也是向车企明确自己的“边界”,避免和车企抢夺利益。明确了边界,合作才比较顺畅。经历过斑马,阿里与上汽再次联手,应该不会重蹈覆辙。(文/汽车之家蒋平平)

⑥ 汉能太阳能汽车是否还有发展前景

太阳能汽车不用依赖充电桩充电,只要有阳光可以无限续航,太阳能汽车具有众多的优点,但是从理想落实到产品,其关键技术还是来自光能转化电能的效率,目前全球光伏太阳能发电最高的转化效率来自汉能,汉能的砷化镓双结电池,其最高转化率为31.6%,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太阳能汽车正在逐步推进,汉能为奥迪、北汽新能源、中国一汽、瑞驰等多家厂商签订战略协议,为车企提供汽车天窗车顶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订制3.5-7.5平方米的柔性薄膜组件,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光照5-6小时,可日均行驶80公里,适用于短途用车。

⑦ 风风雨雨一处栖!2019汽车圈十大最强联姻

站在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合纵连横成为车企迎击变革和竞争的最佳手段。

在智能、网联、电动和共享新四化的过程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无力独自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输出。也无法保证在独自发展的情况下,能够在未来的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近两年的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下滑,车企竞争愈发激烈。如何在存量市场中寻求生存,谋求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难题。

在新四化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之下,车企之间相互抱团、深化合作成为行业的默契之举。

“产业变革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巨大,对单个车企来说负担较重。通过合作,可以降低投入,缩短研发周期,这是企业自主选择的道路。”12月29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我们表示。

今年以来,车企之间“联姻”的戏码不断上演。我们梳理了2019年十大车企“联姻”案例,借此呈现风云变化中的汽车产业,如何通过变革和发展,走向未来之地。

携手戴姆勒?吉利欲打造高端电动smart品牌

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smart品牌。

事件: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对于外界关注何时能落实协议,广汽集团方面向我们表示,“本次仅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后续将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合作,尽快促成具体合作事项落地。”

二者此番合作,并在众多领域携手布局,是时局所迫,也是大势所趋。

广汽集团也向我们表示,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整合资源,开放、合作、共享,才能实现传统车企的转型和突破。

近两年,国内车市持续下行,广汽和上汽在今年前三季度都面临着营收和业绩下滑的压力。

今年以来,车企抱团、合作的大潮从年头延续至年尾,广汽和上汽也希望深化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来增强自身竞争力。广汽和上汽此番闪电合作,并就多个核心领域达成协议,让业内始料未及。

不过,从不少车企合作破裂的案例中就可窥见,抱团合作能否取得实效还是要打一个问号,广汽和上汽作为国有车企,在转型新四化的历史节点下,双方将如何借助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目标,业界对此也十分期待。

过往报道猛戳这里

结语

无论是传统汽车巨头,还是出生不久的造车新势力,在新四化这一历史风口下,如何抓住转型机遇,占领新的高地,实现持续发展,这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之间相互深化合作,抱团取暖成为重要手段之一。车企的合纵连横,不仅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产生新的平台,新的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赛道将变得更加拥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车企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布局将进一步深化,“联姻”合作或将成为未来业内常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华为、广汽联合造车,双方都投入了多少人力

3月9日,有消息称,华为与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公司广汽埃安,已着手联合开发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双方各投入了百人以上的研发团队

据国内媒体报道,广汽方面回应称,从2017年开始,广汽集团先后两次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技术展开战略合作,加速推进战略合作项目,实现多个系统的量产搭载。

华为则表示,如去年战略合作协议官宣,广汽、华为的合作将聚焦在计算与通信架构,迎接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的趋势,综合双方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的合作研究,共同打造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数字平台,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为用户持续提升更好的体验。华为在其中的角色是技术合作伙伴和部件供应商。

(8)汉能新能源汽车与一汽签约扩展阅读:

华为展现出了要在智能汽车领域有所突破的决心

自2019年5月份,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并首次正式向外界宣布,要做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后,华为先关汽车业务在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网联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0年2月份,华为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通过了车规级认证;同年4月份,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ADS通过汽车行业功能安全管理体系ASILD认证,华为直流快充模块hicharger发布;5月份,华为联合一汽、长安、东风、广汽等18家车企共建“5G汽车生态圈”;11月份,华为宣布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三方联合开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平台和产品。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华为汽车业务相关产品分别和上汽荣威、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等车企展开合作。

⑨ 2020年到底开建了多少新汽车工厂

大概没有人会愿意经历2020年的开局,好在春天终于来了。伴随着东风雷诺的黯然收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新的汽车工厂正陆续开工建设,很有些江湖只见新人笑未见旧人笑的意味。

五大工艺厂房南宁天际新能源工厂开建

南宁天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邕宁区新兴产业园,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电池包五大工艺厂房,配套建设研发中心、试验试制中心等,形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天际汽车在南宁的项目是它的第三个地方工厂。前两个分别在浙江绍兴(2018年4月开工)和湖南长沙(2019年3月20日开工)。

年产能10万辆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建

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建设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智慧工厂,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及树脂、PACK车间、产品试制试验中心、综合办公楼和附属设施,以及相关生产工艺设备。

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预计年内开建基于比亚迪e平台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1月20日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丰田汽车和一汽集团计划投资84.95亿元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新建一座新能源工厂,该工厂已被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该新能源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总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生产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此次设计招标的工期时间要求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规划,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项目将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投资,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生产范围将包括基于丰田e-TNGA平台的车型,以及有可能生产丰田与比亚迪联合开发、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擎动观察: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工厂的开建是保证产能提升的必经之路,谁能笑到最后,只能等待时间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黄海n7皮卡内饰 发布:2025-05-20 06:02:13 浏览:897
赤峰市长城皮卡4s店电话是多少 发布:2025-05-20 05:59:11 浏览:305
台湾雅马哈机车价格 发布:2025-05-20 05:30:26 浏览:117
大通后挂房车 发布:2025-05-20 05:30:24 浏览:164
通辽到天津自驾游路线 发布:2025-05-20 05:25:01 浏览:588
上汽大通7座商务车g10柴油 发布:2025-05-20 05:25:00 浏览:503
lamy皮卡丘没有声音 发布:2025-05-20 05:05:21 浏览:655
spacebaby儿童自行车价格 发布:2025-05-20 04:55:50 浏览:660
江淮柴油商务车大全 发布:2025-05-20 04:54:33 浏览:630
中型两层房车 发布:2025-05-20 04:53:48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