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专利
❶ “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
“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这是什么意思呢?行业前景
2019年7月,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发布《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博鳌共识》,商定到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50%,全球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根据Marklines的统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年的15万辆增加到2019年的221万辆,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也从2013年的13.8GWh增加到2019年的116.6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
我想:
短期内,由于市场空间过于巨大,行业竞争激烈,但大家都过得很好,发展很快。
从长远来看,技术的领先性、成本管理力很重要。 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资金实力,容易在长期竞争中占优势。
❷ 轻量化低密度导热硅胶片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导热材料新趋势
轻量化低密度导热硅胶片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导热材料新趋势 。为什么说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包导热硅胶片 趋势是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呢?这个就要从新能源 汽车 的整体发展来说起了。新能源 汽车 除了基本的安全、环保、节能以外,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超强的续航能力、 汽车 的起步加速度。新能源 汽车 的续航能力完全取决于动力电池,所以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设计动力电池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尽可能的设计更多的电池模组、而也会最大限度的提升电芯的密度,同时,因为电池热管理的考量,电芯之间、电池模组与电池壳之间,都必须设计导热硅胶片来帮助热传递,这一系列的设计方向也成正比的增加了电池包的重量、乃至整车的重量,尤其是在现在流行的物流车、运输车、观光车应用中,车体的重量、动力电池包的重量,影响越发凸显。为了满足新能源 汽车 的这一市场需求,GLPOLY整个研发团队倾己之力,研发推出了业界最轻量化、密度最小的导热硅胶片,即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并已成功申请专利。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一问世就受到了全国各大新能源 汽车 厂商及新能源 汽车 电池厂商的亲睐,迅速成为新能源 汽车 电池导热材料新宠。
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是GLPOLY专门针对新能源 汽车 轻量化趋势研发生产的,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全部原材料采用日本低密度粉体,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的产品密度只有1.3g/cm3,了解导热硅胶片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个密度已经非常非常低,跟同导热系数的导热硅胶片相比较,至少小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用GLPOLY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材料,可以比同等级的导热硅胶片要减重一半以上,这项技术指标,对于导热硅胶片用量比较大、尺寸比较大的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包而言,是一项非常大的技术突破,也是一次革新。
轻量化低密度导热硅胶片 是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导热材料新趋势。 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帮新能源 汽车 减重就已经立了汗马功劳了。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除了轻量化低密度以外,同时也为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即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还有一层全球最薄(0.03mm)的玻璃纤维增强,使得整个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非常柔软,又有非常高的抗拉强度,使得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即使在新能源 汽车 电池上长时间工作、震动的状态下,不至于磨损。同时,因含有玻璃纤维,增强了抗拉强度,使得产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重工,尤其方便了操作工艺。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从功能性、工艺性、重工性等多角度多层面的为客户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轻量化低密度导热硅胶片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导热材料新趋势,轻量化低密度的导热硅胶片XK-P10LD,GLPOLY专利产品,如有采购意向或任何疑问,欢迎致电0755-27579310咨询。
❸ 新能源汽车行业怎么样
从总体上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贴合新能源发展的趋势,结合高技术高科技,让生活更便利。
所以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使用,都是有一定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的,我们一定要合理的采用清晰的语言跟别人解说,才能够让大家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他们。
想要合理清晰的跟别人进行沟通,说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谈话时要适时回应.
首先我们要懂得回应,如果别人很有兴致地说了一大堆话,你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会让人觉得很尬尴或者是没意思,这样淡话也只能草草收场,而且对你的语言沟通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平时和别人谈话 的时候就要适时的回应别人。
2、沟通态度,尊重对方.
沟通时的态度也是很关键的,在沟通时应该要谦虚、友好地和对方交流,而且在交谈时要尊重对方,在交谈过程中身体要保持身体前倾,不可以后仰,而且不可以将整个身体靠在椅了上,那样整个人会 显得懒散。
3、谈话时要懂得倾听.
倾听也是沟通中要注意的一个点,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还要倾听对方表达的东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语言沟通,否则,这样沟通根本就达不到效果,而 且还很容易会产生误解。
4、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
在交谈时也要注意一个重要的点,不要总是以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很重要,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的就不重要,这种情况是要杜绝的,这样很容易会造成别人的反感,而且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 象。
❹ 小鹏汽车申报电池新专利,可以自行灭火,值得期待么
小鹏汽车申报电池新专利主要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传感器对动力电池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电池热失控产生起火,就会启动灭火装置进行灭火,从而将损失最小化。从这个结构来看,其实并不复杂,但小编觉得,这样的装置还是有点多此一举,毕竟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真正要做好的是三电系统,新能源车企要做的是尽可能提升三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将动力电池自燃概率降低到最低。所以,真正值得期待的是安全稳定可靠且技术先进的三电系统技术而不是小鹏汽车提出来的自行灭火专利。
小结
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稳定性,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处理努力以及积极完善和优化大功率快充技术,综合提高电动汽车的整车安全性,这是当下电动汽车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不管其他配置多么花里胡哨,电动汽车的安全底线必须坚守。至于小鹏汽车提出的自行灭火电池新专利,还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验证其可行性和耐久性。当然,提升可靠的三电技术才是需要重点研发的方向。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行业资讯,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获奖
[汽车之家?新能源]?日前,在2020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高效成组CTP技术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大奖。据悉,宁德时代已经取得超70项CTP核心专利。
宁德时代新型CTP电池包将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由于省去了电池模组组装环节,较传统电池包相比,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了15%-20%,电池包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提升了50%,大幅降低了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得益于内部结构的化繁为简,CTP电池包能量密度较传统电池包将提升了10%-15%。传统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平均为180Wh/kg,而CTP电池包能量密度可达到200Wh/kg以上,关于宁德时代更多的信息,我们会持续关注。(文/汽车之家张文浩)
❻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我们拥有多少自主技术
据中汽协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3%,销量同比下降4%,这是近10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年销量首次出行同比下跌情况,这也是2019年汽车市场大环境衰退的一个表现。但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亦未能撼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据EVsale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近221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2019年贡献出超过50%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从市场占比上而言,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当然,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离不开的是政策的推动和各车企的积极响应,让新能源汽车获得极大的推动力。但市场归市场,技术归技术,在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红利下放,各大汽车企业纷纷进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也在同步开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一旦谈论到技术,难免会以国家为立场与国外技术进行对比,尤其是对于作为产销量最大的中国而言,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表现究竟如何呢?
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内的电池技术,在拥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专注研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企业后,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也在急速上涨,而在实现国产后的特斯拉也选择与宁德时代合作,未来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要知道,现在特斯拉Model 3采用的是松下和LG,如今它与宁德时代合作,也意味着这个从一开始就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的企业对中国电池技术的认可度。
而且在今年的4月份,DeepTech联合CB Insights(这里提到CB Insights是一家世界级权威风险投资数据公司,会定期发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独角兽公司的名单,此次榜单对于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极具投资权威指导价值。)针对中国动力电池及上下游企业的评选出炉,榜单按照燃料电池、锂离子(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三种技术路线分类,亿华通、宁德时代、辉能科技分别作为代表性企业上榜。
对于宁德时代,榜单给出的入选理由为:宁德时代经过近十年的野蛮生长,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市值超过 2500 亿。经历了比亚迪的双雄竞争并最终靠技术路线胜出,宁德时代如今的竞争对手,已经是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学。
相对的,比亚迪在动力电池这一领域也有着相当不错的造诣,例如比亚迪在前段时间推出的刀片电池,它通过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达到更高的续航里程,同时刀片电池的散热功能也比普通电池要好,安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目前驱动电机主要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轮毂电机等几类;其中直流和交流电机又可进一步划分。目前行业对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及开关磁阻电机关注度较高。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电机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效率高、转速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驱动电机。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电机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据了解,国内体现电机技术水平的发明专利占比仅为50%,远低于国外90%的水平。而且在轻量化、集成化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外已实现“电机+变速器”等一体化集成。因此在轻量化方面,如今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依旧有相对的短板存在。
要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仍有待提升的地方,那当属电控技术。而在电控技术中,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技术是目前的电控技术里的核心,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结构中,成本最高的是动力电池,而紧随其后的就是IGBT,作为与动力电池电芯齐名的“双芯”之一,占整车成本约5%左右的IGBT,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以目前而言,国内的IGBT技术与国外技术依旧有一定的落差,电控中的IGBT百分之七十来源于海外企业,仅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还是通过自建与外购来解决这燃眉之急,长期以来,国内IGBT都是进口英飞凌、三菱等国际巨头,“一芯难求”。
但就在前段时间,总投资额高达10亿元的比亚迪IGBT项目在长沙正式动工,该项目设计年产25万片8英寸晶圆的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如今,比亚迪IGBT芯片晶圆的产能已经达到5万片/月,预计2021年可达到10万片/月,一年可供应120万辆新能源车,也就是相当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总数。从这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品牌正式打破之前IGBT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技术展现也将越来越牢靠。而且比亚迪也正式与华为达成合作,前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有着领先的行业技术展现,后者在5G及智能科技方面有着全球顶尖的技术实力,这两者结合将会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新能源汽车。
总体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力,虽然在某些领域的表现还相对欠缺,但汽车厂家都已提早布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引领全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而对于汽车厂家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或许是中国品牌的另一出路,一旦新能源汽车获得普及,中国汽车品牌的世界地位将获得质的飞跃。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❼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有很多,就比如说发动机的构成就是一个比较高科技的东西,因为我们之前在发展汽车的时候,这种发动机都已经接受改动了,而且也是发展的比较好了,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更加的先进,根本就不需要汽油的推动,电能就能够推动了。
❽ 如何看待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 核心技术提升推动发展
传统燃油车受限,新能源汽车崛起
传统燃油车时代,跨国汽车厂商在核心的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领域拥有上百年的技术积累,让国内厂商短时间内难以逾越。而新能源汽车就没有这样的包袱,动力来自电池,电机可以依靠电量不同改变转速,轻松实现无级变速。由于电池几乎全部分布在底盘上,底盘的设计与调教也与燃油车有所差别。
正因为如此,在产业风向转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时,自主品牌绕过了传统燃油车的技术限制,与汽车工业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有了换道超车的可能。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6%和125.6%;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3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2.9%和141.6%。
其中,2018年5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万辆和8.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9%和112.8%;1-5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均完成25.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5.1%和124.7%。
2018年5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万辆和2.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8.8%和196.8%;1-5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9万辆和7.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7.3%和218.4%。
与此同时,我国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大核心技术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成为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的重点。
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包括北汽、江淮、比亚迪、吉利等诸多国产品牌都表示,已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不仅如此,宁德时代、国能高科、国轩高科等一批大型新能源汽零部件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在整车、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并没有传统燃油车那么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1995至2015年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总计近20万件。其中,汽车强国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46%,具有绝对优势;我国紧随其后占18%,但我国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动力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和整车控制及附件方面,这说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大,但对整车的专利布局却较少。
汽车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正在加速,开始进入科技革命和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这是我们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因此,需要努力提升自身技术积累,加大对整车研发和专利布局的力度。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带动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配套数量超过70万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25亿元,预计到2023年有望突破1200亿元。同时,到2020年,国内七家主要动力电池厂商的生产能力也将达到100GWh(电功计量单位,1GWh等于100万度),能够满足200万至3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需求。
核心技术提升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近年来,受电池需求量不断扩大影响,锂、钴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钴为例,2016年钴的价格是20万/吨,目前的价格已超过60万元/吨,不到三年涨了三倍。
电池、电控、电机的进步和成熟,对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商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纯电动汽车要想在与传统燃油车的较量中胜出,就必须要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取得优势。
经过努力,目前我国在动力电池方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我国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提升至220Wh/公斤,电池系统成本预计会下降到每度电1000元左右,这使纯电动A级整车的价格从目前的20万元下降到15万元左右,接近传统燃油车的价格水平,如果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购置和使用成本已基本一致。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行业的竞争并不仅仅是电池企业间的竞争,也非局限于整车间的竞争,整车与零部件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对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关键技术、零部件总成等进行全方位攻关,走出一条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