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欧洲电动汽车规划

欧洲电动汽车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8-23 07:12:13

A. 电动车“军备竞赛”,欧洲能否迎头赶上

在德国阿恩施塔特镇附近,宁德时代的工人们正忙着建造欧洲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厂。

显然,亚洲电池厂商早已将电池工厂开到了欧洲家门口。2016年,LG化学就在波兰设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后来又在2018年启动了新一轮的扩建计划。三星SDI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几乎与LG化学同步,其组建的布达佩斯电池工厂已于2018年正式投产。去年10月,宁德时代位于德国的电池工厂正式奠基。

?

实际上,欧洲曾是锂电子电池最早的技术诞生地,但亚洲公司却在电芯主要构件的技术储备上超越欧洲很多年。在十年前,日本公司就在正负极材料上垄断了全球市场的最高份额,近几年中国企业又抢占了核心原料的制高点。

“到2028年,单是欧洲所需的锂就超过了今天全世界的产量”,Vulcan能源公司总经理FrancisWedin预测。然而,欧洲车企缺乏锂电池技术基础,以及生产制造经验累积,如果车企独自建设电芯工厂,或难以达到电动车日益增长的成本控制要求。Roskill高级汽车行业分析师JoseLazuen表示:“欧洲制造商一直在拖延时间。亚洲生产商两三年前就开始在欧洲建厂,因为他们知道欧洲人需要电池。”

诚然,亚洲电池公司却在主要技术上以及原材料方面超越欧洲很多年,而对于早已形成产业后发劣势的西方动力电池产业,或许并不是加快脚步就能实现逆袭。但亚洲电池厂商也不能夜郎自大,如欧洲车企早期对锂电产业发展的不屑。毕竟比赛才刚刚开始,唯有经得住市场和历史考验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

文/孙莉莉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优于其他国家。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
二、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
国研网: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晓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这些国家,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加强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我国汽车工业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来看,产品还多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另外,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002594)、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标准先行私人消费大规模启动尚需时日
国研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何?私人消费开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驱动方式、驱动结构、电源结构的变化,充电设施、充电站的变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之后,产业的发展才有依据,否则,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导致接口不统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现在据我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接口标准已经有了,充电设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新能源汽车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种说法,叫“标准先行”,用标准来引导企业,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有些存在的问题没有通过大规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来的,也就很难把这些问题吸收到标准的调整之中。国外也是如此,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家庭,还存在几个方面瓶颈的制约。第一个瓶颈是,受动力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行驶的里程较短。比如轻型车目前大约是120-160公里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城市内短距离行驶尚可以接受,长距离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车受电池成本过高的影响,整体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行驶同样的距离,其使用电能的成本要比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也是消费者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另外从充电的基础设施来说,家庭的慢充,要对车库和停车场进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车库和停车场还没有这样的设施,改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场合的快充设施目前还没有到位,所以从充电的便利性来看,也是消费者的一个顾虑。最后一个制约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觉和体验与传统汽车还存在差距。消费者买车,一定会首先从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虑过之后,再从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做一个比较,看是不是有优势。现阶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者体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汽车的时候,心里会打个问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厂家对这些问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分成了几个阶段:近期看私家车、乘用车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逐渐从轻混向中混、高混,中间加电机驱动发展,最后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具体到市场来看,还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领域。例如比亚迪现在把重点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领域,因为这些车型行驶路线比较固定,充电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在公交领域政府的补贴力度也较大,这部分车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方面,大规模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从国家的角度已经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的战略上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还将会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研网: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效果怎样?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国研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以后,会不会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压力?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社会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改变,同时对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它的需求。从能源,尤其是电网来说,现在发展智能电网也是一个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有充电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电。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夜间采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个小时完成充电,这个时间正好是电网负荷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利用峰谷电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强对电网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局部的城市或者一个社区使用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起到储能的作用,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储能单位,整个车辆汇总起来,就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和电网配合就能实现一些功能上的互补。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五、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尚存在争议
国研网: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晓明: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正在发展一些小型低速电动车,实际应该称之为小型低速低成本电动车,这些车型之所以发展的快,不是因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为它的低成本,消费者的门槛比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用一些传统上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另外整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安全性。从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上来说,行业内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小型低速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基于现有平台的这些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主要是电池的价格比较高,市场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由于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来使用,很多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没有传统汽车做一个参照和比较,另外由于电费较低造成使用成本较低,加上购置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接受度比较高,市场就形成了,以后可以通过电池的不断改进,车辆整体设计的不断改进提高整车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它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小型低速电动车,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一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判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向的技术创新,而小型低速电动车很难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分开来看,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电动车纳入到里面,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把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C. 美国,日本和欧洲电动汽车政策对比,哪些值得借鉴

根据网上材料简单说一说吧:
美国零排放积分交易政策是较为成功的市场化引导奖励机制;日本通过各方机制的协调联动对电动汽车产业进行了全社会的激励支持,使得日本的政策和市场衔接较好;欧洲各国的市场化引导主要靠:减排计划倒逼市场,耳聪加速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可以借鉴哪些经验:
1、借鉴欧洲国家在道路使用权,停车场优惠等社会资源方面的使用类政策,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2、要加快制定从环保角度出发的激励政策,在积极推进中国完成巴黎协定承诺的同事,为电动汽车发展助力。
3、是尽快启用“双积分”交易机制,加速推进市场化引导。
4、学习日本从企业的研发应用入手,对本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进行补贴,提高本国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D. 目标欧洲 中国品牌电动车出海胜算几何

[汽车之家?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半个世纪,至今中国品牌在本土还是被外国品牌压制一头,在国际市场上更是声名甚微。然而,在电动汽车这一赛道上,中国品牌算是与一众玩家站到了同一起点,从规模上甚至可以说是“抢跑”了。第一次与国际汽车巨头站在了同一起点的中国电动车企,也首次将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新势力、传统势力都有产品“驾船出海”。在出口国际市场这件事上,燃油车没有做到的,电动汽车能做到吗?
说明:本文所说的“销量”,都为“注册量”,类似国内的上牌量。
★哪些电动汽车已有海外实锤销量?
关于电动汽车出口量,海关总署公布过一组数据:2017年到2019年,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量分别是105495辆、147061辆、254545辆。这组数据,其实是包含了相当大体量的低速电动车在内的,这些低速电动车主打孟加拉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市场。而如果将低速电动车撇去的话,真正的纯电动汽车出口量还并不大。
目前来看,已经将电动汽车卖到海外,或者取得了海外订单的品牌有名爵、极星、小鹏汽车、爱驰、上汽大通MAXUS等,这其中,名爵和极星都已近有了一定规模的销量。
名爵:目前累计销量最高
去年9月,名爵在欧洲市场上售出了第一辆纯电动汽车——名爵EZS纯电动(英国称MG ZS EV),为名爵“重回英伦”添加了“电动味道”。今年9月,包括燃油车在内,名爵品牌在英国市场卖了3668辆车,同比增长了169%,其中名爵EZS纯电动占了32%,名爵目前在国际市场销售的纯电动车目前还只有这一款。
今年前八个月累计,名爵纯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过中国市场——海外市场注册销量9823辆,占比51.72%;国内市场销量9170辆,占比48.28%,颇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味。
目前,名爵打开的主要是欧洲市场,第一大销售区域是英国,也算是名爵的“老家”了,名爵在英国有112家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同时销售名爵品牌燃油车和纯电动车。
去年5月名爵EZS纯电动在英国开启预售,9月正式交付以来,名爵EZS纯电动已经累计交付4683辆,主要的量发生在今年。得益于英国纯电动市场的爆发,今年前9个月名爵EZS纯电动汽车在英国一共售出4024辆,排进了纯电动汽车品牌前五位。
9月名爵在英国和挪威市场的销量都暴涨,英国市场销量较8月大涨378%,挪威增长139%。挪威是名爵纯电动汽车海外第二大区域市场,虽然在当地,名爵还无法与大众、现代、奥迪、日产在总量上PK,但月度销量走势稳健,9月份单月销量已经超过了奥迪和日产。
除欧洲外,名爵在印度、以色列也有一定规模的消费市场,今年前9个月,名爵纯电动车在印度售出785辆,在以色列售出372辆,其他在澳大利亚、新加坡也有少量销售。但无论从市场前景还是营销便利性看,欧洲显然是名爵的海外主战场。
『EZS纯电动英国版(英国称为MG ZS EV)』
除目前在售的名爵EZS纯电动外,2021年名爵计划向英国市场引入名爵5 EV和名爵HS PHEV两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名爵5 EV是荣威Ei5车型的姊妹车,新车将采用右舵设计,并更换名爵LOGO。除了英国,名爵还有打开德国等等欧洲重要市场的计划,有报道称名爵正在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招聘高级销售。
极星:欧洲首秀遭召回
作为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星从诞生之初就定位出口车型,按照品牌计划,Polestar 2将供应比利时、德国、荷兰、英国、瑞士等欧洲主要电动汽车市场,北美市场也是其目标市场。今年6月,首批Polestar 2运抵欧洲,7月,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的Polestar 2据报道达到7600辆。
『Polestar 2』
我们从注册销量看,8月和9月,Polestar 2在挪威、瑞典市场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9月欧洲注册销量达到2127辆,挪威市场月销量已经接近千辆。但不幸的是……
10月初,外媒爆出,极星将召回所有新款Polestar 2,共涉及2200余辆。从国外信息来看,自交付后,不少车主反映Polestar 2存在故障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的问题。但极星公关部门发言人表示,涉事车辆在发生问题后,车辆制动系统以及转向系统仍可以正常运转。不管大小,这事都算是极星的一个坎儿,海外市场的检验才刚刚开始。
★哪些电动汽车正走出国门?
除了名爵和极星在欧洲市场已有实锤销量以外,小鹏汽车和爱驰汽车等也收到了海外订单,目前处于发运状态。
小鹏汽车:100辆G3i 运往挪威。今年6月,小鹏汽车与挪威经销商 Zero Emission Mobility AS(ZEM)合作,开始在挪威销售小鹏汽车G3 i,起售价35.8挪威克朗,合人民币25.6万元。9月24日,100辆小鹏汽车G3 i起运,预计11月抵达挪威。7月份,土耳其的销售数据显示,已有两辆小鹏G3在该国注册。
『发往欧洲市场的小鹏汽车G3i』
爱驰汽车:700辆U5发运欧洲。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今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已远落后于其他新势力,最近又饱受“高管带货卖车”的争议。但是在出口这件事上,爱驰并未落后。5月23日,爱驰汽车首批500辆欧版爱驰U5启运发往欧洲;9月23日,爱驰汽车第二批欧版爱驰U5发运欧洲,爱驰汽车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出口量已经达到700台,后续落地销售情况有待时日。爱驰品牌发布之初,就自带“平行布局海外市场”的规划。
『爱驰U5』
与新势力相比,传统的电动车企似乎慢了半拍,但也都有了出口计划。
上汽大通:物流车开路,乘用车跟进。上汽大通以纯电动物流车率先打开欧洲市场,目前在欧洲销售的是上汽大通MAXUS EV80纯电动物流车,2019年至今,在欧洲的注册销量是707辆。今年6月,上汽大通又向欧洲出口了上汽大通MAXUS EV30,也是物流车。
10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旗下1323辆EUNIQ 5、EV30等车型从上海发往挪威、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市场,其中包含500多辆纯电动家旅MPV EUNIQ 5,这是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的首次大批量出口。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5』
比亚迪:客车已成,乘用车即将出海。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的比亚迪,似乎慢了半拍。比亚迪的纯电动客车海外市场销量很高,乘用车却还未打开局面。今年6月,比亚迪与哥伦比亚汽车经销商Motorysa签订合约,联合在当地销售比亚迪唐EV、元EV,以及e系列等纯电动车型,首批订单包括132辆比亚迪纯电动车,目前陆续交付中。
未来比亚迪将与其在挪威的经销商合作伙伴RSA合作,面向当地市场推出比亚迪唐EV。新车将于2020年11月投产,并预计于2021年1月在挪威交付。值得注意的是,销往挪威的比亚迪唐EV将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打开挪威市场,意味着比亚迪也向欧洲发达国家市场进军了。
『比亚迪唐EV』
除此之外,今年4月,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也透露:“我们希望2021年下半年进入一些更欢迎电动汽车的国家。”显然,蔚来出海的第一站也锁定在欧洲市场。此前,有“好事者”将8辆蔚来ES8二手车报关出口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二手电动汽车本身在国内就销路极其有限,如果能够打开海外缺口,倒也不失为一件功德事。
★为什么是欧洲?
欧洲市场之所以成了“香饽饽”,因为其严苛的排放法规催生了巨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在今年9月的《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草案中,欧盟正式提出——到2030年,欧洲温室气体减排幅度较之前制定的40%上调至55%,在此基础上2030年碳排放指标为47.5g/km,较原先的59.4g/km进一步趋严。碳排放政策的倒逼是欧洲新能源车增长的根本原因。
据英国咨询机构PA年初的测算,要完成2021年销售新车的平均碳排放目标,对于活跃在欧洲市场的13家大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要比2018年再多卖250万辆的纯电动车。
什么概念?大众的ID.3生产线,规划2020年的产量是100万辆电动车,那么,战斗在欧洲市场的13家车企一共需要至少26条这样的产线,加足马力,齐齐开工并将造出来的电动车卖出去,如此,才能实现2021年的CO2减排目标。目前看,这些传统制造商的动作显然有点慢。
“山就在那里,登就是了”。市场就在那里,去就是了?
然而,欧洲市场也并不是那么好进的。欧洲对汽车有着比中国更严苛的准入标准,比如Euro-NCAP碰撞测试标准,比国内的CNCAP标准严格的多,国内的不少品牌在欧洲“不经一撞”。再比如续航里程,欧洲采用WLTP工况循环测试,而国内还是NEDC循环测试,同样一辆车,其WLTP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要比NEDC工况下大大缩短。
除了一系列繁复严苛的实验室测试,还有繁杂路况、多样气候和不同用电标准的路试。比如,爱驰U5称其为了在欧洲上市,通过了579个项目测试。再严苛的实验室测试和路测也都只是“敲门砖”,真正要落地生根,靠的还得是当地的消费口碑。
编辑总结:
蛋糕诱人,吃到嘴里也没那么容易。欧洲电动汽车向世界描绘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今年也呈现了可见的爆发动向。但是,目前大众等欧洲车企尚未在电动化上真正发力,对于国内电动汽车来说,竞争环境还没有那么激烈,如果能够凭借优异的产品力捕获欧洲消费者,也算是占得了市场先机,为后市的竞争蓄力了。眼下这些正穿越半个地球、向西挺进的电动汽车,最迟明年,将会有市场数据明证其落地情况,运出去多少是一回事,卖掉多少是更有说服力的事。
多舛的2020年,可以称为中国品牌电动汽车出口的“新元年”,此前是少数品牌“孤军奋战”,今年正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在“确立国际声名”这件事上,中国品牌燃油车没有做到的,希望电动汽车能够做到。(文/汽车之家 王静波)

E. 全力发展电动汽车 福特在欧洲10亿美元建厂

易车讯 福特官方宣布,其承诺全面发展纯电动乘用车,将大幅增长领先的商用车业务并同时实现电气化。到2026年年中,福特在欧洲的乘用车将100%实现零排放、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到2030年将全面实现纯电动。

商用车方面,福特计划到2024年实现零排放、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到2030年,三分之二的商用车将是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此外,福特将在德国科隆投资10亿美元建立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工厂,为欧洲客户生产的首辆纯电动乘用车将于2023年下线。福特还宣布,到2025年将在全球电气化领域至少投资220亿美元。

F. MG全球战略新规划,计划明年将在欧洲推出两款电动汽车

据外媒报道,隶属于上汽集团乘用车的MG品牌明年将在欧洲推出两款新型电动汽车,其中包括一款“旗舰型”SUV。该品牌目前正利用其电动化汽车推广计划,向更多的欧洲市场扩张。

尽管ZS只在英国和挪威等少数几个欧洲市场销售,但JATODynamics的数据显示,凭借ZS小型电动SUV的成功,该品牌今年前10个月在欧洲的销量增长了112%,达到21,672辆。

相信MG品牌布局全球的步伐将会越走越远,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G. 大众在西班牙计划投资70亿欧元 将其转为欧洲电动车中心

易车讯 日前,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在西班牙政府4月1日开放申请后,提出电动汽车PERTE项目。预计,投资总额将超过70亿欧元,涵盖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

根据此前的规划,大众汽车集团与其合作伙伴将在欧洲地区建设6家电池工厂,年产能240GWh。在西班牙的投资显示了大众汽车集团的信心和决心,大众集团技术部董事表示,这个项目对大众、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都非常重要。

H. 欧洲需要什么样的电动汽车

MatthiasSchmidt在6月《欧洲电动汽车报告》中提及他统计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今年在欧洲整体纯电动市场销量上升的情况下,特斯拉的销量只有36,700辆(同比增长-18%),其中Model3销售32,300台,ModelX和S一共卖出3400台,结合上半年欧洲最畅销的纯电动车ZOE,我们来看一看欧洲电动车市场分车企和车型的情况。

备注:根据MS做的统计分析,在纯电动车市场,雷诺日产三菱和大众集团两家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特斯拉,甚至现代的市占率都靠近了特斯拉。

欧洲市场分车型销量情况

目前欧洲汽车集团的销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是类似于PSA集团的销量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今年往上升的有雷诺日产三菱RNM、大众集团和PSA三家比较显著。

图7?挪威上半年市场的情况

所以谈及目前的问题,Model3这样的车是否适合欧洲市场?在2019年把存量的需求“洗出来”然后不停交付以后,我们应该细致来考虑,基于欧洲第一阶段补贴背景下,欧洲需要什么样的电动汽车?欧洲这个时期电动汽车购买者的是冲着什么去买的纯电动?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两根平行线,在这种政策鼓励的背景下,只要做好电动化配合传统车的搭配就能卖得动,而下个阶段如中国出现的400-600公里续航都有丰富的可选产品的时候,中国大城市消费者是因为智能化和科技感去买的纯电。要往欧洲卖车的中国车企需要时刻想明白这个事情,这个转变也会很快,尤其随着欧洲车企把大量电动汽车往里面填。

小结:总体来看,欧洲市场短期内随着补贴的上升,很多纯电动汽车和PHEV的性价比都有所提升,这可能在3-5年内对于几个主要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都会是一种常态,消费者也没把纯电动汽车当作新物种来看,这波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还是沿着固有的车辆特性替换了动力总成。而中国随着这波电动+智能产品直接和Model3/Y进行争夺,倒是让我们开始真正思考怎么设计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大问题来了。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I. 英国将在2035年禁售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2月4日,据英国政府网站发布的消息,在征询意见后,英国政府计划在2035年前终止新的汽油、柴油车及混合动力车的销售。

而英国此前对此订立的目标是到2040年前逐步淘汰传统汽油和柴油汽车的销售,并且不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2019年,英国共售出37850辆纯电动汽车。尽管这一数字较2018年增长了144%,但仍只占英国汽车市场总额的1.6%。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向电动车转型,在2019年,英国政府还提出,将额外提供250万英镑(325万美元),为在居民街道上安装超过1,000个新的电动车充电点提供资金。

8月27日,英国交通部通过了一项法规:从2020年上半年起,所有新建住宅的每个停车位都得安装配有通用接口、最低功率在7kWh以上的电动车充电桩;商用地产项目,只要停车位超过10个,则每5个停车位需要配备一个充电桩。

这项“强制安装充电桩”的法规,如果能真的能实施起来,将彻底解决业主为了安装充电桩而浪费时间去跟物业博弈的问题。

2020年11月,英国将在格拉斯哥举行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

因而这份2035年的禁令更像是约翰逊政府应对COP26的一种表态。

然而,这次全新的计划将禁止销售任何非零排放的车辆。根据目前的技术,这将只允许出售纯电动或氢燃料汽车。

不过,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的计划还在咨询阶段,约翰逊政府还强调,如果电动汽车能够加快过渡,禁令甚至可能会更早出台。一些政府顾问则呼吁最迟在2030年实施这一禁令。

尽管这一禁令还需要15年才能生效,但这一变化将很快影响到汽车制造商的决策。

禁令对德国的就业岗位构成了威胁,因为英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20%左右,而且电动汽车比燃油发动机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制造时间更短。

英国汽车制造商协会(SMMT)严厉批评了政府这一决定决定。

英国汽车协会主席埃德蒙·金便认为,政府除了继续提供补贴外,还需要在家庭、城镇、高速公路和农村地区建立全面的基础充电设施,并需削减电动汽车的购置税,以促进销售,使低收入者也买得起电动汽车。他表示,英国政府的新禁令“极具挑战性”,质疑政府和车主是否能在不到15年的时间内达成基本目标。

埃德蒙·金也不看好将插电混动汽车排除在销售范围之外的做法。他表示,汽车制造商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开发最先进的插电混动汽车,这种车型在行程中排放极低,在新的禁令下,插电混动车型将与传统汽油、柴油和油电混动车型一样被禁止。

禁令还意味着,15年后,只有日产Leaf和捷豹I-Pace等纯电动汽车被允许在英国销售——在禁令出台之前,英国豪华品牌捷豹路虎宣布投资10亿英镑在英国建立电动汽车工厂,而日产位于英国桑德兰的工厂也在生产纯电动汽车Leaf。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欧洲电动车兵败美利坚 奔驰宝马相继推迟在美电动计划

▲福特野马Mach-E

同时,通用汽车在上周举行的电动汽车日活动中,也宣布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制造平台,并在旗下多个品牌推出新款电动汽车。近期将要亮相的包括两款别克SUV、雪佛兰Bolt、凯迪拉克Lyriq以及一款悍马车型。

此外,随着汽车电动化浪潮的兴起,美国也涌现出多家电动车初创公司,Rivian、Bollinger、Lordstown也正在制造电动汽车。

结语:续航不佳欧洲豪华品牌无法打动用户

欧洲豪华纯电动车在美国集体“失宠”,原因就在于续航能力不行。虽然目前各大车企都在努力解决续航问题,但是整体来看,续航还是没有达到汽油车续航水平。

如果欧洲车企想要继续争夺美国市场,就需要吸引更多燃油车用户,而不是转化其他电动车品牌的用户。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续航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看房车行驶记录表 发布:2025-05-16 00:17:50 浏览:663
太原到西藏自驾游路线自由行 发布:2025-05-16 00:17:46 浏览:569
黑熊在哪皮卡堂 发布:2025-05-16 00:12:41 浏览:345
全顺新款房车2018款 发布:2025-05-16 00:11:46 浏览:561
皮卡后箱护板 发布:2025-05-16 00:08:11 浏览:898
皮卡堂海龟能卖多少钱 发布:2025-05-16 00:02:26 浏览:862
去佛山找二手大众商务车 发布:2025-05-15 23:51:38 浏览:400
三月份陕南自驾旅游攻略 发布:2025-05-15 23:43:27 浏览:440
为什么快手里面的豪车都没有车牌 发布:2025-05-15 23:36:20 浏览:222
葫芦岛越野摩托 发布:2025-05-15 23:26:22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