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巨大却面临难题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巨大却面临难题

发布时间: 2022-08-27 05:50:42

⑴ 新能源车“报废电池”去哪了回收之路并不简单

频繁降雨,导致城区积水,甚至再次上演“ 汽车 戏水”。在多次对常规燃油车水淹处理报道之后,本报聚焦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 汽车 在遭遇水淹后的处理方式。虽然新能源车防水,并非想象中的弱不禁风,可一旦遭遇泡水,动力电池受损程度也不可小觑,对车主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新能源 汽车 泡水只能报废?

目前,我国新能源 汽车 累计产量已超280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前所未有的新能源车推进,不禁也让消费者开始产生顾虑:新能源车寿命有多久?动力电池寿命又有多长?

专家测算,通常动力电池寿命为6-8年。如果将2014年定为我国新能源 汽车 元年,那么,“浩浩荡荡”的首轮动力电池退役浪潮正向我们涌来。

“反正已经是泡水车了,我是不会再开。”2018年,家在深圳的罗先生因为时逢当地雨季,停在小区地库的新能源车不慎成了泡水车。“保险赔了车,赔付金额还算合适,二手市场还没人收,直接到4S店置换了新车。”

按照罗先生的说法,新能源车本就在二手车市场不好出手,更何况是泡水车。但算上保险赔付和旧车置换,换上新车的罗先生“也就加了三万多元”,便把新车开回了家。

一场自然灾害导致的车主损失,好像在罗先生身上却像是“因祸得福”。这当中不乏保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在思考,那泡过水的动力电池去了哪里?

销售一线回收有限

退役或报废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去了哪里?

这是一个极不好回答,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动力电池回收”关键词,首页前四条均是动力电池回收广告。分别点入链接,这些广告主均为全国各地动力电池回收单位。虽然单位地址不同,但业务类别和主打口号却极为相似,“各类动力电池回收”、“全国高价”、“上门回收”……在暂无法确认这些企业资质的前提下,记者主观感觉就像,“组团收破烂”。

业内专家表示,“我们暂且不去评判那些 社会 回收机构的资质。但在去年,七部委曾出台关于新能源 汽车 电池回收的管理办法。简单理解就是,车企要负责回收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销售了多少辆电动 汽车 ,就要回收多少电池。”

“谁销售,谁回收”,政策的简单直接,让我们从这开始寻找废旧动力电池去向。

记者分别走访了长沙多家新能源车销售企业和新能源车生产厂家,但收到的回复更多是疑惑。

“可能是我们的店太新,目前还没有回收电池的案例呢!”长沙一家吉利 汽车 经销商告诉记者。

“厂家有能力回收,但我们店一年能回收的量也不过十几套。”比亚迪 汽车 长沙本地经销商向记者解释,“最早一批新能源车的电池大部分还在用,单店能提供的数据也很松散。我们2018年全年才回收了15组,今年目前也就9组。”

汽车 企业“创新”回收

回收一线无法得到准确数据,记者又分别向多家新能源 汽车 制造企业求证。

一家自主车企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车企要回收这些电池,光靠经销商和消费者主动回收是难以做到的。该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上千个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但效果并不理想。“所谓的不理想,甚至是无法给你说出一个准确数字。一年几十组的电池也有,但这对于我们投入的回收渠道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动力电池回收数量有限,而在有限的数量里还要再分类处理:有的可以再利用,有的只能再给“更专业”的企业去处理。

记者有次在对国内一合资工厂参观时,工作人员饶有兴趣地告诉记者,厂区内的VGA小车(运送零件的自动小车)都是用回收回来的动力电池作为动力,“虽然 汽车 上不能再用了,但放在这些低能耗的小车上还能履行职责。而这些废旧电池与小车的重新组改,也是我们自己的电气班组去完成的。”据了解,VGA车在 汽车 制造工厂颇为常见,但多是企业整套采购,使用全新锂电池的车组,像该企业使用“废旧电池改转小车”的,数量鲜见。

“当电池在VGA车上也不再能使用,就会送到原材料企业或电池生产企业,毕竟他们有更好的回收硬件和技术。”

而像比亚迪这种既是 汽车 生产企业,又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其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就显得水到渠成许多。

据比亚迪内部人员介绍,“我们依托比亚迪4S店进行暂收、暂存,然后将其统一回收至比亚迪回收点;出租车行业我们将其归集为大客户,其中保养、维修等有专门的集中点,同时该集中点兼有电池暂存的职责;最后我们会将不同状态的电池回收至对应的工厂进行处理。”

理论虽如此,但实施上,“送到惠州拆解回收的量更是少之又少。不是我们没技术,而是回收的电池数量太少。”比亚迪内部人员透露。

大数据助力上游企业

2019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湖南省 科技 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湖南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其中桑顿新能源与湖南鸿捷新材料有限公司(两者皆属于桑德集团)进入湖南省新能源 汽车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单位名单。

据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介绍,桑顿新能源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很有优势。桑德集团在全国有13个废旧家电拆解厂,有上千个环卫可再生资源回收点。除了庞大的回收网点,桑顿新能源对大数据技术的积累也成了动力电池溯源的基础。据了解,桑顿新能源的锂电云平台对大数据技术做了最好的诠释。该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做到了免拆卸回收、精准回收和梯次回收;在新能源 汽车 运营过程中,通过对动力电池的数据挖掘,确保运营安全等。而今年1月,桑德集团10万吨/年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在邵阳开工。

可即便大数据和回收点网络优势明显,电池回不到车企和上游企业,优势也物不尽其用。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责任主体已定为车企,但电池所有权却属消费者。而消费者当前对电池回收意识相对淡薄。如此一来,无论是车企还是上游企业都显得异常尴尬,它们既不占有退役动力电池所有权,所建立的回收渠道也无处发力。

业内人士表示,“电动车卖出去后能否将电池回收回来,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消费者肯定想卖高价,但整车厂不可能给出太高的价格,卖给交易方便、出价较高的小作坊就成了最简单的选择。”

在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看来,财政补贴之路已经不可持续,通过水手调节让正规企业收到更多废弃电池货源才是问题解决之道。类似的建议也在车企中发生,“由政府通过相应财政补贴,促进示范城市的相应地方企业去做电池回收,待规模效应成形后再由市场自然选择。”他们认为,这是目前更加务实的办法。

[数据] 90万吨

我国动力蓄电池累计配套量超过90万吨,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6-8年

电池循环寿命按照800次计算,车辆行驶24万公里后就需要更换电池,也就是说动力电池寿命为6-8年。

20万吨

根据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2020年累计将超过20万吨(24.6GWh),如果按70%可用于梯次利用计算,大约有累计6万吨电池需要报废处理。

3500个

按照工信部官网显示的信息,到目前为止,网点的数量已经超过3500个。

250亿元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保有量增多和回收规模的增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到2020年将超100亿元,到2023年有望达到250亿元。

⑵ 目前在动力电池的回收上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资质问题,回收企业需要有国家审批的资质,并不是你想做回收企业就能做的。 第二,回收的技术困难。锂电池的回收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水平和门槛,因为电池本身具备高能量导致的易爆炸,易燃性,在回收拆解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别说回收,就是电池生产企业,哪几个没经历过电池爆炸和仓库爆炸的? 第三,回收渠道。目前电子垃圾的回收渠道比较混乱,我国没有明确的国家对电子垃圾和垃圾回收的分类和专业标准,导致了回收的渠道的混乱,如果你自己去收,不论量和成本都非常昂贵,而你从合法渠道去回收则增加了一定的成本,而降低了回收的相对利润。 第四,电池自身的技术路线的混乱,从早期的镍氢电池到钴酸锂电池,再到铁电池自己三元电池,其回收的**的成分和比例都有巨大的差异和区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回收集约化的难度! 当然,必须承认,电池回收的前景巨大,因为电池回收除了外科材料的回收价值,恒大的是锂,钴等贵金属,本身的世界存量和变量就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中,所以以格林美等作为城市矿山,是毫不为过的!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和国家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存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不成熟、回收网络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技术和传统回收工艺,解决不好拆解及回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由于设备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尚不能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网络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首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较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广东邦普、深圳格林美、江西赣锋锂业等,但数量偏少。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畅通。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健全、不畅通。 1.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技术和传统回收工艺,解决不好拆解及回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由于设备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尚不能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2.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网络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首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较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广东邦普、深圳格林美、江西赣锋锂业等,但数量偏少。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畅通。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的主导企业不明朗,加之地方政府、国家电网、公交公司对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各自为政,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又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健全、不畅通。3.支撑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这不仅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还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财税激励等支持政策的不健全。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管理规范尚未完善,行业管理混乱,一些不规范的小作坊承担了回收利用主体的角色。由于这些小作坊不具备相关资质,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及环保风险。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些核心环节,管理规范及支持政策缺失,对回收利用产生了明显制约。例如,退役动力电池存储及运输缺乏必要的规范,容易因存储及运输不规范而引起环境问题和安全风险;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技术研发,特别是一些亟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缺乏必要的支持;并且,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也缺乏必要的财税激励,这也导致一些低残值或无残值的动力电池无人回收。4.商业模式创新匮乏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报废车拆解企业、电池材料企业都有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愿。虽然这些企业都掌握一定的资源,但由于缺乏商业模式创新,不能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可持续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难以启动。此外,由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市场还未完全放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尚未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放BMS数据,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资源整合和跨界协调难以实现。 1、产业化技术不成熟。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技术和传统回收工艺,解决不好拆解及回收带来的环保问题和安全问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设备方面,由于设备不规范,没有实现标准化,尚不能大规模生产,成本较高。2、回收网络不完善。回收利用网络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首先,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较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广东邦普、深圳格林美、江西赣锋锂业等,但数量偏少。梯次利用方面,国家电网、中国电科院等机构积极推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但技术依然不够成熟,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其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畅通。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合力,这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健全、不畅通。3、支撑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这不仅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还表现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财税激励等支持政策的不健全。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管理规范尚未完善,行业管理混乱,一些不规范的小作坊承担了回收利用主体的角色。由于这些小作坊不具备相关资质,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及环保风险。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些核心环节,管理规范及支持政策缺失,对回收利用产生了明显制约。例如,退役动力电池存储及运输缺乏必要的规范,容易因存储及运输不规范而引起环境问题和安全风险;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化技术研发,特别是一些亟需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缺乏必要的支持;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也缺乏必要的财税激励,这也导致一些低残值或无残值的动力电池无人回收。4、商业模式创新匮乏。随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报废车拆解企业、电池材料企业都有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愿。虽然这些企业都掌握一定的资源,但由于缺乏商业模式创新,不能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可持续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难以启动。此外,由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市场还未完全放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尚未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放BMS数据,商业模式创新所需的资源整合和跨界协调难以实现。 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快。从整体来看,我国面临大批量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低及相关领域废旧动力电池需求量大等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经济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动力电池回收率低,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将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的集中爆发。那么目前在对动力电池的回收上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哪。首先是回收网络的不完善,随着动力电池大规模报废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由于动力电池回收的主导企业不明朗,政策的不完善,各地标准不一、国家电网、公交公司、出租公司对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各自为政,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新进入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致,这又导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渠道不健全、不畅通。其次是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不健全,目前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制度还不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的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最后是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2019

⑶ 不断升温的电池回收行业可能遭遇“无米之炊”的窘境

由于回收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大量退役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不断升温的电池回收行业可能遭遇“无米之炊”的窘境。

时近年末,某工厂的生产线大片沉寂。

根据规划,这家工厂每年能够处理废旧动力电池12000吨,但因为原料不足,目前只有少数生产线运行。而满负荷生产的状态何时到来,董事总经理赵小勇还不确定,但他肯定地说:“明年的退役电池会多些。”

2015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动力电池回收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也是在这一年,赵小勇认识了一位掌握电池全自动化拆解专利的大学老师,也接触到关注回收的资本方,三方一拍即合,一脚踏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

退役电池通常还保有80%的电量,可以在低速电动车、叉车、储能等方面做梯次利用,达到报废程度后,将进入到拆解回收环节,回收钴、镍、锂、锰等金属。这些金属元素,本身或是战略性稀缺资源,或者是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

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挑动着各路玩家的神经,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开始升温。入局者几乎囊括了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如冶炼冶金企业,电池企业、车企;还有固废回收企业,及梯次利用需求庞大的中国铁塔这样的跨界玩家。

根据动力电池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到2020年,我国将出现首次动力电池退役潮。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预测,明年累计退役报废量将达到12-17万吨,到2022年,市场规模或将超过300亿元。

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由于电池标准不统一,技术不成熟等原因,梯次利用的经济性仍然存疑;拆解回收上,经济效益需要靠规模效应实现,但由于回收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大量退役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不断升温的电池回收行业可能遭遇“无米之炊”的窘境。

⑷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盈利难,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之所以盈利困难,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厂商的电池规格也不同,从而导致回收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回收电池的来源和去向管理都不够精简,难以形成可观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

如此一来,回收流程中造成的成本浪费势必就非常大,回收成本自然就高,盈利自然也就困难。

二、统一新能源汽车电池规格任重道远

造成电池回收盈利难的根本原因,其实这些业内人士也心知肚明,但知道原因是一回事,要解决问题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想实现电池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建立起统一的电池规格标准,可是,每个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希望自己的电池规格能成为标准,谁也不服谁。

所以说,电池回收行业的未来,归根结底还是要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情况,等哪天某家厂商跻身成为真正的行业霸主了,电池回收行业的盈利,也就没那么难了。

⑸ 央媒曝光!首批新能源电池面临“退役”,解决回收问题刻不容缓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3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高达551万辆。其中,纯电动 汽车 保有量为449万辆,占新能源 汽车 总量的81.53%。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 汽车 46.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8万辆,同比增长295.20%。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虽然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是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6月19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 汽车 逆势增长,跨入2021年之后势头不减。随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其背后的 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备受关注。我国自2009年开始发展新能源 汽车 ,2014年后销量开始提升,至今,第一批动力电池已经进入了退役期。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的退役总量达到了约20万吨,而这一数字将会在2025年升至约78万吨。


回收难度大

电动君记得在之前介绍换电模式的文章中曾提及“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在尺寸、结构等方面尚未有统一的可依据的法规”,所以动力电池的回收难度非常大。关于动力电池的回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梯次利用。从 汽车 上退役的动力电池进行二次利用或回收;以德国、日本为例,当 汽车 动力电池容量下降到80%后,这些电池将会从 汽车 上替换下来,为观光车、电动自行车等供电,或作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储能装置。

二、再次利用。将电池拆解,对原料和金属进行回收。一般情况下,当动力电池的容量降低为初始容量的30%便无法再进行梯次利用,这些电池需要运往专业的回收企业进行拆解和资源再生。


虽然上述的动力回收有两大路径,但是第一种路径最终还是会经历“再次利用”一步。目前市面上的流动的动力电池五花八门,所以无法采用同一套拆解流水线来拆解不同的电池。面对大小、形状不一的电池包及模组,不仅加大了处理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处理成本。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拆解,工人的拆解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回收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包本身具有高能量的特性,加上新能源 汽车 刚刚起步阶段时的动力电池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出现漏液、短路等各种问题,进而发生起火或爆炸,致使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的难度非常大。

梯次利用看似要比拆解利用的难度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废旧 汽车 动力电池在进行梯次利用前需要经过品质检测,比如将电芯分选分级,整个过程包括安全性评估、循环寿命测试等。只有将电芯分选分级后,经过重组等步骤才能被再利用。

然而,如果动力蓄电池在服役期间没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在进行电池寿命预测时,准确度可能会下降,电池的一致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数据的缺失,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测试设备、测试费用、测试时间等成本都会相应增加。加上不同电池的内阻特性、电化学特性相同,电池的不一致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一些存在问题的电池在筛选过程中可能无法检验出来,这将会导致电池系统再次被使用时存在安全风险。


缓解依赖程度

近日,一则关于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报价上涨10%的消息在 汽车 圈内疯传。虽然该消息最后被宁德时代官方证伪,但却反映出了动力电池价格预期上扬并非空穴来风。自今年以来,钴、锂、镍、铜等的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均呈持续上涨态势,供应明显紧张。

据了解,动力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均受到了价格波动的影响。有数据显示,跨入2021年后,负极材料涨价20%~30%,电解液涨价30%左右,铜价上涨约20%。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回收动力电池并对动力电池原材料进行提炼是否能够缓解市场需求的压力呢?

动力电池回收最大的问题是回收渠道还没有被打通,大量退役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000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但真正具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资质的企业仅有30家左右。相比之下,动力电池非正规回收渠道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非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回收流程简单粗暴,先是通过分散的商家从4S店等渠道回收动力电池,继而转卖给有回收技术的小作坊,小作坊以原始手工拆解电池的方式为主,根据电池的具体情况将电池简单加工成新电池。至于动力电池最终销向何方,这一问题还无法得到确定。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跳过了回收利用率低、污染等步骤后制成的新电池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小作坊的做法虽然为自身带来高额的利润,但是却会为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埋下祸根。对此,不少人发问“为什么政府不出面干预呢”。

事实上,早在2018年,我国便出台了“动力电池回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明确要求车企应当承担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包括大众、比亚迪等主机厂以及宁德时代等供应商,均已经开始自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比如说,宝马与德国回收公司Duesenfeld合作,致力于蔚来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率提高至96%。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美、光华 科技 等第三方回收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动力电池回收能力,有助于加强动力电池的回收工作。

至于回收材料能否缓解市场需求压力?电动君认为是有可能的。全国 汽车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新能源 汽车 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材料回收要求》中提到,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应不低于85%,其他主要元素的回收率应不低于90%。据专业人士表示,我们在2018年就已经达到了目标。

另外,相关机构研究发现,通过动力电池的回收,可以节省高达51.3%的生产原材料,包括阴极材料原材料的开采、正极材料生产等。另外,动力电池回收还可以节省70%的能源消耗,减少70%的二氧化碳排放,短时间之内解决供需问题,抑制原材料快速上涨,并有助于降低我国对电池钴、镍、铜等金属对外的依赖程度。虽然短时间之内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回收率还达不到要求,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原材料的循环利用势必会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想要加快动力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就离不开更多企业的加入。中汽研预计,我国2022年废旧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或超过300亿元。然而,事实上目前大多数从事废旧电池回收的企业至今还没有实现盈利,所以想要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推动。


总结

与其说跨入退役期的废旧电池是一个“累赘”,倒不如说是一个机遇,因为我们可以利用通过技术来将其变废为宝。我国目前虽然拥有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但我国镍、铜、钴等元素较为匮乏,大量的原材料需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极高。随着新能源 汽车 加速发展,需求也将会进一步增加。正如王传福之前所说的一样,传统 汽车 向新能源 汽车 过渡的过程,不能变成从被石油卡脖子变成电池原材料卡脖子。在这一背景下,加速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⑹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的行业面对着哪些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为各大车企带来了机遇,让在乘用车方面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车企们可以辗转到其他领域,重新开疆辟土。但随着电动汽车逐渐变成出行用车的主流,各家企业也需要应对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一旦电动汽车报废,用于驱动它们的锂离子电池该如何处理?然而回收小型锂离子电池的情况并不普遍,尽管很多企业却希望回收汽车电池,并正在设法通过各种途径从回收废旧汽车电池中获利。但问题之一在于,电动汽车上的锂离子电池采用多种不同的化学工艺,这使得进行标准化回收变得困难。

但从长远发展看,还是要通过技术进步来解决,将来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标准,没有回收价值的电池体系,就不允许生产。

⑺ 20万吨退役电池大量流入黑市,电池回收为何如此困难

专家指出,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电池回收变成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电池回收涉及到新能源车发展全价值链,从上游矿物化工到电池单体模组组装,再到电动车使用以及下游报废拆解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没有这一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价值链就不完整,没法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同时也是一些关键的稀有金属元素获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而且电池回收过程中有多个风险点,如退役电池内短路、电池存放不当外部短路、电池拆解时操作不当等问题,容易引发燃烧 、爆炸等严重的问题和事故。

此外,如果没有高标准的完善的电池回收体系,而是重复过去那种小作坊拆解厂的运作模式,缺乏电池材料拆解回收再利用的设备和技术,随便处理的这种模式会造成对土壤和水的严重的污染。

(7)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巨大却面临难题扩展阅读:

“绿色出行”更要“绿色更新”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网络还不健全,应建立由车企、电池企业、回收企业、物流企业等协同联动的回收矩阵,提高电池回收率,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建立电池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可追溯体系。金澳集团董事长舒心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电池的流向管控至关重要。建议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国家级的动力电池管控信息系统,做到全程可追溯。

——加大技术创新。张宇平说,当前回收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二是再生利用。如电池容量在40%至80%时,可供其他行业二次使用;当电池容量在40%以下时拆解电池,回收原材料。

⑻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 废旧电池何去何从会污染环境吗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是需要更换的,因为电池具有使用寿命,而很多车主不清楚废旧电池将会怎样处理,会不会污染环境。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里程降低,这些旧车里的电池会有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可以进行咨询,废旧电池也可以卖一个好价钱,这些废弃的电池将会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市场价格进行估价。

总而言之,那些被回收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并不会被抛弃在荒郊野岭,而是经过回收再利用。这些电池能够得到很好的再生利用都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建立溯源管理平台,不会让这些电池污染环境。而且这些废旧电池的去向也会在平台上查询到。很多消费者在报废车辆的时候会让工作人员直接拆除电池包,那样会导致浪费,可以去有关部门进行回收。

⑼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一、回收技术缺乏有效性

相关加工技术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由于形势的变化和动力电池回收要求的缺失,忽视了回收技术创新和科学应用的重要性,导致动力电池回收水平下降,满足了相应加工项目高效发展的要求,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回收技术缺乏有效性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回收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效果受到潜在威胁,这实际上增加了此类电池回收问题的可能性,将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⑽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这一问题如何破解

新能源汽车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比较困难,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也需要多少方努力。不仅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出手制定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消费者积极配合,更需要很多电池回收商家提升服务质量。废旧电池回收面临着很多乱象,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都造成了电池回收利用比较困难。

3.并且想要破除电池回收利用难的难题,更应该严格市场准入机制

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条件,并且各个部门也应该提升自己的监督职能。并且要完善电池回收利用的数字化网络,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要强化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要明确知道废旧电池去了何处,又能够用往何处。

热点内容
飞度2017款内饰改装 发布:2025-05-14 19:08:36 浏览:706
皮卡丘合区 发布:2025-05-14 18:45:02 浏览:816
仪表盘玻璃被喷了内饰清洗剂 发布:2025-05-14 18:41:16 浏览:22
4399皮卡堂怎么弄保密 发布:2025-05-14 18:39:29 浏览:885
成都商务车包车游四川 发布:2025-05-14 18:39:24 浏览:552
传奇越野车价格是多少 发布:2025-05-14 18:37:07 浏览:411
旅行是买房车好还是住旅馆好 发布:2025-05-14 18:35:00 浏览:642
皮卡汽车石家庄市能走吗 发布:2025-05-14 18:24:53 浏览:709
拖挂式型房车图片 发布:2025-05-14 18:22:20 浏览:658
北方人眼中的豪车 发布:2025-05-14 18:07:43 浏览: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