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A. 2022年6月国内汽车销量分析 特斯拉Model Y成单月销冠
B. 2022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为28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为2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50.1%。1-4月累计销量为116.8万辆,同比增长107.9%。其中,纯电动汽车4月销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39.9%。插电混动汽车4月销量为6.6万辆,同比增长96.8%。
截至今年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攀升至29.6%,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8.8%。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比仍有待提高,渗透率仅为3.7%,豪华车新能源渗透率则为4.8%。
C. 新能源汽车,现在市场有多大
1、新能源汽车行业分类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D. 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69.1%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E.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增长49.5%和49.6%,同比增长均为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其中乘用车为26.3%。1-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1万辆和200.3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中汽协表示,按照月度变动规律,对全年销量超过500万辆.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方面,1-5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96.3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253.8%,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516.5%。截至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358.1万台,同比增加91.5%。桩车增量比为1:2.1,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行业内企业正在全力抢抓二季度最后一个月重要窗口期,在稳定二季度产销形势的同时,力保全年预期。尤其是进入到6月份后,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开始发力,预计6月产销形势将会继续好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在他看来,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处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数量仍是非常巨大的,加上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红利,产业发展的基础有保障。
F.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
截至2022年6月,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首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G.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销规模翻倍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仅比欧洲少3.1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17.92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H.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7月6日消息,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数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本月新能源市场零售量为53.1万,创历史月度新高,较同期增长了131.4%,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纯电动汽零售量为42.3万辆,贡献了79.6%的业绩;但插电式混动汽车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增速(150.6%)高于纯电动汽车(127.0%)。
TOP10厂商合计零售量为38.3万,贡献了72%的业绩。除特斯拉中国为外资厂商外,其余均为中国品牌。比亚迪汽车蝉联6月新能源销量榜首,零售量约为排名第2位的2倍,销量优势明显;随着上海疫情得到控制,特斯拉超级工厂产能逐步恢复,本月彻底走出疫情阴霾,以月销7.8万辆排第2位;上汽通用五菱在众多新能源厂商中持续排名靠前,其中五菱宏光MINIEV贡献了92%的业绩。
I.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大步前进,有望取代燃油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出口额1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6%;纯电动汽车出口2.15万辆,增幅为136%;出口额3.63亿美元,同比激增1122.9%。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
1、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2、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企业要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下功夫,推动品牌建设,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