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内饰蓝光条
A. 30万买1.3T奔驰7座SUV,GLB是否值得推荐
去年年末上市的奔驰GLB一下子陷入了大家的热议中,比起31.48-35.48万元的指导价,1.3T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7座布局才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奔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将GLB投放到中国市场显然有些迟到的感觉,毕竟它的对手宝马X1和奥迪Q3已经打得不可开交,而GLA的换代车型也迟迟没有到来,现在来看GLB还真有些“错打”的迹象。
这套动力总成在GLB上的动力表现就比较中规中矩了,实测乘坐四个成年人加上后备箱满载的状态下,没有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如果以家用的评判标准来看,动力还是够用了,但你也别想着能有啥惊喜。正常稳定的驾驶情况下不会感觉到肉,超车和起步都能保持很轻快。实际的动力体验足够应付日常城市驾驶,也能给你比较轻快的提速感,不过车速上了40km/h后,动力输出不会让你感到有任何“窜”的冲动。另外,在紧急超车的情况下,变速箱降挡很及时,要想利索的超车还是要拉高一些转速的,这时候发动机噪音也会传入车厢,深踩还是会感觉到一些声嘶力竭的。
#编辑总结
讲真,奔驰GLB确实没有被大多数人看好,这也源于他受争议的动力系统以及7座布局。实用主义者会把目光放在尺寸更大的汉兰达、途昂上,而在乎品牌、追求精致的年轻人可能还是会选GLA这也尺寸的SUV。从目前上市至今的销量来看,GLB确实略显平淡,不过目前终端已经有着1-2万元的优惠幅度,如果奔驰愿意打价格战,那么X1和Q3还是会面临很强冲击的,毕竟又不是奔驰B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滨海湾蓝宝马X5 M雷霆版开箱作业,高清多图预警
自从老婆把混动X5换成混动Panamera,[大哭]家里就没了大车,出门自驾游不太方便。所以这次换车的目标就放在SUV上。 本人也算是铁杆宝马粉了,前前后后拥有过五辆宝马,如下: 2010 BMW 550i(二手) 2011 BMW X5 50i (二手) 2014 BMW 335i xDrive 2016 BMW X5 40e 2018 BMW M550i 题外话:可以看到随着个人摸爬滚打,逐渐能够负担得起越来越高级别的车型,[害羞]这算不算是儿时梦的实现? 这次选车从2019年底就开始看,当时完全没有考虑X5M,因为还没上市。选车要求很简单,中型SUV,马力要过得去(从M550i换过去不想落差太大)。所以其实没啥可选,一共只考虑了三款车型: 先说卡宴吧,之前试驾过卡宴S,觉得动力不行,所以眼光就飘到了卡宴Turbo上。但是新车太贵,所以就在考虑一两年新的二手车。最终放弃的原因还是因为选配。保时捷选配太多,而我个人对选配要求又很高,所以二手车里面完全找不到从颜色到选配都满意的车。再加上这代卡宴可靠性口碑一般,也不太敢买改款第一年的二手车。 BMW X7也是备选之一,后排能宽敞很多。感觉G05 X5为了给X7留出地位,牺牲了后排空间,比上一代F15还略有不如。但最终考虑到我们就一个娃,三排座太浪费,而且有点担心车太大开起来像开船。 BMW X5 M50i,这款车型其实满足了我的所有要求。523马力的N63TU发动机,选配空气悬挂舒适性也足够,各方面都很均衡挑不出毛病。所以选车基本没费什么劲,很快就敲定了X5 M50i。我之前四辆车都是下单定制,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跟保时捷相比宝马的选配良心太多了,所以我最终选配了除后排娱乐系统外的所有选项。在官网看好配置,上Leasehackr找中介,谈价订车一气呵成。
本来这篇开箱文应该是写给X5 M50i的,怎么阴差阳错变成X5M雷霆版的呢?[得意]且听我唠叨下去。。。 我的订单赶在2019年最后一天下订,我反复强调要去南卡州的宝马Performance Center取车,顺便去免费参观一下工厂以及体验赛道。结果二月初中介发短信说搞错了,我订的车被直接发去dealer了。鉴于我并不着急,就同意重新下一单,这次中介拍胸脯保证肯定不会再搞错。 又是一个多月过去,大家也都知道国外的疫情开始爆发。就在我准备提车前一周,宝马Performance Center发信通知所有取车活动取消。我这白折腾了一圈,车又被发回给dealer了。。。我决定吸取教训,开始联系运车公司(dealer离我非常之远),可偏偏手续迟迟办不下来,dealer借口是因为疫情人手不足。就这样一直拖到四月底,我的中介急急忙忙给我打电话,通知我车被卖给别人了。。。具体原因我就不多说了,基本就是,另外一个销售卖掉了我的车。[发怒] lz立即跟中介说了拜拜,这种服务态度我是一毛钱都不会花在他们身上了。伴随着极度郁闷的心情开始重新看车,意外中发现X5M开始铺货了!每家dealer只有一辆展车(通过查询VIN可以看到是HEA订单,就是第一批展车的意思),配置很高,可能由于疫情的原因折扣还不错。唯一遗憾是颜色只有两种搭配,蓝外黑内或者黑外橙内。我自己已经前前后后开过三辆蓝色的BMW了,可见我对蓝色执念之深,所以选择题就很好做了。 接下来就很简单了,找了附近有车的dealer(如果500公里可以称之为近的话),敲定一周后提车。最终价格自然比M50i贵了不少,但谁让我当时十分郁闷需要发泄一下呢。。。怕是冥冥中我注定跟X5 M50i无缘吧。 说到具体价格,国内的朋友肯定又要扎心了,我最后买下来含税不到12万美元。
从外观内饰说起吧,X5M相比于普通X5外观改动不算很多,前保险杠造型更运动更简练,进气格栅加大,M后视镜,标志性的四出排气等等都算常规操作。好处是懂车的一看就知道这辆X5不一般,不懂车的也不会多看第二眼。这也是我选择滨海湾蓝的原因之一,M独有的颜色起码辨识度高一点。
蓝的纯粹,干净[爱心]
这标志就问香不香[得意]
黑色中网看起来就没那么大嘴了。。。
底部进气面积也大了很多
侧面没有太独特的地方,车尾顶部的小鸭翼稍微增加了点运动气息
黑色四出排气大赞!
M标志性的仙人指路后视镜
相比X5M,雷霆版的主要提升如下: +25马力 外观黑化 美丽诺全真皮内饰 Alcantara翻毛皮顶棚 M运动排气 M三色缝线安全带 Track(赛道)选项 轮毂标配变成了前21后22 车尾顶部的小鸭翼 中控台两侧添加了额外的膝盖缓冲
美规的橙色反光条。很有意思在国外大家都想法把反光条换成车身同色,在国内有人专门要贴成橙色的
不像M的轿车版,X5M并没有碳纤维车顶的选项
轮315/30/22的尺寸看着有点担心啊
刚提车还挂着临时牌照,就不用遮了
激光大灯配合宝马标志性的日行灯造型,非常犀利
这代X5 3D造型的尾灯很好看,但也缺少了点宝马的特色
本来我对内饰没有太关注,琢磨着跟X5没啥区别。入手之后发现其实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全真皮内饰加Alcantara顶棚营造出这个价位应有的高级感,虽然黑内并不是我的理想颜色,但质感还是要比普通真皮强很多。M运动座椅支撑性不错,独特的造型也增加了内饰整体的运动气息,缺点是椅背上的模块化接口以及USB-C口都被取消了,变成了光板一块儿。除此之外,方向盘,安全带,换挡杆等地方的M三色锋线也加分不少。
中控全景,中控屏幕贴了膜,结果反光更厉害了。。。
碳纤维内饰很漂亮,BMWj贼不允许在非M车型上选装
M方向盘最吸引人的红色的M1和M2拨片
M运动座椅跟普通座椅相比,肩膀和大腿两侧的支撑更好
椅背上的发光logo,不要钱。保时捷整个压花还要额外收钱
真皮包裹的中控台质感确实要上一个台阶
与时俱进的iDrive,实体按键还是很有必要
从普通X5上的水晶换挡杆换成了真皮包裹的M换挡杆,这个造型要比X3M上的好看不少
雷霆版在杯架滑盖上加了个标志
M座椅可调性也一样没少。铝合金踏板自然是标配
门槛发光饰条,只有X5M发光,后面的Competition只是印上去而已。。。
可加热制冷的杯架,制冷的时候是蓝光,加热的时候是红光
这就是我说的光秃秃的椅背。。。不明白为什么阉割掉多功能插口,本来还打算拿来架个iPad呢
后排空间,足够用,但不算宽敞,是为了跟X7拉开差距吧
车门上的灯条在车门打开的时候会闪烁红灯,提醒后面的车辆注意
空调面板,非常赞赏BMW仍然坚持用独立按键,就是不知道在大势所趋下能坚持多久
四区空调也是标配
接下来说说这款M有史以来马力最大引擎的动力表现。本来看0-60纸面数据,X5M雷霆版应该只比M550i快一丢丢,但是实际驾驶感受要快很多。一是因为SUV坐姿高,速度感更强;二是因为M变速箱的调教,即使是舒适模式下,只要油门稍微踩深一点,就会拉到4000转以上再换档。上高速的时候稍微尝试了一下加速,只感觉动力绵绵不绝,还没回过神来就已经160了。高速上不开巡航的话太容易超速了。。。 另外第一天高速开回来平均油耗20MPG,折合下来是11.8L/100KM,比想象的还好一点。
尝试了一下引擎透视照片,三脚架不够高了不然效果还能好点
4.4升双涡轮V8 S63发动机,大概就是V8汽油机的极致了吧,下一代或多或少都会有混动或者纯电了
另外最让我惊艳的就是悬挂。我对之前的两辆X5最大不满就是悬挂,弯道侧倾就罢了,公路体验也并没有很平稳。这次提车之前在网上做功课,很多人都说“纯种”的M驾驶感受完全不同,我还不以为然。而且宝马坚持在M车型上不配置空气悬挂,我有点担心驾乘感受。结果一开上路,我才知道自己错了。X5M的底盘悬挂调教非常紧实,舒适模式已经要比M550i运动模式还要硬朗。更让我意外的是高速路上的小坑洼被过滤的很好,开长途也不会觉得车身跳动的厉害,所以高速巡航要比我之前的车都更惬意。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形容就是X5M更像是结结实实的压过路面,而不是举重若轻的滑过路面。弯道性能就不用说了,几乎没有侧倾,唯一限制速度的就是司机的胆量,起码我开着这么重的SUV高速进弯还是有点胆怯。。。我家附近有几个很小车很少的环岛,平时M550i大概时速55过弯差不多,昨天拿X5M试了下70左右仍然很轻松。当然标配的米胖子PS4S也贡献不小。
X5M上的刹车使用了M8同款的brake-by-wire技术,基本就是说刹车踏板并不是直接跟刹车泵连接,而是传递信号由电脑控制刹车。当然作为备用,传统的液压刹车系统也同样具备。Brake-by-wire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根据驾驶模式调整刹车踏板的响应,在X5M上有舒适和运动两种设置,可以保证激烈驾驶时的高灵敏刹车,以及平时带家人出行时的平稳刹车体验。个人感受,前刹车395mm六活塞确实信心很足。通常印象里刹车好的车在堵车的时候很难开的平顺,X5M算是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了,不知道跟brake by wire有没有关系。缺点么,前21后22的配置实在很奇葩,目前Tirerack上显示只有PS4S这一套轮胎可选。我们这儿虽然算是南方但也会到零度以下,难道还得买套轮毂配冬季胎?
前295/35/21
后315/30/22
双色轮毂让刹车灰稍微没那么明显
很喜欢这个视角
M运动排气是雷霆版独有,黑色的四根排气管暗示着这辆X5不太一般。用语言去形容打开阀门的排气效果是很苍白的,等我抽空录一段排气的视频传上来。简单说没有M5雷霆版上面那么炸裂,但是绝对是能让路人侧目的那种。
货真价实的四出排气,这年头连排气都要打假[发呆]
最后说说科技树吧,个人最喜欢也最熟悉宝马的人机系统,相比之下保时捷的全触屏设计真的只是看着好看。iDrive 7整体界面明显更加现代,但也可以看出来UI设计是从触摸的角度出发 。像我这种习惯用iDrive旋钮的明显能体会到操作更繁琐了。M车型额外添加了M Menu,M Setup和M Mode三个菜单,可以全方面的定制驾驶模式。
中控屏幕的位置离司机更近了,应该也是为了方便触摸操作
原厂导航其实还是蛮好用的
全屏CarPlay!另外安利一下GAI的这首兰花草,洗脑的旋律,深刻的歌词
M Menu,用来设置M1/2按键,以及仪表盘和抬头显示的内容
M Mode,用来切换Road,Sport和Track模式
M Setup,可以完全自定义引擎,悬挂,转向,刹车和四驱系统
全液晶仪表盘自定选项其实并不多,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如何查看车辆总里程数。。
中间的屏幕显示的是辅助驾驶,可以实时显示周围的车辆和道路情况。这辆X5M选配了高级辅助驾驶,在高速上体验还不错,自动驾驶,自动换道,根据限速标志自动调整巡航速度等等都有。局限性也有,弯度较大的时候系统会提醒手工介入,自动换道的时候手必须放在方向盘上,不过个人已经很满意了,极大的减少了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M独有的仪表盘,还有个更激进的赛道版本不显示任何与驾驶无关的信息
抬头显示继续进化,相比G30面积更大。M车型支持显示转速表
终于可以在抬显里正常操作CarPlay了
B&W Diamond音响效果确实不错,能明显感受到比HK更紧实的低音和更饱满的人生,不过选装的价钱也是让人肉疼
不知道选装的价钱有多少是花在了这几个灯上面。。。
前后门各有两组喇叭单元,全车20个喇叭1500W功率
推荐加93号油,我这儿常见的都是91。。。
顺便说几点目前发现的小问题: 换挡杆从R换回P之后,并不会自动归位。所以下次启动后还是默认在R档。难道是要用手动挡的习惯先挂回N? 电吸门几乎没用,车门凭自重就足以关上。这时候就发现帕拉梅拉无级门铰链的好处了,可以停在任何位置 换挡杆附近那一圈按钮的质感不敢恭维,粘指纹就不说了,按下去没什么反馈没什么回弹,声音还很难听
最后以蓝天白云结尾,谢谢观赏!
C. 宝马新5系和7系的尾灯是不是LED的
是的,都是led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
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因化学性质又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无机发光二极管LED。
D. 堪称最帅国产奔驰SUV,408马力/780牛米,5.1秒就能破百
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因为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销量出现了自2009年推广以来的首次下滑,从2019年7月开始,连续6个月负增长,全年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降4%。而最好消息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不会大幅退坡。豪华品牌们开始“摩拳擦掌”,进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宝马更是将2020年定位为“新能源之年”,会有6款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市。而国产特斯拉的到来,首款车型MODEL3补贴后售价仅29万出头,更是引发了一波购买热潮,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不会差,“参与者”会越来越多。
作为全球豪华品牌“一哥”,有着百年底蕴的奔驰,2019年全球销量高达233.96万辆,依然是稳居豪华车阵容的头把交椅,国内销量69.34万辆,增幅亦是达到了6.2%。作为传统豪华车巨头,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些年来一直没什么大动静。直到全新电动出行子品牌奔驰EQ的首款SUVEQC发布,才意味着奔驰开启了全新“电动化之旅”。这款车亮相后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度,2018年9月全球首发,2019年4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国产奔驰EQC已亮相上海车展。11月8日,国产奔驰EQC上市,从全球首发到国产车型上市,仅用了一年出头的时间,证明奔驰确希望在电动时代来一次“华丽转身”。
根据奔驰官方的介绍,奔驰EQC在上市前,经历全球450万公里的测试,在中国也有25万公里测试,前期工作做的非常“扎实”。去年11月上市,指导价57.98-62.28万元,补贴后56.38-60.68万。实际上市的后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11月销量160辆,12月销量98辆,两个月仅卖出258辆。那么为何奔驰出品的首款纯电动国产SUV,在国内受欢迎程度并不高。
我们再来看看,几款比较热门的国产电动SUV,比亚迪唐EV续航500-520公里,新上市的广汽新能源AionLX,入门版续航500公里,高配甚至可达650公里。可以说,目前纯电动SUV续航500公里以上才有真正比较强的竞争力。毕竟相比纯电动轿车,电动SUV的风阻要明显大不少,虽说奔驰EQC公布的仅0.28Cd,即使如此,跑高速来说续航里程预计也会要打不小的折扣。
作为奔驰首款国产电动SUV,我们发现它有了不少新的智能化元素,依旧不够出众。设计来说,有着全新EQ品牌的DNA的同时,保留了大部分的奔驰设计元素。最为重要的是,它的续航里程不够出众。所以,如果您的预算在50-60万左右,会尝试考虑奔驰EQC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