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3系碳纤维内饰7件套
Ⅰ 优惠近7万,喜提标轴宝马3系,这车的操控真的很优秀
成为尊贵的宝马车主已经小半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算是摸清了它的脾气,所以今天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当初买它就是冲着犀利帅气的外观,还有宝马精准的操控,都说人生绕不过一台三系,看来是当真如此啊。
重点来了,宝马的操控真的没话说,指向相当的精准,而且这么大的一台车,车头的反应速度还很快,简直是不可思议。底盘虽然比上一代3系偏软,但是它的极限还是非常高的。不建议大家去试,因为真的很危险。总之这绝对还是一台好开的车,对了,我买的是2019款320iM运动曜夜版,之所以买这款就是因为优惠很大,它的指导价为33.98万,优惠后才27万,怎么样?外行人是否不敢相信有这么大的优惠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宝马3系的碳纤维内饰有谁装过
价钱不便宜应该很少人安装
Ⅲ 想改装碳纤维内饰,哪个品牌好
我的宝马3系也是改了bfb的碳纤维内饰,质量挺不错的,我朋友的车改了其他牌子的会出现发黄有气泡的情况,我的贴了蛮久了都挺好的,没有出现它的那个情况,还是特别的好看。希望采纳哦!
Ⅳ 新款宝马X3 28i复工首改,真碳纤维改装套件,质感满分
碳纤维这种材质一直让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一些碳纤纹路的改装件,和真碳纤的质感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今天分享一下,新X3的一些真碳纤改装件
细心的能看出来,轮毂盖是模仿劳斯的不动标,怎么停标都是正立的。
新款X3的真碳小部件暂时就改了这么多,欢迎X3车友留言分享改装经验。感谢观贴[握手][握手]
Ⅳ 全新宝马3系有了运动套件,外观更加运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我的宝马想升级,碳纤维补品该怎么选
大家好,我是Jason,我们又见面了!继上一集《我的3系想升级,这些11种套件我该怎么选?》后,反响不错,衷心感谢广大宝马车主的支持与厚爱,谢谢!
时隔两个多月,《扭头就走》系列第二番正式与大家见面啦!
将继续沿用“高于XXX这个价格扭头就走”这一光荣传统,再奸再励!
闲扯到此为止,现在进入主题!
热衷改车的Bimmers,如果车上没有几块碳纤维,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那么,车上的碳纤补品,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呢,我们先把车用碳纤维产品分成两大类:
装饰性碳纤维产品:碳纤维的表面问路一直是广大男性车主的“chun药”,这种密集的,立体的纹路一直是“运动”、“科技”,“帅”的代名词,甭管它是真碳假碳,干碳湿碳,只要看到是碳纤维的东西,你们都拒绝不鸟不是吗?
功能性碳纤维产品:“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这是大家对碳纤维的既定印象,所以诞生出:“咱们试试把金属做的零部件改为碳纤维来做”的想法,从而大幅度减轻整车重量,提升性能啊、操控啊、省油啊、为环保事业做贡献啊。。。等等。虽然原则上,我们可以用碳纤来制造整台车的任何一个部件,但是碍于碳纤本身的提取和加工成本过于昂贵,一直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碳纤维的性能件大多出现在超跑领域,或者某些品牌某些车型的溢价背书(我没有说新7系,真的没有,别打人)。
内饰的碳纤维装饰,又分为干碳和湿碳:
所谓湿碳,就是像M4的仪表面板,表面经过处理,触感光滑温润:
所谓干碳,就像M2,直接把碳纤的肌理织纹裸露,触感丰满直接。
需要特别注明(省的被骂):
以下内容仅在湿碳纤范畴、以宝马3系为参照物,干碳纤不在讨论范围内
如需了解同样部位的干碳产品或进口品牌价格,请自行将下文提及的参考价X2~3倍,
3系以上车型相同部位湿碳纤也可参考下文报价,价格相近或高出10%仍在可被接受范围内。
再次重申,几乎所有车用零件均可以碳纤为生产原料,但是考虑到实用性、价格、耐用度等一系列客观因素,下文只选取市场接受度高,价格接地气的产品展开讨论。如需更深入了解的看管,请在最下方留言,我们会回复的。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在宝马的改装领域,一般在车上用到碳纤的是哪些方面。
机盖
在常见的车用碳纤维部件中,存在感第一,一大块碳纤维的机盖能极好地吸引路人和交警叔叔的目光,带给车主无与伦比的满(ZHUANG)足(BI)感,而且相比其他碳纤维外观件,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出碳纤维“轻量化”的特性,毕竟一个原车的机盖到底有多沉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怎么?不沉?那是因为宝马的工程师一直坚持上撑杆好不?
挑选及安装碳纤维机盖要注意的地方:
一定要验货,质量不佳的碳纤维产品很可能出现局部纹理排列不直,卡纹,歪纹的状况,重点检查四周边角出,那是制作过程中“收尾”的部分。
一定要验货,请仔细观察碳纤纹理是否足够立体,纹理间是否清晰,不然很可能您买到的只是一块表面贴了碳纤维纹路贴膜的塑料。。。。。
还是一定要验货!安装完毕后关上机盖,检查四周与前杠,左右翼子板的缝隙是否均匀,撑杆,锁头的安装预留孔之后正确。
千万别购买价格太便宜的碳纤产品,因为大部分的碳纤机盖都是湿碳纤为主,制作湿碳纤的粘合剂如果不是环氧树枝的话,很可能出现长期缓慢变形的状况,时间可能持续半年之久,此过程行内称为“熟化”,更严重的可能出现发黄,开裂的情况,然而尴尬的是,无论是质量好的碳纤或质量稍差的,作为消费者在刚购买的时候其实很难判断出来,必须长期使用后才会体现质量的区别,所以价格就是大概率性的判断依据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
市面上的碳纤机盖主流为上层碳纤下层玻璃钢的结构,并非全碳,这是为迎合市场需求、降低生产车成本让价格更亲民的做法,并非纯粹的偷工减料,毕竟全碳碳纤的价格是可以贵到超乎想象的。
价格:8000,超过这个价格请礼貌地转身走人。
碳纤维前铲、后唇、侧裙
如果不考虑价格,理论上全车包围都可以使用碳纤维,不过个人认为,碳纤装饰件更多是作为点缀的作用,与原车包围颜色的搭配能增加层次感,如果整车包围都使用碳纤反而觉得怪怪的,当然,也可能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还影响了我的审美观。
选择碳纤空力套件(俗称:小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前文说到湿碳纤会出现长期“熟化”(变形)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确保安装位点不因变形而不准确,这类情况大多出现在后唇上,尤其要注意。
购买前请弄清楚该碳纤小包套件是基于哪一套包围开发的,以3系为例,大多数此类碳纤产品是基于M3或MT的包围来开发的模具,别等货到了,满心欢喜把车开到改装店才发现不匹配装不了,空欢喜一场就很尴尬了。
安装过程需要粘贴或者使用自攻螺丝直接安装在原车包围上,破洞是必须的,请做好心理准备,别一边看着师傅扭螺丝一边嗷嗷叫哦,师傅会很困扰的。。哈哈
个人觉得,特别是前铲,属于消耗品,因为前铲是最容易被磕碰的地方,所以日常开车过减速带、停车场上下坡,看到路上有碎石的时候,请提醒自己,车子是装了前铲的哦。
参考价格:前铲、后唇,每样超过2500,可以扭头就走了,侧裙超过1800一对,也可以潇洒地离开了。
尾翼
除碳纤机盖之外另一样存在感极强的碳纤改装件,不加个尾翼,好意思说自己车改过么?(哈哈,开玩笑的)。碳纤的尾翼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鸭翼,一种是带斜角架的GT款尾翼(注:行内一般称带斜角架的尾翼为GT尾翼)。至于尾翼的作用,增加下压力稳定车身之类的话就不多说了,如果要深入较真,个人觉得一个好的尾唇(气流扩散器)的作用远比一个存在感极强的尾翼来的更大些,所以呢,还是美观第一,作用第二吧~
首先区分一下两种碳纤尾翼:
鸭翼
安装简单,与原车尾箱门外形匹配,清洁后用3M双面角粘合固定,完全可以自行安装,入门级别尾翼。
GT款尾翼
安装较为复杂,需要在后尾箱钻洞安装斜角架,即使是交给师傅安装也要耗费相当长时间来量准位置,毕竟钻头一下去就是不归路了啊,哈哈。
购买注意事项:
除了上文提及需要注意的点外,购买前需询问清楚所挑选的尾翼是否匹配自己的车型,在改装领域,只看车架号(主驾驶位左下方的挡风玻璃处一串的字母+数字),绝大部分尾翼专车专用,挑好了喜欢的造型结果买回来装不上就不好玩了哦。
价格:碳纤鸭翼市场价在400左右,GT款尾翼连安装工时费价格不高于2500,看个人追求了,还是那句话,高于这个价格,呵呵,各位知道我要说啥的呢。。
碳纤维风刀、碳纤维后视镜壳(牛角)、碳纤中网
碳纤维风刀
碳纤维风刀一般作为碳纤前铲的配套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风刀对流经车身两侧的气流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当然,这个实际效果嘛就呵呵了,主要还是起到点缀的作用。
画龙点睛的即视感有没有?
碳纤维后视镜盖(替换式)
碳纤爱好者的必选题,因为后视镜盖上有一根长长的突起(嘻嘻),所以俗称牛角。
碳纤维中网
继“黑马鼻”的升级版,帅,要帅在细节上!
注意事项:
三者均某宝有售,价格透明,模具已相当成熟,匹配度大可放心,不过售前一定要跟卖房确认车型哦。
风刀大多为3M双面胶固定,贴前请事先做好清洁,不然粘不紧被吹跑了就很尴尬了,个人更倾向于打胶。
中网和牛角都是替换式,要先把原车的拆下来,拆卸方法是用胶撬棒撬出,这部分最好交给师傅代劳,因为师傅有经验知道卡口的位置,否则自己撬的话一时措手不及撬烂原车或刮花包围车漆就不好玩了哦。
参考价格:风刀350一套(4件),中网500一对,后视镜盖430一对,超出以上价格,请扭头就走~
碳纤维内饰板
碳纤入门级改装项目,营造战斗气氛一大杀器。如果说上述外观件是给路人看,那碳纤的内饰件就是取悦自己的了
碳纤维内饰板分贴片式和更换式两种,前者使用3M双面胶粘贴在原车饰板上,可自行安装,后者需先拆卸原车的饰板再更换,建议由师傅安装。
以宝马3系为例,贴片式碳纤维内饰板分7件套(4门把手+左右空调出风口饰板,中控台饰板),高配为9件套,在7件套基础上追加空调控制面板框和排挡杆饰板。由于国内厂商的模具开发已十分成熟,完全能做到跟原车饰板匹配严丝合缝不留破绽,值得推荐。
注意事项:
购买前请仔细询问并确认所购买的内饰套件是否与自己的车型相匹配,请提前准备车架号照片,方便卖家查询。
贴片式碳纤维饰板,虽然安装简单,但安装前请务必做好清洁工作。
请选择已贴好双面胶的碳纤产品,并检查双面胶是否有重叠的位置,如果有,请事先割掉,以免贴上后有外凸的状况。
请对准位置再粘贴,一旦贴歪了,要掰下来很可能会掰断,如果对自己动手能力没信心,请细心的女士们帮忙是个不错的选择。“单身狗绕道”
参考价格以宝马3系为例:贴片式7件套2400,贴片式9件套2800,MP干碳纤+翻毛皮7100,以上价格包含安装工时费,超过这个价格可自行离场了。
Ⅶ 宝马3系的内饰改装
宝马3系内饰建议可以改装碳纤维的,低调奢华彰显运动气息。
BFB这个品牌的碳纤维内饰挺出名的,质量很不错。
Ⅷ 宝马3系想改装内饰,碳纤维的,有个叫BFB品牌的碳纤维好不好
我的宝马3系也是改了BFB的碳纤维内饰,质量挺不错的,我朋友的车改了其他牌子的会出现发黄有气泡的情况,我的贴了蛮久了都挺好的,没有出现它的那个情况,还是特别的好看。希望采纳哦!
Ⅸ 宝马3系2016款 320i M运动型空间怎么样
外观高大上,2016改款后的前脸特别精致,天使眼的魅力,豪华高调+英俊潇洒 缺点: 主副驾驶位座椅稍微偏硬,长时间乘坐不舒服。 外观: 高大上!回头率高,天使眼的诱惑!开士米银原来配备7系才有的外饰颜色,目前全系车型都有,很豪华的颜色! 内饰: MP运动碳纤维内饰7件套,丁字裤方向盘,瞬间车内高大上了有木有! 空间: 适合3~5口家庭,前后排乘坐空间都满足;本人178,前后排乘坐驾驶均无压力;储物空间稍微差点,小物件不怎么好随手放置的,通过购买其他随车装载可提升;后备箱除了放置一些杂物外,可放置两个21寸的行李箱,基本满足一家三口自驾出行。 配置: 内饰条、方向盘、轮毂、导航、倒车影像、排气管、音响等等 动力: 动时冷车马达哄哄的声浪很带劲,单边单出的排气管略显小气;180马力对于市区平时的驾驶绰绰有余,超车加速开SPORT档位基本够用,320这款车型本身主打家庭使用嘛,要飙车可以上328,明显的动力改观。ECO模式拉扯感很强,转速基本控制在1500-2000,想省油出门就挂ECO档位,但是基本没提速感。 操控: 后驱的底盘在转弯和倒车半径上都有很好的操控感,方向盘高低速稳重,转弯精确;180的马力可能飙车略有不足,328就完全可满足此欲望;3系油门踏板和刹车的设计有点靠左,长期驾驶腿部会疲劳,只能通过坐姿调节。 油耗: 平时上车就调节ECO模式,驾驶习惯较好的话,基本可以控制30KM+时速的话在市区+郊区平均9.0mL/KM已经很不错了,一箱油95的最多500大洋,可以跑上700+公里是极限,大约0.85元1公里。 舒适: 前后排出风口满足乘坐者需求,配备后排遮阳帘,底盘减震稍硬,但稳重而有安全感。除了朱驾驶位驾驶感稍疲惫外,副驾驶位和后排乘坐都极为舒适。
Ⅹ 网上卖的汽车碳纤维内饰贴是真的吗碳纤维内饰的价格大概有多少
你好,碳纤维的内饰贴建议还是在实体店购买,保真性强,现场辨别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