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的主体
❶ 国际旅游者的主体是什么
按出行目的划分旅游者类型及其特点
不论运用哪种标准来划分旅游者的类型,都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所表现出的特点既有共性,但差异也很大。下面仅对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各种类型的旅游者的特点作简要说明。
3.1观光型旅游者
观光型旅游者以观赏游览异国他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可以与购物、娱乐、考察、公务等相结合,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基本的旅游者类型,也是我国旅游者类型的主体。其特点为:希望通过观赏游览异国他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得新、奇、异、美、特的感受;在旅游地逗留时间短、重游率低、花费较少,对旅游景点特色和价格比较敏感。
3.2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以松弛精神、享受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欢娱为主要目的。由于娱乐消遣型旅游能够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摆脱日常紧张工作带来的烦恼,该种类型的旅游者日趋增多。在发达国家的所有旅游者中,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所占比重最大。其特点是:追求娱乐、参与、消遣、刺激和享受;对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安全和价格比较敏感;外出季节性较强,几乎都会选择旅游目的地最好的季节,利用带薪假期外出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自由度大;重游率较高,出游和停留时间较长。
3.3公务型旅游者
公务型旅游者是根据工作需要,以贸易合作、商务洽谈、出席会议、举办展览、科学文化交流等为主要目的,在完成公务的前提下进行参观游览等活动的旅游者。其特点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费用主要由团体的公费开支,支付能力较强,对价格不大敏感,消费较高;因为公务在身,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时间没有太多选择余地,一般以就近短途和短时为多;人数相对较少,但出行次数较多,季节性不强。
3.4个人及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的需求比较复杂。他们在需要方面不同于消遣型和公务型,但又兼具两者的某些特点。例如,在出游时间上,他们中虽有不少人利用带薪假期探亲访友,但相当多人都选择传统节假日外出探亲,而各国传统节假日又不尽统一。此外,很多家庭及个人事务,如出席婚礼、参加开学典礼等日期限制较紧。因此,其总体特点是:出行季节性较差;对旅游价格比较敏感;没有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自由。
3.5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主要有疗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体育保健旅游、气功专修旅游等形式。医疗保健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治疗某些慢性疾病、消除日常工作疲劳。其特点是:有较高的收入、较多的闲暇时间;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的欲望较强;对旅游项目中保健、康体、医疗等功能比较敏感;中老年人比重较大,停留时间较长;近距离旅游者为多。
3.6文化知识型旅游者
文化知识型旅游是一种旨在观察社会、体验民族民俗民风、丰富历史文化积累、增长知识的旅游形式。文化知识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化知识旅游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同时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充实。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某种专长或特殊兴趣,乐于与人切磋交流;对导游的文化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对旅游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和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3.7生态/探险型旅游者
生态/探险型旅游是目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新兴起的一种高级旅游形式,它强调观光旅游、自然保护与文化保存相结合,是一种肩负环境责任、具备环境伦理的旅游新项目。生态/探险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旅游达到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宣传和保护大自然积极的休息和娱乐,同时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充实。其特点是:具有较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知识和生态意识,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某种专长或特殊兴趣,乐于与当地居民交流;一般经过专门的培训,有基本生存本领;对接待设施和服务内容相对较宽容,但对旅游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和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3.8宗教型旅游者
宗教型旅游是指以宗教朝圣、拜佛、求法、取经、考察等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旅游形式。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稳定的旅游类型。宗教型旅游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旅游达到宗教交流、陶冶身心、祈求平安。其特点是:具有宗教信仰、知识或出于兴趣;注重宗教景点场所的原真性和接待形式的规范性,强调灵验性和归宿感;具有很高的市场稳定性和重游率。
❷ 什么叫旅游主体、客体、介体
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产品;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❸ 新旅游法的主体内容是什么_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规划和促进
第四章 旅游经营
第五章 旅游服务合同
第六章 旅游安全
第七章 旅游监督管理
第八章 旅游纠纷处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❹ 旅游服务的主体是什么
景区主体是旅游景观,景区主体遵循真实展示核心产品、全面营造游客体验为原则,从景观体系、服务接触体系、特色活动项目、节庆会展活动、主题活动策划、旅游纪念品、景区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❺ 旅游的主体是
“旅游主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浏览主体。从辩证逻辑上来讲,旅游主体是旅游行为中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设有旅游主体,就没有旅游客体,反之亦然。 旅游主体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审美的主体,只有与旅游客体相观照和相审视时,它才能成为旅游主体。
❻ 旅游市场主体包括哪些
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中介。其中,旅游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旅游产品交换的买者和卖者,即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旅游产品的供应者;旅游市场客体是指可供交换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中介是指介于旅游产品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媒介和桥梁,如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以及旅游价格、旅游竞争、旅游网站、旅游信息与旅游问询中心等。
二、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是指我国境外的客源市场,它由外国人市场、华侨市场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市场三部分组成。
2.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1)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在上升,自1980年在世界排名第18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2)在入境游客人数中,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游客仍占绝大多数,如1978年占86%,2016年仍占79.7%,主体地位仍然稳固。
(3)我国的外国人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一直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外,其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排名前十的旅华客源国分别为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
(4)入境游客的主要目的以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和游览观光为主,即集中在山水风光、文化艺术和美食烹调等方面。持这种目的的游客2016年占入境总人数的33.4%。
(5)随着我国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多,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加,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三、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范围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是指大陆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即境内旅游市场。
2.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1)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消费总额都远远超过了入境旅游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一直在增加,从1984年的2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0亿人次,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旅游形式以散客为主。在国内旅游中,绝大多数游客都采取的是自助游,旅行社组织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如2016年只占出游人数的35%
(3)旅游消费增长快,但消费水平仍较低。1985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总额为80亿元,2016年增至3.94万亿元,年均增长12.19%。然而、在人均消费额上,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游客的支出折合美元约为133.6美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而同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则人均支出为869.56美元。
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出境旅游市场
出境旅游是指中国公民到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它是我国公民境内旅游需求向境外的延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台地区旅游。2016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均消费为900美元,比同年境外来华游客人均消费高30.44美元。
2.中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特点
(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快,消费水平高。出境旅游人数由1987年的32.8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1.22亿人次,年均增长12.26%;出境旅游消费由1991年的4.17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098亿美元,年均增长12.49%。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以自助游为主,但跟团游的比重在提高。2016年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中,自助游的游客为6472.9万人次,跟团游的游客为5727.1万人次,前者占53.1%,后者占46.9%。但是与2012年跟团游游客数量占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34%相比,有显著提高。
(3)出境旅游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DP。2016年,被列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首站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除美国外其余9个均位于亚洲和周边地区,占当年出境全部人数的31.24%。
(4)在出境消费行为上,中国游客的消费方式正在实现从“走走走”“买买买”到“慢慢慢”“游游游”的理性转变。虽然近年来游客在境外购物仍然为花费最高的项目,但购物所占比重在收缩。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和热衷于购物,随着出境次数的增加和旅游意识的提高,中国游客境外旅游逐渐回归旅游的本源更加注重对目的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深度体验。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发布的《2016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屮国游客对旅游服务项目的关注度分别为交通33.7%、景点20.9%、美食15.4%、购物6.5%、出入境5.1%、天气3.5%、外汇兑换2.9%。
❼ 旅游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
旅游主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浏览主体。旅游客客体是指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对广大旅游者产生引诱力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没有旅游资源就构成不了现代旅游活动。
相关介绍: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旅游主体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前往相异的文化空间中进行旅行和游览,在将原有文化传播到目的地的同时,也将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带回并传播回原有文化环境之中。旅游主体并非是简单的搬运工。

(7)旅游安全的主体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旅游学界一般认为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具有作为旅游客体的基本属性,但旅游资源与旅游客体不能完全划等号,一切可供旅游主体游览的对象才能算旅游客体,或者说旅游客体未和旅游主体发生联系之前,就不能划入旅游资源的范围。
一部分未经开发的未被人类认识的旅游资源,只能算是潜在的旅游资源,不能算旅游文化中的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学着重研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分类、范畴、审美,以及旅游资源的抒发、利用和保护;旅游文化学则着重研究作为旅游客体的旅游资源的类别、特点、历史范畴及文化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旅游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旅游客体
❽ 例举三个关于旅游关系主体客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1、旅游的主体是旅游者。客体是旅游的对象,包括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
2、旅游者的定义:离开惯常居住地,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
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3、旅游设施:人们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并获取经济收入而投入人、财、物主动开拓和建设的各类设施。
4、旅游资源:只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一切自然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存在。
❾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具体如下: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成为法律关系客体应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必须是一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被认为具有价值。(2)必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无代价地占有利用。(3)必须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为一定目的而加占有和利用。
❿ 旅游的主体是
答案A
解析: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其中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