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旅游区安全系统
⑴ 海岸带的管理现状
分级管理的行政体制。起初 ,我国海洋管理是以行业管理为主。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最初的职责是统一管理海洋资源调查和海洋公益事业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分级管理海洋的行政体制形成,地方海洋行政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当下地方管理机构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海洋与渔业结合;二是海洋与土地、地矿结合;三是专职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地方与国家合并。可以说,我国海洋管理机构具有半集中的特点,除了海洋行政管理部门以外,其他涉海行业部门也具有管理本行业开发利用海洋活动的职能,如渔业、交通、旅游、石油、矿产、盐业等。
初步的海洋管理法规体系框架。我国已制定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法律、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法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海洋执法队伍。我国海洋执法主要有中国海监、中国海事、中国渔政、海关、海军、边防、环保7支管理队伍,分别履行职责。海洋监察执法已经形成了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执法体系。此外,海洋管理的测量、勘探、评价、论证等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海洋天气和灾害性预报等公益服务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当下,我国海岸带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运用法律对我国海岸带实行有效管理,防止海域被侵占、损害和破坏以保障我国海岸带权益。
(2)通过海岸带功能区划分和开发规划,指导、约束海岸带和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3)全面监视近岸海域,基本控制我国管辖海域内的各类活动及突发事件。通过组织海岸带科技重大项目,加强海岸带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
(4)环境管理。以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为目标,划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控制陆源、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倾废等污染源对海岸带的污染损害,以及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有害影响,防止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受人为过度损害。
(5)海岸带保护区管理和公益服务管理。海洋公共基础设施和海上活动的公共服务系统,是认识海洋、减灾防灾、保障海上安全的必备条件。 (1)保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海岸带生态系统存在于恶劣的环境——强风、高盐和气温、水温的巨大变化。同时,河流供给的营养盐和浅水区充足的阳光支撑着沿海的高生产。海岸带管理必须密切关注沿海生态系统的生态细微变化;
(2)保护因自然灾害(如强风、地震、海啸和沿海侵蚀等)造成的过度的物质损失和生物损失;
(3)帮助人类对海岸带进行恰当利用。利用包括对鱼类、贝壳类动物和海藻的捕获,港口建设,产业设施的建设,住宅的建筑和旅游用地的预留。全面综合所有的各自努力来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创造一个充满魅力的、安全的和活力的沿海,一个生态健康和令人鼓舞的黄金海岸带景观。
我国的海岸带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海涂资源、港口资源、盐业资源、渔业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旅游资源和砂矿资源等。
另外还蕴藏有潮汐能、盐差能、波浪能等可再生的海洋能资源。海岸带具有多方面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因此,海岸带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与科学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对做到既能保护资源与环境,又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海岸带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可以通过建立海岸带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它是在国家信息化统一规划和组织下,逐步建立起由海岸带信息源、信息传输与服务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标准与政策、信息管理机制、信息人才等构成的信息化体系;利用日趋成熟的信息采集技术、管理技术、处理分析技术、产品制作和服务技术等,建立以海岸带信息应用为驱动的信息流通体系和更新体系,使海岸带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和服务业务走向一条健康、顺畅、正规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国家海岸带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与应用。
海岸带信息化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海岸带信息的数字化,将不同信息源的、不同属性的各类海岸带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以基础地理、环境、资源、经济、管理等为主题的、统一的、标准的、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海岸带基础数据库[2]。二是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海洋实时信息采集与传输网络、统计信息网络和海洋行政管理信息网络。三是海岸带基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开发海岸带基础性、公益性信息资源,促进海岸带信息产业化进程,实现社会共享。
海岸带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与更新和信息应用四大部分组成。该系统是实现“数字海洋”的关键。对促进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于合理、有效,保证海洋可持续发展。

⑵ 海岸保护措施
根据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各区段发生侵蚀的程度及破坏现状,对侵蚀比较严重的区段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保护。
(1)石堤护岸
所谓石堤护岸,是指用石料在朝海浪的一面(有的也包括顶面),用石料或混凝土护岸,实际上堤的主体仍是土料。钢筋混凝土护岸的费用较高,但护岸效果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石堤护岸主要是在1983年以后随着海岸带地区采油而发展起来的。
黄河三角洲岸滩为粉砂质,地势平坦,岸堤高出内侧地面,堤身的主体部分是粉砂;为防止海水的渗透,有时在岸堤中部加黏土筑成实心堤,使其不透水、不渗水。堤心不透水,堤坝护面的糙度和可渗透性差,大部分波浪能量只能以爬升而表现为势能;为降低堤顶高度而节约工程量,也减少占用陆地和水域的面积,有必要在堤顶修建挡浪墙。挡浪墙除自身稳定外,还需考虑挡浪和反浪作用;挡浪墙与堤面衔接的过渡段以长些为宜,并在斜坡堤的坡面上修建平台,可起到消浪作用;也可在平台前修一段竖直面,不仅有反浪作用,还可限制波浪水的竖向运动,从而可起到更好的消浪作用。
黄河三角洲在本书7.2.2“海岸稳定性评价”章节中,侵蚀最严重的5区和6区段适合应用该种方法;这两区段侵蚀的速率最快,且紧靠油田,对油田的安全生产造成直接威胁,必须予以加固。
(2)扭工字形钢筋混凝土块护岸
把波浪和海流无法冲击撼动的扭工字形钢筋混凝土块抛在潮间带的岸坡上,既可直接护岸,又可使泥沙进一步沉积。
黄河三角洲“海岸稳定性评价”章节中,1和3区段适合应用该种方法;这两区段自从黄河改道以后,来沙量严重减少,大片土地遭受海水冲刷、蚀退,急需泥沙沉积,继续造陆。
(3)植被护岸
该方法是在海岸带培育抗盐碱植物护岸。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长满了芦苇和柽柳,应用该方法护岸既经济又环保。据本书7.2.2“海岸稳定性评价”章节,黄河三角洲2区、4区、7区和8区段可考虑应用该种方法。
⑶ 海平面上升如何威胁人类安全
地球变暖致使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科学家担心如果任其下去,有一天会发生海侵,这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耸人听闻。
淹没在海水中的城市由于海水上涨,土地下沉,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正慢慢消失在地中海里,一些土地和城镇将从版图中消失。预计几十年后,现在的港口城市塞得港等地将沦为一片汪洋。
不断上涨的洋面大大降低了孟加拉国自然屏障对风暴潮的抵抗力,风暴潮竟可长驱直入到入海口上游160千米处。1970年发生的20世纪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难,几乎横扫了孟加拉国乡镇,席卷而来的风暴潮一开始就夺走了30万条人命,淹死了几百万头牲畜,摧毁了孟加拉国大部分渔船。
南亚岛国马尔代夫的不少岛礁,因为海水不断上涨,已经被淹没。首都马累的国际机场也多次被海水所淹。现在大多数岛屿仅高于海平面1米左右,一旦洋面继续上升,它们将统统不复存在。
联合国IPCC(有关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协调委员会)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经常在这些令人不安的消息中忙碌着。他们发出警告,人类正面临着海平面持续上升带来的危险,与海岸紧紧“拥抱”的沿海地区和沿海城市,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重灾区”,在人类又将回到诺亚方舟的时代到来之前,千万不能“坐以待淹”。
据德新社报道的联合国有关部门的估算,全世界目前有35万千米海岸线,6400千米城市海岸线,10700千米位于旅游区的海滩及1800千米的港口地带,世界1/3的人口和多数大城市都分布在这些海岸线上和大河口地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35个城市中有20个地处沿海,如果海平面真的出现1~2米的上升,世界级的大城市,如纽约、曼谷、悉尼、墨尔本、里约热内卢、圣彼得堡、上海将面临着被淹没的浩劫。同时,最主要的工业区和最富庶的郊区农业基地也会遭到灾难性的损失,大面积的土地亦将没入海下,还会导致海岸线移动,陆海变迁,对大陆架和海岸地貌,浅海近岸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海水入侵,又将造成大面积土壤碱化、沼泽化,由此而导致农作物品种退化、粮食减产以及饮用水碱化、污染等一系列灾害。随着海平面上升,旋风活动加剧,这意味着地球将进一步缩小陆地面积,增大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而更加频繁的台风与风暴的袭击将加重沿海城市和地区的自然灾害。
我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北岸,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我国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14~0.2厘米,海平面上升速率逐年在加快,已成为太平洋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快的海域。
据预测,如果21世纪末海平面真的上升1米的话,就足以淹没天津地区平原、江苏省的河口地区。如果海平面再升高些,江苏省就会有更多的地区和一些海滨城市变成海洋,长江口有可能退至现在的镇江段,真的出现“水漫金山”的景象。
有人计算,在大约几个世纪以后,海面的上升将达到3~5米之多,到那时,我国的大部分沿海平原将沦为泽国,甚至北京也将变为一个沿海城市。
专家们指出,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开放城市和新兴的工业城市大多集中在海岸线上,城市工业基础设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大都建在低洼带之上。近年来,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包括毗邻沿海地区的苏、锡、常等城市群,相继发生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又基本上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等地区,由此可见其后果的严重性。
在海平面上升的灾难面前,沿海居民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两种选择:要么从海岸撤离,要么挡住海水。
20世纪以来,人类在征服海洋斗争中似乎获得了一种信念,即人类的智慧可以驾驭任何一种自然力,其中有着“低洼之国”之称的荷兰可谓是向海洋主动挑战的英雄,他们精心维护的数百千米的堤坝和天然沙丘使低于海平面一半以上的国土免遭海水的吞噬。
美国正花费高达320亿~3090亿美元加固加高防波堤、墙,修建新的堤坝以对付海平面上升1~2米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并停止在海岸线建新城市及工业、旅游、疗养设施和海滨低洼公路。
由此看来,这些经济雄厚的国家和地区为全力防止海岸性灾难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护计划和措施,表明了他们无意撤离海岸的决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专家们认为,修建防波堤虽然只是解决燃眉之急,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比几十年后“临时抱佛脚”更好些,能把损失和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
不久前,出席中国海平面变化及对策座谈会的专家一致建议,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不能听任海平面上升灾难的摆布,为了使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从现在起,就要教育人民增强海洋意识,树立防灾观念。要根据中国国情,贯彻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沿海城市要尽量减少开采地下水,搞好回灌,以减轻减少地面沉降;在重点地段建筑防护堤坝预防海水入侵;在地势低洼的岸段新建工程要考虑海平面上升的防范措施,加高起始高度。专家们还一致提议,因海平面上升可能被淹没的地区,从现在起要尽量避免将沿海低地作为新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技术开发区。据报道,泰国、印度等国的政府和组织大都采取放慢发展本国经济的应急措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护计划。
⑷ 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由什么组成
GMDSS全称为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就是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的缩写。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 INMARSAT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和 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
⑸ 海岸是什么
海岸是什么?通俗地说,海岸是临接海水的陆地部分。进一步说,海岸是海岸线上边很狭窄的那一带陆地。总之,海岸是把陆地与海洋分开同时又把陆地与海洋连接起来的海陆之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但是,它不是一条海洋与陆地的固定不变的分界线,而是在潮汐、波浪等因素作用下,每天都在发生变动的一个地带。
红树林海岸
海岸形成于遥远的地质时代。当地球形成、海洋出现,海岸也就诞生了。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才形成今天的模样。变动着的海岸历经沧桑,仿佛一切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然而通过海洋与陆地留下的古生物化石和侵蚀与堆积的痕迹,人们寻觅到了古海岸线的蛛丝马迹。沿着这些踪迹,无论是高高挂起还是深埋地下的海岸线,都将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将一个一个地解开海岸沧桑之谜,科学而又准确地讲述海岸的变迁、预见海岸的未来。
海岸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性海岸和侵蚀性海岸,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雄伟壮丽的基岩海岸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称为基岩海岸。它轮廓分明、线条强劲、气势磅礴,不仅具有阳刚之美,而且具有变幻无穷的神韵。它是海岸的主要类型之一。基岩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峡,在海峡之间,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峡、湾相间,绵延不绝,海岸线十分曲折。
我国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粤、桂、琼等省及台湾地区,基岩海岸广为分布。基岩海岸最为壮观的景象是从海上奔腾而来的巨浪在悬崖峭壁上撞出冲天水柱,发出阵阵轰鸣。
基岩海岸
我国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各种不同山岩组成。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及黄海中间,该处基岩海岸多由石英岩组成。山东半岛插入黄海中,多为花岗岩形成的基岩海岸。杭州湾以南浙东、闽北等地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组成。闽南、广东、海南的基岩海岸多由花岗岩及玄武岩组成。
碎玉雄砌的卵石海岸
海滩上堆积大量碎玉般石块的海岸称为卵石海岸。卵石的大小不一,比鹅卵大的、与鸡蛋相似的、比鹌鹑蛋还小的都有。卵石的形状也不相同,浑圆状、椭圆状、长椭圆状都有,其中以椭圆状的居多。它们色彩纷呈,红、黄、灰、黑、白、黑白相间、红黄辉映的应有尽有,美不胜收。许多海边的游人俯首觅石,各取所爱,乐而忘返。
卵石海岸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在背靠山地的海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广西和海南都有这种海岸分布。
形成卵石海岸的物质,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山地山洪暴发形成的河流所挟带的大量石块;其二是从基岩海岸侵蚀和崩塌下来的碎石。这些石块、碎石长期在波浪的冲击下,原来的棱角被磨平,变得圆滑,堆积起来,就形成了卵石海岸。
卵石海岸
金沙、银沙铺起的沙质海岸
在夏季酷暑难熬的时候,人们最好的消暑休闲去处当数海滨浴场了。北戴河、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青岛汇泉浴场、北海银滩浴场、海南三亚大东海、亚龙湾皆人满为患。成千上万的人在海中游泳嬉戏,在沙滩上、在太阳伞下静卧的人悠然自得。这些沙滩都是由金色的、银色的沙粒堆积而成。金沙银沙铺起了连绵不绝的沙质海岸。松软的沙滩、绚丽的色调使人们对它一往情深。沙质海岸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沿岸的海湾。山地、丘陵腹地发源的河流,携带大量的粗沙、细沙入海,除在河口沉积形成拦门沙外,随海流扩散的漂沙则在海湾里沉积成沙质海岸。
沙质海岸
昌黎沿海的沙丘一般高达25~35米,最高可达40米,成为平原上突起的“高山峻岭”。沙丘带的宽度约为2千米,长达40千米,面积约为76平方千米。沙丘向海一侧迎风坡的坡度为6°~8°,向陆地一侧背风坡的坡度达到30°~32°。昌黎一带的沙质海岸是美丽的。金沙银沙堆成的海滨沙丘,在夏日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分外壮观。人们把昌黎沙质海岸称为黄金海岸。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金子一样的外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海岸开发来发展旅游业,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可谓寸土寸金之地。
潮滩地貌
坦荡无垠的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细颗粒的淤泥组成。它的平均粒径只有0.01~0.001毫米。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黄海的苏北平原海岸。淤泥质海岸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是淤泥质海岸的生命源。有河流存在,淤泥质海岸就兴旺发展;失去了河流,淤泥质海岸就萎缩后退。我国上述的淤泥质海岸与在这里入海的辽河、黄河、海河等有关,特别是黄河,把巨量泥沙搬运入海,在沿海形成广阔平坦的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我国的淤泥质海岸坦荡无垠,其坡降在0.5‰左右。高低潮线之间的滩涂宽度一般为3~5千米,宽的地方可超过10千米。淤泥质海岸靠近大潮高潮线的滩地称为高潮滩。那里是整个滩涂地势最高、离海最远的地方。一般高潮时,海水涨不到这一地带,只有在发生大潮或风暴潮时,潮水才能将其淹没。这里裸露的滩面受强烈的蒸发作用的影响,表层脱水干缩,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裂纹。这些裂纹与龟壳上的图案很相似,因而被称为龟裂纹。滩面脱离海水的时间越久,龟裂现象就越明显,龟裂带的宽度可达几百米。而发生大潮时,海水到达高潮滩,龟裂纹消失,滩面又恢复潮湿平整的面貌。
层林尽染的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它们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它们具有革质的绿叶,油光闪亮。它们与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仅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在海面上撑起的一片绿伞。潮水退去,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
红树植物有10余种,有灌木也有乔木。因其树皮及木材呈红褐色,因而被称为红树、红树林。红树的叶子不是红色,而是绿色。枝繁叶茂的红树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绿色屏障。
红树林发育在潮滩上。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红树林抗风防浪,组成独特的红树林海岸。
红树具有高渗透压的生理特征。由于渗透压高,红树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水分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红树的根系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一棵红树的支柱根可有30余条。这些支柱根像支撑物体最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一样,从不同方向支撑着主干,使得红树风吹不倒,浪打不倒。这样的红树林,对保护海岸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有趣的是红树植物繁殖的“胎生”现象。红树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在母树上萌发。幼苗成熟后,由于重力作用离开母树下落,插入泥土中。这种“胎生”现象在植物界是很少见的。更使人们惊奇的是,幼苗落入泥中几个小时就可在淤泥中扎根生长。有时从母树落下的幼苗平卧于土上,也能红树林
长出根,扎入土中。当幼苗落至水中时,它们随海流漂泊。有时在海水中漂泊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也未能找到它生长所需的土壤。
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
在蔚蓝色的海面下,盛开着色彩艳丽的“石花”。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在“石花”中欢快地穿梭往来,上下漫游。一簇簇一枝枝红色、绿色、白色的“石花”与大红大紫的鱼群交相辉映。这既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又是一曲海洋生命的礼赞。“石花”学名为珊瑚。它是一种较高级的腔肠动物,是生长在海洋中不能移动的动物。
珊瑚礁海岸
珊瑚对生长地有着严格的要求,最适宜生长的海水温度为25℃~29℃。它洁身自好,对于不清净的海水难以忍受。它既不嗜盐如命,又不喜欢清淡的海水,要求海水盐度保持在27‰~35‰。它喜欢海水中具有新鲜而充足的氧气。它生长的深度不超过40~60米。由于珊瑚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珊瑚只能生长在具备它所需条件的热带、亚热带海区,以及暖流影响到的温带地区。珊瑚的生长界线,主要在赤道两侧南纬28°到北纬28°之间的海域。
南沙群岛
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像礁石一样坚硬,因而被称为珊瑚礁。在浅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构成了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在我国海岸类型中,珊瑚礁海岸是重要的类型之一。在台湾海峡以南的广东、广西、台湾和海南沿海的一些地区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地,珊瑚礁广泛发育。
⑹ 高分悬赏!!!美国西海岸旅游注意事项!!!急!!!
小心黑人和墨西哥人,晚上少出来。美国是全世界刑事犯罪最多的国家,哪里可不像是在国内,人人都能买枪的。多加注意就是了。不过也不用过分担心,有危险即时打911,只要电话通着,不说话警察也能找到你。出门带上3,40美金,有打劫的就乖乖给他,别跟他们斗。
⑺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的景区特色
电白龙头山浪漫海岸景区面临大海,有碧海、蓝天、阳光、椰林、绿茵草地、礁岛、渔港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已建有浪漫海岸海鲜城、浪漫海韵风情吧、婚纱摄影基地等设施,这里是南亚异域建筑风格和《爱与浪漫》主题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度假区。
浪漫海岸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海上娱乐、会议婚庆、拓展训练、美食购物为一体,以东南亚异域建筑风格和“爱”与“浪漫”主题文化为特色,开发出粤西乃至广东最具特色滨海旅游度假项目:浪漫海岸度假酒店、浪漫海岸海鲜城、爱海银滩、特产购物街、海上游船基地、婚纱摄影基地、椰林露营基地、龙头山湿地花海、野战拓展俱乐部、松林烧烤场等,建成既适、夏、秋、冬四季性,又适合不同年龄和阶层综合性的旅游度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