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去旅游教学反思
『壹』 安安全全来运动的教案怎么写
学科
安全教育
年级
三
主备人
王光美
使用人
刘元娟
课题
6 安安全全去游玩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各种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并养成遵守各项规则的习惯。
2、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3、强化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要求。
教学
重点
了解各种公共场所的安全规则,并养成遵守各项规则的习惯
教学
难点
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要求
教学
方法
谈话,观察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设
计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1、出示游乐场和动物园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讲述去游乐场或动物园发生的有趣的事,并出示自己到注销场或动物园游玩时的照片。
2、多媒体出示“真实再现”中的第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是否正确,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讨论分析,深化认识
(一)游乐场
1、观察教材中的4幅图片,让学生分析讨论,根据图片让学生说说在游乐场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结出以下几点:1)有危险的事情不要做;2)大众的撞击力量很大,要尽量避免;3)绑好安全带,不要站起身来;4)不能探出身子。
2、多媒体出示几种刺激性游乐项目:水上乐园、过山车、疯狂老鼠和激流勇进。
让学生自己区分在游乐场里,哪些事情是需要大众陪同的,使学生理解安全系数等级,知道危险性大的一些设施不能单独去玩,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3、观看游乐场安全视频,引出去游乐场应该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天天提醒”:
1)自学遵守游乐场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不拥护打闹,不做危险的动作;2)不要往游乐设备的缝隙里塞果皮、馐纸等废弃物,以免引发设备故障;3)乘坐电梯、缆车时不要拥挤,更不要在上面蹦跳、打闹;4)乘坐索道时应该注意:乘索道前,首先查看该索道是否挂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认真阅读索道入口的“乘客须知”;进入站台后,不要拥挤,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按顺序上车;进入客车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到站下车时,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陆续下车,离开站台;出现紧急情况后,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安排,不要盲目逃生,以免造成更多危险。
(二)动物园
1、多媒体出示“真实再现”的案例二。
让学生分析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正确。
2、多媒体出示警示台。
3、讨论总结,引出去动物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独自去动物园玩,以免走失。一定要在家长的陪伴或老师的组织下去玩。
2)动物都有自己的隔离区域,不能翻越栅栏,不要贴近隔离网,以免被动物抓伤、咬伤。
3)不要逗动物玩,也不要知己喂动物。这样容易惹怒动物,了会影响动物的健康。
4)参观野生动物园一定要按规定在车内观看,不要将头、手伸出车窗,更不可下车。
三、拓展延伸
1、讨论分析教材中出示的在动物园中的6种做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2、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完成课后的“我想说”。
3、老师总结。重点强调游乐场和动物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特别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作业布置:
搜集生活中运用求助电话得到帮助或帮助他人的事例。
教学
反思
这节课通过活动的开展,唤起全校师生甚至全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关心,对校园意外伤害问题的关注。针对校园语言暴力,制定出校园文明用语,让语言暴力远离你我他。让师生们一起行动起来,关心健康,珍爱生命。
『贰』 外出安全知识竟竞赛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怎么写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与方法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叁』 安全教学反思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肆』 教学反思安全教育《不去这里玩》
必须注重从学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润物细无声,在小事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
(1)从听到的小事中让学生懂得遵章守纪与安全同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给学生以安全警示教育。
(2)从看到的小事中让学生懂得文明与安全同行。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镜头一、镜头二的情况就经常在学校出现,镜头二的后果就比较严重。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镜头一,班主任可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踩着了这位女同学,后果会怎样?假如那时是全校集会,这位女同学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会怎么办?假如那位男同学的头撞到墙角上后果会怎样?学生在讨论中,逐步认识到不文明的活动潜在许多危险,进而提高防范发生类似安全事故的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橱窗里,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我们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重视与防范。
其次,动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学生安全教育,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也应从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让学生体验 .
『伍』 小班安安全全上街去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正确进餐的方法,初步学习吃鱼的正确方法。
2、理解词:“细嚼慢咽”。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吃东西的时候》,操作卡片《吃东西的时候》(一)、(二)、(三)。
活动过程:
1、 讲故事,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想象小动物们发生事故的原因。
(1) 讲故事的前半段。
熊猫妈妈的医院今天可忙了,刚送走了一位病人,又来了一歌猫妈妈带着小猫来了。见小猫难受的样子,熊猫医生关心地问:“小猫,你哪儿不舒服?”小猫指指喉咙说不出话来,熊猫医生拿起手电筒和压舌板对小猫说:“张开嘴,让我瞧瞧。”熊猫医生用压舌板压住小猫的舌头,打开手电筒一照,看见一根长长的鱼刺卡在了喉咙中间。熊猫医生正要用镊子取出鱼刺,听见了小狗汪汪地叫着跑了过来,它不停地咳嗽,说是被骨头呛着了。熊猫医生赶紧帮助它们取出了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和小骨头。熊猫医生奇怪地问:“小猫、小狗,你们怎么会被鱼刺卡住,被骨头呛着呢?······”
(2) 请幼儿看操作卡片(一)、(二),提问,讨论:
『陆』 小班教案《妈妈我要去旅游》的教学反思
在班级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时,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
『柒』 关于旅游安全感悟读书笔记的6作文
说到旅游,从小我也没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转悠,从长白天池的烟雾缭绕到五大连池的泉水叮咚,从北京故宫的红墙绿瓦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从泰山之巅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到孔府孔庙中的中华文化之悠久,从五台山的晨钟暮鼓到云岗石窟的灿烂辉煌,从上海的繁华到苏园的清幽……
游览过了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当然没少长见识,可是,无论现在回想起哪个地方,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要我细说,究竞看到了学到了什么,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记不得了。为什么呢?当然,也许那时我还小吧?可是我觉得不全因为这个……
从客观上说,游览不少地言时都令我感受到中国人真是太多了!自古人们称蓬莱为“仙境”,可蓬莱给我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人间”,那里汇集了黑头发、蓝眼珠、黑皮肤的来自七大洲五大洋的人们,英语、普通话、粤语及各个地区的方言在它的上空交融,肩挨着肩、踵接着踵——别说是妄想见到其盛名远扬、十几年才一遇的海市蜃楼,就是想仔细的看一看所谓“仙境”的亭台楼阁也难有空档机会。所以蓬莱给我最深的印象恐怕要是人了。
中国人真是太忙了!如果跟着旅游团走,那恐怕没有哪处景观你是能真正看懂看透的。每到一处,总会在长长的人流后面侧耳细听导游的讲解,而往往导游已将大队人马拉向另一处景点时,你还没能看见导游刚才讲述的那座庙、那间殿中到底是何般景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旅游给我的印象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
中国人把名胜搞得太商业化了!不和说很多景点过一道门就要收一次费、检一次票,更可怕的是,过度商业经营已经使一些景观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记得在烟台某处香火鼎盛的寺院,我们游览时正值某位大师在寺中讲禅论道,不少人都站长排,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们,都想让大师的灵光照一照,轮到我时,在一位小僧的引导下,我们进了一间暗室,一位蓄有极长的白须的年老僧人盘坐在地上的一个蒲团上,然后说了声“阿弥陀佛”,就对在旁的另一位小僧使了个眼色,叫他把我们带进了另一间屋子,只见那和尚拿出一个红布裹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是一块玉佩,他说了大师认定我与佛门有缘之类的一些话,宗旨是需要哪块玉佩的保护,而那一块小小的玉佩的售价竟是一千五百元!这就是所谓的“佛门圣地”?我有些怀疑。
当然还少不了主观原因,就像没有知识就算再富贵也谈不上高雅,不了解就谈不上喜爱。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自己不曾读过有关的书籍,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某处景观能存有深刻的理解,当然就不曾有过真正地感悟,没有感悟的游览就像是过眼云烟,一会就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刻在脑海中的。
然而不涉足名山大川,不游荡江河海湖,就不知祖国地域之广大,历史之悠久。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就不知其绝。读万卷书,不须行万里路。不如此,哪能知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不如此,怎能悟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就算某些古迹已被现代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或者已被现代文明摧残的面目全非,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静下心来去感悟,抛开世俗加在那些景观上的东西,那么“旅游”就有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我记起曾经有人说过:“旅游,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感悟到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