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游季节 » 内容分析法在旅游安全

内容分析法在旅游安全

发布时间: 2021-07-02 07:23:14

㈠ 内容分析法 案例

传播学观点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种类可归纳为:实用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和符号载体分析。
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较模式两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观点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c.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㈡ 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

可以参考spssau的信度分析帮助手册,有详细的说明

㈢ 内容分析法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它可适于任何形态的材料,即它既可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又可以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它既可以对用于其它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
在前瞻性的教育科研中,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教育及教育研究的趋势预测。在教育史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能对文献的文字风格做出定量分析,从而帮助鉴别文献的真伪。在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同样能发挥作用,例如,可以用它来分析教材的结构,对教材编制的合理性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也可以用它来分析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错误种类做出定量的描述;还可以用它来分析教师、学生或其它人的各种作品、语言、动作、姿势,对教师、学生等的个人风格、个性特征做出判断。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㈣ 分析旅游法产生的条件

《旅游法》的出台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里程碑,是众望所归,是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结晶,是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的法律保证。旅游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日益成为我国人民的重要需求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处于一个全民大众化出游、爆发式增长阶段,2012年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近30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出游2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万亿元。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和第一出境旅游购买力国家之一,也将成为国际上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到目前为止我国旅行社已经有21600多家。但同时零负团费、强行购物、不文明旅游的现象也屡屡出现。因此,出台旅游法来规范旅游市场,来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众望所归。
《旅游法》的出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势所趋,为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富百姓提升软实力,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旅游法》可促进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旅游也有利于修身养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旅游可以拉动经济和扩大内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引擎之一。《旅游法》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扩大内需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上部分内容来自链接:https://www..com/link?url=qvhL-__&wd=&eqid=

㈤ 内容分析法的情报学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c.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㈥ swot分析方法在旅游中的运用

strengths(优势):该旅游品牌销售在本地的优势
weaknesses(劣势):相对于别的旅游品牌有什么不足的
opportunities(机会):未来发展状况怎样
threats(威胁):是否有别的旅游替代品照成威胁

㈦ 用SWOT分析法分析从事旅游管理需要具备什么

swot分析是要有具体对象的
优势和劣势之关于对象自身的,机会和威胁是对象所出环境的。你这里的对象和环境都不清楚,所以不少说。
建议你去搜一些SWOT分析法的案例看看,这种分析法掌握并不难

㈧ 如何理解游客在旅游中的安全知觉

旅游知觉是指对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环境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也就是旅游者通过感官获得旅游对象、旅游产品整体全面信息的心理过程。例如,旅游者知觉中的“风景如画的湖光山色”是在其感觉到的颜色、大小、形态等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而“苏州园林甲天下”的印象则是对苏州园林中的亭台阁楼、假山喷泉、花草树木、小桥流水等独特的个别属性的旅游感觉后的综合知觉。
旅游知觉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距离知觉和时间知觉。如旅游时间知觉反映旅游刺激物的延续性、顺序和旅游时间的长短、先后、快慢和节奏等。这在旅游游览日程的安排时经常会碰到,如游览日程安排得好,会带给游客高低起伏、回味无穷的心理感受,否则旅游者会感到大同小异、枯燥无味。
因为旅游知觉是影响人们旅游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所以,全面理解旅游知觉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是探索旅游者行为规律的必要条件之一。[1]
[编辑]

旅游知觉的特征[1]
1.旅游知觉选择性
当旅游者处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环境中,感知什么、忽略什么、拒绝什么,都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旅游环境对旅游者感官的刺激是多样的。但人们并不能感觉到所有的旅游刺激信息,也不能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发生反应,每个旅游者总是选择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对周围的事物则知觉得比较模糊,这就成了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当然,在知觉过程中,对象和背景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移的。例如,当游客在听导游讲解时,导游的讲话成为游客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的其他声音则成为背景;如果这时候游客听到周围有人正谈论他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谈话的内容上,使之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导游这时的讲解便转化成了背景。
知觉选择性旅游知觉的选择性特征,使旅游者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重要的旅游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减少或排除次要旅游刺激的干扰,使旅游者更好地接受旅游客体,节省旅游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一种旅游乐趣。
2.旅游知觉的整体性
旅游知觉的对象是由旅游刺激物的部分特征或属性组成的,但人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旅游刺激情境,甚至当旅游刺激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直接作用于人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一旅游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旅游知觉之所以具有整体性特性,一方面是因为旅游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和它的多种属性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人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旅游者在对多种个别的信息综合为整体印象的过程中,其个人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旅游者到某个景点去旅游,如果这些景点景色优美、景观独特、清洁卫生、服务人员彬彬有礼,尽管你可能对这个城市其他的特征了解很少,但也可能形成对这个城市整体的良好印象;而如果你在一个餐厅正好遇到一个服务态度差的服务人员,你可能就会认为这个餐厅所有员工的素质肯定都不高,也就不愿再次光顾。在旅游景点的安排上,导游对一些比较相似的景点,只要将其内在规律指点出来,就无需每个景点都一一去参观。
3.旅游知觉的理解性
旅游者对旅游刺激物的感知是一个主观的筛选的过滤过程。在选择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和知觉时的动机、兴趣来理解、觉察刺激物,进行主动的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他们标志出来,这种特征就是旅游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提高知觉速度、节约感知的时间、构成更完整的知觉印象,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旅游者对同一旅游产品的知觉不同。
旅游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受到经验的影响,而且受到语言指导的影响。特别是在旅游环境复杂陌生、旅游刺激物的外部特征不明显时,导游的语言引导可补充旅游者知觉的内容,使旅游者对旅游对象的知觉理解趋于完善。如浏览安徽“蜜枣之乡”水东的碧山龙泉洞时,面对那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旅游者可能会眼花缭乱,但通过导游的介绍,各种充满神话色彩的石船、石蛙、孔雀、小黄山仙境、银河等形象就会变得栩栩如生。又如许多游客发现中国许多景区中的亭子的顶部是圆形的,下面是方形的;而北京天坛主体建筑是圆形的,围墙却是方形的。对这种现象有的认为是为了几何图形的变换,有的认为是为了美观好看,而导游在讲解时的一句“天圆地方”学说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和运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游客了解到了建筑特征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
4.旅游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当旅游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旅游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旅游知觉的恒常性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旅游者的知识和经验是最重要的因素。例如,当旅游者向导游挥手告别时,他远去的身影越来越小,但导游不会感到客人的身体在变小。
运用旅游知觉的恒常性,可以开发旅游产品。如深圳“世界之窗”一游,对缩小若干比例的“罗浮宫、白宫、红场、埃菲尔铁塔”等景观模型,你仍有身临其境、一日遍游世界、美不胜收的感觉。
[编辑]

旅游知觉的影响因素[2]
一、影响旅游知觉的客观因素
知觉理论的特色原则告诉我们,刺激强度大的事物、新奇独特的事物、对象与背景差别大的事物、运动变化的事物、反复出现的事物、符合组合规律的事物容易被人所知觉。欲抓住游客的眼球,引起游客的注意,使游客产生旅游知觉,旅游对象一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点。
1.旅游对象的新颖独特
旅游对象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和突出的物理属性。新颖奇特的旅游对象是旅游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易被旅游者感知,引起新奇感。如旅游者无不被誉满天下的九寨奇异水色和黄龙特有的喀斯特地貌风光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
2.旅游对象的组合形式
(1)接近律。当客观事物在时间、空间上比较接近时,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几个旅游对象,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旅游景点或景区。
(2)相似律。客观事物的颜色、强度、大小和形状等物理属性相似时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如人与人之间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仪表、相貌比较类似,人们容易把他们知觉为某一类别或某一群体之中;旅游景点中的庐山、承德、青岛、昆明,尽管各有独特之处,但我们通常把它们都知觉为避暑胜地。
(3)趋合律。客观事物不完整或没有闭合时,知觉的整体特性会把它们封闭。几个旅游对象共同包围一个空间,如坐落在昆明滇池附近的大观楼、西山、海埂公园、民族村虽是几个旅游景点,由于都环绕在滇池附近,构成了滇池游览区。导游员利用闭合原理,介绍景点时故意留下某些空白,让游客自己去思考、想象、补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更有意义的旅游知觉。
(4)连续律。客观事物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时,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如在旅游景点,戴红色旅游帽的游客和戴蓝色旅游帽的游客混杂在一起,尽管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移动,人们还是很容易把他们分为两个不同的旅游团队。
3.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比
在同一时间知觉过程中,被旅游者清晰感知到的东西就是旅游知觉的对象,而被旅游者模糊感知到的东西就成为该对象的背景。对象与背景在强度、颜色和形状上差异越大,对比越鲜明,就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万绿丛中一点红”,“一点红”很容易在“万绿”中被知觉选择;而“万红丛中一点红”,哪怕是“一团红”也很难被知觉注意。登山旅游者一定要穿有颜色衣服而不能穿白色衣服,以免掉队后难以找到;导游员最好穿颜色较为鲜艳的衣服,以便在游览过程中容易被团友辨认出来。
4.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
在相对静止的背景衬托下,运动变化着的旅游刺激物容易成为旅游知觉的对象,如倾泻的瀑布、飞驰的列车、闪烁的霓虹灯,都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而静止不变的事物不容易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导游员在讲解时,要根据景点的不同,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的语音,可以加深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认知。
5.旅游对象的反复出现
反复出现的事物容易被人知觉为旅游对象,因为一次刺激印象不深,多次刺激印象深刻。人们多次看到同一旅游景点的广告、宣传材料,或者经常听到某一旅游景点的报道,由于信息反复出现,多次作用于人的大脑,会使人产生较为深刻的知觉印象。但要注意,多次重复刺激,会使人产生单调感导致心里厌烦。反复是主题思想不变,形式却稍有变化。
6.他人的言语指导
他人的言语指导,有助于提高旅游者知觉的理解性。它能使旅游者迅速了解、理解原来陌生的旅游对象,从而加深对旅游对象的印象。这一点在旅游过程中体现得最为充分,那些有导游员讲解的旅游者往往比没有导游员的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知觉更加鲜明和完整。
二、影响旅游知觉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心理分析,知觉受个人的意识倾向、期望与经验、需要、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知觉原理的快乐原则说明能满足个人需要、动机、兴趣的事物首先被知觉选择。
1.旅游者的兴趣
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成为知觉对象,它不但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而且对知觉程度和知觉印象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文史知识感兴趣的旅游者,总爱把目光放在墓碑石刻、国画书法上;具有宗教信仰的旅游者,总也忘不了朝拜寺庙;喜欢大自然的旅游者,对大海、高山、流泉、飞瀑、古树、蓝天等特别向往。
2.旅游者的动机
凡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激发旅游动机的事物都能直接成为知觉对象,那些不能满足旅游者需要和动机的事物往往被忽略。当人们想外出旅游时,有关旅游价格和线路安排以及旅游目的地天气的信息就成为主要的知觉对象。比较富裕的旅游者对出行是否舒适、方便,服务是否周到考虑较多,而经济能力一般的旅游者则考虑是否实惠。
3.旅游者的情绪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两种,当旅游者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会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所接触的每一事物,虽顶风冒雪、风餐露宿,仍兴致勃勃: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会对一切事物毫无兴趣,甚至见花落泪、对月伤怀。
4.旅游者的个性
不同个性特征的人在知觉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性格内向的旅游者喜欢较安静的活动项目,青睐垂钓、下棋、读书等活动;性格外向的人对参与性强、有一定冒险性的活动项目表现积极,如登山、划船、漂流等;多血质的旅游者知觉速度快、范围广,但不够细致;粘液质的旅游者则知觉速度慢、范围小,对事物知觉深刻。
5.旅游者的知识与经验
在旅游活动中,知识和经验起到缩短感觉过程、扩大知觉体验的作用。旅游者凭借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接触的旅游信息进行归类,加速知觉过程。知识、经验、印象也影响着旅游者的审美情绪和审美判断。
6.旅游者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知觉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如对同一庙宇,信佛的人会把其知觉为圣地而朝拜,不信佛的人则只把其当作一般的庙宇;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对不同宗教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也全然不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会不远万里去麦加朝拜,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则不会把麦加当作特别的旅游目的地。
7.旅游者的年龄和职业
年轻人和老年人对同一景点的知觉往往各不相同。一个从事考古专业的旅游者与一个从事医务工作的旅游者对古陵墓的知觉也是完全不同的。
[编辑]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2]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是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产生相应的旅游行为并对旅游服务做出评价的前提条件。
(一)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它是指人们在前往某一旅游目的地之前,对该目的地的了解,以及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对该目的地的认知。在旅游行为的不同阶段,知觉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来源是不同的。在旅游决策阶段,知觉的信息来自于社交环境信息,即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商业环境信息,即各种新闻媒介的宣传、书刊、广告、展销会、旅游手册等,以间接信息为主,影响旅游决策心理。当旅游者到达目的地进入旅游活动阶段后,知觉信息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以直接信息为主,影响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后续行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了解得愈多,知觉的信息愈清晰,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感愈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受信息因素与宣传方式影响很大。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1.旅游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从经济心理分析,人的行为产生与投入产出比值有关。当产出大于投入,满足了人的需求和利益,即“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时,人的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反,当产出小于投入,没有满足人的需求和利益,即“物不所值”时,人的行为就不会产生;当产出等于投入,人的行为则有或然性,可能产生,也可能不产生。那么,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是什么东西呢?旅游者外出旅游,付出的一是货币(钱),二是时间(闲),三是精力与体力;得到的是体验产品,包括有形的旅游纪念品、餐饮出品(如美味佳肴与精美点心),更包括无形的服务,如舒适的享受。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观对旅游者会产生吸引力,距离越远,旅游景观越新奇,吸引力越大。但外出旅游要付出代价,距离越远,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安全、方便和生活舒适,甚至情感的代价就越大。这些与距离成正比的代价,被称为旅游决策的摩擦力,它抑制人们的旅游动机,阻止旅游行为的发生。只有当旅游者自我判断在旅游行为中可能获得的收益大于所要付出的代价时,他们才会做出旅游决策,进而把决策付诸实际行动。
2.距离知觉对旅游决策的双重影响
异地性是旅游的重要特点。旅游者总是要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游景点旅游,这就形成了旅游距离。旅游距离的远或近是如何影响旅游决策呢?根据上述投入产出比值理论,距离知觉对旅游决策会产生双重影响,这就是说,不管旅游距离远或近,都会对旅游决策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双重影响。
(1)阻止作用
在旅游初级阶段,旅游者是不太会进行远距离的旅游的。旅游者首先会到距离近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因为景观吸引力较大,而摩擦力较小,付出的金钱较少、时间较短,付出的体力、精力不多,外出方便,有安全感和自我控制感;而在旅游目的地距离遥远的情况下,旅游者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体力很多,因此摩擦力很大。由此可以理解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距离成反比的现象,即距离旅游客源地越近的景区,旅游者越多;距离旅游客源地越远的景区,旅游者越少。这也就是先近距离旅游后远距离旅游,先国内旅游后国际旅游的客源规律的原因之一。如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中,旅游者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韩国和俄罗斯,距离应该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样,在国内旅游中,距离也是决定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江浙与上海互为重要客源地,也是距离在起作用。
但到旅游者具有了丰富的旅游经验时,那些近距离的旅游景点已观赏过了,有的甚至已多次游览过,这时,这些近距离的旅游景点便失去了吸引力,反而会阻止旅游者去旅游,这时吸引力变成了摩擦力。
(2)激励作用
当旅游者感知某些旅游目的地距离遥远时,既可能阻止旅游行为的发生,也可能激励旅游行为的发生。距离遥远的旅游资源的新奇性和独特性深深地吸引着旅游者的好奇心,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对产生旅游行为起到激励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普遍有一种“远方崇拜”的倾向,距离遥远通常意味着神秘和陌生,能够引发人的好奇心。由于人类从来就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意识与愿望,这就使神秘和陌生反而构成了那些距离遥远的旅游景区的独特吸引力。此外,也包括人们想象的美的形式与内容,距离产生了美,而审美需要是旅游者普遍追求的一种重要的需要。因此,距离遥远成了吸引力的构成因素。随着旅游经验的丰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这种由神秘、陌生和美的因素构成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而那些付出的摩擦力会减小,有时距离吸引力的激励作用会超过距离摩擦力的阻止作用,把旅游者吸引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去旅游。由此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对得到的乐趣和收获差不多的两地会舍近求远。
总而言之,距离知觉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既有激励作用,又有阻止作用。但是,距离知觉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则因旅游者的旅游经验而异,因旅游者的旅游条件而异,因旅游目的而异。
对旅游接待地来说,要减少距离的阻止作用,扩大它的激励作用。首先,要为旅游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注意产品周期,不断创新产品。其次,做好市场细分,抓住邻近地区的客源,同时吸引远距离的旅游者,从而占领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最后,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宣传,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引导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多管齐下,使距离知觉的激励作用最大化、阻止作用最小化,强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
(三)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旅游交通是指可供旅游者使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外出旅游要借助各种交通工具,随着社会进步,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将越来越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与旅游者对这些交通工具的知觉印象密切相关。对旅游交通的知觉,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的价格、速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特色等方面。
1.对飞机的知觉
飞机是适用于远程旅游和讲究时效的商务旅游的交通工具,其优点是快速、方便,缺点是价格昂贵。乘坐飞机,安全是首要因素;其次是价格,对绝大多数尚未决定是否出游的人来说,大幅折扣机票将使他们极为动心;三是时间,包括起降时间、是否按时抵达目的地、中途着陆次数;四是空中服务质量。
2.对火车的知觉
火车是国内中、近距离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优点是票价低廉,安全性强,可沿途观赏风景:缺点是购票不易,耗费时间。影响旅游者对火车的知觉因素有:一是运行速度,我国铁路已是第六次大提速,为人们旅行提供了便利;二是运行时间,是否准时正点运行,发车和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中间停留次数;三是车上服务质量。
3.对汽车的知觉
汽车是近距离旅游和旅游景区内的交通工具,包括私人小汽车、公共客运汽车和长途公共汽车。高速公路的发展,为汽车旅游提供了便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私人汽车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选择自驾车旅行度假的旅游者不断增加。汽车旅游最大的优点是方便灵活,缺点是舒适度较差,路况拥挤。
4.对轮船的知觉
轮船主要包括渡轮和游轮。随着航空客运的兴起、铁路客运的发展、公路客运的崛起,远洋客运业务逐渐衰落。但是,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被称为游船的短程海上巡游和内河观光业务日渐兴起。游船舒适度好,船上服务有特色,旅途过程本身就是游览,但受气候影响较大。
5.对特殊交通工具的知觉
为方便旅游者游览观光,一些特殊的交通工具也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景区内的电动游览车、羊车、马车,融交通和娱乐于一体;乘坐缆车既能避免上山、下山过度消耗体力,又能以另一种视角欣赏风景;还有一些民族地区的溜索,架在深山峡谷有惊无险,这些交通工具都由于其独特性容易引起游人的兴趣。
(四)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1.有节奏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节奏,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之一,也是人类活动的时间规律之一。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要有节奏,具体来说三句话:“有张有弛、先张后弛、路张的弛”。“有张有弛”是指旅游活动要张弛结合,劳逸相宜;不能过分紧张,当然也不能过分松弛。“先张后弛”是指在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中,起始阶段因为体力旺盛、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活动可安排得紧张一点;结束阶段活动宜安排松弛一点。“路张的弛”将在下面解释。
2.旅宜速
旅行要紧张,即“路张”。旅行要快,即要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居住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行程。旅游者外出旅游,总要设法缩短枯燥的途中时间,采用最有效、迅捷的交通工具来节省时间。因为旅游者的旅游时间是固定不变的,缩短旅行时间意味着延长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旅,只是条件:游,才是目的。绝大部分旅游活动的目的地是旅游景点,旅游者都希望有充足的时间观光游览,而在交通工具上的旅行是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与方式。同时,由于交通工具中的空间限制会造成人的生理疲惫与心理的单调枯燥感。为了降低这种不良感觉,导游常在旅途中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做一些让旅游者感兴趣的讲解,或以唱歌、做游戏等方式来消磨时间。对旅游时间的知觉也因旅游动机而异,如徒步旅行者更愿意把较长时间消耗在旅行途中,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3.游宜慢
游览要舒缓,即“的弛”。在旅游目的地逗留的时间要充足,活动安排要松弛,能够保证旅游者尽兴地观赏游玩、从容地品评体味。游览景点是旅游的目的,而游览要有安逸轻松的心情,才能领略山川大海、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的美景,若是走马观花,不能从深处领略美的内涵,则不能尽兴开怀。旅游者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在旅游地停留、有丰富的内容供自己享用;而旅游供给方也应尽量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为客人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变单调的观光产品为集观光、休闲、参与、度假等产品并举的多元化产品,从而尽量延长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滞留时间,使游客流连忘返。
4.要准时
活动要准时,要兑现事先承诺约定的服务时间要求,包括限时、守时、准时。如交通工具准时出发、准点到达,各种服务规范要有时间制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交通工具能否准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准时能保证旅游者按照计划去安排时间和活动,旅行中因为各种原因一旦导致误时、误事,就会打乱旅游者的心理平衡,引起他们的强烈不安和反感,甚至要求旅游供给方赔偿其损失。
5.可调控
时间,不仅有物理时间、社会时间,更有心理时间。旅游者的时间知觉是旅游者对时间这种客观事物的主观印象,人的时间知觉是相对的,心理时间是可以调控的。影响时问知觉的因素有:
(1)活动内容。旅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旅游者心情愉快,就会觉得时问过得很快;相反,旅游活动贫乏寡味,旅游者就会心情落寞,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2)情绪态度。旅游者态度积极、情绪盎然会对时间“短估”,感到时间过得快;相反,态度消极、情绪索然会对时间“长估”,感到时间过得慢。
(3)期待。人在等待时,时间过得慢,等待对象来到了,时间则又快了。

㈨ 内容分析法的典型案例

日本人巧妙搜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大大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重视信息的开发、利用,不能不说这是个重要原因。
日本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只要5-10分钟就可以搜集到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行情, 3-5分钟就可以查询并调用日本国内三万多个重点公司、企业当年或历年经营生产情况的时间系列数据,5分钟即可利用经济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出国际国内经济因素变化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影响的变动图和曲线,5-10分钟可以查询或调用政府制定的各种法律、法令和国会记录。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日本人十分重视信息的作用,时时处处留意信息的搜集,而且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信息报道中分离出重要的内容。例如, 20世纪 60年代中国开发大庆油田,惟独日本和中国谈成了征求设计的买卖。原因是别的国家的设计均不符合中国大庆油田的要求,而日本则事先按大庆油田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等待中国人去购买。那么日本人是怎么知道大庆油田的产品设计要求呢?
其实日本人对大庆油田早有耳闻,但始终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后来,日本人从1964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的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人还没有材料作出判断。从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封面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铁人王进喜身穿大棉袄,头顶着鹅毛大雪,猜测到“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三十度的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这段火车时发现,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东北”的论断,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1966年10月,日本人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找到了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从事迹介绍的分析中知道:“最早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下手的,并且从钻井设备运输情况看,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该事迹介绍中还写有这样一段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时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又从伪满州地图上查找到“马家赛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面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人终于将大庆油田的准确地理位置搞清楚了。
后来,日本人又从王进喜的一则事迹报道中了解到“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 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之后志愿去大庆的”,由此日本人断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并且大体上知道了大庆油田的规模:“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贪,南北400公里的范围。估计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但是,日本人一时还搞不清楚大庆的炼油规模。
从1966年7月《中国画报》上发表的一张大庆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八日本人推算出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其推算方法很简单,首先找到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扶手栏杆一般是一米多一点,以扶手栏杆和反应塔的直径相比,得知反应塔内径约为5米。据此,日本人推断: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 900 Mi,如果以残留油为原油的 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0kl,一年以360天计算,则其年产量为1000000kl。根据这个油田的出油能力和炼油厂规模,日本人得出结论: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出现炼油设备不足,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是完全有可能的,以满足每日炼油 10 000 kl的需要。这就是日本人在 1966年从中国公开报刊中获得的有关大庆油田的重要信息,然后按他们估计的大庆油田要求进行产品设计。
此外,日本政府还特别重视信息机构的建设,外务省分布在世界105个国家的75个驻外使馆是其搜集外交信息的前沿阵地,这些机构为日本外交提供各国动向的信息。外务省内有一个约 100人的电信部门,以三班倒方式在 24小时内与世界各地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平均每天处理公务电话电报就有近30O0封。在外务省的63个部门中,只有电信部门拥有一栋独立的四层楼,无特殊通行证的人不得进入。公务电报是用110根专线和普通线路收发的,这些公务电报都采取无法破译的密码。为了防止窃听还没有隐线装置。1988年还开始研究采用“宇宙通信系统”,即使在条件恶劣的地区,也可确保通信畅通。

热点内容
帝豪云母红车蜡吧 发布:2025-07-10 14:47:02 浏览:973
天津旅游文化展房车展 发布:2025-07-10 14:41:45 浏览:70
去吧皮卡丘里有果然翁吗 发布:2025-07-10 14:27:40 浏览:903
长城皮卡转向灯会亮双闪不亮 发布:2025-07-10 14:23:36 浏览:618
豪沃车大巴多少钱 发布:2025-07-10 14:18:18 浏览:84
B型房车柜子安装 发布:2025-07-10 14:13:38 浏览:84
奥迪A6L内饰真皮 发布:2025-07-10 13:53:10 浏览:535
30万以下房车图片 发布:2025-07-10 13:52:59 浏览:346
北汽勇士越野房车柴油怎么样 发布:2025-07-10 13:52:19 浏览:650
广东帐篷房车酒店 发布:2025-07-10 13:49:56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