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安全
㈠ 目前我国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投诉暂行规定》。
规范旅游者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旅游交通运输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民航旅客、行李国际运输规则》、《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等。旅游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旅游扶贫安全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
旅游法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以旅游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狭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其他调整旅游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包括国务院及旅游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单行旅游行政法规 和部门规章 。
旅游法概念,既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地方的法规;既包括本国制定的法律、法规,也包括经我国政府签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际条约、国际协定等。
㈡ 扶贫措施包含哪些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
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
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
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
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
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
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2)旅游扶贫安全扩展阅读
贫困户认定的程序:
认定贫困户需要经过5个步骤: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村公示公告—镇审核公示—县审核公告。
1、农户向村委会提交申请;
2、村委会收到农户申请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产生初选名单;
3、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对初选名单签字后在村里张榜公示;
4、乡镇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将结果返回各村再公示;
5、再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将名单报县扶贫办审核认定,并在全县公告贫困户名单)。
㈢ 目前我国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
国家有关旅游业部分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一览表
一、与旅游法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1.《旅游法》
二、与旅游景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4.《景区等级评定标准(评分细则)》 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 6.《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 7.《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8.《生态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
三、与旅游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9.《旅游规划通则》实施细则 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12.《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 13.《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
四、与旅游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1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
五、与星级酒店、绿色饭店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16.《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17.《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18.《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
19.《绿色旅游饭店评定标准(附附录A、附录B)》
六、与旅游基础设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0.《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 urls.length; i++) {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https://ead..com/impression/wenku_post_json?p=-dbpOcYUoE_-YV--OZeVyswn_H_FMp9gMHSBRZEBcHmgUqGz3b_AVGTgmW7j5XK0O8T8HSD04w7EsICN-_TM9GlF8atpnuSgO3aTrRBzt-hexwo3rLh4-bLfVAdlnvKK9rlwE1ei2p255d1csY_BjrtFuZZys04Z1HCd2kbVvVq-ndjJ2AvLw7II-CGIun1eh9wMi3cT3miigfv_CN47Ptj3z-Av3l2MwfCe3croyr6b_hSULs_j9cIS_&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2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 22.《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3.《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24.《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 25.《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26.《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27.《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28.《无障碍设计规范》
七、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29.《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30.《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 31.《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
八、其他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3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37.《中国旅游强县标准(试_行)国家旅游局》 38.《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㈣ 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有哪些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自然类型多样,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随着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活基本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相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仍存在着重现代元素轻传统元素、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规范标准轻特色个性、重纵向管理轻横向联合等误区。为此,我们需要从发展战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1、 政府重视,加大投入,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措施
纵观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各级政府都对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先需要政府从战略上思考有关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农村扶贫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小村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发展其他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着力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同时限制对农村地区经济乘数效应低的产品如城里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多数人受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的行动。二是颁布一些管理办法和标准,以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乡村旅游促进计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以及符合当地风格的建筑和维护的最低标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乡村结对子的平台,加强部门服务,给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城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少开发、多利用,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很不平衡,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不宜全面开花,可优先选择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进入条件好、靠近旅游热点和经济大都市的乡村加速发展。由于旅游发展永远有阶段性的局限,以及乡村资源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发展乡村旅游要少开发、多利用。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一定要整体规划谋发展,先因陋就简,整合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建设。
3、 成立中国乡村旅游协会,实施联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在法国、西班牙、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乡村旅游发达国家,国家、地区(省)、市(县)、乡镇都成立有乡村旅游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标准和进行质量评估、通过网络开展联合推广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这条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推广,因为乡村旅游个体的实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国应加快成立各级乡村旅游协会,建立规范统一的乡村旅游网,以推进乡村旅游纵向和横向的联合,共同塑造乡村旅游整体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另外,目前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普遍认识是价廉物美,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并不是一种低价旅游,乡村旅游者也不是廉价的旅游者,他们在乡村的花费往往比城市观光还要高,因为他们所要寻求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这是他们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也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要知道,那种低档次低价格的发展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
4、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专业研究不深入,专业化人才缺乏是导致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训应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我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铭智旅游对旅游人次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培训可以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东部经验与西部实情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展开。
㈤ 旅游发展对乡村扶贫和振兴的影响作用
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1、产业兴旺是前提。
发展乡村旅游恰好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只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乡村旅游恰好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
2、生态宜居是基础。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让农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新鲜、水源更加洁净、吃得更加放心、安全。留下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乡村,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乡风文明是保障。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治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实现村容整洁,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让农村的“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空心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4、治理有效是根本。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就地勤劳致富,有助于形成井然有序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助于解决因为外出打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养老等深层次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生活富裕是目的。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居民迈向生活富裕、富足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乡村旅游本身也是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一种重要路子。
㈥ 2)你认为此次疫情对脱贫攻坚是否有影响,影响都在哪些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延缓了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受疫情影响,一些扶贫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处于停工或开工不足状态,建设进度被延缓。
2、影响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贫困劳动力滞留在家,不能外出务工就业。国际疫情蔓延,出口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而在这些产业就业的人员,不少来自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和低收入家庭。
3、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冲击。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鲜活农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中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影响最大,导致一些扶贫产业项目效益下滑。
4、加大了返贫和致贫风险。在已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中,有的增收渠道单一且不稳定,一旦受到疫情冲击,就业和家庭经营收入容易受到较大影响,很容易陷入贫困。
(6)旅游扶贫安全扩展阅读:
知道影响所在,明确重点难点所在,加大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就有了针对性。总结起来就是:抢进度、补短板、提质量。
“抢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将疫情期间耽误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
“补短板”,重点针对“三保障”、饮水安全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对标脱贫目标尽快补齐;抓住国家应对疫情加大投资的时机,加快启动实施一批脱贫致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提质量”,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的衔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长效富民产业,增强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源头上消灭造成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土壤。
㈦ 2019年中央经济会议三区三州脱贫指的是哪些地方
“三区”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为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2018年1月18日,“三区三州”旅游扶贫对接活动在四川凉山州举办。“三区”为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为甘肃临夏州、云南怒江州和四川凉山州。参会人员参观了作为旅游扶贫典范的凉山州安哈镇安哈彝寨。对接活动上,国家旅游局提出了规划帮扶、智力帮扶、宣传推广帮扶、金融帮扶、产品帮扶五大类帮扶措施。
其中在规划帮扶方面,国家旅游局宣布启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部分规划编制单位与对口帮扶的凉山州旅游扶贫重点村签订协议。规划编制单位还需加强持续跟踪服务,积极与对口帮扶村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协议的签订,为凉山州旅游扶贫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对接平台,旅游扶贫绘制了美好蓝图。
(7)旅游扶贫安全扩展阅读:
中央经济会议三区三州脱贫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全国脱贫攻坚大局中有特殊重要地位,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攻坚。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完成好饮水安全、控辍保学、健康扶贫、住房安全等工作。
2、要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强化后续帮扶,做好搬迁人口社会融入,引导贫困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文明。产业扶贫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走特色优质高效发展路子,完善带贫机制。要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要强化省级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加大行业部门支持保障力度,发挥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综合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齐心协力打赢“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战。
㈧ 扶贫政策好
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增加人们惰性,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去奋斗,去努力,相反,人们的努力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争取的是怎么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以贫为荣,怎么才能持续获得援助。所以扶贫政策不好,持续的扶贫只能让很多人越来越懒,越来越贫。
㈨ 农家乐变“农家哭”,乡村旅游如何突破困境
农家乐旅游标签一直都是地方旅游局所惯用的扶贫手段之一,但是近年来因为一些不好的旅游现象发生,农家乐这个模式颇受诟病,一些新闻中报道,游客在农家乐中所消费的金额甚至超过了在城市中档餐厅的消费程度,让人哭笑不得的农家宰客现象,是造成农家乐变成“农家哭”的罪魁祸首,要想让乡村旅游突破困境,那么一定要从改变农民的思想和地方旅游现象开始入手。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多谢阅读。
㈩ 生态旅游扶贫论文访谈提纲怎么写
也可以到国涛期刊网 在网络里搜一下进去看看得 听同事说也挺好的!
你自己看吧 想发呢就上网 跟他们谈谈 不想发我帮不了你!
自己问问嘛!对不对 他们找你未必安全啊!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