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6月份旅游要注意什么
㈠ 六月份去西藏要准备什么
怎么去,我当时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准备的东西如下:1,防晒霜,当时我全体12小时暴晒,用了50的防晒霜。你如果坐车,不用这个么高的。2,太阳眼镜,最好是防紫外线带偏光的。3,相机,推荐单反。太美了。4,自行车的骑行头巾,即使你是坐车,当你下车时候也会觉得有用。5,防高反的红景天(说实话,我觉得没有,因为我是逐步适应的,从2000到3000到4000到5000,我在3000出现呼吸急促,头晕的症状,1天后症状缓解,后来尽力充沛),你如果坐车去,那由于太快经历高海拔,你不一定会适应。6.关于氧气瓶,当时有车队上去后,检查的官兵不让带,说是氧气瓶能够制造爆炸。7、身份证,去拉萨,没有这个你走不出100米。8.如果去珠峰,先在所在地办理边检证,注意,带上你的护照吧可能有用。9,一些日常的食品,如牛肉干等。10,钱。你把你的情况说的详细点,然后追问我把。呵呵
㈡ 6月份去西藏旅游好还是七月份 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差不多的 6-9月是旺季了,这个时候内地酷暑难耐,西 藏除了藏北以外,其它地方平均温度16-22°凉爽宜人,是避暑旅游的好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西 藏雨季(多夜雨),是西 藏最湿润(西 藏太干燥了)、含氧量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来高原反应都轻一些。高原反应(从低海拔地方到高原体内的携带氧耗完后,身体各器官因为缺氧而产生反应,就是高原反应)不可怕,只要你没有心脏病、高血压(吃药能控制就不怕)、哮喘就不怕。第一天到好好休息、不要过多运动(看个人反应情况决定)、多喝水(最好加点葡萄糖粉,药店有卖几块一袋)、过2、3天就好了,大部分人是这样,最好不要吸氧,因为有依赖性,一停氧气又反应。反应症状:头昏、头胀,胸闷,呼吸困难等。主要是后脑勺开始,因为大脑对缺氧最敏感。上来时不能感冒,特别是发烧,在低原是小病,在高原会引起肺气肿和肺水肿,特别是发烧引起肺水肿,会有生命危险(不要被吓着了,只要不感冒、发烧上来就没事)。其它的你只要尊重藏 族风俗就行了。藏族人的礼仪很多。献“哈达”(也叫风马旗为隆达)是最为普通的礼节,无论婚丧节庆、拜会师长、瞻仰佛教,都要献“哈达”,哈达一般是白色的,代表纯洁、吉祥。除了有白色的,还有五彩的,蓝、白、黄、绿、红分别代表蓝天、白云、大地、江河和火焰或太阳。五彩的主要供佛用。见面称呼时,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称,以示尊敬和亲切。如在拉 萨,名字后要加“啦”字;在日 喀则 地区,男性名字前加“阿吉”或“阿觉”。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礼节。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拿在胸前,这时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喝三次,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否则主人会不高兴,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客人进屋坐定,主人必倒酥油茶敬客,客人需待主人双手捧至面前时,才能接过去喝,切不可自行端喝。落坐时,要盘腿端坐;接受礼品时,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藏族人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不吃鱼肉、飞禽等。由于宗教信仰关系,反对捕杀野生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顺时针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不能往灶中扔脏东西。转经、经筒、经轮不得逆转;藏族人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其头,头顶只有活佛才能摸。
㈢ 6月份适合去西藏旅游吗 去多少天比较合适啊 要带哪些必需品 求攻略
西藏最美的时候应该是七八月份,玩的话时间尽量要充裕些,除了玩意外,还有给自己预留出高原反应的时间,去了输氧和输液的偶遇很多,在西藏当地7-8天比较合适,至于带什么和平时差不多吧,必带的墨镜,刺眼。
㈣ 去西藏要注意什么
有3种不宜进藏: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另外还就第4种人,进藏前患有重感冒者。因为西藏平均海拔在3500以上,大气含氧量只有内陆的60%,所以这几种人的反应会很大,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在6月,6月份价格比较适中,且人不多,不会很拥挤,最重要的是那时风景很好,7、8月份去的人最多,但这个时间段是雨季,且人多,对旅游会有一些影响。冬季最好不要去,里面没什么人,做生意的都已经离开了,而且天气非常寒冷。
一般来说,男的比女的反应强烈,胖的比瘦的反应强烈。
西藏旅游不像其他常规线路,去西藏旅游就是去感受佛教文化的,说白了就是看两样东西:寺庙、湖。
西藏最著名的饮食是:藏餐。
西藏最著名的特色产品有:唐卡、藏饰、藏药等等。
线路最好选择去:拉萨、日喀则、纳木错。
㈤ 去西藏要注意什么我6月份要去西藏玩,去那要注意什么那里很危险吗要带多少钱
6月,拉萨一带的天气不错啊!
欢迎来到我们西藏,请记住:
1,抗高原反应准备:从低山地区进藏,难免有一些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但并不是很可怕的。抗高,首先心理准备特别重要,注意:是特别重要!我们老师进藏前我们一直在鼓励她莫怕,要坚信自己不会有很大反应,我们一路嘱咐,一路鼓励,结果老师和女儿都没有任何反应,她们也是从青藏铁路进藏的,靠的是自信!千万别一路提心吊胆,有些高原疾病是心理错觉抑制抵抗力,使免疫力骤减,产生反应的错觉,最后真的就病变了!
2,行程:西藏旅游路线繁多,什么南线北线的,但那是旅行团自定的。到了拉萨,第一天先别急于开游,而是好好休息,可以选择就近的市区景点比如大昭寺、小昭寺、扎基寺……但不要选哲蚌寺等山地类景点,因为爬山属于剧烈运动,低山肺不会立即适应的。可推至适应期过后的行程安排。可以选择与上述景点较近的旅馆,比如类似巴郎学旅馆(非广告,纯属个人看好),旅馆有藏式建筑和藏式套间,价格适中,藏族服务员,服务态度特好,关键是交通方便,又处于拉萨市旧城区,下榻后可以步行也可以在旅馆门口打人力三轮车,价格一般到小昭寺、大昭寺5元以下,最好别让运客方看出是外地人!那样会提价的,全国景点宰客哪儿都有。扎基寺可以等601、602中巴,2元一人,上去就说到扎基寺停一下啊!如果打的10元,不用打表!哲蚌寺打的打表,一般20元以下,直接到山上。色拉寺,有中巴502、501;上述中巴可在小昭寺北面的林廓路等的到。布达拉宫可从旅馆往西打三轮儿或者步行,也可以坐302中巴。布达拉宫门票曾一度达到300元,现在最低可能100元,如果有藏族朋友,你们可卸下旅行包,尽量入乡随俗打扮成本地人,随他手提几元钱的酥油等供品,尽量不要庸俗地穿一目了然的旅行服,这样可以用几块钱就进入目的地,这叫化装旅行!节省近几百元!其他地区的行程到了拉萨再按照个人时间个人状况个人爱好去定。
3,切忌买东西和搭车的时候穿得一目了然是旅行者,那样只会是挨宰的招牌,对于要付款的对象尽量装成本地人,具体方法:出行相机别太显眼,别背不必要的旅行包,可以换成手提包或者挎包,别戴太阳帽,尤其别戴那种日本鬼子帽般有披帘的防紫外帽。像平时在自己的城市那样穿着最好,如果能穿个低跟皮鞋或者高跟也可,尽量看起来不像旅行者你就挨宰得少。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有本地朋友价格会骤减。
4,旅馆价格因生意而起伏,但标准间一般10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简易的便宜的。
5,在日喀则市打的,晚上八点前市区内一律5元,千万别多给!去扎寺坐三轮儿顶多4元,日喀则市物价相对全区要低!
8月拉萨有雪顿节,各地农民也相继会过望果节,是节日较集中、天气景色最好的季节,
不危险 ,不过要注意宗教人文问题。
宗教人文方面要注意:
一. 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切勿以猎枪对准鹰鹫,藏民忌讳伤害他们的神鸟。
二. 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庙内物品观看无妨,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拍照。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行进,有些秘宗的地方禁止妇女进入。
三. 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四. 藏民伸舌头,是表示尊敬而并非嘲笑;合十则是一种礼节。
五. 关于吸烟:
A,拉萨什么烟都有卖的,真假率也与内地差不多。东侧的自由市场有香烟的批发市场,成条买较便宜。比内地贵两元钱。
B,在西藏各地跑车的司机,一般多抽云烟或烤烟型香烟,像内地司机爱抽的外烟西藏司机却不习惯。搭车时敬烟,像 "红河”、“红梅”、“石林”就足够档次了。
C,西藏的喇嘛教徒不抽烟,在寺院区内也不要吸烟。
D,牧区的妇女甚至少女也往往抽烟,问道递烟、喝茶敬烟等都属礼尚往来。
E,高原氧少,以少吸烟多呼吸空气为佳。
六. 进藏前注意不要感冒,如患感冒最好推迟进藏,因为在高原上感冒不易康复,严重的还会引起肺水肿及其他多种并发症。所以,准备一些感冒药品和胃肠类药品是非常必要的。
七. 西藏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缺氧、气压低。因此,进藏前随身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解干燥带来的鼻喉部不适。
八. 由于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据测算,年平均辐射值每平方米在6000~8000兆焦耳之间,因此,带上太阳帽、墨镜和防晒油是适宜的。
九. 关于天葬:西藏政府和旅游机构都不鼓励游客去看天葬,藏族人尤其是死者家属,不愿汉族人观看,这是民族习惯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您有机会见到,请自重您的言行。
十. 不要在西藏购买任何野生动物的毛皮,野生藏羚羊的角,野牦牛的头骨等等。这等于在支持在西藏日益猖獗的对野生动物的偷猎行为。而事实上如果你在离开西藏时被发现携带有这些物品,你自己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十一. 不要付钱给被你拍摄的当地人,也不要强迫拍摄他们不希望你拍摄的内容,可以送他们一些食品或药品来使他们增加对你的信任。不要试图帮助没有合法手续的外国人进入西藏。每一个旅游者都应该知道,国家有规定,外国人进藏旅行必须有旅游或外事部门的批准,并办理旅游批件,同时,必须在有旅游车辆和导游陪同的情况下在批件允许的范围内旅行。
价钱要看你要什么档次的自助游,走什么路线呀。有钱的就租车,住宾馆,没钱就坐班车,住青年旅馆。
第一次自助游,就建议走走常规路线就可以了。也没特别需要注意的东西,我觉得去西藏跟去内地其他地方是差不多的,银行都有联网,市区都有超市,如果不是去无人区,湿纸巾的用处也不大,建议不用准备太多在西藏能买到的东西。个人觉得高原反应也不是太可怕,我们一行8人,都是第一次上高原,只有一个人在珠峰和纳木错有轻微的高原反应。
主要是去珠峰那纳木错的话,要带够衣服,不租车的话,要带雨具,一定一定要带防晒霜和太阳帽,没有太阳帽,连相机屏幕都看不太清楚
还有那边的邮政和农行可能比较多点
估计花销不少于5000吧~
你可以去途牛旅游网去参考下线路
㈥ 六月份去西藏要注意什么
(1)春季(3月-5月)
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气温大概在10-15度左右,但是昼夜温差大,晚上就只有10度以下了。早晚都比较冷,注意多带衣服,但是西藏的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带多了随身物品会很累,这个要权衡。天气总体上西北严寒干燥,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去拉萨,天气还是不错的,不是很热也不是很冷,就是注意早晚温差。
(2)夏季(6月-8月)
气候凉快,午间较热,在10—26度左右。拉萨和林芝温度差不多,纳木错就低一些了,中午在拉萨和林芝可以就穿衬衣和长裤就行了。夜晚和去纳木错穿上毛衣和外套就可以了。
(3)秋季(9月-11月)
气候较寒冷、干燥,气温大概在4~22度左右,温差大白天有太气候温和,晚上的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有点寒冷,建议薄衣服和厚衣服都带一点,要多喝水,并且做好皮肤的保湿工作!
(4)冬季(12月至来年2月)
气候寒冷、异常干燥。像纳木错等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合旅游,但是拉萨等还是可以的,建议带厚一点的羽绒服,多喝水注意皮肤的保养。
㈦ 6月至7月去西藏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里的资料可是相当丰富啊。
1、西藏景点
布达拉宫70元(金顶10元、珍宝馆10元)
大昭寺35元
色拉寺30元
哲蚌寺40元
扎什伦布寺55元
罗布林卡35元
白居寺30元
甘丹寺30元
清真寺10元
小昭寺20元
楚布寺30元
直贡寺30元
帕拉罗寺10元
尼姑庙10元
卓玛拉康10元
乃琼寺20元
萨迦寺30元
夏鲁寺30元
桑耶寺40元
雍布拉康30元
昌珠寺30元
敏珠林寺22元
藏王墓20元
措高湖风景区30元
强巴林寺20元
托林寺30元
古格遗址40元
卡诺遗址100元
喇嘛林寺20元
科迦寺30元
2、去西藏旅游必买的东东
西藏到目前没有现代化的大商场,但在民间或拉萨的八廓街却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可以购买,而且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1.珠宝首饰:西藏的珠宝、首饰有珍珠、玛瑙、各种玉器及金、银制品等,一般以古朴为好。在拉萨八廓街旧货市场或一些旅游商店均可买到。脖子上戴的、手腕上配的和耳朵上挂的、腰上插的应有尽有。有些饰品比较大,但挂在居室或公共场所就别有一番情调。
2.藏刀:藏刀是藏民族随身必备之物,既可以用来食肉,也可以用于防身,还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男式藏刀一般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用的材料不同,价格在几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名气最大的藏刀要数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刀”和“谢通门刀”,精美的银饰刀鞘是藏刀的主要特色,刻工之细致是别家无法模仿的。
3.面具:西藏的面具是从宗教里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藏语称为“巴”。一般分为“跳神面具”、“悬挂面具”和“藏戏面具”三种,各个寺庙逢重大节日都要举行跳神仪式,所用面具有鬼怪、护法神、仙人、动物图腾等。悬挂面具则主要是各种神的具象,如护法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等。藏戏面具在民间较多,分蓝面具和白面具,根据藏戏剧情有各种人物脸谱,如国王、公主、仙人和妖怪等。
4.唐卡:这是一种带有浓郁西藏风情的卷轴画,大部分是佛像和菩萨像,也有一些花鸟、山水和医学、天文学方面的挂图。式样上有布面彩绘的,有织锦、刺绣、缂丝和贴花的。由于西藏民间绘制唐卡的艺人较多,前者在民间较容易买到,后面的几种则多为文物。
5.藏毯:这是西藏的传统手工艺品,风格依各地的风俗而各异。款式上有地毯、挂毯和卡垫。著名的有江孜地毯。
6.收藏品:西藏的收藏品很多,一般有木碗、藏刀、打火石、珠宝玉器、转经筒、像、唐卡、石刻经版、石刻佛像、酥油灯座、投石器(乌尔多)、帐篷、旅行袋、地毯、壁毯、织锦帽、藏靴、绑典(围裙)、藏袍、牛、羊头工艺饰品等。
3、旅游季节
西藏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冬季和初春气候干寒,风沙大,空气含氧量较夏季明显降低,且许多地区和路段为冰雪覆盖。因此,去西藏旅游的时节以4-10月份较为理想。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部分路段会出现泥石流、塌方、泥沼等情况,导致车辆无法通过。其中以沿川藏公路入藏、由拉萨至藏东林芝地区、由拉萨沿南北线去阿里等路线较为严重。自驾车或徒步探险者应尽量避开雨季,选择5、6、9、10月份为宜,如果骑自行车,8月份就可以走青海了,月底刚好到西藏。
4、进藏手续
在西藏如果去边境县,就是与外国接壤的县,都要办理边境通行证,如去樟木、阿里、珠峰、墨脱、米林等地。原则上这些证件要在游客的户口所在地办理,但到了拉萨由居住旅馆所在地派出所也能办理,要3-4天,有时还需要照片,所以要随身携带一寸免冠照片4张,如果旅游时间紧张,到了拉萨后,可以到西藏各旅行社、饭店去办理边境证,那里可为旅游者提供多种服务,还可到雪域宾馆对面的“来藏旅游散客接待处”办理,半天即可,但你要随他们的车去旅游。
5、进藏装备
A. 背包一个,带齐洗漱用品和遮阳帽、防晒霜、墨镜等,高原日照强烈,在户外时要注意戴上墨镜和遮阳帽,要做好保护措施。
B. 西藏早、晚气温偏低。一般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所以衣着应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内地来的人也须准备羊毛衫、保暖内衣等;冬季气温比较低,更须注意防寒抗冻。但对于结实的人也无所谓,我10月份在拉萨,晚上还常穿一条短裤。不要把西藏想象得太神秘。
C. 西藏全自治区都没有工商银行,在这里工商银行的存折和牡丹卡将毫无意义。出游时最好带上中国农业银行的存折,农业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储蓄所,越是偏远的地方农业银行越吃香。邮政储蓄在这里也是全国通存通取的。
D. 准备些小礼品,比如糖果、自动铅笔等,到了少数民族家里给小孩一些,你会更受欢迎的。
E. 准备些一角两角的零钱,西藏讨钱的小孩很多。
F. 如果雨季到西藏,要带上防雨衣裤,一般户外设备专卖店都有出售,拉萨也有卖的,但价格比北京等城市贵得多,路上我遇到的两个背包女孩到了拉萨后,就是让家里人把防雨衣裤给寄了过来。
G. 要带些药品,主要是消肺炎的药和感冒药,红景天是专治高原缺氧的药,也可以带两瓶。治缺氧的药最好最实用的是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种,既能注射也能口服,我骑车走青藏线,翻越唐古拉山时就喝的葡萄糖,很见效的。可以带一个氧气袋,虽然那东西不经吸,没吸10分钟就完了,但能给人一种精神上安全感(但请注意一旦吸上了就有了依赖性)。
6、风俗禁忌
转经朝佛参观的走向
寺庙是西藏最主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在许多寺庙里,应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相反,在一些苯教——西藏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 寺庙,转经的方向正好相反,应该逆时针行走。
游客在准备前往寺庙参观之前,饮食应该有所选择,最好不要食用大蒜。“即使寺庙失火,也不要让吃了大蒜的人进入寺庙”,这句话虽然是谚语,但它表达了一种宗教习俗。
游客在进入佛殿前,最好脱帽进入。在佛殿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乱扔垃圾,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在佛殿内进行录像、照相等。
西藏众多寺庙内养有狗。因为朝佛的群众经常喂食这些狗,所以寺庙内的狗经常会跟着陌生人走,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没有可喂食的食物,也不要大声驱赶或者拿东西打这些狗。藏族老百姓有句谚语:不要打寺庙里的狗,这样会伤喇嘛的心。
同时,西藏作为一个宗教信仰比较广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细节跟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时,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为“放生羊”,不可对它们进行骚扰。
尊重藏民族风俗习惯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藏民族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脚踩门槛;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以示对对方敬重。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接受礼物时,要用双手来接。
藏民族是喜欢吃肉的民族,但是,藏族人不吃马肉、驴肉和狗肉,有些人连鱼也不吃。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确定你所学会的某句藏话的意思之前,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7、礼节: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
磕长头: 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于行进中磕长头,信徒们遵循这样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六字真言,读作"啊嘛呢叭咪哞",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宝言"(似汉地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还有一种为原地磕长头。
敬语和称谓: 藏族非常注意使用敬语,这种风气拉萨人更为讲究。在拉萨甚至整个西藏,每句话都有3种讲法,一是普通话,一是敬语,一是最敬语。无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这样。地位相同的人相互用敬语,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也用敬语,对地位悬殊的人用最敬语。不会敬语的人被认为缺少教养,而敬语用错了,便会闹出笑话。藏族人非常重视称谓,称谓不准确,往往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对方名字后面加一个"拉"字,表示尊敬。例如称格桑为"格桑拉",扎西为"扎西拉";教师称为"格拉",厨师称为"玛青拉"等等。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馈赠: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送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
敬老: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藏历年除夕晚上,全家吃面"古突"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妇要抢先背回第一罐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见面礼: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置于手上,弯腰45度;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宗教礼节:僧人见到自己的老师要行叩拜礼,如觐见堪布或活佛时,要行三叩头礼。坐垫子是根据地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宗教节日时,达赖、班禅给朝拜者摩顶也有分寸,对大官员行碰头礼和用双手摩顶,对中等官员用一只手摩顶,对一般平民则用一条丝穗子在其头上拂一拂以表赐福。
注意事项: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㈧ 去西藏旅游需要注意些什么吗什么时间去合适有哪些风俗习惯要注意
西藏旅游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9月中旬。西藏高原活动注意事项:
1. 西藏海拔较高(拉萨3600米、林芝2700米、班戈4750米),缺氧,在高原期间,睡眠、心脏、血压略有变化属正常反应,勿紧张。
2. 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心情要放松,动作要缓慢(特别是到达西藏当天),多做深呼吸。
3. 由于气温偏低、早晚温差较大(拉萨15℃-28℃、班戈-2℃-16℃),到达西藏当天请勿洗澡,防止感冒,注意增减衣服(需带毛衣、秋裤)。
4. 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5.西藏采用北京时制,但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即当地工作、生活等作息时间比北京推迟2小时。
6.如有身体感觉不适,请及时与周围人员联系,工作组备有抗高原反应药物。
藏区风俗注意要点:藏民族的礼仪是多种多样的,礼俗与佛教也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礼仪: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朝觐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哈达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民族人民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当然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江河水,红色表示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时候用。
磕头—磕头也是西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时才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磕头可分磕长头、磕短头和磕响头三种。
在大昭寺、布达拉宫及其他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常常可以见到磕长头的人群。磕时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拱揖三次,再匍伏在地,双手直伸,平放在地上,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如前所做。
在寺庙里,也有一种磕响头的磕头方法。不论男女老少,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
敬酒茶—藏民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逢年过节,到藏民族家里做客,主人会请你喝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一般为十五度至二十度,西藏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喝青稞酒。喝酒时,客人必先喝三口再一满杯喝干,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主人就不高兴,或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认为客人瞧不起他。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遇。
以上是藏民族礼仪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情况,其他还有称呼上的礼节。尊称别人时,一般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藏语还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用敬语对尊者或客人说话,表示尊敬对方。其次,在吃饭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的规矩。行路时,有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的规矩。坐时有不能抢主宾席、不能东倒西歪、不能随便伸腿等规矩,这是一般长辈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须注意的礼仪。
供你参考。
㈨ 6月中旬去拉萨旅游注意什么
路上记得带厚衣服,过唐古拉的和那曲的时候很冷,前几天那曲还在下雪。
㈩ 五六月份去西藏需要带些什么必须品啊
一 进藏必备日用品? 进藏旅游必备用品:太阳镜、太阳帽、防晒霜、护肤霜、润唇膏、长袖上衣、毛衣;对于特殊旅游或去阿里、藏北、川藏线旅游,建议带:睡袋(防寒)、床单(防脏)、羽绒服、旅游鞋或登山鞋、拖鞋、牙刷、牙膏、毛巾、卷筒纸、纸内裤、消毒湿巾、手电筒、防水火柴、刀具、绳子。 西藏紫外线十分强烈,戴帽子很有必要,但别把帽子戴得太紧,否则脑门很容易长痘痘。涂防晒霜十分钟以后再出门能发挥最佳效果,如果出汗最好每隔一两小时涂一次。嘴上一定要抹润唇膏,否则就会开裂。 二 进藏需带些什么药品? 常规旅游准备一些感冒药品、胃肠类药品和一些去热止痛的药品就可以了,如:感冒片剂、感冒冲剂、泻痢停、复方阿斯匹林、扑尔敏、抗生素,若对高原反应没有信心,可以准备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含片。 特殊旅游,比如:完全背包客、徒步、探险之类的特种旅游,建议还要备一些一下药品: 常备药物:牛黄解毒片、黄莲素、牙周宁、息斯敏、乘晕宁;抗高原反应药:诺迪康胶囊、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外用药:云南白药、万花油、创可贴、清凉油、风油精、伤湿止痛膏、眼药水、药棉、纱布、绷带、白胶布;维生素类:金施尔康、善存片、其他维生素片。 三 进藏需带些食品? 为了防止饮食不习惯或被堵在半路上,可以带上:巧克力、牛肉干、榨菜、饼干及其他个人爱好的食品和零食,最好是含热量高的食物。还可以带一些口香糖,因为嚼口香糖可以缓解耳鸣头痛,注意不要过密,会引起口干。 四 进藏需要带什么样的衣服?鞋? 由于西藏紫外线特别强,不可穿短袖上衣和短裤,必须备毛衣,春秋冬季必须带羽绒服、毛裤,到珠峰、阿里地区、藏北地区一年四季都必须带羽绒服;鞋子最好是旅游鞋或登山鞋。青藏铁路沿线美不胜收的高原风光和分布在铁路沿线的观景台,让游客能饱览高原奇险美景。由于高原上的强紫外线线,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用品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