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全家去旅游
1. 有个人称叫王静晓的使微信骗钱
这个就是典型的网络诈骗。所有给你们发的聊天内容都是事先编辑好的,不管你给他发什么内容,她都是按照自己的套路来回答。这个应该是注册了很多的微信号用软件广撒网式的骗钱了。而且还是全自动的。只要一收到红包,软件会立即收万红包拉黑你。
2. 远方的家记者王静资料
中央电视
沿海行王静(5张)台中文国际频道大型旅游日播节目《远方的家》外景记者,祖籍山东, 曾任福建东南电视台外景主持人、现主持的节目有《远方的家》子栏目(23、24、25、51、52、53、54、62、85、86、94、95、96、100已)播完,DVD各大影音公司有卖、《沿海行》(已完);《北纬30度中国行》
3. 通过登山家王静写一个作文
尼泊尔有关当局5月27日表示,正在调查1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女子,是否搭乘直升机抵达高山营地。据报道,现年40岁的中国知名女登山家王静于5月23日傍晚6时20分从珠峰南线成功登顶,成为今年世界最高山峰南线登顶第一人。攀登这座世界第一高峰时使用直升机,是违反传统的严重不道德行为。王静否认曾利用直升机帮助自己登上珠峰。
回放
王静第三次登上珠峰
今年珠峰南线登山季于3月开启,正当众多登山者在半山腰准备登顶之际,当地4月18日发生雪崩导致16名夏尔巴族向导遇难,这是珠峰登山史上最为惨重的灾难。夏尔巴向导因赔偿问题集体罢工,大批登山者放弃攀登。
而坚持继续攀登的王静女士最终获得成功,成为今年世界最高峰南线登顶第一人。尼泊尔旅游局方面对此予以确认,并指出王静登顶当天珠峰天气状况不错。
王静的助手蔡小姐说,这已是王静第三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此前她曾于2010年、2012年两次成功登顶。
质疑
王静被指搭乘直升机
有外媒披露,王静此次登顶,乘坐直升机从大本营直接飞抵海拔6400米的二号营地(C2),然后,再登上8800米以上的顶峰,因此,他们质疑王静“在道德层面,违反登顶传统”。
尼泊尔当局表示目前正在调查有关报道,该国旅游部高级官员向路透社表示,“我们询问了直升飞机公司是否曾搭载王静。”
尼泊尔当局只是在紧急救援时才允许直升机飞抵二号营地,以便抢救遇险的登山者,或运送登山器材和补给。如果王静被证实曾经搭乘直升机抵达第二号营地,将会面临什么后果,这位高级官员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回应
王静否认乘直升机登山
对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尼泊尔记者郑优雅表示,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能够支撑部分媒体对王静的指控。
郑优雅说:“这个消息其实是尼泊尔一个叫《喜马拉雅时报》的报社第一个爆出来的,但是据我们所知,这个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他的背景是印度官方,这个消息到底确不确切,我们现在不得而知。”
记者5月29日也尝试了联系正在赴美途中的王静,但是截至发稿,仍然没有回音。
在外媒报道中,王静否认自己乘坐直升机飞跃难关,她表示只是利用直升机将其厨师和一名挑夫连同补给运到了二号营地。
郑优雅5月29日也向王静在尼泊尔的代理公司进行了求证,这家代理公司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说是否乘坐直升机并不重要。
代理公司表示,登珠峰是个繁复的过程,基本上大部分登山者都会运很多物资、装备、厨师等到二号营地,并不是王静一个人有这个行为。“我也给这边的旅游代理打电话,他跟我说的就是现在不能完全肯定王静到底有没有坐直升飞机到C2区。因为她的准备过程有半个月,没有人可以保证她一次也没有坐直升机到过C2。但是据了解,包括日本人、美国人都曾经有过这个行为,就是乘坐直升机到C2。然后从C2再开始攀登珠峰,尼泊尔政府也没有对这个行为作出规定,也没有禁止这样的行为。 ”
真相在路上,谩骂已袭来。有人指责王静作弊,有人说她违背体育精神。探路者股价午后急剧下挫,跌幅超过5%。
但是,也有很多登山者并不这么看。有关业内人士就表示说,恐怖冰川是南线登顶的难点,但因为死亡率过高,很多人正在讨论是否要越过这一段。 综合
4. 王静的纪录片
王静拍摄的登山纪录片《云端有路》真实记录了王静一周连登努子峰和珠峰的过程 。影片入围了第九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暨第31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全球总决赛7大竞赛单元。荣获了2013旅游卫视“行者”影像节最佳户外影片奖和2013年班夫山地户外电影节中国单元展映影片奖。
5. CCTV《远方的家》主持人王静资料
CCTV-4《远方的家》出镜记者(主持人、外景记者)王静,1984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中国内地女记者、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任福建海峡卫视《萍水相逢》出镜记者。
王静在《远方的家》主持的节目集数
《远方的家》早期节目走进贵州过苗年2011年1月4日播出,亲近大草原体验那达慕 2011年2月25日播出,大山中的时装秀2011年3月23日播出。清凉过一夏畅爽游东山2011年7月1日播出。
《远方的家·边疆行》第23-25集,51-54集,62集,85-86集,94-96集,100集。
《远方的家·沿海行》第5集,第13-14集,第28-31集,第58集,第66-68集,第71集,第75-76集,第91-94集。
《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第11-14集,第19集,第35-36集,第45-48集,第72-73集,第77集,第94-95集,第136-139集,第148-151集,第168-171集。、
《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第2-5集,第32-33集,第49-51集,第54-56集,第82-83集,第93-94集,第177-122集。
(5)王静全家去旅游扩展阅读
王静代表作品
1、《远方的家》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的大型工作日播旅游栏目,开办于2010年12月1日。栏目宗旨是行走、体验、发现,记者带领观众行走四方,关注百姓民生、社会发展,同时赏美景、品美食、探寻人文奥秘。提供实用的旅游资讯,引领公众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行方式。
2、《萍水相逢》人文旅行节目,节目内容强调“风景因人而起”,以旅行节目的形态,介绍在旅行地生活的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辅以当地的自然风光,共同构筑起旅行地的人文地理图景。
6. 王静的拍摄花絮
记者探班《借问英雄何处》导演王静:我是湘西人 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以一个湘西人自居,不屈不挠,无惧无畏,永不言弃——
王静出现在你眼前时,你很难猜出他的职业。深蓝色西装,白色衬衣,V领羊毛衫,他站在人群中,看上去朴素、随和,不酷,也不拽,当一口地道的湘西话从他口中蹦出时,你就彻底被迷惑了,这个中规中矩的中年男人,分明是湘西某部门的公务员嘛。
可在永顺县芙蓉镇大型电视连续剧《借问英雄何处》拍摄现场,导演王静的强大气场就显现出来了。巨型吹风机吹动着空中的旗幡,他右手拿着喇叭,左手打着手势,指挥着眼前的百余号人,“吹风机要左右吹,别在一个风向。”“摄影师要注意,推镜头时一定要与所表现的内容相关,而不是外在主观的强加。”“太阳光快没了,大家抓紧时间准备,5、4、3、2、1,开始——”
霎时,拍摄现场黑烟滚滚,旗幡飘动,一把黄豆唰地洒在地上,影视界大腕唐国强满脸悲痛,掀起青色长衫,缓缓下跪,身旁穿着白色孝服的孝子们也端着灵牌跪在地上;蓝衣军人,黑色枪支,身着土苗服装的村民,芙蓉镇的广场,仿佛又重回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
33年前,永顺人王静还是吉首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如果按部就班地行走,他现在或许是个收入不菲的高级工程师,或是桃李满天下的数学教师,不过他选择了导演这个行业,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导演了。
30年来,他先后执导了《神光》、《野火》、《女童班》、《湘西往事》等各类题材电视连续剧四百余部集;他囊括了94年度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金奖、全国第七届“骏马奖”一等奖、全国首届电视散文展播金奖等各类国家级大奖;他所执导的《窗口》与谢晋的《芙蓉镇》、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一同被选入北京广播学院编导专业教材,从1988年沿用至今。
其实除了这些,王静与你身边的湘西好友没什么分别,他与朋友扯谈时语速飞快口沫横飞,丰富的语言,敏捷的思维一下就抓住了你的注意力;他豪爽地喝下你敬来的啤酒;他不抽烟却首先客气地掏出烟来发给你。当家乡的朋友们因他这部投资几千万的《借问英雄何处》电视剧,夸他能耐时,他就来给自己浇冷水了——哎呀,真的没什么,就是写个剧本,把外面的人聚到这里来,一起做个事,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但当记者与他单独谈到《借问英雄何处》这部电视剧的用意时,王静变得严肃起来。“我感到当前社会信仰与精神追求的严重危机!从当前网络热议的‘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以及网络恶炒‘凤姐’、‘犀利哥’等等现象,都反映了一种民族情绪,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中缺乏诚信、向上、奋进、拼搏的精神,缺乏亲情温暖情怀、英雄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
“而目前这些缺失掉的精神,恰恰从我们湘西可以找到。”王静举了两个例,明嘉靖三十四年,湘西土司彭翼南、彭荩臣各自率领三千湘军土著士兵,在杭州湾火攻倭寇老巢王江泾,斩倭寇首级1900余;1937年淞沪保卫战,还是杭州湾,由湘西人组建的少数民族武装——新编128师,用大刀土枪土炮,与全副武装的日军第六、第八两个师团十余万人血战七天七夜,从而使70多万中国军队主力得以撤出重围,为日后的八年抗战保存了力量。
“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中,湘西人每每挺身而出。湘西人说话算话,诚信,勤劳,勇敢,永不言弃,这不都是当前社会需要的精神吗?”
这也是王静创作《借问英雄何处》剧本的初衷。该剧根据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创作而成,由著名演员唐国强、孙海英等联袂主演,讲述抗战初期,分别投奔红军、国民党军及“刀匪”的3个湘西兄弟,从互相争斗到为了保家卫国而重新聚首、为抗战献身的英雄事迹。他要让别人知道,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中,挺身而出的是湘西人,该片中并没有写土家族和苗族,只写湘西人这个概念,就是要传达出湘西人民重信义、轻富贵、爱国家、忘生死的淳朴性情和英雄气概。
“这些精神都是我们湘西人绝不应该舍弃的宝贝,也是当前社会需要加强的精神特质。我和唐国强讨论的时候我就说了,如果每一个湘西人在外面面对别人的问询时,都敢拍着胸脯说‘我是湘西人’,那么我拍出这部片子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在北京时,许多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大声答,湘西人!在外地,有我在场时,别人说湘西土匪,我就晓得说的是我,哈哈。”
此剧里,王静对湘西做出了深度挖掘,并进行了通俗而富有意蕴的故事化表达,如民俗“妹妹出嫁要哥哥背”的婚嫁文化等,在对白中,他还运用了大量原汁原味的湘西俗语,甚至连他亲手写的主题曲《砍头歌》,也充满湘西魅力:“老子本姓天,家住山里面;吃的千家饭,抽的百家烟;皇帝把我怕,菩萨把我嫌;快活靠自己,砍头当过年;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
从上世纪90年代的《野火》,到2006年的《湘西往事》,到如今的《借问英雄何处》,歌颂湘西人,宣扬湘西精神,一直是王静执导作品的主题,在这一点上,他从不含糊妥协。《借问英雄何处》在确定投资商之前,还有个小插曲。一位浙江投资商对王静的剧本很有兴趣,开出不菲的投资数额,但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把湘西人改为杭州人,二是把拍摄地点湘西换到浙江横店影视城。面对投资商强硬态度,王静当场拒绝,拂袖而去。
“面对生活,有时我会妥协,但是面对家乡血浓于水的情感,我不会为几斗米折腰。”谈起家乡湘西,王静感慨,“其实湘西最大的亮点不在自然风光,而是在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老天赋予,人文景观却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湘西走旅游路线,应该重视开发本土人文景观,要树立湘西的人品,要歌颂湘西的人,山美水美,人要更美。人不美,山水都谈不上美了。本报记者:向培东,通讯员:瞿绍华、周凤; 原载《团结报》
7. 王静是央视4频道的境外记者吗
王静是央视4频道的远方的家的外景记者
《远方的家》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于2010年12月精心在黄金时段推出的全新的旅游栏目。节目容量大、摄制力量强的《远方的家》栏目充分体现了央视对旅游业的关注和支持。
栏目以“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表达新生代的旅行态度;沟通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构建华语圈的心灵家园”为宗旨;栏目以记者见闻的方式、以人文体验的手段,展现中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人物故事。
8. 求图片:772515158qq是骗子 工商帐号6222022703016023787张庆文 网上用名 王斌 王静 全家该死的骗子!!
好吧
9. 王静的相关报道
2011年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及17页的内页以《巅峰之吻:女登山家和她的5座8000米级雪峰》为题,对她的登山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 。
2014年11月,《华夏地理》杂志冒险家档案专栏以《我的生命与高山同脉》刊登了她挑战地球九极(7+2)活动的探险历程 。
2014年11月,王静手捧国旗成功登顶珠峰的照片,配以“巅峰有路 王静地球九级探险之旅”的标题被刊登在了《DEEP 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的封面,30页的内文详述了王静克服种种困难,成为了全世界用时最短完成挑战地球九极(7+2)活动的探险家的详细过程。
王静完成的挑战地球九极(7+2)活动记录:
2014年1月15日,徒步最后一纬度到达南极点。
2014年1月19日,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海拔4892米)。
2014年1月31日,登顶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
2014年2月15日,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海拔5895米)。
2014年2月26日,登顶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海拔4884米)。
2014年3月13日,登顶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
2014年4月8日,徒步最后一纬度抵达北极点。
2014年5月23日,登顶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2014年6月6日,登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海拔6193米)。
王静加量完成“挑战地球九极(7+2)活动”中有争议的大洲高峰记录:
2014年2月7日,登顶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28米)。
2014年6月13日,登顶欧洲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
部分网络报道:
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山区救援工作。
文章摘要:“山岳救援队的18名队员于第一时间赶赴到灾区参与震后的山区搜救工作。队伍中惟一的女性队员王静说,她的家在四川资阳,虽然家人无恙,但看到电视里的那些地震画面,觉得一定要去做点什么。”
王石及探路者王静“零垃圾”登顶珠峰
文章摘要:“作为“零公里行动”的南坡登山队员,在从南坡攀登珠峰的过程中,王石、王静以及队友们都会用专用的袋子和容器对自己产生的垃圾,甚至排泄物进行妥善收集,在下山过程中独立地运回山下,真正做到了“零垃圾登顶”。”
王静:完成七座八千米的中国女性
文章摘要:“新年伊始,由搜狐户外发起,CCTV5《极限时刻》、《户外》杂志(OUTSIDE中文版)、《户外探险》、CNTV体育台联合推动的2012-2013年度“中国户外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经过众位资深评委对候选者的层层筛选,探路者联合创始人、女登山探险家王静荣誉当选。”
201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召开探路者王静获JEEP木兰女神荣誉
文章摘要:“12月12日至14日,2014(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13日晚,“中国企业家木兰汇暨木兰夜话”召开,一场主题为2014,那些心灵深处的记忆的商界女性对话拉开帷幕。当晚,中国众多女企业家分享了一年的历程与成绩。其中,探路者联合创始人、中国女登山家王静女士荣获2014年度“JEEP木兰女神”荣誉,与其一同获奖的还有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和玉复合投资基金董事长曾玉以及安勇华民会计事务所大中华业务副主管合伙人谢佳扬。”
中国女子登珠峰获尼泊尔“国际登山家”荣誉
文章摘要:“当地时间6月30日,今年珠峰南线登顶第一人、中国登山者王静在尼泊尔获授“2014国际登山家”称号。该项荣誉证书由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部长阿查亚等人签发,对王静不久前成功登顶珠峰表示祝贺。此前,王静已获得尼泊尔官方颁发的登顶证书。”
女登山家王静谈“地球九极”探险经历
文章摘要:“我已经有两次登顶珠峰的经历了,今年是第三次去,包括去年的努子峰和珠峰连登,这次如果只是攀登珠峰,对我来讲好像难度不是那么大,挑战不是那么大。后来我想再多做一点其它的项目,一起来完成会更有意义。我觉得做一个地球九极的项目对我来说挺有意义的。所以我当时设定了一个地球九极的项目。我想试一试,以我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它”
独家专访王静:中国女登山家百万物资捐助尼泊尔震区
文章摘要:“尼泊尔大地震的消息让王静难以埋首书斋。地震消息传来,她整个周末都坐立不安,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灾区情况。作为中国最著名户外运动品牌之一的探路者公司联合创始人,王静立即在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通过探路者基金会向尼泊尔捐助了价值一百万人民币的各种救援物资,并通过自己的关系在美国社会各界呼吁募捐活动。”
喜马拉雅时报,王静荣获尼泊尔“亲善大使”称号
文章摘要:“2015年6月27日,尼泊尔旅游局任命王静女士为尼泊尔亲善大使。”
美国国家地理网:尼泊尔雪崩之后,中国女性首次登顶珠峰
文章摘要:“2014年5月23日,中国登山家王静从南坡登上了珠峰。这也是王静第三次登顶珠峰。”
10. (2010德州)王静全家“五一”去旅游,在宾馆见到一支旅行用的牙膏(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
A、挤牙膏时,手对牙膏一个力的作用,结果牙膏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牙膏盖上的条纹,增大了与手之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故B正确;
C、图中所示牙膏净含量是3g,所以新的整支牙膏质量大于3g,则受到的重力大于0.03N,所以C错误;
D、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尖锐物的一端非常细,这样可以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它对牙膏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