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Ⅰ 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
Ⅱ 全域旅游产业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全域旅游产业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业的产值、劳动力的数量在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就业总盘中的比例;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对整个社会经济及其他行业发展影响程度;产业在市场上竞争、创新能力。
Ⅲ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来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Ⅳ 发展全域旅游 中小城市存在的哪些差距
全域旅游——把行政区当做旅游区,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将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仍然较大。
参考:http://www.ecotourism.org.cn/News_content.asp?id=5166
Ⅳ 如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对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Ⅵ 国外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发展新趋势
1、旅游消费趋势:由门票消费走向体验性消费
所谓旅游体验,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受到外部景观、环境和其他活动(人为的或动物的等)对自身的心理作用,引起自我心理感受发生独特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心理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愉悦、痛快、畅爽、升华和忘我的心路历程
Ⅶ 发展全域旅游 各地怎么看怎么干
既然“全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各行各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做为国土监察部门,只要履行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工作职责即可。 “全域旅游”虽然是促进地方政府所辖全区域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经济创收的手段和方法,但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符合条件的区域可以创建,不符合条件的区域,也不要被“旅游”冲昏了头! 国土监察部们是独立执法权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Ⅷ 为何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据报道,国家旅游局办公室日前印发了《关于2018中国旅游主题年安排的通知》,明确“全域旅游年”这一主题,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旅游局把这一年确定为全域旅游年具有特殊的意义。全域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战略选择,更是各部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希望全域旅游可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Ⅸ 旅游环境的内涵
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以“旅游+”的形式出现的旅游新业态成为雅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每到节假日,我市各大景区游客接待量呈现爆棚之势。这与雅安深入贯彻全域旅游战略密不可分,也与雅安发展“旅游+”新业态密切相关。
“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在雅安发展迅猛,本报周刊将推出雅安发展“旅游+”系列报道,为读者进一步解读雅安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及方向。
自然风光为文旅发展奠定基础。图为喇叭河景区
当地民俗活动推进文旅发展
熊猫与茶两大IP
丰富旅游内涵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雅安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抓好文旅产业发展对于雅安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生活水平及旅游理念的改变,回归大自然,到一个地方观山赏水品文化,养身养心,已然成为现代旅游新趋势。
就雅安而言,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是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加快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实现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取决于雅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独特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和类型多样的复合型资源,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熊猫文化”“茶文化”“红军文化”“汉代文化”“三雅文化”等五张雅安生态文化牌,这为雅安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大熊猫文化和茶文化两大国际文化品牌,塑造两大国际文化IP,形成雅安文化旅游鲜明的市场形象。”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雅安的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有的地方持之以恒推动景区和新村旅游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的确如此,一到周末,集休闲娱乐、鲜果采摘于一体的雨城区余家村,大熊猫文化浓郁的花园新村宝兴县戴维新村,新面貌新气象的芦山县龙门古镇,阳光普照的汉源县清溪镇等以乡村旅游为主的新镇新村客似云来。雅安把茶马文化、熊猫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新村,增加新村旅游文化内涵,实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体现乡村情趣、乡愁历史。
据了解,在全面彰显“熊猫故乡”“中国茶都”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我市将塑造十大龙头精品景区,带动全域文旅发展。同时,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以特色文化为主题,以景区景点、特色村镇为支撑,培育打造熊猫故乡探秘、世界茶源寻根、最美G318体验、绿色生态康养、红色文化传承等最具雅安特色的五条文旅精品线路。
生态与旅游相融
提升旅游形象
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与绚烂多彩的人文景观奠定了雅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些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去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20亿元,文旅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达到15%,旅游综合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增速,带动就业近20万人,雨城区碧峰峡、天全县喇叭河等一批景区景点因旅而兴、因旅而旺,汉源、名山的乡村旅游,宝兴、石棉的红色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有效推动了地方发展和老百姓增收致富,文旅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上里古镇为例,在结合古镇文化、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上里古镇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如今,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稳定收入让当地百姓不亦乐乎。
立足雅安良好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雅安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注入了原动力。
以节促旅、以旅彰文。在假期里,我市各大景区(点)按照各自特色和实际,适时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会节、民俗文化、特色体验等活动,对全市节假日旅游市场的繁荣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部分景区(点)旅游业态培育不足的短板。
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引爆了雅安旅游市场的红火局面,结合当地民俗风情,更是进一步发酵了我市文化旅游发展速度。文化旅游活动的不断涌现,让雅安成为“来得了、住得下、耍得住”的旅游目的地,也让文化旅游成为游客来到雅安的目标之一。
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复合型优势为雅安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悉,下一步,我市将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雅安绿色发展示范市的破题产业和首位产业。
突出重视生态文旅的产业属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以建设中国大熊猫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抓手,强化生态基础,演绎文化内涵,彰显旅游载体,推动生态文旅产业促经济转型,大力实施生态文旅产业发展计划:打造“国际熊猫城”这一品牌,营造“一座最滋润的城市—中国·雅安”城市旅游形象,编织一张“茶马古道旅游线路网”;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大蒙顶山、大周公山、大碧峰峡、二郎山、夹金山、龙苍沟、汉源湖八大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城镇+旅游、康养+旅游、林业+旅游等六大融合新形态。努力把生态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