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豪车约炮
㈠ 谁才是Uber和滴滴的天敌
在最风口的出行领域,情况却有不同,从美国到中国,大型租车公司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牢牢掌控了出行市场,因而当21世纪初美国大妈Robin Chase创立的Zipcar掀起第一轮出行创新热潮时,租车公司得以进行有效的对抗,倡导共享理念的Zipcar虽然成功上市,但最终为租车巨擘Avis-Budget所吞并。时至今日,如果没有雕爷口中Uber那种诺贝尔级别的巨无霸,再多的Lyft、GetAround、Silvercar或Flightcar仍然不成气候。
近来,中国各地运管的频繁发力可以视为一个信号:互联网出行的草莽时代已经终结,野蛮生长、群雄并起之后,真正成熟的商业模式才会沉淀下来。从业态上看,未来中国专车格局极有可能是两种流派之争:自有车辆+自有司机的神州专车VS滴滴和Uber模式。
专车之战,已到分际。
营销
仅从营销而言,大多数中国公司即使无缘诺贝尔奖,也绝对有机会冲击奥斯卡最佳提名,不仅互联网公司时有神来之笔,实体企业亦是创意十足,以前的双十一只是阿里和京东的双雄会,如今苏宁、国美等零售巨头也极速进化,在奶茶事件中,苏宁已经能够发出“他从自己的世界中删除了你,你却为他删除了全世界”这样的神补刀。在出行市场,国内最早的两家互联网租车公司也是个中高手,一嗨租车刚刚请到大嘴姚晨代言,神州租车就意味深长的推出了陈冠希,但与今天的精彩相比,这不过是出行营销的滥觞。
滴滴在移动营销上的全部优势得益于它与微信的寄生性成长,公众号动辄100000+的阅读量可以作为注脚,在移动支付趋向成熟的短暂窗口期,籍着腾讯投资的光环,滴滴迅速搭上了微信支付的顺风车,又成为红包泛滥的始作俑者,而且滴滴红包由于早早接入微信的高级接口,得以获取用户头像及昵称,在传播中呈现出极强的病毒性,如今的滴滴红包更实现了四化:平台化、渠道化、小额化和常态化,得以绕过用户对诱导分享的心理戒惧而在朋友圈中大行其道,在微商被深恶痛绝的今天,“苍蝇再小也是肉”的滴滴红包的顽强生存令人震惊。
滴滴的司机营销则完全依赖一些想象力过载的故事,如著名的“月入3万,睡到自然醒”,这个文案很好的继承了先秦诸子的寓言神髓,如《庄子》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这类故事的核心是用汪洋恣肆,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以及所延展的想象空间去说服听众,背后则是理论上可能,现实中无法求证的神
逻辑。
滴滴的司乘体系所滋养和驯化的是一种寻利文化,乘客在聊胜于无的红包游戏中乐此不疲,司机则沉浸于无所不在的创富 “正能量”,看多了会催生肾上腺素和荷尔蒙,两种意象的叠加共同创造了一个营销神话,服务的内涵和价值则被淘空。
被认为不接地气的Uber其实是另一种形态的营销大珈,仅从创意上说,Uber完全不输背靠腾讯和阿里的滴滴与快的,类似佟大为这种颜控噱头以及广州、深圳的雪糕日、妈妈专车、公主南瓜车、打飞机等极具传播性的活动和产品层出不穷,Uber的营销从不缺专业性和娱乐精神,缺的是传播介质,这使得它的创意达不到滴滴那种深入骨髓、娱乐至死的效果,同病相怜的还有易到用车,后者的各种异业合作和派券活动频率之高令人咋舌,但纵向传播受限于会员基数瓶颈,横向扩散又受制于社交平台的资源,在网络投资Uber之后,易到所获取的流量支持亦有边缘化之势,金主携程在交互上对易到用车做了优化,但仅此而已。
迟来的神州专车提供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样本,当年神州租车通过在楼宇电视、机场、高铁等渠道发动简单而有效的广告攻势,成功掌控了自驾出行市场,代驾服务也曾经接入易到用车,储备了消费需求,与滴滴和Uber依靠营销拉动不同,神州专车更关注的是服务本身所带来的源生增长。自1月28日上线以来,神州专车没有使用刷榜冲量的手段,Applestore排名就迅速领先Uber、一号专车和易到用车,这说明与迅速膨胀的下载数据相比,它更关心的是用户质量,背后所反映的是一种来自于实体企业的营销价值观,即对自己的业务深具信心。
一向谈定的Uber最近在营销上却有急功躁进之势,2015年3月以后,它的Applestore排名突然飙升,到5月8日甚至冲至榜首,很多人以为那是营销的力量,其实类似佟大为扫街等活动早在2014年10月就已开始,彼时那篇名为《暖男》的神文正在横扫朋友圈,但佟男神的现身除了引发上海大妈的些许颠狂外,对业务并没有任何实质推动。Uber在排名榜上的神奇表现完全得益于大量投放转化很差的积分墙广告以及负面新闻的集中爆发,这对之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Uber来说很有点黑色幽默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于一号专车,它的Applestore榜单一直在30名开外,到5月之后却突然有跻身三甲之势了。
是什么原因让Uber和一号专车放弃既定的营销策略,转而大力投放下载冲量广告?X因素只能是神州专车,Uber和一号专车并不惧怕任何创业型的竞争者,但对于业已上市,并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坐拥数万牌照的神州租车却不能不有所忌惮,事实上,这也是滴滴专车在红包传播中突然强调“十台专车,八台滴滴”的源由所在。
运营
互联网出行是一个在钢丝上跳舞的行业,悠游于法律、政策和市场的中间地带,需要的是平衡木的技巧、钢铁般的神经和永不言弃的斗志,即使在创业环境相对宽松的美国,数不清的出行创新中,真正能称为成功者的也只有Uber。
理想主义的嘲弄制度对创新的抑制作用毫无意义,笃定抱有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那种“与天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信条更为实用。从打车到专车,从美国到中国,从Uber到滴滴,出行创新赖以成功的手段就是用自下而上的市场变革来疏解不断积聚的出行痛苦,再辅以轻资本的互联网技术再造,叫好又叫座的同时,差不多就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了。
但这套商业模式存在两个暧昧不明的要素:
首先是成本控制,很多人以为共享车源的Uber或滴滴要比自购车辆的神州专车更符合互联网的轻资本精神。其实,类似神州这样的上市公司在车辆集采上一向很有话语权,足以在两年的运营周期内平抑折旧,变现二手车亦不会造成资产减记,刚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神州租车的二手车销售就实现了4.3%的毛利率,而Uber或滴滴从并不具备这种成本优势的小型租车公司或个人手中获取车辆,当然要付出高昂的补贴(后者既不是傻瓜也不是慈善机构),仅从单个订单而论,这种成本结构会有多少优势可言?
其次是吸金能力,Uber每天的全球订单大约在120万左右(不含中国区数据),Uber从中抽取20%的佣金,仅此一项就足以坐享估值神话,但中国市场的情况大相径庭,由于滴滴快车与人民优步的竞争越发屌丝化,Uber和滴滴的单均金额已经下探到40-50元区间,单增补贴居高不下,短期内绝难赢利,何况头顶尚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滴滴只能发力企业市场,拼命横向扩充如拼车等产品线,维系资本神话。神州专车同样在派券,但它的充100送100活动锁定的是稳定而长期的需求,而非偶尔尝鲜的群体。
从生意上说,专车是一个模式清晰但管理难度颇高的行业,线上体验对UED和技术团队的要求很高,运营部分则涉及运筹学和收益管理,庞大的司机队伍要求人力资源体系掌握劳动密集型组织的管理技巧,神州专车至少在后两项中占优,滴滴则在不同的角色中来回切换,因为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是运用三十六计的高手,最擅长的是无中生有和上屋抽梯。
当年滴滴和快的几乎是手把手教会了的哥们玩转智能手机,当后者庆幸可以轻松赚钱并对互联网充满敬畏时,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滴滴们突然上屋抽梯了,专车的出现迅速将的哥们推向了创新的对立面,几乎是同时,另一群“月入3万,睡到自然醒”的接盘侠出现了,这是一个专车、拼车和P2P租车共同争夺的群体,在各种营销手段的拉动下,补贴和刷单泛滥,他们创造了一条无中生有、凭空出现的供应链,各种匪夷所思的专车用法被开发出来:有高富帅相亲,有白富美钓金龟婿,也有一夜情式的约炮,有老板招聘,有白领求职┅┅,在商业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群成分如此复杂、动机如此不纯、管理如此松散的人成功的打造过一项服务!
如果Uber和滴滴沉溺于过度营销和寄生需求所制造的虚假繁荣之中不能自拔,神州专车就有可能凭借自有车辆+自有司机的稳定服务而发动逆袭。
技术
对互联网出行来说,技术驱动产品的先锋无疑是Uber,而它也是从偷师传统企业开始的。例如UPS很早就为运营车辆配备了传感器,通过数据分析,从2011年起要求所有车辆执行路口右转策略,尽量规避左转路线,到2012年这一改进累计为UPS减少里程4828万公里,节省燃油1000万加仑,这是技术的力量。如果你在美国使用过Uber的服务,你会发现它也在奉行相同的策略,当然这在中国的成效不大,因为有急躁易怒的乘客和道路条件的双重限制。
这种优化思路暗喻了出行服务的核心宗旨:能够用技术系统和大数据解决的问题,就要避免由终端的个体作出决断,例如Uber派单流程并不告知司机目的地,系统通过对订单价值的分析自动定价,以保证司机和乘客利益的平衡。
神州专车的技术优化则有另一种眼界,首先是延续了从租车开始的动态定价,在神州专车禁止拒单的机制下,如何精准的派单对营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运营团队很早就用蒙特卡罗仿真的办法研究如何准确把握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以便在真实的运营环境中建立对应关系,基于多年运营租车业务的经验,神州专车在需求响应和服务能力的配置上也有研究,例如利用泊松分布精算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的概率,以求最科学的调派运力。神州系的租车和专车业务目前都在推进OBD的普及,通过获取并整合行驶轨迹、驾驶行为等重要数据,进行前瞻性分析。
O2O风口给了很多创业公司寄生并掠夺实体企业的机会,但这不是电商初创的年代,大批的实体企业已经成功转型,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神州专车和e袋洗,他们背后的金主神州租车和荣昌洗衣本身就是两个行业巨无霸,更聪明的认识到“早晚要做的事不如早做”,与其坐待被颠覆,何如自我颠覆,有了这种开放的心态,自然会是互联网公司的强劲对手。
滴滴最近也在极力包装自己的技术团队,公众号上更是连篇累牍,但所列举的事例牵强而缺乏逻辑,例如提到滴滴的大数据会给用户分别贴上屌丝或土豪的标签,派券的重心则向屌丝倾斜,这是个大成疑问的商业决断。屌丝用户的特点是因券而来,由券而生,依券而存,无券而去,并不是建立一个商业模式的牢固基础,对这些用户的补贴实际上贬低了服务的价值,稀释了品牌内涵,所培养的是毫无忠诚可言,流沙般随意迁徙的低附加值消费群体。
包括Uber和滴滴在内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只重线上体验、忽视线下服务的倾向,通过狂热的营销和派券所赢得的大量新客户,任由松散的司机管理体系去侵蚀和瓦解,这不是一个良性可再生的商业模式。他们忘记了管理大师弗雷德里克·瑞切海尔德的名言:“服务业只要有5%的回头客,利润便可增加一倍”,也忘了另一位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斯比的教诲:“质量管理必须一次做对,没有更正的机会!”长此以往,Uber、滴滴用技术和营销所建立的短暂优势很可能在线下服务不断爆发的负面体验中沉沦。
未来的专车格局之争,不会是滴滴所希望的营销之争—用补贴所赢得的客户最终会由于糟糕的服务而失去;也不会是Uber所寄望的技术之争—靠人去完成的服务最终依赖的是线下的高水平管理,除非无人驾驶一夜普及;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回归出行服务本源,能够安全、舒适、经济、便捷的满足人们出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㈡ 出国旅游时使用Uber(优步)有什么注意事项
Uber在国外用很方便的,也很流行
注意看有的地方只有Uber Black Taxi (通常是机场),都是豪车(奔驰之类),但费用比普通Uber贵很多
另外如果偶尔遇到黑心司机绕路多收钱,可以向Uber投诉
㈢ 2020年什么打车软件可以打豪车
1、滴答出行
它的前身叫"滴答拼车",提供出租和顺丰的服务。在出租车方面,嘀嗒出行推出自由抢单不派单,零元佣金不抽成的政策,为出租车司机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定位准确,价格比滴滴稍微低一点,偏远的地区是开不了的,而真正的缺点是,只有出租和顺风的服务。
2、曹操专车
它属于一个互联网+新能源出行的服务平台,致力于"互联网+出行"的领域,是首个建立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标准的专车品牌,集合了新能源专车出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服务,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低碳、高品质的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
3、美团打车
美团打车业务源自美团点评用户需求驱动,美团点评日活跃用户2.5亿中30%有出行需求。也就意味着,美团打车仅自有平台便存在7500万活跃用户的巨大潜在市场。通过美团打车来满足平台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吃喝玩乐全都有"的服务体验。
4、Uber(优步)
Uber(优步)-全球即时用车软件,现已覆盖全球55个国家,300多个城市。Uber旨在为大家带来更安全舒适的出行方式,让城市变得更方便快捷。加入“人民优步”,通过为社区中的乘客提供出行乘车服务,每周赚取收入。公益拼车,丰厚收入,自由工作时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5、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 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滴滴打车的诞生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
㈣ uber是什么
Uber优惠码:p0kvi
(是数字的0哦~)
使用这个优惠码,你在第一次用Uber打车的时候可以直接减价100元,如果路程不是特别远,就是免费啦~
而且,你乘车成功后,我也会收到100元的推广奖励哦~
:D
㈤ 神州专车是什么出租车吗
相信很多朋友面对众多专车软件不知如何取舍,不知如何选择,在体验方便快捷、优惠体贴的同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真的有人用专车来约炮?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亲身经历。
首先抛出最关键的几个问题:
到底哪种最便宜?
哪种性价比最高?
哪种近期优惠力度更大?
笔者就自己一个月以来使用专车的经历和大家谈一谈,我主要用了滴滴打车、一号专车、神州专车和uber(优步)四种,其他的没有做尝试。
1.首先是神州专车,我是被他们“冲100送100,充多少送多少”的宣传口号给吸引过来的,这也是专车市场激烈竞争给我们普通用户带来的福音吧,而且新用户注册即送10元优惠券,绑定银行卡立即送50元优惠券,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的。神州专车最大的特点是公司运营,没有私家车加入,所有司机接受神州专车公司的直接管理,而且车辆相对较多,但是如果不考虑“冲100送100,充多少送多少”(5折)的优惠的话,价格算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你很容易就能打到宝马5系车,适合陪女友逛街逛累了的短途代步工具,算上5折的优惠的话,还是比较划算的,我经常和女友往返于崇文门和西单之间,普通打车估计是起步价14元,用神州专车的话要36元,5折相当于18元,比出租车多花4元,虽然多花勒这4元,但是享受的服务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普通破铁壳子的出租车,一个是宝马5系的舒适车,一个是满嘴跑火车怨天尤人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温文尔雅的专车司机,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选。但是如果乘坐的距离特别远的话,神州专车的价格就会比较高了,因此专车不适合跑长路。
2.一号专车与神州专车相比,价格优惠,因为有“快车”,快车和专车相比价格相对优惠,而且一号专车不定期发各种优惠券,比如15元、20元的专车券,或者5元的快车券,我这里有一张优惠券可以试试(AFMES2),在“个人中心”-“优惠券/兑换”输入AFMES2,就可以得到30元优惠券,更多的优惠券需要平时多关注一些微信公共号,比如“”。一号专车价格比较适中,但是由于最近抓专车比较严重,所以有时候可能感觉不太好约车,不知道过一段时间会不会好一些。价格方面,由于有快车,5公里以只需一个门槛价格10元,用掉一张5元的优惠券,自己只需要掏5元,还是挺划算的。不过最近优惠券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可能市场已经稳定了吧。与快车相对应得是专车,专车是有起步价的,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既然大家能看到这里,更多还是图个方便和实惠的,所以我建议选个低端的就可以了,也不算太差,不用优惠券的话,价格还是比出租车高不少,但是用优惠券之后,还是比较实惠的,但是不会比出租车便宜太多,毕竟是专车嘛。和神州车一样,距离越远,价格也会更高。
下面说一下安全性,听说很多私家车车主就是为了约炮才加入专车司机的队伍的,有的专门到三里屯或者酒吧区等着,如果有漂亮的女孩叫车就主动接单,甚至免费送达,而且很多女孩子甚至会主动向车主要联系方式,当然前提是私家车是豪车,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女同胞,坐专车还是多有点防备心理,你以为占了便宜的时候反而是中了别人的圈套。最后祝大家乘车顺利!
㈥ uber x与人民uber有什么区别
uber x是高级车,奔驰宝马之类的,价格更高。
人民优步大多是15W以上的普通车,但也不排除有些豪车司机申请开人民优步,我同事就坐到过几次宝马。第一次打Uber的话,可以在优惠里面输入邀请码b8iabue,双方都能得30打车余额。
㈦ 对于Uber你怎么看
也许Uber的用户并没有像专车,拼车软件的用户多,Uber的司机也没有这些司机赚的多,但是Uber有强有力的运营活动,这看起来让Uber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打车软件。
五一期间,一条消息在朋友圈流传:杭州出租车司机即将展开抗议,而Uber应对以一张招募“城市英雄”的海报,号召车主们拿出30分钟的时间,免费搭载乘客,缓解节假日期间的拥堵。
这种做法看上去比较传奇,不过客观地说,杭州“城市英雄”招募活动并非Uber特意应对封杀和抗议而推出的。从Uber杭州的微博和新浪博客看,这个活动在月上旬即已开始报名。而从效果上看,根据新华网报道,已经有1000多人报名了这个活动,其中不乏有专业技能的车主;一位美国心脏急救协会的急救培训导师,还号召了一批持有AHA国际急救证书的志愿者加入,他们认为Uber这个平台可以结合专业急救者和司机的双重身份,去帮助更多人。五一当天,杭州英雄按钮如约出现在杭州的Uber客户端上。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Uber运营活动的强大,他们在国外可以展开猫咪节喵星人短租服务、“冰与火之歌”铁王座巡游活动,在国内有佟大为暖男司机、百名CEO做司机、Uber叫船、Uber叫人力车甚至Uber打飞机服务。